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封建统治阶级为挽回统治而进 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 (一)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有利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二)骨干力量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中国出现了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青年知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经济: 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未能改变中国 两半社会的性质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币 周年纪念币 辛亥革命
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四、革命准备工作
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 年 月 日 赵声、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 具烈士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 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 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 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2]革命背景变革之道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

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

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

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

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

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

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905年,东京,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4、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 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 非清朝人亦!” 为什么?
5 、各地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
6、有利时机
四川的保路运动使 武汉守备力量空虚
7、组织领导:
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 了,但扩大了影响,振奋了人心,推动了 革命高潮的到来。湖北的新军中有革命的 基础,并且做了充分准备。
经过:1911年10月10晚,武昌新军工
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新 军兵营纷纷响应 ,随后占领了楚望台军 械库;经过一夜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 1)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内容: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2)性质: 性质宪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在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 (4)意义: 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 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辛亥革命功绩篇)源自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成立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2 内外措施
2 内外措施
• (1)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以革命派为主体 的政府) • (2)颁布了一些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辫子剪了,小脚放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 缠足。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 足陋习终被革除。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革命后续发展
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 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 统制徐绍桢 徐绍桢, 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 起义。 宣布 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 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 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 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 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 镇江成立。11月24日 12月 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 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 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 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 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 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 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 南京城(南京之战) 至此, 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 为革命军据有。 为革命军据有。
具体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 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 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 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 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 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 ,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 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 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 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近代史辛亥革命

近代史辛亥革命
总体概括: 总体概括: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1911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 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 步加深、 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 生的。 生的。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辛亥革命最后的结果就是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 的观念深入人心。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从这方面说辛亥革命革命是成功了。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 立宪”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革命的经过: 革命的经过:
1911年 (一)1911年5月,清政府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保路运动。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保路运动。 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 的导火线。 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二)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 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揭开了辛 年 月 日),揭开了辛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 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
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
背景革命党ຫໍສະໝຸດ 清运动清朝衰落立宪运动
清朝衰落
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 主词条: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最早的英文版《伦敦蒙难记》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 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 在英国利物浦登陆。10月11日,孙中山被公馆抓住 。12日到14日,孙中山设法与老师康德黎(James Cantline)取得联系,但全都失败了。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反而被人发现。清使馆决 定以“遣送疯子”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清国。但是17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贺维太 太知道后于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 管此事。次日,再次去苏格兰场警察局报案,并无所获。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另外告知《泰晤士报》。 而康德黎担心公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视公使馆动静。19日,外交部已经开始行动——康、孟对此事并 不知道,直到20日。外交部录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22日外交部转守为攻。马格里称需要公使放人才好, 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但龚拒不放人。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使馆释出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 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量介入——至此,有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 孙中山之说也不成立。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条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 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上海、东京
2、思想武器: 3、两个中心:
4、三个思想家: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 (2)社会基础: (3)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 (5)思想基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6)组织基础: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 (7)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8)其他条件:四川保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 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革除旧风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清末“新政”(1901年):
1. 政治上改革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的机构有外务部
(代替原来的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首)、商务
部、民政部、资政院等;(此改革是预备立宪的
主要项目)
2. 经济上实行奖励工商;
3. 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辛亥革命介绍

辛亥革命介绍
• 1、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 2、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 3、改革官制,编练新军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东京成立大会 (1905.8.20)
1. 三民主义学说的提出:《民报》发刊词(1905.11) 2. 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民族主义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政治Leabharlann 命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中山】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 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 大兴奋。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寿。”
武昌起义 文学社
领导人蒋翊武
共进会领导人焦达峰、孙武
伍廷芳(1842~1922)
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 派
唐绍仪(1862-1939)
英、美、德、俄、日、法等帝国 主义施加压力
清帝逊位 民国建立
末代皇帝溥仪
1912年2月12日,清廷发出诏书 宣 26布清帝接受优待条例退位,这标志着 清王 朝的垮台和封建帝制的终结。图为 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 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咨 文。图为《临时政府公报》第 17号刊出的孙中山辞职咨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孙中山
黎元洪
黄兴
1911年12月29日南京临时大总统选举
在典礼上,孙中山宣 读了誓词,定国号为 “中华民国”,改用 阳历,以1912年为中 华民国元年,中华民 国宣告正式成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 中华大地上诞生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任典礼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和辛亥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

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期间,中国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清朝转向了现代化的共和制度。

