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

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

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

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6.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6分)

7.(12分)根据以下A、B、C、D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____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_____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____。

(4)分布在丙氨酸(C3H7O2N)中的是_________。

8.(10分)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的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人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9.(10分)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l0g

水,会有_________g氯化钠晶体折出。

10.(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 g合金样品,将 60g 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 g mg

第二次加入10 g 2.0 g

第三次加入10 g 1.5 g

第四次加入10 g 1.0 g

第五次加入10 g0.6 g

第六次加入10 g0.6 g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 g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这六次实验中,第_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_________ 。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11.(1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 (填

“能”或“不能”)。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 (填物质序

号)。

12.(14分)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舍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20g 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图象、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随着加水的体积的增多,溶液的pH逐渐升高并接近于7,A正确;随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B不正确;因稀硫酸是定量的,加入Fe后生成氢气,随着Fe的增多,稀硫酸反应完后氢气的质量保持恒定,C正确;在定量稀硫酸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随着BaCl2的增加,BaCl2溶液过量。随着的的进行,稀硫酸反应完后不再产生沉淀即沉淀的质量先增加后保持不变,D正确。所以符号题意的答案为B。

2.C【解析】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为固体物质,图象显示反应后固体质量为零,故A不正确;②用

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不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最终产生氧气一样多,而图示显示加催化剂与不加生成的氧气不一样,故B不正确;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溶液酸性减弱至完全反应后碱性又逐渐增强,pH逐渐增大,题意与图示相符,故C正确;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原溶液及原溶液溶质量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显示其溶质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增加,与题意不符,故D 不正确。

3.A【解析】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石蕊遇氢氧化钡变蓝,遇硫酸变红,符合图象的现象,故A正确;丙为氢氧化钙,丁为硫酸铜,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不是溶液变蓝,不符合图象,故B错误;甲为硫酸钠乙为盐酸,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甲为盐酸,丙为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图象现象,故D错误。

4.C【解析】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A错;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溶解度/(100+溶解度)×l00%,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 5.A【解析】A项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一1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碱性不断减弱至恰好反应时pH=7,再滴加盐酸酸性会不断增强,但不可能达到pH=1,故此选项正确;B项镁与锌是镁的活动性较强一些,加入盐酸时应该是镁反应较快,而图象是体现锌的速度快一些,故此选项错误;C项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大,达到饱和时再恒温蒸发时溶液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上反映的最后图象上升,故此答案错误;D项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而图象反映的是一开始滴加时无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6.C【解析】A项中采用蒸发结晶不能进行提纯,故A错;B项中对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变大,所以不会有晶体析出;C项正确;D项错误,如MgS04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

7.(1)B (2)C (3)A (4)D

【解析】由题知(4)题中含有C、H、O、N4种元素计算百分含量知(4)题应选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H20,其次是C,所以(2)题应选B;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0、Si、Al、Fe等,所以(3)中应选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H、a等,所以(1)中应

选B。

8.(1)出现浑浊变小(2)减小

【解析】(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会有氢氧化钙析出,即出现浑浊,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2)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溶质质量减小,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也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减小。

9.(1)不饱和 (2)不变 (3)3.6

【解析】(1)由图知A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A点为此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但此时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均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在100g水中能溶解36.0g 氯化钠,若在此溶解度下恒温蒸发l0g水,则会有36.0g/100g×10g=3.6g,氯化钠晶体析出。

10.(1)Mg + H2SO4==== MgSO4+H2↑

(2)铜五

(3)80%

(4)%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位于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最后剩余的0.6g 固体是铜;分析表中数据,第五次实验镁已完全反应,每次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0.5g,故m=+=。

(3)3g舍金中铜的质量是0.6g,那么镁的质量为3g-0.6g=2.4g,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2.4g/3g×100%=80%。

(4)计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可用第一次至第四次镁的质量,不能用第五次镁的质量和镁的总质量2.4g,原因是第五次反应时硫酸有剩余。

