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病, 是 经 立 枯 丝 菌 核 和禾 谷 丝 菌 核 引 发 的一 种 真 菌 性 病 害 , 是 一 种 土壤 传 播 疾 病 。病 菌一 般 以菌 核在 病 株 根部 或 者土 壤 中越 冬 或 者越 夏 . 菌核 在 干 燥 土 壤 中 能存 活 6 年 ,在 流动 的活水 中能 存 活 6 个 月 左右 ,适 宜菌 核 生 长 的温 度 为 2 0 — 2 5 。 C 之间 , 温度 在 1 3 ℃ 以下 , 其 生 长 速度 变慢 . 在5 ℃以下 生长 将 全部 停止 。 1 . 2纹枯 病 发 病条 件 般情况下 , 播种 过早 、 群 体 密 度 大、 氮肥 偏多 、 麦 苗 徒 长 的地 块 会 偏 重
小 麦 纹 枯病 的发 生及 防治 技术
口 杨 毅 ’ 吴彬 刘 光 。
小 麦 是 河 南 省 漯 河 市 的 主要 粮 食
为 5个 时期 ,冬 前 发 病 期 、 越 冬 静 止
作 物 之 一 。近年 来 , 由 于小 麦 新 品 种 的 不 断引 进 , 以及 良种 良方 配套 的推 广 普 及, 漯 河 小 麦 产 量 实现 连 续 多 年 持 续 稳 定 增 产 ,小 麦 品质 也 得 到 了不 断 提 高 , 经 济 效 益 明显 提 升 。 但 是 随着 小 麦 纹 枯 病 的持 续 发 生 . 且 呈 现 出高 发 、 重 发 态 势, 对小 麦 的产 量 和 品质 的提 升 造 成 了 不 可忽视的不利影 响 . 因此 . 加 强 小 麦 纹 枯 病 综 合 防 治工 作 至 关 重要 。 1 小 麦 纹 枯 病 的发 病 规 律
破 坏 小 麦 组 织 ,造 成 地 下 部 分 的 养 料 和水分无 法向上供给 , 发生不 结实 、 不 抽 穗 的情 况 。 2小 麦 纹 枯 病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分 析 2 . 1做 好 农 业 防治 工 作 选 用 抗 病 耐 病 品种 。在 加 强 栽 培
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发病过程: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是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该菌在土壤中越冬,并依靠风力传播。
当温度达到10-15°C,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病原菌非常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后,病原菌在植株叶片上形成鲜明的橙红色条状病斑,从而得名“纹枯病”。
病斑逐渐加大,形成类似茶叶的条纹状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纹枯病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选育抗病品种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遴选抗病种质资源,利用遗传育种技术进行杂交选育。
2.合理轮作和间作:小麦纹枯病一般是通过风力传播的,因此合理安排小麦和非寄主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
非寄主作物可以是豆类作物、马铃薯、玉米等,以杂粮作物最好。
3.病地消毒:将发生纹枯病的田块和小麦秸秆进行及时的集中燃烧和深翻。
病地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适时施肥:适时施肥是提高小麦抗病能力的重要环节。
给予合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5.药剂化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防锈剂和杀菌剂。
在小麦生长季节,根据天气条件和病情发展情况,使用符合规定且经注册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6.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包括适时除草,保证小麦的充足阳光照射和通风,避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7.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种子是纹枯病的传播途径之一,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子处理剂主要有膨胀剂、生物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等。
8.灵活调整播种期: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可以避开纹枯病高发期,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害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小麦的播种期。
9.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预警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总结起来,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间作、病地消毒、适时施肥、药剂化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灵活调整播种期和加强病害监测等措施,以综合防治的方式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治小麦纹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纹枯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抗病品种,可以在种植小麦时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二、合理施肥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关,因此合理施肥也是预防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三、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预防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种植小麦时,应注意田间排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旱。
