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案例
2华润集团管控之路
在某次年终会议上,华润的总部相关部门专门汇报了针对分属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方法的各个子集团以及二三级公司的管理分析,难以突破的瓶颈被归结为总部的人普遍反应对子公司难管难理解,子公司反应不知道怎么配合总部的管理。
这次会后,华润高层意识到必须要打造一个管理平台把不同公司的基础管理统一起来。
于是,咨询公司在华润实施了一个庞大的咨询项目,以帮助华润决定打造一个克服不同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差异的管理平台。
在华润的设想中,这个平台不仅是适用于目前的华润所有涉足的产业,更要有前瞻陛,华润高层对于管理平台的搭建寄予厚望,并确立了如下原则:必须克服华润大而不强的弱点,划小核算单位,把所有的利润中心都搁在阳光下,让总部心里有数,这样就能够不断从中发现亮点和问题点产业。
在华润逐渐演变为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企业数目迅速增多、业务庞杂、交叉经营严重,整个组织被分为集团、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等,机构层次重重叠叠。
例如很多子公司都经营房文・选编自《今日传化》地产和酒店业务相同加工企业不断在各个子公司重复出现;上游下游的产品分属不同子公司经营等等。
国企没有改革之前,每一级的公司都与相应的行政级别相对应,也与待遇挂钩,非常僵化。
华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单一还是多元,是有限多元还是盲目多元,华润内部开始面临激烈争论。
一种声音认为:综合性企业成功的很少,资本市场不认同,难以管理,不易使每个业务做大、做精,华润应该走业务单一的企业之路,仅做1~2个主营业氖另一种声音认为综合性企业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便于业务协同,有利于做大规模,华润应该走GE模式,定位于综合性企业。
而长期困扰华润集团多年的关键问题就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
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多元化产业扩张中遇到困境根源不是选择何种产业的问题,而是没有形成一套扩张的制度,没有内在的集团化的集团管控模式,以至于集团的业务组合不可能形成战略协同。
因为集团化过程中跨行业、跨地域、跨管理模式发展,导致一个集团的组织能力缺位与资源被摊薄。
大连万达集团管控案例
大连万达集团管控案例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在实现规模化扩张、跨区域发展时,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和优化现有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以适应房地产企业组织架构庞大、分散的现状。
几年前,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意识到信息化升级对企业的重要性时,找遍国内却发现没有一套覆盖业务范围广、完全系统化的房地产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这种需求直接促成了万达集团与用友公司的“携手”。
井然有序的信息系统万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基础设施,信息门户和管理平台。
可以用交通运行体系来比喻万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交通首要是要有公路,万达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专网,使信息传速更加稳定可靠。
不同城市中的万达商场、楼盘、影院可以通过各城市节点共同接入万达集团的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共同接入全国网络。
在路上跑的车有三辆:第一辆车是ERP系统,万达集团建设ERP系统有十个子系统,是房地产的经营系统与技术系统完全的结合。
第二辆车是VOIP系统,万达集团通过V2oip系统实现全国各地项目的实时沟通。
第三辆车是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专网和遍布全国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察看所有万达集团建设的小区动态及情况。
万达集团员工就好比驾驶员,通过系统操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培训等。
停车场就是万达集团的机房,所有的小型机、安全设备都统一停放在机房。
有了路,有了车,还有交通法规。
万达集团信息部的内部有工作细则,与用友开发项目组有工作规范。
有交通法还要有交警,信息工程部就起到了这样的职责。
目前的万达集团信息工程部编制是16 人,分为综合组、业务组、信息平台组、网络组、视讯组、商务组 6 个完全不同的组别。
子公司有兼职的维护人员,分为网络兼职维护人员和各部门的兼职维护人员。
目前万达集团的信息化交通运行体系已经建成,井然有序,为万达集团走向国际化的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万达集团管理信息系统:♦招投标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招、投、开、评、定标全过程,并建立招标信息库、合格供方管理,实现招投标全业务流电子化处理、存储和查阅。
华能集团管控案例研究
华能集团管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案例研究一、华能集团基本背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电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
公司的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环保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
公司的战略定位是,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公司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拥有全资及控股装机容量12538万千瓦,为电力主业发展服务的煤炭、金融、科技研发、交通运输等产业初具规模,公司在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11年排名由2010年的第313位上升至第275位。
图1. 华能集团概况图2. 华能集团发展历程“十二五”期间,集团面临着国际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集团内部也存在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
公司面临的国际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波动的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较大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使我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对电力持续较快增长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
二是燃料保障的风险。