设与0.5g镁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2。

Mg + H2SO4==== MgSO4+H2↑

24 98

0.5g x

24/98 0.5g/x

x≈2.04g

所以硫酸质量分数为2.04g/10g*l00%=20.4%

11.(1)在t l℃是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c

【解析】(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克,那么5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a物质,因此最多能形成60克溶液。

12.4.1%

【解析】 FeCl3+3NaOH==Fe(OH)3↓+3NaCl

162.5 120

X (16-11)×10%

x=0.68

氯化铁溶质质量分数20×100%=3.4%

IImatest使用教程(可编辑修改word版)

Imatest使用教程1. 分辨率测试 (1)打开Imatest (2)打开SFR:New file选中拍4:3的图片

(3)选取中中央红色方框内的部分,由软件分析得到结果 锐度测试结果: 从上面的测试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色实线和红色虚线,其中黑色实线为相机实拍表现的数据,而红色虚线则代表移除(或加上)数码相机内建锐利化效果的表现。我们选用了MTF50的数值为参考标准,因为将原始MTF影像降低50%的明亮度来计算SFR,这样的做法可以继保留影像细节而又不会被测试图上的杂点所干扰。MTF50的数值是锐度的直观表现,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看图表中红色虚线与黑色实线的偏离情况,如果测试图表中黑色实线和红色虚线的偏离出现明显的“驼峰现象”那就证明数码相机机身锐化严重,甚至造成成像不自然。所以我们在观察测试图时,主要是看上图的驼峰和下图的

“MTF50(corr)=”的成绩。而中央和边缘MTF50相差越大,说明数码相机在成像的细腻 程度和整体平衡不够稳定。 色散测试结果: 色散和锐度一样都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色散现象是从镜头的中间向 边缘慢慢趋向严重,到目前为止消费级数码相机对色散的抑制能力都不是很理想。通过相 机拍得的图像的黑白过渡部分,我们就能专业的软件进行测试,并判断机器采用镜头的质 量是否足够出色。同样,我们在图像的中央部分和边缘部分分别截图,使用软件的进行测试,其中我们参看的首要数据表现为CA值,也代表了色散值。在色散测试图表中CA值 的单位是pixels,而CA值在0-0.5之间表示镜头成像对色散的控制极佳;CA介于0.5-1.0 之间属于较好范围;CA值介于 1.0-1.5 之间时一般人肉眼即可辨识,属于较中等的镜头色 散表现;当CA值超过1.5在1.5以上时,镜头表现就令人相当失望,较大地影响成像质量。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的,毕竟不同级别相机的镜头级数和图像处理能力的差别较大,我们 评价时要以同一级别的相机作标准。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第三节、扇形统计图第四节、频数与频率 第五节、频数直方图 章节知识框图 【课本相关知识点】 1、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 2、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当然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3、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而是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特别注意: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要具有相当的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各个阶层或类型对象都要具有),即样本容量要恰当,因此对象不宜太少;②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相等。 5、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样本的容量是不带单位的。 6、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就可以制作统计表。一个完整的统计表不能缺少标题(统计表的名称)、标目、数据(有单位要注明单位)以及制表日期 【典型例题】 【题型一】数据的收集方法 例1、如果就下列情况进行统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1)学校足球队队员的身高

(2)每年到杭州西湖观光旅游的人数 (3)A、B、C三种品牌电池的使用寿命 (4)明天7时~8时进入易初莲花超市的人数 【题型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 例2、某乡镇企业生产部门有技术工人10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每月的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0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如下:40,80,50,75,50,70,50,40,35,50 (1)为了使这组数据更为直观,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 (2)若生产定额能够使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即为合理的生产定额,假如你是生产部负责人,你认为每月的生产定额应定为多少比较合理? 练习、(2011?南昌)以下是某省2010年教育发展情况有关数据: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00所,其中小学12500所,初中2000所,髙中450所,其它学校10050所;全省共有在校学生995万人,其中小学440万人,初中200万人,高中75万人,其它280万人;全省共有在职教师48万人,其中小学20万人,初中12万人,高中5万人,其它11万人. 请将上述资料中的数据按下列步骤进行统计分析. (1)整理数据:请设计一个统计表,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分析整理后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师生比,最小的是哪个学段?(师生比=在职教师:在校学生数) 【题型三】利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3、(2003?安徽)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 (1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一次函数 函数及其图像 单元测试卷

