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中枢神经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2024-01-25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 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 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 •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 • 运动控制算法与实现 • 课程设计案例与实践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控制课程的目的
1 2 3
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控制策略等。
实现方式
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微处理器 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机驱动信号的 精确控制,进而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
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应用
工业自动化
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领域,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是实现精 确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的关键。
交通运输
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是实现高效 、安全、舒适运行的重要保障。
加速度传感器
利用惯性原理测量加速度 ,进而计算速度和位移, 如压电式加速度计、电容 式加速度计等。
执行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直流伺服电机
通过控制电机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实现精 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交流伺服电机
通过控制电机的频率和相位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具有高效率 、低噪音等优点。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
介绍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控 制方法,包括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 解决运动控制问题。
02
熟悉直流电机、交流电 机和伺服系统的基本原 理和控制方法。
03
能够进行运动控制系统 的设计和调试,具备一 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03
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是机器人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个优秀的控制系统可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自主决策、有效地执行任务,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传感器输入的信息,根据预设的程序或算法进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因此,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对于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系统架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传感器接口:用于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包括环境感知、自身状态等传感器数据。
2、信息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以供控制系统使用。
3、决策单元:根据信息处理单元输出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控制指令。
4、执行器:接收决策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
5、电源管理单元: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电源供应,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些组成部分通过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接口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架构。
三、算法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核心环节。
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需要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算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算法:1、决策算法:根据机器人的感知数据和预设规则,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控制指令。
常见的决策算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推理、模糊逻辑等。
2、路径规划算法:在给定起点和终点的情况下,计算出机器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基于搜索的方法(如A*算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如Dijkstra算法)和基于启发式的方法(如遗传算法)等。
3、运动控制算法: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姿态。
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仿人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们可以执行各种任务,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从助残助老到娱乐休闲。
然而,仿人机器人的成功运动控制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旨在实现机器人的灵活、高效和逼真的运动。
一、引言随着仿人机器人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运动控制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旨在更好地模拟人类运动和动作的细节。
二、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原理1. 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技术是运动控制算法设计的重要基础。
通过使用传感器捕捉人类运动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可以实现仿真的人机互动。
传感器可以是惯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或基于摄像头的传感器。
通过捕捉人类的运动,可以获得准确的运动数据,以便在机器人上实现类似的动作。
2. 动作合成技术动作合成技术用于将捕捉到的运动数据转化为机器人能够执行的动作。
这一过程需要对捕捉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优化,以适应机器人的特点和限制。
