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

3.刻度尺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读数时还要注意开始刻度是否从零刻度开始,如果不是,记得减去前面的长度。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的。

5.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注意机械停表的读数),时间的物理量符号是t,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为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相对静止:两物体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前进(即:同速同向)。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等。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11.速度的公式: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 ),t 表示时间(s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提纲.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提纲.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O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换算关系有:lkm=10'‘ni lmm=10'm ldm=O. Im 1 um =l(T"m lcm=10 J m lnm=10~9mo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nm)。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国圉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

2.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秒⑤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案例:一钢制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冬天测量的结果偏大。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的小数位数与给定的测量结果小数倍数保持一致);|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兔,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注意: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巡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熙物。

②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选谁为参照物就假定它不动),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m;1m= dm;1dm= cm;1cm= mm;1mm= µm;1µ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和。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4、时间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

②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5、误差:①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误差。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可以避免;不可以避免上。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①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运动是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②静止是的,也就是说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 机械是指利用物体的力和运动进行能量转化和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

- 力有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

-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机械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与路径无关。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直线。

- 物体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抛物线。

第三章:重力与压强-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符号为负。

-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和受力面积成正比。

-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

第四章:浮力与飞行-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上向力,大小等于排除所占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 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飞行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支持而保持在空中的运动状态。

- 机翼形状和空气动力特性是飞行器飞行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电的基本概念- 电是物质带电后产生的现象。

-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相互作用。

- 电荷是电的基本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oulomb)。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mpere)。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
- 运动的定义
-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概念及说明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的概念及公式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第三章力的概念与测量
- 力的定义及单位
-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计算
-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功
-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功与能量的关系
-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机械震动
- 物体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定义
- 简谐振动的特点及公式
- 波的定义及波的传播特性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内容涵盖了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与测量、能量与机
械功以及物体的机械震动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和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L)1、长度单位:米(m)常见长度单位:km、m、dm、cm、mm、um、nm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2、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数字:准确值+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单位:由分度值决定。

三、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注意: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⑶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校准测量工具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2、相互配合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五、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课本、桌子、粉笔盒为例)4、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我们应注意:a.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b.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知识点大全-(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知识点大全-(新版)新人教版

第1-6章知识点大全《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1-6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1-6章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Km; m(dm, cm); mm; μm; nm。

(各单位之间是103进制,(m与dm、cm、mm之间是10进制除外)。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零刻线磨损的应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2)测量时视线应与所测量位置相平。

4、刻度尺读数的方法:可读的数值+ 估计值= 记录的数字。

5、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秒(s),其它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 = 60 min; 1 min= 60s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减少误差的方法有:(1)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测量的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9、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1、月亮在云层中穿行,参照物是云。

12、速度单位的换算:(1)1m/s = 3.6km/h ; (2) 10m/s = 36km/h ; (3) 5 m/s = 18km/h ; (4) 15m/s = 54km/h ;(5) 2 m/s = 7.2km/h ; (6) 20m/s = 72km/h ;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4、速度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15、百米赛跑时,观众是通过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长短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裁判员是通过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16、一同学上学时骑车速度是V1,放学时骑车速度是V2,则全程平均速度是:(上山下山,上楼下楼等往返路程相同)17、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2、长度单位①国际标准单位:米( m )②长度的其它单位及换算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观察:①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要确定临时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

③分度值/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对: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放: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边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放正 紧靠)。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正视)。

⑤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⑴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的刻度。

⑵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0 1 2 3 6 9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3.2nm =3.2×103-9mm=3.2×10-6mm 2.2cm = 2.2×106-2µm=2.2×104µm分度值1cm3.3cm分度0.1cm3.30cm4、间接测量: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等三、时间测量1、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秒/s ②单位换算1h=60mim=3600s2、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四、误差1、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错误不是误差。

3、原因: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4、减少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位置的变化:距离或方位变化。

二、参照物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①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为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知识点大全(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知识点大全(新版)新人教版

第1-6章知识点大全《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1km=1000m=10 3 m1dm=0.1m=10 -1 m1cm=0.01m=10 -2 m 1mm=0.001m=10 -3 m1μm=0.000001m=10 -6 m1nm=0.000000001m=10-9 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定放正重合,不能够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野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没心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够防范,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防范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别的,采纳精美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能够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 3〕取代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地址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所有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有关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其实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可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采纳,但采纳的参照物不同样,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样。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

001m;1μm=0。

000 001m;1nm=0。

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 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用符号 m 表示。

1 纳米 =10-9米 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 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3、长度测量 必须估读一位数字 ,要估读到 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 估读数为“ 0”。

测量结果由 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 :钟表,实验室中用 停表 ,时间用字母 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 位置发生变化 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 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 若两个物体间 有位置变化 ,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 没有位置变化 ,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 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 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 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 路程和时间 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 vs,v 表示速度 (m/s),s 表示路程 (m), t 表示时间 (s)。

tvs,v 表示速度 (km/h ),s 表示路程 (km) ,t 表示时间 (h)。

t速度主单位是米 /秒 (m/s),常用单位千米 /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 s=vt ; 求时间: ts 1 km/h =1m/sv3.6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 平均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计算公式 v 平 s 总t 总 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t 总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 振动 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2、 声音传播 声音靠 介质 传播(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 V 固 >V 液>V 气 )真空 不能传声 .3、通常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 传入耳中,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方式叫骨传导 。

