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控制

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控制
六六六(总BHC)不得过百万分之 零点二;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百万分之 零点二;
五氧硝基苯(PCNB)不得过百万分 之零点一。
(2)重金属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 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 属杂质,包括铅、汞、镉等。
检查时以铅为代表,采用目视法 观察比较。
(3)砷盐检查 砷盐的检查 用古蔡氏法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限度一般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本检查系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 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 子类的酸败程度。
(二)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意义: 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
作为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评价药物的
内在质量,并衡量其商品质量是 否达到要求及产品是否稳定。
1.以化学成分为对象 生药中化学成分众多,依据生物 活性,可分为: 活性成分 非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有的生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 生有害物质,亦须加以检查。
例如桑寄生需作强心苷检查,是 因为寄生于夹竹桃树上的桑寄生 会吸入夹竹桃树中的强心苷,而 具毒性。
许多生药在贮藏过程中易霉变而产 生黄曲霉素,其中有: 牛膝、天冬、玉竹、黄精、当归、 甘草、百部、白术、天花粉、 葛根、山药、知母、麦冬等。
根据基源,生药可分为 植物类生药 动物类生药 矿物类生药

生药质量标准制定及控制要点

生药质量标准制定及控制要点
–2000年版药典一部每种药材项下 内容为:中文名、汉语拼音、拉 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 等。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二)局(部)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 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 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 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 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
–共收载品种1751种。 •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 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 单味制剂275种;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 967种。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中国药典》1995年版 1996年4月1 日起执行。
–共收载品种2375种。 • 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 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 398种。 • 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 生素、生化药、生物制品及辅料等。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经研究表明,茵陈的主要利胆活 性成分蒿属香豆精、对羟基苯乙 酮和茵陈香豆酸A和B以秋季的花 前期和至花果期含量最高。
– 《中国药典》因此规定有两个采 收期,春季和秋季。“绵茵陈Baidu Nhomakorabea及 “茵陈蒿”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 制要点
三、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 品质的影响

生药质量标准

生药质量标准
同一种生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其总灰分应在 一定范围内,故所测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有 可能有其他无机物(如泥土 沙石等)掺杂。因此, 总灰分的测定对于保证生药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总灰分测定法:
供试品粉碎,至坩埚中,称定重量,加热, 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使完全灰化至 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含灰分的百分数。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加入蒸馏水或硝酸铵, 湿润,然后在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至完全 灰化。
一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一级 国家药典标准 三级标准 二级 局(部)颁标准
三级 地方标准
(一)国家药典
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 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 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广泛, 疗效较好的药品。
5 有害物质的检查
主要指农药残留过量,重金属含量超标和 黄曲霉素过量等。
(1) 农药残留检查:
主要是对六六六 DDT 五氯硝基苯等残留 量进行测定
(2)重金属检查 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氢或硫化钠作用生成
黄褐色胶状溶液或浑浊的金属杂质,包括铅 镉 汞等。
(3)砷盐检查 药品中的砷多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有的
植物体内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某些具有生理 活性,有的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成分。其积累与土 壤中这种元素的有无有关。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性原则:确保生药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避免或最小化毒副作用的发生。

2. 有效性原则:生药应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在现有疾病的预防、治疗或康复中起到预期的疗效。

3. 一致性原则:相同的生药品种、不同的生产批次或不同的制造厂家应具有相近的质量特性和疗效。

4. 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质量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施和监管,并能够进行定量检验和评价。

5. 可靠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合理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兼顾生产实际和经济可行性,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确保质量合格。

7. 可追溯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加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的记录。

8. 持续改进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要求,并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进行改进与更新。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命名与分类:确定生药的学名、别名,同时对生药进行分类,以便于标准的制定和管理。