受国际煤价上涨、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极端天气、运输瓶颈制约等因素影响,煤价仍将维持高位运行,个别时段、局部地区煤炭供应偏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公司燃料稳定供应、控制燃料成本、提高煤电效益带来新的困难。
三是资金供应的风险。
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资金供应收紧,资金管控加强,贷款利率持续提高,这些不仅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用电需求增长带来影响,而且对公司保障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战略、操作、财务三类集团管控模式实际案例
老超人李嘉诚管理"有头脑没手脚"多数人认为集团管控是一个虚实难辨的东西:既不知道它有多重要,也不想过多的去碰触它。
但有些人却始终很在意集团管控的问题,后来他们的公司变成了和记黄埔,变成壳牌石油和IBM。
这些知名公司所处行业有着天壤之别,但它们的成功都少不了强有力的集团管控。
财务控制型——老超人的和记黄埔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手脚”。
老超人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员工超过18万人,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和酒店,零售、制造及能源与基建业务也在集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老超人甚至让和记黄埔在互联网和电讯服务领域也频频崭露头角。
如此庞杂的一个集团,李嘉诚选择了财务为主的管控模式。
总的来说,和记黄埔的总部只是作为一个投资决策中心,李嘉诚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
他关注的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予过问——它们只要达到财务目标就可以。
战略控制型——大多数集团公司的选择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壳牌石油是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集团之一。
壳牌石油集团在2005年的世界500强中排名第四,年利润高达200多亿美元。
在壳牌石油集团中,为了保证下属单位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要求很高。
与大集团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壳牌石油的集团总部很小,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协调各下属单位之间的矛盾、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高级主管的培育、经验的分享等等。
运营控制型——随需应变的IBM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企业集团,往往对集团资源采取高度的集中控制和管理,以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
它们大多直接管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种管控方式的典型。
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IBM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均有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只负责保障实施。
集团公司管控项目案例
显 各 分子 公司 之间产 业链高 度关联 ,因此 在理顺其 母子 公 司管理 关系 优 化组织 架构 疏 理关键 管理流
程、 提升 企业 文化 方面 相 比单业务 的集 团企业 来说 ,
项 目背景
Y 团有限 责任公 司始建 于 7 年 7 年投产 . 7 集 4 7 9
要 发展方 向 的母 子公 司体制 的企 业集 团。集 团主要控
股 、参 股子 公司 有化肥 、有机 化工 、玻 璃纤维 、精细
磷化 工 、盐 和盐化 工五 大系列数 十个产 品 现 拥有 总 资产 8 . 亿 元 ,净 资产 3 . 89 7 4亿元 ,2 0 年 销售收入 03 已达 2 6 2亿元 。拥有 全资 、控股 和参 股子公 司 3 O多
态现 实地影 响 了企 业 的发展 ,许 多重要 问题 未清 晰界
战略
定 和描 述 。由于 缺 乏战略 规划 ,使 集 团战略 思想 没有 有效传 递 ,战 略 目标 没有 层层分 解 ,企 业所面 临 的压 力也没 有传 递到基 层 员工身 上 ,造成 员工普 遍缺 乏危
结 构
企
业
20 0 2 08 5 f 9
维普资讯
战略 性人 力资 源 管理
力弱。 ( )战 略动态 管理 能力不 强 3
图 1 资料来 源 :《 达 方略数 据库 》 仁
企 业面 临复 杂 多变 的 内外 部 环境 ,这 就 需 要企 业 具 有很 强 的适应 能 力和 应 变 能 力 。根 据 内 外部 环
境 的 变化 ,企 业 对 发展 战 略 应 该进 行 科 学 的 动态 管
维普资讯
深度干预型管控模式案例
深度干预型管控模式案例案例一:富士康的管控模式富士康集团专业从事3C产品(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研发制造,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制造工厂的控制,集团建立了母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
集团定位于顶层设计,通过管控模式的构建,推动子公司高效的基层执行,属于深度干预型管控模式。
一是合规型治理模式。
集团通过体系设计、运行干预和多维度影响,对子公司实行合规治理。
集团设计了总部集权的管理体系,将营销、采购和财务等职能部门都集中到集团总部,分布在各地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简化为制造单元。
通过建立扁平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对子公司运行的多维度干预。
集团通过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能够将目标逐层分解,由顶端传递到底层,实现了对子公司的完全管控。
二是操作型控制模式。
集团通过制度安排和过程参与等,实现对集团的强控制。
在集团内部建立了金字塔式的三层管理模式,在各子公司复制建立相似的管理制度。
集团的中高层管理者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协调职能部门,分解降低成本的目标,以低价接受订单,安排生产过程。
中层干部负责任务的分发、细节制定与实施。
底层员工在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中快速完成相应工作,并保证很高的良品率。
通过这样的目标层层分解的机制,保证了集团对子公司运作的深度干预,实现了对子公司全过程的干预,在控制层面侧重于操作导向控制模式。
三是合规型内控模式。
富士康集团通过合规型内控体系,对控制进行保障。
集团建立一套健全而有效的内部监控系统,提供合理的对运营效率及效益、财务汇报可靠性、资产安全的保障。
风险管理是集团策略管理的核心部分,积极主动识别、分析、控制和监察各类与集团业务和运营相关的风险,涵盖策略规划、生产技术、预算监控、绩效评核、投资、财务、品质、产品安全和责任、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输出,实现对运营中重大关键风险的有效把控。
四是控制力建设型宏观管理模式。
集团通过建立内部严格的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控制力建设型的宏观管理模式。
