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共振 完整版

合集下载

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第九页,共25页。
谱的解释(jiěshì)
强度: 理论上在吸收曲线下的积分面积 和样品中的不成对电子(diànzǐ)数成正比, 强度近似于吸收曲线的峰值高度,或者 近似于在特定条件下测到的一次导数曲 线的峰—峰幅度。
g值:自由基g值偏离很少超过±0.5%,非 有机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有机自由基的研究:不但能证明自由基的存在,而且能得到分 子结构,化学反应(fǎnyìng)机理和反应(fǎnyìng)动力学方面 的重要信息。
催化剂的研究:能获得催化剂表面的性质及反应(fǎnyìng)机理。 生物、医学研究:证明了细胞的代谢过程、酶反应(fǎnyìng)的
机理都离不开自由基。除此之外,许多病理的过程如衰老、癌变 过程也都离不开自由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氧自由基的作用。 物理方面:利用EPR对半导体掺杂的研究,可指导采用不同的掺 杂技术获取不同性质的半导体。
电子(diànzǐ)顺磁共振 谱(EPR,ESR)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更多N第一M页R,共,25页M。RI,ESP资料(zīliào),
磁诱导(yòudǎo)电子自旋能 级裂分
Ms
Ms = +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½
DE=hn=gbB
❖ 三重态分子(triplet molecule):这种化合物的分子轨 道中含有两个(liǎnɡ ɡè)未成对电子,且相距很近,彼此 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如氧分子,它们可以是基态或激 发态。
第六页,共25页。
电子(diànzǐ)顺磁共振的研究 对象
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这类分子在原子轨道中出现未成对电子, 如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有Ti3+(3d1),V3+(3d7)等。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pdf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pdf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pdf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Resonance,ESR)是一种常用于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磁共振技术。

下面是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2.掌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操作流程;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电子自旋共振是研究未成对电子在磁场中的磁矩和磁性行为的磁共振技术。

当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中产生磁矩时,会引起电子能级的分裂,分裂的能级之间发生跃迁。

当外加电磁辐射满足共振条件时,即其频率与能级分裂相等,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并吸收辐射能量,产生电子自旋共振信号。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样品;2.将样品放入ESR管中,密封;3.将ESR管放入微波谐振腔中;4.开启磁场调节器,逐渐增大磁场强度;5.通过微波源产生微波信号,并调节其频率;6.观察ESR信号的变化,记录共振信号;7.改变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重复步骤4-6;8.数据分析及处理。

四、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记录序磁场强度(mT)微波频率(GHz)ESR信号强度(dB)号10.109.48-30.220.209.48-22.530.309.48-17.440.109.58-28.650.209.58-21.860.309.58-16.72.ESR信号强度与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的关系图【请在此处插入ESR信号强度与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的关系图】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发现ESR信号强度与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均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磁场强度越大,ESR信号强度越强;而当微波频率接近或等于某一定值时,ESR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

这个值即为共振频率。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ESR信号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关系,说明电子自旋在磁场中的行为受到磁场强度的影响;2.当微波频率等于或接近某一定值时,ESR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说明该微波频率与样品中未成对电子的磁矩产生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完整版

电子自旋共振 完整版

电子自旋共振摘要:电子自旋共振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该现象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FD-ESR-C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关键词:近代物理实验;微波;电子自旋共振;g因子;【1】引言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是1944年由前苏联的扎伏伊斯基首先观察到的。

它是指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响应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它们的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现象在具有未成对自旋磁矩的顺磁物质(即含有未耦电子的化合物)中能够观察到,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是探测物质中未耦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关物质微观结构信息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细致分析而不破坏样品结构以及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中电子的g因子。

【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 ”,其分子式为 3226256)()NO H NC N H C ,称为“二苯基苦酸基联氨”,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在第二个氮原子上存在一个未成对电子——自由基,ESR 就是观测该电子的自旋共振现象。

对于这种“自由电子”没有轨道磁矩,只有自旋磁矩,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现象为ESR ,也就是电子自旋共振。

