脑出血后血肿增加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ours
3hours
24hours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 血压增高的程度 • 酗酒、肝功能损害和凝血机制异常 • 出血部位 • 出血形态 • 发病到首次CT扫描的时间(IOFC) • 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 • 意识障碍
• 出血部位:靠近中线部位如丘脑、壳核、脑干区域的血肿扩大几率较高,而 靠近外囊血肿不易扩大。 • 出血形态:三角形、楔形、不规则较不稳定,而类圆形血肿较稳定。
“岛征”
• CT平扫“岛征”定义为:≥3处散在的、均与主要血肿分离的小血肿;或≥4处 小血肿,其中几个可以与主要血肿相连。血肿体积增加大于基础血肿量的
33%或>6ml则定义为血肿扩大。
• CT平扫“岛征”图示说明。A.1例基底 节区脑出血患者,箭头所指为3处散在 的小血肿,均与主要血肿不相连;B.1 例壳核出血患者,三角形所指为3处散 在、与主要血肿分离的小血肿,3处小 血肿与主要血肿之间存在低密度影; C.1例脑叶出血患者,三角形所指为4处 散在、与主要血肿分离的小血肿;D.1 例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患 者,三角形所指为4处与主要血肿相连 的气泡状或发芽状的小血肿,箭头所指 为1处散在、与主要血肿分离的小血肿。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 其他因素
• 脑梗死病史、肝病史和HbA1>5.1%与血肿扩大明显相关。 • 其他:病程早期长途搬运、不适当的护理措施。 • 不恰当的脱水治疗。
血肿扩大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 BAT评分法 • “岛征来自百度文库 • CTA点样征(Spot Sign)
BAT评分法
• 意大利帕维亚IRCCS Mondino基金会脑卒中单元的Andrea Morotti等在通过 对多家医疗部门脑出血病例的分析,提出BAT评分法用于预测脑出血急性期
血肿扩大的风险,并发表于2018年5月《Stroke》杂志上。
BAT评分法
• 图 1. A.CT平扫示脑出血的混合征表现(箭头所示部位);混合征指血肿中出现既相邻又有清楚分界的高低
密度区,密度相差至少18HU,低密度区不被高密度区包裹。B.CT平扫示脑出血的黑洞征表现(箭头所示
部位);黑洞症指在血肿高密度区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其 CT值至少比周围的血肿区小28HU。
• CT平扫“岛征”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性为44.7%,特异性为98.2%;阳性预 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77.7%。CT平扫“岛征”是预测ICH患者早期 血肿扩大的可靠指标,并高度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CTA原始图像上点样征(Spot Sign)
D
• CTA原始图像上点样征(Spot Sign)
脑出血后血肿增加的因素
陈雨晴
• 脑内出血(ICH)为脑卒中常见的第二大发病形式(占卒中的15%-30%), 其发生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致死和致残率却远高于后者,国际文献报
道,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高达44%,而血肿块的体积与致残率和死亡
率密切相关。
ICH后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 • 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发病后3~6h,3h内最常见,6h 后相对较少,24h后罕见。
BAT评分法
• 应用c statistic法对单中心的344 例脑出血患者BAT评分有效性进 行评估,c statistic值为0.77 (95% CI,0.70–0.83);对2 项临床试验的验证患者BAT评分 有效性评估,c statistic值分别 为0.65(95% CI,0.61–0.68) 和0.70(95% CI,0.64–0.77), 说明BAT评分法具有临床应用价 值。BAT评分>3分时,其预测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0.50和0.89。
“岛征”
• 近年来,又发现一些CT平扫的影像学征象可用来预测血肿扩大,如混合征 (blend sign)、低密度影(CT hypodensities)、黑孔征(black hole
sign)、旋涡征(swirl sign)以及血肿形态不规则(irregularity of
hematoma)。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Qi Li等开展回顾性临 床研究,评估ICH患者CT平扫“岛征”(island sign)对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 的预测意义,并发表于2017年10月的《Stroke》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