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ppt课件二十八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知人——从他人的行为,经 历,习惯兴趣去考察一个 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启示: 1、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Fra Baidu bibliotek
2、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类别去了解他、评价他。
解读:
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过失,也 可从与他交往的人
管鲍之交是厚责己,薄责人
厚责己,薄责人,其意是不能太 以自我为中心,“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只要“以仁治人,以义治 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就会让自己更有容人之量, 朋友也会更喜欢你,怨恨自然也 就远离了。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 “勿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 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 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 态度。你认为呢?
字词检查:
一、重要字词: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朋友数,斯辱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二、一词多义 群而不党 结党营私 各于其党 类 谄媚逢迎;假装和善;巧言善变 频繁 自我;厚责 忠告而善道之 通“导”,劝导 道之以政 通“导”,训导 道千乘之国 通“导”,治理
朋友,名词; 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以……为友,动词; 视其所以 君子不以言举人 行为 因为

论语周而不比精品课件

论语周而不比精品课件
许晓刚表示,“我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世界观、人生 观发生变化、扭曲的结果,也是被朋友们利用的结果……” 朋友有高下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整天热衷于吃喝玩 乐、拉拉扯扯的庸俗之交,相互利用、投桃报李的势利之交, 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 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 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 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 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 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 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李泽厚《论语今读》
周而不比
交友之道——
交友原则 怎样待人 交友标准 怎样察人
尺度分寸
方式目的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普遍也; 比,偏党也。
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 而“比”私尔。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 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 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 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 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 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 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 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 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周而不比 PPT

周而不比 PPT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为什么
不是 “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本章内容是处友的具体方法。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 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 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 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提问:
孔子举晏婴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答案:
与人为善,互敬互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成语: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起做好事,现指善意帮助别人。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本章内容是处友的具体方法。
解读: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 状态,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如 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 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 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你们俩离疏远也就不远了。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 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它显 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 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 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你觉得这个读书人应不应该接受富人的建议? 请你用孔子的观点来回答。
读书人很想修补,但囊中羞涩,只能说不急不急、 没事没事。而富邻居不明就里,一个劲地无休无止地 劝谏,惹得读书人烦躁得发火:“我的事不用你管。”
这个富邻居诚意劝说却惹来不悦,他是犯了什么错 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劝诫他。
豪猪取暖 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 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 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 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读书人明知道富邻居是善意提醒,自己不 应该朝他发火,也很想和他交朋友,但是又不 知道他的品性究竟如何?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 些方面去观察他,陷入了苦恼思索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过生日,他的富邻居为了显摆自 己,送了礼盒来向读书人道贺:“老朋友,祝你的生活 如同盒子里的一样精彩。”晚上,读书人打开盒子,发 现里面是一托盘的垃圾。

周而不比ppt

周而不比ppt

小 人
择友标准:
选益友:直、谅、多闻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能好人、能恶人
择友方法:
察人-视行为 观经历 察习惯兴趣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小人:比而不周
三、处友——孔子与朋友相处的态度做法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 远怨矣。”(15.15)
例子①——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错因人而异,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 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 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 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刻薄而犯错。
例子②——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1.视行为(看现实表现) 2.观经历(查档案) 3.察习惯兴趣(是安于平淡还是热
衷于追名逐利。)
“管宁割席”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 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 ——《世说新语》
观其行察其好: 1、视片金与瓦石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看重名利

周而不比课件

周而不比课件

字词检查:
一、重要字词: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谄媚逢迎;假装和善;巧言善变 朋友数,斯辱矣 频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自我;厚责 二、一词多义 群而不党 结党营私 忠告而善道之 通“导”,劝导 各于其党 类 道之以政 通“导”,训导 道千乘之国 通“导”,治理 朋友,名词; 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以……为友,意动 视其所以 君子不以言举人 行为 因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应该是我们铭 记在心的为人准则。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 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好好说出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 ——这就是好朋友。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 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 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 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 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 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 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 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启示: 1、儒家讲“仁”不仅仅爱人,也讲恨人。 要“爱憎分明”! 2、能“好人”、“恶人”是指有正确的 爱和 恨。告诉我们:待人应该放下私心, 辩明是非,爱憎分明。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八周而不比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八周而不比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7张PPT)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 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德报怨,比如朋友 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 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 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处 事
人言并举(公正原则)(10)

