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素质训练之正方形

合集下载

正方形定理常考题、易错题、压轴题集锦

正方形定理常考题、易错题、压轴题集锦

正方形定理常考题、易错题、压轴题集锦
正方形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广泛应用于几何学和代数学中的许多问题。

在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与正方形定理相关的题目。

下面是一些常考题、易错题和压轴题的集锦,供您复和参考。

常考题:
1.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其面积。

2. 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d,求其边长a。

3. 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求其边长a。

易错题:
1.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b,求其面积。

2. 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增加到原来的n倍,求其边长的增加倍数。

3.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另一个正方形面积的k倍,求它们边长的比值。

压轴题:
1. 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的边长。

2.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面积相等,求圆的半径。

3. 若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相等,求正方形的对角线长。

以上题目涉及正方形的面积、边长、对角线等相关知识点,解
题需要运用正方形定理及相关几何运算。

希望能够帮助您在考试中
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祝您取得好成绩!
注意:本文档中所有内容均为参考资料,如有需要,请在考试
前确保准确性。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有答案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有答案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有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正方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因此正方形有以下性质(由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说明:定理2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对角线的性质,一个题设同时有四个结论,这是该定理的特点,在应用时需要哪个结论就用哪个结论,并非把结论写全。

小结:(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上图(2)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对边平行。

②正方形四边相等。

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BD,再折叠使AD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使2AD=,求AG.【解析】:作GM⊥BD,垂足为M.由题意可知∠ADG=GDM,则△ADG≌△MDG.∴DM=DA=2. AC=GM又易知:GM=BM.而BM=BD-DM=22-2=2(2-1),∴AG=BM=2(2-1).例2 .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10==,并且P点到CD边的距离也PA PB等于10,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解析】:过P作EF AB⊥于F交DC于E.设PF x =,则10EF x =+,1(10)2BF x =+.由222PB PF BF =+.可得:222110(10)4x x =++.故6x =.216256ABCD S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M ,AM AB =,则有EF BE DF =+,为什么? 【解析】:要说明EF=BE+DF ,只需说明BE=EM ,DF=FM 即可,而连结AE 、AF .只要能说明△ABE ≌△AME ,△ADF ≌△AMF 即可.理由:连结AE 、AF .由AB=AM ,AB ⊥BC ,AM ⊥EF ,AE 公用, ∴△ABE ≌△AME . ∴BE=ME .同理可得,△ADF ≌△AMF . ∴DF=MF .∴EF=ME+MF=BE+DF .例4.如下图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且45EAF ︒∠=,试说明EF BE DF =+。

中考数学压轴题练习正方形问题含解析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练习正方形问题含解析含答案

正方形问题1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的两侧作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DMNK,恰好使得N、A、F三点在一直线上,连接MF交线段AD于点P,连接NP,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正方形DMNK的边长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NPF的面积为32时,求x的值;(3)以P为圆心,AP为半径的圆能否与以G为圆心,GF为半径的圆相切?如果能,请求出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1)∵正方形BEFG、正方形DMNK、正方形ABCD∴∠E=∠F=90O,AE∥MC,MC∥NK∴AE∥NK,∴∠KNA=∠EAF∴△KNA∽△EAF,∴NKEA=KAEF,即yx+6=y-6x∴y=x+6(0<x≤6)(2)由(1)知NK=AE,∴AN=AF∵正方形DMNK,∴AP∥NM,∴FPPM=AFAN=1∴FP=PM,∴S△MNP =S△NPF =32∴S正方形DMNK =2S△MNP =64∴y=8,∴x=2(3)连接PG,延长FG交AD于点H,则GH⊥AD易知:AP=y2,AH=x,PH=y2-x,HG=6;PG=AP+GF=y2+x①当两圆外切时在Rt△GHP中,PH2+HG2=PG2,即(y2-x)2+62=(y2+x)2解得:x=-3-33(舍去)或x=-3+3 3 ②当两圆内切时在Rt△GHP中,PH2+HG2=PG2,即(y2-x)2+62=(y2-x)2方程无解所以,当x=33-3时,两圆相切N KGCEDFA BPM2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射线AE与射线BC交于点E,射线AF与射线CD交于点F,∠EAF =45°,连接EF.(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试猜想线段EF、BE、D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BE=x,DF=y,当点E在线段BC上运动时(不包括点B、C),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3)当点E在射线BC上运动时(不含端点B),点F在射线CD上运动.试判断以E为圆心,以BE 为半径的⊙E和以F为圆心,以FD为半径的⊙F之间的位置关系;(4)如图2,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设AE与CD交于点G.问:△EGF与△EFA能否相似?若能相似,求出BE的长,若不可能相似,请说明理由.解析:(1)猜想:EF=BE+DF证明: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F′,易知点F′、B、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AF′=AF∠F′AE=∠1+∠3=∠2+∠3=90°-45°=45°=∠EAF又AE=AE,∴△AF′E≌△AFE∴EF=F′E=BE+BF=BE+DF(2)在Rt△EFC中,EC2+FC2=EF2∵EC=1-x,FC=1-y,EF=x+y∴(1-x)2+(1-y)2=(x+y)2∴y=1-x1+x(0<x<1)A BDCEF图1ABDC EFG图2ABDCEF图1F′12(3)①当点E 在点B 、C 之间时,由(1)知EF =BE +DF ,故此时⊙E 与⊙F 外切; ②当点E 在点C 时,DF =0,⊙F 不存在.③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如图2) 则AF′=AF ,∠1=∠2,B F′=DF ,∠F ′AF =90° ∴∠F ′AE =∠EAF =45° 又AE =AE ,∴△AF ′E ≌△AFE ∴EF =EF′=BE -B F′=BE -DF ∴此时⊙E 与⊙F 内切综上所述,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E 与⊙F 外切;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E 与⊙F 内切 (4)△EGF 与△EFA 能够相似,只要当∠EFG =∠EAF =45° 即可 此时CE =CF设BE =x ,DF =y ,由(3)知EF =x -y 在Rt △CFE 中,CE 2+CF 2=EF 2∴( x -1 )2+( 1+y )2=( x -y )2∴y = x -1x +1 (x >1)由CE =CF ,得x -1=1+y ,即x -1=1+ x -1x +1化简得x 2-2x -1=0,解得x 1=1- 2(舍去),x 2=1+ 2 ∴△EGF 与△EFA 能够相似,此时BE 的长为1+ 23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D =2,BC =6,AB =3.E 为BC 边上一点,以BE 为边作正方形BEFG ,使正方形BEFG 和梯形ABCD 在BC 的同侧. (1)当正方形的顶点F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时,求BE 的长;(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 沿BC 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G 为正方形B′EFG ,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 ,正方形B′EFG 的边EF 与AC 交于点M ,连接B′D ,B′M ,DM .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B′DM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 与△AD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A D A DABD CEF G图2F ′12解析:(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 则BE=FG=BG=x∵AB=3,BC=6,∴AG=AB-BG=3-x∵GF∥BE,∴△AGF∽△ABC∴AGAB=GFBC,即3-x3=x6解得x=2,即BE=2(2)存在满足条件的t,理由如下:如图②,过D作DH⊥BC于点H则BH=AD=2,DH=AB=3由题意得:BB′=HE=t,HB′=|t-2|,EC=4-t在Rt△B′ME中,B′M2=B′E2+ME2=22+(2-12t)2=14t2-2t+8∵EF∥AB,∴△MEC∽△ABC∴MEAB=ECBC,即ME3=4-t6,∴ME=2-12t在Rt△DHB′中,B′D2=DH2+B′H2=32+(t-2)2=t2-4t+13 过M作MN⊥DH于点N则MN=HE=t,NH=ME=2-12t∴DN=DH-NH=3-(2-12t)=12t+1在Rt△DMN中,DM2=DN2+MN2=54t2+t+1(ⅰ)若∠DB′M=90°,则DM2=B′M2+B′D2即54t2+t+1=(14t2-2t+8)+(t2-4t+13),解得t=207(ⅱ)若∠B′MD=90°,则B′D2=B′M2+DM2即t2-4t+13=(14t2-2t+8)+(54t2+t+1),解得t1=-3+17,t2=-3-17∵0≤t≤4,∴t=-3+17BACD图①EFGBACD图②EFGH B′MN(ⅲ)若∠B′DM=90°,则B′M2=B′D2+DM2即14t2-2t+8=(t2-4t+13)+(54t2+t+1),此方程无解综上所述,当t=207或-3+17时,△B′DM是直角三角形(3)当0≤t≤43时,S=14t2当43≤t≤2时,S=-18t2+t-23当2≤t≤103时,S=-38t2+2t-53当103≤t≤4时,S=-12t+52提示:当点F落在CD上时,如图③FE=2,EC=4-t,DH=3,HC=4由△FEC∽△DHC,得FEEC=DHHC即24-t=34,∴t=43当点G落在AC上时,点G也在DH上(即DH与AC的交点)t=2当点G落在CD上时,如图④GB′=2,B′C=6-t由△GB′C∽△DHC,得G′BB′C=DHHC即26-t=34,∴t=103当点E与点C重合时,t=4①当0≤t≤43时,如图⑤∵MF=t,FN=12t∴S=S△FMN=12·t·12t=14t2②当43≤t≤2时,如图⑥∵PF=t-43,FQ=34PF=34t-1BC图⑤EBC图⑥EBACD图③EFGB′HBACD图④EFGB′H∴S△FPQ=12(t-43)(34t-1)=38t2-t+23∴S=S△FMN-S△FPQ=14t2-(38t2-t+23)=-18t2+t-23③当2≤t≤103时,如图⑦∵B′M=12B′C=12(6-t)=3-12t∴GM=2-(3-12t)=12t-1∴S梯形GMNF=12(12t-1+12t)×2=t-1∴S=S梯形GMNF-S△FPQ=(t-1)-(38t2-t+23)=-38t2+2t-53④当103≤t≤4时,如图⑧∵P B′=34B′C=34(6-t)=92-34t∴GP=2-(92-34t)=34t-52∴S梯形GPQF=12(34t-52+34t-1)×2=32t-72∴S=S梯形GMNF-S梯形GPQF=(t-1)-(32t-72)=-12t+52BC图⑦EB C图⑧EB。

