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加。
与此一种被称为“中式英语”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些语言特点和错误,这些特点和错误往往源自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
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也给大学英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那么,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汉语完全不同。
中国学生通常在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按照汉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来使用英语,导致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语境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语言环境。
中国学生通常只能在课堂上接触到英语,而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很少有机会真正运用英语,这导致他们缺乏实际语言环境的锻炼和提升,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
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也是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之一。
中国的英语教育往往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的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导致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母语思维的影响、语言环境的缺乏以及教育教学的不足。
鉴于这些成因,我们有必要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大学英语专业应当更加重视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多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专业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母语思维的纠正和英汉语言对比的训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应当主动去思考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团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中式英语是指由中国人员说的不够地道和符合英语语法的英语。
中式英语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缺乏语境和文化背景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
这些原因也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提出了一定的启示。
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难以摆脱母语的语法结构、发音和思维模式。
在汉语中,动词时态、语序、动词变位等语法结构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结构,导致对英语语法的掌握不深。
学生需要在学习英语时尽可能地摆脱母语的影响,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培养英语语法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缺乏语境和文化背景也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语境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境的了解,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容易产生歧义或不够地道,导致说话和写作不够自然和流畅。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境的了解,积极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对英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自然度和流畅度。
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影响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仅将英语视为一门必修课程,而非一种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急功近利,只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了在平时的口语、写作和阅读的深入练习和积累。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多参与英语俱乐部、讨论会等活动,勤于使用英语交流,注重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针对以上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应该有以下启示: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系统性学习。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对英语语法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尤其是对时态、语态、语气、虚拟语气等语法结构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系统学习和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法意识和表达能力。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产生中式英语。
以下是对中式英语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介绍:一、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使用上常常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一方面是对于汉语词汇的直接翻译,例如“电脑房”翻译为“computer room”,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omputer lab”。
另一方面是对英语词义的曲解和误用,例如将“危险”错误地译为“危机”(crisis)。
二、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和误用的情况。
例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代词的误用以及句子结构混乱等。
这些错误常常是由于对汉语语法习惯的直接照搬所导致的。
三、语言习惯特点:中式英语还受到中国人在语言习惯上的影响。
例如,中国人常常使用倒装句的结构,误将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作为主句的主语,造成语序不当的问题。
此外,中式英语还存在着对冠词的误用、介词短语的滥用以及句子过长等问题。
四、发音特点:中式英语的发音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中国人在发音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常见的问题包括辅音的发音不准确、元音的发音错误以及重音位置的不当等。
需要指出的是,中式英语并不意味着错误或不可接受。
它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的一种特色,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交融。
然而,为了提高英语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只有通过学习标准英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传递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文化。
总之,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在词汇、语法、语言习惯和发音等方面存在一些与英语习惯不符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更准确、流畅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
虽然中式英语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语法错误和不规范,但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
一、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文语序的影响。
中文的语言结构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语言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把宾语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导致了语法上的错误。
比如,“I to the store go”(我去商店),“He to the airport go”(他去机场)等等。
这种语法错误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时态、语态和代词等。
例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已经去过北京了)应该改为“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去了北京);“The book was wrote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应该改为“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二、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中文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英文对应的,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中文词语,或者是把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翻译。
例如,“电脑”被翻译成“电脑”(电子计算机),“开会”被翻译成“开会”(hold a meeting),“拜拜”被翻译成“拜拜”(bye-bye)等等。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词汇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词汇、词性和词序等。
