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50张-含13真题及原创题
考点训练
5.(2013·雅安)石油蒸馏可以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系列产品, 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dānzhì)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答案:C
考点知识梳理 第十七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6.(2013·福州)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考点知识梳理 第六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1)碘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____元素(填“微 量”或“常量”)。
(2)由图 1 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下列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填 字母)。
考点知识梳理 第七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氧酸化物
化合物
无机物碱 盐
有机物
混合物
考点知识梳理 第四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考点知识梳理 第五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例 1 (2013·兰州)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 助放射学进行了“G 蛋白偶联受体” 研究,揭开了 “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 2012 年诺贝 尔化学奖。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考点训练
解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从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信息可以(kěyǐ)知道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选择B。
答案:(1)微量 (2)126.9 (3)B
考点知识梳理 第八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初中化学 2020届期末复习专题(一)推断题
2020届期末复习专题(一)推断题1.(17江西)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可以实现乙和丁循环。
(1)若乙是单质,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由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是化合物,则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3.(18齐齐哈尔)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19呼和浩特市)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涉及反应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A 俗名为生石灰,C为常见的溶剂,C 与 E 元素组成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F 的化学式为。
(2)B 在农业上的用途是(写一种)。
(3)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19菏泽)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
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元素
第九单元非金属元素一、非金属通论1、结构和位置(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
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
H元素在左上方。
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7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较大,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8;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0R R nen−−→−-++,0R R nen−−→−---(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 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222Br BrCl −→−-,22)(Cl g HCl O−→−(地康法制氯气) ② 还原剂法,如:Si SiO C −→−2,242H SO H Zn−→−③ 热分解法,如:23O KClO−−→−加热,24H C CH+−−→−高温④ 电解法,如:电解水制H 2、O 2,氯碱工业制Cl 2等。
⑤ 物理法,如: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N 2(先)、O 2(后)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ⅣA ——RH 4 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 ⅤA ——RH 3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ⅥA ——H 2R 角型(或“V “型)分子,极性分子; ⅦA ——HR 直线型,极性分子。
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 2O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① 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专题一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一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预习学案)【主干知识整合】一、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共性和特性1.常见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S 、N 2、H 2、C 、Si(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①位置:在已知的元素中,非金属共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主要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 族)。
②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Ⅰ.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 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
Ⅱ.最高正价分别为:+4 +5 +6 +7(与族序数相等,O 、F 除外)对应最低负价:-4 -3 -2 -1(等于族序数减8)Ⅲ.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
如S :+4价;N :+1 +2 +3 +4价; Cl :+1 +3 +5价。
(2)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氧化性——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还原性——S 、N 2、C 与O 2反应②与金属反应:Cl 2、O 2、S 与金属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碱反应: ⑤与盐反应: ⑥与酸反应:⑦与氧化物反应: 2.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SO 2、SO 3、NO 、NO 2、CO 、CO 2、SiO 2氧化性:2F 2+2H 2O = 4HF+O 2歧化反应:X 2+H 2O = HX+HXO (X 2=Cl 2、Br 2、I 2) 还原性:C+H 2O CO+H 2 X 2+2OH - = X -+XO -+H 2O (X 2=Cl 2、Br 2、I 2)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如Cl 2+2KBr=2KCl+Br 2与低价态盐,如2Na 2SO 3+O 2=2Na 2SO 4氧化性:X 2(Cl 2、Br 2、I 2)、O 2与还原性酸反应,如Cl 2+ H 2SO 3+H 2O = H 2SO 4+2HCl还原性:C 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硝酸、浓硫酸)反应 氧化性:如2C+SiO 2Si+2CO ↑;C+CO 22CO;C+CuO Cu+CO ↑还原性:低价氧化物被氧气氧化,如2NO+O 2=2NO 2;X 2(Cl 2、Br 2)与SO 2和H 2O 反应① 与水反应:SO 2、SO 3、NO 2、CO 2 能与水反应 NO 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 与碱反应:SO 2、SO 3、SiO 2、CO 2 与OH - 反应生成酸式盐或正盐,如SiO 2+2OH -= SiO 32-+H 2O练习:1、写出N 2O 5与NaOH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2、写出Cl 2O 7与NaOH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3、写出Mn 2O 7与NaOH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① SO 2能氧化H 2S 方程式②NO 2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③SiO 2能被C 还原 ① SO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MnO 4-、Fe 3+、HNO 3、Cl 2、Br 2、I 2等 氧化为SO 42- ②2NO+O 2=2NO 2③CO 是重要的还原剂(能还原CuO 、Fe 2O 3、H 2O 等) 写出SO 2与Fe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SO 2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SO 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SO 2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二、常见无机酸的重要特性1.硝酸、浓H 2SO 4、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是氧化性酸,其中硝酸、HClO 见光受热易分解。
