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库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以下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①小麦②水稻③玉米④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在我国古代,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在:()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代
4.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 B.桔槔 C.水排 D.翻车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手工业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6.“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这一传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因素有()
①男耕女织②农业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8.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
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1下列航海家中,到达印度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狂热追求的产物
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
3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的增加
D封建制度的衰落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媒介是(
A炮舰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军队D物美价廉的商品
6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把世界瓜分,标志着(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列强开始了输出资本
D新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7引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和低消费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
C"新政"措施不适合当时社会情况
D"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9 30年代美国从胡佛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C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
D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性的措施
10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泛滥
B遏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使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练习(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角色的转变。这是因为人类从( )
A.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B.食物的生产者转变为食物的采集者
C.工具的使用者转变为工具的生产者
D.工具的生产者转变为工具的使用者
2.《吕氏春秋·上农》中曾这样描述农耕,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3.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红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4.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在我国滇池地区出土器物的相关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阶段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西汉前期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钺、“石寨山式”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等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对优势
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
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了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3.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①注重商品质量②制作精细③信誉极好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④
4.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天主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6.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凤城中学2016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意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超群,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协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洁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坚韧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特别脆弱D.小农经济只须要一些简洁的劳动工具
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④政府实行激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5、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隋唐时期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A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高中高二历史练习题
高中高二历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重庆谈判
2.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被誉为中国陆军“艺术之巅”?
A. 淞沪会战
B. 平津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二战结束?
A. 德国投降
B. 珍珠港事件
C.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D. 美国轰炸广岛和长崎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达成的重要协议是:
A. 《南京条约》
B. 《重庆谈判纪要》
C. 《中共中央关于时局问题的指示》
D.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问题》
5. 下列哪个战役打破了日军进攻长沙的势头,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A. 长沙会战
B. 保卫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
2. 请简述淞沪会战的重要意义和成果。
3. 二战期间,中国何时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并简要介绍中国在二战中的作战表现。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发生了哪些矛盾和冲突?并说明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中国抗战期间的重要抗战将领和他们的战役成就。
三、论述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时期。请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全面阐述中国抗战的背景、过程及取得的重大胜利,以及抗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总结:
通过此次历史练习题,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及其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章。我们应当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和平,致力于国家繁荣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 试题整理(有答案)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试题
一,选择题共79道。
A1.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B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
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D3.元代王桢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C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D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6.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瓷业②丝织业③冶铁业④棉纺织业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C 7.中国古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的手工业技术包括()
①冶炼生铁和钢②用煤冶铁③养蚕缫丝④制造陶器⑤制造瓷器
浙江省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三、四测试(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四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5*2)分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耜耕
B、铁犁牛耕
C、石器锄耕
D、火耕
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浙商 C.粤商 D.京商
4.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
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6.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8.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扩大其自身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2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小农生产最基本的耕作方式是(B)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石器锄耕
D.个体经营
2.中国古代耕犁已相当完善的标志是(D)
A.耦犁出现
B.犁壁出现
C.楼车出现
D.曲辕犁出现
3.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
A.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4.商周时期,我国手工业的代表是(B)
A.冶铁业
B.冶铜业
C.制瓷业
D.纺织业
5.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视都江堰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利在千秋的工程兴修于(C)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6.右图的素纱禅衣反映了(B)朝的纺织成就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7.关于明朝中叶以后的手工业,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丝织业使用花楼机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唐诗赞美( A )
A.青瓷
B.白瓷
C.黑陶
D.铁器
9.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的(C)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0.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是(C)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正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仍能看到铁犁牛耕耕作场景。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2、右图中的工具出现的时间及用途是用于()
A.西汉;耕地 B.东汉;施肥
C.西汉;播种D.东汉;开沟
3、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你认为诗句中描写的
应是()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彩瓷
4、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于()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5、中国瓷器从哪一历史时期已开始输出国外()
A.唐代B.清代 C.明代D.汉代
6、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
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③是
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