这里需要指出这种“自由电子”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的 e g 值为(2.0023±0.0002),DPPH 的ESR 信号很强,其e g 值常用作测量其值接近2.00的样品的一个标准信号,通过对各种顺磁物质的共振吸收谱线e g 因子的测量,可以精确测量电子能级的差异,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自由电子的自旋磁矩和外加恒定磁场 B 0相互作用将使基态能级发生分裂 , 2 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ΔE 与外加磁场 B 0 的大小成正比:0B B μ g = E Δ(1)式中g 的值是Lande 因子或劈裂因子。

第二章电子自旋共振波谱ppt课件

第二章电子自旋共振波谱ppt课件
– 自由基以及那些轨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过渡金 属离子(Fe3+, Fe2+, Cu2+, Co2+等)络合物具有顺 磁性。
– 物质的顺磁性是由分子的永久磁矩引起的。
高分子科学系周平
2
一、基本原理
• 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
• 电子自旋共振(ESR)或电子磁共振(EMR)与 核磁共振(NMR)在量子力学原理上有许多相似 之处,都是由于粒子在静态磁场中角动量能级发 生分裂,从而造成低能态与高能态粒子的布居数 不同,之后,在另外一个电磁波的共振激发下吸 收能量,使布居数达到平均,因此而产生共振信 号。
• 3、应用举例 • 高分子材料的ESR谱
• ESR能够有效检测聚合物聚集态的 分子运动和微观结构。
• 将一种含稳定自由基的探针化合物 TOMPOL在聚氨酯(PU)及其与不同 含量的苄基淀粉(BS)反应时加入,由 此形成的材料PUL以及半互穿网络聚 合物UBS20L和UBS50L的ESR在低 温时呈宽谱,说明TOMPOL运动缓慢, 而随温度升高,峰型变窄,说明分子 运动加快。峰宽值Azz随温度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峰宽变化50%的温度分 别为67, 62和55C,与玻璃化转变温 度对应。说明随BS的加入,降低了 PU网络的交联密度,PU分子上的
hυ=gβH
则处于低能级的电子吸收此微波而发生受 激跃迁,并产生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高分子科学系周平
7
一、基本原理
• 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
高分子科学系周平
8
一、基本原理
• 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
• 由于电子质量比核质量小得多(< 103倍),根据测不准原理,运 动速度越快的粒子,吸收线形越宽。因此,ESR 吸收信号的 线宽较 NMR 信号宽得多 (> 103倍!),一般ESR谱用磁场调 制系统使输出线型呈一次微分图,并用相敏检测,以提高分辨 率,滤除噪音信号。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通过电子自旋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测定其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与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X波段电子自旋共振仪,其原理是利用微波磁场与电子自旋的相互作用,使电子自旋能级发生跃迁,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实验仪器主要由微波源、磁场控制系统、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实验步骤。

1. 调节磁场,首先,通过磁场控制系统调节磁场强度,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2. 调节微波频率,接下来,调节微波源的频率,使其与电子自旋的共振频率相匹配。

3. 探测共振信号,将样品放置在探测器中,观察并记录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

4. 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共振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得到了共振频率和共振线宽等参数。

通过进一步处理数据,得到了样品的g因子和电子自旋弛豫时间等参数。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特征参数,进而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研究样品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得到了样品的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样品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自旋共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电子自旋共振的机理和应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引言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ESR技术探索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研究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1.1 电子自旋电子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内禀性质,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电子自旋可以取两种方向:向上和向下。

这两种方向分别用+1/2和-1/2表示。

1.2 自旋共振当电子处于磁场中时,磁场会对电子的自旋产生作用。

当磁场的大小与电子自旋的能级差相等时,电子会发生自旋共振现象。

此时,电子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

二、实验步骤2.1 实验仪器与样品准备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ESR仪、磁场调节器、微波源等。

样品选择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自由基。

实验前需将样品制备成粉末状,并放置于ESR样品室中。

2.2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如磁场强度、微波频率、扫描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3 实验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观察样品的吸收信号强度变化。

