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5_3直线运动第4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三、直线运动(第四课时)【教学目标】能用(平均)速度公式及推导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重点】会进行运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教学设计】本节继续讨论运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运用速度公式及其推导公式,分析运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一般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与要求.【教学程序】〖新课引入〗 s=vt、〖新课进行〗一、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地相距120km ,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和一辆以5 m/s 速度的自行车相向而行,则两车需要多长时间相遇?解:1.3h例2:一辆汽车用90 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 的卡车,追了270km 才赶上,求卡车速度为多大?解:时间相同 50 km/h二、巩固练习:1、A 、B 两车在同一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乙出发时甲在乙的前方6km 处,已知甲的速度为20m/s ,乙的速度为108km/h ,求:⑴乙需多长时间追上甲车?⑵乙车追上甲车时,甲离出发点多远?2、甲、乙两同学在300m 的环形跑道上进行赛跑,已知甲的速度为5m/s ,乙的速度为4m/s ,他们从起点同时出发,假设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他们将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相遇时他们各跑了多少路程?3、一列队伍长为60m ,行驶速度是2 m/s ,一个人以5 m/s 速度从队伍最后一个跑步赶上最前面一个所要的时间为多少?4、甲、乙两列火车长分别为100m 、150m ,甲车的速度为54km/h ,乙车速度为10 m/s ,则:(1)如两车相向行驶,求两车从相遇到错开时间?(2)如两车同向行驶,求从甲车追上乙车到和乙车错开的时间?三、思考: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 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速度,(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0 m/sv s t =t s v =〖小结归纳〗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说明(1) 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可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不变的,无论用多长时间(多少路程)计算出的速度都相同;而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通过速度公式求出的速度跟所取的时间长短及路程远近有关。
(3) 物体实际的运动多是变速的。
二、科学探究: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探究问题: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1) 实验器材:皮尺、停表、标识物(小旗…)(2) 实验原理:s vt =(3) 实验步骤:先利用皮尺将100m的路程分成每10m一段,并做好标记。
再利用停表测出你的同学每达到一个标识处所用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4) 整理数据,将数据以表格或图象的方式给出。
这样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也便于别人阅读。
(5) 结论的获得。
说明(1) 结论应以实验所测量的结果为准,不能考虑到结果与日常经验不符,或与别人的结果不一致,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一致的情况。
(2) 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值。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其运动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
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还,何时中途停留。
(3)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sv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
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 一定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三、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三、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梳理1. 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运动的运动状态,即质点在某一直线上仅有位移的运动。
2. 直线运动的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指质点在直线运动中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长度,通常用 v 表示,其公式为:$$ v = \\dfrac{\\Delta x}{\\Delta t} $$其中,$\\Delta x$ 为质点在时间间隔 $\\Delta t$ 内所通过的位移。
3.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指质点在直线运动中每秒钟速度发生的改变量,通常用a 表示,其公式为:$$ a = \\dfrac{\\Delta v}{\\Delta t} $$其中,$\\Delta v$ 为质点在时间间隔 $\\Delta t$ 内速度发生的改变。
4. 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根据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可以画出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图象,从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
速度图象包括:•同向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反向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减速直线运动图象•加速直线运动图象加速度图象包括:•零加速度直线运动图象•正加速度直线运动图象•负加速度直线运动图象二、教学过程1. 知识梳理在上课前,教师需要进行整理知识,根据以上知识点整理好知识框架,方便教学时引导学生。
2. 同步讲解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画出运动图象,讲解直线运动的运动情况和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图象分析。
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种直线运动的图象特点,例如匀速、加速和减速等,从而让学生对直线运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3. 例题演练老师可以在教学时提供一些关于直线运动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演练。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运动图象,请学生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计算出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值,并对运动过程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
4. 课后作业作为课后作业,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直线运动的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制定明确的目标,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ppt课件(42张)
在理解平均速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物体运动全程的速 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总时
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总时间”,在通过某段路程时,
中间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
(3)表达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 或是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终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速度-时间图像,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图5-31
(2)路程-时间图像:如图5-3-1乙所示,表示速度不变 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同样,在路程-时间图像中,我
们也可以通过相同时间来比较路程,从而可以比较不同
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s 例1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速度公式 v 可知( C ) t
例2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
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
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
题型一
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
例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C.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大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时间无
关,故A、B错误;在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 路程一定越大,若时间不同,则无法比较路程的大小,故C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vt,速度v是定值,路程s是时 间t的正比例函数,故D正确.
5.3直线运动(二)变速直线运动课件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合多少km/h ?你行走1000m要多长时
间? 已知: υ
s=1000m 求:t
解:
∵υ= s t
∴t
s =
υ
=
1000m
=800s
答:合4.5km/h, 行走1000m要800s.
说明:知道单位换算关系直接乘以进 率就行,但是必须注意换单位。
4、长 200m的火车通过长为1000m的 铁路桥用了1min的时间,它正常行驶的 速度是多少m/s?
探讨横穿公路的安全问题
10、市西郊宿徐公路路宽为18m,车在该段的 行驶速度大约为12m/s。一名学生在没有红绿 灯的交叉道口步行横穿公路回家。学生的步行 速度是,要求横穿公路时预留15s安全时间, 该名学生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少米,步 行横穿公路才能保证安全。
分析:画出线段图
s2
V2=12m/s
2、 速度计算方法:在粗略研究以上运 动情况时,仍可以使用速度公式求它的 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3v、=s注/t。意点: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 平均快慢。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
前面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就是平均 速度。
4、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哪一段路 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比为 3:4 时,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多
少?