一次函数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卷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已知 -2 < m < 1/3 ,则点P(-m-2,3m-1)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若P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它到y轴的距离,则点P在 ( ) A.x轴上 B.y轴上 C.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 D.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 3.已知函数y=2x-1与y=3x+2的图像相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是 ( ) A.(-7,-3) B.(3,-7) C.(-3,-7) D.(-3,7)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1-2a,a-2)在第三象限且a 为整数,则a等于 ( ) A.-3 B.1 C.-1 D.0 5.已知等边三角形AOB的边长为2,O是坐标原点,点B在坐标轴上,点A在第四象限,则A点的坐标为 ( ) 33 A.(1,-) B.( ,-1) 3333C((,,,)或(,,,) ,((,,,)或(,,,)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如果点P(a,2)和P,(-1,b)关于y轴对称,则a= ,b= . 2.已知点A(-5,2m-1)关于原点到对称点位于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

是 . 3.已知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位A,(-2,3),则点B(3,-2)到直线AA’的距离 是 . 4.已知点P(m,n)到x轴的距离为5, 到y轴的距离为3,且m+n>0,mn<0, 则m= ,n= . 5.函数y=-3x+6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 6.已知点P(-2m,m-6),当m=-1时,点P在第象限,当点P在x轴上时,m= ,当点P在一三象限的两坐标轴的平分线上时,m= ,当P在第三象限时,m的取值范围是 . 7.已知点A的坐标为(2,-1),AB=4,AB//x轴,则点B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1、2每小题10分,3、4每小题16分,共52分) 1.下面给出四个一次函 数:(1)y=-x+5,(2)y=1-2/3x,(3)y=-3(x+3)+x+15,(4)y=-2(x-1), 根据你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说出它们的相同点. 2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 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0.6米,B种布 料0.9米,可获利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用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50元,若设生产N型的时装的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的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元,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得的利润最大,最 大的利润是多少, 3一个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像如图17—20所示,点A是图像上任意一 点,AM,x轴 如果三角形AOM的面积为3,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于M,

[精品]《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题.doc

《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函数y = J 二刁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尢>2 B. -<2 -<4 - 2、 已知点P (3, -2)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则Q 点的坐标为() A. (—3, 2) B. (—3, —2) C. (3, 2) D. (3, -2) 3、 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一1, 2),则这个图像必经过点( ) A. (1, 2) B. (— 1, —2) C. (2, —1) D ?(1, —2) 4、 P g yi ), PE 刃)是正比例函数产图象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y^>y<> B.门〈乃 C.当蔺〈&时,门〉上 D.当X ]〈卫时,口〈兀 5、 已知一次函数? = 2.r-3的大致图像为 ( ) 6、 已知函数y =- (x>0),那么( A 、 函数图象在一象限内,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 I )

10、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 下图 描述了他上学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 函数图象在一象限内,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 、 函数图象在三象限内,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 函数图象在三象限内,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7、已知反比例函数y 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 ? A.图象必经过点(1, 2)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C.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 D.若x>l,则y<2 8、下列四个函数中,y 随x 增大而减小的是() 3 --- 0 A. y=2x B ? y=—2x+5 C ? y=— x D. y=—x~+2x —1 9、一次函数y = 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vO 时,兀的取值范围是( )描图 A. x>0 B ? x<0 C ? x>2 D ? x<2 第11题图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归纳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二、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 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三、难点 绘制扇形统计图; 样本的抽取; 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 确定组距和组数。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概念 1.数据的整理:我们利用划记法整理数据,如下图所示,

2.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如下图所示: 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5.抽样调查分类: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6.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8.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为了使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所有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察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又称“子样”。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10% 25% 20% 45% 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15 5 人数 10 20 新闻 动画 0 节目类别 体育 娱乐 4 10 8 18