正方形压轴培优4大专题

正方形压轴培优4大专题

正方形压轴培优4大专题
正方形是最特的四边形,边、角、对角线均具有特殊性质,同时,由其自身的轴对称性及中心对称性,使得正方形有更多的考法。

一、正方形基本构图
二、弦图模型
三、当半角遇上三垂直
半角模型和三垂直极型都有正方形的身影,把这两个模型结合起来,问题将变得更有趣。

四、正方形综合
正方形综合题是几何压轴思的一神常见题型,在于正方形本身可以球全等、相似、对称、旋特,匀段等等知识相结合,考点广、合性强,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恰当的方法选择。

666。

冲刺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复习专题22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提优)

冲刺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复习专题22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提优)

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提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AD=24,BC=32,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从运动开始,两点运动多长时间时,PQ=CD?(2)从运动开始,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得四边形ABQP恰好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交x、y轴于点A、B,直线BC分别交x、y 轴于点C、B,点A的坐标为(2,0),∠ABO=30°,且AB⊥BC.(1)求直线BC和AB的解析式;(2)将点B沿某条直线折叠到点O,折痕分别交BC、BA于点E、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以DE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F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两个点,使得这两个点与B、C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点P作PM⊥BC交AB于点M,过点Q作QN⊥BC,垂足为点N,连接MQ,设运动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点M是边AB中点?(2)设四边形PNQM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四边形PNQM:S△ABC=4:9?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如图,求直线OC的解析式;(2)点D从点O出发,沿射线O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E,设△EDC的面积为S,点D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D运动时间恰好为2秒时,点P为直线AD上的动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1,在Rt△ABC中,∠ACB=Rt∠,sin∠B,AB=10,点D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处沿沿射线BC方向运动,点F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 运动,当F运动至点B时,点D、E同时停止运动,设点D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BD和BF的长度.则BD=,BF=.(2)设△BDF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2,以DF为对角线作正方形DEFG,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正方形DEFG的一边恰好落在Rt△ABC的一边上,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x+5相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相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相交于点B.(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若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交x轴于D,直线CD把三角形ABC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为1:2,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3)假设G是直线y=x+1上的点,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A,B,Q,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O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求证:CE=EP(2)若点E坐标为(3,0)时.①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②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CEPQ为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 x+4分别交x、y轴于B、A两点,将△AOB沿直线l2:y=2x B落在点C处.(1)点C的坐标为;(2)若点D沿射线BA运动,连接OD,当△CDB与△CDO面积相等时,求直线OD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当点D在第一象限时,沿x轴平移直线OD,分别交x,y轴于点E,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M(m,3)和点P,使四边形EFMP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的抛物线经过点A(6,0)和B(0,4).(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2)设点E(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①当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判断OEAF是否为菱形?②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提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AD=24,BC=32,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从运动开始,两点运动多长时间时,PQ=CD?(2)从运动开始,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得四边形ABQP恰好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t=10;(2)t=8时,四边形ABQP是正方形【解析】(1)分两种情况:①当P、Q运动到P1D=Q1C,P1D平行且等于Q1C,如图所示:此时四边形P1DCQ1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1Q1=CD.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P1=t,P1D=24﹣t,CQ1=3t,BQ1=32﹣3t,∵P1D=CQ1,∴24﹣t=3t,解得t=6,即t=6时,P1Q1=CD;②当P、Q运动到P2,Q2时,过D,P2分别作DH⊥BC于H,P2G⊥BC于G,如图所示:当Q2G=HC=8时,△P2Q2G≌△DCH,此时P2Q2=CD.∵CQ2=CH+HG+GQ2=CH+DP2+GQ2,∴3t=8+(24﹣t)+8,解得t=10.综上所述,从运动开始,两点运动6秒或10秒时,PQ=CD;(2)假设存在某个时间,使得四边形ABQP恰好为正方形.如图.∵∠B=90°,AD∥BC,∴当AP=BQ时,四边形ABQP为矩形,即t=32﹣3t,解得t=8,此时AP=AB=8,∴矩形ABQP为正方形,所以当t=8时,四边形ABQP是正方形.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交x、y轴于点A、B,直线BC分别交x、y 轴于点C、B,点A的坐标为(2,0),∠ABO=30°,且AB⊥BC.(1)求直线BC和AB的解析式;(2)将点B沿某条直线折叠到点O,折痕分别交BC、BA于点E、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以DE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F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两个点,使得这两个点与B、C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直线AB的解析式为,直线BC;【解答】(2)F坐标为(﹣2,0)或(0,0);(3)M″(﹣3﹣,3+),N﹣3﹣3)【解析】(1)在Rt△AOB中,∵OA=2,∠ABO=30°,∴OB,在Rt△OBC中,∵∠BCO=30°,OB,∴OC=6,∴B(0),C(﹣6,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BC.(2)如图,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F与O重合时,∠EF′D=∠EBD=90°,此时F′(0,0),设DE交OB于K,作FH⊥DE于H.当△EFD≌△DF′E时,∠EFD=∠DF′E=90°,易证DK=EH=1,DE==4,∴KH=OF=4﹣2=2,∴F(﹣2,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F坐标为(﹣2,0)或(0,0).(3)如图2中,∵B(0),C(﹣6,0),∴BC=4,当BC为正方形BCMN的边时,M(﹣6﹣,6),N(﹣,2+6)或M′(2﹣6,﹣6),N′(2,2﹣6).当BC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M″(﹣3﹣,3+),N″(﹣3,﹣3).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点P作PM⊥BC交AB于点M,过点Q作QN⊥BC,垂足为点N,连接MQ,设运动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点M是边AB中点?(2)设四边形PNQM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四边形PNQM:S△ABC=4:9?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2)y=S四边形PNQM =t2+6(0<t<5);(3)t=(4)不存在【解析】(1)过点A作AD⊥BC于D,∵AB=AC=5,BC=6,∴BD=CD=3,AD=4,∵PM⊥BC,∴PM∥AD,∴∵点M是AB的中点,∴BM=AB,∵BP=t,∴;(2)∵∠B=∠B,∠MPB=∠ADB=90°,∴△MBP∽△ABD,∴,∴∴,同理:△QCN∽△ACD,∴,∴CQ=5﹣t,∴,∴QN=(5﹣t)=4t,CN=3﹣,∴PN=6﹣t﹣3+t,∴y=S四边形PNQM=MP+QN)•PN t+4t)(3﹣)=t2+6(0<t<5);(3)存在,理由:假设存在t,使S四边形PNQM:S△ABC=4:9,,∴y=SBC•AD=12,∵S,∴t=﹣t=即:存在时间t=S四边形PNQM:S△ABC=4:9,(4)不存在,理由:假设存在,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PM=QN,PM=PN,当PM=QN时,t=4t,∴t,∴PM t=,PN=3﹣=,∴PM≠PN,∴不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如图,求直线OC的解析式;(2)点D从点O出发,沿射线O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E,设△EDC的面积为S,点D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D运动时间恰好为2秒时,点P为直线AD上的动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y=2x;(2)S=2t2﹣12t+18(t>0且t≠3);(3)Q1(6,6),Q2(3,﹣3)【解析】(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当y=0时,﹣2x+12=0,解得x=6,即A(6,0),当x=0时,y=12,即B(0,1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C坐标为(3,6).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则3k=6,解得k=2,故直线OC的解析式为y=2x;(2),点D从点O出发,沿射线O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点D运动到点C.设ED⊥x轴于点M.∵OC为直角△ABC斜边AB的中线,∴OC=AC,∴∠DOM=∠OAB.∵在直角△DOM中,OD=t,∴OM=OD•cos∠DOM=OD•cos∠OAB=,DM=OD•sin∠DOM=OD•sin∠OAB,∴D(t,2t),∴E(t,﹣2t+12).