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脏气法时论20150704 第一军医大学 名中医授课课件

合集下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

素问藏气法时论

日中 长 戊 夏己
四季 秋 庚 辛
时段 夜半
起于
四 时日 时段 季
春 甲乙 平旦
平旦 夏 丙丁 日中
下晡 长 (日中) 夏
夜半 秋 (日昳)
下晡 冬
戊己 日昳 庚辛 下晡 壬癸 夜半
2、五脏相关在发病、病愈、加重、稳定、减轻 的规律:
以胜相加——发病
至所生——愈
至所不胜——甚
至于所生——持
自得其位——起
定五脏脉,以决病之间甚
3、五脏病的调理养护:
肝病—禁风;心病—禁温食、热衣;脾病—禁 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病—禁寒饮食、寒衣; 肾病—禁犯焠ai热食、温炙衣。
三、五脏疾病所欲与药食补泻的规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 酸寫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 用鹹補之,甘寫之。……脾欲緩,急食
甘以緩之,用苦寫之,甘補之。……肺欲 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寫 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 之,鹹寫之。
[内容分析]
五脏所欲及五味补泻:
五脏 欲 急食


肝 散 辛以散之(君) 辛味(臣) 酸味(佐)
心 软 咸以软之(君) 咸味(臣) 甘味(佐)
脾 缓 甘以缓之(君) 甘味(臣) 苦味(佐)
肺 收 酸以收之(君) 酸味(臣) 辛味(佐)
肾 坚 苦以坚之(君) 苦味(臣) 咸味(佐)
顺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泻。
一、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原文: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 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 之意,願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①, 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 間甚②之時,死生之期也,……。
[内容分析]

原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 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原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  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临证举例:气化则能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焉。”
病案举例:
前年曾治一女性患肾结石者,B超示 结石1cm左右大小,伴右肾有轻度积水。 前医迭用利尿排石汤数十剂,均不克如愿。 来诊时该右侧腰酸,右下腹略有酸胀感, 小溲尚通畅。尿常规(—)。 思《内经》有“气化则能出焉”之记 载,水之化者由气,结石之移行亦赖乎气。 肾气盛则气化行,水可流,石可移。
内 容 分 析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采用类比法,说明各脏腑在 整体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君主: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官:职能、职责、功能之意。 神明:指生命活动的总称

张介宾注:“心为一身之君主,禀灵虚而 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 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复习思考题
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不得相失也。”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的观点说明什 么问题。
教学参考书目: 1.王庆其主编.内经选读[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冯文林,伍海涛.内经精选[M]. 华夏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膀胱 大肠
9.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传导之官:将水谷残渣继续向下传送。 变化出焉:将残渣中部分水分吸收(即“燥 化”)而形成粪便排出。
10.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疏通水道 ,决通沟渠。 三焦是最大一个腑,位于诸脏腑的 外围,有主持疏通水道的功能。
1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 出矣
【原文】301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 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 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 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 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 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 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20150704第一军医大学名中医授课资料

素问脏气法时论20150704第一军医大学名中医授课资料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也。
4.五畜:牛、羊、猪、鸡、狗。《灵枢·五味》:“五畜: 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汉书·地理志下》 “民有五畜”,颜师古注:“牛、羊、豕、鸡、犬。” 5.五菜:葵、韭、藿、薤、葱。《灵枢·五味》:“五菜: 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节选)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解与内容提要】
脏气:五脏之气。
法时:取法于四时。 本篇论五脏之气的生克制化规律主要取法于 天地四时五行,故以“脏气法时”名篇。
【目的要求】
了解“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
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
【原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 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 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1.毒药攻邪:张介宾注:“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是凡可 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2.五谷: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灵枢·五味》: “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3.五果:桃、李、杏、栗、枣。《灵枢·五味》:“五果: 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根据原文,五味四(五)时五脏关 系如表:

后世,发展了《素问· 五常政大论》的理论,即在 整体观的指导下,五味和五脏有相应关系,五谷、 五畜、五果、五菜具有不同的五味,其对五脏的营 养各有其相应的作用(如表)。 饮食五味的归经功能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推荐课件)中医脏腑学说脏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中医脏腑学说脏PPT幻灯片

病理意义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
.
30
脾spleen
.
31
脾spleen
1主运化
Dominat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2主统血
Commanding the blood
3主肌肉,四肢
Controlling the muscles and limbs
.
12
心heart
1主血脉
Dominating the blood vessels
2主神志
Dominating the mind
3主汗液
Dominating the sweat
4开窍于舌
Opening into the tongue
5其华在面
Manifestation in the face
.
13
.
25
通调水道
Regulation of water metabolism
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 用。肺的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来完成的。
肺为水之上源
The lung is the upper source of water.
.
26
外合皮毛
Correlating with the skin and hair
The liver is capable of retaining blood and regulating its volume in circulation.
.
42
主筋Domination of the tendons
能曲能直 刚柔相济