高中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课标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在迄今为止发现和合成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
(依据元素三分法)。
2.非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1)硅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2)氯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
(3)硫元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出物里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
(4)氮元素: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氮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非金属单质种类与元素种类是两码事,因为存在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缘故)。
(1)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形式。
(2)硫元素由单斜硫和斜方硫两种单质形式。
(3)氮元素有N2和N4两种单质形式。
(4)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单质形式。
(5)碳元素有石、石墨、无形碳、C60、C120多种形式。
4.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主要是:铵盐NH4Cl 、NH4NO3(2)共价化合物有:非金属氢化物:CH4、NH3、H2O、HF非金属氧化物:CO 、CO2 、NO 、NO2非金属互化物:CS2、非金属含氧酸:H2CO3、H2SiO35.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推断方法:画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就是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或2)得到该元素的最低价态,最低价态和最高价态之间的所有化合价皆有可能形成。
6.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奇数价,最外层电子数是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偶数价。
氯元素的常见价态:-1 、+1 、+3 、+5 、+7,例外的有+4,例如:二氧化氯(ClO2)。
无机化学 专题一
Z1.2 分子型氢化物
非金属元素大多能形成具有最低氧化态的共价 型氢化物。 它们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或挥发性液体,熔、 沸点都按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族和周期呈周期 性的变化 。
在同一族中,沸点从上 到下递增,但是相比之 下,第二周期的NH3、 H2O及HF 的沸点异常 的高,这是由于在这些 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分 子间的缔合作用特别强 的缘故。
有人找出用Φ值判断ROH酸碱性的经验公式如 下 (阳离子半径的单位:nm;单位用Å时,数值范 围不同):
> 10时,ROH显酸性 7 < < 10时,ROH显两性 < 7时,ROH显碱性
R+n的Φ值大,ROH显酸性;Φ值小,ROH 显碱性。非金属元素的Φ值一般都较大,所以它们 的氢氧化物为酸性物质(含氧酸)。
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的结构和性质大致可以分成三 类: 1)小分子组成的单质,如单原子分子的稀有 气体和双原子分子的X2(卤素)、O2、N2及H2等, 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气体,其固体为分子型晶体, 熔点、沸点都很低。
2)多原子分子组成的单质,例如环状的S8和 Se8分别是形成斜方硫、单斜硫和红硒晶体的结构 单元,四面体的P4和As4分别是组成黄磷和黄砷的 基本单元;长链状的Sx、Sex和Tex分别是形成弹 性硫、灰硒和灰碲的基本单元。通常情况下,它 们是固体,为分子型晶体,熔、沸点不高,但比 第一类单质的高。
Φ= z/r是从事实经验导出的,它不能符合所有事 实。所以也有人用z/r2或z2/r等其它函数式来表示 离子的极化能力以符合另一些事实。不论其表示 方法如何,都说明离子的电荷-半径比是决定离 子极化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Z1.3.2 含氧酸及其酸根的结构
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根中,中心成键原子与 氧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 键以外,还可能形成π 键, 不过由于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不同,形成的π 键类 型不完全一样。 第二周期成酸元素的价电子层没有d轨道,除 硼酸根离子外,其它含氧酸根离子中,成酸的中心 原子以sp2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含氧酸根离子有配位数为3的RO3n和配位数为2的RO2n-两种形式,前者空间构型也是 平面三角形,并有一个Π46 ,离域π键;后者空间构 型是V形,有一个34。
非金属的名词解释
非金属的名词解释非金属是一种物质的分类,指的是那些不具备金属特性的元素或化合物。
与金属相比,非金属的物质常常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非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材料中,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非金属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氢气氢是一种最轻的元素,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作为非金属,氢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化学工业等领域。
在能源领域,氢气可以用作燃料,通过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且只会产生水作为副产品。
氢气燃料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能源选择。
二、氮气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占据了空气中约78%的体积。
氮气是一种稳定的非金属气体,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氮气的产生和应用广泛涉及到农业、医药、电子工业等众多领域。
例如,在农业中,氮气可以应用于植物保护和肥料生产中,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硅硅是一种非金属的化学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
硅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电子工业中,硅是制造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关键组件的重要材料。
此外,硅还可以被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因为它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四、氧气氧是地球大气中的第二种主要气体,占据了空气中约21%的体积。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气体,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参与了大量的生物和化学反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能量。
此外,氧气还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制药等工业过程中。
五、“半金属”硼硼是一种特殊的元素,有时也被称为“半金属”。
与典型的非金属相比,硼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硼的热导率和导电性能都比一般的非金属高,但相对于金属而言又显得较弱。