如图,分两种情况:①当0<t<3时,D在线段OC上,∵DE=﹣2t+12﹣2t=﹣4t+12,C到DE的距离为:3﹣t,∴S△CDE=4t+12)(3﹣t)=2t2﹣12t+18,即S=2t2﹣12t+18;②当t>3时,D线段OC的延长线上,∵DE=2t﹣(﹣2t+12)=4t﹣12,C到DE的距离为:t﹣3,∴S△CDE=4t﹣12)(t﹣3)=2t2﹣12t+18,即S=2t2﹣12t+18;综上所述,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2t2﹣12t+18(t>0且t≠3);(3)当点D运动时间为2秒时,OD,D(2,4).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mx+n,∵A(6,0),D(2,4),∴,解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6,∴直线AD与y轴交点为(0,6).以点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如果OA为正方形的边,如图,作正方形OP1Q1A,则P1为直线AD与y轴交点,如图所示:∵OA=OP1=6,∠OAQ1=90°,∴Q1点的坐标为(6,6);②如果OA为正方形的对角线,设OA中点为N,则N(3,0),当x=3时,y=﹣3+6=3.作OA的垂直平分线l,交直线AD于点P2,如图所示:则P2点的坐标为(3,3),在l上截取NQ2=NP2,则四边形OP2AQ2是正方形,此时Q2点的坐标为(3,﹣3).综上所述,所求Q点的坐标为Q1(6,6),Q2(3,﹣3).5.如图1,在Rt△ABC中,∠ACB=Rt∠,sin∠B,AB=10,点D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处沿沿射线BC方向运动,点F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 运动,当F运动至点B时,点D、E同时停止运动,设点D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BD和BF的长度.则BD=,BF=.(2)设△BDF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2,以DF为对角线作正方形DEFG,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正方形DEFG的一边恰好落在Rt△ABC的一边上,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BD=5t,BF=10﹣5t;(2)S=﹣t2+15t;(3)t=s或s或s时,正方形DEFG的一边恰好落在Rt△ABC的一边上【解析】(1)在Rt△ABC中,∵AB=10,tanB,∴AC=6,BC=8.由题意BD=5t,BF=10﹣5t,(2)如图1中,作FM⊥BC于M.∵FM∥AC,∴∴,∴FM10﹣5t)=6﹣3t,∴S=BD•FM=5t•(6﹣3t)=﹣t2+15t.(3)如图2中,当DE在BC边上时,作FM⊥AC于M.易知FM=EC=4t,AM=3t,CM=EF=DE=6﹣3t,∵BD+DE+EC=8,∴5t+6﹣3t+4t=8,∴t s.如图3中,当FG在AB边上时,易知DG=FG=3t,BG=4t,∵BG+FG+AF=10,∴4t+3t+5t=10,∴t s.如图4中,当DG在BC边上上时,易知FG=DG=6﹣3t,BG=8﹣4t,∵BD=BG+DG=5t,∴8﹣4t+6﹣3t=5t,∴t s.如图5中,当EF在边AB上时,易知BE=4t,DE=EF=3t,∵BE﹣EF=BF,∴4t﹣3t=10﹣5t,∴t=.综上所述,t s或或s或时,正方形DEFG的一边恰好落在Rt△ABC的一边上.6.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x+5相交于点C直线L1与x轴相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相交于点B.(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若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交x轴于D,直线CD把三角形ABC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为1:2,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3)假设G是直线y=x+1上的点,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A,B,Q,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S△ABC=9;(2)D(1,0)或D(3,0);(3)Q(﹣1,6)或Q(2,﹣3)【解析】(1)在y=x+1中,当y=0时,则x=﹣1,∴A(﹣1,0)在y=﹣x+5中当y=0时,则x=5,∴B(5,0)∴AB=OA+OB=6,由,解得,∴C(2,3)∴作CE⊥x轴于E.∴E(2,0)∴CE=3•AB•CE6×3=9,∴S(2)由题意A(﹣1,0),B(5,0),AD=2BD或BD=2AD,可得D(1,0)或D(3,0).(3)设y=x+1交y轴于F,则F(0,1).∴OF=OA,∴∠OAF=45°,同理∠ABC=45°,∴∠ACB=90°,∴CA=CB,在L1上取点G(G异于A),且CG=CA,在L2上取点Q(Q异于B),且CQ=CB∴CG=CA=CQ=CB,又∵AG⊥BQ,∴四边形ABGQ为正方形,又∵A(﹣1,0),∴AB=AQ=6∴Q(﹣1,6).当G与C重合时,以AB为对称轴作G的对称点Q,于是四边形AQBG为正方形.又∵G(2,3),∴Q(2,﹣3)综合上述:Q(﹣1,6)或Q(2,﹣3).7.如图,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O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求证:CE=EP(2)若点E坐标为(3,0)时.①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②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CEPQ为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见解析;(2)①M(0,2),②Q(5,8)【解析】(1)证明:如图1,在OC上截取OK=OE.连接EK,∵OC=OA,∠COA=∠BAO=90°,∠OEK=∠OKE=45°,∵AP为正方形OCBA的外角平分线,∴∠BAP=45°,∴∠EKC=∠P AE=135°,∴CK=EA,∵EC⊥EP,∴∠CEF=∠COE=90°,∴∠CEO+∠KCE=90°,∠CEO+∠PEA=90°,∴∠KCE=∠PEA,在△CKE和△EAP中,,∴△CKE≌△EAP(ASA),∴EC=EP;(2)①y轴上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如图2,过点B作BM∥PE交y轴于点M,连接BP,EM,则∠CQB=∠CEP=90°,所以∠OCE=∠CBQ,∵在△BCM和△COE中,∵,∴△BCM≌△COE(ASA),∴BM=CE,∵CE=EP,∴BM=EP.∵BM∥EP,∴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BCM≌△COE,∴CM=OE=3,∴OM=CO﹣CM=2.故点M的坐标为(0,2).②如图3,存在点Q使四边形CEPQ是正方形,过点Q作QH⊥y轴于点Q,则∠QHC=∠COE=90°,∴∠HQC+∠HCQ=90°,∵∠QCE=90°,∴∠HCQ+∠ECO=90°,∴∠ECO=∠HQC,∵四边形CEPQ是正方形,∴CQ=EC,∴△HCQ≌△OEC(AAS),∴HC=OE=3,HQ=OC=5,则HO=8,∴点Q的坐标为(5,8).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 x+4分别交x、y轴于B、A两点,将△AOB沿直线l2:y=2x B落在点C处.(1)点C的坐标为;(2)若点D沿射线BA运动,连接OD,当△CDB与△CDO面积相等时,求直线OD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当点D在第一象限时,沿x轴平移直线OD,分别交x,y轴于点E,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M(m,3)和点P,使四边形EFMP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0,3);(2)y=2x或y=﹣2x;(3)点P(﹣3,1)【解析】(1)直线l1:分别交x、y轴于B、A两点,则点A、B的坐标分别为:(0,4)、(6,0),设直线l2与y轴交于点H(0,),则CH=BH OC=HC﹣OH,故答案为:(0,3);(2)①点D在第一象限时,∵△CDB与△CDO面积相等,∴CD∥OB,∴点D的纵坐标为3,当y=3时,+4=3,解得:x,∴点D的坐标为(3),∴直线OD的解析式为:y=2x;②点D在第二象限时,AC=4﹣3=1.设点D到y轴的距离为a,则S△CDB=S△CDA+S△CAB=1•a×1×6=+3,∵△CDB与△CDO面积相等,∴+3=×3a,解得a=3,∴点D的横坐标为﹣3,当x=﹣3时,y=3)+4=6,∴点D的坐标为(﹣3,6),∴直线OD的解析式为:y=﹣2x;(3)存在,理由:设直线OD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b,令y=0,则2x+b=0,解得x=﹣,令x=0,则y=b,所以OE b,OF=b,过点M作MN⊥y轴于N,过点P作PQ⊥x轴于Q,如图所示:∵四边形EFMP为正方形,∴△MNF≌FOE≌△EQP,∴MN=OF=EQ,NF=OE=PQ,M(m,3),∴ON=b+b=3,解得b=2,∴OE=1,OF=2,∴OQ=OE+QE=1+2=3,∴M(﹣2,3),P(﹣3,1).故存在点M(﹣2,3)和点P(﹣3,1),使四边形EFMP为正方形.9.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的抛物线经过点A(6,0)和B(0,4).(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2)设点E(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①当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判断OEAF是否为菱形?②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2)S=﹣4(x﹣)2+25(1<x<6);(3)①是,②不存在【解析】(1)由题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k,∵抛物线经过点A(6,0)和B(0,4),∴,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过点E作EH⊥OA,垂足为H,如图1,由=0得x1=1,x2=6.∵点E(x,y)是抛物线上位于第四象限一动点,∴1<x<6,y<0.∵四边形OEAF是平行四边形,∴△OAE≌△AOF.∴S=2S△OAE=2•EH=OA•EH=﹣6y=﹣6×[x2﹣=﹣4(x)2+25.∴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4(x)2+25,其中1<x<6.(3)①当S=24时,﹣4(x)2+25=24,解得x1=4,x2=3.Ⅰ.当x=4时,y×(4﹣)2﹣=﹣4,则点E(4,﹣4).过点E作EH⊥x轴,垂足为H,如图2,则有OH=4,EH=4,AH=2.∵EH⊥x轴,∴OE AE.∴OE≠AE.∴平行四边形OEAF不是菱形.Ⅱ.当x=3时,y×(3﹣)2﹣=﹣4,则点E(3,﹣4).过点E作EH⊥x轴,垂足为H,如图3,则有OH=3,EH=4,AH=3.∵EH⊥x轴,∴OE=5,AE=5.∴OE=AE.∴平行四边形OEAF是菱形.综上所述;当点E为(4,﹣4)时,平行四边形OEAF不是菱形;当点E为(3,﹣4)时,平行四边形OEAF是菱形.②不存在点E,使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理由如下:当点E在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上时,EO=EA,则平行四边形OEAF是菱形,如图4,此时,x E==3,y E=﹣4,点E为(3,﹣4).则有OA=6,EF=8.∵OA≠EF,∴菱形OEAF不是正方形.∴不存在点E,使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

初中数学正方形压轴题题型大全

初中数学正方形压轴题题型大全

初中数学里,正方形相关的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了面积、周长、对角线、图形的性质等等。

掌握好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初中数学中与正方形相关的压轴题题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有四条边,四个角均为直角,且四条边均相等。

2.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 边长× 边长,即S=a^2。

3.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即C=4a。

4.对角线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平分。

二、正方形的应用题1.求面积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求其面积。

解: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面积= 5cm × 5cm = 25cm²。

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

2.求周长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4dm,求其边长。

解: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知,周长= 4 × 边长,即24dm = 4 × 边长,解得边长为6dm。