初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一)统计篇 主要知识点(三种统计图,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平均数,众数, 中位数,普查,抽查,频数,频率,极差,方差,标准差) 一、生活中的数据(一)(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三种统计图略 二、生活中的数据(二)(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1.科学计数法: ①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负整数。 ②技巧:n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的个数。 ③一百万=1×106一亿=1×108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目标:取近似数,能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精确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近似数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有时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选择一个数的近似数。 注意: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时,很容易将小数点末尾的零去掉,一定要注意精确到的数位(及四舍五入到的数位)。如四舍五入到千分位是,注意不要去掉末尾的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即四舍五入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三、数据的代表(八年级上册第八章) 1.平均数: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我们常用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这样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 例如;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80×40%+90×60%=86 学校食堂吃饭,吃三碗的有χ人,吃两碗的有y人,吃一碗的z人。平均每人吃多少?

08年中考复习函数及其图象单元测试卷

08年中考复习函数及其图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 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 1.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 ,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部分),那么S 与t 的大致图象应为( ) 2.将点(22)P -, 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 '的坐标是( ) A.(26)-, B.(62)-, C.(22), D.(22)-, 3.一次函数2y x =-的大致图象是( ) 4.函数(0)k y k =≠的图象如左图所示,那么函数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A. B. C. D. x O x O x O x O A . B . C . D .

5.二次函数2y ax bx =+和反比例函数b y 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6.若抛物线22y x x a =++的顶点在x 轴的下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a > B.1a < C.1a ≥ D.1a ≤ 7.如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22y x x =-+ B .22y x x =++ C .22y x x =--+ D .22y x x =-++ 8.若1231 11,,,,,242M y N y P y ??????-- ? ? ??????? 三点都在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上, 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231y y y >> B .213y y y >> C .312y y y >> D .321y y y >> 9.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①0a >; ②0c >; ③2 40b a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0.如图,在Rt ABC △中,904cm 6cm C AC BC === ,,∠,动点P 从点C 沿CA ,以1c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沿CB ,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CPQ △的 A. B. C. D.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一、抽样: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 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 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 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 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 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 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 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题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单元测试题 编制:朱松严 审核:李广彦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你能填的又对又快吗?) 1.函数3 1-+=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 将直线y =2x -4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 . 3当.x=___________时,函数y=3x-2与函数y=5x+2有相同的函数值. 4. 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4,高为x ,三角形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3),点B (﹣2,1),在x 轴上存在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 点的坐标是. 6.已知一次函数12)21(-+-=k x k y ,当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图象经过第 象限; 7. 已知如图(1)函数y=ax+b 和y=kx 的图象交于点P , 根据图象可得,求关于x 的不等 式ax +b >kx 的解是 8.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 ≤6,则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 ≤ -2,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9.如图2所示,直线OP 经过点P(4,34),过x 轴上的点l 、3、5、7、9、11……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OP 相交得到一组梯形,其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从左至右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n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二、选择题(相信你一定能选对!)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 .y=2x 2中,x 取全体实数 B .x 取x≥2的实数

201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专题测试:函数及其图像

函数及其图像 一、选择题: 1 .函数y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2.点P (-2,1)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2,-1) D .(-2,1) 3.二次函数2(1)2y x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3 D . 23 4.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 A .(1,2) B .(-1,-2) C .(2,-1) D .(1,-2) 5.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0k >,0b > B .0k >,0b < C .0k <,0b > D .0k <,0b < 6.把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图象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 A.2(1)3y x =--- B.2(1)3y x =-+- C.2(1)3y x =--+ D.2 (1)3y x =-++ 7.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a <0 B.abc >0 C.c b a ++>0 D.ac b 42->0 8.若A (1,4 13y - ),B (2,4 5y -) ,C (3,4 1y )为二次函数2 45 y x x =+-的图象上的三点,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3y y y << B .213y y y << C .312y y y << D .132y y y << 9.函数y x m =+与(0)m y m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 ) . .