例如,“I have a very big face”(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脸)应该改为“I have a very round face”(我有一个非常圆的脸);“I am very exciting to see you”(我很兴奋见到你)应该改为“I am very excited to see you”(我很激动见到你)。
谈谈“中式英语”
语表 述形 式。( 1 ) 、有 改革 开放 时代特 色的 中式英语 词汇 或短语 : l a i d o f w o r k e r s 下岗工人 ,o f i c i a l p r o i f t e e i r n g 官倒 ,T w o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两个 文 明,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四个现代化 , O n e C h i n a p 0 l i c y 一个中国的 政策 ,t r i a n g l e d e b t s / c h a i n d e b t s  ̄角债 ,c o n s t r u c t c l e a n p o l i t i c s 廉政建 设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宏观调控体系 , a c o l l e c i t v e o w n e  ̄ h i p e m p l o y e e 集 体所有 制员工 ,b o u r g e o i s l i b e r a l i s m 资产 阶级 自由化 ,
教育教学
谈谈 “ 中式英语 "
刘献丽
( 商丘 职业 技术 学 院语言 文学 系 ,河南 商丘 4 7 6 1 先生就提 出了 “ 中式 英语” 的概念 。他说 : “ 在 旧 中国和新 中国 ,讲 或写 英语 时都 有些 我 国所 特有 的东 西要 表达 。如 “ 科举” “ 五 四运动 ” “ 赛先 生” “ 白话 文” “ 双百方 针” “ 人民公社 ” “ 四个现代 化”( i mp e r i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s 或I mp e r i a l A c a d e m y , Ma y F o u  ̄ h Mo v e me n t , Mr . S c i e n c e , b a i h u a w e n 或b a i h u a , T w o h u n d r e d p o l i c i e s , p e o p l e ’ s c o m m u n e  ̄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r r s ) 等这些不属于讲英语 民族的人所惯用 的词语 , 应 当称作C h i n e s e — E n g l i s h 。这个提法肯定了中 式英语现象 , 指 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 1 中式 英语 的现状 1 .按汉语习惯说 出的英语与其本族语者 的英语并没有区别。 2 .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 , 但符合语法。 3 .不符合语法 ,但是可能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 ,能被接受 。 4 .不规范,但意思 十分清楚 , 理解不成问题 ,能够发挥语言作为 工具的功能。
中式英语的基础概念
中式英语的基础概念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介语为中文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通常由不正确的语法、用词不当以及独特的语言习惯组成,产生一种独特的中英混杂的语言样式。
中式英语的基础概念可以从语法、词汇、音标和文化等方面来理解。
首先,在语法方面,中式英语常常存在语序颠倒、时态混乱、缺乏冠词的问题。
例如,中国人可能会说:“I go to school yesterday.”(我昨天去学校)这样的句子结构就是常见的中式英语表达。
此外,中国人还经常将汉语的语法规则照搬到英语中,比如使用中文的疑问句结构:“You want not want?”(你要不要?)而不是英语的正确形式“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这些语法错误是中式英语的特点之一。
其次,在词汇方面,中式英语常常使用中文词汇的直译或者错误的翻译。
例如,中国人可能说:“I have a dog,is called Little White。
”(我有一只狗,叫小白)。
英语中应使用“My dog's name is Little White.”(我的狗叫小白)来表达。
此外,中国人也常常使用中文的习惯用语直译成英语,例如:“Too…very”(太…很)。
“Too”和“very”在英语中有着不同的用法,这种用法在中式英语中是不正确的。
另外,在音标方面,中式英语中的英文发音通常受到中文语音的影响。
中国人可能会用中文的音标去读英文单词,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中国人有时会将英语单词的th音读成s音,将r音读成l音,将v音读成w音等。
这也是中式英语的典型特征。
最后,中式英语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中式的词语或者表达方式,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例如,在英语交流中他们可能会使用汉字拼音,中文成语或者习俗等。
总之,中式英语是由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或中国英语,是指由中国人使用的英语,其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往往受到中国汉语的影响。
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式英语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外语学习任务。
由于中国汉语和英语在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常会出现语言干扰现象。
一些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表达时出现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习惯。
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就是中式英语的一种体现。
其次,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人表达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借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中式英语。
例如,在汉语中,修辞手法和比喻的使用非常普遍,而英语在这方面的表达习惯与汉语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英语中常常使用汉语的修辞习惯和比喻,使得表达显得有中国特色,从而形成了中式英语的现象。
此外,中国国内一些主流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也对中式英语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去的英语教育中,注重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忽视了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表达时,为了追求语法准确性而牺牲了真实的表达和口语流利度。
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倾向于通过简单翻译和直译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从而产生了一种中式英语。
最后,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工具语言,用于实际应用和交流。
由于英语在中国不是母语,而是一种外语,在日常交流中,中国人常常将英语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忽视了一些文化背景和其他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
这使得一些中国人在英语表达中,更加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逐字翻译的方式,形成了中式英语的特点。
总之,中式英语的概念阐述来源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干扰、文化差异、教育体制和应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它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的特色。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表达中出现的不规范、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中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出现了中式英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式英语?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对于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又有怎样的启示呢?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1. 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处于一个非英语环境中,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交流,导致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习惯产生偏差。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太多的时间用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而不够关注英语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融入。
学生对于英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形成中式英语的现象。
2. 汉语思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在英语表达中出现中式思维。
比如中文中的主谓宾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中国学生可能会直接将中文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导致表达不够准确和规范。
3. 能力和意识的不足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够扎实,因为英语与汉语差异较大,对于英语的用词、语法等知识点掌握得不够透彻,导致在英语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