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分米。

3.求对角线长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m,求其面积。

解:根据对角线分割正方形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面积公式求得面积。

三、正方形的相关性质1.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边长的√2倍。

2.正方形的边长、对角线和面积的关系。

3.正方形与菱形的关系。

四、解题方法1.结合图形进行解题。

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公式进行计算。

3.将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求解。

五、典型例题分析1.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6cm,求其面积和周长。

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求其边长和周长。

3.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它们的面积分别为36平方米和24平方米,求正方形的边长。

六、学习方法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熟练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3.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冲刺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复习专题22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基础)

冲刺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复习专题22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基础)

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基础)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厘米,AB=8厘米,BC =30厘米,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在什么时间范围时,CQ>PD?(2)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B是正方形吗?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cm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达到B止,点Q以每秒2cm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正比例函数y=ax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交于点(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若∠AMB=90°,且其两边分别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B.求四边形OAMB的面积.(3)如图2,点P是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PF交直线OM于点H,过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G.设点P的横坐标为m,当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EGH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Rt△CDA,且A(﹣1,0),B(0,2)抛物线y =ax2+ax﹣2经过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是否存在两点P、Q,使四边形ABP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已知:t1,t2是方程t2+2t﹣24=0的两个实数根,且t1<t2,抛物线y x2+bx+c的图象经过点A(t1,0),B(0,t2).(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三象限,四边形OP AQ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平行四边形OP AQ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平行四边形OP AQ的面积为24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平行四边形OP A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y=﹣ax2+bx+5过点(1,2)、(4,5),交y轴于点B,直线AB经过抛物线顶点A,交x轴于点C,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Q在平面内,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动点且纵坐标为6,点B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过点B作直线MN∥x轴,设MN分别交射线OA与x轴所成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于点E、F.(1)求证:EB=BF;(2为何值时,四边形AEOF是矩形?证明你的结论;(3)是否存在点A、B,使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A与B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c图象的顶点为点M(0,﹣9),且经过点A(3,0).(1)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设点D(x,y)是此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位于第三象限,点C的坐标为(﹣5,0),四边形ABCD是以A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①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点B在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时,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③当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4时,请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是否为菱形?④是否存在点D,使平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m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 为OB的中点,作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连接BF和OF,OF交AC于点E,交AB于点M.(1)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用m表示);(2)求证:OF⊥AC;(3)如图(2),若m=2,点G,0),过G点的直线GP:y=kx+b(k≠0)与直线AB始终相交于第一象限;①求k的取值范围;②如图(3),若直线GP经过点M,过点M作GM的垂线交FB的延长线于点D,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DMGQ为正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巩固练习(基础)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厘米,AB=8厘米,BC=30厘米,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在什么时间范围时,CQ>PD?(2)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B是正方形吗?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当6<t≤10时,CQ>PD;(2)不存在【解析】(1)∵CQ=3t,24﹣t,∴由CQ>PD有3t>24﹣t,解得t>6.又∵P、Q点的运动时间只能是30÷3=10(s),∴6<t≤10,即当6<t≤10时,CQ>PD.(2)若四边形是正方形,则AP=AB且BQ=AB,∴1×t=8且30﹣3t=8,显然无解,即不存在t的值使得四边形APQB是正方形.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cm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达到B止,点Q以每秒2cm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P、Q两点出发后4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2)不存在【解析】(1)设P、Q两点出发t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由矩形ABCD得∠B=∠C=90°,AB∥CD,所以四边形PBCQ为直角梯形,故S梯形PBCQ CQ+PB)•BC.又S梯形PBCQ=36,所以2t+16﹣3t)•6=36,解得t=4(秒);(2)不存在.因为要使四边形PBCQ为正方形,则PB=BC=CQ=6,所以P点运动的时间为秒,Q点运动的时间是3秒,P、Q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不存在该时刻.3.如图,正比例函数y=ax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交于点(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若∠AMB=90°,且其两边分别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B.求四边形OAMB的面积.(3)如图2,点P是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PF交直线OM于点H,过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G.设点P的横坐标为m,当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EGH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y=x;(2)6;(3)P)【解析】(1y=ax与得:,解得:a=1,k=6.∴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x.(2)如图,过点M分别做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则∠MCA=∠MDB=90°,∠AMC=∠BMD=90°﹣∠AMD,MC=MD=,∴△AMC≌△BMD,∴S四边形OCMD=S四边形OAMB=6.(3)设P点坐标为(x,),则PE=HG=GE=,OE=x,∵∠MOE=45°,∴OG=GH=,∴OE=OG+GH=,∴x=,解得x,∴P,).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Rt△CDA,且A(﹣1,0),B(0,2)抛物线y =ax2+ax﹣2经过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是否存在两点P、Q,使四边形ABP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y=x2+x﹣2;(2)P(2,1)、Q(1,﹣1)【解析】(1)由Rt△AOB≌Rt△CDA,得OD=2+1=3,CD=1∴C点坐标为(﹣3,1),∴抛物线经过点C,∴1=a(﹣3)2+a(﹣3)﹣2,∴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2)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P、Q,使四边形ABPQ是正方形.以AB为边在AB的右侧作正方形ABPQ,过P作PE⊥OB于E,QG⊥x轴于G,可证△PBE ≌△AQG≌△BAO,∴PE=AG=BO=2,BE=QG=AO=1,∴P点坐标为(2,1),Q点坐标为(1,﹣1).由(1)抛物线y x2+﹣2,当x=2时,y=1;当x=1时,y=﹣1.∴P、Q在抛物线上.故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P(2,1)、Q(1,﹣1),使四边形ABPQ是正方形.5.已知:t1,t2是方程t2+2t﹣24=0的两个实数根,且t1<t2,抛物线y x2+bx+c的图象经过点A(t1,0),B(0,t2).(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三象限,四边形OP AQ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平行四边形OP AQ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平行四边形OP AQ的面积为24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平行四边形OP A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y2+x+4;(2)S=﹣4(x)2+25(﹣6<x<﹣1);(3)不存在【解析】(1)t2+2t﹣24=0,(t+6)(t﹣4)=0,t1=﹣6,t2=4∵t1<t2,∴A(﹣6,0),B(0,4)∵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解得,∴y=2+x+4.(2)∵点P(x,y)在抛物线上,位于第三象限,∴y<0,即﹣y>0.又∵S=2S△APO=2×|OA|•|y|=|OA|•|y|=6|y|,∴S=﹣6y=﹣6x2+x+4)=﹣4(x2+7x+6)=﹣4(x)2+25令y=0时,x2x+4=0,解得x1=﹣6,x2=﹣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6,0),(﹣1,0),∴x的取值范围为﹣6<x<﹣1.(3)当S=24时,得24=﹣4(x+2+25,解得:x1=﹣3,x2=﹣4代入解析式得:y1=﹣4,y2=﹣4.∴点P的坐标为(﹣3,﹣4),(﹣4,﹣4)当点P为(﹣3,﹣4)时,满足PO=P A,此时,平行四边形OP AQ是菱形.当点P为(﹣4,﹣4)时,不满足PO=P A,此时,平行四边形OP AQ不是菱形.而要使平行四边形OP AQ为正方形,那么,一定有OA⊥PQ,AO=PQ,此时,点P的坐标为(﹣3,﹣3),而(﹣3,﹣3)不在抛物线y=x2x+4上,故不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OP AQ为正方形.6.如图,抛物线y=﹣ax2+bx+5过点(1,2)、(4,5),交y轴于点B,直线AB经过抛物线顶点A,交x轴于点C,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Q在平面内,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y=x2﹣4x+5;(2)P(6,3)或(4,7)【解析】(1)∵抛物线y=﹣ax2+bx+5过点(1,2)、(4,5),∴,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5;(2)在y=x2﹣4x+5中,令x=0可得y=5,∴B(0,5),∵y=x2﹣4x+5=(x﹣2)2+1,∴A(2,1),∴,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n,则有,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2x+5,①当P A⊥AB时,如图,可设直线P A解析式为y+m,把A(2,1)代入可得1+m=1,解得m=0,∴直线P A解析式为y x,∴可设点P坐标为(x,),∴,∵四边形P ABQ为正方形,∴P A=AB,即,解得x=﹣2或x=6∵点P在第一象限内,∴x=﹣2不符合题意,舍去,故x=6,此时P点坐标为(6,3);②当PB⊥AB时,如图2,可设直线PB解析式为y+s,把B(0,5)代入可得s=5,∴直线PB解析式为y x+5,∴可设P点坐标为(x,+5),∴,解得x=﹣4(舍去)或x=4,此时P点坐标为(4,7);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6,3)或(4,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动点且纵坐标为6,点B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过点B作直线MN∥x轴,设MN分别交射线OA与x轴所成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于点E、F.(1)求证:EB=BF;(2为何值时,四边形AEOF是矩形?证明你的结论;(3)是否存在点A、B,使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A与B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见解析;(2)是,见解析;(3)A(0,6),B(0,3)【解析】(1)证明:∵OF平分OA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1=∠3,∵MN∥x轴,∴∠1=∠2,∴∠2=∠3,∴BO=BF,同理可得BE=BO,∴BE=BF;(2时,四边形AEOF是矩形.理由如下:∵,即BO=BA,而BE=BF,∴四边形AEOF为平行四边形,∵MN分别交射线OA与x轴所成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于点E、F.∴∠EOF180°=90°,∴四边形AEOF是矩形;(3)存在.∵四边形AEOF是矩形,∴当OA⊥EF时,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而EF∥x轴,∴OA⊥x轴,∴点A在y轴上,∴点A的坐标为(0,6),∵BO=BA,∴B点坐标为(0,3).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c图象的顶点为点M(0,﹣9),且经过点A(3,0).(1)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设点D(x,y)是此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位于第三象限,点C的坐标为(﹣5,0),四边形ABCD是以A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①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点B在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时,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③当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4时,请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是否为菱形?④是否存在点D,使平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y=x2﹣9;(2)①(﹣3<x<0),②40,③是菱形;(4)不存在【解析】(1)由题意得,解得故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2﹣9,(2)①D(x,y)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位于第三象限,∴y<0,即﹣y>0,﹣y表示点D到AC的距离.∵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当y=0时,x2﹣9=0,得x=±3所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3,0),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0.②如图:当点B在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时,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DCE=∠BAO,∠CED=∠AOB=90°,∴△ABO≌△CDE∵点B在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上OA=3,∴CE=OA=3,所以OE=2,所以当x=﹣2时,y=﹣5,S=40;③根据题意,当S=64时,即﹣8x2+72=64.解之,得x1=1,x2=﹣1.故所求的点D有两个,分别为D1(1,﹣8)(舍去),D2(﹣1,﹣8),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不是菱形(或者说明点D不在第三象限);点D2(﹣1,﹣8)满足DC=DA,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④当AC⊥BD,且AC=BD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此时点D的坐标只能是(﹣1,﹣4).而坐标为(﹣1,﹣4)的点不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故不存在这样的点D,使平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m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 为OB的中点,作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连接BF和OF,OF交AC于点E,交AB于点M.(1)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用m表示);(2)求证:OF⊥AC;(3)如图(2),若m=2,点G,0),过G点的直线GP:y=kx+b(k≠0)与直线AB始终相交于第一象限;①求k的取值范围;②如图(3),若直线GP经过点M,过点M作GM的垂线交FB的延长线于点D,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DMGQ为正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F(m m);(2)见解析;(3)①0<k<6,②Q(【解析】(1)y=﹣x+m,令x=0,则y=m,令y=0,则x=m,则∠ABO=45°,故点A、B的坐标分别为:(0,m)、(m,0),则点C(,0),如图(1)作点C的对称轴F交AB于点R,则CF⊥AB,CR=FR,则∠RCB=45°,则RC=RB=RF,∴∠RBF=45°,即FB⊥x轴,故点F(m m);(2)∵OC=BF,OB=OA,∴△AOC≌△OBF(HL),∴∠OAC=∠FOB,∵∠OAC+∠AOE=90°,∴∠OAC+∠AOE=90°,∴∠AEO=90°,∴OF⊥AC;(3)①将点(0)代入y=kx+b得:,解得:,由一次函数图象知:k>0,∵交点在第一象限,则,解得:0<k<6;②存在,理由:直线OF的表达式为:AB的表达式为:y=﹣x+2,联立上述两个表达式并解得:x=,故点M(,直线GM所在函数表达式中的k,则直线MD所在直线函数表达式中的k值为,将点M坐标和直线DM表达式中的k值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直线DM的表达式为:y=x+4,故点D(2,﹣1),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于点N,作x轴的平行线交过点G于y轴的平行线于点S,过点G作y轴的平行线交过点Q与x轴的平行线于点T,则MN=MH=2=,GN===DH=1)=∴△MNG≌△MHD(HL),∴MD=MG,则△GTQ≌△MSG,则GT=MS=GN=,TQ=SG=MN,故点Q(,﹣.。