人通过 双耳效应 判断声源的方位。

4、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由发声体材料、结构 决定。

5、频率单位: 赫兹( Hz ),人听到声音频率范围: 20~ 20000Hz ,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

6、乐音:由物体 有规则振动 产生,是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

噪音: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是嘈杂刺耳,令人烦躁的声音,人们用分贝( dB )来划分声强的等级。

0 dB 声音的下限,表示刚好能听到声音。

控制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 2)在传播过程,( 3)在人耳处。

7、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如医院用超声波碎石,清洗钟表眼镜。

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利用超声波诊病:(B 超)8 、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若回声比原声慢0.1S 以上可听到回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计①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常用液体:水银、酒精、煤油)00在 00C 和 1000C 之间平均分成100 等份 ,每一等份为 1 摄氏度 ,记作 10C.③种类: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温度计.④使用方法 :”一不”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三要”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要待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 :固态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熔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凝固凝华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放热液化放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液态气态放热汽化吸热凝固、液化、凝华→3、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晶体熔化 :特点 : 有固定熔点 ,熔化时不断吸热 ,但温度不变 .(吸热 )条件 :( 1) .达到熔点 ,( 2) .不断吸热 .非晶体熔化特点 : 没用熔点 ,不断吸热 ,不断升温 ,不断熔化 .②凝固 (放热 )晶体凝固 :特点: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液体凝固变成晶体的条件:( 1) .达到凝固点 ,( 2) . 不断放热 .③同种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汽化与液化①汽化 (吸热 )方式: :沸腾和蒸发 .:定义 :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 液体温度的高低 , ;液体周围空气流动快慢 .( 吸热 )作用 :蒸发有致冷作用 .定义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 :沸腾时 ,大量气泡上升 ,变大 ,到水面破裂 .在沸腾过程中 ,水继续吸热 ,但只能不沸腾断变成水蒸气 ,它的温度保持不变 ..( 吸热 )沸腾的特点:沸腾时 ,要吸热 ,但温度不变 .条件( 1) .达到沸点( 2) .不断吸热 .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少沸点降低。

②液化 :气体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 .压缩体积 .( 放热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常见的“白气” 、云、雾、露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石油气用压缩体积方法液化的。

升华 (吸热 ):实例:固态碘加热变成碘气体,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③ 升华和凝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用干冰升华吸热获得低温凝华 (放热 )实例:霜、雪、雾凇的形成.第四章光现象1、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

如:电灯、太阳、萤火虫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传播光速:真空中 c= 3.0 × 10 8 m/s ,水中 3.0 × 108× 3/4 m/s ,玻璃 3.0 × 108× 2/3 m/s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传播的距离。

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3、反射反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图:一点、两角、三线:实线:实际光线虚线:辅助线;法线、反向延长线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④所成像为虚像。

( 5)像与物左右倒置4、镜子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应用:扩大视野,如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反光装置。

5、折射:条件:(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2)两种不同的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光往法线偏(入射角 >折射角)在光速大的介质角度大规律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远离法线(入射角 <折射角)光垂直界面入射 : 传播方向不变 . 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 006、色散 -------- ①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 ②光的三原色 : 红 .绿 .蓝③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7、不可见光①红外线: 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热作用)应用 : 红外线遥控 ,红外线夜视仪 ,测温仪 .②紫外线 : 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应用 : 如医院用紫外线灯杀菌 ,使荧光物质发光 ,如验钞机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①凸透镜 : 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透镜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③作图 :三条特殊光线①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三条特殊光线. ②平行于主轴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③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体越近凸透镜焦点 ,像离透镜越远 .且像越大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u--- 物距 v---- 像距 f----- 焦距测焦距③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可用光屏承接,它一定是倒立的。

如照相机、投影仪成的像。

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不可用光屏承接,它一定是正立的。

如平面镜成的虚像、放大镜成的虚像。

注意:凹透镜成像规律: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眼睛和眼镜①眼镜的结构(照相机原理 )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胶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近视眼及矫正:现象:看清近的,看不清远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成因:晶状体太厚.矫正: :凹透镜(使光发散一些)③远视眼及矫正:现象:看清远的,看不清近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成因:晶状体太薄.矫正 :凸透镜(使光会聚一些)4、显微镜和望远镜:①视角 :与物体的大小 .距眼的远近有关 .物体越大、距离越近,视角越大。

物镜 : 倒立 .放大的实像物镜: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显微镜 :目镜:正立.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 :目镜:正立.放大的虚像第六章质量和密度1、质量 (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kg )常用单位有:吨( t)、克 (g) 、毫克 (mg) ,1 吨 =10 3千克 =10 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2、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

测量质量工具:天平、案秤、电子称、杆秤3、用天平测质量,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天平平衡。

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值。

(游码读数要先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的刻度值,读游码左边对应刻度值。

)4、使用天平应注意: (1) 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砝码;(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用字母ρ 表示,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随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6、密度计算公式:ρmvρ表示密度 (kg/m 3 ), m 表示质量 ( kg ), V 表示体积 (m 3 )ρ表示密度 (g/cm3), m 表示质量 ( g ) ,V 表示体积 (cm 3 )1g/cm3=1× 103kg/m 3求质量 m= ρv求体积 v= m/ρ7、水的密度ρ =1.0× 103kg/m 3水的密度在各类题解中可看作已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