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圆周角是圆上一段弧所对的角,它是研究圆性质的重要部分,并在几何证明中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圆周角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周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周角的情况?”(如自行车轮胎上的角度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周角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周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严密的证明和计算,增强解决问题的逻辑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个人思考,共同探究数学问题。
《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
《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标题:《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 能够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图形语言表达思考过程,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数学的魅力。
-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白板。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圆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如半径、直径、弧度等。
2. 提出问题:“在圆中,除了直线角度,还有其他特殊的角吗?”引出圆周角的概念。
(二) 新授内容(30分钟)1. 定义讲解:教师以实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圆周角。
即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就是圆周角。
2. 性质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圆周角与它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应圆心角的一半。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圆周角性质的理解。
(三) 巩固提升(15分钟)1. 例题解析: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详细解释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自主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四) 小结反馈(10分钟)1. 学生小结: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2. 教师总结:再次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并指出它们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教案、教学设计
(3)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知探究:通过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周角的概念。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时钟等,并提问:“这些物体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上的角度问题。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那么这些点与圆心之间的角度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圆周角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周角。
3.应用题:将圆周角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面积等。
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和推论的重要性。同时,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圆周角的定义: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圆上的任意两点与圆心所形成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的度数是相等的。然后,我会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是由圆上两点与圆心所形成的角,其度数等于所对圆弧的一半。
2.圆周角定理:在学生理解圆周角定义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测量、计算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
•••••••••••••••••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周角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周角教案篇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2.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2 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活动3 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活动4 圆周角定理应用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从实例提出问题,给出圆周角的定义.通过实例观察、发现圆周角的特点,利用度量工具,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探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反馈练习,加深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回顾梳理,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东西.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问题演示课件或图片(教科书图24.1-11):(1)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他们的视角(和)有什么关系?(2)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和,他们的视角(和)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教师解释: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教师出示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提出问题.教师结合示意图,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辨析圆周角,并引导学生将问题1、问题2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研究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问题的提出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2)学生是否理解了示意图;(3)学生是否理解了圆周角的定义.(4)学生是否清楚了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活动2]问题(1)同弧(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C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2)同弧(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与圆周角∠AD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或几何画板)动手实验,进行度量,发现结论.由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有无变化:(1)拖动圆周角的顶点使其在圆周上运动;(2)改变圆心角的度数;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2)学生是否度量准确,观察、发现的结论是否正确.活动2的设计是为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度量工具(如半圆仪、几何画板)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目的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不变的关系.[活动3]问题(1)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2)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中所发现的结论?(3)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前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请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全面时,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教师演示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2)学生能否发现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证明所发现的结论.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完成证明.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发现,教师观察指导小组活动.启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将问题进行转化.教师讲评学生的证明,板书圆周角定理.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会想到添加辅助线,将另外两种情况进行转化(2)学生添加辅助线的合理性.(3)学生是否会利用问题2的结论进行证明.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活动3的安排是让学生对所发现的结论进行证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问题1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问题2、3的提出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用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并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活动4]问题(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2)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什么?(3)在半径不等的圆中,相等的两个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吗?(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5)如图,点、、、在同一个圆上,四边形的对角线把4个内角分成8个角,这些角中哪些是相等的角?(6)如图, ⊙O的直径AB 为10cm,弦AC 为6cm, ∠ACB的平分线交⊙O于D, 求BC、AD、BD的长.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讲评.对于问题(1),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由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得出圆周角的度数.对于问题(2),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由90°的圆周角推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80°,从而得出所对的弦是直径.对于问题(3),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说明理由.教师提醒学生:在使用圆周角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定理的条件.对于问题(4),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利用定理得出与圆周角对同弧的圆心角相等,再由圆心角相等得到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对于问题(5),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准确找出同弧上所对的圆周角.对于问题(6),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由已知条件得出直角三角形ABC、ABD;(2)学生能否将要求的线段放到三角形里求解.(3)学生能否利用问题4的结论得出弧AD与弧BD相等,进而推出AD=BD.活动4的设计是圆周角定理的应用.通过4个问题层层深入,考察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问题1、2是定理的推论,也是定理在特殊条件下得出的结论.问题3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举反例,让学生明确定理使用的条件.问题4是定理的引申,将本节课的内容与所学过的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问题5、6是定理的应用.即时反馈有助于记忆,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学生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评价教学效果.[活动5]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1)阅读作业:阅读教科书P90—93的内容.(2)教科书P94 习题24.1第2、3、4、5题.教师带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布置作业.通过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加阅读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并通过看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后巩固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是让学生巩固、提高、发展.圆周角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圆周角的概念1、复习提问:(1)什么是圆心角?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2、引题圆周角: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3、概念辨析:教材P93中1题: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二)圆周角的定理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在教师引导下完成)(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说明: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分成三种情况.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三)定理的应用1、例题:如图OA、OB、OC都是圆O的半径,∠AOB=2∠BOC.求证:∠ACB=2∠BAC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得,教师规范推理过程.说明:①推理要严密;②符号“”应用要严格,教师要讲清.2、巩固练习:(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 的度数?(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四)总结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五)作业教材P100中习题A组6,7,8圆周角教案篇3教材依据圆周角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有关性质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依据新人教版九年级《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及《初中数学新教材详解》。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
