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使用量筒时,请注意: (1)量筒须水平放置。 (2)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读数时,以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我们用体积(volume)来表示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 (cubic meter),符号是m3;立方厘米 (cubic centimeter),符号是cm3等。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长方体,只要 利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 代入公式,便可计算出体积。
使用中注意:
• 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 • 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 与同学讨论,并完成下列测量活动,数据记入以下空格。 (1)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2)选出适当工具,测量实验桌的长度 (3)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自己的胸围 ,宽度 ,宽度 ,厚度 。 。 。
发生意外怎么办?
想一想:把意外情况及应对的措施用连线配对。
玻璃试管破碎 烫伤了手指 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酒精洒到桌面小范围起火
用扫帚扫到畚箕里 用蓝油烃涂抹 用灭火器扑灭 用湿抹布扑盖 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
实验室的科学活动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联系,可以用数字、字母或各种符号等记录 下来。以下我们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来完成“建立个人 的信息资料包”的活动。 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测量手段,如:测身 高、体重、胸围等。请把个人的已知数先填入以下表 格内,以后再逐步完善。
科学是一项有趣而艰苦的事业,它包含了无数科学家的创 造性活动。为了获取成果,科学家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勇敢 而又无止境地攀登着……
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他对 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中国的印 刷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 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 的深刻变革。当站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 高领奖台上时,他说:“对我来说,科学 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而实 现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是我此生最大的欣 慰。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的全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物、自然、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
以下是包含在笔记中的主题和关键点:
1、生物与环境:
(1)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等。
(2)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4)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2、地球与宇宙:
(5)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核心。
(6)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8)天体:太阳、月亮、星辰。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透明度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简单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生活中的科学:
(5)力的作用:重力、摩擦力、弹力。
(6)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7)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杠杆、轮轴、滑轮。
(8)健康与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5、科学探究方法:
(9)观察:使用感官器官收集信息。
(10)实验: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11)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12)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6、科学家与科学史:
(13)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
(14)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15)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精品】
从以上活动中得出,皮肤最敏感的部位是
。
思考与练习
2.了解其他同学皮肤最敏感的部位,并与自己比较。
3.你知道盲童学校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吗?
谢谢
嗅觉和味觉
鼻(nose)是嗅觉(smell)的器官,舌(tongue) 是味觉(taste)的器官。在人类进化早期,嗅觉与味 觉在防御危险方面,曾起着重要的作用。
耳
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了解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途径
1.观察人耳模型,初步了解人耳各部位的名称。 2.观察下图,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3.声音在人耳中的传播途径。
声源、介质和受声器(耳)是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三者 缺一不可。
人耳的听力有限,在自然界各种声音中,我 们只能听到其中的一部分。
许多动物能 听到频率高于20, 000赫兹(Hz)的 超声波 (ultrasound wave),所以, 它们能接收许多 人类无法直接获 得的信息。
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测量手段,如:测身 高、体重、胸围等。请把个人的已知数先填入以下表 格内,以后再逐步完善。
(一)刻度尺与长度
刻度尺(ruler)是测量(measure)长度(length)的 基本工具。要得到较精确的测量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 当的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 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它打破了原有学科框架, 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三馆合一”,是一座综合 性的展馆,它将天地、生命、智慧、创造和未来融为一体, 12个展区组成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大课堂。
上海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
谢谢
第二章 感知世界 皮肤的感觉
【强烈推荐】沪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强烈推荐】沪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
总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六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沪教版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学业成绩。
目录
1. 单元一:生命活动与环境
2.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
3.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4. 单元四: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5. 单元五:力与机械
单元一:生命活动与环境
- 生命活动的特点
-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 健康与生活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它们之间的转化
- 常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能量与热量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 天体与行星
-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
- 自然界的变化
单元四: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方式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 合成与分解
单元五:力与机械
- 力的作用与效果
- 机械与运动
- 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 机械的改进与发展
以上是沪教版六年级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牛津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重点知识复习及练习
牛津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重点知识复习及
练习
热和温度
知识点
- 热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能量形式。
-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多少的物理量,用温度计量。
练
1.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有哪些温标?
2. “热”和“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3. 如果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同样的室温下,哪个杯子中的水先变凉?
物质的存在状态
知识点
- 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固体、液体、气体。
- 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升温、降温、减压等方式实现。
练
1. 空气属于什么状态的物质?
2. 冰与水的存在状态分别是什么?
3. 将液态物质制成固态物质的过程叫做什么?
水循环
知识点
-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 水的循环对生命、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练
1. 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包括哪些过程?
2.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循环会带来什么后果?