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案例
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案例一、模式定义和特征案例一:万向集团的管控模式万向集团从基本战略、发展战略出发,建立起了“发展、控制、组织”的母公司功能定位,并依此为基础,推进“H+M”型管理模式,即控股公司制与事业部制并行,通过波动操作、子公司内部交易,实现多元化业务的对冲组合,形成产业型的控股公司,具有自己的产业形象和战略方向,是典型的对冲平衡型管控模式。
一是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
万向集团以顶层引导构建以汽车零部件、模块生产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制造及万向系金融板块为方向的对冲产业组合,去波化运作单一产业带来的运营风险,并通过对实业、金融、投资等各板块子公司的控股,实现以体系设计、法理预埋、运行干预等多维影响强化对子公司平衡管理。
万向集团的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侧重于进取型导向,集团总部设立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将集团重要的管理权限收归总部,形成对子公司强大的管控力量,并通过明晰的产权划分母子孙的权限,放权的同时约束并指导子公司完成对冲组合的具体运作。
二是知识型服务模式。
万向集团通过制度安排,过程参与,以及审计委员会对结果的管理和立体审计,监督各子公司的运营,通过战略委员会的整体统筹实现对冲组合的最优配置。
万向集团的知识型服务模式侧重于知识输出型导向,除了对子公司战略制定进行统一的输出外,还对战略的执行进行管理输出,成功利用万向钱潮、美国万向等公司完成并购、海外布局等运作,实现平衡化集团板块布局。
三是绩效型管理模式。
万向集团通过在总部设立自然资源事业部、电池事业部、电动车事业部、金融事业部、人力资源事业部、财务部、通信事业部,承接、补偿、延伸交融型资本组合模式和知识型服务模式,规范子公司具体运作,保障对冲运作的最大化绩效。
万向集团的绩效型管理模式侧重于激励型导向,以零部件制造为基础,新能源汽车、万向系金融为重点发展方向,子公司不再追求单纯的自身价值最大化,而是以集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形成了以万向钱潮为核心的工业板块和以万向财务为核心的万向系金融板块。
集团管控咨询项目及团队建设案例介绍
集团管控咨询项目及团队建设案例介绍企业集团既有规模性的优势,又具有组织结构上的优势,它保留着单一法人企业内部管理的“权威性”,可以用“看得见的手”进行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集团的战略协同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
集团战略管理集团战略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团总体战略的制定:包括公司整体战略、公司总部职能战略、公司整体业务战略的制定及分子公司战略制定的指导、咨询等;2、战略实施:将集团的战略目标从两方面进行分解,一方面是按照战略管理的层级分解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子公司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是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年度经营目标;制定支持战略实施战略的各项政策;资源的配置及优化;分子公司业务整合及组织结构调整。
3、战略的评估与调整:监督各分子公司战略实施情况并进行评估,结合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对公司总体战略或分子公司战略进行调整集团品牌管理集团品牌管理的重点就是品牌组合和优化,集团品牌管理的重点是:1、品牌战略管理:集团所属的各品牌的品牌定位管理、品牌提升战略范畴的品牌重新定位管理,以及集团多品牌规划管理范畴的品牌联合、品牌延伸,新领域品牌拓展管理;2、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资料库管理、品牌注册管理、阶段性的品牌价值评估;3、品牌传播管理:品牌视觉管理、媒介资源共享与购买管理、广告公司管理、品牌代言人管理,品牌传播规范管理,品牌传播的策略与执行的指导与支持等集团文化管理集团总部应通过一个统一、鲜明和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政策和战略,来培养和塑造一个和谐、统一的集团企业文化氛围,提高集团的凝聚力。
集团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的内容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输出,它主要包括了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1、核心价值层面的文化输出,集团公司要求下属子公司在共同价值观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随着行业特点不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但它最低限度是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与行业文化的交集。
对子公司的文化输出形成强势的影响力,子公司的文化模式就必须根据母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运作。
并购案例:华润重组华源,集团管控是重中之重
华润重组华源,集团管控是重中之重华源集团重组一事最终尘埃落定:国资委授命华润集团重组华源。
但由于华源集团牵涉甚广,尤其与上海有着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因此能否顺利重组,还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国资委之所以选择华润来重组华源,一方面是看重华润雄厚的实力以及拥有国际融资通道;另一方面华润进入的产业与华源颇有相似之处,接手重组也驾轻就熟。
目前华润集团总资产达到1400多亿港元,在电力、化工、纺织、水泥、零售等行业的并购重组使其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大集团。
不过,在医药产业方面的薄弱使得华润对华源垂涎不已。
而更为重要的是,华润集团以香港作为总部,在多元化公司管控方面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特别是宁高宁引进的6S管理体系初步理顺了复杂的母子关系,被称为“GE模式的中国变种”,这一优势让决策层对华润重组华源具备信心。
然而,问题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首先是复杂的股权关系和各方激烈的博弈。
母子管控理论认为,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是指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间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
投资方按出资比例的多少体现相互间的紧密关系程度, 并依法行使选择经营者、重大决策、资产处置与收益等权利; 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母子公司关系形成的基础是产权关系,只有具备一定产权基础,才能称得上母子公司关系的形成。
因此进行母子公司管控的设计,首先要界定研究对象是否具备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条件,只有搞清楚这个前提才能去谈母子公司的管控。