动作合成技术可以通过插值、平滑和优化等方法实现。
3. 运动规划技术运动规划技术负责确定机器人如何在给定的环境中移动和执行动作。
这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约束、环境的约束以及任务的要求。
运动规划技术可以基于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如A*算法或RRT算法,也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
三、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步骤1. 运动数据采集首先,需要通过传感器捕捉到人类的运动数据。
可以使用惯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或基于摄像头的传感器捕捉人类的各个关节的位置和角度信息。
2. 运动数据处理捕捉到的运动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以适应机器人的特点。
这可能涉及到数据的插值、平滑和优化等技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流畅的运动数据。
3. 动作合成在获得合适的运动数据后,可以使用动作合成技术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可以执行的动作。
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多机器人混合式编队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多机器人混合式编队控制仇国庆;李芳彦;吴健【摘要】A new hybrid formation control approach for multi-robot based on multi-agent gene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multi-agent system with genetic algorithm to optimize motion parameters of multi-robot on liner.Meanwhile, using the Leader-follower an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this approach can improve st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interference.We adopt the method which we proposed before to simulation and compares with the formation control without using multi-agent genetic algorithm.The simulation result verifies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formation control algorithm is feasible.%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多机器人混合式编队控制方法,将多智能体系统与传统遗传算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在线优化算法(多智能体遗传算法),应用到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中.同时将领航跟随法与人工势场法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保持队形的稳定性、增强抗干扰能力.采用该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并与传统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相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多机器人;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编队控制【作者】仇国庆;李芳彦;吴健【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近年来,机器人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如救援搜索、作战、潜水操作以及对太空的探索等)都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机器人相关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1]。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一、引言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而多体动力学则是研究多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众多领域中,如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多体动力学的应用十分广泛且重要。
本文将品析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的过程和相关技术。
二、多体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是研究多个物体在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从牛顿力学推导而来的,通过建立物体之间的运动方程,求解这些方程来获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多体动力学的研究对象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如机器人、飞机、汽车等。
三、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是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控制原理,结合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出适合特定任务的运动控制系统。
一个完善的运动控制系统需要包括运动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组成部分。
其中,运动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信息、执行控制算法,并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运动。
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多体系统的模型。
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和系统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建模方法。
常见的建模方法有拉格朗日法、牛顿-欧拉法、有限元法等。
建模的目的是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受力情况,为后续的控制算法设计提供基础。
根据多体系统的模型,可以进行运动仿真。
通过求解多体系统的运动方程,可以获得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其他相关物理量。
仿真软件可以有效地模拟多体系统的运动过程,在设计和优化控制算法时起到关键作用。
仿真结果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分析系统的性能和评估系统的控制策略。
四、多体动力学的控制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控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是关键。
常见的控制方法有经典控制和优化控制两种,根据实际需求和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经典控制方法中,常用的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而在优化控制方法中,常用的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法控制等。