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点
- 光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 镜子中的图像是由光线的反射所形成的。
练
1. 什么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2. 镜子中的图像是怎么形成的?
小结
以上就是牛津沪教版科学六年级上的重点知识复习和练习,希望能对同学们进行科学学习有所帮助。
沪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科学复习资料能与能源●【生活实例】汽车靠动能在公路上奔驰;电风扇靠电能运转;轻轨火车靠动能前进;我们之所以要进食,就是因为我们要把食物内储有的化学能转换为内能,为我们补充能量。
●能以不同形式存在,如光、热、声音等。
●光能: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都会放出光能。
太阳就就是一个巨大的发光体,它向外释放出大量的光能。
●热能:电炉、电热器、燃气灶等器具工作时会放出热能。
热能可使受热物体温度升高。
●电能:电能从发电站通过电缆输送到用户。
工厂里的机器、办公室中的设备及家庭中的器具大多数使用电能。
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能了。
●声能:被敲击的钟或鼓会放出声能。
声音越大,放出的声能越多。
●动能:飞驰中的快艇、跑动中的动物等都具有动能。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势能:打桩机的汽锤升得越高,具有的势能越大。
此外,物体受压或被拉长时(例如弹簧),也储存着势能。
●化学能:树木、煤、石油等物质都储存着大量的化学能。
当它们燃烧时,化学能就会转化成其她形式的能,例如光能与热能。
●能的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光能、热能、电能、声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等。
●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如:储存在酒精内的化学能→光能+热能;快速搓动双手,动能→热能+声能;动能(摇动罐子)→声能;势能(钩码升高)→动能(钩码运动)→势能;化学能(酒精)→光能+热能(火焰释放)→动能;动能(上紧发条)→势能(储在发条内)→动能等。
●利用某些装置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些装置称为能的转化器。
●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而同一形式的能可以发生转移,比如热能。
●热可以从高温的地方传到低温的地方。
●空气就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当气体中的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的距离会增大。
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就是便形成对流。
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沪教版六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并提供简明扼要的讲解。
以下是对中心知识点的概述:
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植物的吸光作用和光合作用
-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排出水蒸气的作用
-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 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
- 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叶片繁殖
2. 动物的生殖与生长
- 动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殖方式
- 人类的生殖器官和性别特征
- 动物个体的生长过程和发育阶段
- 动物的生存与繁衍的适应性特征
3. 物质的变化与常见现象
-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状态变化的条件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性质
- 物质的熔化、凝固、沸腾和冷凝过程
- 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方法
- 物质的比重和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
- 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和特点
-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
- 非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和问题
-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健康与卫生
- 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饮食平衡和合理营养的原则
- 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生活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
以上为沪教版六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学生们复和研究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总结了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特征: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应等-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第二单元:水·我们的生命之源-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入地下水和江河湖海等- 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溶解性、凝固性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基本形式:前进、后退、转动、变速等- 力的作用:推、拉、重力等第四单元:力- 力的大小和方向:单位(牛顿)、力的合成、平衡和失衡-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等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的种类: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灾、干旱等- 防灾减灾的措施:预测、预报、避难、救助等第六单元:天地人与健康-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健康的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卫生惯等第七单元:新时代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简述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科学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第八单元:我国的地形地貌- 我国的地形地貌: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沿海地区等- 地形地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第九单元:太阳能与风能- 太阳能的利用:光能及光能的转化和储存- 风能的利用:风能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单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节约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以上是2022-2023学年度沪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杠杆原理:自行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刹车和车铃的按钮。
这些简单机械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2. 齿轮转动:自行车上的齿轮转动与齿轮的大小有关。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 材料性质:例如纸的宽度和厚度对它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 遗传和变异: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 化石和微生物: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在土壤里、空气中、自然水域中及生物的身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清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放大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其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也被称为凸透镜。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而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2. 显微镜: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使用显微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
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而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例如,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6.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例如,草履虫、衣藻、绿藻等就是水中的微生物。
在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7. 微生物与健康: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此外,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清单还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组等简单机械的知识。
这些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其中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其上的三点包括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轮轴则是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而滑轮组则是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机械,其组数越多越省力。
上海六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
上海六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科学期末复一、科学入门: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活动。
这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
科学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结果、思考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产生新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
而科学探究的方法则包括观察、记录、猜测等。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但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必须的安全措施。
为了准确测量,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如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温度计和无液气压计等。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如烫伤、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或着火等。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用蓝油烃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或用灭火器扑灭等。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千克(kg)和克(g);长度的单位是米(m)、厘米(cm)或千米(km);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和立方厘米,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计算。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毫升mL和立方厘米,其中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
在使用量筒时,需要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所能容纳液体的最大体积称为容积。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C)。
每个人的心跳次数都是不同的,但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运动后,我们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会加快,因此可以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粗略地估计时间。
磁性物质是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而磁棒的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
当磁棒静止时,南北极分别指向磁棒的南极(S)和北极(N),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生物七大基本特征之一,体现了生物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需要。
这七大基本特征包括: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生长;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上海科学六年级上考试要点总结
上海科学六年级上考试要点总结一.科学入门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
科学的发现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
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必须的安全措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
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测量单位:4.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p12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p16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p18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
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
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p23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p27二.生物的世界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a)它的外形;b)它的活动形态;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d)它生活的环境;e)它的进食习惯;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划分原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科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章 走进科学 身边的科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奇迹……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候鸟为什么飞行万里不迷航?