18.2.3 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

18.2.3 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3 正方形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1.(2023四川自贡中考)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OBCD的两边与坐标轴正半轴重合,点C的坐标是( )A.(3,-3)B.(-3,3)C.(3,3)D.(-3,-3)2.(2023河南周口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连接BE交对角线AC于点F,连接DF,若∠ABE=25°,则∠EFD的度数为( )A.40°B.50°C.55°D.65°3.【教材变式·P67T1(3)】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BE,连接ED,则∠BED的度数为( )A.15°B.35°C.45°D.55°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O,连接BE,则BE的长度为( )A.3B.10C.5D.2525.(2021湖南邵阳中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连接DE,DF,BE,BF.(1)证明:△ADE≌△CBF;(2)若AB=42,AE=2,求四边形BEDF的周长.知识点2 正方形的判定6.(2021广西玉林中考)如图,一个四边形顺次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三个条件便得到正方形: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c.一组邻边相等;d.一个角是直角.顺次添加的条件:①a→c→d;②b→d→c;③a→b→c.则正确的是( )A.仅①B.仅③C.①②D.②③7.(2023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试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矩形ABCD为正方形.8.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2,则点E到边CD的距离为 .9.(2022湖南邵阳中考)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BE=DF,OE=OA.求证: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10.(2022广东深圳模拟)如图,在△ABC中,∠BA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1)求证:四边形AFDE为正方形;(2)若AD=22,求四边形AFDE的面积.能力提升全练11.(2022山东青岛中考,7,★☆☆)如图,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 的中点,△ACE为等边三角形.若AB=2,则OE的长度为( )A.6B.6C.22D.23212.(2023山东青岛二十六中期中,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四个条件:①AB=BC;②∠ABC=90°;③OA=OB;④AC⊥BD.从所给的四个条件中任意选择两个为一组,能判定▱ABCD是正方形的有( )A.3组B.4组C.5组D.6组13.(2022重庆中考A卷,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E平分∠BAC交BC于点E,点F是边AB上一点,连接DF,若BE=AF,则∠CDF的度数为( )A.45°B.60°C.67.5°D.77.5°14.(2021湖南常德中考,7,★★☆)如图,已知F、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与BC的中点,AE与DF交于点P,连接CP,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E B.PC=PDA.BE=12C.∠EAF+∠AFD=90°D.PE=EC15.(2023重庆中考B卷,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的中点,E为正方形内一点,连接BE,BE=BA,连接CE并延长,与∠ABE的平分线交于点F,连接OF,若AB=2,则OF的长度为( )A.2B.3C.1D.216.(2022江苏无锡中考,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 是CD的中点,HG垂直平分AE且分别交AE、BC于点H、G,则BG= .17.【新考法】(2023天津中考,17,★★★)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腰三角形ADE,EA=ED=5.2(1)△ADE的面积为 ;(2)若F为BE的中点,连接AF并延长,交CD于点G,则AG的长为 .18.(2023广西南宁期末,22,★★☆)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 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BD,连接B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19.(2023浙江绍兴中考,2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与点B,D不重合),GE⊥CD,GF⊥BC,E,F分别为垂足.连接EF,AG,并延长AG交EF于点H.(1)求证:∠DAG=∠EGH;(2)判断AH与EF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20.(2022山东潍坊诸城一模,21,★★☆)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点,连接AE、CE.(1)求证:AE=CE;(2)若将△ABE沿AB翻折得到△ABF,则当点E在BD上的何处时,四边形AFBE是正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素养探究全练21.【几何直观】下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照下面步骤进行折叠:第一步:如图①,将矩形纸片沿AM折叠,使得点D的对应点N落在AB上,连接MN,然后把纸片展开.第二步:如图②,将四边形ADMN沿PQ对折,使AD与NM重合.将纸片展开,得到折痕PQ,然后连接NQ.第三步:如图③,折叠纸片使得NQ落在DC上,折痕为EQ,点N的对应点为F.(1)求证:四边形ADMN是正方形;(2)求图③中四边形NQFE的面积与四边形ADMN的面积的比值.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C ∵正方形OBCD的边长为3,∴DC=BC=3,DC与BC分别垂直于y轴和x轴.∵点C在第一象限,∴点C的坐标为(3,3).2.A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C=∠DAC,∠BAD=90°,在△ABF和△ADF中,AB=AD,∠BAF=∠DAF, AF=AF,∴△ABF≌△ADF(SAS),∴∠ADF=∠ABE=25°,∵∠AEB=90°-∠ABF=65°,∴∠EFD=∠AEB-∠ADF=65°-25°=40°,故选A.3.C 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90°,在等边△ABE中,AB=AE,∠BAE=∠AEB=60°,∴AD=AE,∠DAE=∠BAD+∠BAE=90°+60°=150°,∴∠AED=∠ADE=12×(180°-150°)=15°,∴∠BED=∠AEB-∠AED=60°-15°=45°.故选C.4.C ∵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OB=OC,OB⊥OC,∴OB2+OC2=BC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即BC=2,∴OB=OC=1(舍负),∵CE=OC,∴OE=2,∴在Rt△OBE中,BE=12+22=5.故选C.5.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DAE=∠BCF=45°,在△ADE和△CBF中,AD=CB,∠DAE=∠BCF, AE=CF,∴△ADE≌△CBF(SAS).(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D=90°,AC=BD,OA=OC,OB=OD,AC⊥BD,AD=AB=42,∴BD= AB2+A D2=(42)2+(42)2=8,∴AC=BD=8,∴DO=BO=4,OA=OC=4,∵AE=CF=2,∴OA-AE=OC-CF,即OE=OF=4-2=2,∴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DOE=90°,∴四边形BEDF是菱形,∵DE=DO2+E O2=42+22=25,∴4DE=85,∴四边形BEDF的周长为85.6.C ①由a得,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添加c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再添加d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故①正确;②由b得,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添加d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再添加c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故②正确;③由a得,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添加b得,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仍是平行四边形,再添加c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能得到四边形是正方形,故③不正确.故选C.7.答案 AB=AD(答案不唯一)解析 添加AB=AD.(答案不唯一)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AD,∴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8.答案 0.5解析 如图,连接EO,交CD 于H,∵CE ∥BD,DE ∥AC,∴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OD=OC,∴∠COD=90°,∴四边形OCED 是正方形.∴EH=12CD,OE ⊥CD,∵AC=2,∴AB=BC=CD=1,∴EH=12CD=0.5,即点E 到边CD 的距离为0.5.9.证明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OA=OC,OB=OD,∵BE=DF,∴OE=OF,∴四边形AECF 是菱形.∵OE=OA=OF,∴OE=OF=OA=OC,∴EF=AC,∴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10.解析 (1)证明:∵DE ∥AB,DF ∥AC,∴四边形AFDE 是平行四边形.∵AD 平分∠BAC,∴∠FAD=∠EAD.∵DE ∥AB,∴∠EDA=∠FAD,∴∠EDA=∠EAD,∴AE=DE,∴四边形AFDE 是菱形.∵∠BAC=90°,∴四边形AFDE 是正方形.(2)∵四边形AFDE 是正方形,∴AF=DF=DE=AE,∠AED=90°,∴AE 2+DE 2=AD 2,∵AD=22,∴AE=DE=2(舍负),∴四边形AFDE 的面积为2×2=4.