教材从圆周角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性质,并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究圆周角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2.能够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圆周角在几何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2.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圆周角的性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电脑。
3.圆规和直尺。
4.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一个圆形操场中,从一点出发,绕操场走一圈,问走过的角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介绍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圆规和直尺演示圆周角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角的定义。
然后,通过PPT展示圆周角的性质,如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弧的一半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例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已知一个圆周角为60度,求其所对圆弧的度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3《圆周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3《圆周角》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圆周角,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其他几何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定义和性质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对于圆周角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周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2.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周角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圆周角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圆周角定义、性质及应用的教学课件。
2.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动态展示圆周角的变化。
3.实例材料:收集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4.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周角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一个圆和圆上的任意一点。
引导学生观察当这一点绕圆心旋转时,所形成的角的变化。
让学生思考这个角与圆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圆周角的定义:圆上任意一点与圆心所形成的角称为圆周角。
引导学生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如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弧的一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几个符合条件的圆周角,并说明其理由。
最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互相评价。
圆周角(三)数学教案
圆周角(三)数学教案标题:圆周角(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圆周角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钟表指针形成的角,来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圆周角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不在圆心,而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 圆周角的性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教师可以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对圆周角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圆周角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如判断哪些角是圆周角,计算圆周角的度数等。
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圆周角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圆周角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的疑惑和困难,要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圆的圆周角教案
初中数学圆的圆周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周角的定义。
2. 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1. 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圆规、直尺、三角板。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基本知识,如圆的定义、圆的性质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周角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是指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2. 讲解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3. 举例说明圆周角定理的应用:给定一个圆,任意画一个圆周角,它所对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该圆周角的两倍。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圆周角的定义和定理。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扇形的圆心角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圆的直径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周角的定义和定理。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圆周角的定义和定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对于圆周角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24.3圆周角教案1沪科版(共五篇)
九年级数学下册24.3圆周角教案1沪科版(共五篇)第一篇:九年级数学下册 24.3 圆周角教案1 沪科版第24章圆24.3圆周角(1)【教学内容】圆周角定义以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准确地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难点:认识圆周角定理需要分三种情况逐一证明的必要性。
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1)什么是圆心角?(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情景导入】活动1 同学甲站在圆心O 位置,同学乙站在靠墙的位置C, 同学丙丁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E。
得到的视角分别是∠AOB,∠ACB,∠ADB,∠AEB 这些视角中哪些是圆心角?其他各角具备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周角定义,并会判断。
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接着出示海洋馆横截面示意图。
教师结合示意图和圆心角的定义,引导学生得出圆周角的定义,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新知探究】探究一、活动2:探究圆周角定理,并证明圆周角定理。
问题1:①同弧(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CB的大小关系?②同弧(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与∠ADB,∠AEB的大小关系怎样?问题2:㈠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多少个?圆心角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探究二、㈡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所发现的结论?㈢对于②③两种情况你也能证明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度量工具量角器,动手实验进行度量,发现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周角的定义2.能够计算圆周角的度数3.熟悉圆周角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二、教学重点1.圆周角的定义2.计算圆周角的度数三、教学难点1.熟悉圆周角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讲解:通过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验: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周角的度数。
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圆周角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圆形物品,如扇形、轮胎等,让学生感受圆形的特征,并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2. 讲解圆周角的定义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是指夹在圆内的两条弧所对的角。
3. 讲解圆周角的计算方法1.讲解圆周角的度数:圆的周长为360度,因此圆周角所对的弧长与圆周长的比例为所对的角与360度的比例。
2.计算圆周角的度数:根据所对弧的长度与圆周长的比例以及圆周的度数制求得圆周角的度数。
4. 实验展示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学生通过手动旋转掌握圆周角的度数,并在班级中交流讨论。
5. 案例分析1.讲解圆周角在电子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
2.讲解圆周角在建筑、机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圆周角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圆周角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情况。
七、板书设计1.圆周角的定义:夹在圆内的两条弧所对的角。
2.圆周角的计算方法:所对弧长与圆周长的比例。
八、课堂设计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4.1.4《圆周角》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4.1.4《圆周角》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周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的定义、半径、直径等。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周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圆周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案例,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查对圆周角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周角的性质,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圆周角定理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圆的性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圆周角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得出圆周角定理。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和图片,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应用。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圆周角定理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周角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证明圆周角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了解圆周角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知,为学习圆的其他性质和定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性质。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圆周角的特征。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人一套圆规、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圆周角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圆周角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圆周角的性质(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O和任意一点A。