硼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在玻璃和陶瓷制造中,硼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非金属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类别,包含了许多具有特殊性质和用途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非金属 专题一 1.非金属总论知识导学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非金属专题一 1.非金属总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己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22种。
除氢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
H元素在左上方。
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8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8;S、N、Cl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N2、O2、X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O3、C60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石、石墨、C60等。
它们同素异形体。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F2、Cl2、He、Ne、Ar等);液态(Br2);固态(硫、磷、硅、碳等)。
常温下是气态,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和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少量固体象硅、石等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
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有别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②核电荷数:同周期时,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同主族时,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弱。
③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相近时,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如:按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Cl2;N2<Br2。
专题1:物质的结构与分类(解析)
• 例1: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 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B)
•
•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甲为氢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
• B. 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
•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个数比为3:1,则质量 比为6:44=3:22
A.等于166
B.等于236
( C)
C.等于428
D.不知化学式无法计算
磷酸根的化合价是-3价,P为21,磷酸根相对质量是95,则70+95=165, 因此磷酸盐的化学式为:MPO4,M的化合价为+3价,硫酸盐的化学式 为:
3、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之差为3,
则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B微粒的名称___镁________;
(3)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A、B、C、D、E五种元素,A、B二种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
(2)C元素的原子核内有 1个6 质子。核外各电子层的
电子数是:K 2 、L8 、M 6 。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 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B元素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 它们形成离子的电子排布分别与氖、氩原子相同;C元 素的原子第三层的电子比第二层上的电子少一个;D元 素的原子核比A元素原子核多一个质子。试推断这四种
C、D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都差1,
专题1-9:主族非金属-氯的氧化物及含氧酸(解析版)
系列一 主族非金属专题9 氯的氧化物及其含氧酸一、氯的氧化物-ClO 21. ClO 2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把氯酸钠、亚硫酸钠和稀H 2SO 4混合水浴加热可制得黄棕色的ClO 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NaClO 3+Na 2SO 3+H 2SO 4=====△2ClO 2↑+2Na 2SO 4+H 2O 。
①可以用SO 2代替Na 2SO 3;②要避光,否则会使ClO 2分解;②控制水浴温度和加入H 2SO 4的速度,使ClO 2均匀生成。
(2)工业制法①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法:2NaClO 3+4HCl(浓)===2NaCl +Cl 2↑+2ClO 2↑+2H 2O②亚氯酸钠与Cl 2反应法:2NaClO 2+Cl 2===2NaCl +2ClO 2③草酸还原法:H 2C 2O 4+2NaClO 3+H 2SO 4===Na 2SO 4+2CO 2↑+2ClO 2↑+2H 2O④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法:5NaClO 2+4HCl===5NaCl +4ClO 2↑+2H 2O2.ClO 2的性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或黄红色气体,其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浅红色,熔点-59 ℃,沸点11 ℃。
主要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木质纸浆的漂白。
二氧化氯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
(1)ClO 2不是HClO 2的酸酐,它在碱中发生歧化:2ClO 2+2OH===ClO -2+ClO -3+H 2O(2)ClO 2极不稳定,温度稍高、浓度稍大则发生爆炸分解成单质,2ClO 2===Cl 2+2O 2,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稀释时,爆炸性会降低。
(3)光照条件下在中性水溶液中,ClO 2会发生歧化分解,形成盐酸和氯酸的混合物6ClO 2+3H 2O=====光HCl+5HClO 3(4)氧化作用:ClO 2属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是Cl 2的2.6倍。
①ClO 2能把Mn 2+氧化成MnO 2:2ClO 2+5Mn 2++6H 2O===5MnO 2+12H ++2Cl -②ClO 2能把Fe 2+氧化成Fe 3+:ClO 2+5Fe 2++4H +===5Fe 3++Cl -+2H 2O③ClO 2在pH 为5~9的区间内,很快将硫化物(S 2-)氧化成SO 2-4,即8ClO 2+5S 2-+4H 2O===5SO 2-4+8Cl -+8H +④ClO 2能把废水中的CN -氧化成无毒气体:2ClO 2+2CN -===2CO 2+N 2+2Cl -二、氯的含氧酸-HClO(次氯酸)、HClO 2(亚氯酸)、HClO 3(氯酸)、HClO 4(高氯酸)。
化学元素归纳
化学元素归纳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存在。
在现代元素周期表中,已经发现了118个已命名的元素。
本文将对常见的元素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的元素。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
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工业产品和电子设备。
1.1 铁(Fe):铁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
它具有高强度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交通工具制造等领域。
1.2 铜(Cu):铜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之一,广泛用于电线和电缆制造。
此外,铜还被用于制作家具、艺术品和硬币。
1.3 铝(Al):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汽车制造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常温常压下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它们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较差,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1 氧(O):氧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空气中占比最多。
氧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燃料、药物和化学工业。
2.2 碳(C):碳是许多有机物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
碳的同素异形体包括石墨、金刚石和富勒烯等。