同时,还应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预防小麦纹枯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如三唑酮、氧化锌等,这些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总之,预防小麦纹枯病需要综合施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南农业2019年第7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小麦纹枯病是黄淮冬麦区主要的常见病害,病情发生普遍且严重,小麦田一旦遭受纹枯病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严重者减产可达地块会形成大面积死棵白穗,直致颗粒无收。
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小麦纹枯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带有病原(三)返青拔节期小麦在返青拔节期受纹枯病病菌侵染,基部叶鞘出现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梭形病斑,且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或烂茎。
湿度较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和黄褐色的菌核。
(四)孕穗期小麦遭受纹枯病为害,会破坏小麦养分输送系统,使小麦不能正常抽穗,形成“枯孕穗”,或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的发病高病菌侵染幼见病斑,因发病较为缓一般在10%4月中旬,温湿度适中,月上旬。
随(一)转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克服见病才去防治的错误认识,及早动手,把纹枯病病菌侵染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农业防治一是种植抗纹枯病品种,如品种新麦26等;二是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合理施肥;三是改条播为宽播、匀播,发挥小麦个体单株优势,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三)掌握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及时防治目前,商水县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周麦36、周麦32、新麦26、新麦28、百农207、百农418、百农4199、烟农999、存麦5号、存麦21、西农511等。
除新麦26中抗纹枯病外,其余品种均为中高感纹枯病小麦品种。
因此,要及早防治纹枯病的发生,减轻其为害程度,最大程度让这些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抓住关键季节及时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生长的全过程都可侵染为害,但防治最有效、最省力的时机是小麦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这时麦苗较小,喷药比较容易集中喷到小麦茎基部,能起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纹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合理田间管理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如强抗病性的小麦新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发病风险。
3.深翻土壤:适时进行深翻土壤,将病原体暴露在土壤表层,利于日光和高温的杀灭,减少病原体数量。
二、病害监测和预警1.定期巡视:定期巡视田间,及时观察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是否出现纹枯斑点,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使用病害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结合病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化学防治1.药剂选择:选用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如三唑酮、噻菌脲等,用于喷雾防治。
2.喷药时机:根据小麦纹枯病的病程特点,选择适当的喷药时机,如在小麦拔节期或小麦抽穗前后进行喷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
四、生物防治1.利用拮抗菌: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用于土壤处理或喷雾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2.利用生物农药:利用生物农药对小麦纹枯病进行防治,如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对环境友好。
五、增强植物抗病能力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保证小麦植株的养分供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六、科学防治措施的结合应用结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形成防治效果的协同作用,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病害监测和预警、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采取这些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小麦纹枯病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小麦叶片枯黄和变薄的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对于小麦种植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病条件1.温湿度条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
在日平均温度15℃~24℃,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条件下,小麦纹枯病易发生。
2.土壤条件: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之一为镰刀菌,它寄生在土壤中。
酸性土壤和缺乏磷、钾等微量元素的土壤容易促进病原菌的生长。
3.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引起小麦纹枯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雨水多、露水重、雾气浓厚、风大、天气潮湿等气象条件都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4.栽培措施:如小麦种植密度过大、施肥过量、光照不足等都容易导致小麦叶面积大,着露水、发霉,从而诱发小麦纹枯病。