位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物体的位置来达到预定目标位置的控制方法。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机器人行走控制
关键词 :中枢模式 发生 器 ;Kmua振荡神 经元 ; 走控 制 ; i r 行 多 目标优化算法
中 图分 类 号 :T 4 P2 文献标识码 : A
L cmoi o to o u du e o o ae oo t nC nrl f a r pd R b t sd o Q B
o e ta a tr n r t r n C n r l te nGe e ao s P
制 方法 是这一 生物诱 导思 想 的典 型代表 . 生物学 家认 为, 动物 的走 、 、 、 等运 动 是 具有 规 则 表现 形 式 跑 游 飞 的节律运动 , 低级 神 经 中 枢 的 自激行 为 , 是 由位 于动 物脊髓 中的 C G控制 .P P C G是 由中间神经 元构成 的局 部振荡 网络 , 够通 过神经 元之 间 的相互 抑制产 生稳 能
q a r p d r b tAI 0.Th aa tr f te n t r r u d u e o B o e p rmee s o ewo k a e h
可以输出适应环境的节律控制控制信号_ . 6 ] 动物 C G 的行 为及 动 态 特 性 可 以通 过 多 种 方 P 法进行 描述 或模 拟 , 如非线 性 微分 方 程 、 人工 神 经 网 络 、 扑 图等 . 拓 目前在 实 际研究 中较 为 常用 的方 法 是
陈启 军 , 国星 , 王 刘成 菊
( 同济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上海 2 1 0 ) 0 8 4
摘要 : 于中枢模 式发生 器(e ta pt r e eao ,P 基 cnrl at ngn rtr 器人 A B J 0的行走 控制 . 利 用 Ki r 振荡神经元构建 C G分布式 控制 网络 , mua P 通过 多 目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人机协同设计研究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人机协同设计研究人机协同设计是指通过人与计算机交互,共同完成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可以加快设计速度和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人类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各种设计方案,选择最优解决方案。
在多目标问题中,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人机协同设计研究已成为设计领域热门话题。
多目标遗传算法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过程,求解多个目标函数之间的最优解。
其中,目标函数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此需要在寻求最优的过程中进行权衡和调整。
对于这种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无法解决,因为在设计方案中,不同的目标需要通过取舍来实现。
此外,设计师的主观意志也会对设计方案产生影响,使得设计难以达到最优解。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人机协同设计研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算法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不断筛选和变异设计方案,最终获得一组最优解。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调整设计目标及其优先级,以便更好地控制设计过程。
具体来说,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人机协同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建立设计模型。
在这一步中,需要确定设计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设计目标往往包括多个方面,例如产品成本、性能、重量、尺寸等。
限制条件可能涉及到设计的安全性、适应性、可靠性等。
第二步:设计方案生成。
在这一步中,计算机将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算法自动生成一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
生成的设计方案中,往往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变量,例如材料、尺寸、结构等。
第三步:设计方案评估。
在这一步中,设计师将根据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对生成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可能涉及到多种设计指标,例如成本、性能、重量、尺寸等。
第四步:设计方案筛选和变异。
基于每个设计方案的评估结果,计算机在下一轮自动生成的方案中会适当调整模拟参数以增加更优解的概率。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进行调整,并反馈给计算机,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工科选题EI(JA)期刊教材
选题可发EI(JA)期刊,下单后研发体育选题:1)数据挖掘在篮球技术动作中的应用分析2)基于动态规划融合多模态的足球视频事件分析3)基于HMM的足球视频语义结构分析4)篮球比赛视频中持球队员行为预测5)基于模糊自调节算法的乒乓球机器人回球速度计算6)图像处理技术在捡球机器人上的研究应用7)基于虚拟现实的健美操训练技术研究8)仿人跆拳道机器人的技术研究9)基于PIC单片机篮球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时计分器的设计11)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乒乓球训练系统的设计交通:12)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设计13)基于GIS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4)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系统设计15)面向决策支持的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研究16)在交通运输上使用动态规划求解最短路径17)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子通信:18)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19)基于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20)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体育:21)传感器在人体运动图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22)图像识别技术在运动学中的应用探析23)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型的研究24)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定25)基于数学模拟竞技诊断方法的球类比赛分析机器人和控制算法:26)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研究及精度测量27)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及算法研究28)基于视觉的水下机器人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