2.3 氮(N):氮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气广泛用于工业气体和肥料生产。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能。
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铁系元素:铁系元素包括铁(Fe)、钴(Co)和镍(Ni),它们具有高熔点、高密度和良好的磁性。
这些元素广泛用于合金、电池和磁性材料的制造。
3.2 铜系元素:铜系元素包括铜(Cu)、银(Ag)和金(Au),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这些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珠宝制造。
3.3 铂系元素:铂系元素包括铂(Pt)、钯(Pd)、铑(Rh)、钌(Ru)和铱(Ir),它们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耐高温性。
高中化学知识点-常见非金属元素
合态,其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对于碳、硅两元素,复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掌握。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4
0
+2
+4
C H4←―C―→ C O―→ C O2
-4
0
+4
+4
SiH4←―Si―→ SiO2(H2SiO3)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具有部分金属性,如①晶体硅具有 金属光泽和特殊导电性;②单质主要表现出还原性;③单质能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2)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 C 和 SiO2 在高温下反应,由于 C 过量,生成的是 CO 而不 是 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3)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 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4)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 SiO2 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 SiO2 能与 HF 反应。
(2015·江苏,4C) (5)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015·全国卷Ⅱ,7A) (6)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 CO2(×)
(2015·天津理综,2D) (7)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 NaOH 溶液(×)
(2015·海南,7B) (8)SiO2 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第 1 页 共 37 页
(5)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 是盐溶液。硅胶(mSiO2·nH2O)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 (6)H2CO3 的酸性大于 H2SiO3 的,所以有 Na2SiO3+CO2(少量)+H2O===H2SiO3↓+Na2CO3, 但高温下 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 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的固体 SiO2 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 CO2 气体。 (7)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材料,如硅——半导体材 料、太阳能电池帆板等;二氧化硅——光导纤维、其他光学材料、耐高温材料、耐磨材料、 饰品等,并用于生产新型陶瓷;硅酸盐——陶瓷、玻璃、水泥等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 成分,作耐高温材料、防火材料,制造硅胶等。
专题1-5:主族非金属-氟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系列一 主族非金属专题5 氟及其化合物一、氟气(F 2)(1)F 2和水反应与其他卤素和水反应不同,它与水反应十分剧烈,因为可置换出水中的氧,生成氧气,因此一般不讨论F 2的溶解度:2F 2+2H 2O=====4HF+O 2。
(2)F 2在低温黑暗中即可与H 2直接化合放出大量热,导致爆炸,无法控制。
(3)氟气是淡黄绿色气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高价氟化物,F 2与Cu 、Ni 、Mg 作用时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氟化物保护膜而中止反应,所以F 2可偖存在Cu 、Ni 、Mg 或合金制成的容器中。
(4)除O 2,N 2,稀有气体He 和Ne 外,F 2可与所有非金属作用直接化合成高价氟化物,如XeF 6。
低温下可与C ,Si ,S ,P 猛烈反应生成氟化物,大多数氟化物都具有挥发性。
(5)F 2和碱反应与其他卤素和碱反应不同:当碱液浓度较小(2%)时:2F 2+2NaOH=====2NaF+OF 2+H 2O ;当碱浓度大时:2F 2+4NaOH=====4NaF+O 2+2H 2O 。
,(6)因为F 2是最强的氧化剂,因此工业氟气的制备只采用电解法,电解氟化氢和熔融氟氢化(KHF 2)的混合物来完成。
经常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LiF 或AlF 3,以使混合物的熔点降低、导电性能增强。
电解槽使用蒙铜(一种铜的高镍合金)制作,同时容器壁为阴极,用浸透过铜的焦炭为阳极,用聚四氟乙烯作电绝缘材料,在373K 左右进行电解。
阳极反应:2F --2e -=====F 2阴极反应:2HF 2+2e -=====H 2↑+4F - 总反应:2KHF 2=====2KF+F 2↑+H 2↑以多孔蒙铜管为隔板将电解产生的两种气体及时导出且严格分开以防止爆炸。
阳极电解得到的F 2加压灌入镍制的特种钢瓶中以储藏和运输。
(7)在实验室中,常用热分解含氟化合物来制单质氟例如:BrF 5===△ BrF 3+F 2↑,这种方法所用原料是用单质F 2制取的,它是F 2的重新释放。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碳、氮、硫、磷、氯、氢和硅等。
以下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O)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质量的49.2%。
在化合物中,氧通常以氧分子(O2)的形式存在,是支持生命的必需气体。
氧气是我们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同时还参与燃烧反应。
氧与许多元素的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
碳(C)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除了形成分子间键,碳还能形成与其他元素共价的键,形成无限多的化合物。
例如,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它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氮(N)是氨基酸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关键组成部分。
氮既形成氨分子(NH3)也形成亚硝酸(NO2)和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
氮气(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氮气通过闪电、固氮细菌和工业生产过程等途径转化成可用的氮化合物。
硫(S)是一种黄色固体,在天然界中以硫矿石的形式存在。
硫通常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如硫化氢(H2S)和二硫化碳(CS2)。
硫还参与形成许多其他化合物,如硫酸和亚硫酸。
磷(P)是DNA、RNA和ATP等核酸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磷与氧形成的磷酸盐在能量传递和储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农业肥料。
氯(Cl)是一种非金属卤素,在自然界中以氯化物的形式广泛存在。
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和生产塑料等工业过程中。
氯还是盐酸(HCl)的组成部分。
氢(H)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几乎在所有化合物中都有出现。
氢气(H2)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并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技术。
硅(Si)是地壳中的第二大成分,占地壳质量的27.7%。
硅是生命体中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也是硅酸盐矿物的重要成分。
硅在电子行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高考化学二轮冲刺复习精讲第一部分必考部分第10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
[分点突破] 角度: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1.(2018·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检测)下列变化的实质相 似的是( ) 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 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制容器盛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 炭反应