(2)让学生以点A为顶点,分别画出两条射线,使其分别与圆相交于点B和点C。
(3)引导学生观察∠AOB和∠AOC的关系,发现∠AOB=∠AOC。
(4)让学生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得出结论: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弧的两倍。
3. 讲解圆周角定理讲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圆周角定理的含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圆的直径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圆周角》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圆周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弧、弦、圆心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的含义,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圆周角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2.能够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圆周角的性质。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实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圆周角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对圆周角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圆周角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圆的相关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的运用上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几何证明的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圆周角的概念,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提高他们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圆的一些性质,那么圆上的角有哪些特殊之处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圆周角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引入圆周角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圆周角与圆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角定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即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相交的角。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角的特点。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和拓展应用。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布置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布置拓展性作业,如研究圆周角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圆周角的定义,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圆周角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周角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 能够应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 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证明。
- 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相关知识。
- 提问:在圆形物体中,有哪些角度是我们熟悉的?这些角度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周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圆周角。
- 讨论圆周角的定义,并总结出圆周角的性质。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圆周角定理,并尝试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
3. 应用新知-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
-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角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圆周角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思考圆周角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教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九年级数学圆周角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难点: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一、认识圆周角。
1、还记的什么是圆心角?如图,∠BAC是圆心角吗?归纳得出结论:顶点在_______,并且两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
2、指出下图哪些是圆周角。
二、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
1、如图1,∠BOC、∠BAC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猜想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量一量验证一下。
2、你会证明吗?设BC所对的圆周角为∠BAC,圆心O与∠BAC有以下3种位置关系?(1)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2)圆心O在∠BAC内,(3)圆心O在∠BAC外。
试通过三种情况证明你的猜想.得出结论: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___。
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第28页第4、5、6、7、8、10、11、16、19、20、21题四、小结:1、顶点在_______,并且两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
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___。
五、作业:六、反思:九年级数学圆周角教案(2)学习目标:1、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会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2、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添加辅助线的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
学习重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及其推论的应用。
学习难点:熟练应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1、什么叫做圆周角?它的定理是什么?2、填空:(1)如图,∠BOC=50,∠BAC=_______。
(2)如图,∠BAC=120,∠BOC=_______。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圆周角定理在解决复杂几何问题时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圆周角定理。
2.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求该角的度数。
让学生感受到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周角定理的内容,并用几何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同时,解释圆周角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符合圆周角定理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递增,以检验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也可以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人教版初三上学期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三上学期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是指圆上一段弧所对的两条半径所夹的角。
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有:(1)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一:圆周角定理适用于任意圆。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二:圆周角定理适用于任意弧。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三:圆周角定理适用于任意弦。
4.圆周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求解圆的半径、直径、弦长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如圆的定义、圆的性质等,为学生学习圆周角定理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圆周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圆周角的定义。
3.定理讲解:讲解圆周角定理,结合图形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4.推论讲解:讲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推论的含义。
5.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定理。
2.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练习巩固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后对圆周角定理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圆周角最初叫詹妮特角(Jeanit),因为它的顶点在圆周上,于是就将其更名为圆周角。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
课题圆周角课型新授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的性质,并能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角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学习
教学难点圆周角性质的应用
相关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二级备课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如图,在⊙O中,△ABC是
等边三角形,AD是直径,
则∠ADB=°,∠DAB=°.
2.如图,AB是⊙O的直径,若AB=AC,求证:BD=CD.
第2题
1.如图,点A、B、C、D在⊙O上,若∠BAC=40°,则
(1)∠BOC=°,理由是;
(
第1题
2.如图,在△ABC中,OA=OB=OC,则∠ACB=°.知知识梳理
1.两条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级备课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1)这里所对的角、90°的角必须是圆周角;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在圆的有关问题中经常遇到,同学们要高度重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如图,A、B、E、C四点都在⊙O上,AD是△ABC的高,∠CAD
=∠EAB,AE是⊙O的直径吗为什么
【解析】利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如
1.如图,BC是⊙O的直径,它所对的圆周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法)
2.如图,在⊙O中,圆周角∠BAC=90°,弦BC经过圆心吗为什么
强调辅助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级备课
三、课堂诊断:
例题1.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与AB相交于点E,∠ACD=60°,∠ADC=50°,求∠CEB的度数.
【解析】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
如图,点A、B、C、D在圆上,AB=8,BC=6,AC=10,CD=4.求AD的长.
如图,△ABC的顶点都在⊙O上,AD是△ABC的高,AE是⊙O的直径.△ABE与△ACD相似吗为什么
针对本节容量大且内容重要的特点,我采取分散知识点,进行分小节学习反馈:
一:圆周角的定义:采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屏幕出示图形让生判断,以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及其逆定理:这一部分仍然采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提问反馈,同时出示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生上台展示,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暴露问题为教师点拨释疑打下铺垫。
三: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的共性:(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3)这一部分内容较多,但学生可以跟随书本按照度量猜想-------分类验证------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最终形成圆周角性质的归纳概括。
最后教师
出示一些关于圆周角共性应用的习题,以加深巩固这一部分的知识。
按照以上的设计思路,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认识了圆周角,能掌握圆周角的性质,能用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