这次革命以推翻满清政权为目标,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革命过程清朝的衰落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满清政权已经衰落垂危。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使得清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同时,清政府内部腐败严重,国内外压力不断加大,造成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辛亥革命爆发当年的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反清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

起义军得到了卢永祥、黄锦江等军阀的支持,逐渐发展壮大。

起义军的武装力量在国内扩展,占领了一些主要城市,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态势。

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各省各界纷纷响应起义的呼声。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发表了让步宣言,宣布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此后,孙中山积极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力,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

毛泽东、陈独秀等一些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参与。

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胜利来自于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

革命军的不断扩大壮大,对清政府的进攻日益增强。

而清廷内部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一部分官员积极参与变法,试图挽救满清政权的命运。

1912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了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开创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大门。

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政权,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革命后的新中国时期,中国仍然经历了内战和动荡的岁月,但辛亥革命启发了一整代的革命者,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主与富强的激情。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背景变革之道: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文化形势:排满思潮与民族国家影响政治影响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思想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

经济影响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生活文化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评价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

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林觉民《与妻书》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风暴激荡全国,保路运动点燃烈火。
有利时机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终于激 起四川保路风潮。……给武昌提供了打响第一枪的机会。
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时代背景)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必要性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社会生活:使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发生一 定变化
⑤、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 产阶级性质宪法)
⑥、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改革
补充: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总之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1、革命派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2、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工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4、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5、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6、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武 昌 起 义 形 势 图
武昌起义以 后,各省纷纷 响应,到11月 下旬,全国有 一半以上省份 宣布独立。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
平。第一次是 辛亥革命… …
——中共十五大报告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 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 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 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2、经济和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主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主要传播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 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的作品:《革命军》当时19岁,章炳麟为其作序。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成为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 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多少年,注意不是公元后多少年。我们国 家是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2、封建纪年法或者称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封建纪年方法或者 帝王纪年法。
所谓谥号,是指从西周开始,(秦朝不曾采用),古代帝王、贵 族和大臣等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因为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所以,湖北的新军被调去镇压起义, 因此湖北的防务空虚,给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 Nhomakorabea辛亥革命
一、几个概念
1、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方法, 1911年是辛亥年,所以叫做辛亥革命,而外文中就把辛亥革命 翻译为1911年的革命。 广义:指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12年华民国的成立 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真正认 识到清政府的本质,决心要推翻它,所以辛丑条约之后,革命成为 历史的潮流。
四、为什么起义会发生在武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兴 中 1894年 会 中 国 同 盟 1905年 会
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日本东 孙中山 京
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革命党发动的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 同盟会在广州发 动反清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七十 二烈遇难。后人 收殓烈士遗骸合 葬于广州城郊黄 花岗,史称“黄 花岗七十二烈 士”。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湖北军政府安民告示
武昌起义后,各省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会见各国使节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民既成功了也失败了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 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 270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五色旗
由临时参政院通过,采 用红、黄、蓝、白、黑 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 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 族共和”。
清宣统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派出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首的迎袁专使,请袁世凯去南 京就职。这是迎袁专使等到达北京后合影。
迎袁专使到达北京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 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 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实现资 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4.1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1)广义:指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2)狭义:指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广义的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实际上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同时出现的,只不过维新派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戊戌变法仅仅是昙花一现。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农民再一次掀起了反抗侵略的高潮,然而最终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革命的接力棒传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手中。

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订立,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①经济上: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掠夺通商、路矿权利。

1901―1903年间,外国商品输入中国达到47300万元,中国入超16200万元。

在投资方面,到1902年,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是甲午战前各国在华投资总额的5~7倍半。

1895~1903年的18年间,各国在中国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厂矿136家,投资总额达到10315.3万元,为甲午战前50多年间外国投资总额的13倍多。

这个时期,中国矿山、铁路利权是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外国对华矿山、铁路的投资较为突出。

铁路方面:到1911年中国自主的铁路仅仅665公里,只占中国全部铁路的6.9%。

帝国主义把持中国的铁路,且夺取铁路沿线的开矿、伐木,甚至驻军的权利。

矿山方面:到1912年,外国资本控制中国机煤总产量的91.9%。

日本、沙俄分占了东北的矿产;德国控制了山东、英国控制华北地区还和法国一起控制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

开设银行:为了便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外国在华开设的银行也越来越多。

继英国的麦加利和汇丰,法国的东方汇理,俄国的华俄道胜,德国的德华,日本的横滨正金,美国的花旗之后,1895年到1913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有13家,分支机构达85处。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廷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时间发展过程:(1894年11月24~1912年1月其中只是略写只挑重要的事情)1894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段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组建兴中会总部。