(2)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Cl2+SO2+2H2O===H2SO4+2HCl ②2Fe+3Cl2=点==燃==2FeCl3 或 Cu+Cl2=点==燃==CuCl2 ③Cl2+2NaOH===NaCl+NaClO+H2O ④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⑤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⑥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
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⑤碳酸钡可做 X
光透视肠胃的药剂。⑥有机物可B.③④⑥
C.①④⑦
D.②③⑤
[解析] ①铅笔芯的原料是石墨,错误;②一氧化碳难溶于 水,放置数盆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错误;③“汽水”浇灌植物 有一定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正 确;④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业的发展, 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正确;⑤碳酸钡溶于胃 酸(主要成分为盐酸)产生有毒的氯化钡,不能做 X 光透视肠胃的 药剂,错误;⑥有机物可用无机物合成,正确;⑦氯化钠中含有 氯元素,无毒,是常用的调味品,错误;故选 B。
③浓硫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反应时,不 论金属是否足量,酸均不可能消耗完,还原产物只有 SO2。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 金属和非金属(含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金属和非金属(含解析)【知识点的认识】金属和非金属性质比较:金属非金属颜色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延展性具良好的延展性不具延展性可锻性具良好的可锻性不具可锻性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的导电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导热性处石墨外一般不导热密度密度高密度低熔点熔点高熔点低【命题方向】本内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内容,了解即可.题型一: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典例1: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Cl B.C C.P D.Ca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解答:A.氯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碳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钙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D.解答: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题型二:金属的性质典例2:下列性质中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A.易导热 B.有金属光泽 C.不透明 D.易与氧气反应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解答,金属一般都有导电性,导电性和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氢前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有些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解答:金属一般都有导电性,导电性和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与氧气反应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性质,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通性,解答本题要熟记金属的性质,记住一般中的特殊物质.典例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A.导电、导热性 B.金属光泽 C.熔点较高 D.延展性分析: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熔点差别较大,一般较高,但也有较低的,比如汞、碱金属.解答: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而熔点差别较大,一般较高,但也有金属的熔点较低的,比如汞、碱金属.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共同物理性质,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解题思路点拨】要熟悉金属共性中的特性.一、选择题(共9小题)1.目前我们手里把玩的许多新奇电子设备,都是由一些自然界含量稀少的稀有元素提供电能的.下列4种元素中,常用于手机电池的稀有金属元素是() A.硫 B.碲 C.锂 D.钠2.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Ca B. C C. Na D. Al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正确4.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 B. Cu C. N D. Ar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B.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6.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②单质在反应中都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 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A.②⑤ B.①③ C.①⑤ D.②③④7.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l B. C C. P D. Ca8.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0.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Fe、Na、Al、Si;(3)MgO、CuO、FeO、P.(仿照第一组填写)组别被选出的物质挑选依据第(1)组 S 其它三种为气体第组第(3)组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1.选择H、O、Cl、Fe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1)一种非金属单质;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3)一种红褐色的碱;(4)一种可溶性盐.【考点训练】金属和非金属-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目前我们手里把玩的许多新奇电子设备,都是由一些自然界含量稀少的稀有元素提供电能的.下列4种元素中,常用于手机电池的稀有金属元素是() A.硫 B.碲 C.锂 D.钠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分析:稀有金属,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包括锂Li、铷Rb、铯Cs、铍Be、钛、锆、铪、钒、铌、钽、钼、钨、镓、铟、铊、锗、铼以及硒、碲等金属.解答:解: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硫元素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硫形式存在,且不属于金属,故A错误;B.碲都伴生于铜矿床中,中国现已探明伴生碲储量在世界处于第三位,不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B错误;C.锂为活泼金属,锂元素化合态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C正确;D.钠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和海水、岩石各种钠盐中,不属于稀有金属元素,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稀有元素的判别,掌握稀有金属的种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Ca B. C C. Na D. Al考点:金属和非金属.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Ca为钙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C为碳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C.Na为钠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D.