二、防治措施针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以下为常见的措施:1.优选种植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并且加强施肥和土壤改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2.清除病源:及时清理和销毁病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轮作制度:实行小麦与豆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制度,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防止病害再次发生。
4.药剂喷洒: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如环氧乙烷、硫酸铜等进行药剂喷洒,以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5.深耕换土:及时对受病害影响比较严重的田地进行深耕换土,可以去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6.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清洁,减少病原菌在农场的传播和扩散,对一旦有早期病害发现,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7.利用防治生物方法:可以利用一些防治生物方法,如引入天敌类寄生性对病原菌进行控制等。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危害性的小麦病害,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危害性,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收成。
在此提醒农民朋友们注意小麦的病情,做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农业】小麦纹枯病,发生很严重出现这种症状,抓紧用药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很严重!出现这种症状,抓紧用药防治!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病害。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达40%以上。
因此适期开展防控尤为重要,以确保小麦增产丰收。
小麦纹枯病发病症状
纹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在小麦各生育期均有发生。
①烂芽:在小麦出苗期芽鞘变褐,然后麦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②病苗死苗:多发生在小麦3~4叶期,初期个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云纹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导致死苗。
③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基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
纹状的花秆。
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黄褐色的菌核。
④倒伏:由于茎部发病严重、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⑤枯株白穗:后期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小麦纹枯病防治措施
当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可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50~200克,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亳升,12.5%烯唑醇可湿性
粉剂45~60克,以上药剂量任选一种,经二次稀释,对水30~40千克,在上午有露水时,对准麦株基部喷雾防治,重发田块施药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建议在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同时,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提高小麦的抗性。
文章。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田间消长规律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小麦纹枯病,根据漯河市测报站多年定点系统调查,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展蔓延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一)冬前发病期。
在小麦种子发芽后病菌即可侵染,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一般在小麦播后30~40天,即11月中下旬开始见病,自小麦3叶期病株率逐渐增长,形成冬前发病高峰期。
根据调查,冬前病株率一般为0.001%~5%。
2006年11月中旬调查平均病株率达11%,严重地块病株率达25.5%。
2007年冬前基数病田率为67%,较上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病株率21%,较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
(二)越冬稳定期。
入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不利于病菌的侵染,病害的发展停止,病情基本稳定,而病菌在麦苗越冬(存活)后成为早春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三)早春横向扩展期。
小麦返青后(2月中旬后),天气转暖,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开始侵染,2月底、3月初进入发病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春季发病高峰期,但此时,在正常年份侵茎率严重度均较低。
侵茎占发病茎5%~10%左右。
1998年和2003年气候变化异常,阴雨天气多,有利于纹枯病菌扩展蔓延。
2006~2007年小麦受暖冬和早春倒春寒影响,纹枯病侵茎率特别高。
在此时期病株率和侵茎率激增,纵横扩展特别快。
2007年3月上旬病田率上升到71.2%,病茎率31%,为近年来早春发病偏重年份。
3月下旬病情进入始盛期,病田率达83.9%,病茎率达35%。