( 1: 2 )
解题方法:仍用s=υt计算,过程如下:
s1 s2
=
υ1 υ2
t1 t2
即
33
4
=
2
× t1 t2
,
必tt12须= 跨34 过××2等3 号= 才12 能将分注子意上:的数挪到分
母上,分母上的数移到分子上。
题型三: 追及、相遇类
这类题关键是理解题意,画 出线段图,找准数量关系,列 出方程。 请看下两题。
苏科版八上物理5.3直线运动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5.3 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发生改变。
2. 直线运动的特点: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沿着直线的切线方向,速度大小可以变化,但方向不变。
3. 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发生改变,但方向不变。
4. 直线运动的应用: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减速直线行驶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分类的判断,以及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分析。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行驶情况,思考汽车的运动类型。
2. 知识点讲解:(1)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直线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减速直线行驶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判断其运动类型。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七、作业设计1.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判断其运动类型。
答案:略2. 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已知加速度为2m/s²,求汽车加速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直线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例子,如电梯的运动、滑梯的运动等。
2019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第1学期教案设计5.3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作业纸一、基础练习:1. 直线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为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程度,分别用和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
2.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还可以通过大小来比较。
3.速度的主单位是,我国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
4.计算速度的公式是。
5.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读作,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6.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36km/h= m/s5m/s= km/h7.某足球场两个球门间的距离是90m,产于南美洲的树獭是世界上跑得最慢的哺乳动物,它的最大平均速度仅为0.2m/h,那么树獭从一个球门跑到另一个球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min。
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为30km/s,则地球在轨道上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km。
9.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两秒的速度是()A、0.5m/sB、15m/sC、1m/sD、2m/s 10.下列所列的速度最小的是()A:100cm/min B:100dm/s C:100cm/s D:10m/s 11.一辆汽车以36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大桥,桥长360m,那么汽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A、0.1hB、10hC、36sD、10s二、拓展练习:1.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15m,该物体在前2s内速度是。
2.若喷气式飞机以1080km/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则飞机的速度是列车速度的倍。
3.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4.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立有50 m、100 m、200 m的标志牌。
小明为了估测所乘坐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 m 标志牌的时间为5s,则他估测所乘坐汽车的平均速度m/s,合km/h。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三)
(一)认知部分
1、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2、 启发提问:
A: 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
B: 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C: 请做一个模拟,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
3、 探究分析:引导学生举例,来说明匀速直线运动。
(二)探究模块
1、 分析: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
A: 举例来说明可以是什么?
B: 说出来可以是什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定义: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与探究:知识点:运动路径和速度
3、学习不同角度的形象化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准备图片,现有媒资表达相关概念,例如玩具小车或其他类似的模拟物等
学生能够根据相关图片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2)课堂准备:
课堂准备一些简单的模拟例子,以便学生能够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
2、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运动路径及其特点,从而启发学生分析其运动性质。
A: 什么样的运动满足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B: 什么是运动路径?
C: 运动路径与速度有什么关系?
3、 扩展:师生合作运用矩形图、圆形图、等等形象化的描述来给学生延伸讨论,加深理解与学习。
(三)到位考核
1、 启发:师生共同分析运动路径以及运动特点,从而找出不一样角度的描述,来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
2、 考核:考核学生对此概念的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度:
A: 说出可以满足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B: 运动路径及其与速度的关系?
C: 什么样的图形能够表达出运动路径?
五、教学反思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让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本节课以课堂活动为主,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角度来描述运动路径,学会分析运动路径及其与速度的关系。从这节课来看,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能够较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给学生进一步的提升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场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位移、路程、时间、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够运用图像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对速度、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D .21212v v v v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
全程的平均速度=+==2122v s v s s t s v 21212v v v v +,故正确答案为D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v /△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 的方向只与△v 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点评1:(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教案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3.平均速度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概念检查,作业讲解.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km/h.(4)速度的测量: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b.间接测量:原理是v=,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间.(5)速度的计算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b.应该统一单位;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6)速度的单位换算: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系例: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3)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课堂练习(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4)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5)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匀速直线运动 教案2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2word版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涉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因为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第一个计算公式,所以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
课本上例题对解题格式作了规范,一般都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
通过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了解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
2、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读懂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
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用s=vt,v=s/t,t=s/v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打的发票。
[。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2.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定及其规律。
难点:通过图象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小华差不多测出自己步行的速度是1、2m/s,合______km/h2.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竞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判定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提出问题:毕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二.新授1.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生活中举例〕小结:(1)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探究平均速度活动1大伙讨论前提测评中的在龟兔赛跑中毕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活动2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并让大伙回答谁的速度更快。
小结: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s.t注意: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能够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那么只能表示物体所通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假设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那么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 匀速直线运动 教案1
匀速直线运动(一)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秒表。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通过生活实践在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后举例: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
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1(新版)苏科版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
方案。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距离(c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8.13
9.00
9.86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教后感: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5、3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
3.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km/h.
(4)速度的测量:
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
b.间接测量:原理是v=,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间.
(5)速度的计算
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b.应该统一单位;
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6)速度的单位换算:
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系
例: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3)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
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4.课堂练习
(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
是______________.
(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
的速度是多少?
(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
(4)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
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5)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整个过
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