研究29)基于神经网络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的研究30)仿人机器人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的分析与研究31)基于FPGA的大数据高级算法的设计与实现32)基于模糊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33)微型水陆两栖机器人驱动设计及水动力分析34)基于蛇形的机器人步态算法研究智能控制:35)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与实现36)基于粒子滤波技术的图像处理研究37)嵌入式视频监测系统的FPGA图像处理系统设计38)基于ARM和DSP的嵌入式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9)基于多尺度几何变换算法的遥感图像处理研究40)基于胡氏不变距和贝叶斯分类器的边缘检测研究41)基于遗传算法和势场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42)基于粒子群算法使的智能车辆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研究43)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双足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44)基于改进RRT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路径规划45)基于SVM和小波变换的四类脑电信号研究46)在线脑机接口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的研究47)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48)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网络:49)基于CAN总线在软启动器上的应用50)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平面度误差评定中的应用51)基于免疫算法的云计算任务调度策略研究52)基于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快速重建改进算法53)求解三维装箱问题的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研究54)模拟退火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5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聚类及文本分类研究56)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57)粗糙集理论及其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58)基于MATLAB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与仿真59)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高炉冶炼中的应用60)云数据库服务管理研究与实现61)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处理的研究62)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63)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64)延迟容忍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研究65)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研究66)一种基于TMP的DOS_DDOS的攻击防范方法67)ARP欺骗在网络中的应用与防范68)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策略研究69)基于SNMP的网络故障监测技术研究70)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数据安全研究7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谣言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72)基于数据挖掘的投标辅助决策研究73)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测评和最优主动防御74)基于mvc模式的web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5)基于JSP的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6)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应用研究77)基于LDA模型的文本聚类研究78)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旅行商问题优化79)人工冻结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物联网:80)基于物联网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监控系统设计81)物联网技术在变配电站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能源工程:82)城市街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优化研究。
基于动觉智能图式的多级摆系统仿人智能运动控制
基于动觉智能图式的多级摆系统仿人智能运动控制多级摆系统是高阶次、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欠驱动的自然不稳定系统,对其进行运动控制的过程中,蕴涵着几乎全部的典型控制问题。
作为一个装置,摆系统的结构又相当简单且成本低廉,控制效果一目了然。
因此,长期以来多级摆系统的摆起倒立控制适合用来对多种不同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比较,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一种理想而又典型的验证装置。
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来看,多摆系统与多指机器人手、轮式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由于多级摆系统的运动控制中,既要利用连杆之间的耦合关系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又要防止因耦合而使关节与连杆的运动受到干扰。
由于存在不能直接控制的非驱动关节,一般的平滑反馈控制方法对这样的系统是无效的,所以多级摆系统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实现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对多级摆系统运动控制的研究不仅对仿人(生)机构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在各类机器人的控制性能改进方面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级摆系统的大范围非线性运动控制是控制领域的难题,一般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其控制指标,相应的实时控制成果在国内外都还很少,也还没有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与一般的运动控制不同,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动觉智能以多控制器多模态的结构为基础的,极善于利用这些控制器与控制模态的密切配合,通过时空协调与冲突调解完成多种复杂运动控制任务;同时,人类也善于针对任务、环境、对象的特征进行以控制器为中心的学习优化。
与现有机器人相比,“人控制器”有更高的动静态品质。
