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一门学科,旨在提供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教育专业人才。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其未来深入学习教育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标等,以及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还将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学生将学习到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将培养出扎实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还将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到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方法的选择等。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学生将深入了解教育实践的本质和规律,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获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出扎实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门课程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兼具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和解释教育的过程。
将它定义为“跨越学校和学校外社会的实践和认知,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因此,311教育学专业基础应包括社会科学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根本原理;社会、心理和认知发展学;实用教育技能;以及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教育过程的必备工具。
首先,311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包括社会科学和教育理论。
社会科学涉及社会系统的总体动态,以及它与个体、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社会结构体系、文化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要理解发展中社会文化和政治规范等方面的实践变化。
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育的定义、目的、内容和组织,它也包括研究和评估教育实践的传统和创新方式。
其次,311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包括社会、心理和认知发展学。
它们有助于人们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过程,并预测其在不同学习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
它们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教育实践,构建适合学习者的有效教学方法。
此外,教育实践技能也是311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们旨在培养未来教师的学习策略,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课程。
它们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和识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最后,311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包括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教育过程的必备工具。
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学校及其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与社会、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展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综上所述,311教育学专业基础应包括社会科学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根本原理;社会、心理和认知发展学;实用教育技能;以及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教育过程的必备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教师、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更全面地理解教育,并有效地实施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种基础课程,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更有效地改善教育质量。
教育学原理311考研

教育学原理311考研教育学原理311考研讲义
第一章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1.1 教育学的定义与意义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教育学的发展与方法论
2.1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第三章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2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观点
第四章教育学的关键问题
4.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
4.2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4.3 教育方式与方法
4.4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
第五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与前沿
5.1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5.2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家族学
5.3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要素分析
5.4 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政策研究
第六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应用
6.1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6.2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6.3 教育学原理在教师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附录:教育学相关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最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含答案)

最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含答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是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入手,逐步展开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探讨,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科学,旨在研究并探索教育的目的、方法和价值。
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大的领域。
一般教育学研究一般群体学生的教育问题,而特殊教育学则研究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主要类型。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取数据并加以解释,以验证或推翻某种教育假设。
理论研究则是基于文献资料和学术讨论,从逻辑推理和思辨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
三、教育系统与教育改革教育系统是指由教育机构、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等组成的一整个综合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了解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
四、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五、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验和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估。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测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各类评价工具,准确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六、课程开发与教材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课程开发是指针对特定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框架和教学计划的过程。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学习要求:1.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理解,理清各知识点背后之间的关联;2.教育学原理部门的知识点比较多,也较为零散,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梳理,理清其思路;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知识进行记忆。
教育学原理的逻辑框架图: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八章教学第六章教育制度第十章教师与学生第九章德育第七章课程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揭示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原因:(1)教育学的创立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发展奠定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同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密不分可;(4)教育知识的丰富沉淀。
2.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一、教育学基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基础为日后教育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学基础综合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概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学科。
它主要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和教育学核心原理。
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是指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及相应的规律。
它们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教育学基本原理对教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核心原理则是由教育学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共同形成的全面、系统的教育规律。
其中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教育评价等。
(二)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的系统性概括,是初步了解教育学原理及其方法的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形式、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等。
学习教育学概论必须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和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育学概论为学生们了解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框架。
(三)教育史教育史是研究教育活动史的学科,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史主要有教育发展史,教育思想史和中外教育史等。
教育史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过研究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演进过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最具科学性的学科之一,它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考试大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大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多个学科。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对考试大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内容进行概述和解读。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研究内容。
其中包括: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3. 学习与发展的心理过程: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育评价、学生管理等。
二、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学科。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1.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对象。
2.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人力资本理论、投资回报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等。
3.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教育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等。
4. 教育经济学在教育政策中的应用:教育投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等。
三、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1.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对象。
2. 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
3. 教育组织与领导:教育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教育领导的角色与职责等。
4. 教育管理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领导能力培养等。
四、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学科。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1. 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对象。
2023年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2023年考研教育学311大纲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023年考研教育学311大纲是对考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规范和要求,为教育学考研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了解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以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3.教育学派及其代表理论:深入了解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体系,包括进化主义派、社会科学派、实证主义派等。
4.教育学研究方法:掌握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研究领域1.教育哲学: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深入研究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以及教育的本质和方法论等。
2.教育社会学:学习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析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变革对教育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4.教育管理学: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机制、原则和实践等。
5.教育经济学:学习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析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三、教育学前沿领域1.学校发展研究:探究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发展等方面的前沿课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2.教育评价研究:了解教育评价的发展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质量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关问题。
3.教育技术研究: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教育技术对教学和学习的改善和创新。
4.跨文化教育研究:了解跨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育学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了解教育学界的研究进展和主要观点,进行文献综述和文献评析。
311教育学真题考点总结8