随即在广州设立兴中会分会。

1895年 10月10日兴中会在香港开会,决定重阳节(10月26日) 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 10月26日广州起义未及发动即告失败。

1896年 10月11日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孙中山于伦敦,23日被迫释放。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领导发动“百日维新”。

1900年 6月清政府利用义和团运动对外“宣战”。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0年10月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次月遇害1900年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励志会。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英、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2年4月27日蔡元培等倡议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

11月创办爱国学会社。

1903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青山创设革命军事学校。

在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

1905年5月10日上海总商会发起抵制美货,反美爱国运动随即在中国展开。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黄兴等约集各省倾向革命的同学生及华侨七十余人,在东京举行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辛亥革命的兴起1、组织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世纪初,又出现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但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团体的组合而是由那些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组成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十六个字,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2、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之二辛亥革命的高潮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2,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5,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鼓舞了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6,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几大原因。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方面,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摆脱其控制而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变成它的竞争对手。

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

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

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内。

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帝国主义列强的真实面目。

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没有制定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革命开始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就天真地认为中国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列强的干涉,帝国主义是支持的。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 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 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 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 瓜分中国的局势 。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 。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 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905 年 7 月, 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 70 余人 在 东 京 集 会 ,决 定 成 立 中国同 盟会 ,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 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月20日,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 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 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1911 年 11 月 2 日,在攻下汉口之后, 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 方议和。 12 月 2 日,通过英国驻汉 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 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 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袁世凯上台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 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 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 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 二任临时大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如果我问,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束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同学们能回答吧?生:辛亥革命。

师:对。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此后两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大大小小六十多个王朝、近五百个皇帝。

但是不论经历了多少个王朝,出现了多少个皇帝,中国社会专制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

而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有三个重要角色: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

同学们对孙中山、袁世凯和清政府分别有什么认识?生: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是一个伟人。

生:袁世凯是一个野心家,他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来还复辟了帝制,是个反动人物。

生:清政府腐败。

师:同学们对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这些认识客观吗?如果有人说清政府未必腐朽?同学们会怎么想?如果有人说袁世凯对辛亥革命、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还是有功劳的,同学们又会怎么想?还有,当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远在海外,过了两个多月,孙中山才回国。

所以,有人说,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对这个观点,同学们又有何感想?学生思考。

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重新走进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看看孙中山、袁世凯和清政府在辛亥革命期间,究竟做过什么?当然我更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历史学习,进一步思考,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究竟是哪些力量推动了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欲望。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1.天灾与谣言并存师: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天灾与谣言并存。

(1)天灾的年代师:请同学们看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学生读):中国长江流域各省的前景非常暗淡。

……人民将会成千上万地死去,难民营里出现霍乱和斑疹伤寒。

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昨天对我说,前景从来没有这样糟糕,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受过这样大的水灾和饥馑的威胁。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谷物歉收威胁大半个中国,扬子江流域到处充满了无家可归和嗷嗷待哺的人群。

——英国驻中国公使朱尔典师: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生: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严重灾荒,人民生活艰难。

师:从1910到1911年,长江、淮河流域大雨成灾,农田被淹,粮食歉收,米价暴涨。

其中湖北、湖南已经是连续七年的水灾,全国各地也都有不懂程度的灾情。

在灾荒严重的形势下,最盛产米的湖南长沙发生了抢米风潮。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曾发布布告称:“全国饥民,数逾千万,迫饥寒而死者,道路相望……乃反观清政府,从未闻有一粟一粒之施”。

这份布告说明了说明问题?生:清政府对人民的死活不管不问,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师:对。

面对严重的灾荒,清政府缺乏有效的措施。

人民生活艰难,社会不满情绪在积累,社会矛盾在积累,这是大规模社会变动的基础。

(2)谣言的时代师: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充斥着各类谣言。

谣言大多为革命党人在某某地方造反、暴动之类,我选了两个,请同学们看一下:10月10日礼拜二自是外面风声谣言大起,谓都署已获革命党名册,学堂、营盘中今日一一按名捕之。

——朱峙三日记朱峙三的这则日记,记载了武昌起义前的形势。

日记中说清政府的湖北当局准备按照缴获的花名册抓革命党人,这是一个谣言。

实际情况是,当时的湖广总督为了避免局势失控,决定烧毁缴获的革命党花名册,以安抚人心,防止发生激烈的暴动。

但更多人还是相信谣言。

谣言愈传愈烈,终于使参加革命党的新军士兵发动了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谣言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把火”。