黄帝内经·素问课件模板-014(共22)

黄帝内经·素问课件模板-014(共22)
六十二: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径溲不利。不足 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 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 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 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骨空论篇第六十:
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骨行)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 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 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 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 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 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 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 灸之。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 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 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 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 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 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 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骨空论篇第六十: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 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 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 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 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 之。 凡当灸二十九处。 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 数刺其俞而药之。
《黄帝内 经·素问》 课件模板-14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脏气法时之六节藏象论 ppt课件

脏气法时之六节藏象论  ppt课件

38
★ 四、 关于“十一脏取决于胆”
(五)藏胆汁,助肝疏泄,化生气血
《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
ppt课件
39
★ 四、 关于“十一脏取决于胆”
(六)十一,为土 “凡土藏决定于胆也”认为“土”误写为±”。决 乃疏通之意。胆气疏泄,通降于土脏,土脏则 能运化调畅。所谓“土脏”,即通于土气的脾及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主饮食物消化 吸收的器官,这些脏腑的功能有赖于胆气疏泄 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故曰:“土脏取决于胆”。
ppt课件
21
(三)肾系统
★ 3. 肾与四时阴阳——“阴中之少阴,通于冬 气”
阴:指部位,即下焦,为“阴” (1) 阴中之太阴

太阴:肾属水为阴 隆盛之阴为太阴: ① 肾五行属水,主封藏润下,属阴; ② 肾位居膈下,部位属阴。
ppt课件 22
(三)肾系统
★ 3. 肾与四时阴阳——“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2)通于冬气 肾在五行属水,冬主水,故肾气与冬气相通应。 以冬季气候严寒,阳气收闭,比喻肾的“主蛰”
藏精功能,反映肾功能与冬气有收受关系,受
冬气影响,
ppt课件 23
(四)肝系统: “肝者,罷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
★ 1. 肝的功能——“罷极之本,魂之居也” ★ 罷极(罢极)的含义 ① 罷,音义通“疲”;极,即劳。罷极即劳困。 ② 罷,为“能”,通“耐”;极,疲困。罷极,即耐 受疲劳。 ③ 罷,读ba,免除之意。罢极,即免除疲劳。 ④ 罷,为羆 (pi)熊之雌者为“羆”,力尤猛。 罢极,即力量极大。 ★ 罷极之本:肝藏血主筋,筋主运动。运动劳累责之于 肝,因此肝是产生疲劳、耐受疲劳、解除 疲劳的根本
所以称“仓廪之本”。而营气由水谷精微产生。

五脏别论.ppt

五脏别论.ppt

二、奇恒之府与五脏 二、奇恒之府与五脏 1、相同点:藏而不泻。 、相同点:藏而不泻。 2、区别 : 奇恒之府的功能多从属于 、 区别: 五脏。 五脏。 脑、髓、骨 肾 脉 心 胆 肝 女子胞 肝、肾
三、魄门亦为五脏使
魄,通粕。魄门,即肛门。 通粕。魄门,即肛门。 魄门受五脏支配而启闭。(心神主宰,肝气条 魄门受五脏支配而启闭。 心神主宰, 脾气升提,肺气肃降,肾气固摄。 达,脾气升提,肺气肃降,肾气固摄。) 魄门排出废物,亦有利于五脏气机。 魄门排出废物,亦有利于五脏气机。
素问· 素问·五脏别论
篇解:本篇一则对内脏做了区别, 篇解:本篇一则对内脏做了区别,二则 内容有别于《内经》 内容有别于《内经》其它论述脏腑的篇 故名。 章,故名。
[原文 原文]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 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 女子胞,此六者,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 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 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 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 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 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 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 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 得久藏。 得久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 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 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 能满, 能满,满而不实也 。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脏病预测方法解读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脏病预测方法解读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脏病预测方法解读《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是五行学说在中医学方面运用的典范,历代医家对这一篇大论都推崇备至,举凡用心于传统中医之学者,无不于此篇三致意焉。

这一篇依据天人相应的原理,阐述了人体五脏病证随着天时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用来指导诊断、治疗、护理以及预后判断。

并且提到具体治法、用药纲领。

是中医学说中五脏分证辨证施治法的精华。

这一篇里面有几段话: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灸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以上所摘录这几段表格式行文,比类列举出了五脏病发展、预后的预测判断方法,并指出五脏病之护理禁忌。

其理论依据就是天人相应的原理。

这里揭示出了人体五脏之气随着自然界五行之气的四时旺衰变化,而出现的随着时间段变换而相应的节律性变化。

所以在中医五脏分证、诊断、治疗疾病时,可以把四时(五季)五行之气旺相休囚作为一个辩证切入点,把握病情的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及预后的判断。