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目的和目标意识不足,缺乏对于规范英语表达的重视,也是导致中式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1. 加强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应该注重营造一个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和校园中都能接触到英语,从而加强对英语的感知和理解,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
可以利用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交流。
2. 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注重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并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减少中式思维在英语表达中的影响。
3. 强化语法和词汇的训练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语法和词汇是最基本的功底,也是避免中式英语的关键。
关于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一些个人感想
注:中式英语即Chinglish。
中式英语,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
Chinglish, is the use of English,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or culture due to the effects of applied mechanically to fight Zaochu of expression does not meet the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standardized or deformed English.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Since 1994, joined the ranks of the vocabulary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Chinglish, contributed 5% to 20%, more than any other source.尽管中式英语在很多地方为中国人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但是放眼国际,中式英语却对与外国人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许多外国人根本无法理解中式英语,导致了交流出现歧义。
因此,中式英语仍然无法替代传统英语的地位。
Although the English in many p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provides a convenient, but look at the international, Chinglish exchange with foreigners has caused tremendous obstacles, many foreigners do not understand Chinglish, has led to the exchange of a discrepancy. Therefore, Chinglish still can not replace traditional learning of English.。
谈谈中式英语的英语作文
谈谈中式英语的英语作文**The Charm and Challenges of Chinglish**In the global village of today, English has become a common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bridging the cultural divides and facilitating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 of diverse backgrounds. However, this universal language often takes on unique flavors when it interacts with loca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ne such flavor is "Chinglish," a blen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hat reflects the uniqu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idiosyncras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Chinglish,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xpressions into English, can be both charming and challenging. It is charming in its authenticity, reflecting the beauty and richnes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For example, the phrase "long time no see" is a perfect blen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ncapsulating the informality and warmth of Chinese greetings. Such expressions are not just linguistic curiosities; they are cultural ambassadors, introducing the world to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However, Chinglish can also pose challenges, especially in formal or professional settings. Literal translations can sometimes lead to awkward or grammatically incorrect English expressions. This can create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mmunication barriers, hinder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stance, the direc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usiness cards, which often include titles lik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Universe," can sound comical or even misleading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The emergence of Chinglish is not just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global stage. As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fluence expands, so does the reach of Chinglish. This linguistic blend is not just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t is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facilitating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However, this bridge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To ensure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maintaining the authenticity of Chinglish and adapting it to fit thegrammatical and cultural norms of standard English. This require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bot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s well as a willingness to embrac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ise from linguistic fusion.In conclusion, Chinglish is a fascinating and dynamic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represents the unique intersec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ts charm lies in its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richness, while its challenges stem from the need to balance traditional linguistic norms with the demands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As we navigate this linguistic landscape, it is important to embrace the beauty and diversity of Chinglish while also striving to improve its clarity and effectiveness.**中式英语的魅力与挑战**在当今这个地球村中,英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交流语言,它跨越了文化鸿沟,促进了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积极看待中式英语英语的作文