日久见人心(11)

适度原则(12 13)
动宾结构,宾语前置

厚躬自,厚责自己;躬自,自己
相处之道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要求自己而少 要求别人,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离怨恨了。
✓ 相交而能保持主体的独立性,不流于结党营私的宗派性; ✓ 交往中在维护团结和坚守原则中找到平衡点,执两用中,求同存异,
庄重自持而不失中和平正。
✓ 原始儒家交往观之一:和而不同——适中原则
察人之道
(③ ④ ⑤ ⑥ )
好人

恶人
察人
视其所以(行为)
观其所由(经历)

察其所安(兴趣习惯)
观过

听其言,观其行
10
因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相处之道
✓ 要客观公正地待人,不要怀有偏见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8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精品课件28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Baidu Nhomakorabea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课前故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 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 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 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 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 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 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 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 为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 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 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 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 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 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

损友的表现:习于摆架子,装 样子,内心邪恶,没有是非原 则,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 诚信,两面三刀,极尽恭维、 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善 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喜欢 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孔子却主张 “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
恕之道?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 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 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 当然可以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 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 “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 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直的 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 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Biblioteka Baidu

❖ 周而不比
与人亲密
❖ 群而不党
团结
❖ 和而不同
异 不勾结
不结党营私
不盲从苟同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 而孔子却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且能
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 只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 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 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 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 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便辟(谄媚逢迎)——直 (正直),善柔(假装和 善)——谅(信,诚信), 便佞(巧言善辨)——多闻 (博学多闻)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 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是 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好好地说出你的 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7
•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 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 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 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 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 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 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 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
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以德报怨”说明用恩德回报他人,但不能感化他人心灵;而“以直报怨”、“以德报 德”,不仅用恩德回报他人,也在培育他人的正直、道德修养,使他感化。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这话的意思是说,要讲仁爱之“行”,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对君 主尽忠也不容易,君主有了不对,每次见了都劝他,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 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有时命都丢了。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多 了以后,他不听你的,就会变成冤家了。这是人性的另一面。虽然行仁之道, 理所当然,但是要讲究方法,把握分寸,要适可而止。当然,劝谏过头了不好, 不劝也不对。如果随时随地把这两句话牢记,做人家的部下也好,朋友也好, 凡事都随声附和,就变成滑头,不负责任了,那又不是仁道。所以我们研究孔 孟学说,才知道做人真不容易,的确需要多体会历史,多体会人生。

周而不比ppt28

周而不比ppt28

• 【读解】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 观过知仁,实际上也就是从一 个人所犯的过错中识别人。这 是很 有意思的考察人的方法。 据《后汉书· 吴祐传》记载,有 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 百姓的 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 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 做错了,便 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 缘由后说:“因为孝 敬父亲而承受 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 知仁矣!”不仅 没有处罚孙性,反 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 亲。
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什么异同?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在一起,叫“和” 。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同” 。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 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 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 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 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和”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指矛盾的特殊性。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君子小 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 每每相反。 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 差耳。” 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 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 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 不搞拉帮结派。 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 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 义而不讲道义 原则。
• 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 不能只凭个人 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 所左右,人云亦云。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 仁德的人才能够正 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 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 我们修养 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 正确对待 他人。

《周而不比》ppt

《周而不比》ppt

益友的表现:
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有一种 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在你怯懦的时 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 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 我们的精神能得到净化、升华。
损友的表现:
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是非原则, 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面三刀,极尽恭维、 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 喜欢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学习要求:
❖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 2.掌握“周”、“比”、“矜”、“斯”、
“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 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
方面的主要观点。 ❖ 4.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