同时,记录相应的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数值。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共振磁场强度和共振频率。

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g因子和电子自旋状态等信息。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自由基样品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共振磁场强度为2.3 T,共振频率为9.8 GHz。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进一步计算得到了样品的g因子为2.1,表明样品中的未成对电子自旋状态。

四、实验讨论4.1 ESR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ESR技术,可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自旋态密度、电子自旋耦合等性质,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2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技术。

通过应用微波辐射,可以观察到电子在外加磁场下的共振吸收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探究其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X波段微波频率计、磁场调节器、样品转台、示波器等。

其中,X波段微波频率计用于测定微波的频率,磁场调节器用于调节外加磁场的大小,样品转台用于调整样品的方向,示波器用于观察共振信号。

实验步骤。

1. 将苯基自由基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样品液。

2. 将样品液倒入ESR玻璃管中,通过真空抽取将氧气和杂质排除。

3. 将ESR玻璃管放置在样品转台上,调整磁场方向。

4. 通过微波频率计测定微波的频率,并调节磁场大小,使得共振信号出现在示波器上。

5. 记录微波频率和磁场大小,绘制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苯基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图如下:(插入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磁场下,苯基自由基吸收微波的频率呈现出共振现象。

通过对谱线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得到苯基自由基的g因子和超精细耦合常数,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朋,成功测定了苯基自由基的ESR谱图,并得到了相关的参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苯基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同时,本实验还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研究未成对电子体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

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性质。

本次实验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展示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样品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1. Harris, D.C. (2010).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2. Weil, J.A., & Bolton, J.R. (2007).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ry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2nd ed.).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以上为本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子自旋共振完整版.

电子自旋共振完整版.

电子自旋共振摘要:电子自旋共振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该现象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FD-ESR-C 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关键词:近代物理实验;微波;电子自旋共振;g 因子;【1】引言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是1944年由前苏联的扎伏伊斯基首先观察到的。

它是指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响应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它们的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现象在具有未成对自旋磁矩的顺磁物质(即含有未耦电子的化合物)中能够观察到,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是探测物质中未耦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关物质微观结构信息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细致分析而不破坏样品结构以及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 中电子的g 因子。

【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 ”,其分子式为3226256)()NO H NC N H C ,称为“二苯基苦酸基联氨”,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在第二个氮原子上存在一个未成对电子——自由基,ESR就是观测该电子的自旋共振现象。

对于这种“自由电子”没有轨道磁矩,只有自旋磁矩,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现象为ESR ,也就是电子自旋共振。

这里需要指出这种“自由电子”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的 e g 值为(2.0023±0.0002),DPPH 的ESR 信号很强,其e g 值常用作测量其值接近2.00的样品的一个标准信号,通过对各种顺磁物质的共振吸收谱线e g 因子的测量,可以精确测量电子能级的差异,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自由电子的自旋磁矩和外加恒定磁场 B 0相互作用将使基态能级发生分裂 ,2 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ΔE 与外加磁场 B 0 的大小成正比:0B B μ g = E Δ (1)式中g 的值是Lande 因子或劈裂因子。

实验28 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28 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28 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是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

ESR 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技术,可以提供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学、固体状态以及表面分子种类等的电子结构信息,如有机物自由基、二价自由基、三重激发态以及大多数的过渡金属和稀土类物质等,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一、 实验目的1、研究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 中电子的朗德因子(g 因子)。

2、了解微波器件在ESR 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原子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

由原子物理学可知,组成原子的电子在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的同时,还作自旋运动。

因此,电子具有轨道角动量 )l(l P l 1+=和自选角动量 )1(+=s s P s ,二者分别对应轨道磁矩B l l l μμ)1(+=和自旋磁矩B s s s μμ)1(2+=,其中玻尔磁子212401027.9/1027.92--⨯=⨯==T J me Bμμ尔格/高斯,l 和s 分别为轨道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为约化普朗克常量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原子的总磁矩由原子中各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所决定。