积极看待中式英语英语的作文English Answer:In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the term "Chinglish" emerged as a unique phenomenon that blend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hislinguistic hybrid, often met with mixed reactions, presents a fascinating tapestry of linguistic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viting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s on itsnature and implications.From a linguistic standpoint, Chinglish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contact language, a product of the ongo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distinct linguistic systems. The fu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words createsa unique lexicon that draws upon both cultures, reflecting the dynamic nature of language in a globalized world.However, the perception of Chinglish varies widely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a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Someview it as a linguistic aberration, a corruption of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argue that it undermines the integrity of both languages, creating confus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For others, Chinglish represents avibrant form of creativity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They embrace its playful and often humorous nature as a reflection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globalization that shape our contemporary world.In the realm of communication, Chinglish can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cultures,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who may not share a common language. Its widespread use in popular culture, from social media to entertainment, suggests a growing acceptance of this linguistic hybrid as a legitimate form of expression.Moreover, Chinglish has the potential to fos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By incorporating elements of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t creates a shared linguistic space where individual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can engage in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transcending linguistic barriers. The resulting cultural exchange canlead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worldviews.Furthermore, Chinglish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creative expression. Its unique blend of languages allows for the creation of novel and often humorous forms of wordplay, poetry, and music. This linguistic experimentation pushes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language use, opening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literar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In conclusion, Chinglish presents a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that defies easy categorization. Its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s a testament to the fluidity and adaptability of language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 While its detractors may bemoan its perceived linguistic flaws, its proponents celebrate its creativity,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for bridging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vides. Ultimately, the value of Chinglish lies in the eyes of its beholder, reflecting the diverse and ever-evolving nature of human communication.中文回答: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又称Chinglish,是一种融合了中文和英文元素的独特语言现象。
关于中式英语的作文800字
关于中式英语的作文800字一、概述1 中式英语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一种以中文为基础,以英语为外来语言结构形式的异文文化,它是中国在学习英语过程受外来语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呼应,中式英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成语、习惯用语,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一些表达习惯,以新的语言表达手法都运用到英语中。
2 中式英语的特点1.中式英语带有较强的中文特色,由于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英语中使用的词语经常与中文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而导致中式英语出现了一些中文习惯用语。
例如:"不好意思(Sorry)",和"太谢谢你了",就是中式英语的常见的表达方式。
2.中式英语的表达手法较特别,特别是在英语的语法结构上,由于中文在文法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有时会出现英语语句语法结构欠佳或者顺序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例如:"这衣服我要买",原来应该是"我要买这件衣服"。
3 中式英语的优缺点1.中式英语能够以比较符合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表达方式加以贴近中国文化,致使外国人能够更容易接受中文文化,从而更容易理解中国。
2.同时也有其缺点,一是中式英语的语法结构经常不符合正确的英语语法,往往也会使外国朋友感到困惑。
另外,中国人使用中式英语,反而难以在国际流行的正常的英语的领域活动了,因为外国朋友不能理解中式英语的表述。
二、重要性1 改进中式英语是重要的中式英语的出现其实说明,英语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但是由于英语本身的文化特点,对于中国比较陌生也比较难懂,所以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实。
但因为中式英语在英语沟通中的不完美,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有待提高,只有“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才能把中式英语改得更规范,把我们的英语水平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提升起来。
2 我们对于中式英语应有规范的表达伴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继续崛起,中式英语也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文化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什么是中式英语-----英国环球论文
什么是中式英语在写作英文论文的过程中,在语言使用规范和英语思维方式方面很多学生的论文大多都带有英式英语的痕迹。
那么,什么是中式英语?那就让英国环球论文小编来告诉你什么是中式英语吧。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就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受到汉语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在论文写作中表现尤其明显。
在英文学习的过程中,留学生很习惯于把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套用过去。
在说和写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作者快速地翻译,听懂别人的意思,想好要表达的语言,再用英语转换着表达。
两种语言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毕竟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留学生对此了解不足,所以就形成了中国式英语。
其次是要了解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基础词汇方面。
因为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选词很重要。
刚出国的学生或是英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不能正确使用英语中含义特殊的词、特别不注意词汇搭配的错误现象。
2、语句结构方面。
在语言表达时出现问题的大多是学生直接套用汉语句子结构模式,或者是因为不能使用英语固有的句型,表达上也有差异。
比如将“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写成We didn't know evening has fallen.面对此种情况,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培养英语和国际思维。
