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汇编

合集下载

.简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这个时期,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主要被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自然科学部分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涉及一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社会科学部分则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内容。这个时期的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比较机械化,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听讲,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比较缺乏。

第二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这个时期,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开始逐渐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实践和探究导向的教学方式转变。教材编写者开始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以便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活动,并真正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第三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个时期,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走向深入,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变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扩展,有关能力培养也逐渐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四阶段:21世纪至今。早期,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也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以促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众多新的领域和知识,这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总结汇编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总结汇编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总结汇编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课题总结

一、研究背景永乐小学杨博仁1、随着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正成为转变学习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创设解放、调和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是因为:

(一)是顺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如今交流工具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就能发现教育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学生单单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而“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更严重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掌握了,知识的获得将是无限的。

(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存的教育需要。创设调和、阻抑、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这就必须让他们从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专家讲座

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情况介绍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

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2、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科学教育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核心课程,从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产生有不可估量的用途和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对于教学上的影响不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技术教育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贯彻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培养未来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正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具体行动。

科学新课程标准

科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情况介绍

2、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3、自然教学取得的经验

4、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5、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区别和突破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1)、课程名称的定位

(2)、《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

2、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3、知道科学素养的内涵。

4、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

(2)、新思想、新观念的集中反映

2、正确掌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六个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2)、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5)、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6)、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

3、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五、课程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课程目标。

2、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3、掌握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各部分的要求

4、教学中准确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5、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

6、具有激发学生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的能力。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更好地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着的这场改革的性质与意义,更清醒地思考与评价当前改革的各项举措,本文将对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和既往所发生的历次重大改革做一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希望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今天的小学科学课程编制和实施人员吸取前人的经验,同时避免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

一、中国小学科学教学久远的历史

研究表明(刘默耕,1998),中国有文字记载的自然科学课程始于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当时,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并被列于语文和数学之首。纵观中国古代的科学教青发展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政府对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视在秦始皇时期达到了顶峰,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却受到冷落,并由此一蹶不振,直到1903年在废科举,兴学校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教育才重新受到重视,并使废读经,学《格致》之风盛行起来。这里所说的格致就是当时科学课的名称。

自1903年以后〈除了袁世凯称帝的三个月〉尽管中国历经了各种国内外战争和运动,科学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仍几经危难最终被保留下来。然而,随着不同时期不同政府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同,科学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权重、课程设置的具体形式以及课程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等方面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多次变动。(这些将在本文第二大部分加以详细介绍。)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黄海旺

(文稿根据作者的PPT整理)

趋势一、恢复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加强科学教育

(一)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来看,这些国家的科学教育不断受到重视

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和技术教育决定了下一代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增强国家竞争实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重点。鉴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把科学、语文和数学同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并通过建立国家标准来保证实施。

1、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间经济、技术的激烈竞争,美国基础教育再次掀起一场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学术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因此,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同时,把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从幼儿园开始设置科学课程。

•1991年开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就开始组织起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到1996年,美国正式出台国家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2、英国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11岁考试制度逐渐废除,小学科学课(自然、理科)逐步得到重视。《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3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同年颁布《科学课程标准草案》。英国先后颁布了5个不同版本的科学课程标准。

3、法国

1995年,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尔帕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引进法国,在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1996年9月,法国科学院组织召开了题为“改善学生的培养方式,从幼儿园起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特雷易会议,编写了《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一书,标志着法国“动手做”计划进入一个新阶段。1999年法国教育部在对该计划评估以后,决定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上述科学教育,并于2000年正式公布科学教育改革计划,至2002又公布了新的国家课程计划

论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论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论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作者:韩其雄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1期

摘要:当前,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认定为我国是否能成为人才强国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是受到传统基础教育的束缚,改革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当代意义的描述,并分析目前改革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我国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科学素养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当代意义

1.社会与学生双方迫切需要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小学科学课程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去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启发他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思维。但是,小学科学课程长期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科学课在我国大多数小学属于第二平台,甚至在少数小学属于第三平台。并且,很多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课教师,科学课也往往被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所占用。相反,世界发达国家都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设科学课程。[1]

2.提升教师课程观念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立与发展确立了教师实践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施行课程教育。其次,有利于教师在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增强主体意识。教师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应力求将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经验导入教学过程,超越传统枯燥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让教学真正地“活”起来。再次,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和能力。[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讲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讲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讲 稿
• 引言 •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 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引言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 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问题。
3. 调整 教学 内容