11月14号早读1,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2,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刺激—反应联接;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时人格形成、发展的动力。
3,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说。
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适应的学说,代表人物杜威。
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有教育超越生活说和教育改造生活说。
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当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给予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
4,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是指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5,目标评价模式,是把课程的总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既定的目标进行课程和教学评价的一种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提出,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外观评价模式,比较全面的模式,它判断和描述两个主要的操作过程,不仅要看一个具体的课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而且重点分析了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CIPP评价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认为课程评价是一种过程,旨在描述,取得,以及提供有用的资料,为判断各种课程计划,课程方案以及课程改革服务。
6,不同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一,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通过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的重组和改造,使学生的智力获得发展。
311教育学选择题知识点

311教育学选择题知识点知识点1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综合性:教育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研究教育的全貌。
•实践性: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强调实际应用和指导实践。
•目的性: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2 -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规律性问题,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教育学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分析和总结规律性问题。
•实验法: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控制变量,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教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教育规律和趋势。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不同群体的教育情况,找出差异和共同点,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汲取教育发展的智慧和经验。
知识点3 - 教育学的几个基本范畴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范畴:1.教育目标:研究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文化遗产等。
2.教育原则: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如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活动和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教育内容:研究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5.教育评价:研究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知识点4 - 教育学的发展和挑战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多元化的教育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学需要处理和整合这些理论,以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指导。
311教育学真题考点总结13

1,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用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府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功能。
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和教育的管理系统两个方面。
学校教育系统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3,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指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领悟的课程,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识别这种课程。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4,观察学习由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指学习者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且无需直接强化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4个彼此相连的环节:注意、保持、动作再生、强化与形成动机。
迁移学习,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试误学习,是说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过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点为中介,这个观点是在学习的联结理论中出现的。
5,西周学校的名称和分类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类型。
311教育学笔记

简答题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对比:共同点: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都重视体育训练;两者的教育制度都有年龄分期,且比较完善。
不同点:(1)地理环境不同,造成政治经济差异。
斯巴达在政治上是军事寡头统治,而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体。
(2)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教育体制以及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
斯巴达教育比较专制,而雅典比较民主。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而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斯巴达的教育方法野蛮,而雅典的教育方法温和、民主。
(3)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主要是军营、埃弗比团,而雅典除埃弗比外,私人设有许多学校,如体操学校、文法学校、音乐学校等。
(4)教师队伍不同。
斯巴达由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而雅典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
(5)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巴达将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义务,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雅典采取放任政策,教育子女视为家庭责任,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缴纳学费是家长应尽的义务。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其一,人本主义。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这表现了教育对人的价值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课程设置也具有古典性质,并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其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看,都充满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其四,宗教性。
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信仰上帝,虽然他们抨击天主教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也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专横的宗教性以打造一种充满世俗色彩的和人性色彩的宗教。
其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一、教育学原理概述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普遍性和原则性的学科。
它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有关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目标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明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 教育内容原理:研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教育方法原理:研究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4. 教育评价原理:研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判断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5. 教育环境原理: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依据。
三、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1.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2. 教学模式: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3. 学习动机:研究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5. 教育价值观: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供指导。
四、教育学原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学原理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几个方面的具体指导作用: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育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目标设定。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拥有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部精心制定了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旨在全面提升教育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1.1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2.1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2.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2.4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指导2.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2社会结构与教育3.3学校与社会的关系3.4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变革与发展3.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四、教育管理与领导4.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学校领导与教育管理4.3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4.4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5教育管理评估与改进五、课程与教学论5.1课程的概念和分类5.2课程编制与评价5.3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5.4教学方法与策略5.5教学设计与创新六、教育评价与测量6.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6.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6.3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4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6.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质量保障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7.1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7.2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7.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7.4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7.5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八、教育法律与政策8.1教育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8.2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8.3教育法律与政策的解读与适用8.4教育法律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5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监督与改进结语: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大纲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根据中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教育学311课程的大纲大致如下: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
-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 中国和世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教育学研究的过程和要素
3.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
- 教育哲学和教育人类学
- 比较教育学和国际教育学
- 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历史学
- 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
-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
- 教育法学和教育评价学
4. 教育学的主要问题和热点:
- 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
- 教育公平和教育的权利
- 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的本质
-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的目标
5.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
- 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 教育学研究的国际化和跨学科性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大纲可能因各大学和年份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作为一般参考。
建议您在报考学校或咨询相关教育学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教育学311课程大纲。
311教育学基础(知识点完整版)