一般而言,作为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是全资和控股的产权关系,至少是相对控股的关系,否则研究对象就不存在母子公司的关系。
华润重组华源一案中,涉及到复杂的股权调整。
华源集团与上海国资委之间有着复杂的股权关系,特别是象上药集团这样的优质资产为各方所追逐,牵一发而动全身,华润要想完成重组,必须首先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哪些收哪些放,必须在总体战略下综合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
其次是战略梳理。
华润与华源的共同点是都经过多元化扩张。
华源集团虽然资产一路攀升到500多亿元,表面上成为最大的医药集团,却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加以整合,于是所谓的战略变成了单纯的资产投资(见下图)。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1. 南方航空公司:要实现快速发展,南方航空公司采用了一种聚焦市场需求的管理策略,迅速开发有利可图的航线,提升品牌知名度,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对市场洞察力极具敏锐性,不断推出新型电子产品,通过强大的品牌宣传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3. 戴尔公司:戴尔公司专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研发、测试、制造和维修到客户技术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满足需求。
4. 阿尔卡特公司:阿尔卡特公司采取了全面的总体管理模式,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把“客户满意”作为管理指标,包括实施多级流程控制,开发客户服务平台,实施精益制造,及时收集反馈数据。
5. 日立公司:日立公司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能够顺利扩大规模。
6.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为宗旨,立足本土市场,同时开拓全球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不断壮大集团规模。
7. 百事公司:百事公司采取经典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采用明智的投资策略,快速扩张影响力,大幅度扩大销售额。
8. 麦肯锡公司:麦肯锡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循环回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9. 康明斯公司:康明斯公司把智能化管理策略作为核心,建立了全面的内部管理体系,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10. 联想集团:联想集团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提供客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体验,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11. 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公司主要以科学化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流程,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以期达到客户满意。
12. 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把创新管理作为核心,把客户需求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质量管控与持续改进案例分享
质量管控与持续改进案例分享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享几个案例,探讨其在不同行业中实施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的经验和效果。
案例一: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业中,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市场声誉。
某汽车制造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了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体系,并且开展了持续改进活动。
通过质量管控,该公司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环节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持续改进活动的开展使产品的质量逐步提升,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举措使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成为汽车制造业的领先者。
案例二:电子产品制造业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质量管控尤为重要。
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遇到了产品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导致消费者的投诉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采取了全面的质量管控措施。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成功地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案例三:服务业在服务业中,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的关键是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某高端酒店管理集团注重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该集团通过建立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按照标准提供服务。
同时,该集团进行了大量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收集工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并通过持续改进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这些举措,该集团的酒店连锁品牌成为了市场的领导者。
案例四:制药行业在制药行业中,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某制药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持续改进活动,保证了产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
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研发前期的安全性评估、生产过程的严格管控、产品上市后的监测和反馈体系等。
某建筑企业集团管控咨询案例