2.外观与形态特征:描述生药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态、大

小等,以便于鉴别和辨认。

3.理化性质:包括生药的溶解性、熔点、燃烧性质、比旋光度

等物理性质,以及酸度、碱度、折射率等化学性质。

4.含量测定:生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这需

要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准确测定。

5.化学成分: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次要成分和伴随物质的化

学成分应进行分析和鉴定。

6.微生物限度:生药中的微生物污染会严重影响品质和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7.毒理学评价:对于生药药材,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价,评估其

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8.杂质和掺假鉴定:制定生药质量标准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杂质

进行鉴定和控制,以及对可能的掺假行为进行监管。

9.保存条件和贮存期:根据生药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保存条件和贮存期。

10.检验方法:根据以上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于对生药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第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第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四、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光照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 响
环境温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 的影响
降水量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 影响
土壤条件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 的影响等。
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 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的质量标准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的质量和 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 生药的品种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 植物的环境因素等
一、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 的首要环节。 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种类12807
种: 药用植物11146种; 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
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评价药物的内在质 量,并衡量其商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及 产品是否稳定。
2.根据检查项目性质,可人为地分为限 量检查和定量检查。
●限量检查是指常规检查项目,多数生药 均可使用,即共性内容。如:水分的限 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杂质的限量等。
定量检查是指与生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
的项目,即个性内容。如:有效成分的
含量,生物活性的强度等。
(二)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意义:
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作为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目前共颁布1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收载了101 种,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2、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千里光按干燥品计算
,含阿多尼弗林碱不得过0.004%。
3、其它毒性物质的检查 乌头碱、强心苷
第四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与 质量标准的制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药典
一级标准
(2)局(部)颁标准 二级标准
2. 稳定性试验
将生药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置室温中,继初步稳 定性考核后,即放置三个月再考核一次,然后每半年 一次。
测定各项质量指标(定性和定量),根据测定数据 确定在此包装条件下的有效期。
2. 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有中药材标准,其收
载的药材多为国家标准中未收载、各省或地区性习 惯用药。
u 上述三个标准,以国家药典为准,局(部)颁标准 为补充,凡是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使 用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用其他地方标准的药材可 鉴定为伪品,地方标准只能在相应制订地区使用。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3.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5.挥发油测定 6.农药残留测定 7.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8.其它项目 动物药(挥发性盐基氮)
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PPT 80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PPT 80张)

酸不溶灰分:指总灰分中加10%
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 的灰分。
规定生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
证生药的品质和纯净程度,有一 定的意义。 常用的测定方法 总灰分测定法 酸不溶灰分测定法
3、浸出物的测定: • 某些生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无法 进行含量测定,可测定其浸出物量。 • 选择溶剂,可结合用药习惯、生药 质地等,选择适宜的溶剂,或采用 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
• 动物类生药检查:
动物类生药含较多水分,易霉坏
变质,故多规定水分检查; 动物类药物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带有腐败气的碱性物 质,影响质量与疗效,可以规定 挥发性碱性 ( 挥发性盐基氮 ) 物质 的限量检查,及常规项目的检查。
• 矿物类生药检查:
矿物类生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
版一部)收载的中药材534种,其 中有143种中药为多基源; 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 38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 有4种,六基源的有1种; 同科不同属有21种,不同科者有4 种。
药用动、植物涉及生物分类的科、
属分别为395科862属与383科2309 属。 实际上中药的品种要比《中国药 典》所揭示的复杂的多。 除存在多基源的情况外,同名异 物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生 药的品质。
二、植物成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 影响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生药学简答题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生药学简答题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其原则涉及药材的选取、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估等诸多方面。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品的疗效,防止药材的污染和混淆,确保人们服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下面我们就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展开讨论。

一、根据药材的来源和用途确定标准

1. 首先要根据生药材的来源和用途来确定质量标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因素。不同地区的药材,由于生长环境和气候等差异,其品质和化学成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2. 根据药材的用途和药理特性来确定质量标准,例如不同用途的药材需要考虑其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二、制定标准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药典标准,保证药材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质量要求。