1.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揭示教育的规律(二)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2+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二)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三)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特拉普——《教育学研究》——标志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3.17-19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一)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发展心里官能);(二)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注重实科教学)(三)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拉特克·夸)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2022考研311教育学原理核心知识(3)

教育学原理在311教育学综合中所占分值约100分,说明每年在这上面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要认真复习。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教育学原理资料,希望参加2022考研教育学的考生认真看。
2022考研311教育学原理核心知识(3)
1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2.国家教委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小学课程计划》中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中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13.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方面,二是教育的管理系统方面
1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纵向(各级)的施教机构来看,我国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
从横向(各类)类别结构来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职业技术系统和成人教育系统四个类别
15.【古德莱德五类课程】理想的课程(有学者提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正式的课程(由教育刑侦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1。
教育学综合311

教育学综合311
教育学综合311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课程,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该课程通常涵盖以下主题: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学的定义、分类、研究范围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 教育学的理论:介绍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构建主义等,探讨这些理论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 教育学的方法:介绍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点、缺点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4.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介绍教育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如教育公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等,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教育学综合311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知识和方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
便于进行多次观察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基本过程: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远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八. 辨析“人是教育的产物”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影响。
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另一发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九.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1.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 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十. 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体“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
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十一.简述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
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
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十二.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位置的量数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十三. 比较意大利人文主义和北欧人文主义相同点:均将古典科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同点: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十四. 生物起源说的描述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他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十五. 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十六.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1. 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 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3. 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十七.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1. 目标:“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 内容:人生观的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指一、教育学统考参考教材电子版(强烈推荐)教育学原理:1.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3.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学:《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暂时没能找到)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外教育史: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王炳照: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武新春等人民教育出版社;3.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坛ftp里已有)教育研究方法: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09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版本之一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史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是*推荐参考书,比较权威全面,建议大家第一轮复习以其中一本为主,兼顾其他版本,相互补充,通读一遍,然后参考其他综合用书。
三、09教育学统考参考书目版本之二以下是我为准备08年教育学统考的一些参考教材。
是我自己根据新浪考研的采访和大纲选取出来的。
不是指定教材哦,供大家参考!08年统考一共考查4科: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我前3科都选取了2本教育界公认比较权威的教材,最后一科只选取了1本。
教育学:教育原理(修订版) 作者:孙喜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价格25元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出来的,里面教育学方面的参考书目多是选取的这本书的内容。
与新大纲我想应该差不多吧。
推荐50%现代教育论作者:黄济王策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价格27.4 元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出来的。
推荐50%另外说一下新浪考研推荐的教育学书目:《教育学原理》当中,景点的参考书,《当代教育学》、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由王道俊、王汉南编写的《现代教育论》、由郑经州编写的《教育通论》,当然还有一本最经典的鲁杰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原理当中最经典的书目。
这些书如果是教育专业的战友们应该都有吧。
我还有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是没有统考之前为了考厦门大学准备的袁正国编著的〈当代教育学〉此书观点相当新,是本好书,但对于基础的知识提及的比较少。
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修订版) 作者:孙培青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价格44元(这本书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与大纲吻合度80%外国教育史教程作者:吴式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大纲吻合度80%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作者:陈琦刘儒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1997.4.1 价格:34元(这本教材是我根据同等学历教育学大纲选取出来的,同时新浪考研推荐的书)吻合度:80%教育心理学(修订本) 作者:邵瑞珍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本:1997 价格62元吻合度60% (这本同等学历提到,新浪网没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