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育文档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深度融合,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
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能给其他课程能带来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很早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但它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确不显著,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学环节的实施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是可有可无,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也无从谈起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
很多教师也都接受过岗位上的各种培训,各种性质各种内容结果都差强人意。
说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应用,尚未与教育教学深度的融合在一起,导致教师不能体会信息技术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快乐,学生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快乐。
我们之前提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是改变了教学环境或者教学角度,仅是表面的适用了信息技术,并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改革。
真正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较低的层面上,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结构,从传统的教学结构中破茧而出,构造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本质和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首先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
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
其次是在融合的过程和发展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以及实现新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六、注意几个误区
• 3.信息技术创设的“高效”与学生思维“慢”的系 • 学生正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结果了。或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
经显示出标准答案了。这样学生就会放弃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会放弃自己的思考,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电 子白板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 • 4.处理好辅助教学与教学主阵地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 (1)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运用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 (2)重视讲解示范引导评价。 • (3)根据学情对资源里的课件进行行效加工
和学习工具, 进行探究学习: 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 与学习;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和创造性学习.
•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
• 大针对老师: • 1.革新课程内容。 • 2.扩充课程资源. • 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如: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 4.改进教学评价手段. • 5.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 如: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 处理、评价与应用,提高备课、学
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 (3)用在教学难点处 • 单纯的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和枯燥的。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将动与静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掌握知 识
•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麦尔丹
• 一、深度融合与整合的区别 • 深度融合 • 是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的优势,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在多个层面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
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
教育教学内容应当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网
路教学资源等,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与方法,创
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在线作业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学校可以对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教学资源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教师需要通
过专业培训,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的水平;学生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
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学习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通过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熟悉其使用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研究如何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研究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影响,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如何保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学生和教师的隐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研究如何保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可以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保障,增强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信任。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可以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下是一份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设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
2.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案例分享活动,优秀教师分享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经验和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构建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1.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2.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互动白板等教学设备,满足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需求。
3.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记录和评价。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1.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设计出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
2.制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指导与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3.推广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1.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组织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设计等,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五、建立评价体系1.设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评价机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
2.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传统的考试评价,也包括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六、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合作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加强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支持和引导。
2.举办家庭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但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还不够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一、构建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优质的信息化环境是开展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为此,需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研究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这样可以营造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愿意研究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只有教师素质得到提升,信息化教学才能真正顺利进行。
三、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学校应该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保证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只有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才能够保证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顺利实施。
3.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延伸。
师生可以互相访问,并实时交流沟通,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三段式”教学方法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前预新知,在课上交流问题,在课后巩固知识并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合作研究,从而成为研究的主人。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讲求实效,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形式脱离内容的现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将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教学的创新、深化和拓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使得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 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资源,搜集、整合、利用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3.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使学科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具体。
4. 学生学习方面: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获取和交流学科知识,参与学科活动,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
知识。
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并结合学科教学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过去的提法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即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达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目标,国际上传统的途径与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现在,《规划》放弃这一传统说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并认为这才是实现上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其根据何在?这只有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实质去探寻,才有可能弄明白。
为此,我们需要先考察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它同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有哪些不同。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提出的也是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由于这一命题与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密切相关,事实上,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正是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迄今为止,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历来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顶多也只是从同时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与作用,去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
既然用“深度融合”取代“整合”的目的是想要真正触及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那么,“深度融合”与传统“整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与创新。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在实践中,要实现深度融合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等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在线测验、课堂反馈等方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深度融合还需要学校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可以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团队,负责教师培训、技术支持等工作。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行为,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尽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师的培训和适应、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管理等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相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会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加速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资源。
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本文将就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中,教育教学活动将更多地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进行。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方便、高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可以获取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节奏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手段和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更应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应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年) 》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