(四)病情加重期(严重度增长期)。
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气温适合病菌扩展,病株率趋于稳定,病斑由叶鞘表层侵入茎秆,节与节之间扩展相连,形成纵向扩展高峰,严重度急剧增加。
近两年调查数据表明:2006年和2007年5月上旬调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58%、66%;侵茎率分别为43.6%、57%,侵茎率均占发病茎的65%以上。
2007年4月中旬达高峰期,病田率达97%,病茎率达49%,部分重发田块病茎率达100%,严重度达4级,侵茎率高达40%,在5月中旬就有点片倒伏现象呈现。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河南农业2019年第8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增大,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五)土壤沙质化影响中牟县黄河滩区及三官庙镇等小麦种植区大多沙质化严重,保水保肥性能差,植株抗病能力弱,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
(六)连作中牟县逐年连作造成小麦种植区土壤中菌核数量增加,菌源累积,造成连续侵染,故而发病重。
(七)相互交叉传播染病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和带菌病残体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不恰当的农事操作或者灌溉等都可以引cm 行距种cm 宽行,适适宜播种量每667 m 2适m 2减少或增kg 干土层2.合理施肥。
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
播种前合理施入基肥,避免大量施用氮肥,小麦返青期追肥不易过多。
合理施用有机肥及磷肥、钾肥,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3.适期播种,播深适宜。
发病重的地块适当晚播,中牟县播种期应在10月上旬,播深3~4 cm。
若播种过浅,不利于保墒,容易造成土壤失水麦苗枯干,出现苗弱、苗黄现象,甚至缺苗断垄,抗病能力减弱。
播种过深,种子在出苗时消耗过多营养,容易造成麦苗细弱,降低抗病能力。
4.改善灌溉条件。
灌溉时切忌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喷灌和滴管。
一是冬灌。
入冬前进行冬灌,地表夜冻日消时浇越冬水,冬灌水量为60~70 m 3/667 m 2。
二是返青水。
翌年在日平均气温达到3 ℃时浇返青水,将返青水推迟到起身期或拔节期进行;对长势差或者地力贫瘠的田块可结合浇水每667 m 2施尿素10 kg。
三是小麦拔节抽穗期灌溉。
在4月上旬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灌水,要求灌足,灌透。
四是扬花成熟期灌溉。
小麦抽穗后不能缺水,要保证麦田湿润,间隔15天左右灌1次水,同时灌好麦黄水。
(二)生物防治提倡施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长13.7%。
利用丝核菌弱致病株系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一、发病原因
1.温度和湿度
温度太高或湿度太高会导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夏季的温暖潮湿,夜间温度比白天低时,尤其容易发病。
2.病菌
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病原体是非穗病毒,该病毒很容易在田间传播,以及通过蚊虫、风、雨水等媒介传播,使得小麦感染病毒而发病。
3.植物营养
小麦的营养不足也会导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尤其是缺氮或钾、矿质元素的缺乏。
二、综合防治对策
1.改良土壤
通过施用有机肥及养分调节剂,增强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营养,减弱小麦发病的倾向。
2.减少湿度和温度
尽量将前期播种日期推后,落后应该选择在平静晴朗的早晨播种;建议在发病初期采取田间灌溉,调节田间湿度;减少田间遮挡物,使田间空气流通。
3.抗病药剂施用
田间可采用抗病清洗药剂:金霉素水剂施用,液比200~500倍,稀释水200-400斤/亩,每隔15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3次以上;氰
乐钾和明菌灵乳油混合施用,液比1000~2000倍;明菌灵乳油施用,液比500倍,每隔10天施用一次,连续3次以上。
4.晨仰曝晒
晨仰曝晒是小麦发病初期应用的防治手段,在发病期间,及时调整收割机在田埂上翻转并打发晒水,以减少田间水分,使病毒失去滋生条件。
5.病毒植株除灭
及时清理受病毒灾害的植株,以尽快清除病毒污染物,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是由小麦纹枯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
该病害常常发生在田间中后期,严重时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研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
1.适宜条件
小麦纹枯病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引起病害发生。
小麦纹枯病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5℃,湿度在7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20%。
2.冬季越冬期
小麦纹枯病菌在冬季通过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的菌丝体会在下一年生长季节在土壤中形成新的菌核,引起病害发生。
3.生长过程中的易感期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从拔节到孕穗期是易感期,这一生长阶段的温度湿度条件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综合防治技术
1.生态防治
采用生态防治方法是当前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施用有机肥、土壤翻耕和轮作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小麦生长环境,从而防止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2.化学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药剂、施用杀菌剂等,目的是在小麦易感期喷洒药剂,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或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对小麦纹枯病进行杀菌,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高温处理的温度范围为60-80℃,时间在2-4小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杀灭小麦纹枯病菌。