反 映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是 母 公 司 一 的 职权 不 清 晰 。 公 司应 该 履 行 哪 母
些 职 能 . 该 下 放 哪 些 权 力 , 而 应 从
宜 对 下 属 公 司 采 用 单 一 的 管 控 模
式 . 根 据 不 同下 属 公 司的 实 际情 应
二 、 团 管控 的基 本 内涵 集
集 团企 业 的管 控 体 系是 一 套
围绕 集 团化 企 业 责 、 、 配 置 的 权 利
系 统 化制 度 安 排 。
公 司 , 理 水平 参 差 不 齐 。公 司 虽 管
设 了几 个 职 能部 门, 无 法对 下属 然 企 业 进 行 有 效 的 管理 与 控 制 , 要 主
集 团 管 控 就 是 要 明确 管 理 层
级 的责 、 、 , 强企 业 对 核 心 员 权 利 加 工 的激 励 与 约束 能力 , 升 集 团决 提 策 效率 , 降低 运 营 成 本 , 化 风 险 强 控 制 , 立分 工有序 、 建 组 织架 构 与 岗位 体 系 . 完善 集 团的 核 心 管 理 制 度 与 流 程 .发 挥 集 团协 同 效应。 集 团管 控 的模
( ) 式 设 计 阶段 二 模
审 计 与风 险控 制 中 心 、 业 文 化 企
与 品牌 管理 中心 、业绩 管理 中 心 . 据 此 对 组 织 结 构 进 行 了设 并 计 . 定 完 善 了核 心 管 理 制 度 与 制
流程 。 ( ) 三 实施 、 估 与辅 导 评
通过前期详尽的调研评估 ,
口 陈 一光
在 一 个 月 内结 束 。
( ) 研 评 估 阶段 一 调
融 资 功 能 ,又 担 心 违 反 对 其 管理 的有 关 规 定 。如 对 其 高 管 的任 命 及 其 管理 , 以及 业 绩 管 理 等颇 多 顾 虑。 四是 集 团虽 然在 资 产 上 实 现 了
企业管控 案例
企业管控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控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以实际案例来展示企业管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管控措施来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某家中型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产品涉及多个国家市场。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着来自市场、政策、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决定加强对关键风险和问题的管控,并建立完善的管控机制。
企业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高管领导并聘请专业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委员会对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等外部环境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明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授权流程等。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有效监督和管理组织内部运作,避免内部失误或不当行为带来的风险。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控制、操作风险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和意识引导,加强全员参与和共建管控文化。
企业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控能力。
企业通过内部沟通、奖惩机制等手段,强化员工的自律和责任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到“知敬畏、明底线”。
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全面、及时的管控监测系统。
通过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实时获取各项数据指标,并进行分析和预譳制,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
信息系统还可以加强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有效防茅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
通过以上的措施,该中型制造企业在管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企业风险意识明显提升,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谨慎。
企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运营成本明显下降。
最重要的是,企业在面对市场、政策等变化时,可以迅速调整战略、变通应对,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中建总公司的集团管控案例
中建总公司的集团管控案例一.?中建总公司简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建总公司)组建于1982年6月11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建总公司已发展壮大成我国规模最大、人才最多、品牌最佳、主业最突出、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特大型建筑集团和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
到2005年底,资产总额由2002年底的741亿元增长到1056亿元;公司在国际承包市场累计签订合同额31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0亿美元,建成项目4578个,创造净利润1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外经领域的龙头地位。
2005年在国际权威机构ENR最新公布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中建总公司排名位第17名,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前38名的中国企业,公司入选2005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
二.?中建总公司的改革之路近20年的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在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国有建筑企业效益的连年滑坡和亏损面的逐步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建设部建[1995]188号文《建筑业工业化发展纲要》,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成为包括规划设计、科研开发、房地产经营、总承包、施工承包、物资采购、机械制造维修、运输等业务的综合性的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中建总公司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中建总公司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完全竞争行业大有可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同样也大有可为。