“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而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一、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营造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外部环境是开展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充分满足教师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充分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条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完备程度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劣。
二、教师要转变思想,提升素质。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愿意学习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只有教师的思想转变了,信息化教学才会真正顺利进行。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变得无足轻重,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应当扮演好以下角色:学生的良友、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帮促者、课堂组织者和协调者、激励者。
同时,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研究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XXX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一、融合途径研究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2.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协同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融合模式研究1.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通过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的互补,以提升教学效果。
2.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线协作学习模式:利用在线平台,学生可进行跨地域的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室等,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和计算服务。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1.制定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以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通过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以满足教学需求。
2.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上的开放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改编,使之符合教学需要。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制定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网络资源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3.培训方式: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视频教程、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并且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第一,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使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
第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计算机课程中,而是应该成为所有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机构可以创建跨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由专业的教师组成,共同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课程,使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环境,使教学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和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学科知识和技能。
第四,积极推广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教育技术工具,如智能白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评等,这些工具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部门可以对这些工具进行评估和筛选,从中选出最适合教学需求的工具,并推广到教育机构,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第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展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发起教师实践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教师、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等。
只有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跨学科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教育技术工具以及开展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
新的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为学科课程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通过信息技术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教师一张嘴说教,学生只能想象,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通过具体实物与图片的演示,直观明了地阐述抽象的知识,如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一章(摸牌或投针试验),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场景演示,很直观很明了地将一切不易觉察、容易忽视的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
如数学教学的视图与图影部分,离开了多媒体只能给学生抽象、枯燥、呆板的印象,而采用多媒体,则可将抽象的知识明了化,将枯燥的情景生动化。
在情景交融中使学生陶醉,在生动形象中使学生充满激情与活力。
像这样运用多媒体来展现,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场景,情景交融,情趣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景物描写很精彩,我们教师只能阐述它的优美,分析它的精妙,如何真正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
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语言描述的情景展示出来,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教育模式。
教学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将会使教育更加灵活、个性化、全面。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教学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教师面对大量学生,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而信息化教育则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发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促进互动合作,使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资源上。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
而信息化教育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课件、在线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和调整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多样化。
信息化教育还可以实现跨域资源整合,将不同学科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上。
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笔试、口试等方式,评价结果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
而信息化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评价系统等手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在线作业、个性化学习档案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各种教育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教师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能够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机构和政府也需要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地深度融合的做法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演示了用动画模拟的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整个回路中带电微粒的移动情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总结以下问题:(1)电解过程中溶液中阴阳离子各向哪一极移动?(2)电子的流向是什么?(3)阴阳两极各有什么现象发生?(4)请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原先深奥难懂的微观理论,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实现学生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各种观点。
例如,我在进行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性质教学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铜与稀硫酸能否反应?与浓硫酸呢?(2)在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之后,我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并告诉学生,如有疑问可以上网查找解释。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从实验室出来,又满脸凝重地进入了微机室,当学生从微机室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他们找到了能够解释现象,说服他们的答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我们使用的必修教材后均附有光盘,光盘内有实验、检测、精讲、电子书。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以下是一个关于双减背景下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前期准备阶段:1.制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各项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调研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情况,分析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
二、基础建设阶段:1.更新和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确保设备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等功能。
3.开展网络课堂建设,配备教室多媒体设备,实现在线教学和互动交流。
三、课程与教学阶段: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示范课,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等,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促进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四、教师培训与支持阶段:1.组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2.建立教师互助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3.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评估与总结阶段:1.建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评估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估和总结。
2.分析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定期组织教师会议,分享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的不断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
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提升。
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
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
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任务,都是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提出的。
除“宽带网络校校通”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班班通”强调的是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
他们提出了以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种形式推进“班班通”。
“人人通”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
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
“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成果
近年来,美国可汗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正在引领的美国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MOOC)的热潮,可以说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成功案例。
当然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中,例如:天津市十九中学是一所有91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中校,多年来虽然教师非常努力,但由于生源不理想,教学成绩难以和重点校媲美。
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自信,学校在七年级成立教改实验班,采用“新知点”个性化学习检测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教改之路。
学校在未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情况下,率先在七年级开展教改实验。
教师们放弃休息,利用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时间,义务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在线学习检测。
实验班虽然刚进行十六天,每天1小时, 45位参加实验班同学的成绩,在月考中不同程度都有提高,26人在年级排名提高15名以上,很多同学单科成绩提高30多分,还有几位上初中就未及格过的学生,这次也能取得80分左右的成绩,更关键的是,这45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面对成绩,学生们难以置信,而校长和教师们却极为坦然,孙茁校长指出:教学模式一样时,生源决定教学效果;生源一样时,教学
模式决定教学效果。
孙茁校长强调: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坚信也能够改变学习模式。
我们要寻找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才能在减负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他们的改革不仅是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较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质量控制,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个性化。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对教育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方法的改进,而是一场深刻的教与学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