同学们再看一个叫吴宓的人的日记,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惑。

革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

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

”这篇日记的时间是1911年11月6日,此时清政府还牢牢控制着北京,革命军怎么可能攻到北京呢?明显是一个谣言。

但很多人还是相信了。

辛亥革命期间的很多谣言都经不住推敲。

面对谣言,清政府也不断辟谣,但人们还是相信谣言。

同学们如何看这个现象?生:清政府已失去了人心。

师:如果从广大民众相信谣言这个角度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人们对社会失去的信心,人民对现实不满,人心思变。

师:很好,人心思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一方面,天灾不断,民生艰难;另一方面,谣言盛行,人心思变,社会形势极不稳定。

辛亥革命能够从一场士兵起义演变为全国性革命,是有基础的。

2.改良与革命赛跑师:还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改良与革命赛跑。

(1)改良运动激荡全国师:1901年,中国带着巨大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

这一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也面临着深刻的统治危机。

为了维护统治,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开始了艰难的改革。

同学们看“新政”的主要内容:“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同学们怎么看“新政”措施?生:“训练新兵、奖励实业”有利于富国强兵;“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有利于思想解放。

师:分析的很好。

清末“新政”固然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从客观上讲,清末“新政”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如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遣留学生这些措施,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在客观上有利于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奖励实业,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为中国社会变革积蓄了力量。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危机,清政府加快政治改革进程,宣布预备“立宪”。

同学们看一下清政府政治改革进程: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07年,清政府下令成立资政院。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同学们看这个宪法的主要规定(学生读):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

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师:读了这部“宪法”后,你对这部“宪法”有什么认识?生:这部“宪法”还是要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的。

师:总结的很好。

《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规定君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君权几乎独断一切,专制色彩非常明显。

可以说清政府借“立宪”之名,继续维护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1910年,在全国各地立宪党人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同意将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立宪”步伐加快。

1911年,清政府的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

同学们看清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名单: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族)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族)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理藩大臣:寿耆(皇族)师:这个内阁有什么特点?生:满族占绝对多数。

师:对。

所以有人称这个内阁为“皇族内阁”。

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清王朝坚持维护满洲贵族利益,它的改革是假的。

师:对。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皇族内阁”的成立,清楚的表明,“立宪”只不过清政府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

在最敏感的政权问题上,清政府不愿意做出妥协和让步。

清王朝在政治上的顽固与僵化,对权力过度的贪婪,使原本支持它的立宪派大失所望,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专制本质,与清王朝分道扬镳。

清王朝成了孤家寡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立宪”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但是,“立宪”运动本身,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政治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请同学们再看《钦定宪法大纲》内容,思考一下,这部《钦定宪法大纲》有何积极意义?生:阅读思考。

师:同学们想一想,皇帝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生: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师:对,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权受不受约束?受不受限制?生:不受。

使:那么《钦定宪法大纲》对皇权有规定吗?生:有。

师:对。

皇权是受到宪法规定的。

那么这一点有什么意义?生:思考。

师:原来皇权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任何规定,皇权是无限的。

而现在,《钦定宪法大纲》以成文“宪法”的形式,规定皇帝必须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活动,这实际上是对皇权做出的某种规定,将皇帝不受任何约束的无限权力有限化了。

这是对“皇权至上”观念的颠覆,是一个重大进步。

同学们再看这个宪法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提出要设立议会,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有意义吗?生:有。

师:有什么意义?生:原来没有议会,皇帝独揽一切。

现在设立了议会,对皇权有约束。

师:但是从《宪法大纲》中,好像看不到议会对皇权有约束呀?生:思考。

师: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一切行政、司法大权,权力是高度集中的。

而现在要设立了议会,虽然这个议会没有真正的权力,但毕竟体现了行政权和司法权要分离的原则,这是不是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否定?生:是。

师:从原来皇帝总揽一切权力的“集权”到行政权、司法权形式上分离的“分权”,是对皇权独揽一切的集权政治的否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变化。

所以说,清政府的“立宪”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但“立宪”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趋势,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做了一些准备。

还有,在“立宪”运动中建立的地方议会——咨议局,很多资产阶级纷纷加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这也为民主政治做了一些准备。

对清末“立宪”运动,我们不能全盘否定。

(2)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师:20世纪初,当清政府主导的“立宪”运动日渐高涨之际,也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不断发生之时。

同学们初中学习过这段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一次大集结。

同盟会制订了怎样的革命纲领?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