2. 同时也要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规范和方法,使制定的标准与国

际接轨,有利于生药质量的贸易和国际合作。

三、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

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

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

1. 药材的品质和成分受到生长环境、收获季节、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生药质量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确保标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生药学_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61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

生药学_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61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

(2wk.baidu.com重金属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 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包括铅、汞、 镉等。
➢检查时以铅为代表,采用目视法观察比较。 (3)砷盐检查
砷盐的检查 ➢用古蔡氏法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限度一般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有的生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生有害物质, 亦须加以检查。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第一节 影响品质的自然因素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一)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 (占87%),药用动物1581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占 1%)
商品防己生药: 粉防己: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randra S. Moore 的根 木防己: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 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ji Y. C. Wu ex L. D. Chow et S. M. Hwang的根
(三)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品质不同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
每种生药均有固定的采收期,主要与有效成分的积累有关 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如黄花蒿:上部0.60%,中部0.55%,下部0.26%。

6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6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质量 标准
起草说明
说明指定标准中各项的理由, 说明指定标准中各项的理由,规定各项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规定: 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规定: Plant preparations及Finish products的章节 preparations及 products的章节 草药活性成分不明,提供其色谱指纹图谱。 欧共体草药质量的指南中规定草药及其 制剂提供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显色的TLC 制剂提供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显色的TLC 很有用,如山楂和金丝桃。
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1.名称、汉语拼音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 2.来源 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 2.来源 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 3.供试品的制备 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 3.供试品的制备 方法的需要制备。 4.参照物的制备 对照品或内标物 4.参照物的制备 5.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优先考虑色谱方 5.测定方法 法)、仪器、试剂、方法学考查。测定条件 必须固定。


贯叶连翘用于治疗抑郁症,从德国传到美国, 成为1998年美国草药市场令人注目的热点。 成为1998年美国草药市场令人注目的热点。 美国用指标成分金丝桃素含量作为质量控制 标准,研究发现此成分无抗抑郁作用,而德 国公司一直采用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技术。美 国FDA植物草药指南中已经明确把指纹图谱作 FDA植物草药指南中已经明确把指纹图谱作 为这类混合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2. 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有中药材标准,其收
载的药材多为国家标准中未收载、各省或地区性习 惯用药。
u 上述三个标准,以国家药典为准,局(部)颁标准 为补充,凡是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使 用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用其他地方标准的药材可 鉴定为伪品,地方标准只能在相应制订地区使用。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
GAP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 行。共10章57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GAP的目的 二、产地生态环境 三、种质和繁殖材料 四、栽培和养殖管理 1. 肥料种类和施用时间 2. 田间灌溉管理 3. 各种田间管理措施 4. 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
2、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千里光按干燥品计算
,含阿多尼弗林碱不得过0.004%。
3、其它毒性物质的检查 乌头碱、强心苷
第四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与 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药典
一级标准
(2)局(部)颁标准 二级标准
局SFDA, 1998以前药典委员会隶属卫生部
(六)浸出物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 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 用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 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 有针对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第六章 生药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六章 生药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颁布执行。 对种子、栽培、采收、加工、包装、运 输、贮藏、流通、人员与设备等方面进 行控制。
2013-8-15
小结