论文将仿人智能控制多年研究成果与认知科学中的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和遗传算法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以“仿人”“仿生”为指导思想,把人类针对3C(Complex plants, Complex mission ,Complex circumstance)问题的动觉智能简化为复杂任务的分解、基于特征的对象模型的建立、以“动觉智能图式”为智能基元的多控制指标的实现、与环境互动的学习优化等实现步骤,从而模拟人类动觉智能的实现过程,成功地实现了多级摆系统的运动控制。
一种仿人机器人面部的结构设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C. Breazeal 博士等人提出的系统采用 了马达驱动的脸部 结构, 能够实 现机器 人与人类 之间类 似 婴儿与护理者之间 的相 互交流[ 4] 。 瑞士苏 黎士 大学 的 H. Kobayashi 博士等人研制 了由两个摄像头和一个嘴巴组成的 简单结构的仿生面部系 统, 并在其 左眼球内 安装了 CCD 摄 像机已获得人类的表情数据。该机器人面 部能够实现最典 型表情的识别和表达[ 5] 。
人体头 面部 尺寸 数据 的分 析
和统计 计算 构成 了标 准的 主
要内 容。 将这 个标 准的 平 均 尺 寸同 时放 大 1. 2 倍 作为 参 考尺寸, 当 然, 这个 设计 也 不
图 1 自由度分布图
能完全的拘泥于这个尺寸, 同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 从而设计出 五官匀称 的机器人的面部。
合金, 它具有较高强度和腐蚀稳定性, 在退 火状态下塑性良 好, 焊缝的塑性良好, 气焊和电焊的焊接头 强度为基本强度
的 90 % ~ 95 % , 切削性良好 , 用于制作受力零件。 ( 4) 移动导杆。为减少与滑块 的摩擦力, 选用铜。
( 5) 眼球。采用树脂。 2. 3 具体结构设计
在设计中传动环节 均采用 了梯形 齿同步 带, 它具有 速 比准确, 传动效率高等 特点。驱动 元件均 选用两 相步进 电
机, 它可直接实现数字控制, 控制 结构简单, 控制性能好, 而 且成本低廉。
机器人脸在 0. 2 s 内完成每一种表情的运动过程, 电机 转速和各器官的运动范 围数据如表 2 所示。
机构
最大运动范围 运动完成时间( s) 电机转速( r/ min)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控制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118496.4(22)申请日 2020.10.19(71)申请人 中山大学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72)发明人 陈武辉 杨志华 郑子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 苏云辉(51)Int.Cl.G05D 1/10(2006.01)G06N 3/04(2006.01)G06N 3/08(2006.01)(54)发明名称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控制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无人机群信息采集系统的参数建立信息采集任务模型;其中,信息采集任务分为采集子任务和计算子任务;根据任务模型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控制实际环境中的无人机群完成信息采集任务。
本发明将每架无人机作为一个智能体,使用带有注意力单元的critic网络对actor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估,能以更准确的评估值加快actor网络的训练速度;在执行信息采集任务时,每架无人机不需要与其他的智能体进行通信,从而减少了通信时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2页CN 112256056 A 2021.01.22C N 112256056A1.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无人机群信息采集系统的参数建立信息采集任务模型;其中,所述信息采集任务分为采集子任务和计算子任务;根据所述任务模型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所述智能体为无人机;利用训练好的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控制实际环境中的无人机群完成信息采集任务。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人类与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设计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人类与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设计第一章介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而在很多场景中,人与机器人需要进行紧密协作,实现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机器人需要完成产品的加工,而人则需要将原材料送入机器人的工作区域。
在军事领域中,机器人也被广泛应用,帮助士兵完成任务。
这些场景都需要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而如何实现人与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协同控制算法。
该算法可以使得机器人能够接收来自其他智能体(包括人和其他机器人)的信号,从而更加智能地完成任务。
本文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介绍该算法的设计、实现和优化过程。
第二章背景与相关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于生产、军事、医疗和家庭等领域。
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提出了多种算法来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同控制。
一些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是基于传统的控制理论设计的。
这些算法主要是通过在机器人上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对机器人位置、速度等状态的掌控,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
刘松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跟踪的跟踪控制算法,该算法使用红外传感器追踪人体红外辐射,从而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无缝的合作(Liu et al., 2008)。
然而,这种传统的控制算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算法的对误差和噪声的承受能力较差,无法处理复杂环境下的控制问题等。
另一些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是基于智能算法设计的。
这些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袁文正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路径规划,以避免机器人之间的碰撞和冲突(Yuan et al., 2020)。
相比于传统控制算法,基于智能算法的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更好的鲁棒性和更好的适应性。
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日新月异。
如今,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清洁,喷涂,甚至是医疗和手术等。
