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控制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百万分之 零点二;
五氧硝基苯(PCNB)不得过百万分 之零点一。
(2)重金属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 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 属杂质,包括铅、汞、镉等。
检查时以铅为代表,采用目视法 观察比较。
(3)砷盐检查 砷盐的检查 用古蔡氏法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限度一般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本检查系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 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 子类的酸败程度。
(二)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意义: 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
作为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评价药物的
内在质量,并衡量其商品质量是 否达到要求及产品是否稳定。
1.以化学成分为对象 生药中化学成分众多,依据生物 活性,可分为: 活性成分 非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有的生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 生有害物质,亦须加以检查。
例如桑寄生需作强心苷检查,是 因为寄生于夹竹桃树上的桑寄生 会吸入夹竹桃树中的强心苷,而 具毒性。
许多生药在贮藏过程中易霉变而产 生黄曲霉素,其中有: 牛膝、天冬、玉竹、黄精、当归、 甘草、百部、白术、天花粉、 葛根、山药、知母、麦冬等。
根据基源,生药可分为 植物类生药 动物类生药 矿物类生药
生药质量标准制定及控制要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二)局(部)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 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 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 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 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
–共收载品种1751种。 •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 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 单味制剂275种;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 967种。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中国药典》1995年版 1996年4月1 日起执行。
–共收载品种2375种。 • 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 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 398种。 • 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 生素、生化药、生物制品及辅料等。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经研究表明,茵陈的主要利胆活 性成分蒿属香豆精、对羟基苯乙 酮和茵陈香豆酸A和B以秋季的花 前期和至花果期含量最高。
– 《中国药典》因此规定有两个采 收期,春季和秋季。“绵茵陈Baidu Nhomakorabea及 “茵陈蒿”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三、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 品质的影响
生药质量标准
总灰分测定法:
供试品粉碎,至坩埚中,称定重量,加热, 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使完全灰化至 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含灰分的百分数。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加入蒸馏水或硝酸铵, 湿润,然后在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至完全 灰化。
一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一级 国家药典标准 三级标准 二级 局(部)颁标准
三级 地方标准
(一)国家药典
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 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 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广泛, 疗效较好的药品。
5 有害物质的检查
主要指农药残留过量,重金属含量超标和 黄曲霉素过量等。
(1) 农药残留检查:
主要是对六六六 DDT 五氯硝基苯等残留 量进行测定
(2)重金属检查 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氢或硫化钠作用生成
黄褐色胶状溶液或浑浊的金属杂质,包括铅 镉 汞等。
(3)砷盐检查 药品中的砷多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有的
植物体内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某些具有生理 活性,有的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成分。其积累与土 壤中这种元素的有无有关。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性原则:确保生药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避免或最小化毒副作用的发生。
2. 有效性原则:生药应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在现有疾病的预防、治疗或康复中起到预期的疗效。
3. 一致性原则:相同的生药品种、不同的生产批次或不同的制造厂家应具有相近的质量特性和疗效。
4. 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质量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施和监管,并能够进行定量检验和评价。
5. 可靠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合理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兼顾生产实际和经济可行性,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确保质量合格。
7. 可追溯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加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的记录。
8. 持续改进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要求,并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进行改进与更新。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命名与分类:确定生药的学名、别名,同时对生药进行分类,以便于标准的制定和管理。
2.外观与形态特征:描述生药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态、大
小等,以便于鉴别和辨认。
3.理化性质:包括生药的溶解性、熔点、燃烧性质、比旋光度
等物理性质,以及酸度、碱度、折射率等化学性质。
4.含量测定:生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这需
要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准确测定。
5.化学成分: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次要成分和伴随物质的化
学成分应进行分析和鉴定。
6.微生物限度:生药中的微生物污染会严重影响品质和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7.毒理学评价:对于生药药材,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价,评估其
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8.杂质和掺假鉴定:制定生药质量标准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杂质
进行鉴定和控制,以及对可能的掺假行为进行监管。
9.保存条件和贮存期:根据生药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保存条件和贮存期。
10.检验方法:根据以上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于对生药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第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四、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光照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 响
环境温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 的影响
降水量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 影响
土壤条件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 的影响等。
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 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的质量标准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的质量和 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 生药的品种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 植物的环境因素等
一、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 的首要环节。 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种类12807
种: 药用植物11146种; 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
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评价药物的内在质 量,并衡量其商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及 产品是否稳定。
2.根据检查项目性质,可人为地分为限 量检查和定量检查。
●限量检查是指常规检查项目,多数生药 均可使用,即共性内容。如:水分的限 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杂质的限量等。
定量检查是指与生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
的项目,即个性内容。如:有效成分的
含量,生物活性的强度等。
(二)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意义:
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作为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目前共颁布1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收载了101 种,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2、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千里光按干燥品计算
,含阿多尼弗林碱不得过0.004%。
3、其它毒性物质的检查 乌头碱、强心苷
第四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与 质量标准的制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药典
一级标准
(2)局(部)颁标准 二级标准
2. 稳定性试验
将生药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置室温中,继初步稳 定性考核后,即放置三个月再考核一次,然后每半年 一次。
测定各项质量指标(定性和定量),根据测定数据 确定在此包装条件下的有效期。
2. 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有中药材标准,其收
载的药材多为国家标准中未收载、各省或地区性习 惯用药。
u 上述三个标准,以国家药典为准,局(部)颁标准 为补充,凡是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使 用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用其他地方标准的药材可 鉴定为伪品,地方标准只能在相应制订地区使用。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3.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5.挥发油测定 6.农药残留测定 7.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8.其它项目 动物药(挥发性盐基氮)
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PPT 80张)
酸不溶灰分:指总灰分中加10%
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 的灰分。
规定生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
证生药的品质和纯净程度,有一 定的意义。 常用的测定方法 总灰分测定法 酸不溶灰分测定法
3、浸出物的测定: • 某些生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无法 进行含量测定,可测定其浸出物量。 • 选择溶剂,可结合用药习惯、生药 质地等,选择适宜的溶剂,或采用 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
• 动物类生药检查:
动物类生药含较多水分,易霉坏
变质,故多规定水分检查; 动物类药物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带有腐败气的碱性物 质,影响质量与疗效,可以规定 挥发性碱性 ( 挥发性盐基氮 ) 物质 的限量检查,及常规项目的检查。
• 矿物类生药检查:
矿物类生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
版一部)收载的中药材534种,其 中有143种中药为多基源; 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 38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 有4种,六基源的有1种; 同科不同属有21种,不同科者有4 种。
药用动、植物涉及生物分类的科、
属分别为395科862属与383科2309 属。 实际上中药的品种要比《中国药 典》所揭示的复杂的多。 除存在多基源的情况外,同名异 物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生 药的品质。
二、植物成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 影响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生药学简答题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其原则涉及药材的选取、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估等诸多方面。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品的疗效,防止药材的污染和混淆,确保人们服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下面我们就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展开讨论。
一、根据药材的来源和用途确定标准
1. 首先要根据生药材的来源和用途来确定质量标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因素。不同地区的药材,由于生长环境和气候等差异,其品质和化学成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2. 根据药材的用途和药理特性来确定质量标准,例如不同用途的药材需要考虑其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二、制定标准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药典标准,保证药材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质量要求。
2. 同时也要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规范和方法,使制定的标准与国
际接轨,有利于生药质量的贸易和国际合作。
三、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
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
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
1. 药材的品质和成分受到生长环境、收获季节、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生药质量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确保标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生药学_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61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
(2wk.baidu.com重金属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 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包括铅、汞、 镉等。
➢检查时以铅为代表,采用目视法观察比较。 (3)砷盐检查
砷盐的检查 ➢用古蔡氏法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限度一般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有的生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生有害物质, 亦须加以检查。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第一节 影响品质的自然因素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一)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 (占87%),药用动物1581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占 1%)
商品防己生药: 粉防己: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randra S. Moore 的根 木防己: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 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ji Y. C. Wu ex L. D. Chow et S. M. Hwang的根
(三)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品质不同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
每种生药均有固定的采收期,主要与有效成分的积累有关 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如黄花蒿:上部0.60%,中部0.55%,下部0.26%。
6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质量 标准
起草说明
说明指定标准中各项的理由, 说明指定标准中各项的理由,规定各项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规定: 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规定: Plant preparations及Finish products的章节 preparations及 products的章节 草药活性成分不明,提供其色谱指纹图谱。 欧共体草药质量的指南中规定草药及其 制剂提供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显色的TLC 制剂提供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显色的TLC 很有用,如山楂和金丝桃。
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1.名称、汉语拼音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 2.来源 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 2.来源 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 3.供试品的制备 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 3.供试品的制备 方法的需要制备。 4.参照物的制备 对照品或内标物 4.参照物的制备 5.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优先考虑色谱方 5.测定方法 法)、仪器、试剂、方法学考查。测定条件 必须固定。
美
国
贯叶连翘用于治疗抑郁症,从德国传到美国, 成为1998年美国草药市场令人注目的热点。 成为1998年美国草药市场令人注目的热点。 美国用指标成分金丝桃素含量作为质量控制 标准,研究发现此成分无抗抑郁作用,而德 国公司一直采用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技术。美 国FDA植物草药指南中已经明确把指纹图谱作 FDA植物草药指南中已经明确把指纹图谱作 为这类混合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载的药材多为国家标准中未收载、各省或地区性习 惯用药。
u 上述三个标准,以国家药典为准,局(部)颁标准 为补充,凡是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使 用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用其他地方标准的药材可 鉴定为伪品,地方标准只能在相应制订地区使用。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
GAP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 行。共10章57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GAP的目的 二、产地生态环境 三、种质和繁殖材料 四、栽培和养殖管理 1. 肥料种类和施用时间 2. 田间灌溉管理 3. 各种田间管理措施 4. 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