能力提升全练11.B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2,∴AC=22,∵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ACE为等边三角形,∴∠AOE=90°,AE=AC=22,AO=2,∴OE=AE2-O A2=6.故选B.12.B ∵AB=BC,∠ABC=90°,∴▱ABCD是正方形,故①②为一组,能判定▱ABCD是正方形;∵∠ABC=90°,∴▱ABCD是矩形,∵AC⊥BD,∴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②④为一组,能判定▱ABCD是正方形;在▱ABCD中,AC=2OA,BD=2OB,∵OA=OB,∴AC=BD,∵AC⊥BD,∴▱ABCD是正方形,故③④为一组,能判定▱ABCD是正方形;∵OA=OB,∴AC=BD,∴▱ABCD是矩形,∵AB=BC,∴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①③为一组,能判定▱ABCD是正方形.故选B.13.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A,∠DAF=∠ABE=90°,在△DAF和△ABE中,AD=BA,∠DAF=∠ABE,AF=BE,∴△DAF≌△ABE(SAS),∴∠ADF=∠BAE,∵AE平分∠BA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E=12∠BAC=22.5°,∠ADC=90°,∴∠ADF=22.5°,∴∠CDF=∠ADC-∠ADF=90°-22.5°=67.5°,故选C.14.C ∵F、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与BC的中点,∴AF=BE,∠DAF=∠ABE=90°,在△AFD和△BEA中,AF=BE,∠DAF=∠ABE=90°, AD=BA,∴△AFD≌△BEA(SAS),∴∠FDA=∠EAB.∵∠FDA+∠AFD=90°,∴∠EAB+∠AFD=90°,即∠EAF+∠AFD=90°,故C中结论成立,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B、D中结论成立,故选C.15.D 如图,连接A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AB=BE=2,∠ABC=90°,∴∠BEC=∠BCE,AC=AB2+B C2=22,∴∠EBC=180°-2∠BEC,∴∠ABE=∠ABC-∠EBC=2∠BEC-90°,∵BF平分∠ABE,∴∠ABF=∠EBF=12∠ABE=∠BEC-45°.∴∠BFE=∠BEC-∠EBF=45°,在△BAF与△BEF中,AB=EB,∠ABF=∠EBF,BF=BF,∴△BAF≌△BEF(SAS),∴∠BFA=∠BFE=45°,∴∠AFC=∠BFA+∠BFE=90°,∵O为对角线AC的中点,∴OF=12AC=2,故选D.16.答案 1解析 连接AG,EG,如图,易知AG=EG.∵E是CD的中点,∴DE=CE=4,设CG=x,则BG=8-x,在Rt△ABG和Rt△G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G2=CE2+CG2,即82+(8-x)2=42+x2,解得x=7,∴BG=8-7=1.17.答案 (1)3 (2)13解析 (1)过E 作EM ⊥AD 于M,如图,∵EA=ED=52,AD=3,∴AM=DM=12AD=32,∴EM=AE 2-A M 2=2,∴△ADE 的面积为12AD·EM=12×3×2=3.(2)延长EM 交AG 于N,交BC 于P,过点N 作NH ⊥DC 于H,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D,∴EP ⊥BC,∴四边形ABPM 是矩形,∴PM=AB=3,AB ∥EP,∴EP=5,∠ABF=∠NEF,∵F 为BE 的中点,∴BF=EF,在△ABF 与△NEF 中,∠ABF =∠NEF ,BF =EF ,∠AFB =∠NFE ,∴△ABF ≌△NEF(ASA),∴EN=AB=3,∴MN=1,∵NH ⊥CD,∴∠GHN=∠NMA=90°,NH ∥AD,∴∠GNH=∠NAM,易知四边形MNHD 为矩形,∴NH=DM=AM,∴△GNH ≌△NAM,∴AN=NG,∵AM=MD,∴GD=2MN=2,∴AG=AD 2+G D 2=13.18.解析 (1)证明:∵AF ∥BC,∴∠AFE=∠DCE,∵点E 为AD 的中点,∴AE=DE,在△AEF和△DEC中,∠AFE=∠DCE,∠AEF=∠DEC, AE=DE,∴△AEF≌△DEC(AAS),∴AF=CD,∵AF=BD,∴CD=BD,∴D是BC的中点.(2)当△ABC满足AB=AC,∠BAC=90°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理由如下:∵AF∥BD,AF=BD,∴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AB=AC,∠BAC=90°,∴∠ADB=90°,AD=BD=12BC,∴平行四边形AFBD 是正方形.19.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GE⊥CD,∴AD∥GE,∴∠DAG=∠EGH.(2)AH⊥EF.理由如下:连接GC交EF于点O,如图,∵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DG=∠CDG=45°,∵DG=DG,AD=CD,∴△ADG≌△CDG(SAS),∴∠DAG=∠DCG.在正方形ABCD中,∠ECF=90°,∵GE⊥CD,GF⊥BC,∴四边形FCEG为矩形,∴OE=OC,∴∠OEC=∠OCE,∴∠DAG=∠OEC,由(1)得∠DAG=∠EGH,∴∠EGH=∠OEC,∴∠EGH+∠GEH=∠OEC+∠GEH=∠GEC=90°,∴∠GHE=90°,∴AH⊥EF.20.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ABE=∠CBE=45°,在△ABE和△CBE中,AB=CB,∠ABE=∠CBE, BE=BE,∴△ABE≌△CBE(SAS),∴AE=CE.(2)点E在BD的中点处时,四边形AFBE是正方形.证明如下:由翻折得∠F=∠AEB,AF=AE,BF=BE,∵AB=AD,∠BAD=90°,E是BD的中点,∴AE=12BD=BE=DE,AE⊥BD,∵BF=BE,AE=AF,∴AE=BE=AF=BF,∴四边形AFBE是菱形,∵AE⊥BD,∴∠AEB=90°,∴四边形AFBE是正方形.素养探究全练21.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AN=∠D=90°,由折叠可得∠ANM=∠D=90°,AD=AN,∴四边形ADMN是正方形.(2)∵四边形ADMN为正方形,∴AD=DM=MN,设AD=DM=MN=2a,∵将正方形ADMN对折后,AD与MN重合,∴DQ=QM=a,在Rt△NQM 中,由勾股定理得NQ=QM2+N M2=a2+(2a)2=5a,由折叠可得QF=NQ=5a,易得四边形NQFE为菱形,∵四边形NQFE与四边形ADMN的高都为2a,∴S四边形NQFE∶S四边形ADMN=QF∶DM=5a∶2a=52.。

挑战中学考试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素质训练之正方形

挑战中学考试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素质训练之正方形

初中几何综合题素质训练之正方形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AD 、DC 上,且DE =DF ,BM ⊥EF 于M .求证:ME =MF .2.如图,正方形ABCD ,E 是BC 上的一点,延长AB 至F 使BE BF =,延长AE 交CF 于G .求证:CF AG ⊥.3.如图,ABCD 、BEFG 都是正方形,A 、B 、E在一条直线上,连结A 、G ,且延长交CE 的连线为H ,求证:CE AH ⊥.4.如图,某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下面3个有联系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 如图1,正方形ABCD 中,作AE 交BC 于E ,DF AE ⊥交AB 于F ,求证:AE DF =; (2) 如图2,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D BC ,上,点G H ,分别在AB CD ,上,且EF GH ⊥,求GH EF :的值;(3) 如图3,矩形ABCD 中,AB a =,BC b =,点E F ,分别在AD BC ,上,且EF GH ⊥,求GH EF :的值.图1FBA图2G BAH图3GBACH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P 是BO 上任意一点,DQ ⊥AP ,垂足是Q ,交AC 于R , 求证:⑴、DP=CR .⑵、若P 为OB 延长线上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图并证明.6.如图,已知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AB MN //,且分别与AO 、BO 交于M 、N .求证:CN BM .BAD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F 为CD 延长线上一点,AF CE ⊥于E ,交AD 于M .求:∠MFD 的度数.8.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为DC 中点,AM DF ⊥交AC 于E ,交BC 于F .求证:∠DMA=∠EMC .9.已知:如图,AM 为△ABC 的中线,四边形ABDE 、ACFG 均为正方形.求证:EG AM 21=.10.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CE 垂直于CAD ∠的平分线于E ,AE 交DC 于F .求证:AF CE 21=.1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是CD 中点,E 是CD 上一点,且DAM BAE ∠=∠2.求证:AE =BC +CE .1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CE 、DF 交于M .求证:AM=AD .13、如图正方形ABCD ,以CD 为边长向正方形内作等边△CDE,连BE 交AC 于F ,连DF ,求证:⑴ △ADF ≌△ABF ⑵ 求∠AFD 的大小 ⑶ 求证AF+DF=CFCD14.(利用旋转处理正方形问题)△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M 、N 为斜边AB 上两点,如果∠MCN =45求证 AM 2+BN 2=MN2BCA15、已知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且∠MAN=45°⑴ 如图1求证:MN=DN+BN⑵ 如图2,若点M 、N 分别在CB 、DC 的延长线上,∠MAN=45°,请探究:MN 、BM 、DN 之间的关系MADAD如果改∠MAN=45°顶点不在A 点,而在正方形的中心O 点处,其它的条件不变,请问MC 、MB 与MN 之间的关系A16、已知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MN=DN+BN⑴如图1求∠MAN的度数⑵如图2,若AM、AN分别和BD交于E、F点,请探究:DE、EF、FB之间的关系⑶若点M、N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MAN=45°MN、DN、BN之间的关系;请探究:DE、EF、FB之间的关系画图证明D CMAD17、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点P为正方形ABCD外的一点,且BP⊥CP⑴如图1,求证BP+CP=2OP⑵如图2,当点P在正方形的内部时,问BP、CP、OP三者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请证明ECAB C18、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过点P 作PF ⊥CD 于点F 。

