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山大学信息与计算专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导言:

计算机课程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机会。本文将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中大计算机课程的安排。

一、课程设置

中大计算机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方面的课程。每个学期学生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中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2.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开发;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

开发;

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

2. 编程语言课程:包括C语言、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和算法,培养良好的编程思维和习惯。

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包括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和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基本算法的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解决科研单位和各种应用领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问题。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和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制

4年。学习年限3~6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一)授予学位

学生须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3学分,准予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学分要求

通识课程4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7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9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四、学分分配表

五、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环节:由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共计48学分。

1.通识基础课程(32学分):必修

本专业修读全部通识基础课程,并在第一学年修完除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体育3、体育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其他全部课程。

2.通识核心课程(8学分):限制性必修

本专业修读通识核心课程中“大学语文”2学分,其余6学分任选,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全部8学分。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

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

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习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习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目标:

1. 熟悉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加深对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计划内容:

1.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发展历史

(2)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主要分支领域

2.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1)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数学基础

(2)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计算方法

(3)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数据处理技术

3.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算法设计

(2)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模型构建

(3)信息与计算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

4.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1)信息与计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信息与计算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3)信息与计算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 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2)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沿技术

(3)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社会意义

学习计划详细内容:

第一阶段: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发展历史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起源以及发

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将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加深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的认识。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的定义和特征,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主要方法;受到严格、系统的数学思维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设计与开发的训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科研、生产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课题;

4、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专业方向与特色

本专业设置计算数学、软件设计和经济金融三个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有厚实的数学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年限:四年

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编号:120101101-3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实数集与函数,极限与连续性,导数与微分(包括微分中值定理、L'Hospital 法则、函数极值判定、Taylor公式等),积分(包括广义积分),级数(包括幂级数、Fourier 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含参变量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处理和计算科学领域。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核心课程

1.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学

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计算机科学:涵盖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

3.信息处理:涉及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

1.实验室实践:学生将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任务,包括编程实践、算

法实现、系统分析等。

2.课程设计:学生将分组完成实际项目,锻炼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

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增强实践经

验和职业技能。

四、考核与评估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2.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成果和实习表现进行评

定。

五、教学资源

1.教材与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以帮助学生深

入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2.在线资源: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教学视频、

在线题库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团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六、教学管理与支持

1.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学生支持:提供全方位的学生支持服务,包括学习指导、心理咨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感觉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有太多了,但是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想到我们掌握知识的意义是什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学习的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偏向于理科,所学的知识大多都包含运算,所以说学好数学是必要的,因为数学在哪里都能用,或许在你没有学理工类专业之前,你可能会感觉数学没什么用,枯燥乏味不说,还让人难得直头疼,但是要想学好这个专业,数学就必须要学好,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将其它课程稳步进行。

此外,专业课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我们就不在赘述了,今天主要讲讲实际运用的必要性;我有个同系的学长,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真的很善于实践,我们学校里的实验室就好像他的家一般,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和吃饭,其余的时间他都待在了实验室里,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捣鼓什么东西,因为即使他和我们讲了,我们也搞不太明白。

后来,到了实验项目将要完结的时候,他终于将他的作品拿了出来,后来还参加了国家比赛,并且还获了个而等奖,而后来他毕业找工作根本不用发愁,因为直接就有企业来找他,给的待遇让很多人看了都眼红。

所以说,在大学不能只学习理论,要善于动手时间,多参加活动和比赛,而你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很多,谢谢阅读。

作为本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觉得大学生活的规划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

第一方面是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坏不能代表能力强弱,但是在处于小白时期的大一大二

来说,成绩是必要的,所有评优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能保持优秀,但是也不能挂科吧~

第二方面是各种证书,与成绩一样,它虽然只是一张证,但是它至少在一定方面可以提现你的能力,所以大学期间要考的证尽可能的早点考,最基本的有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如果有能力,还可以选择去考托福雅思。还有各种竞赛也是必要的,比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互联网+竞赛、人文知识竞赛、数模竞赛,不管难度,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动化专业2013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科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从事电子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智能信息处理系统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电子电气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产品开发、设备维护工作;也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毕业生应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电子电气电路、控制理论与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研究开发的能力;掌握信号自动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学习智能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知识;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达到电子电气卓越工程师的基础训练与应用能力。