小学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点

小学统计图的知识点 一、统计图的各类: (1)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2)百分条图和圆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3)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4)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5)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6)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7)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小学数学中三种常见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信息的特点与规律,三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特点,因此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统计图的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测试题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 卷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对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x ∈[2k π,2k π+2π](k ∈Z )上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B .介于直线y =1与直线y =-1之间 C .关于x 轴对称 D .与y 轴仅有一个交点 解析:选C.由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象可知,它不关于x 轴对称. 2、函数y =3cos(25x -π6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2π5 B.5π2 C .2π D .5π 解析:选D.∵3cos[25(x +5π)-π6]=3cos(25x -π6+2π)=3cos(25x -π6 ), ∴y =3cos(25x -π6 )的最小正周期为5π.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y =-sin x 为奇函数 B .y =|sin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C . y =3sin x +1为偶函数 D .y =sin x -1为奇函数 解析:选A.y =|sin x |是偶函数,y =3sin x +1与y =sin x -1都是非奇非偶函数. 4.若函数y =sin(x +φ)(0≤φ≤π)是R 上的偶函数,则φ等于( ) A .0 B.π4 C.π2 D .π 解析:选C.由于y =sin(x +π2)=cos x ,而y =cos x 是R 上的偶函数,所以φ=π2 . 5、函数y =-sin x ,x ∈??? ?-π2,3π2的简图是( ) 解析:选D.用特殊点来验证.x =0时,y =-sin 0=0,排除选项A 、C ;又x =-π2 时,y =-sin ??? ?-π2=1,排除选项B. 6、函数y =1+sin x ,x ∈[0,2π]的图象与直线y =32 的交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0 解析:选B.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可知交点的个数为2. 7、若函数y =cos 2x 与函数y =sin(x +φ)在区间[0,π2 ]上的单调性相同,则φ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4

函数及其图像练习题

第一课时 变量与函数 1、函数2 y x =-x 的取值范围是__。 A 、1x … B 、1x …且2x ≠ C 、2x ≠ D 、1x >> 且2x ≠ 2、盛满10千克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0.5千克的水,写出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千克)与时间 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xcm,则周长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当1cm ≤x ≤10cm 时, y 的取值范围是 4、汽车从距A 站300千米的B 站,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开向A 站,写出汽车离B 站S(千米)与开出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 5、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0cm ,底边BC 长为ycm,腰AB 长为xcm,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x 的取值范围; (3) 求y 的取值范围. 6、汽车从距A 站300千米的B 站,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开向A 站,写出汽车离B 站S (千米)与开出的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大家要节约用水.据统计,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李丽同学在洗手时,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李丽同学离开x 小时后水龙头滴了y 毫升水.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8、曾子伟叔叔的庄园里已有50棵树,,他决定今后每年栽2棵树,则曾叔叔庄园树木的总数y (棵)与年数x 的函数关系式为 9、圆柱底面半径为5cm ,则圆柱的体积V (cm 3 )与圆柱的高h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它是 函数 10、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邮资为每千克0.9元,每件另加手续费0.2元,求总邮资y (元)与包裹重量x (千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5千克重的包裹的邮资。 11、在拖拉机油箱中,盛满56千克油,拖拉机工作时,每小时平均耗油6千克,求邮箱里12、我市某县城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分段计费方式收取水费:若每月用水不超过7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1元收费;若每月用水超过7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2元收费. 如果某居民户今年5月缴纳了17元水费,那么这户居民今年5月的用水量为________立方米 . 第二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所在的象限是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点P (9,-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Q ,Q 关于y 轴对称的点是R ,则点R 的坐标是( ) A 、(2,-9) B 、(-9,2) C 、(9,2) D (-9,-2)

浙教版数学七下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练习教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七下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练习