中建总公司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下,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体质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建立规范合理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
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大层次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
集团化管控案例
从近期大型集团企业的各种管理变革和创新实践来看,集团化管理出现了新的态势,即大多数的变革集中在集团组织结构、法人治理层面,焦点是二级子集团的建立及虚拟化、产业集群、按价值链划分板块等从国际环境来看,架构重组也是企业集团变革的一个焦点,趋势是“扁平化”、“虚拟化"及“无边界组织”文|王吉鹏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在他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战略性的增长来自于更加有利可图地利用现存或者扩张中的资源.如果要有效率地经营一个被扩大了的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一个新的或至少是重新调整过的结构。
没有结构调整的增长只能导致无效率。
只要企业负责人不能创造出把若干行政职责有效结合所必要的行政职能和结构,他们就不能履行其基本的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组织机构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产业越来越多,下属企业众多,集团化发展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
从近期大型集团企业的各种管理变革和创新实践来看,集团化管理出现了新的态势,即大多数的变革集中在集团组织结构、法人治理层面,焦点是二级子集团的建立及虚拟化、产业集群、按价值链划分板块等。
从国际环境来看,架构重组也是企业集团变革的一个焦点,趋势是“扁平化”、“虚拟化”及“无边界组织”.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程度较高,架构重组不再局限于本国内,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架构重组。
在世界经济这块大蛋糕上,各国的企业都是竞争者,组织更需要精干、灵活,更需要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
从组织的类型来看,国外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更加多元化,大多数都是几种组织类型的混合体。
同时,架构重组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外部关系的重构,如寻求伙伴(上有供应商和承包商,下有分销商和顾客)的协作等。
集团组织结构的设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竞争环境、公司战略、业务组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传统、政府政策、法律规定、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等,甚至包括经营者的风格.近两年,国内外许多大型集团企业进行了机构变革,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集团的组织结构变革具有三种趋势:事业部向二级子集团制转变、事业部向虚拟集团制的调整及按产业集群和价值链划分板块。
久其集团管控案例介绍v1
33
审核报送
0 通过审批后可上报
1
0 报送过程版本保存与 2 比较
0
报送情况查看与统计
3 0
数据修改与退回原则
4
8/9/2020
34
合并报表
8/9/2020
35
财务分析
决策分析
查询
预警
展现
挖掘
报告
8/9/2020
36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 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主要的汽车集团之一,目前 已发展成为涵盖整车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产业、 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投融资等业务的 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2014年,北汽集团销售汽 车240.1万辆,营业收入3115.6亿元。
19
成功案例—中国化学工程
建设收益
通过构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快速生成多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同时满足集团内部、资
本市场以及外部监管方的的报表需要
共增加报表475张
共节约工作天数81天
日常工作
月报 中报 决算 预算
使用久其系统前
报表数
天数
4
7
18
28
146
90
13
24
使用久其系统后
报表数
天数
9
4
200
财务管理系统
8/9/2020
40
生产经营信息中心系统: 面向生产经营相关业务的数据 采集、处理和分析,满足对外 数据报送以及公司内部管理、 分析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为集 团经营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 济运行、行业动态、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预测等多方面的信 息支持。
8/9/2020
41
生产经营系统
系统接口建设
中国海运集团管控案例
综合性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管控案例交通与公用事业文化与科研农业产业化金融企业洞察2009年航运业遭受重创,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中海集团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变“熬冬”为“冬训”,通过实现“五个转型”即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型、管理方式转型、团队建设转型、竞争力模式建设转型,将产业链向航运上下游两端延伸,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动因1、执行集团管理方式转型: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向现代企业制度下精细化管理转型,集团财务管2、为增强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在集团总部完成陆岸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集中建设,综合性集团集团制造业流通与服务房地产工程建设IT规划与应用目标1、管理集中化本次中海集团NC财务系统建设,将采用“集中”的部署模式,核算系统和数据库均部署在中国海运集团总部,完成陆岸单位账务数据信息的集中化管理。