角动量和磁矩在三维空间是量子化的,对于单电子,l P 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量子化后在外磁场H (与Z 轴平行)方向的分量可能为:B l lZ m μμ=l lZ m P = , 其中l m —磁量子数,l m = 0,±1;±2,…,±l ,有)12(+l 个方向。

由于自旋角动量在空间只有两个量子化方向(自旋量子数s m 为±1/2),因此21±==s s m P B B s s m μμμ±==2对于多电子原子,原子的总角动量是由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以矢量叠加的方式合成,满足)1(+=J J P J其中J —总角量子数,仅考虑S L -耦合,SL S L S L J --++=,,, 1。

近代物理实验 电子自旋共振

近代物理实验 电子自旋共振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电子自旋共振
学院:
专业: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年日星期二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五、数据处理
每组正向测厚反向高斯计总共测两次
自旋磁矩朗德因子g=
B hf
B =2.08 六、实验总结
1、实验测得电子自旋的朗德因子俄日2.08,偏大可能与仪器工作不算稳定和在观察共振波形上有点误差。

2实验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电子收到原子外部电荷的作用使得电子轨道发生旋进,角动量量子数L 平均为0 ,样品DPPH 为顺磁物质,其磁矩主要由电子自旋贡献。

使得我们能得以观察电子共振现象。

电子自旋共振(射频) (340)

电子自旋共振(射频) (340)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班级:应用物理学09-2班 姓名:王国强 同组者:庄显丽 教师:电子自旋共振(射频)一、基础知识原子中的电子在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 1+=S S p S (7-2-1)其中S 是电子自旋量子数,2/1=S 。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 p 与自旋磁矩S μ间的关系为()⎪⎩⎪⎨⎧+=-=12S S g p m e g B S S e Sμμμ(7-2-2) 其中:e m 为电子质量;eB m e 2 =μ,称为玻尔磁子;g 为电子的朗德因子,具体表示为)1(2)1()1()1(1++++-++=J J S S L L J J g (7-2-3)J 和L 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 L J ±=。

对于单电子原子,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由单个电子决定;对于多电子原子,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由价电子决定。

含有单电子或未偶电子的原子处于基态时,L=0,J=S=1/2,即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等价于单个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设g m e e2=γ为电子的旋磁比,则S S p γμ= (7-2-4)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B (z 轴方向)的作用下,会发生进动,进动角频率ω为B γω= (7-2-5) 由于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 p 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在z 方向上只能取m p zS= (S S S S m -+--=,1,,1, )m 表示电子的磁量子数,由于S =1/2,所以m 可取±1/2。

电子的磁矩与外磁场B 的相互作用能为B B B E z S Sγμμ21±==⋅= (7-2-6)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为B g B E B μγω===∆ (7-2-7)如果在垂直于B 的平面内加横向电磁波,并且横向电磁波的量子能量 ω正好与△E 相等时,即满足电子自旋共振条件时,则电子将吸收此旋转磁场的能量,实现能级间的跃迁,即发生电子自旋共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自旋共振摘要:电子自旋共振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该现象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FD-ESR-C 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关键词:近代物理实验;微波;电子自旋共振;g 因子;【1】引言 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是1944年由前苏联的扎伏伊斯基首先观察到的。

它是指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响应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它们的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现象在具有未成对自旋磁矩的顺磁物质(即含有未耦电子的化合物)中能够观察到,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是探测物质中未耦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关物质微观结构信息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细致分析而不破坏样品结构以及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 中电子的g 因子。

【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 ”,其分子式为 3226256)()NO H NC N H C ,称为“二苯基苦酸基联氨”,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在第二个氮原子上存在一个未成对电子——自由基,ESR就是观测该电子的自旋共振现象。

对于这种“自由电子”没有轨道磁矩,只有自旋磁矩,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现象为ESR ,也就是电子自旋共振。