综上所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根据这些规律可以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达到有效地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目的。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它首次在20世纪初在美国被发现,然后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成为小麦产业中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措施。
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1. 湿度。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湿度高的病害,因此湿度是它的发病条件之一。
当相对湿度高于90%时,病菌是最活跃的。
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菌可以快速繁殖并侵染小麦。
2. 温度。
小麦纹枯病的温度条件是15℃至25℃。
当温度高于25℃时,病原菌会停止生长,而在低于15℃时,病菌无法生存。
当温度适宜时,病原菌容易在小麦植株上形成繁殖。
3. 土壤。
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土壤的pH 值对小麦纹枯病也有影响,当土壤pH值低于5.5时,小麦纹枯病会更容易发生。
此外,长期的单作也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进而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1. 使用抗病品种。
发展抗病品种是小麦纹枯病防治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通过现代的育种技术,培育出耐病品种,可以显著降低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同时,在种植耐病品种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及早发现病害。
2. 合理耕作措施。
尽量减少单作,合理轮作,间作。
同时,松土、施肥、保水、保肥都是减少病害的措施,这有助于提高地力,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3. 农药防治。
目前已经有针对小麦纹枯病的药剂可供选择,可以在发病初期进行喷洒。
农药防治是小麦纹枯病的辅助手段,但应注意,农药的使用要遵守使用规定和剂量,不要滥用药剂。
4. 揭除病源。
对于已经感染小麦纹枯病的病株,应及时割除以及切除,深埋土中进行处理,避免病害的传播。
总之,小麦纹枯病对小麦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在选取抗病品种和应用药剂的同时,通过合理育种和生产管理,加强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控制,减少病害发生源,对防治小麦纹枯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麦区常见病害,可以危害小麦芽、茎、穗,苗期可以直接造成死苗。
对小麦危害严重,可以造成直接损失、影响产量。
接下来就会讲讲,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和症状,最后介绍一下针对病害的具体防治的措施。
一、感染症状感染初期,主要危害叶鞘和茎干,开始在离地很近的叶鞘发病,产生圆形或梭形褐色病斑,不断扩展,最后造成茎干腐烂。
后期就会发现叶鞘全部发病,病斑呈云纹状,湿度大时就会生长黄色或白色的霉状物。
二、发病原因以菌丝和菌核在土中、病组织中越冬,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一般在温暖湿润天气下发病严重,传播迅速,大面积流行,早春发病是重要的侵染源,必须控制消灭,避免菌源基数过大,繁殖过快。
阴雨、光照不足、的时节发病严重,播种刚好使生长拔节期在夏季的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1.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强的品种,比如华麦7号、鄂麦6号、阿夫、、冀84-5418、豫麦10号、豫麦13号。
这些都是主麦区多年种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值得推广种植,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2.适播管理在合适的时间播种可以减少一定的危害,可以早播一些时间,让拔节期错过高温多雨气候,就可以减少危害可能性。
田间早播温度较低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
一定要及时拔除杂草,避免长起后对小麦基部形成郁闭环境,增加温湿度,加重病害。
3.药剂在播种前使用B#力粉或是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进行药剂拌种,消毒种子,避免种子感病。
用1kg种子加1.5kg 种子加1.5mg赤霉素来解除喷药后的要害,如果急着下种就可以使用。
拔节期,一亩使用有效成分井冈霉素10克或者苯甲·丙环唑6-9克来防治病害。
麦田密集喷不到根部,可以增加用水量,让药剂流到根部。
如果你种植的麦田发生了这样的病害,可以结合种植地的天气和病情发生状况来参考治疗,希望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更多小麦相关内容可以继续关注更新,自行查阅。
小麦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
小麦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
病害症状:小麦纹枯病从秋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苗期感病后的症状表现:1.烂芽。
小麦播种偏深,土壤湿度较大时,小麦芽受纹枯病侵染后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个别病株即使能出土也很快死亡。
2.病苗。
小麦纹枯病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
小麦三叶期后,田间即可查到病株,先是基部第一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遍及全叶鞘,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