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正确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根据除稀有气体和第ⅡA族外,多数主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③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④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个数分类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⑤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⑥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解答:解:①不能与金属元素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有很多,它们与同主族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和金属钠一样,但它不是金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都是正价,故①错误;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②正确;③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③正确;④根据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④错误;⑤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⑤错误;⑥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而不是稳定性,故⑥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类中的个别与一般.4.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 B. Cu C. N D. Ar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本题,A.为碳元素;B.为铜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氩元素.解答:解: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A.为碳元素;B.为铜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氩元素,四个选项中属于金属的是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分类,根据化学元素符号书写汉字名称以及根据汉字名称的偏旁辨别元素的种类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B.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考点: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 A.根据除稀有气体和第ⅡA族外,多数主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C.氧化物依据与酸反应生成氧和水的性质特征分为酸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D.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解答:解:A.不能与金属元素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有很多,它们与同主族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和金属钠一样,但它不是金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都是正价,故A错误;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B正确;C.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含金属元素的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和反应的分类和分类依据,明确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6.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②单质在反应中都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 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A.②⑤ B.①③ C.①⑤ D.②③④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②根据化合价判断;②根据氢化物的状态判断;④根据氧化物的是否与水反应判断;⑤根据化合价判断.解答:解: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都是主族元素,①正确;F通常只能作氧化剂,②错误;2常温下水是液体,③错误;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④错误;CO、NO、SiO2a﹣中,非金属元素R呈正价,⑤正确;在含氧酸根ROb故选C.点评:判断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能否找出反面例子,如果能找出反例,此叙述不正确;如果不能找出反例,此叙述正确.7.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l B. C C. P D. Ca考点:金属和非金属.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解答:解:A.氯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碳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钙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8.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考点:金属和非金属.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是: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氢和氦除外),且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解答:解:A.氢易失去电子,但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碱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但不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C.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如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是钠,最外层有1个电子,钠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其实判断二者的简单方法还是最外层电子数,但是只要把氢氦这两个特殊情况记住即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 A、常温常压下,金属汞以及溴单质等均是液态物质;B、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大部分属于人造元素;C、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解答:解:A、常温常压下,金属汞以及溴单质等均是液态物质,不只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故A错误;B、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大部分属于人造元素,故B错误;C、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元素知识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0.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Fe、Na、Al、Si;(3)MgO、CuO、FeO、P.(仿照第一组填写)组别被选出的物质挑选依据第(1)组 S 其它三种为气体第组Si 其它三种为金属第(3)组P 其它三种为氧化物考点: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进行解答;(3)根据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物质所属类别,Fe、Na、Al属于金属单质,而Si是非金属单质,故答案为:Si;其它三种为金属;(3)MgO、CuO、FeO是金属氧化物,而P是非金属单质,故答案为:P;其它三种为氧化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有不同的结果,题目难度不大.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1.选择H、O、Cl、Fe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1)一种非金属单质C/O2/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3)一种红褐色的碱Fe(OH)3;(4)一种可溶性盐FeCl3/FeCl2.考点: 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1)氢气、氧气和氯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水属于氧化物,在氧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3)氢氧化铁属于碱,是红褐色的;(4)氯化亚铁和氯化铁都属于盐,易溶于水.解答: 解:(1)一种非金属单质是氢气、氧气和氯气;故答案为:H 2(或者O 2或者Cl 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答案为:H 2O ;(3)一种红褐色的碱是氢氧化铁,由于铁在氢氧化铁中为+3价的,而氢氧根离子是﹣1价的,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化学式为Fe (OH )3.故答案为:Fe(OH )3;(4)一种可溶性盐是氯化亚铁或者是氯化铁,在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而在氯化铁中显+3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对应化学式分别为FeCl 2和FeCl 3.故答案为:FeCl 2(或者FeCl 3).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难度不大,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39317 9995 馕u€q24305 5EF1 廱22604 584C 塌 20649 50A9 傩640657 9ED1 黑22157 568D 嚍@20733 50FD 僽32258 7E02 縂V。