初三几何综合应用:正方形难题解析

初三几何综合应用:正方形难题解析

初三几何综合应用:正方形难题解析压轴题1: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DF⊥CE于M,交AB于F,交AC于N,连接EN、BM,有如下结论:①△ADF≌△DCE;②CN=2AN;③MN:EN=4:5;④S△AND:S四边形CNFB=2:5;⑤∠ADF=∠BMF。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哪些?【解析】①:∵∠ADF+∠DEC=∠ADF+∠DFA=90°,∴∠DEC=∠DFA,AD=CD,∴△ADF≌△DCE,①正确;②:由①知:AF=DE=½AD=½AB,AF∥CD,∴AF∶CD=AN∶NC=1:2,∴NC=2AN,故②正确;③设EM=x,∵△CDE为Rt△,DM⊥CE,∴△DME和△DMC也是Rt△,故△CDE∽△DME∽△CDM,∴x∶DE=DM∶CD,得DM=2x,同理,CM=4x;由AE=AF,AN为∠EAF角平分线,知:EN=FN,设MN=y,则:x²+y²=EN²=FN²=(DF-DN)²=(CE-DN)²,∴x²+y²=(x+4x-2x-y)²,即y=4x/3,由勾股定理,EN=5x/3,∴MN∶EN=4x/3∶5x/3=4:5,故③正确;④延长DF、CB,相交于G点,如右图。

则由于F为AB中点,AD∥BG,得:△ADF≌△BGF;设S△ANF =p,则由NF∶ND=AF:CD=1:2,知:S△AND =2p;∴S△ADF=3p,即S△BGF=3p;连接BN,则S△BNF =S△ANF =p,∴S△GBN=p+3p=4p;而BG=AD=BC,∴S△CBN =4p,即S四边形CNFB=5p,∴S△AND:S四边形CNFB=2p:5p=2:5,故④正确;⑤在Rt△CMG中,B为CG中点,∴BG=BM,∠BGF=∠BMF,而∠ADF=∠BGF,∴∠ADF=∠BMF,故⑤正确。

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解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篇:二次函数与正方形.doc

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解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篇:二次函数与正方形.doc

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解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篇:二次函数与正方形什么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什么是二次函数?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y=ax2+bx+c(a,b,c是常数,a≠0)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正方形与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最重要知识内容之一,一直是中考数学热点和重点。

像二次函数的重要性,相信不要老师多说,它一直是中考数学必考的热点,超过90%以上的压轴题都和二次函数有关。

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更具自身特殊的性质,如: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因此,在中考数学中,若把二次函数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很多具有综合性强、创新型、解法灵活等鲜明特点的题型。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与正方形相关题型,典型例题分析1:巳知二次函数y=a(x2-6x+8)(a>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1)如图①.连接AC,将△OAC沿直线AC翻折,若点O的对应点0恰好落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实数a 的值;(2)如图②,在正方形EFGH中,点E、F的坐标分别是(4,4)、(4,3),边HG位于边EF的右侧.小林同学经过探索后发现了一个正确的命题:“若点P是边EH或边HG上的任意一点,则四条线段PA、PB、PC、PD不能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刚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请你积极探索,并写出探索过程;(3)如图②,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设点P的纵坐标l是大于3的常数,试问:是否存在一个正数阿a,使得四条线段P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考点分析:二次函数综合题.题干分析:(1)本题需先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和对称轴,再根据∠OAC=60°得出AO,从而求出a.(2)本题需先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P是EF上任意一点时,可得PC>PB,从而得出PB≠PA,PB≠PC,PB≠PD,即可求出线段PA、PB、PC、PD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3)本题需先得出PA=PB,再由PC=PD,列出关于t 与a的方程,从而得出a的值,即可求出答案.解题反思: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相结合是本题的关键.二次函数与正方形相关题型本质上就是函数与几何综合类问题,此类问题一直是中考数学的热点。

正方形中考填空压轴题

正方形中考填空压轴题

有关中考“正方形”的压轴题中考正方形压轴题通常会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与其他几何图形的结合。

有关中考“正方形”的压轴题如下:题目: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F为AD上一点,且AF=1/4AD。

试判断BE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1.根据题意,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都相等,即AB = BC = CD = DA。

2.由于E是CD的中点,所以CE = DE = 1/2 * CD。

3.F是AD上的一点,且AF = 1/4 * AD,那么FD = 3/4 * AD。

4.为了判断BE与CF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它们的斜率。

在正方形中,由于AB∥CD和BC∥AD,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行关系来找到BE和CF的斜率。

5.通过相似三角形或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找到BE和CF的长度。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计算两条线的斜率。

6.如果两条线的斜率相等且不为零,则它们是平行的。

如果它们的斜率乘积为-1,则它们是垂直的。

然而,这个解析可能不是最直接的方法。

更简洁的方法是使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简洁解析:1.连接B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为了简化计算)。

2.由于AF = a和AB = 4a,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F的长度。

3.同理,由于CE = 2a和BC = 4a,也可以得到BE的长度。

4.通过观察或计算,我们可以发现△BCF和△DCE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公共角(即∠BCF和∠DCE)且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

5.由于△BCF和△DCE是相似的,我们可以得到∠CBF = ∠CDE。

6.延长BE交CF于点G。

由于∠BFC和∠CDE都是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并且它们的余角相等(即∠CBF和∠DCE),我们可以得到∠BGF = 90°。

7.因此,BE⊥CF。

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一)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M 是BC 的中点.P (0,m )是线段OC 上一动点(C 点除外),直线PM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 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当△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 的值;(3)设过P 、M 、B 三点的抛物线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E ,过点O 作直线ME 的垂线,垂足为H (如图2).当点P 从O 向C 运动时,点H 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H 所经过的路长(不必写解答过程).图1 图2解析(1)因为PC //DB ,所以1CP PM MC BD DM MB===.因此PM =DM ,CP =BD =2-m .所以AD =4-m .于是得到点D 的坐标为(2,4-m ).(2)在△APD 中,22(4)AD m =-,224AP m =+,222(2)44(2)PD PM m ==+-.①当AP =AD 时,2(4)m -24m =+.解得32m =(如图3). ②当PA =PD 时,24m +244(2)m =+-.解得43m =(如图4)或4m =(不合题意,舍去).③当DA =DP 时,2(4)m -244(2)m =+-.解得23m =(如图5)或2m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APD 为等腰三角形时,m 的值为32,43或23.图3 图4 图5(3)点H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54π. 考点伸展第(2)题解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其中①、②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①如图3,当AP =AD 时,AM 垂直平分PD ,那么△PCM ∽△MBA .所以12PC MB CM BA ==.因此12PC =,32m =. ②如图4,当PA =PD 时,P 在AD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 =2PO .因此42m m -=.解得43m =. 第(2)题的思路是这样的:如图6,在Rt △OHM 中,斜边OM 为定值,因此以OM 为直径的⊙G 经过点H ,也就是说点H 在圆弧上运动.运动过的圆心角怎么确定呢?如图7,P 与O 重合时,是点H 运动的起点,∠COH =45°,∠CGH =90°.图6 图7例2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 =-x +7与正比例函数43y x = 的图象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2)过点A 作AC ⊥y 轴于点C ,过点B 作直线l //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A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 ,交线段BA或线段AO 于点Q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当t 为何值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解析(1)解方程组7,4,3y x y x =-+⎧⎪⎨=⎪⎩得3,4.x y =⎧⎨=⎩ 所以点A 的坐标是(3,4). 令70y x =-+=,得7x =.所以点B 的坐标是(7,0).(2)①如图2,当P 在OC 上运动时,0≤t <4.由8APR ACP POR CORA S S S S =--=△△△梯形,得1113+7)44(4)(7)8222t t t t -⨯-⨯⨯--⨯-=(.整理,得28120t t -+=.解得t =2或t =6(舍去).如图3,当P 在CA 上运动时,△APR 的最大面积为6.因此,当t =2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图2 图3 图4②我们先讨论P 在OC 上运动时的情形,0≤t <4.如图1,在△AOB 中,∠B =45°,∠AOB >45°,OB =7,42AB =,所以OB >AB .因此∠OAB >∠AOB >∠B .如图4,点P 由O 向C 运动的过程中,OP =BR =RQ ,所以PQ //x 轴.因此∠AQP =45°保持不变,∠PAQ 越来越大,所以只存在∠APQ =∠AQP 的情况. 此时点A 在PQ 的垂直平分线上,OR =2CA =6.所以BR =1,t =1.我们再来讨论P 在CA 上运动时的情形,4≤t <7.在△APQ 中, 3cos 5A ∠=为定值,7AP t =-,5520333AQ OA OQ OA OR t =-=-=-. 如图5,当AP =AQ 时,解方程520733t t -=-,得418t =. 如图6,当QP =QA 时,点Q 在PA 的垂直平分线上,AP =2(OR -OP ).解方程72[(7)(4)]t t t -=---,得5t =. 如7,当PA =PQ 时,那么12cos AQ A AP∠=.因此2cos AQ AP A =⋅∠.解方程52032(7)335t t -=-⨯,得22643t =. 综上所述,t =1或418或5或22643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当P 在CA 上,QP =QA 时,也可以用2cos AP AQ A =⋅∠来求解.。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半角模型教案有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半角模型教案有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1 和性质定理 2 。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4.经过四边形的隶属关系浸透会合思想。