叶鞘发病后,病叶先从叶尖失绿发黄,以至全叶枯死,病斑继续向上扩展,感病轻的麦苗可继续生长,感病重的麦苗因抽不出新叶而死亡。
防治方法:出苗后零星死苗的地块,可及时用相同小麦品种进行移栽或补种。
小麦三叶期以后发病的地块,每亩可用20%粉锈宁乳油1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5075公斤顺垄喷施。
最好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
- 1 -。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盐碱地。 小麦发芽感病后,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 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 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发展呈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横向扩展期 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1或2。 适当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排水,改善麦田生态环境,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和补偿能力。 小麦发芽感病后,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纹枯病的发生
1.分布与为害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在长
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对产量影响极大,一 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达50%以上。
一、纹枯病的发生
2.症状与诊断 小麦发芽感病后,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秋苗至返
2.症状与诊断
苗期
一、纹枯病的发生
2.症状与诊断
拔节后症状(侵茎)
一、纹枯病的发生
2.症状与诊断
病穗
一、纹枯病的发生
3.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
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 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
一、纹枯病的发生
一、纹枯病的发生
3.发病条件 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6年第3期(上)
NONG YAO YU ZHI BAO
农药与植保
由于缺少营养,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二、病原
该病由禾谷丝核苗和立枯丝核苗引起,属半知苗亚门真菌,禾谷丝核苗菌丝双核,菌核小,菌丝较细,初无色,渐变黄白色,后成褐色。
立枯丝核苗菌丝细胞多核,色泽较深,菌丝较粗。
纹枯病病菌生产的温度为7~39℃,菌核形成的温度为11~37℃。
三、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以苗核和苗丝体作为初始侵染
穗和枯白穗。
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四周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制度及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有关。
(一)品种抗性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如矮抗58、西农979等,这些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造成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
特别偏施氮肥。
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减少越冬菌源量,咯菌晴(适乐100~200mL/100kg 种子,6%30~40g/100kg 种拌种后晒干播种。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每667m2可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15~20mL,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40g,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30%多·酮(多菌灵· 三唑酮)悬浮剂70~90mL,28%井·酮(井冈霉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100g,对水60~75kg,压低喷头,重点喷小麦茎基部,可控制病害蔓延。
小麦拔节以后,植株高大,防治效果差,应抓住最佳时机进行防治。
防治小麦的纹枯病
2023-11-11•引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机理与影响因素•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法和技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实践与应用•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目录01引言小麦纹枯病的概述定义小麦纹枯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叶片枯死、穗粒不实,最终降低产量和品质。
危害流行规律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030201目的主要内容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02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机理与影响因素侵染过程病原菌在残体或种子上过冬,春季通过风雨、灌溉水等方式传播,从叶片或叶鞘侵入,逐渐蔓延至茎部。
病原菌种类小麦纹枯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包括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等。
病害发展纹枯病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以抽穗前后为发病高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病害迅速扩展。