含羞草为什么“怕羞”?
流星雨是怎么产生的?
火山为什么爆发?
龙卷风为什么平地而起?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雪地行走为什么咯吱作响?
(1)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宽度
,厚度
。
(2)选出适当工具,测量实验桌的长度
,宽度
。
(3)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自己的胸围
。
(二)体积与体积测量
体积=长度×宽度×高度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在实验室里,我们使用量筒(measuring cylinder)量度液体的 体积。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litre)和毫升(millilitre)做单位, 符号分别是l和ml。
1km=1000m 1m=100cm 1cm=10mm
使用中注意:
• 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 • 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 与同学讨论,并完成下列测量活动,数据记入以下空格。
“在上海造地铁,就是在宇宙中找一个支点翻 转地球!”20世纪50年代,外国专家考察完上 海的软土地质后,曾下过如此断言。而隧道与 地下工程专家刘建航院土,硬是以当代愚公精 神,敢于创新,使上海地下软土质的地层建造 地铁变成了现实,并正在创造世界城市地铁建 造史上的一个奇迹。
沪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沪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科学复习资料能与能源●【⽣活实例】汽车靠动能在公路上奔驰;电风扇靠电能运转;轻轨⽕车靠动能前进;我们之所以要进⾷,就是因为我们要把⾷物内储有的化学能转换为内能,为我们补充能量。
●能以不同形式存在,如光、热、声⾳等。
●光能:电灯、⼿电筒、电视机等都会放出光能。
太阳就就是⼀个巨⼤的发光体,它向外释放出⼤量的光能。
●热能:电炉、电热器、燃⽓灶等器具⼯作时会放出热能。
热能可使受热物体温度升⾼。
●电能:电能从发电站通过电缆输送到⽤户。
⼯⼚⾥的机器、办公室中的设备及家庭中的器具⼤多数使⽤电能。
我们的⽣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能了。
●声能:被敲击的钟或⿎会放出声能。
声⾳越⼤,放出的声能越多。
●动能:飞驰中的快艇、跑动中的动物等都具有动能。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具有的动能越⼤。
●势能:打桩机的汽锤升得越⾼,具有的势能越⼤。
此外,物体受压或被拉长时(例如弹簧),也储存着势能。
●化学能:树⽊、煤、⽯油等物质都储存着⼤量的化学能。
当它们燃烧时,化学能就会转化成其她形式的能,例如光能与热能。
●能的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光能、热能、电能、声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等。
●能可以由⼀种形式转化成另⼀种形式。
如:储存在酒精内的化学能→光能+热能;快速搓动双⼿,动能→热能+声能;动能(摇动罐⼦)→声能;势能(钩码升⾼)→动能(钩码运动)→势能;化学能(酒精)→光能+热能(⽕焰释放)→动能;动能(上紧发条)→势能(储在发条内)→动能等。
●利⽤某些装置把能从⼀种形式转化为另⼀种形式,这些装置称为能的转化器。
●利⽤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种形式转化成另⼀种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同⼀形式的能可以发⽣转移,⽐如热能。
●热可以从⾼温的地⽅传到低温的地⽅。
●空⽓就是由多种⽓体组成的。
●当⽓体中的粒⼦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间的距离会增⼤。
⽓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四周⽓体的密度⼩。
上海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上海六年级科学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a. 常见物质的形态与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及其常见例子。
b. 物质的可燃性与不可燃性:火柴、木头等物质的燃烧现象。
2. 物质的变化a.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溶解、凝固、融化、汽化和凝华等过程。
b. 化学变化:燃烧、酸碱中和等化学反应。
3. 能量的转换与利用a. 能源的种类与分类: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
b. 能量的转换:光能、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c. 能源的节约与保护:节约用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
二、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a. 外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及特点。
b. 地表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海洋等地理特征。
2. 地球与太阳系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b. 月亮与地球: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的产生。
3. 宇宙与星系a. 星体的分类:行星、太阳、恒星和星云等。
b. 星座与星图:北斗七星、天琴座等常见星座的形状和位置。
三、生物多样性1. 动物分类a.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b.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常见动物类群。
2. 植物分类a. 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特点。
b.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植物类群。
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a.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
b. 生物的栖息地和环境适应: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健康与安全1. 卫生与健康a. 个人卫生:勤洗手、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
b. 疾病防护:预防常见传染病、接种疫苗等防病措施。
2. 交通安全a. 交通信号与规则:红绿灯、人行横道和交通标志等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b. 安全出行: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3. 自然灾害与应急措施a. 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范措施。
b. 灾害应急知识:地震避险、逃生和急救方法等基本应急措施。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题型总结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总结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
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
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素因数1。
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