2、核算规范化此次项目建设,集团总部通过系统对于科目体系、内部客商、船名航次等关键核算基础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以及相关业务入账规则的统一性设置,规范各所属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减少各类人为因素对于核算的影响,从而通过技术的手段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核算体系。
3、核算精细化一方面确保业务与财务核算的统一性,财务总账与明细账的统一性,另一方面由于每一笔业务在财务核算中均有体现,达到核算精细化的要求,为下一步核算管理的提升打下基础。
4、管理的持续化此次项目建设完成财务核算的集中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基础上,后期还可以通过费用报销及计划、财务分析管理,有效完善集团的财务管理及决策,管理的提升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5、技术实现的优化原总部和部分陆岸单位使用的原有核算系统将近10年时间,从技术架构、数据安全、操作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核算精细化发展的需要。
从软件应用层面:用友NC产品平台更加成熟稳定,提供元数据支持,推出轻量级开发平台,完善流程管理工作流应用。
东方国际固定资产接口固定资产财务公司业务系统接口IUFO系统NC总帐系统现金管理劳务结算单管理(开发)久其系统应收、应付管理-单据管理单据业务接口业务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现金管理(单据模式)业务汇总单接口模块(开发)固定资产会计平台凭证控制规则开发控制规则手工会计凭证审核记账结账IUFO报表账簿1、集团核算流程管控原则方案· 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综合性集团集团制造业流通与服务房地产工程建设2、应用集成接口方案· 公共平台接口方案统一集团档案,规范集团基数数据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案例的比较分析
近几年,受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地产行业蓬勃发展,而宏观调控措施的接连出台,更使得经历洗礼的房地产企业呈现出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马太效应,不少具有资本与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从地区性公司转变成为跨区域甚至全国性集团公司,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转变成为集土地开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甚至工业地产等在内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公司。
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不同业务、不同地域的分/子公司如何有效管控和激励的问题迅速浮出水面,成为摆在各房地产集团面前一道现实而紧迫的管理任务,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集团管控问题是众多快速发展的房地产集团公司的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不仅包括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还有诸多外界因素的考虑。
如下表,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一般可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模式,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一、两个房地产集团公司的集团管控案例
M企业的背景:中型民营企业,住宅业务刚刚开始跨地域发展,有少量工业地产业务,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房地产集团公司
主要建议:总体上宜对住宅和工业地产两个业务板块以及物业管理业务采取操作管控模式,今后可随着集团管理水平的增强而适当放权,逐渐过渡到战略管控模式M企业是山东一家有8年历史的中型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各种资产15.71亿元,公司先后投资开发十多个普通住宅小区、两个别墅小区及一个工业园区等各类地产,累计开发面积达到72.49万平米,企业品牌在山东东部地区颇有影响力。
公司所开发的各个小区绝大多数由集团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
2005年,公司开始对外扩张,先后在本省的另外两个地级市以及临近的河北省某市投资建设住宅项目4个。
由于公司领导长期注重业务经营与拓展,对内部管理有所忽视,但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对外地项目公司的管控问题逐渐成为公司的一道管理难题。
经过现场的认真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M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基本以住宅业务为主,零星涉足工业地产,且公司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跨地域发展刚刚开始,相应地,公司的各项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在集团管控上尚无丰富经验可循。
基于如上分析,太和顾问对M企业的集团管控问题提出如下分析建议:首先,住宅业务是公司主业,且M企业在住宅业务上的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但对外地住宅项目公司的管控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对总部所在地的项目公司可实行操作管控,对外地公司可实行总体偏操作管控、适当结合战略管控的管控模式,即大的战略方向由集团总部决策,具体项目运作主要受控于总部、部分下放于外地公司,以达到确保公司住宅主业稳健发展的目的,未来随着公司管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再逐渐放权;其次,物业管理业务作为主业的配套,基本的战略定位是支持主业,并随主业发展而发展,且目前业务以管理自有物业为主,因此集团对该业务的管控宜采取操作管控的方式;至于工业地产等其它业务,待其形成一定规模后,可考虑采取偏战略管控的方式。
N企业的背景:大型国有企业,综合性房地产投资控股集团,以住宅、商业地产为主业,物业管理为配套,同时涉足酒店、服装和食品业等,管理水平较高,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主要建议:总体上宜加强集权,改变过去过于分权的弊端,采取介于操作管控和战略管控之间的管控模式,对主业的两个业务板块、物业管理和酒店业务采取偏操作管控模式,未来可相机逐渐放权,对服装和食品等投资性业务宜采取财务管控模式
N企业是广东地区一家具有18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公司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目前,N企业已经成为以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为主业,土地开发为辅助,物业管理为配套,横跨酒店、服装、食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公司。
公司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先后开发各类房地产项目达1254.67万平米,2005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26.43亿元。