病原菌及发病机理纹枯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影响纹枯病发病的环境因素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气候条件03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法和技术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田间管理轮作倒茬拮抗菌剂利用拮抗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拮抗菌能够寄生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生物农药应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农药进行喷雾,增加小麦的抗病性,减轻纹枯病的危害。
生物防治药剂选择施药时机化学防治抗病育种育种目标将抗病性作为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选育具有广谱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纹枯病的危害问题。
育种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小麦品种中,提高品种的抗病性能。
同时,加强对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鉴定和筛选,加速抗病育种进程。
04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实践与应用防治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方案选择实施步骤在防治方案实施后,需要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速度、小麦产量等指标,评估防治方案的效果。
监测方法定期观察小麦生长情况,记录病情发展,及时发现并处理感病植株。
同时,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和鉴定,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经常会发生在全世界各温带种植地区,是麦区常发性病害,常常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在小麦的播种前预防
1.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2.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
3.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避免早播,可采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使其降低小麦播种量。
二、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防治
1.防治小麦纹枯病,常常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2.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此外,也要规划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3.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控制小麦旺长,并促进小麦根系健壮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4.小麦在返青后,要早浇或者轻浇返青水,不可进行大水漫灌,以防造成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
生长期间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雨水季节要在雨后及时排水,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小麦拔节期的种植管理
1.可用30%苯甲·丙环唑10g,或者5%井冈霉素40g,或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g,防治效果要比单独拌种增高20%-30%。
2.期间使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不仅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较好,还有很好的抗倒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增产幅度为2%-10%左右,如果小麦纹枯病比较严重,可隔10-15天再喷1次药。
[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小麦纹枯病
受小麦精量播种技术,降低播种量,高水肥田每亩播量以不超过 8 公斤为 霉素水剂 600-800 毫升加少量水喷拌种子,堆闷数小时。二是春季小麦拔
宜。3、增施有机肥,接受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 节期,每亩用 5%井岗霉素 4 克或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0 克,或 12.5%
偏施、过施氮肥,操纵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其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15 克,或 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 40 克,对水 40-50 公
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小麦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培育壮苗为 旬,时间偏晚效果不好;药液量普遍缺乏是导致防治效果不好的又一个重
目标,接受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操纵 要缘由,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一般每亩喷药液 30 至 40 公斤上下,远达不到
其危害。1、选用抗倒、抗病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可选用的品种有杨麦 大药液量喷雾的要求,而且药液又大多喷在中上部叶片上,达不到作用部
发病因素。一是感病品种。目前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无免疫类型。但 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如目前种植的小麦豫 21、豫 18 不抗纹枯病,豫 17 等比较耐病等。二是播种期过早。播种过早麦苗生长过旺,发病早而感病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率高,发病重、天气干旱、发病轻。三是土壤肥力条件好,氮肥用得过多 缘由是由于播前种子处理率低,更没有到达种子不包衣〔不药剂处理〕不
