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永宁县闽宁镇扶贫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永宁县闽宁镇扶贫工作总结
“如果不是村里组织捐款,帮我们家买牛,‘贫困户’的这顶帽子不知还要戴多久。
”4月11日,在闽宁镇福宁村贫困户爱心捐赠仪式上,福宁村村民马学平的妻子激动地说。
当日,为了帮全村最后一户贫困群众脱贫,福宁村联系永宁县扶贫办、永宁县水务局等部门、企业为其捐款34800元,用于购买扶贫母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脱贫致富。
今年40岁的村民马学平在去年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下半身瘫痪在床,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马学平的吃喝拉撒靠媳妇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因为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由于马学平的情况比较特殊,产业扶贫无法实现,我们最终决定通过捐款的形式帮他家购买两头扶贫母牛,以实现脱贫。
”福宁村村书记杨登福告诉记者,两头牛通过繁殖一年收入可增加一万元以上,这样马学平家的经济困难就能得到缓解,福宁村也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福宁村是永宁县最大的一个村庄,全村18534人都是来自西吉、海原等地的移民。
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福宁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如今福宁村二、三产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个体工商户超过300家,枸杞、葡萄产业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XX年,福宁村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摸底,共筛选出253户贫困户,
随后对症下药,通过牛羊养殖、葡萄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扶持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共有252户群众脱贫。
闽宁镇镇长马跃林表示,福宁村为今年全镇79户群众脱贫打响了第一炮,为了不让每一户贫困户掉队,今后闽宁镇将举全镇之力,按照“精准识别、因人施策、合力攻坚、稳定脱贫”的要求,通过开展“4+2”(即实施“4头肉牛托管分红”脱贫工程和“1栋设施大棚分红”脱贫工程,以及“1座小型光伏电站发电收入”脱贫工程)行动,确保全镇其余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期脱贫,并助其致富。
5月底,记者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蘑菇种植大棚里见到万军红时,他正在学习种植技术。
“全家6口人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生活艰难。
现在我每天边学技术边打工,一天能挣70元钱。
等条件成熟了我也承包几栋大棚,这样年收入还可以增加一些。
”万军红兴奋地说。
他还不知道,近日县上为闽宁镇76户贫困户脱贫准备了三道“硬菜”呢。
永宁县在闽宁镇大力推行“一户四牛一棚一电站”的“4+1+1”脱贫模式:为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壹泰牧业每户托管4头肉牛,每户每年享受分红8000元;为每户在盛景光伏科技公司种一栋大棚,每户每年享受分红10000元;通过光伏小镇建设项目,采取“企业担保+被扶贫户+政府贴息”的模式进行光伏扶贫,保证扶贫户5年内每年收入不低于10000元,25年内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今年年底前完成
二期1800套光伏电站的建设,届时原隆村将实现XX户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
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书记钱冬表示,通过精准扶贫,全镇贫困户每户每年至少有28000元的最低收入。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镇上将通过提高养老金、低保档次、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进行兜底脱贫。
通过“企业扶贫+脱贫基金”的兜底模式,为56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一次性缴清养老保险,使其终身受益永久脱贫。
XX年,闽宁镇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350元,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2700元,精准扶贫把闽宁协作移民扶贫示范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1月25日,银川市委副书记、银川市推进闽宁镇建设发展工作队队长杜银杰带领市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对闽宁镇建设发展及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并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杜银杰强调,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精准化、具体化,加快示范性产业向带动增收转变转换,通过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持续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切实把闽宁镇打造成移民扶贫样板镇。
“香菇已采了几茬?销售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在昌盛光伏科技示范园区,杜银杰走进扶贫承包大棚,与承包户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香菇、郁金香等作物种植、销售情况。
原隆村移民马世荣说:“一栋大棚平均有1XX多个香菇菌棒,
平均一公斤能卖10元左右,一年一栋棚卖4万多元。
”杜银杰要求企业要加大宣传推广和技术支持力度,让更多移民群众参与到设施农业中,主动学技能,积极促增收。
调研中杜银杰一行还来到宁夏财富源长毛兔繁育基地进行了调研。
在听取了闽宁镇XX年建设发展工作汇报后,杜银杰对闽宁镇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指出,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宁县按照“四个样板”的要求,加快推进闽宁镇建设,无论是镇区面貌、经济收入,还是干部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再接再厉,接续发力,由目前的建设阶段向产业发展转变,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化转变,切实推动闽宁镇建设。
杜银杰要求,要抓好产业培育,依托扶贫产业园积极引进成长型、实力强的企业,带动移民就业、产业转型,加快旅游休闲小镇建设,通过现代服务业带动发展,让旅游休闲成为闽宁镇的特色产业。
要围绕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方面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抓好电子商务培训及民风教育培养,抓好镇区管理,将闽宁镇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情小镇。
要抓好和谐稳定工作,在新常态下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抓早、抓小、落细、落实,为闽宁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月2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永宁县闽宁镇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闽宁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李
建华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好产业项目、城乡建设、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干部和人才的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把闽宁镇打造成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扶贫样板镇。
上午,李建华来到闽宁协作产业园,了解园区的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
在宁夏人和管业有限公司,李建华详细询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生产周期、成本及销售情况,希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市场推广,尽快做大做强。
随后,李建华到宁夏银峰铝业公司生产车间实地察看,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他希望企业发挥宁夏铝材、轮胎等产业的配套优势,引进现代化制造装备,进一步提升制造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闽宁镇原隆村,李建华走进宁夏天蝎特种养殖有限公司,饶有兴致地查看蝎子养殖项目情况。
该项目属农业循环经济,可为原隆村移民群众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发展20个黄粉虫养殖户,每户年可增收1XX元。
李建华还实地调研了闽宁镇新镇区敬老院、闽宁二中、闽宁二小、棚户区改造、汽车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情况。
在下午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李建华听取了永宁县关于闽宁镇扶贫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总体情况汇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牧厅、商
务厅、林业厅、旅游局、扶贫办、金融工作局和银川市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李建华对闽宁镇过去一年的发展变化表示肯定。
他说,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区市县镇和各方面的共同推动下,闽宁镇城乡建设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产业带动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闽宁镇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全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周年,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总结经验、破解难题,尽快把短板补起来,努力把闽宁镇打造成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扶贫样板镇,以实打实的成果展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成果。
李建华指出,要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市场为导向,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抓好闽宁扶贫产业园和闽宁协作产业园,用好政策,错位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特色优势农业规模化种植、工业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要抓好城乡建设,严格落实规划,综合考虑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加大老镇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城镇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旅游观光小镇。
要抓好民生工作,把农民增收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
脱贫攻坚步伐,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创新社会治理,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李建华强调,加快闽宁镇建设发展,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人才。
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注重从致富能手中选配农村“两委”班子,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人才和产业的配套,通过产业带动人才、吸引人才,形成新的人才小高地。
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靠双手改变落后面貌。
自治区领导李锐、刘可为陪同调研,自治区党委秘书长、区直有关部门及市县负责人参加调研和现场办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