这里需要指出这种“自由电子”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的 e g 值为(2.0023±0.0002),DPPH 的ESR 信号很强,其e g 值常用作测量其值接近2.00的样品的一个标准信号,通过对各种顺磁物质的共振吸收谱线e g 因子的测量,可以精确测量电子能级的差异,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自由电子的自旋磁矩和外加恒定磁场 B 0相互作用将使基态能级发生分裂 ,2 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ΔE 与外加磁场 B 0 的大小成正比:0B B μ g = E Δ (1)式中g 的值是Lande 因子或劈裂因子。

完全自由电子的 g 值是 2.00232 , 为一个无量纲的常量。

he/4πe =μB 是Bohr 磁子。

若在垂直于静磁场的方向加一个频率为ν的微波交变磁场 , 当微波频率ν与直流静磁场 B 0 满足关系式:g μ = E Δ =h νB0B (2)时 , 将有少量处于低能级上的电子从微波磁场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上去。

这种现象称之为电子自旋共振或电子顺磁共振,式 ( 2 ) 称为共振条件 . 由式 ( 2 ) 得到: B /μh =g 0B (3) 可见 g 因子的测量精度决定于微波频率和共振磁场的准确测量。

原子中的电子在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4)其中S 是电子自旋量子数,S=1/2。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P S 与自旋磁矩S μ间的关系为(5) 其中:m e 为电子质量;g 的具体表达式为:(6)【3】实验仪器实验仪由三部分组成:磁铁系统,微波系统,实验主机系统,实验时配有双跟踪示波器从右往左依次为微波源(上面为双跟踪示波器),隔离器,环形器(另一边有检波器),双T调配器,频率计,扭波导,谐振腔,短路活塞。

(1)固态微波信号源(耿氏)耿氏二极管工作原理,周而复始的产生畴的建立,移动和消失,构成电流的周期性震荡,形成一连串很窄的电流。

(2)隔离器加隔离器,对输出功率的衰减量很小,但对于负载反射回来的反射波衰减量很大。

这样,可以避免负载变化是微波源的频率及输出功率发生变化,即在微波源和负载之间起到隔离作用。

(3)环形器(三端口)三个分支波导交于一个微波结上,被称为“结”型。

该环形器累装有一个圆柱形铁氧体柱。

根据场移效应原理,被磁化的铁氧体将对通过的电磁波产生场移。

图中环形器将具有向右定向传输的特性。

(4)晶体检波器晶体检波器就是一段波导和装在其中的微波二极管,将微波二极管插入波导宽臂中,使它对波导两宽臂间的感应电压(与该处的电场强度成正比)进行检波。

(5)双T调配器它是由双T接头构成,在接头的H臂和E臂内各接有可以活动的短路活塞,改变短路活塞在臂中的位置,便可以使得系统匹配。

由于这种匹配不妨碍系统的功率传输和结构上具有某些机械的对称性,因此具有以下优点a)可以使用在高功率传输系统,尤其是在毫米波波段b)有较宽的频带c)有很宽的驻波匹配范围。

(6)频率计使用较多的是“吸收式”谐振频率计,它包含有=一个装有调谐柱塞得圆形空腔,腔外有GHz的数字读出器。

测量频率时,只要读出对应系统输出为最小值是调谐机构上的读数,就得到所测量的微波频率。

(7)扭波导改变波导中电磁波的偏振方向(对电磁波无衰减),主要作用便于机械安装。

(8)矩形谐振腔矩形谐振腔是由一段矩形波导,一端用金属片封闭而成,封闭片上开一个小孔,让微波功率进入,另一端结短路活塞,组成反射式谐振腔,腔内的电磁波形成驻波,实验室被测样品放在交变磁场最大处。

(9)短路活塞它接在终端对入射微波功率几乎全部反射而不吸收,从而在传输系统形成纯驻波状态。

它是一个可移动金属短路面的矩形波导,也称可变短路器,其短路面的位置可通过螺旋来调节并可直接读数。

【4】实验步骤1.将探头固定在谐振腔边上磁场空隙处(与样品位置大致平行),用同轴线将主机“DC12V”输出与微波源相连,用两根带红黑手枪插头连接线将励磁电源与电磁铁相连,用Q9线将主机“扫描电源”与磁铁扫描线圈相连,用Q9线将检波器与示波器相连,放入样品,开启实验主机和示波器的电源,预热20min。