数据与统计图表 数据的收集,有全面调查(即普查)和抽样调查(即抽查)两种调查方式。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在抽样调查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统计图表类型: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 各类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常见考法 (1)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完成题目设计的问题;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4)统计图的绘制和转化。 频数与频率: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组数>极差/组距 的最小整数 例题:其中最大值为5.4,最小值为2.4。若组距定为0.3则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数据分为_____组. 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在组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把边界值取的比实际数据多一位小数 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也称为频数 频率=) 样本容量(频数数据总据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2)决定组数与组距;组距 就是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3)确定分组; (4)列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知识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知识测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有( ) 12)5(;)4();3()3(;2 )2(;1)1(222+=++=-==-=x y c bx ax y x x y x y x y (6) y=2(x+3)2-2x 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y=(x -1)2+2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x=-1 B .x=1 C .y=-1 D .y=1 3. 抛物线()122 1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4. 函数y=-x 2 -4x+3图象顶点坐标是( ) A.(2,-1) B.(-2,1) C.(-2,-1) D.(2, 1) 5.已知二次函数)2(2-++=m m x mx 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的值为 ( ) A . 0或2 B . 0 C . 2 D .无法确定 6.函数y=2x 2 -3x+4经过的象限是( ) A.一、二、三象限 B.一、二象限 C.三、四象限 D.一、二、四象限 7.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的图象如图5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0abc >;②a+b+c>0③a-b+c<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已知二次函数213x y -=、2231x y -=、232 3 x y =,它们的图像开口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 、321y y y << B 、123y y y << C 、231y y y << D 、132y y y << 9、与抛物线y=- 12 x 2 +3x -5的形状、开口方向都相同,只有位置不同的抛物线是( ) (A) y = x 2+3x -5 (B) y=-12x 2 (C) y =12x 2+3x -5 (D) y=1 2 x 2 10.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则抛物线y =kx 2-2x +k 2的大致图象是( ) 图5

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三函数及其图像(精).doc

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三函数及其图像(精)

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三:函数及其图像 一、考点综述 考点内容: 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 3.函数值的确定 4.函数的图象 考纲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会判断图形是 否表示函数,会用函数关系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变化. 2.了解函数自变量的意义,会求简单函数的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了解函数值的意义,能在具体函数中根据 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4.理解函数的图象表示法,能根据问题情景 画简单的函数图象,能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考查方式及分值:

本课时是函数的基础部分,主要是以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对函数的图象上信息的读取和判断为命题点,试题难度为低、中档题,题量约占总题量的2%~4%,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备考策略: 据近几年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可以看到:一是否把握函数的定义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是能否联系时候实际用函数图象去反映运动变化规律.此部分常与其它学科结合考查对知 识的牵移能力,建议在平时复习及练习时,理解函数定义,准确描述函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能用图象去表示出来,加强对函数图象的认识,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联系实际,能用图象表示简单的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例题精析: 例题 1.下列图形不能体现y 是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 O y x O y x O y x O y x

A.B. C. D. 解题思路:函数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 与之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解析:此题是考查函数的表示方法中的图象法,判断图象所表示的是否为函数,在图象上 任意取一点,看是否唯一对应一个函数值,图象C 显然不符合要求,对于一个x的值,对 应的y值不是唯一的, 答案:C 规律总结: 判断图象是否表示函数,在x轴上任取一点向x轴线,如果与图象有交点,交点只有一个,则图象表示的图象是函数,如果交点有2个或者2个以上,则图象不表示函数. 例题2.“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某经销商在当月销售的甲种啤酒尚有2万元货款未收到的情况下,先将销售甲种啤酒全部应收货款的70%捐给了灾区,后又将该月销售乙种啤酒所得

中考函数及其图象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函数及其图象)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满分40分) 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已知反比例函数 y= a-2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2 B .a ≥2 C .a <2 D .a >2 2.若 ab >0,bc<0,则直线y=-a b x -c b 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若二次函数y=x 2-2x+c 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则c 等于( )。 A .-1 B .1 C .21 D .2 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x-2 B .y=-x-6 C .y=-x+10 D .y=-x-1 5.已知一次函数y= 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反比例函数y= kb x 的图象大致为( )。 6.二次函数y=x 2-4x+3的图象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则△ABC 的面积为 A .1 B .3 C .4 D .6 7.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 <0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0 B .y <0 C .-2<y <0 D .y <-2 8.如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则点(a+b ,ac)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 >0; ②b >0; ③c >0;④b 2-4a c >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10.如图,正方形OABC ADEF ,的顶点A D C ,,在坐标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函数1(0)y x x =>的图象上,则点E 的坐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Imatest使用指南