6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相关概念1.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2.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正整数a除以正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够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4.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5.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基数6.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7.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也叫做质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8.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正整数可以分为1、素数和合数三类9.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也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10.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1.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12.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3.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14.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5.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部分将这些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6.如果两个整数中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相关题型1.将一个正整数分解成素因数连乘的形式2.判断是否为素数或者写出符合规定的素数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问题4.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组问题、两辆公交车同时出发、13年蝉和17年蝉在某年同时出现的问题、n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问题)第二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第二章分数
2.1分数与除法
1.一般地,两个正整数相除的商可用分数表示,即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除数
用字母表示为p÷q=
p
q
(p、q为正整数)
2.2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分数的值不变
2.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3分数的比较大小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小的比较小
2.通分的一般步骤是:(1)求公分母——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每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需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2.4分数的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3.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4.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5.整数与真分数相加所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6.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商,分子则为原分子除以分母的余数
7.列方程求未知数的一般书写步骤:(1)设未知数为x;(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表示出x 等于那些数相加减;(4)计算出x的值,并写出上结论
2.5 分数的乘法
1.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相乘作为分母
2.如果乘数是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2.6 分数的除法
1.一个数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为这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2.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一个分数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和分数的分母有关
2.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前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被重复的一个或一节数码称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一个分数总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线循环小数
第三章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1.将a与b相除叫a与b的比,记作a:b,读作a比b
2.求a与b的比,b不能为零
3.a叫做比例前项,b叫做比例后项,前项a除以后项b的商叫做比值
4.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
5.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
3.2 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华为最简整数比
3.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三项连比性质是:如果a:b=m:n,b:c=n:k,那么a:b:c=m:n:k
如果k≠0,那么a:b:c=ak:bk:ck=a
k
:
b
k
:
c
k
5.将三个整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就是给每项除以最大公约数;
将三个分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给各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将三个小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先给各项同乘以10,100,1000等,化为整数比,再化为最简整数比6.求三项连比的一般步骤是:(1)。
寻找关联量,求关联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毕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中关联量化成相同的数
(3)对应写出三项连比
3.3 比例
1.a (第一比例项):b (第二比例项)=c (第三比例项):d (第四比例项);其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b 、c 叫做比例内项
2.如果两个比例内项(外项)相同,即
a :b=
b :
c ,那么b 叫做a 、c 的比例中项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方程转化化为我们常见的形式
ad=bc ,简单的说,就是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书写步骤分四步:(1)设未知数(2)列方程(3)解方程(4)答5.列比例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对应关系,一定要注意同类量的单位要对应统一
3.5 百分比的应用
3.赢利问题的俩个基本公式:售价-成本
=赢利,赢利率=赢利/成本×100%;在售价、成本和赢利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赢利率
打折问题的一个基本公式:原(售)价×折数=现(售)价;在原价、现价和折数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
亏损时赢利意义相对的量:赢利
=售价-成本,亏损=成本-售价4.银行利息的结算和
本金、利率和期数有关(注意:贷款利息不纳税)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
=利息×20%;税后本息和=本金+税后利息=本金+利息-利息税
=本金+利息×(1-20%)增长率=增长的量/原来的基数×
100%3.6等可能事件
1.从实际生活中感悟那些事件是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真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第四章圆和扇形
4.1圆的周长
1.周长公式C=πd=2πr ,其中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
π=3.14 2.会根据题意,有其中
2个量求第三个量的值4.2弧长
1.如图,圆上A 、B 两点间的部分就是弧,记作AB 读作弧AB ,∠AOB 称为圆心角
2.n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圆周长的
360n 3.设圆的半径为r ,n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l ,弧长公式:l =180n
πr
4.3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S=π2
r 2.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S=π(2R -2
r )4.4 扇形的面积
1.扇形面积公式S 扇=360n
π2r =1
2lr
2.要求阴影部分面积,要善于抓住图形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适当的割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