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动生电动势教案

大学物理动生电动势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2. 掌握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动生电动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2.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动生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关系。

2. 动生电动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2. 引出本节课主题:动生电动势。

二、新课讲授

1. 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两端会产生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2.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原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受到洛伦兹

力作用,产生电荷分离,从而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动势。

3.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a. 洛伦兹力公式:F = qvB,其中F为洛伦兹力,q为电荷量,v为电荷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b. 动生电动势公式:E = BLv,其中E为动生电动势,B为磁感应强度,L为导体长度,v为导体速度。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一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动生电动势。

2. 分析动生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动生电动势的概念、产生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动生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动生电动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1. 动生电动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a. 发电机:利用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动生电动势,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 2.2电动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了解影响电源的参数。

二、学习内容:

活动一:阅读课本P43,1-4,对比图一和图二,讨论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

2、如果接入导线,正电荷将怎样移动?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随着电源正极的正电荷不断流向负极,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并没有减小,电源在这起什么样的作用?

4、电源内部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还是负功?

5、电源内部正电荷为什么能从负极流向正极?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活动二:阅读课本P43,5-7,对比图一和图二,讨论下列问题:

1、从功能关系角度分析电源两极间的电势差大是什么原因?

2、填空并说明原因:

(1)外电路中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变大或减小)。

(2)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变大或减小)。

3、如何理解电源电动势?表达式是什么?

4、电源电动势决定因素是什么?

5、了解电源的内阻

活动三:阅读科学漫步,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以及影响电源的参数。

三、课后练习:

1. 关于电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

B.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C.在电源内部电路中,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D.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外电路无关

新人教版物理选修3-1同步教学案:电动势

新人教版物理选修3-1同步教学案:电动势

第2节 电动势

◆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电源的作用和什么是“非静电力”.

2.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和生活中的电池.

3.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及表达式.

一、电源

1.非静电力

(1)非静电力是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的除静电力以外的力.

(2)作用: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源

(1)从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看,电源是在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电压的装置.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

二、电动势

1.定义: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与被移送的电荷量

的比值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2.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3.定义式:E =W 非q .其中W 非表示电源中移送电荷q 时非静电力做的功,q 是移送的电

荷. 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移送1_C 正电荷从电源负极至正极所做的功.

4.国际单位:伏特,符号为V .

5.决定因素: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与电源的体积无关,跟外电路无关.

三、电源的其他参数

1.内阻:电源内部电路的电阻.

电源向外供电时,电源内部也有电流流过,内部电流通过内阻时要产生热量,内部电阻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2.容量

(1)定义:电源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单位是A·h或mA·h.

(2)特点:电池的容量与放电状态有关,同样的电池,小电流、间断性放电要比大电流、连续放电的容量大.

要点1|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静电力是阻碍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运动的,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运动,是受静电力之外的一类力,是这类力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这类力统称“非静电力”.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验证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帮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电路。

二、教学内容

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了解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方法,如用伏安法测定。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电动势的计算。

2. 测定电池的内阻

教学重点:了解测定电池内阻的实验方法,如用伏安法测定。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内阻的计算。

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U-I图象,并分析电动势和内阻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复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 讲解:讲解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如伏安法。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5. 讨论: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电动势和内阻的变化规律。

6. 总结:教师总结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技能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正确理解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计算电动势和内阻。

3. 学生能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理解电动势和内阻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电池、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展示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电动势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电动势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电动势实验的设计和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将重点讲解中学物理电动势实验的教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3、掌握电动势的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实验仪器与材料

电源、电势计、电导线、锡箔纸、少量的铜青铜和软铁片。

2、实验原理

电动势是指产生电流的原始动力,实验中常用于测量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和电势差都是电动力和静电力产生的电场势能差,但其本质区别在于电动势是通过化学反应等非静态方式产生的电场势能差,而电势差则是通过静电方式产生的电场势能差。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3、实验步骤

(1) 用锡箔纸将4个金属片A,B,C,D分别包起来制成4个电极。将A,B两个电极固定在电极支架上,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

(2) 用2根电导线分别连接电池和电势计,并将电势计的电极分别与A、C电极连接。

(3) 依次记录下C、D、B电极的电势值,并算出B-C、D-C两个电势差(V)。

(4) 将电极A和B之间的距离缩小为2-3厘米,重复记录上述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源电动势E≈(bc + cd)÷2。

(6) 讨论实验结果,验证电多项式定理,了解电源的内阻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并研究产生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三、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考核要求学生准确记录数据,计算电动势,理解测量原理和基本方法。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电动势以及其概念和定义。

(2)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和定义。

2. 理解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电动势的内涵和外延。

2. 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捏灭一根简单的电瓶,然后问学生:“电

瓶被捏灭后,为什么会流出电流?有谁知道是什么产生了电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动势”。

2. 理论讲解

(1)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导体回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

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被称为电动势。电动势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物理现象。

(2)定义:电动势是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时所

做的功。

(3)电动势的计算方法:设电流为I,电势差为V,电阻为R,则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到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ε=IR。

