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 教案2

合集下载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1单元 第2课时 面的旋转(2) 教案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1单元 第2课时 面的旋转(2) 教案
北师六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2课时 面的旋转(2)
课题
面的旋转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第一,从“静态”到“动态”及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第二,从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的直观图。
生:我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从中发现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还学会了怎样测量它们的高。
五、教学板书
面的旋转
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圆),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高。
圆锥: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只有一条高。
六、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本节课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
1.利用直观图和实物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演示测量圆柱和圆锥高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减少误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发展空间观念。
3.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学会测量圆柱和圆锥高的方法。教学准备Fra bibliotek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1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整体备课教案第二课时《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1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整体备课教案第二课时《面的旋转》

第课时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及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柱和圆锥的高、底面和侧面。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的活动,学生能够正确测量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高,体会测量方法,深化对高的认识。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及掌握测量方法。

【教师准备】PPT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

【学生准备】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等),圆柱和圆锥模型。

1.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的?2.(PPT课件出示)你能说出下面的立体图形的高是多少吗?【参考答案】1.圆柱体是由长方形以一边为旋转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是由直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得到的。

2.长方体的高是5 cm,正方体的高也是5 cm。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究状态。

方法一实际操作,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的几何部落,有很多的成员,我们已经认识了部分成员,它们今天也到我们课堂做客了,你们看……(老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它们是谁?预设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你们能用测量工具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吗?预设生:老师我们能够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师:那么谁愿意到展台前实际操作一下。

(老师指名,让学生到展台前进行测量,测量时让学生看到测量同学的方法和步骤,测量后向全体学生汇报测量结果,然后全体同学对错误方法进行纠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物体都是以体的形式存在,是体就占有空间,他们就有一定的高度,同学们再看看我手中昨天我们刚认识的这两个新的朋友:圆柱、圆锥,你们能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高度是多少吗?师:谁愿意试试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圆柱体的高的测量,学生没有什么难度,但圆锥体的高的测量对学生就有难度了,在测量圆锥体的高时,学生会有分歧,此时老师话题一转引入新知) 师: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的意见有分歧,不统一,我们该如何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新的正确的方法,好吗?(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测量方法的回顾,引出圆锥体高的测量难题,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测量有关,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知,给新知的探索带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区别,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学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展开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定义。

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正确计算其体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案。

2.学生准备准确的测量工具。

3.教室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概念讲解: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并区分两者的差异。

3.计算练习:让学生测量给定圆柱和圆锥的尺寸,计算其体积。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答案,并相互讨论核对。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深入学习:引入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具体问题。

3.综合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课时1.总复习:对整个单元进行综合复习,检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掌握情况。

2.提高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形状的立体图形,拓展思维。

3.单元测验: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4.课堂总结:总结本单元内容,展望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总结本单元知识要点。

3.针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 学习圆柱的定义: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面、侧面、高。

3. 理解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底面和顶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二章:圆柱的计算1.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2. 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

3.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圆锥的认识1. 学习圆锥的定义:圆锥是由一个圆面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点、侧面、高。

3. 理解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四章:圆锥的计算1. 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3。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1.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解决问题。

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总结,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以直观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案)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案)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案)第一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1.1 圆柱的定义:一个底面为圆的立体图形,侧面为矩形。

1.2 圆柱的参数:底面半径(r)、高(h)。

1.3 圆锥的定义:一个底面为圆的立体图形,侧面为三角形。

1.4 圆锥的参数:底面半径(r)、高(h)。

第二章: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2.1 等底等高的圆柱:当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且高相等时,这两个圆柱称为等底等高的圆柱。

2.2 等底等高的圆锥:当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且高相等时,这两个圆锥称为等底等高的圆锥。

2.3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面积计算3.1 圆柱的面积计算:圆柱的底面积为πr²,侧面积为2πrh,总面积为2πr²+2πrh。

3.2 圆锥的面积计算:圆锥的底面积为πr²,侧面积为πrl(l为斜高),总面积为πr²+πrl。

第四章: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4.1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计算:V_cylinder = πr²h。

4.2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计算:V_cone = 1/3πr²h。

4.3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V_cylinder = 3V_cone。

第五章: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实际应用5.1 应用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比为3:1,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5.2 应用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某个圆锥体积的3倍,且它们等底等高,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5.3 应用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底面积为πr²,侧面积分别为2πrh和πrl,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第六章:圆柱和圆锥的图形演示6.1 使用几何模型或软件展示不同尺寸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直观理解它们的空间结构。

6.2 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强调它们的相似性和体积关系。

6.3 通过动画或实物操作展示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计算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这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圆锥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锥在实际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锥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3.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对比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发现它们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比较程度。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主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计算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圆柱和圆锥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性质有很大差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空间想象力,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采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呈现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剖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圆柱或圆锥,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 直尺、圆规、剪刀等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柱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2. 讲解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

2. 引导学生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解答给出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强调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圆柱与圆锥-面的旋转教案

圆柱与圆锥-面的旋转教案

圆柱与圆锥-面的旋转教案第一章:面的旋转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的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面的旋转的数学表达式。

面的旋转的实际操作演示。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的旋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的旋转过程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面的旋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际操作任务,评估学生对面的旋转过程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圆柱的面的旋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柱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面的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圆柱的面的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圆柱的面的旋转的数学表达式。

圆柱的面的旋转的实际操作演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面的旋转过程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圆柱的面的旋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际操作任务,评估学生对圆柱的面的旋转过程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圆锥的面的旋转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锥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圆锥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面的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圆锥的面的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圆锥的面的旋转的数学表达式。

圆锥的面的旋转的实际操作演示。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的面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面的旋转过程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圆锥的面的旋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案:了解圆柱与圆锥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和区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通过多种互动活动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理论知识介绍(300字)1. 圆柱的特点和定义:圆柱有两个平行的底面,底面是圆形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是一个有无数条平行的侧面,每一条侧面都是一个矩形。

2. 圆锥的特点和定义:圆锥有一个底面,底面是圆形的,除底面外,还有一个尖的顶点,底面和顶点之间的是一个斜面,斜面是由若干个三角形组成的。

二、教学活动(800字)1. 视觉展示:利用投影仪或者绘制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让幼儿用手指指出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2. 触觉体验:准备一些玩具模型,其中含有圆柱和圆锥,让幼儿触摸并感受两者的表面形状,指导他们用手指按摩两者的侧面和底面,感受到圆柱的平滑和圆锥的锥形。

3. 分类游戏:准备一堆不同几何形状的物品,如木块、玩具等,让幼儿将它们分成两组,圆柱形状和圆锥形状的分开,并口头解释每个物品的形状特点。

4. 填色练习:提供印有圆柱和圆锥的插图或者图片,让幼儿用彩色笔或者蜡笔将圆柱和圆锥分别填色,以加深他们对两者形状的认知。

5. 创意模型制作:引导幼儿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情景拼贴:提供一些具体场景的图片,如建筑物、冰淇淋等,让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片黏贴在圆柱或圆锥的表面,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幼儿对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知。

三、教学总结(300字)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观察、触摸、判断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

他们通过感官体验和操作实践,加深了对形状的认知和记忆。

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逻辑的发展。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实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数学活动。

2、充分关注猜想和估计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活动线索。

3、重视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