高中化学必修2 专题03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项训练新解析版)
专题03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项训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B.碳C.硅D.铝【答案】A【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属元素是氧,故答案选A。
2.在SiO2晶体内部,每个Si与4个O分别形成4个单键,则与每个O形成单键的Si的数目是A.1 B.2 C.3 D.4【答案】B【详解】在SiO2晶体内部,每个Si与4个O形成4个单键,每个O与2个Si原子形成2个Si-O单键,因此在晶体内部Si、O原子个数比是1:2,化学式写为SiO2,因此合理选项是B。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
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B.制水泥的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C.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D.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答案】C【详解】A.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故A错误;B.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是制玻璃的原料,而制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故B错误;C.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高,故C正确;D.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D错误;故答案: C。
4.《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燃薪举火”使黏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D .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答案】A【解析】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属硅酸盐,A 项错误;黏土烧制成瓦的过程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B 项正确;青瓦和红瓦是在冷却时区别的,C 项正确;由“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可知,D 项正确。
高一化学 专题1 第一单元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跟原子结构的关系素材 苏教版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从化学的观点来看,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
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显然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电子的难易,并用电子亲合能来表示原子与电子结合的难易。
从元素的一个最低能态的气态原子中去掉1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消耗的能量叫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一价气态阳离子中再去掉1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第二电离能,单位常用电子伏特(eV)。
电离能的数据表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离能减小,即越向下,元素越易失去电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离能增大。
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获得1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阴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电子亲合能越大,元素的原子就越容易跟电子结合。
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把电子吸引向自己的本领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同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有一定的联系。
我们可把电负性的数值作为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综合量度。
金属的电负性较小,金属的电负性越小,它的活动性越强。
非金属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的电负性越大,它的活动性也越强。
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趋于增大,失电子越来越难,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短周期中这种递变很显著,但在长周期中,自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很慢。
因为长周期中过渡元素增加的电子进入尚未填满的次外层,即填入d轨道(第六周期镧系元素电子进入倒数第三层,即填入f轨道),所以在长周期的前半部各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由于这些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依次仅略有改变,因此金属性减弱很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常见得非金属元素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理淸知识主线错误!H」错误!一错误!0—错误! Ch 错误!II」错误!一错误!O?(H2S错误!O3)2.注意网络构建3.扫除知识盲点(1)工业上制备粗硅,就是用过量得C与S i02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得就是C0而不就是CO?, 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得条件下进行.(2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3 )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Ch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02能与HF 反应.(4)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就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就是盐溶液。
(5)H^CCh得酸性大于H2SQ3得,所以有Na2SiO3+C 02(少量)+H/)M=H2SiO3 I +Na?CO3,但高温下NazCCh+SiO]错误!Na2SiO3+CO2t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而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左: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髙沸点难挥发固体Si 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得CO2。
(6)SiO2不导电,就是制作光导纤维得材料;Si就是半导体,就是制作光电池得材料.(7)水泥、玻璃与陶瓷就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就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题组训练】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1。
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1)制水煤气:C+H2O(g)错误ICO + Iho(2)制备粗硅:2C+SiO]错误!2 CO t +Si o(3 ) Mg 在CO?中燃烧:2Mg+C 0 ,错误! 2 MgO+Co(4)“水滴石穿”得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aCO3+CO2+112O== C a21 + 211 C ! e(5)“钟乳石”得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0 3 +CO2+ H2O =C a (HCO3) 2, Ca(HC0处错误! CaCO3 I +CO21 +H2O。
(6)向饱与NazCOs溶液中通入过量CO?得离子方程式:2Na'+C0错CO2+H_>O= 2 NaHC 03I 0(7)Si与氢氟酸得反应得化学方程式:S i+4HF=SiF4f+2H2t 0(8 ) Si与N aOII溶液反应得离子方程式:S i 4-2OH + II2O=SiO错误!+2H2 f。