(4)电动势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3. 实验探究

(1)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电源、电阻、导线、电流表、电

压表等。

(2)实验步骤:将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阻的两个端点相连接,用电流表测量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用电压表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V,并计算出电动势ε=IR。

(3)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电动势的数值。

4. 知识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电动势物理教案

电动势物理教案

电动势物理教案

电动势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搜集的电动势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吧。

课前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

2、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特性的物理量。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p 电的作用和电电动势理解电内部非静电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电动势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消费理论的意识,探究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预习自学:

1、在外电路中,正电荷由电_ ____的极流向______极,在电的内部靠“非静电力”把静电荷从______极搬运到

_______极。

2、电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的装置。

3、电动势是用来表示______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_____本领的物理量。用E来表示,定义式为_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

4、电动势由电中_______决定,跟电的体积______,跟外电路_______。

5、电的重要参数有______、_______、等。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是靠什么才能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利用右图来类比,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理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和区别;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掌握计算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动势概念及计算;

2. 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导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动势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3. 讲解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动势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重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教案:电动势

教案:电动势

电动势

一、电动势

1、电源力

在电源内部,由于其它形式能量的作用,产生一种对电荷的作用力,叫做电源力。

正电荷在电源力的作用下,从低电位移向高电位,由于电源力对电荷的作用,使电源两端产生电位差。不同的电源中,电源力的来源有所不同。

在电源外部,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的正极经过负载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正电荷在电源力的作用下,克服电场力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这样,在电路中便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电流。

2、电动势

衡量电源力做功的能力,引入电动势这个物理量。

在电源内部,电源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b移动到正极a 所做的功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用符号E 表示,

Q

A E ba

电动势的单位是V ,其方向使由电源的负极指向正极。

二、 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

电源两端的电位差,称为电源的端电压,有时也称为电源电压。 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而电压方向则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显然,在电源中,电动势的方向与电压的方向是相反的。

在电源不接负载的情况下,电源电动势与电源端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如果选取电动势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相反

E = U

若选取电动势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相同,则有:

E = -U

虽然,电源的开路电压和电动势在数值上相同,并且有相同的单位(V ),但是,电源的电动势和电压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高一物理电动势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电动势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电动势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势的定义和本质;

2.掌握电动势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3.认识电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4.初步理解电动势和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电动势和其本质

A.电流和电动势的区别

B.电动势的本质

2.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A.磁通的定义

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C.数值计算

3.电源的分类和其特点

A.电源的分类

B.电源的特点

4.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

A.电动势的作用

B.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C.电池的内阻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动势的定义及其本质

2.电动势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3.电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4.电动势和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板书法:通过写板书展示概念和公式等,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讲授法:结合板书,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开场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电动势的定义和本质。

2.知识点讲解

1)电动势和其本质

A.电流和电动势的区别

B.电动势的本质

2)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A.磁通的定义

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C.数值计算

3)电源的分类和其特点

A.电源的分类

B.电源的特点

4)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

A.电动势的作用

B.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C.电池的内阻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3.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动势的运用。

4.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5.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教学评估

电动势教案1.doc

电动势教案1.doc

电动势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电动势这一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1.知道电动势是为了表征电源特性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通过实验研究,掌握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e =U+U Z;

3.从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电动势是表不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难点:实验研究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 教具:

干电池(1号、3号、5号若干个);蓄电池组;纽扣电池;可调内阻蓄电池一套;示教电压表(0-2. 5V)两台;滑线变阻器(0-50欧)一只;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问:

1)为了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要具备什么条件?

(生:使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

2)在实验中怎样才能保持一定的电压呢?(生:把电路两端分别接到电源两极上.)

2 .师启发提问:各种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不是都一样呢?

电源有什么特性?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电源的特性?怎样描述?

师:本节课就要研究这些问题.)

(一)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 •电动势概念的引入:

演示:用电压表测量不同型号干电池用蓄电池组每缸的电压.

测量结果是:尽管干电池型号不同,两极电压都是1. 5V,蓄电池每缸电压都是2V.

启发提问:测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结果表明:同种电源两极间的电压都相同,不同种类的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这说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木身的性质决定的.那么怎样表示电源木身的这种性质呢?为了表示电源木身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电动势》示范教案

《电动势》示范教案

2.2电动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引入: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教师:(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电动势》说课

《电动势》说课

《电动势》说课

《电动势》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2节,“电动势”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很突出的难点。不仅概念本身比较抽象,而且需要区别电压的概念,它贯穿“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变流电”三个章节,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又是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由于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加上各种电源产生电动势的情况又都比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深入具体理解这些问题是困难的。中学教材撇开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电势跃升概念不谈,不从具体电源的结构来讨论电动势是对的。但教材对电动势概念的从简处理似乎有些过分,按这样教材讲电动势,容易在学生头脑中造成这样的错觉:“电动势就是电源没有接人外电路时两极问的电压。”,“电动势就是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虽然教材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了一段叙述,但由于学生在这之前对电动势的概念的本质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就使得这一段文字好象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再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高超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分清内外电路,承认非静电力的存在,理解非静电力做功是电源产生电动势的本质和决定电源电动势的因素

2.电动势教案

2.电动势教案

第 1 页章节3-1第二章 2 课题电动势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启发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在电路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电动势的定义方法。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及表达式。