除了这些日常应用之外,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军事、太空探索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机器人的能力,科学家们开发了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
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是通过仿真大脑结构实现的。
机器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学习,控制和适应环境。
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
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是一种在动物模型中实现大脑学习和控制函数的方法。
为了使用ANN对机器人进行控制,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将机器人的许多传感器连接到ANN。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距离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
机器人的大脑将利用这些传感器的数据来学习和分析其所看到和收到的信息。
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的关键在于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构建单元。
经过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称为神经网络。
在机器人的大脑中,神经网络代表了机器人思考的方式。
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称为突触。
神经元通过突触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通过改变突触的强度,可以对机器人的行为和反应进行控制。
使用基于神经系统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可以遵循预先编程的规则,也可以实时学习自己的行为。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指令,使机器人更加自主决策。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机器人可以利用基于神经系统的控制方法来了解不同类型的空气污染物,并将其与推荐标准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让机器人更灵活,更精确的执行任务。
除了能够执行与人类指令不同的任务外,机器人还可以使用基于神经系统的控制方法来学习新的任务。
机器人的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性和自我调整功能,可以自行调整其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例如,机器人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
李学思;史豪斌;张书阁;陈泫文;王聪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16(042)005
【摘要】针对当前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法模型复杂、人为指定参数过多、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法.基于零力矩点稳定性原则,给出仿人机器人动态步态稳定性评价函数.将全向步态分解为直向步行和姿态旋转2个独立分运动,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对直向步态轨迹进行规划,并给出加入位姿旋转后的合运动解算方法.利用改进遗传算法以步态稳定性和速度为目标对插值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仿人机器人步态高稳定裕度的前提下,可实现更快速的步行.
【总页数】7页(P297-303)
【作者】李学思;史豪斌;张书阁;陈泫文;王聪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1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6
【相关文献】
1.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系统的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改进研究 [J], 董宇;王广龙;陈建辉;高凤岐;乔中涛
2.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仿人足球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 [J], 吴泽琦;吴根忠
3.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对小卫星星群任务规划研究 [J], 韩传奇;刘玉荣;李虎
4.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人机搜索路径规划的研究 [J], 刘江阳;宋志华;张晗;房达迪;冷雄晖;周中良
5.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 [J], 周加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且对于外部干扰有着很高的鲁棒性 仿真结 的设计是凭直觉通过反复试凑而获得的 这种 等人提 为了解决这个问
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但是在他的系统中 方法耗时! 缺乏理论依据 而且针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能力很差 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于 出的全三维仿人步行控制方法中 题 ≤ 和
∏
≈
使用了 ≥ ≥ ≈ 来优化 ≤ ° 的参数 他们将 ≤ °
α
收稿日期
第
卷第
期
姜 山等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中枢神经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是仿人步行控制的合理选择 而在仿人机器人的神 经网络运动控制中 由相当数量的节律振动神经元
∏
习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组成的中枢模 在实
式 生成器 ≤ ° ≤° 现稳定步行运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 ≤°
应用于仿人运动控制得益于神经生理
γ ξ γ ζ 为重力加速度 ξ ι ζ ι 为连杆 ι 在 Ξ Ζ 平面
优化策略 正如大多数客观事物那样 仿人机器人的稳定
步行存在着多种衡量标准和目标 将这些目标单独 地进行优化显然不能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因此需 要在优化的时候对所要求的所有目标加以通盘考 虑 而使多个目标同时达到最优是困难的 有必要在 其中进行协调和折衷处理 使各目标函数尽可能达 到 最优 本文将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
得到 了 充 分 的 研 究 机 器 人 的 每 个 关 节 都 由 一 个 驱动 而每个 抑制的神经元组成 如图
•
图
ƒ
仿人机器人模型
∏
和 ≤°
模型
≤° ƒ
图
模型
此模型可以通过以下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Τ ρξ ι ξι βϖι
ϕ
人每个关节都是由两个变量决定的 一个是平衡位 中 Σχηααλ 置Η β 另一个是叠加位置 Η σ 在文献 ≈ 在对仿人机器人的双臂运动控制中 就使用了这种 方法 这种方法易于实施 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而 且在人体生理运动学中也有现实的依据 在本文中
φ ιτ ξ Δσ ΝΗ ι ι ,
来处理多目 方法主要有权重系数变 法≈
标优化问题 常用的
∂∞ ∂ ∞√ ∏
为从机器人关
