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毛诗:相传创始于鲁人毛亨,毛亨作《毛诗故训传》 三十卷,授给赵人毛苌,其传本经文是用先秦古文 字写成,称作“古文《诗》”。毛诗后起而取代三家。
•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郑玄笺注,孔 颖达正义,朱熹集传。
周南、召南、邶、鄘、卫、 ︽
风
王、郑、齐、魏、唐、秦、 诗
陈、桧、曹、豳
经
︾
大雅
雅
的
小雅
三
个
周颂
组
颂
商颂
成
部
鲁颂
分
神话
• 现存的各种片断神话资料 中,较有意义的是仍接近 于原始状态、主要解释万 物起源和人与自然之关系 的部分,其中以有关女娲 的神话最为著名。
• 除此以外,诸如后羿射日、 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 夸父追日等等,都是中国 古代著名的神话。
荀子像
楚辞
• 何谓“楚文化” • 包括楚人的衣食住行,楚
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 文学作品在各方面的总和。
• 楚文化的特点 – 物态文化发达 • 漆器、丝织品 • 青铜编钟 – 制度文化体系不完整 – 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别具 一格
• 巫风巫仪的盛行 • 丰富的神话思维 • 道家思想的发祥地
孔子燕居像[明]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战国中 期
代表作品《庄 子》、《孟子》
结构完整,形
象鲜明,富有文采, 融入哲理。
孟子像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
《韩非子》、《吕氏 春秋》
文体更加成熟,议 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 明确。说理透彻,逻 辑周密,常寓理于物, 比喻生动。
——《帝王世纪》
《弹歌》 断 竹, 续竹, 飞土, 逐宍(肉) ——《吴越春秋》
诗经
《诗经》中作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黄河流域(仅有小部分产生于汉水流域)。 其中既有宫廷、官府的创作,也有经官方音乐 机构收集整理的民间创作。总的说来,这些作 品显著地反映出黄河流域文化,尤其是周文化 的特点,注重理智,幻想成分少,感情比较克 制,而道德色彩、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神
• 中国自周代以后,以 “礼、“德”为中心的 国家意识形态,对整个 社会文化具有强烈的控 制作用。所以,中国古 代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 响,远不同于古希腊、 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学的 影响。也正是因此,中 国古代文学才形成了不 同于欧洲文学的特点。
话
历史著作
1、最早书面记载的甲骨卜辞,亦可视为 中国散文的雏形。
2、《尚书》中殷商时期的《盘庚》篇, 西周初的《牧誓》、《大诰》、《无逸》等篇, 可以看作最早的“文章”
《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君举书,……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
随着文化下移到社会,官方的资料也有流 传出来的,于是出现由“士”编纂的史书,即 《左传》、《国语》、《战国策》一类,这可 视为史官文化之流变。
先秦文学
先秦:秦国统一全国建立秦代以前。远古——公元 前221年以前。
先秦文学:远古——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也包括 秦焚书之前的文学,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的文学。它既指我们今天人们所 说的文学,又指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学性较强的历史著 作与哲学著作。它大致可以分为:1. 远古传说时期文 学;2. 奴隶制社会时期文学;3.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的变革时期——战国时期文学。
如果说历史著作主要发展了文 字的叙事能力,那么诸子散文则显 著提高了人们运用文字表述自身思 想感情的能力,这对后代包括文学 散文在内的各种文章,当然具有重 大意义。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春秋末至战国 初
代表作品《老子》、 《论语》、《墨子》
特点:篇幅短小,片
段式,语录体,词约义丰, 富于哲理,并包含部分记 事内容。
历史著作
历史散文 著作
《春秋》
体例
编年体
时间跨度
前722-前481
记事地域范围
以鲁国为视点说诸侯 各国
《左传》 编年体 前722-前464
同上
《国语》 国别体 《战国策》 国别体
前1000-前 440
战国240年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记言为主
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属于讨论政治、》:继《诗 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 总集。由西汉学者刘向 编订并经东汉王逸增补 作注后流传。其中收录 了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 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的作品,以及两汉作家 贾谊、淮南小山、东方 朔、刘向、王逸等人的 作品。后朱熹作《楚辞 集注》,又增补了“楚 辞后语”部分,收录了 由汉至宋的楚辞体诗歌 50余首。
先秦的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 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诗歌 的起源。
《蜡zha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击壤歌》
日出而作兮, 日入而息兮, 耕田而食兮, 汲井而饮兮, 帝何力于我兮。
“楚辞”这个名称最早 由《史记》提出,是入汉 后形成的概念。 • 泛指:楚声楚气的文学。 • 专指:经屈原由楚地祭
歌改造而来的 • 新诗体。 •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事,名楚 物,故可谓之‘楚 辞’”。宋黄伯思《翼 骚序》
• 楚辞与汉赋之间存在渊 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 又称屈赋。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风雅颂
• 颂:“宗庙之乐歌” 祭神祭祖。 • 雅:正,都城之乐,当时王畿洛阳
附近(丰、镐hao)的音乐。 • 风:各地民歌
• 风雅颂是按音乐标准划分的
《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 孔子编定(诗,诗三百)
• 三家诗:齐、鲁、韩诗。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 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 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 《诗》”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时间:公元前11---6世纪 诗歌来源: ★巫史等职官奉命而作 ★公卿列士献诗 ★采集民歌
诗歌来源
• 《国语·周语》:为民者宣之使言。故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 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 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 《汉书.食货志》:孟春三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木铎行于路以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郑玄笺注,孔 颖达正义,朱熹集传。