黄帝内经第十三讲《脏气法时论》二

黄帝内经第十三讲《脏气法时论》二

黄帝内经第十三讲《脏气法时论》二接着讲教材44页,也就是阴阳五行的第二节,《脏气法时论》的那一篇文章。

上次我们已经讲了肝。

根据生克关系,研究肝病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同时也提到了“肝欲散,急食以辛补散之。

用辛补之,酸泻之。

”下面接着我们谈病在心,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

病在心,愈在长夏。

长夏不愈,甚于冬。

冬不死,持于春。

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

戊己不愈,加于壬癸。

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这个规律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本段最后所说的,“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

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还是这样一个规律。

心主夏,所以说愈在长夏,长夏属土,土是火所生,说“至其所生而愈”。

心主火,长夏属土,火生土,所以到长夏这季节,心病应该缓解,或者说是痊愈。

“长夏不愈,甚于冬”,如果长下病没有好,到了冬天,病势就加重。

为什么加重呢?因为冬是属于水之气,心是火之脏,水克火,所以心病到冬天病会加剧。

“冬不死,持于春”,到了春天就是相持之时。

春天属于木,心脏属于火,木生火,也就是教材最后所说的“至于所生”,就是生己者,到了春季木气旺的时候,相持,病态处在一种持续状态。

没有加重,也没有减轻。

起于夏,到了夏天,心脏所应的那个季节,心气应当旺盛了,所以“起于夏”,病有起色,当然对本段的每一段“起”,我都说,都提过,按这一篇的意思是讲的有起色,但是从整个《内经》的理论上来看,甚至于有些病的临床实践当中看到的,到相应的季节,也有病再发的这种现象,有些事持续性的,经过几年的病,到它相应的季节,它容易发病,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但是本篇的意思是有起色的意思。

“起于夏”,心气当旺,到夏季说他病有起色。

“禁温食热衣”,心病本来容易火亢,不能再吃热饮食,穿热的衣服,热饮食和热的衣服,就可以助长心火之亢。

黄帝内经素问篇笔记22-脏气法时篇

黄帝内经素问篇笔记22-脏气法时篇

黄帝内经素问篇笔记22-脏气法时篇五脏之气与五行和四时的关系五脏之气与五行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甘味,能缓酸味,能收苦味,能燥,能泄辛味,能润燥咸味,能软坚辛,甘生阳酸,苦生阴五脏之气与四时季节的关系肝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灸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生克时辰季节的规律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第一单元2宝命全形之四气调神20150511

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第一单元2宝命全形之四气调神20150511

秋冬用凉用寒,内养其阴
一男性,咽痛,干咳,用六神丸, SMZCO无效,查咽部充血,扁桃体II度肿大, 舌尖红,苔薄微黄,脉细数,询问之近日经 商卖肉,隆冬食羊肉甚多,助火伤阴,予百 合、生地、玄参、桔梗、当归、赤勺、甘草, 5剂愈。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阳虚冬季发病或阴虚夏季发病者) 针灸方面:天灸(斑蝥、大蒜)、化脓灸
参时调阴阳,顺时用药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2.治未病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传变,达到既病
防变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后世:《金匮要略》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朱丹溪: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四时气象特点及相应的养生方法。
2、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 及其应用价值。
3、理解“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 之本也”的含义及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的 意义。
4、理解“治未病”的含义及在养生学说中的 地位。
[原文]104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 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 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 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 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 至重病。
[原文]105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不亦晚乎?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七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七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之七五脏病症及治法之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一部分讲了五脏病变随时而发生可预期的变化,并提出了药食对症的补泻大法。

第二部分讲五脏病的具体病症和治疗原则与方法。

今天我们看肝病、心病和脾病部分。

第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这里讲的肝病,是以解剖肝为中心的一系列疾病。

解剖肝在两胁下,有病则有痛感,还会由之引起少腹部疼痛。

古哲特别发现,肝病与人的情绪表现怒有很大的关系,情绪波动发怒可以立刻增加肝分泌胆的活动,而胆质分泌过度又必然会引发肝气虚弱,令人更容易发怒。

肝气虚弱最明显的变化是眼目视物难以持久稳定,视物不清,甚至于看不见。

现代科学更明白了肝中储藏的维生素甲减少了,影响到视力不隹。

由于肝这个人体仓库储藏的物质减少,耳朵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而听不真切甚至于耳无所闻。

人还会有善恐慌的情绪,常常如将要被逮捕一样的心情。

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

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病取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来治疗。

肝气上逆还会表现出头痛。

这时候就需要在太冲一类穴位上泻肝火。

肝气上逆还会引发耳聋不聪,颊肿,这时候就必须在厥阴经与少阳经下部的穴位上泻血。

第二,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这里所说的心病,是以解剖心脏为中心的包括心包部分及心少阴经与心包厥阴经的病变。