(4)知道电源的内部有内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动势的探讨过程,领会类比的方法在探究上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

重点

电动势的定义方法,电动势的概念及表达式。

教学

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及表达式。

教具各种电源;抽水机模型;简单电路;多媒体系统。

教学程序与内容师生活动

[引入新课]

上节课提到: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电能的本领不同,为了描述

电源的转化本领,我们引入电动势的概念。简单回顾上节课部分内容,引

入课堂。

第 2 页

教 学 程 序 与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进行新课]

一.电源:

(1)定义: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源之所以能维持外电路中稳定的电流,是因为它有能力把来到负极的正电荷经过电源的内部不断地搬运到正极。

(2)注:非静电力的种类:

在蓄电池中,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它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电磁发电机中,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它使机械能能转化为电能。

电源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使得电荷的电势能增加。这与抽水机抽水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很相似。

二.电动势:

(1)定义:

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相同。把一定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在某些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较多,电荷的电势能增加较多;而在某些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较少,电荷的电势能增加较少。物理学中用“电动势”来表示电源的这种本领。

《电动势》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探究法:探究在电源内部,电势能的变化。

讲授法:和学生讲解非静电力的概念与能量转换的思路。讨论法:讨论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复习概念:电源,电流,电势差。电源内部和外部的电场的方向是怎样的?引入: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电源的种类比较多,干电池、蓄电池、充电锂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不同的电源的工作性能往往不同,怎样描述他们不同的本领

呢?

2):新课教学

探究一:电源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4、从能量的角度电源是怎样定义的?

画出电路图:包括电池内部的电路。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电源电动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要求:

(1)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

时两极间的电压。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过程和方法:通过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景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和多媒体演示,体会试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精神,在相互的合作中,形成相互协调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要求

1.教学重点: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教学难点: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三、教具

不同型号的干电池若干、小灯泡(3.8V)、电容器一个、纽扣电池若干、手摇发电机一台、可调高内阻蓄电池一个、示教电压表(0~2.5V)两台、滑线变阻器(0—50Ω)一只、开关、导线若干。

四、主要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

演示:将小灯泡接在充满电的电容器两端,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分析:当电容器充完电后,其上下两极板分别带上正负电荷,如图1,所示,两板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把小灯泡和

电容器两极板连通后,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通过导线产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但这是

一瞬间的电流。因为两极板上正负电荷逐渐中

和而减少,两极板间电势差也逐渐减少为零,

所以电流减小为零,因此只有电场力的作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在上一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材分析

电动势是中学物理电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影响着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同时,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泛,学生不易理解,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明确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

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教材为了降低难度直接给出了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只是说“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没有用比值方法严格定义。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

小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

知识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器材

各种型号的电池,电压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类比探究、习题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电动势”。先观察电源引出电动势,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探究;通过定义电动势来落实本课的目标;通过理解电动势来强化目标;最后感受生活中电池,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引出电动势

教师:学生观察桌面上电池,看有哪些标志?

学生观察,选出代表回答:电池上有很多参数:容量,电压1.5V 等

教师:这里的1.5V 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教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学生验证,选出代表回答:用电压表测出电池两端电压看是否与电池上标出来的值相同。 学生测量后回答: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教师: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怎么形成的呢?为了方便我们按正电荷移动的说法来进行讨论。 出示一幅图。引导学生推理分析。

学生:从正极指向负极。

教师:正电荷为什么没有经电源内部跑到负极板去呢?

学生思考。

教师类比引导:把一个球举高。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学生:手给小球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与重力平衡。

教师:在电源内的正电荷为什么没有经电源内部跑到负极板去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除静电力外,一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

教师:不同的电源这个力性质不同,但它们的效果一样,我们称之为非静电力。 结论:电源内部有非静电力。

教师:出示一个连好的闭合电路。

电源

教师:正电荷怎么运动?

学生:正电荷不断经灯泡流向负极。

教师:正电荷在电源内怎么运动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从负极向正极运动。

教师:正电荷为什么能够从负极向正极运动?是什么力量使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到正极呢?

学生:非静电力。

教师:能否举些类似的例子,形象说明上面的过程?在电场力作用下正电荷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这一点同水流一样。

教师:水池A中的水流入水池B 中,怎么做使水长时间循环流

动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加一装置:抽水机

教师:抽水机提供一种力,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

教师:水抽象成球再变成正电荷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球能自发的上去吗?黑箱内有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有类似抽水机的装置。

教师:无论是怎样的装置,这个装置应能克服重力对小球做功。如流动的是正电荷呢?

学生:这个装置是电源。

教师:在电源内非静电力对正电荷做了什么功,静电力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非静电力对正电荷做了正功,静电力做负功。

教师:非静电力对正电荷做了正功,电势能变大还是变小?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正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

结论: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教师:类比上面的说法灯泡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通过电场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装置。

教师:灯泡的的额定电压是220V、功率为40W,从能量转化角度探究参数含义。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40W 反映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快慢的。

教师引导:把220V表示成功能的形式。W=qU。1C正电荷经过220V的电压,电场力做了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