道地药材 哪些环境因素对生药的品质有影响? P92~93 《国家药典》P95~96 灰分P51 有害物质测定标准P53~54
其他项目测定:杂质、药用部分比例、 酸败度等。
2013-8-15
水分含量测定
1、烘干法:适用于含不挥发 性成分的药材,烘干温度 100~105℃,时间5小时; 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 成分的药材;(P50)
甲苯法
2013-8-15
水分含量测定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 挥发油的贵重药材。新鲜 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 压至20mmHg(2.67kPa) 以下。
2013-8-15
练习
1、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稀醋酸 E、浓硫酸
2013-8-15
2、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甲苯法测定水分 A、儿茶 B、薄荷 C、马钱子 D、西红花 E、红花
2013-8-15
3、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时,干燥温度为 A、60 ℃ 以下 B、70 ℃ 以下 C、80~90 ℃ D、90~100 ℃ E、100~105 ℃
2013-8-15
4、测定中药总灰分时温度应控制在 A、500~600℃ B、100~105 ℃ C、250~350 ℃ D、300~400 ℃ E、500~60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部颁标准:收录药典尚未收载的常用而有一定疗效的药品,作为药典的补充。 局颁标准:由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
包括中药材局颁标准,蒙、藏、维药局颁标准等。 亦有药典的性质,具有法律约束力。
9
地方标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具有地区性约束力。 地方标准不能同《药典》或部颁标准相抵触,但在保证执行此两种标准的原则下,
第十四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 制订与控制
1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发育对品质的影响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2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
HPLC对国产 23 种 61 个样品柴胡中柴胡皂苷 a 、c 、 d 的测定结果表明,19 个产地的柴胡中柴胡皂苷 a 、 c 、d 之和在 0.62 % ~3.04 %,两个产地的狭叶柴 胡为 0.86 % ~0.91 %,产于云南会泽的多枝柴胡为 7.44% ,产于云南昆明的韭叶柴胡为 4.39% ,产于四 川汶川的汶川柴胡为 4.45 %,产于云南会泽的川滇柴 胡仅含痕量的柴胡皂苷 a 、c 、d 。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共有四种标准的水分测定方法, 即烘干法、甲苯 法、减压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
13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 2 ~ 5g ,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
过 5mm ,疏松供试品不超过 10mm ,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 100 ~ 105℃ 干燥 5 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 述温度干燥 1 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 5mg 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 )。
5
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光、温度、降水量、土壤、海拔、纬度
6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生药质量控制依据三级标准:
国家药典标准; 局(部)颁标准; 地方标准。
7
1. 国家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经国
人参根重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第 4 和第 5 年间变化非常明显,根重增加了 1 倍。
4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UV法和 HPLC 法对在山西、新疆两个生态地区栽培的 22 个红花品种中红花总 黄酮及其中的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 红花品种间总黄酮及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总黄酮含量为 1.62% ~ 7.82% ,其中以合肥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 较高;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为 0.085% ~ 0.895% ,其中以合肥 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较高。
3
植物生长发育对品质的影响
HPLC法分析日本和朝鲜的 1 ~ 6 年生 100 多个 人参样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的含量随着生长年 限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第 5 年夏末为人参的最佳 采收期。在生长第 1 年,朝鲜和日本产的人参中 人参总皂苷含量分别为 1.32% 和 1.54% ,随着生 长年限的增加,第 6 年总皂苷含量分别增至 3.11% 和 1.90% 。
报经上级同意可补充制定某些规定。 市场上经销的药材必须经各省、市、县药检所鉴定才有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
市场管理部门只有监督权,而无鉴定权,各地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只能帮助鉴定, 也无决定权。
10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生药检查的内容: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检查 (杂质、干燥失重、水分、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浸出物, 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挥发油)。
限量检查和定量检查
11
生药检验的方法:药材取样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分光光度法、色 谱法、重金属检查法、农药残留量检查法、挥发油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灰 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杂质检查法和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等 。
来自百度文库12
水分测定法
生药在测定水分时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 3mm 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 3mm 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
务院同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执行。 现版药典为 2005 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一部收载中药,包括药材及
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 国家药典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我国药品生产和经营的一级标准。 2005年版药典:一部载中药材、油脂等571种,成方制剂575种,共1146种。
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 2 ~ 4g ,混合均匀,分取约 0.5 ~ 1g ,置于已在供试
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 燥器中,减压至 2.67kPa(20mmHg) 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 24 小时。在减 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 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 量( % )。
14
甲苯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 1 ~ 4ml ),精密称定,置 A 瓶中,加甲苯约 200ml , 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将仪 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 B 管的狭细部分。将 A 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 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 秒钟馏出 2 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 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 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 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 5 分钟,放冷至室温, 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 B 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 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 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 察)。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 )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