也包括易惊善忘一类情志病。

最明显的表现是胸中痛,胁支满。

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胁内痛。

这些都是心脏病逐渐加重引发的一系列信号。

胸中隐约痛最先发现。

两臂内偶内关一线痛疼也很明显。

这些可以当实症看。

虚病则有胸腹大的感觉,特别会引起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治疗的方法是,取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和心开窍于舌的舌血管点刺放血。

第三,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从肝解《脏气法时论》

从肝解《脏气法时论》

从肝解《脏气法时论》《脏气法时论》出自《素问》第二十二篇。

脏气,指五脏之气;法,效法,取法;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该篇以“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为其中心论点,阐明五脏病“愈”、“加”、“持”、“起”的时间、禁忌与治则;五脏虚实的症候及具体治法,论述五色、五味及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之所宜。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其中,对于“肝苦急”?张景岳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反为所苦,故宜食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柔能制刚也。

” “甘以缓之”的本质,就在于调中实脾,张仲景曾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通过强健脾土,从而达到抑木的目的,间接治疗肝苦急之病,故曰“柔能制刚”。

甘味性和缓,疼痛多属筋脉拘急所致,所以用甘味之品可以缓急止痛。

我们的方剂中,有很多治疗疼痛的方子是用甘味药为主要药物如:《伤寒论》中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性腹痛;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转筋的疼痛。

“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为什么会“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即“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肝病遇火则愈,是因为火为其子也,所以愈于夏。

遇金则加重,是因为金克我者也,所以在秋天会加重。

遇水则持,因为水为其母也,所以持于冬。

遇木则起,助我者也,故起于春。

而“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吴昆:“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故食辛以散之。

脏气法时论篇

脏气法时论篇

脏气法时论篇脏气法时论篇《脏气法时论》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是也。

)至其所生而愈,(谓至己所生也。

)至其所不胜而甚,(谓至克己之气也。

)至于所生而持,(谓至生己之气也。

)自得其位而起。

(居所主处,谓自得其位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阴脉,自足而上,环阴器,抵少腹,又上贯肝鬲,布于胁肋,故两胁下痛引少腹,其气实则善怒。

)虚则目KT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肝厥阴脉,自胁肋循喉咙入颃颡连目系。

胆少阳脉,其支者,从耳后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

故病如是也。

恐,谓恐惧,魂不安也。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心少阴脉,支别者,循胸出胁。

又手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其支别者,亦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

又心少阴之脉,直行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上出腋下,下循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后内廉抵掌后锐骨之端。

又小肠太阳之脉,自臂上绕肩甲,交肩上。

故病如是。

)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手心主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三焦;其支别者,循胸出胁。

心少阴之脉,自心系下鬲络小肠。

故病如是。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小儿病。

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

脾太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内。

肾少阴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上内,出内廉。

故病如是,则足不收行,善,脚下痛也。

)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脾太阴脉,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故病如是。

《灵枢经》曰∶中气不足,则腹为之善满,肠为之善鸣。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肺藏气而主喘息,在变动为咳,故病则喘咳逆气也。

背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

肺养皮毛,邪盛则心液外泄,故汗出也。

肾少阴之脉,从足下上循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也。
4.五畜:牛、羊、猪、鸡、狗。《灵枢·五味》:“五畜: 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汉书·地理志下》 “民有五畜”,颜师古注:“牛、羊、豕、鸡、犬。” 5.五菜:葵、韭、藿、薤、葱。《灵枢·五味》:“五菜: 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内容分析】四时五脏,病随五味各 宜
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药食有五味之异,而五 味分属四(五)时、五脏,故治疗疾病时可根据季节的 不同与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所苦所欲等具体情况,选 用不同的药食。 王冰注云:“用五味而调五脏。配肝以甘,心以酸, 脾以咸,肺以苦,肾以辛者,各随其宜,欲缓欲收欲软 欲泄欲散欲坚而为用,非以相生相养而为义也。”极合 经旨。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节选)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
【题解与内容提法于四时。 本篇论五脏之气的生克制化规律主要取法于 天地四时五行,故以“脏气法时”名篇。
【目的要求】
了解“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
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
【原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 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 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1.毒药攻邪:张介宾注:“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是凡可 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2.五谷: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灵枢·五味》: “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3.五果:桃、李、杏、栗、枣。《灵枢·五味》:“五果: 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根据原文,五味四(五)时五脏关 系如表:

后世,发展了《素问· 五常政大论》的理论,即在 整体观的指导下,五味和五脏有相应关系,五谷、 五畜、五果、五菜具有不同的五味,其对五脏的营 养各有其相应的作用(如表)。 饮食五味的归经功能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