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7、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8、清代“十三行”是()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
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可企业家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和专题八练习测验
⾼中历史必修⼆专题六和专题⼋练习测验
⾼中历史必修⼆专题六和专题⼋练习检测
⼀.选择题(本⼤题有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
1.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
A.政府为农民提供补贴
B. 提⾼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扩⼤农业种植⾯积
D. 调整农产品结构
2. 第⼆次世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预远远⼤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A.联邦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本
3.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沿⽤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 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C. 既实⾏资本主义制度,也实⾏社会主义制度
D.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的调整
4. 1933年5⽉,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措施的⽬的是
A.提供就业机会 B.提⾼农产品价格 C.优化农村环境 D.给农民提供补贴
5. 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是
A. ⼯商企业⼤量破产,市场萧条 B.⼤量⼯⼈失业,⼈民⽣活⽔平下降
C.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 D. 中⼩银⾏纷纷破产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就业率,⼜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信⽤
B.调整福利经济
C.规范农业⾏为
D.举办公共⼯程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训练题(含答案和解析)
B.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答案】D
【详解】
材料的大意是说雇佣者纷纷从事烟草种植,农家妇女也不织布,显然这种形势会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国内农民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变动,没有涉及外贸信息,A错误;商业市镇空前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说明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C错误。
3.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
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
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
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
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
【答案】C
【详解】
材料“把酒言欢,畅叙乡情”体现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故C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不是管理机构,故A项错误;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重要活动场所,保护的是同乡同地域商人经济利益,故D项错误。
6.甲午战争后,张謇提出:“要改变国弱民贫的现状,不在于兵,也不在于商,而在于工农业和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张謇
A.停办官营军事企业
B.利用垄断发展工商业
C.主张发展民族工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通俗俚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追求。“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形象的反映了我国农民阶级的通俗愿望,形成这种低层次需求的根本因素是()
A.农民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B.封建统治残暴,农民不敢有太高的愿望
C.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
D.农业生产比较容易,没有太大风险
2、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物收藏成为许多人的一大爱好,如果单从升值的角度考虑,在收藏青花瓷时,除看它的艺术水平外,首选的应是下列那一年代的文
物()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曾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思想()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4、右图是位于运河沿岸的河下古镇(属今淮安市)的一种清代建筑,突出反映了徽派建筑的系列特色,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河下镇在清代商业很繁荣②徽商曾在这里长期活动③当时政府推行“农商并重”的思想④徽商的大范围活动,带动了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
宿州市多瑙河音乐学校模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1小题2分,满分50分)
1.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A.周王室的衰弱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2.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下列有关我国耕作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火耕”到“耜耕”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C.铁犁的出现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条件
D.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
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带难度系数
必修二第一单元
【难度0.9】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难度0.8】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难度0.6】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农具 B牛耕C曲辕犁 D筒车
【难度0.7】4.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鲁国的“初税亩”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西周的“井田制”D秦国的“商鞅变法”
【难度0.6】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0.5】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
【难度0.6】7.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C)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2.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3.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D)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4.(2 0 1 3届江门调研)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5.在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时,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上帝( 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①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②进行殖民扩张
③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④对黄金的狂热追求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1 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C)
A.葡、西、荷B.英、西、荷
C.英、法、荷D.英、法、俄
7.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B)
A.技术支持B.市场支持
C.劳动力支持D.资本支持
8.1 8 7 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B)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利用
9.清未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B)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0.1 9 1 1年1 0月1 2日,武昌街头出现了一则公告: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体现了( B)
A.清政府的“求富”新政
B.湖北军政府的重商政策
C.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
D.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国货运动
11.1 9 5 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1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C)
A.土地所有权B.进厂打工权
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兴办乡镇企业权利13.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B)
A.一化三改造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D.国企改革
14.“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
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C)
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
15.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16.交通工具的进步是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同地区使用的交通工具有所不同,如近代中国沿海口岸用“蒸汽轮船”,内陆用“羊皮筏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D)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C.地理环境不同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17.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A)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18.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想说明这场危机(D)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19.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B)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因此,英国等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对此,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备理解应是(A)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22.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B)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3.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华盛顿召开,本次峰会被称为“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商讨如何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初“第一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目的是(D)
A.对抗社会主义苏联B.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规划战后经济重建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24.当今的一些速食汉堡店内有全球编号相同、口味相同的汉堡餐,同时为了迎合各地民众的口味,在不同地区又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速食汉堡店还提供新式的文化空间,一些青年学生则聚集在店里聊天、书,形成“另类的图书馆。”以上现象说明了( A)
①全球化会导致某些方面的趋同化②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出现“本土化”的特点③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力量④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全球化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