重点词语梳理:
1.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1.团结,勾结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 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 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 否则自讨没趣。孔学中朋友之道 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 立、自主、平等个体之间的关系 为基础。
——李泽厚《论语今读》
你我共勉:
1、朋友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2、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 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什么是“周”?什么是“比”?
成语: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周,普遍也,团结; 比,偏党也,勾结。
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 而“比”私耳。
结合实际,说说周而不比有哪些表现?
• 能与大多数人友好相处,与大多数人联合, 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 致,真诚交往,顾全大局,而耻于少数人 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 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 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 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 废言。”
要客观公正地待人
提问: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要说明什么? 答案:巧言令色、夸夸其谈的未必有多少才能;
哉?”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
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作
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另外,再看
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
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
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
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 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 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 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 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 果。
——顾鸿安 《论语解读》
例: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你从交友的 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
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
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
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
为什么不是 “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 个人?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 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 之 人? 答案: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周 而 不 比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
(待人处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 程中要保持人格独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 行修为的交往原则。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 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 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 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 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 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 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 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 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 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 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 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 的关系为基础也。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 又是如何Hale Waihona Puke Baidu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 矣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提问:
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 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
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 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 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 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 “难矣哉!”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 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 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 “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 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德 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
答案: 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
“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 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 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 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 是不讲原则的爱。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察 2.10 人 4.7
15.17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 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
解答: 朋友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应该尽心劝阻,朋友犯了
错误应该竭力劝导。但如果劝导没能达到效果,实在 没办法的时候,也应该适可而止,就不要再勉强,不 然就可能自取其辱了,甚至不仅朋友的交情没有了, 还反倒成了冤家。
探究问题
读了4.26;12.23两章,有人 认为这是孔子一种很不负责任的看 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 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交往要适当、适中
提问:为什么和别人过于亲近、过于 亲密,反而会招致羞辱?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你读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 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有什么样的 感触?并谈谈你的看法。
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 ①便辟: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
(马融《论语马氏训说》) 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
(皇侃《论语义疏》) ③便佞:辩而巧也。
(皇侃《论语义疏》) 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你认为的“益友”和“损友”是怎么样的, 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 益友: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 有一种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 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 决的时候给你果决。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 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 净化、升华。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 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便辟 (谄媚逢迎)
损 友 善柔 (假装和善)
直 (正直)
益 谅 (信,诚信) 友
便佞 (巧言善辨) 多闻 (博学多闻)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是什么?(1分)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 子?(3分)
答案: (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
重利益。 (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
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 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 信)。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提问:
什么是 “矜”?什么是“群” ? 答案:
“矜”是内心的傲(骄与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 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内在 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 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 而走大公之路。
不和,爱恨不明
例: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③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
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⑤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评分标准:题目不难,但必须对孔子说的那几段话
进行分类整合,从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 待物质财富(名利)的角度去回答。)
与朋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孔子认为应 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15-15 14-34 15-23 4-26 12-23
(15-15)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
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 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 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什么人可以正确的选择朋友呢?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 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 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 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 态,同学们须切记。)
知识小链接
•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明末清初)顾亭林
善于察人,还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 的区别?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
《世说新语》
成语: 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问题:
• 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 争”,告诫人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 照孔子这一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 与时代相悖吗?
答案:
• 不与时代相悖,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 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君子有进 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 人争执,更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
沉默寡言、说错了话的也可能是好人。坏人也不 一定就坏到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地步。“人之 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对待 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宓子论过
• 初见就笑,是轻浮,不严肃; • 不以师相称,不尊师道; • 无深交却无所不谈,不懂礼节!” • 初见就笑,是正直无私的表现; • 不以师相称,是见识通达而无门户之见 • 无深交却无所不谈,是忠厚诚实的表现。
损友: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 是非原则,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 面三刀,极尽恭维、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 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喜欢踩着别人的肩 膀往上爬。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 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 之化矣。——《说苑·杂言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 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和而不同”既可以看作是个人修养的目标, 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体,乃至整个社会追 求的目标。
提问: 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区别?
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和而
不同,爱憎分明 小人:比而不周,争强好胜,结党营私,同而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1周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本章内容是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 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 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