周南、召南、邶、鄘、卫、 ︽
风
王、郑、齐、魏、唐、秦、 诗
陈、桧、曹、豳
经
︾
大雅
雅
的
小雅
三
个
周颂
组
颂
商颂
成
部
鲁颂
分
神话
• 现存的各种片断神话资料 中,较有意义的是仍接近 于原始状态、主要解释万 物起源和人与自然之关系 的部分,其中以有关女娲 的神话最为著名。
• 除此以外,诸如后羿射日、 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 夸父追日等等,都是中国 古代著名的神话。
荀子像
楚辞
• 何谓“楚文化” • 包括楚人的衣食住行,楚
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 文学作品在各方面的总和。
• 楚文化的特点 – 物态文化发达 • 漆器、丝织品 • 青铜编钟 – 制度文化体系不完整 – 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别具 一格
• 巫风巫仪的盛行 • 丰富的神话思维 • 道家思想的发祥地
孔子燕居像[明]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战国中 期
代表作品《庄 子》、《孟子》
结构完整,形
象鲜明,富有文采, 融入哲理。
孟子像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
《韩非子》、《吕氏 春秋》
文体更加成熟,议 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 明确。说理透彻,逻 辑周密,常寓理于物, 比喻生动。
——《帝王世纪》
《弹歌》 断 竹, 续竹, 飞土, 逐宍(肉) ——《吴越春秋》
诗经
《诗经》中作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黄河流域(仅有小部分产生于汉水流域)。 其中既有宫廷、官府的创作,也有经官方音乐 机构收集整理的民间创作。总的说来,这些作 品显著地反映出黄河流域文化,尤其是周文化 的特点,注重理智,幻想成分少,感情比较克 制,而道德色彩、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神
• 中国自周代以后,以 “礼、“德”为中心的 国家意识形态,对整个 社会文化具有强烈的控 制作用。所以,中国古 代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 响,远不同于古希腊、 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学的 影响。也正是因此,中 国古代文学才形成了不 同于欧洲文学的特点。
话
历史著作
1、最早书面记载的甲骨卜辞,亦可视为 中国散文的雏形。
2、《尚书》中殷商时期的《盘庚》篇, 西周初的《牧誓》、《大诰》、《无逸》等篇, 可以看作最早的“文章”
《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君举书,……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
随着文化下移到社会,官方的资料也有流 传出来的,于是出现由“士”编纂的史书,即 《左传》、《国语》、《战国策》一类,这可 视为史官文化之流变。
先秦文学
先秦:秦国统一全国建立秦代以前。远古——公元 前221年以前。
先秦文学:远古——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也包括 秦焚书之前的文学,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的文学。它既指我们今天人们所 说的文学,又指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学性较强的历史著 作与哲学著作。它大致可以分为:1. 远古传说时期文 学;2. 奴隶制社会时期文学;3.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的变革时期——战国时期文学。
如果说历史著作主要发展了文 字的叙事能力,那么诸子散文则显 著提高了人们运用文字表述自身思 想感情的能力,这对后代包括文学 散文在内的各种文章,当然具有重 大意义。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春秋末至战国 初
代表作品《老子》、 《论语》、《墨子》
特点:篇幅短小,片
段式,语录体,词约义丰, 富于哲理,并包含部分记 事内容。
历史著作
历史散文 著作
《春秋》
体例
编年体
时间跨度
前722-前481
记事地域范围
以鲁国为视点说诸侯 各国
《左传》 编年体 前722-前464
同上
《国语》 国别体 《战国策》 国别体
前1000-前 440
战国240年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记言为主
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属于讨论政治、》:继《诗 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 总集。由西汉学者刘向 编订并经东汉王逸增补 作注后流传。其中收录 了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 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的作品,以及两汉作家 贾谊、淮南小山、东方 朔、刘向、王逸等人的 作品。后朱熹作《楚辞 集注》,又增补了“楚 辞后语”部分,收录了 由汉至宋的楚辞体诗歌 50余首。
先秦的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 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诗歌 的起源。
《蜡zha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击壤歌》
日出而作兮, 日入而息兮, 耕田而食兮, 汲井而饮兮, 帝何力于我兮。
“楚辞”这个名称最早 由《史记》提出,是入汉 后形成的概念。 • 泛指:楚声楚气的文学。 • 专指:经屈原由楚地祭
歌改造而来的 • 新诗体。 •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事,名楚 物,故可谓之‘楚 辞’”。宋黄伯思《翼 骚序》
• 楚辞与汉赋之间存在渊 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 又称屈赋。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风雅颂
• 颂:“宗庙之乐歌” 祭神祭祖。 • 雅:正,都城之乐,当时王畿洛阳
附近(丰、镐hao)的音乐。 • 风:各地民歌
• 风雅颂是按音乐标准划分的
《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 孔子编定(诗,诗三百)
• 三家诗:齐、鲁、韩诗。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 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 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 《诗》”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时间:公元前11---6世纪 诗歌来源: ★巫史等职官奉命而作 ★公卿列士献诗 ★采集民歌
诗歌来源
• 《国语·周语》:为民者宣之使言。故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 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 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 《汉书.食货志》:孟春三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木铎行于路以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