减少纯理论部分,增加

实际应用部分。


案例三:某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改革背景
1. 引入开放性问题
2. 开展阅读活动
3. 调整写作要求
改革效果
传统小学语文课程过于 注重记忆,忽视了学生 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某地区希望通过课 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思考 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开放 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和创新。
完善教材体系
加强对教材编写的监管, 提高教材质量,确保教材 内容与时俱进、富有创新。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建立科学、多元的教育评 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Part
0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2. 引入外籍教师
1. 增加英语课时
聘请外籍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提 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110年(1912-2021)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110年(1912-2021)
search, 2021 (7) :45 一 61.
・45・
第7期 2021年7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7 Jul. 2021
1929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自然》 与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自然》(以下均 简称为《标准》,不同版本以年进行区分)规 定:理科小学第一、二年每周90分钟,第三、 四年每周120分钟,第五、六年每周150分 钟。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总说明》规 定:高级小学自然课时占总课时的8% o 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总纲》中,自然课时 占总课时的11.7%o 1936年,《小学课程标 准总纲》规定:一至四年级开设常识(包括社 会与自然),五、六年级的自然课时每周150 分钟,占总课时的10.9%o《标准(1942 年)》与《标准(1948年)》规定:高小第五、六 年自然课时每周120分钟,占总课时的8%o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小学自然课程从小学全 程六年开始走向仅仅小学高年级开设,课时 比例保持在8%〜12% ,即10%左右。总体 上看,小学自然课程的地位较高,这与民国 政府对自然科学的重视有关。
・47・
第7期 2021年7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7 Jul.2021
高小最低毕业标准除初级标准外,还需要: 识别普通动物、植物至少各20种,矿物及其 制品至少10种;略知各种自然现象的因果, 和对于人生的关系;略知普通的理化事实, 和简易的物理器具、化学物质等。《标准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

程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和成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教学意义非常大。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如何进一步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断探索,以更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进步,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引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教师和学校要在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作出更大的努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比较强,同时又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正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小培养,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教学当中的科学教学是需要实验教学来辅助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使真正的科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概述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都还未成熟,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比较少,而这时就是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好时机。文化课程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科学实验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更好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科学实验教学是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科学实验当中去的,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以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较差主要是由于许多教师并没有认真对待科学实验教学,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认真

(2022年)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

(2022年)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市一小王新民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育改革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

教育改革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

教育改革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

引言

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给小学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科

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记忆和应试,而现代科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

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学生

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应该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序列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小步快跑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课程设计应该遵循

小步快跑的原则,将知识和技能分散到多个单元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2. 螺旋上升原则:科学知识和技能是逐渐递进和扩展的,课程设计应该遵循螺

旋上升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年级和单元,逐步深入和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3. 问题导向原则:科学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计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实施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序列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

1. 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一系列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模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模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

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模式也需要逐渐进行变革和创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思想,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本文将首先简要分析小学教育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意义,并根据目前学科教育的现状提出开展科学学科教学的具体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教育;科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也在新课程背景下逐渐进行变革创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能培养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科学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变革创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难看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更能够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这正是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一、在小学教育中科学的重要作用

在2022年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课程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和以往教师照本宣科读教科书、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完全不同。教学活动应该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第一参与者,教师只起到辅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依托教学经验合情处理教学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协助学生探索未知领

域。基于此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一定是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科学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产生有不可估量的用途和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对于教学上的影响不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技术教育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贯彻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培养未来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正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具体行动。

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必须重视科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不仅是新的生产力的源泉,而且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源泉。电子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可视电话不仅可以听声,还可以互见其人;航天飞机可以飞出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医治许多疑难病症,延长人类的寿命;等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广大教育科研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发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不断提供各类人才,科学技术要靠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去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靠人去推动,只有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把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通过教学主渠道及其他有效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国际教育的发展对科学课程故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由科学技术带动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渐渐形成,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科学家根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指出;21世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变革,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传统教育的狭隘功能,认为教育目标应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扩展到关于学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能力、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以利于智生的整体性发展,并强调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方面作出改革。

从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科学教育。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要求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前能独立阅读;八年级结束前具备数学的能力,包括代数、几何和基本技能;到18岁能够准备上大学;到2000年让所有学校教室都连接国际网络等。

日本也明确提出:“国际间经济竞争是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竞争。”日本对教育十分重视,在学校中实施强化措施,进行科技立国教育,目标是培养21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并要求日本国民增强“通过振兴科学技术,确保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的意识。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包括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的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育大纲标准和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为美国的学生制订了一整套学习目标,并规定了中小学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时间。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周至少1.5~2学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周2.5~3学时;初中学生每天1学时;高中学生除每天1学时学科学知识外,每周还需在实验室里做2学时实验,以激发学生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探讨自然和开发创造的能力。以色列把教育现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在幼儿园、小学施行“1998明天”五年科学教育计划,使得国民的科学素养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

必须承认,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实施与评价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英明之举,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英明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