化 法! 排 序 选 择 法! Ε) 限 制 法 以 及 本 文 所 采 用 的 其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是种群选择和编码策略! 评价 函数的设计以及算法的具体实现
3 2
节空间到步行稳定指标空间的映射 评价函数 φιτ
≈
图
ƒ
关节变量配置
∏
在本文中 我们选择后者以避免繁琐的树型多 进行演化设计的 的
刚体动力学问题 但是在对 ≤ °
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 ΧΠΓ σ 优化设计
Μ ΟΓ Α βασεδ ΧΠΓ σ οπτιμ αλ δεσιγ ν
利用 ≤ ° 实现对仿人节奏运动控制可以通过
过程中 考虑了系统必要的动力学特性 而 还要经过与关节平衡位置的叠加 如图
其中 ξ ι 和 ξ ι 表示第 ι 个 中相互抑制的 神经元的内部状态 ϖι 和 ϖι 描述了两神经元相互抑 制的疲劳程度 β 和 Ξ 是预先定义的常数 外部恒定 激励输入 χ 决定了 的输出幅值 而时间常数 Τ ρ 和 Τ α 影响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外形特性 Ρ ΟΝ 的输 出通常作为输入到相应关节的参考力矩≈ 或参考位 置
2
系统描述 Σψστεμ δεσχριπτιον
基于 的 / 远程脑0 概念≈ 我们建造了 作为针对仿人机器人的研
自由度仿人机器人 ≥ƒ 究载体 如图 和
ƒ
的模型
所示 ≥ƒ 的腿部和手臂分别有 个自由度 身体上有 个自由度 每个关节由 公司的
≤ 伺服模块驱动 伺服模块的电位
组成 它们之间的
关系可以归结为
≤° ! 机器人本体以及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 2 1
图
ƒ ≥ƒ ≥ƒ
仿人机器人及其步行控制 ΧΠΓ σ 的建模
用来 使 机 器 人 能 够 在 平 地 和 斜 坡 上 稳 定 步 行! 避 障≈
≤°
象所有的脊椎动物一样 人类的运动是由中枢 神经系统 ≤ √ ∏ ≥ ≤ ≥ 来协调 的 在脑部的神经组织通过激活脑干的指定区域从 一系列的运动序列中选择指定的运动指令 紧接着 脑干又通过刺激位于脊髓中的 ≤ ° 来开始运动并 对运动的速度加以控制 当 ≤ ° 在对环境的适应过 程中使得其中的 在达到稳定时 能够相互之间 锁定彼此之间的相位关系 因此鲁棒性强 这种局部 的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在按照合理的时序对肌肉组织 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内在的协调 除了步行 人类的呼 吸! 吞咽! 眼球的运动以及其它的重复性的节奏运动 模式都是基于相同的控制机理 在本文中 只对前进方向平面内的步行控制加 以研究 因为我们认为在没有弄清两维步行的前提 下 针对更为复杂的全三维运动的研究不可能有满 意的结果 ≥ƒ 的模型如图 所示 机器人由 个连杆组成 共 个自由度 为了得到更为自然的仿 人步行步态 机器人的上肢和躯体被添加了进来 这 也是与传统的两足机器人的不同之处 模型的参数 见表 描述了用于步行运动控制的 ≤ ° 它由 个相对于相应关节的
中每个节奏振动神经元的状态的傅立叶变换作为评 价函数的基础 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计算简单 但是 在他的模型中没有包括对稳定步行十分重要的踝关 节和脚 而且评价函数的选择缺乏关于稳定性定量 的分析 很难反应机器人的实际步行状态的优劣 本 文针对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用多目 标遗传算法来进行 ≤ ° 设计的方法
学! 认知科学! 人工生命! 机器人学以及人工智能等 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融合 动物生理学和神经生理 学的证据证明人和动物的诸如步行! 游泳! 呼吸以及 咀嚼这样的带有节律特性! 而且不需要外部传感输 入的运动是由位于神经中枢系统中脊髓和脑干的神 经网络组织 ) ) ≤ ° 所控制≈ × 首先将 ≤ ° 用在仿人步行运动控制中 他首先建立了描述仿人 运 动 的 神 经2肌 肉2骨 骼 组 织 的 模 型 然 后 借 助 于
≥ ≤ ∞ ∏ 2 ≤ ∞ 2 2∏ ° 2∏
Ι νφορμ ατιον Σ τοραγ ε Ρ εσ εαρχη Χεντερ Σ ηανγ ηαι ϑιαοτονγ Υ νιϖερσ ιτ ψ Σ ηανγ ηαι ϑιαοτονγ Υ νιϖερσ ιτ ψ Μ εχηανιχαλ Ε νγ ινεερινγ
输出并不是简单的直接输入到机器人的关节 其中 所示 机器
改变输入激励常数! 调整网络拓扑结构以及修正
第
卷第
期
姜 山等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中枢神经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之间的联系权重来实现 本文中各 定的 而且机器人仿人稳定步态是通过调节 间的权重来获得的 由于 ≤ ° 间
∏ ∏
的输 之
在机器人前进方向上的 理得到
智能机器人特点的仿人机器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 而且仿人机器人产业被认为将在 世纪取代汽 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因此欧美和日本的一些大公 司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用于仿 人机器人研究 相应的研究领域覆盖了从仿人机器 人体系机构≈ ! 仿人视觉≈ ! 仿人交互≈ 到仿人两足 步行的控制≈ 其中 仿人两足步行在以往单纯两足 步行运动的基础上 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步行机器 人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 其控制策略分为基于行为
! ! 和
机器人左 右 侧的踝! 膝! 髋和肩关节分别由神经元 ! ! 和 来驱动 神经元 负责腰部关节 相应
器信号用作关节位置反馈 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的 个单轴陀螺和一个三轴倾斜计用来敏感机器人在笛 卡儿空间中的姿态信息 基于富士通公司主动视觉 处理板 × ∂ 的视觉子系统也将被安装在机器人 的头部 用以增强机器人的避障和交互能力 ≥ƒ 为研究通用机器人学! 多传感器集成以及自适应学
第
卷第 期 年 月
2 2 2
机器人
ΡΟΒΟΤ
∂
文章编号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仿人机器人 中枢神经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α
姜
摘
≤°
山
程君实
陈佳品
包志军
马培荪
1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要 针对多自由度仿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从神经生理学和机器人学的角度研究了基于中枢模式生成器 的仿人运动控制策略 提出了一种将多目标遗传算法应用于 ≤ ° 参数优化的方法 首先构造用于仿人机 的结构 其参数通过遗传算法按相应的评价函数得到优化 文献标识码
在保证步行稳定性的同时 步行姿态的合理性 也要加以考虑 虽然在某些姿态下能够保证稳定运 动 但是有可能存在姿态的不合理! 不自然 为了避 免这种情况 机器人的上体应该尽量保持直立 由此 可以得到第二个评价函数
φ ιτ ξ Η βοδ ψ Η Η
选择和编码策略 与≥
的选择算子不同 ∂ ∞ 首先将整个种 群按照待优化目标函数的数目均匀地分成相应的子 种群 在每个子种群中进行普通的选择操作以生成 各自新的子种群 进而所有的子种群又被重新混合 在一起以生成一个新的种群 然后针对这个种群进 行普通的交叉和变易操作 本文中 共有为数不多的 个待优化的参数 α α , α 见图 故 采用实数编码 其优点是易于实现和计算效率高 而 且实数编码的表示方法能够更符合实际参数的物理 特点 从而能够提高算法的精度
√ ∏
内的坐标 它可以通过运动学的正运算得到 如果机 器人在步行过程中 Ζ Μ Π 始终能够保证在单脚 双 足支撑时为双脚 支撑平面内 那么就能够保证步行 的稳定性 在这里 我们引出步行稳定指标 Δ σ Ζ Μ Π 与支撑平面边界的最小距离 当 Δ σ越大 则步行稳 定性越高 而 Δ σ 可以被用来作为评价函数设计的出 发点 针对群体中的个体 ξ 定义 Ν 由方程描述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 ∏ Κ εψωορδσ √ ∏ ∏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