作为一家成熟的国有企业,N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管理基础相当坚实,相应的制度与业务流程也比较健全,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不少下属公司的负责人的实际权力很大,一定程度上造成N企业的管理失控,导致多个项目的运作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公司品牌受到一定消极影响。
集团领导层逐渐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公司的持续壮大,N企业原有的分权色彩浓厚的管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公司房地产等各类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及时调整和优化。
与M企业相比,N企业的业务要复杂得多,集团管控的难度相应要大得多。
总体上分析,解决N企业的集团管控问题的关键主要有二,一是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负责人的人事管理的权限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征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适当下放人事权,二是考虑到N企业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既有房地产业务,又有酒店和服装业务,既有住宅业务,又有商业地产业务和土地开发业务,因此集团总部必须明确总体战略思路和各业务板块的战略定位,进而才能确定总部对各下属公司的管控模式。
基于N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各业务状况,以及集团的管理团队和能力,太和顾问对N企业的集团管控问题提出了如下分析建议:首先,住宅和商业地产是该企业的主业,地位至关重要,集团在这两类业务的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已建立起规范化的制度与流程,同时考虑到这两块业务跨越全国十几个城市和地区,而外地下属公司过去长期存在分权有余、集权不足的弊端,因此今后应加强管控,以确保集团主业的稳固发展,基于如上综合考虑,集团总部对这两块业务应实行相对集权、操作管控与战略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其中,对
珠三角的各下属房地产公司可直接进行操作管理,对其它地区的下属公司则总体实行偏战略管控的方式,即各下属公司提出战略发展方向报集团总部批准,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命、考核与奖惩由总部负责,财务总监由总部直接派人担任,对总部负责,在业务运作上,部分(指项目的投资计划、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营销策划等)归总部、部分(项目前期、工程管理、楼盘销售等)下放。
其次,物业管理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它对公司品牌建设有重大影响,因此宜实行操作管控。
第三,土地开发业务尚处于成长初期,但投资大,且对后续的房产开发有重要作用,宜实行偏操作管控的方式。
第四,酒店业务与集团的商业地产主业的关联度较大,又发展良好,但公司对酒店业务的运作不够熟悉,因此可采取操作管控与战略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大的决策由集团总部掌握,具体运作多由各下属公司负责,关键节点可仍由总部把控。
第五,至于服装与食品业务,属于与房地产主业不相关的投资性业务,旨在谋求投资收益,未来可视具体情况或保留或逐渐退出,因此可实行财务管控的方式。
问题: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规模的时候,如何选择适合的管控模式,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企业的重要议题。
这是目前许多正在快速成长、实现集团化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通过对两家房地产集团公司集团管控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比较,得出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的有益启发
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地产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正在改变不少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状态,以前那种“粗放式”经营管理也能迅速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地产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以对主业以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房地产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包括竞争环境、公司战略、地产行业特点、业务组合战略、企业规模、管理传统、政府政策与法律规定、集团所处发展阶段等等,甚至包括管理者的风格,这些因素之间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但是,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战略重要度、业务主导度和管理成熟度。
其中,战略重要度是指下属企业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中的战略地位,战略地位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应该越大;业务主导度是指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经营成果的可
支配程度,主导度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应该越大;管理成熟度是指下属企业管理的成熟度,管理越不成熟,集团的管控强度应该越大。
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一般可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但在房地产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介于“操作管控型”和“战略管控型”、以及“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之间的管控模式,或者在同一个集团公司之下,分别对不同业务板块的下属公司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
房地产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因此各个房地产公司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相应的管控模式,而且它们还将随一些外界因素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的改变、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
在现实生活中,房地产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