5.经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育学生辩证看法。

正方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仍是特别的矩形,特别的菱形,所以它拥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所以正方形有以下性质〔由学生和老师一同总结〕。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而且相互垂直均分,每一条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

说明:定理 2 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对角线的性质,一个题设同时有四个结论,这是该定理的特色,在应用时需要哪个结论就用哪个结论,并不是把结论写全。

小结:(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上图(2 〕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对边平行。

②正方形四边相等。

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相互垂直均分,每条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

例 1 .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 ABCD ,先折出折痕 BD ,再折叠使 AD 边与对角线 BD 重合,得折痕DG ,使 AD 2,求 AG .【分析】:作GM ⊥BD ,垂足为 M .由题意可知∠ ADG=GDM ,那么△ADG ≌△MDG .∴DM=DA=2.AC=GM又易知: GM=BM .而 BM=BD-DM=2 2 -2=2〔-1〕,∴AG=BM=2〔 2 -1〕.例 2 .如图, P 为正方形 ABCD 内一点, PA PB10 ,而且 P 点到 CD 边的距离也等于 10 ,求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分析】:过 P作EF AB于F 交DC 于E.设 PF x ,那么 EF10x , BF1(10 x) .2由 PB2PF 2BF2.可得: 102x21(10x)2.4故 x 6 .S ABCD162256 .例 3.如图,E 、分别为正方形 ABCD 的边 BC 、CD 上的一点,AM EF,?垂足为,AB,F M AM那么有 EF BE DF ,为何【分析】:要说明 EF=BE+DF ,只需说明 BE=EM ,DF=FM即可,而连结AE、AF.只需能说明△ ABE≌△AME ,△ADF≌△AMF 即可.原因:连结 AE、AF.由 AB=AM ,AB ⊥BC,AM ⊥EF,AE 公用,∴△ABE≌△AME .∴BE=ME .同理可得,△ADF ≌△AMF .∴DF=MF .∴EF=ME+MF=BE+DF .例 4 .如以下列图 E 、 F 分别在正方形 ABCD 的边 BC 、 CD 上,且EAF 45 ,试说明EF BE DF 。

初中正方形几何压轴题

初中正方形几何压轴题

初中正方形几何压轴题一、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正方形是几何中最基础、最常见的图形之一。

本文将围绕初中正方形几何压轴题展开讨论,介绍正方形的定义、性质、相关定理和解题方法。

二、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正方形是指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为直角的四边形。

2.性质:–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四个角都为直角:每个内角都为90度。

–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平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三、相关定理1.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公式:–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对角线长度d可通过勾股定理求得:d^2 = a^2 + a^2 = 2a^2,即d = √(2a^2) = a√2。

2.正方形内接圆和外接圆:–正方形有唯一一个内切圆,其半径r = a/2(a为边长)。

–正方形有唯一一个外接圆,其半径R = a/2(a为边长)。

3.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面积公式:S = a^2 (a为边长)–周长公式:C = 4a (a为边长)四、正方形的解题方法1.利用定义和性质判断:–如果已知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为直角,则可以判断给定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如果已知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平分,则可以判断给定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利用相关定理求解:–已知对角线长度d,可以通过d = a√2求得正方形的边长a。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S,可以通过S = a^2求得正方形的边长a。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C,可以通过C = 4a求得正方形的边长a。

3.利用内接圆和外接圆求解:–已知内切圆半径r,可以通过r = a/2求得正方形的边长a。

–已知外接圆半径R,可以通过R = a/2求得正方形的边长a。

五、例题分析例题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求其面积和周长。

解答: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可以得到: - 面积S = a^2 = 6^2 = 36(cm^2) - 周长C = 4a = 4 × 6 = 24(cm)例题2: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10cm,求其面积和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综合题素质训练之正方形
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AD、DC上,且DE
=DF,BM⊥EF于M.求证:ME=MF.
2.如图,正方形ABCD,E是BC上的一点,延长AB至F使,延长AE交CF于
G.求证:.
3.如图,ABCD、BEFG都是正方形,A、B、E在一条直线上,连结A、G,且延长交CE的连线为H,求证:.
4.如图,某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下面3个有联系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 如图1,正方形中,作交于,交于,求证:;
(2) 如图2,正方形中,点分别在上,点分别在上,且
,求的值;
(3) 如图3,矩形中,,,点分别在上,且,求
的值.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P是BO上任意一点,DQ⊥AP,垂足是Q,交AC于R,
求证:⑴、DP=CR.
⑵、若P为OB延长线上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图并证明.
6.如图,已知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且分别
与AO、BO交于M、N.求证:.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F为CD延长线上一点,于E,交AD于M.求:∠MFD的度数.
8.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DC中点,交AC于E,交BC于F.求证:∠DMA=∠EMC.
9.已知:如图,AM为△ABC的中线,四边形、ACFG均为正方形.求证:.
10.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CE垂直于的平分线于E,AE交DC于F.
求证:.
1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M是CD中点,E是CD上一点,且.求证:
AE=BC+CE.
1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CE、DF交于M.求证:AM=AD.
13、如图正方形ABCD,以CD为边长向正方形内作等边△CDE,连BE交AC于
F,连DF,
求证:⑴ △ADF≌△ABF ⑵ 求∠AFD的大小 ⑶ 求证
AF+DF=CF
14.(利用旋转处理正方形问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C=90°,M、N为斜边AB上两点,如果∠MCN=45求证 AM2+
BN2 =MN2
15、已知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MAN=45°
⑴ 如图1求证:MN=DN+BN
⑵ 如图2,若点M、N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MAN=45°,请探
究:MN、BM、DN之间的关系
如果改∠MAN=45°顶点不在A点,而在正方形的中心O点处,其它的条件
不变,请问MC、MB与MN之间的关系
16、已知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MN=DN+BN
⑴ 如图1求∠MAN的度数
⑵ 如图2,若AM、AN分别和BD交于E、F点,请探究:DE、EF、FB之
间的关系
⑶ 若点M、N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MAN=45°MN、DN、BN之
间的关系;请探究:DE、EF、
FB之间的关系画图证明
17、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点P为正方形ABCD
外的一点,且BP⊥CP
⑴ 如图1,求证BP+CP=OP
⑵ 如图2,当点P在正方形的内部时,问BP、CP、OP三者又存在什
么样的关系?请证明
18、 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
点,过点P作PF⊥CD于点F。

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
有DF=CF.
⑴如图2,若点P在线段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 于点E。

a) ①求证:DF=EF;
b) ②写出线段PC、PA、CE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
论;
⑵若点P在线段OC上(不与点O、C重合),PE⊥PB且PE交直线CD于点E。

请完成图3并判断⑴中
的结论①、②是否分别成立?若不成立,写出相应的结论(所写结论均不必证明)
1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 交AC于点Q.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
(2)当点在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
(3)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再继续在BC上运动到点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恰为等腰三角形.
20、 操作:如图1,把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放在正方形ABCD的边
BC的延长线上(CG>BC),取线段AE的中点M。

探究:线段
MD、M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
(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
至少写3步);
(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③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
你的证明。

①、DM的延长线交CE于点N,且AD=NE;
②、将正方形CGEF绕点C逆时针旋转45°(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
③、在②的条件下且CF=2AD。

附加题:将正方形CGEF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

探究:线段MD、M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1、
正方形,点为直线上一点,连,以为腰作等腰,连交于.
⑴ 如图1,当点在线段上时,求的值,并证明
⑵ 如图2若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求的值,并证明
22、 如图,P为正方形ABCD边BC上一点,BG⊥AP于点G,在AP的延长
线上取点E,使AG=GE,连接BE、CE.⑴求证 :
⑵ ∠CBE的平分线交AE于N点,连接DN,求证:
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CD上一动点,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
BE=DP,连接PE交AB、AC分
23、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CD上一动点,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BE=DP,连接PE交AB、AC分
别于Q、N,∠CPE的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M、F。

(1)求证:AP=AM;
(2)若AP=NE,求证:
2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2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⑴ 求证:△AMB≌△ENB;
⑵ 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⑶ 当AM+BM+CM的最小值为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25、M、N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M=CN,CH⊥DN于H,CH的延长线交BD于Q,交AB于K,QM
与DN的延长线交于点P.
⑴求证:AK=BN;
⑵当H是DP的中点时,试探究线段CQ+BQ与P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在⑵的条件下,若正方形的边长为,请直接写出MN的长
26、如图,四边形ABDM中,AB=BD,AB⊥BD,∠AMD=60°,以AB为边作等边△ABC,BE平分∠ABD交CD
于E,连ME.
⑴ 求∠BEC的度数。

⑵ 探究于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⑶若,则线段的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