3、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学科有关的外文资料。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管理潜力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网络、数字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三、课程学分:4学分

五、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高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

1. 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信息的概念和特性、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传播与利用、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2. 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应用等。

3.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等。

4. 软件工程与系统开发: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需求分析、软件

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5.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原则、网络安全的威

胁与防范、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网络攻击与防御等。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讨论、小组合作与项目

实践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项目成果等。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验考核,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

九、教材与参考书目:

主教材:《信息与计算科学导论》,XXX主编,XXX出版社。

1. 《计算机科学基础》,XXX著,XXX出版社。

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安排表

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学期课程安排表
13-15 1201 13-15 1402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3-15 1302 课室
教材资料 书名: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 主编:(美) WILLIAM STALLINGS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712102196X 定价:58 书名: 软件工程(第二版) 主编: 齐治昌,谭庆平,宁 洪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787040146288 定价: 29.5 书名: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主编:Alan V. Oppenheim等著 译者:刘树棠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0970-9 单价:58元 书名: 计算机网络 主编: 谢希仁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900222-91-6 定价: 35.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9 25 专升本 通信工程 专升本 2009 24
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必
4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9 25 专升本 通信工程 专升本 2009 24
49 电路理论基础
3
谢逸
讲师
13—15 艺201
专升本 2008 54 54 线性规划 专升本 2008 54 54 数据库系统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电子商务
专升本 2008 54 54 仓储规划与技术 专升本 2008 54 54 采购与库存管理 专升本 2008 48 48 商务沟通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备注:

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或教务部新版网站“本科专业”栏目下的“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

1.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

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根据我校2017年第15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号);2016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元/学分,理科类130元/学分,医科类115元/学分,艺术类250元/学分(中大财务〔2007〕10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就业方向有继续深造,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者从事IT 行业。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他们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材。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辟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

软件开辟能力。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所占比例

23%

学分数

37

备注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

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含计算机基础)

Programming Languages

(Contain Foundation of Computer) 数学分析

Mathematical Analysis 几何与代数

Geometry and Algebra 离散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能从事数据分析、科学计算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社

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

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与统计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

掌握数学和统计科学的思想方法;

3.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主要知识与技能,熟悉现代数据分析的主要理论、

方法与技巧;能够面向现代商业、金融、企业数据分析,基于数学理论

与统计知识分析建模,运用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科学计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能够初步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在专业领域

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并具备在团队

中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作用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

野,具备初步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离散数学基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

六、专业核心课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实验、数理统计、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数值计算方法、微分方程及数值解

七、专业特色课程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现代统计方法与计算、大数据导论、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复变函数、数学建模、高级编程技术、高性能计算基础、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软件工程导论、数字图像处理、图论及其应用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见附表1)

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2)

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含实验)一览表(见附表3)

十一、辅修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4)

附表1

附表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

填写说明:

(1)公必课、专必课根据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填写每学期学分学时,专选课分专业设置课程学分和建议学生修读学分两栏填写;公选课的学分、学时不需分学期列出。

(2)每学期的总学分、总学时仅包含公必课、专必课和专选课(建议修读)的学分、学时,公选课不计入;表格最后一行公必、专必、专选(建议修读)、公选的合计学分应与相应课程类别毕业学分要求相等。

(3)此表以学制四年为例,学制超过四年的,请自行添加行数。

附表3

填写说明:

(1)此表所填课程即毕业总学分中实践教学学分所含课程,其中必修23学分,选修13学分。(2)课程类型包括以下几种:♊独立设置的实验,指不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理论+实验,指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课程;♌集中性实践,指独立设置、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课程;④分散性实践,指独立设置、分散在学期内多个时段实施的实践课程;⑤理论+实践,指包含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的课程;⑥其他。

附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