Imatest使用指南一、界面简介 二、Colorcheck测试指南 1、选择图片 点击Color check会弹出以下界面,选择图片路径

2、选择测试区域 选中图片之后会弹出以下界面,点击鼠标左键确定起始点,拖动鼠标确定选择范围,用虚线框选中图片中所拍下来色卡的所有色块,色卡的黑框不要选进去 确定好选框之后会出来以下界面,可以将选框做进一步调整,调整好之后选择继续

后弹出的界面一般不需要做调整,但是有时候会根据不同公司的测试方法做调整,如不需调整直接点选OK 3、查看结果 以上步骤之后就开始测试了,测试完会之后弹出测试结果以及选择是否保存结果的界面

通过Colorcheck我们可以得到信噪比、色彩还原、白平衡的结果:

三、Light Falloff 测试指南 1、选择图片以及选择测试区域 方法类似于Color check,只是选择的区域不一样,Light Falloff需要选择整幅图片作为测试区域

选择好测试区域之后就会弹出以下对话框,其中有一个选项需要注意: 常用的有Red/Blue、Red/Green、Green/Blue,一般都会选择两个来测试 2、查看结果 1)Shading Shading测试原理是在整幅图像中的四角和中央分别取相同大小的区域,然后算出这些区域的亮度值,以中间区域为基准,用四角区域的亮度值和中间区域的亮度值相比,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越接近1越好,一般都是要求在75%~85% 2)Color shading Color shading测试的原理就是把整幅图像等分成若干区域,然后算出这些中R/B、R/G或G/B的值,以中间区域为基准,用其他区域的比值和中间区域的比值再相比,得到一个接近于1的数值,这些最终得到的比值越接近于1说明Color shading越好,一般最宽的要求在0.85~1.15之间 从Imatest的测试结果来看,Shading和Color shading的测试结果都有好几个值,Worst、Mean等,至于看哪个则要根据每个客户的标准来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及其图像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及其图像 三只钟的故事 一只小钟被主人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的走着。 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的。” “天哪!三千两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支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 成功就是这样,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功。 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例2: 2013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重庆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 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 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是( ) 例3: 函数y = 自变量x 取值范围是( ) A .1x ≥且3x ≠ B .1x ≥ C .3x ≠ D . 1x >且3x ≠ 例4: 已知二次函数2 (1)y a x c =--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 A 组 【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1.函数1 2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在函数1 2-=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函数52-=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4.在函数2 1-=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函数y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图表与可能性》知识点汇总

四统计图表与可能性 一、统计表 1.认识复式统计表。 某电器连锁店2011年四种家用电器销 售情况统计表 2012年2月 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个比较复杂的 统计表,即复式统计表。 是表头,店别表示竖栏的类别;种类表示横栏的类别,即四种家用电器的名称;销售额/万元表示栏中的数据。 “合计”是指两家分店每种家用电器的销售总额。 2.简单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提示: 如果表头中已标明单位名称,填写栏中数据时不需要加单位名称;如果没有标明,填写栏中数据时,数据后要加单位名称。 重点提示: 计算时,将同一竖栏中的数据合在一起,填在对应竖栏的合计处。

区别:简单统计表只对某一项目的数量 .............. 进行统计 ....;.复式统计表的统计项目在两个或 .............. 两个以上。复式统 ........计表的表内部分比简单统 ........... 计表的表内部分复杂。.......... 联系:都分为表外和表内两部分 ...........,.表外部 ... 分都包括统计表的名称和制作时间。................ 二、平均数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先求出每组数据的总数量 ...........(.用每组数据 ..... 的平均数 ....×.数据个数 ....),..然后求出全部数据的 ......... 总数量及总份数 .......,.最后用“总数量 .......÷.总份 .. 数”求出平均数。 ........ 三、统计图 认识并绘制复式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方法总结: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提示: 1.画直条时,一般先画一种直条,再画另一种直条。 2.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