纹枯病重发缘由。一是随着收割技术的改变,大多数麦区都是接受 联合收割机收麦,,这种机械不仅可以携带纹枯病的菌核和病残体在田间 造成近距离的传播,而且其携带的菌核和病残体也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 要途径。此外,机械收割把小麦大量秸秆遗留在田间,造成田间病原越积 越多,成为近年来纹枯病在麦区重发的一个不行忽视的重要缘由。二是接 受机械耕作时,耕层较浅,不利于遗留在田间麦株病残体的腐烂,而有利 于病原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和传播。三是各地小麦播种密度提高,灌溉条件 得到改善,中耕次数削减,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的大量使用,麦株生长嫩 绿,植株抗性降低,从而导致纹枯病的易感和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 、 加强抗 、 耐病品种的选育 和推广
目前 尚无 高抗纹枯 病品种 ,但 是选用 当地丰产性 能好 , 抗 ( 耐) 性强 的或轻感病 的 良种 , 在 同样 的条件下 可降低病情 2 0 %
3 0 %, 是经济易行的控病措施。 当前在纹枯病重病区 , 可选用抗
透光条件。 ( 3 ) 施用酵素 菌沤 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 技
腐烂 , 不能 出土 ; 病苗枯死 , 在3 _4叶期时发生 , 初 期第一 叶鞘 上现灰色 ,四周 有褐色的病斑 ,诱 因新 叶无 法生长而使病 苗枯 死; 枯 株 白穗 , 病 斑入侵到茎壁后 , 形成灰褐色 , 四周褐色 的椭圆 形眼斑 , 使 茎壁 因失水而坏 死 , 最后病 株因水分 、 养 分无法供 应 而枯死 , 形成枯株 白穗 ; 花秆烂茎 , 叶鞘在拔节后形成灰 色 , 边 缘 成云纹状 的褐色病斑 ,病斑互相融合之后 ,茎基 部呈云纹 花秆
小 麦纹枯 病是一 种 主要 由禾谷 丝核 菌 ( R h i z o c t o n i a c e r e a l i s V a r d e r H o e v e n ) 侵染所致 的一种 土传病害 , 对 小麦产量影 响最 大 的病害之一 , 该病主要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 、 千粒 重降低, 另外还 可 引起倒伏 , 重病 区病 茎率高达 8 3 %~ 9 5 %, 造成 减产 1 0 %一 2 0 %, 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 到 4 0 %。 该病 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 、 优质 的
五、 防 治 技 术
、
T h a n a t e p h o r u s c t l e l l m e r i s F r a n k ) D o n k . 又称瓜亡 革菌 , 属担子 菌亚 门真 菌。无性态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K i j h n称立枯 丝核菌 , 属
半知 菌亚 门真菌 。致病 的主 要菌丝 融合群 是 AG _ 1占 9 5 %以 上, 其 次是 A G —4和 A G —B h f 双核线核菌) 。从 菌丝生长速度 和 菌核开始 产生扎需 时间来看 , R . s o l a n i A G 一1 和A G —4较快 , 而 双核丝核 菌 A G _ 一B h 较慢 。在 P D A上 2 3 ℃条 件下 A G 一1 形成 菌核需 时 3天。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 较 紧密 。菌落色泽
主要 因素 。 病 原
一
3 、 严重度增长期 5月上旬至 6月上中旬 , 病原菌扩展与植株基 部节间不断伸长 , 侵染茎秆 , 疴隋的指数迅速增加 , 这时节腔里和茎 秆病斑不断扩大 , 分蘖部分枯死 , 病『 青的指数不断升高。
4 、 枯 白穗病发期 于 5月中旬之后 , 病 叶鞘位 、 发病 高度及受 害茎数都趋于稳定 , 但发病重 的因输导组织受 害迅速失水枯死 , 田间 出现厅 白穗和枯孕穗 。 发病条件 在适 温 2 0 ℃左 右 , 冬季气候偏暖 , 气温在早春时回 升快 , 整个年份光照不足则发病 重 , 反之则轻。过早 的播种小麦 、 病菌侵染机会在苗期增多 、 病害基数在越冬时增高 , 发病重 。适 当晚播则发病轻 。轻有机肥重化肥 , 轻磷钾肥重氮肥发病重 。
1 、 发病期 , 小麦 中发 芽后 , 接触土壤 的叶鞘被纹 枯菌侵染 , 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 , 严重时病株率可达 5 O %左右。 2 、 越冬期 , 病 叶枯死 之后 , 病情指数 和病株率降低 , 部分季 前病株带菌越冬 , 并成 为翌春早期发防治技 术
状。近几年年 , 由于 品种 、 肥水条件 、 栽培制度 的不断改 变 , 病 害 逐年加重 , 造成减产 2 0 %—4 0 %, 严重的形 成颗粒无 收。
三、 发 病 特 点 病菌 的菌丝或 菌核在被 害植物残 体上或在 土壤 内越夏 , 成 为初 次侵染 的主要 菌源 。被害植株上 的新病斑可长 出菌丝 , 伸 出
色, 不 规则形 , 较扁平 , 疏松 , 相互 聚集 ; A G —B h 菌 落灰褐色 , 菌 核 形成需 3 —4天 , 灰 褐色 , 圆形 或近 圆形 , 大小较一致 , 一 般生
于气生菌丝丛 中。 二、 为害症状 小麦在 被纹枯菌侵染之后 ,在生育 阶段 出现烂芽 、病苗枯 死、 枯株 白穗 、 花秆烂茎等症状 。烂 芽 , 芽鞘褐 色变 , 之后 芽干枯
术配合施用氮 、 磷、 钾肥 。不要偏施 、 施氮肥 , 可改痒土壤理化性 状 和小 麦根 际微生物生态环境 , 促进根系发育 , 增 强抗病力 。 3 、 药剂 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种子处理为药剂防治应的重点 , 用接力喷药方法
对重病 田进行施药, 可采用两种防治模式, 来效控制纹枯病。 ( 1 ) 对于早播发病重种 和植感病 品种 的麦 田, 用 粉锈宁拌种 之后 进行播种 , 用 药量为 0 . 1 %—0 . 1 5 %( 干种重量 的 ) , 但 拌种会 影 响到种子 的发 芽率, 所 以每 5 0公斤种子加入赤霉素 7毫 升, 起 到逆转作用 , 也可加入 1 0克增产 菌混配拌种, 能有效地 控制纹枯 病 的发生并能同时防治其它土传病 害和白粉病 、 苗期锈病 。 ( 2 ) 对 于晚播 未拌种的麦 田, 如果 田间病株率为 1 0 %或病情
性较好 的或轻感病 的品种 , 如我省宜 选着龙麦 2 6 、 龙麦 2 9 、 龙辐 麦 7号等品种 。
2 、 农业防治 ( 1 ) 抓紧低 洼潮湿 田的改造 , 及 时排 除 田间积 水 , 降低 田间
湿度 。
( 2 ) 实行合理 轮作 , 减少播量 , 控制 田间密度 , 改善 田间通 风
小麦纹 枯病 的发 生与 防治
文/ 薛燕
黑龙江省嫩北农场 1 6 1 4 0 5
摘 要: 2 0世 纪 8 O年代以来 , 由于水肥条件 的改善 , 种 植密度 增加及 品种更换 , 纹枯 病在 我 国的 小麦主产 区逐年 加重 , 成为生
产 上 的 主 要 病 害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