第一步就是提高英文水平,专业英文和口语表达(要多了解留学国家的文化和一些俚语),专业英文除了平常学的教科书,还要注意老师上课时的讲课内容和说话方式。
可以课下多跟老师交流表示自己的困惑,老师对于主动上进的学生都是很有好感的哦。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出来的关于中式英语的一些表现方面,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是中式英语了吧?希望各位留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尽早改变,及时的融入英文圈,写出一篇优秀的英语论文,顺利的毕业!。
浅析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高中英语写作中,一些学生经常使用中式英语,这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写作水平,因为中式英语会给人留下理解困难、表达不清晰的印象。
则,我们该如何避免使用中式英语呢?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中式英语的定义首先,了解什么是中式英语非常重要。
中式英语是指汉语与英语结合后产生的混杂语言。
这种语言常常让读者不知所云,难以理解。
比如:- I have no plus no minus. (我既没有加分也没有减分。
)- You go ask your mom. (你去问你妈。
)- His look was too much. (他的眼神过了。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它们与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不符合,容易引起误解。
二、记住常用的表达方式为了尽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我们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
比如:1. 用正确的时态。
英语中,时态非常重要。
正确使用时态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比如:-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five years. (我已经学了五年英语。
)- I am studying English now. (我现在正在学英语。
)2. 使用标准语法。
英语的语法体系是不同于汉语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英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 The bird flew over the house. (鸟儿飞过房子。
)- She is taller than me. (她比我高。
)3. 使用常用词汇。
英语中有很多常用词汇,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中常见的错误词汇。
比如:- correct: computer (电脑) incorrect: math machine (数学机器)- correct: school (学校) incorrect: education house (教育房子)三、多读、多写最后,多读、多写是避免中式英语的最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式英语
作者:梁桂春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5期
摘要:近年来,中文词汇频繁出现在英语里,甚至被列入标准英语词典。
说明了国际对中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显示了中国正以快速的发展速度融入全球化。
关键词:中式英语;词汇;国力
一、序言
近年来,中文词汇不断出现在英语运用上,许多语言学家对这种语言现象很感兴趣,并把这些运用于英语中的中文词汇称之为中式英语(Chinglish)。
最普遍运用的中式英语之一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句招呼语最先是由在国外的华人使用的,直接按中文的语序翻译而成的,而这句直译的中式英语很快在英美国家流行起来,因此成功被列入标准英语词典中。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语言都会体现其使用国家的国情与民风,并会影响运用语言交际的双方。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孟德鸿教授曾说过:“文明程度越高,社会越发达,对其他语言社团成员吸引力越强的语言,往往影响力更大更深:如罗马时代的拉丁语、秦汉之际的汉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有两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二、中式英语广泛运用彰显国力
中式英语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代表着国际对中国国力发展的认可,显示中国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彰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跻身于英语词汇系统中,并活跃在英语交际中,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式英语的出现对英语语言的发展是有利无弊的。
中式英语词汇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载入了《牛津英语词典》,词典中查阅到的中式英语词汇guangbu(广部),guanxi(关系)在列入词典之前频繁出现在外国研究中国发展的专家报告上。
多年来,随着外国医学界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的关注和认可。
在2010年奥林匹克奥运会上,某国游泳运动员背部拔火罐的印子,曾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ahuoguan”(拔火罐)很快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可。
中国一些特色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例如提起“jiaozi”,外国人都知道就是“dumpling”(饺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老干妈辣椒酱在外国超市的热卖程度,老干妈在国外被译为“Lao Gan Ma”。
chow mei(炒面),to you (给你),Peking duck(北京烤鸭),虽然未被列入英文词典,但也常常出现在英语交际中。
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中文词语,如Laozi(老子),Confucius(孔夫子),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Tao(道函数),Tao Te Ching(道德经)这些词,也经常出现在研究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中,得到众多外国读者的认可。
“Tai chi”(太极),“kongfu”
(功夫)等词更是随着外国中国功夫迷的日益增多而在国外广为流传。
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新闻报道时首次提及,现在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在各大国际媒体的新闻稿上。
实际上,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经济时事新闻,各类汉语以“直译”的形式借语于英语中。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徐昌火教授说:“由于对英语句法规则、语意语用限制、文化附加义的不了解或了解逐步深入,中国人容易使用具中文表达方式的英语词句。
”除此之外,许多外国人在交际中乐于使用中式英语,也有助于中式英语的推广。
据统计,许多在中国的留学生,尽管不精通中文,但是在听到一些中式英语时,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无障碍地应用于日常交流中。
许多稍微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在初次听到“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时,脑海里都能出现这句中式英语描绘的情景。
同样的,他们一般不会误解“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语境。
三、中式英语的“英化”
众所周知,能载入权威英语词典的任何词汇都要经过一定严格程序的审核,汉语词汇也不例外。
牛津出版社双语项目部经理牛莉·克里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在词典中加入外来词的时候,要考虑众多因素。
她说:“所有词语被收录于词典之中时,都要考虑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
”
当然有些中文词语进入英语词汇系统,成为被世界认可的中式英语前,多或少要经过一定的“英化”过程。
“英化”过程方式有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合音译加词缀。
例如,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语“nates 《e第一声》”(航行者)组组合构成英语单词 taikonant(太空人),主要用来指中国航天员,这个经过“英化”过程改造后的中式英语词汇taikonant现在正式成为《牛津英语词典》的词汇之一。
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也列入其中,而且有趣的是,yuan这个词在英语词典中不仅指“人民币单位”,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四、结语
语言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中式英语能够在英语交际中被运用,并能载入英文词典走向全球,表面的原因是中文词汇“直译”能直接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真实内涵,但究其深层原因,更是反映中式英语已经成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中国国力的迅速增长。
因此,为了中国更快走向世界,我们应当创造更多的向世界介绍并推广中国的中式英语。
参考文献:
[1]Angie Pinchbeck.3D热潮风靡全球.疯狂英语:口语版,2011.
[2]如意.汉语教育外热内冷:学好汉语是中华民族立足之本[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3.
[3]袁晓雯.冷静对待媒体英语——“中式英语”是潮流还是谬误[J].新闻战线,2014.
[4]韩淑英.中介与理论视角下中式英语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J].卷宗,2014.
[5]《人民日报:中式英语风靡全球语言贡献彰显国力—环球风云—铁血社区》,http:∥/post_6915798_1.html.
[6]《中式英语风靡全球(图)—滚动热点—》,http:
∥/caiji/roll1/a/2013/0829/06/23717523.shtml.
作者简介:
梁桂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