(9)Si02与氢氟酸得反应得化学方程式:SiO2+4HF===SiF4 t +2H2O.(10)S i O2与NaOII溶液反应得离子方程式:S i O2+2OH ==SiO错误! + H20.(11)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得离子方程式:SiO错误!+2CO2+2H> O=H2SiO5 I +2HC0 错误!。
题组二重要实验探究3.单晶硅就是信息产业中重要得基础材料。
通常用碳在髙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 50〜500 °C),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就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得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得氯化物;Co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装垃A中发生反应得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中g管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 :装置C中得试剂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豊E中得h瓶需要冷却得理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中h瓶收集到得粗产物可通过精懈(类似多次蒸慵)得到髙纯度四氯化硅,精餾后得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得杂质元素就是 (填写元素符号).(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得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 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得离子方程式5Fe1 2 3 4* + MnO错误!+8屮===5 F e^+Mn2++ 4HQ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前就是否要滴加指示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称取5。
OOO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屋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 L试样溶液,用1、0 0 0X10 2 mol - L_1 KMn O4标准溶液滴泄。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得质量分数就是。
考点二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2理淸知识主线HC错谋!C 1 2—HCI错谋!一H错谋!0?—H错课!O3—H错课!3注意网络构建4扫除知识盲点(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 )1 mo I CI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心、心或小于N A (C 1 2与出0得反应为可逆反应).(3)实验室制C 1 2,除了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 O’ KCI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CIO +C1-+2H' = C12 t +H?O.(4 )酸性KMnOi溶液,用得就是H2SO4酸化而不就是盐酸.(5)CI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就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IO与SO错误!、1 、F3+均不能大量共存;CIO-体现水解性,因HC10酸性很弱,C1 0水解显碱性,如FJ++3C1 O +3H2O=Fe(OH)3 I +3HC1O.所以CIO-与Fe3*、A 2均不能大疑共存。
(6)向Ca (C 1 0)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 ’而不就是C a SO3,其离子方程式为Ca2i+3C1O +S02+H^0===CaS0, I +Ci_+2HC1O(少量SO2)Ca2++2C1O 4-2SO?4-2H2O==C a SO4 I + 2C1 +SO错误!+4II+(过量SCh)。
【题组训练】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1 •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除标注得外,其余均写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用MnCh与浓盐酸反应制C12:M n O24-4H* +2C1 错误!Mn2++Cl2 t +2H2O U⑵工业制Cb:2C I +21匕0错误02 t +H2 t + 2OH o(3)洁厠灵与漂白液混合:C 1 O +C1 +2 H===C 1 2 t +H Oo(4 )向水中通入C 12:C12+H2O=H++C1 +HC1O.(5)制漂白液(写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 aC 1 04-H 2Oo(6)制漂白粉(写化学方程式):2C I 2+2Ca (OII)2===CaC12+Ca ( C 10)2+2H2Oo(7)在空气中漂白粉漂白得原理:C a 2++2ClO +CO2+H;O=CaCO3 I + 2 HC I O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就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向FeBr2溶液通入少M C 1 2: 2Fe2++Cl2=2Fe3++2C⑼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b: 2Fe2'+2Br +2C h==2Fe3,+Br2+4C1 0(1 0)向FcBr?溶液中通入过量C12:2F C"+4 Br 4-3Cl2=^:2 Fe3++ 2 Br2-I-6C 1 .题组二重要实验探究3.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岳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得得就是()A.用装巻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得少量氯化氢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锚打氯化镭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锈溶液制MnC I 2 4H2O4.在探究新制饱与氯水成分得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岀得结论不正确得就是()A.氯水得颜色呈找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1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得A gNOs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llCO,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H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氮水中含有HC 1 O考点三氧、硫及其化合物1。
理淸知识主线山错误!一错误!一错误!。
2—错误!03 (出错误!04)2。
注意网络构建3。
扫除知识盲点(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得硫,除了用热得NaOH溶液,还可以用CS2,但不能用洒精。
(2 )S02使含有酚駄得NaOH溶液褪色,表现SCh酸性氧化物得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得漂白性;能使浪水、酸性KMnOq溶液褪色,表现SO?得还原性:SO?与IDS反应,表现S。
2得氧化性;SO? 与Cb 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3)把S02气体通入BaCb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1"或加入N aOH溶液,或把BaCl2改成Ba (NO3) 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4)浓IINOj与Cu(足量)、浓H2SO4与Cu(足量)、浓盐酸与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注意区分Zn与浓H2SO4得反应。
(5)C与浓硫酸反应产物得确泄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4确定水一品红溶液确左S 02-酸性KM n 0 4溶液除去SO? —品红溶液检验S 0 2就是否除净一澄淸石灰水检验C 02。
【题组训练】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1。
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书写离子方程式①热N aOH溶液除硫:3S + 6 0 1「错误!2S? +SO错误!+ 3HQ.②将少量S0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SCh+20 11 =SO错误! + HQ③将S02与Cb等体积混合通入水中:SO2+C 1 24-2H2O=^=4H "+2C 1 +S 0错误!。
④将S O2气体通入FeCls溶液中:SO2 +2Fe3+4-2H2O===SO错误!+2 F e2+4-4H\⑤向N a2S. Na 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2S? +SO错误!+ 6 H+===3S丨+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