2.调节主机“电磁铁你励磁电源”调节电位器,改变励磁电流,观察数字式高斯计表头读数,如果随着励磁电流增加,高斯计读数增大说明励磁线圈产生磁场与永磁铁产生磁场方向一致,反之,则两者方向相反,此时只要将红黑插头交换即可,由小到大改变励磁电流,记录电压读数与高斯计读数,做电压-磁感应强度关系图,找出关系式。

3.调节双T 调配器的两臂上的短路活塞,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线是否有跳动,如果有跳动说明微波系统工作,如无跳动,(我们用的是示波器或万用表)检查12V 电源是否正常。

调节励磁电源使共振磁场在3300高斯左右(因为微波频率在9.36GHZ 左右),调节短路活塞,观察示波器是否有共振吸收信号出现,调节到一定位置出现吸收信号时,再调节双T 调配器使信号最大,如图b 左侧所示,再细调励磁电源,使信号均匀出现,如c 图所示4.信号是否跳动,如果跳动,记下此时的微波频率f ,根据公式0B h f B μ=,计算DPPH 样品的g 因子。

5.调节短路活塞,使谐振腔的长度等于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谐振腔谐振,可以观测到稳定的共振信号,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系统可以找出三个谐振点位置:L 1,L 2,L 3,按照式子:()()⎥⎦⎤⎢⎣⎡-+-=132321212L L L L λ,计算波导波长,然后根据公式212])(1[--⋅=cg λλλλ计算微波的波长。

【5】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记录U(V) B(Gs) U(V) B(Gs) U(V) B(Gs) U(V) B(Gs)0 3300 1.7 3346 3.4 3391 5.1 34380.1 3303 1.8 3349 3.5 3394 5.2 34400.2 3306 1.9 3351 3.6 33970.3 3308 2 3354 3.7 34000.4 3311 2.1 3357 3.8 34020.5 3314 2.2 3360 3.9 34050.6 3316 2.3 3363 4 34080.7 3318 2.4 3365 4.1 34110.8 3321 2.5 3368 4.2 34140.9 3324 2.6 3370 4.3 34171 3327 2.7 3373 4.4 34201.1 33292.8 3375 4.5 34221.2 33322.9 3378 4.6 34251.3 3335 3 3381 4.7 34281.4 3338 3.1 3384 4.8 34301.5 3340 3.2 3386 4.9 34331.6 3343 3.3 3389 5 3435此处的数据是励磁电源电压与磁场磁感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相应的U-B曲线图可以得到:得到的拟合曲线为B=27.089U+3299.8。

其中励磁电压U单位为伏特,磁感应强度B单位为高斯。

【5】存在的问题1.缺少同轴电缆,无法连接实验主机系统的12V电源和微波系统的微波源。

找到该电缆后,经万用表检测,电缆和12V电源能正常使用。

2.在调整主机的励磁电源时,示波器的输出随之改变。

我们在记录时,应该取相对稳定且合适的数值以减小误差。

3.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装置按要求连接电路后,调节短路活塞和双T调配器,示波器上来自晶体检波器的信号几乎不变化,达不到实验要求。

经过小组组员的分析与讨论,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短路活塞损坏,导致微波很难传输系统中形成纯驻波状态。

②晶体检波器内微波二极管损坏,无法对波导两宽臂间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波。

③试验样品的长久放置也许也有问题,但鉴于实验室无备份,所以无从验证。

【6】参考文献[1]潘志方,邓清.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简易操作方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4:14-15.[2]王合英,孙文博,张慧云,茅卫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g因子的准确测量方法[J].物理实验,2007,10:34-36.[3]孙桂芳,赵晓林,牟娟,阮树仁,钱霞,盛淑芳.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波形分析[J]. 大学物理实验,2011,06:21-23.[4]龙传安,王国茂,刘万华,李来政.电子自旋共振[J].物理实验,1980,0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