2、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千里光按干燥品计算
,含阿多尼弗林碱不得过0.004%。
3、其它毒性物质的检查 乌头碱、强心苷
第四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与 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药典
一级标准
(2)局(部)颁标准 二级标准
局SFDA, 1998以前药典委员会隶属卫生部
(六)浸出物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 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 用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 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 有针对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第六章 生药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颁布执行。 对种子、栽培、采收、加工、包装、运 输、贮藏、流通、人员与设备等方面进 行控制。
2013-8-15
小结
道地药材 哪些环境因素对生药的品质有影响? P92~93 《国家药典》P95~96 灰分P51 有害物质测定标准P53~54
其他项目测定:杂质、药用部分比例、 酸败度等。
2013-8-15
水分含量测定
1、烘干法:适用于含不挥发 性成分的药材,烘干温度 100~105℃,时间5小时; 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 成分的药材;(P50)
甲苯法
2013-8-15
水分含量测定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 挥发油的贵重药材。新鲜 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 压至20mmHg(2.67kPa) 以下。
2013-8-15
练习
1、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稀醋酸 E、浓硫酸
2013-8-15
2、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甲苯法测定水分 A、儿茶 B、薄荷 C、马钱子 D、西红花 E、红花
2013-8-15
3、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时,干燥温度为 A、60 ℃ 以下 B、70 ℃ 以下 C、80~90 ℃ D、90~100 ℃ E、100~105 ℃
2013-8-15
4、测定中药总灰分时温度应控制在 A、500~600℃ B、100~105 ℃ C、250~350 ℃ D、300~400 ℃ E、500~6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颁标准:收录药典尚未收载的常用而有一定疗效的药品,作为药典的补充。 局颁标准:由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
包括中药材局颁标准,蒙、藏、维药局颁标准等。 亦有药典的性质,具有法律约束力。
9
地方标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具有地区性约束力。 地方标准不能同《药典》或部颁标准相抵触,但在保证执行此两种标准的原则下,
第十四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 制订与控制
1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发育对品质的影响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2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HPLC对国产 23 种 61 个样品柴胡中柴胡皂苷 a 、c 、 d 的测定结果表明,19 个产地的柴胡中柴胡皂苷 a 、 c 、d 之和在 0.62 % ~3.04 %,两个产地的狭叶柴 胡为 0.86 % ~0.91 %,产于云南会泽的多枝柴胡为 7.44% ,产于云南昆明的韭叶柴胡为 4.39% ,产于四 川汶川的汶川柴胡为 4.45 %,产于云南会泽的川滇柴 胡仅含痕量的柴胡皂苷 a 、c 、d 。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共有四种标准的水分测定方法, 即烘干法、甲苯 法、减压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
13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 2 ~ 5g ,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
过 5mm ,疏松供试品不超过 10mm ,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 100 ~ 105℃ 干燥 5 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 述温度干燥 1 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 5mg 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 )。
5
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光、温度、降水量、土壤、海拔、纬度
6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生药质量控制依据三级标准:
国家药典标准; 局(部)颁标准; 地方标准。
7
1. 国家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经国
人参根重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第 4 和第 5 年间变化非常明显,根重增加了 1 倍。
4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UV法和 HPLC 法对在山西、新疆两个生态地区栽培的 22 个红花品种中红花总 黄酮及其中的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 红花品种间总黄酮及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总黄酮含量为 1.62% ~ 7.82% ,其中以合肥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 较高;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为 0.085% ~ 0.895% ,其中以合肥 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较高。
3
植物生长发育对品质的影响
HPLC法分析日本和朝鲜的 1 ~ 6 年生 100 多个 人参样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的含量随着生长年 限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第 5 年夏末为人参的最佳 采收期。在生长第 1 年,朝鲜和日本产的人参中 人参总皂苷含量分别为 1.32% 和 1.54% ,随着生 长年限的增加,第 6 年总皂苷含量分别增至 3.11% 和 1.90% 。
报经上级同意可补充制定某些规定。 市场上经销的药材必须经各省、市、县药检所鉴定才有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
市场管理部门只有监督权,而无鉴定权,各地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只能帮助鉴定, 也无决定权。
10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生药检查的内容: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检查 (杂质、干燥失重、水分、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浸出物, 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挥发油)。
限量检查和定量检查
11
生药检验的方法:药材取样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分光光度法、色 谱法、重金属检查法、农药残留量检查法、挥发油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灰 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杂质检查法和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等 。
来自百度文库12
水分测定法
生药在测定水分时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 3mm 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 3mm 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
务院同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 现版药典为 2005 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一部收载中药,包括药材及
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 国家药典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我国药品生产和经营的一级标准。 2005年版药典:一部载中药材、油脂等571种,成方制剂575种,共1146种。
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 2 ~ 4g ,混合均匀,分取约 0.5 ~ 1g ,置于已在供试
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 燥器中,减压至 2.67kPa(20mmHg) 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 24 小时。在减 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 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 量( % )。
14
甲苯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 1 ~ 4ml ),精密称定,置 A 瓶中,加甲苯约 200ml , 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将仪 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 B 管的狭细部分。将 A 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 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 秒钟馏出 2 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 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 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 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 5 分钟,放冷至室温, 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 B 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 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 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 察)。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