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7.2《爱在家人间》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1.割舍不断的情感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集体备课教案新课探究(一)自主预习(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情景体验1:我理想中的父母,生活中的父母,父母理想中的我,生活中的我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情景体验2: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情景体验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领会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中有亲情1、家中有亲情,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探究三:教材P79探究与分享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
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80页1)结合以上情境,填写内容。
(2)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阅读领悟
拓展知识
升华情感
设疑:亲情,顾名思义即基于婚姻、血缘、收养关系组成的亲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是不是亲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亲情?不是亲人的两个人就不能不能建立起亲情吗?
结论:不是,“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的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有的直系血亲之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追问:亲情的真谛是什么?
阅读资料
一例多用,引入下一个话题
知识拓展:梅拉比安沟通模型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揭露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应该包含三大要素:肢体语言、声调和说话内容,而它们的重要性在整个技能中的比例竟然是55:38:7.
设问:梅拉比安沟通模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在与家人沟通中,尤其要注意肢体语言和和语气语调。
就在他快要进房门一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他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被这声音浇灭了,他噘着嘴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了!”
设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结合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亲情冲突这一话题
问题引导:如何正确认识亲子冲突?
思考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领悟
悟情于诗
引导:亲情是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这种爱与被爱的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家中的亲情之爱。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在家人间传递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沟通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也开始对家庭关系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家庭经验,但对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深化对家庭关系的理解,提高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提高家庭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加深对家庭关系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提高家庭凝聚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卡片、彩纸等,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觉得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家庭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案例内容可以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是家庭中的温暖瞬间。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亲情,理解父母,接纳父母,感恩父母,正确对待亲子冲突,有效化解矛盾。
2、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够从生活细节中体味亲情;②了解爱的碰撞产生的原因,知道亲子冲突的危害,懂得化解亲子冲突,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学会应对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方法;③懂得我们的父母及他们对我们的态度与教育方式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要试着接纳、理解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生活细节中体味亲情;有效与父母沟通,化解亲子冲突。
难点:怎样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如何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家人温馨瞬间、亲情、不能接纳父母的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翻翻自己与家人的照片,与父母共同欣赏回忆;完成教材第77页的调查内容;查阅沟通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活动一: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播放《家人的温馨》的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你也一定回想起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回忆起那浓浓的亲情。
你记得哪些温馨的时光?又与父母发生过哪些爱的“碰撞”与冲突?我们应该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如何与家人沟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活动一:看视频,谈感想教师播放视频《回家的味道》并引导:看了上面的视频,你想起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情感?学生交流。
活动二:我思我悟教师:《回家的味道》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回家的味道》体现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对亲人无私的爱和无悔的付出。
这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这种情感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活动三:体味亲情教师:同学们说说和父母相处的温馨瞬间、难忘的时刻、感动的事情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中,《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感受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可能对家人的付出和关爱有所忽视,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人,学会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2.难点:引导学生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增强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家庭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3.课堂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亲情之爱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亲情的力量,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家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家人的爱。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也能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家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由于亲情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去感受,理解这份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用言语,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
4.情感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亲情之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财富,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启示性的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审视自己和家庭的关系,对家庭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对家庭亲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触。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多样化,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亲情的体验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引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分享等方式,增进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表达对家人的爱。
2.难点:如何理解和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验。
3.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4.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家庭亲情的感人视频。
4.情景剧剧本:设计的情景剧剧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家庭亲情的感人场景,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中的内容,包括体味亲情、爱的碰撞以及沟通传递爱,本课主要引领学生处理好与家人发生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矛盾。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生转化为初中生的角色,由于青春期的逐渐到来,学生的特殊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他们一方面想要得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管教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与父母多沟通,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矛盾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及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与矛盾,增强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的苦衷,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与长辈。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2)难点:如何理解父母的苦心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一则课前小调查来导入,提问:同学们是否在家与父母吵过架?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了两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
爱在家人间弥漫,但爱的碰撞也时有发生。
(二)讲授新课1、播放《小别离》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
视频中亲子冲突主要体现在:个人隐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交友问题……提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2、与父母有了碰撞,就必须要沟通,因此我们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技巧: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3、爱的寄语: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爱在家人间》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等方面展开。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处理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往往缺乏深度理解和实践经验。
学生可能对家庭矛盾和沟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进家庭和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2.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处理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和谐。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升家庭幸福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与家人有效沟通的方法。
2.难点: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矛盾和沟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案例。
3.讨论题目:家庭矛盾和沟通问题。
4.角色扮演道具:家庭场景布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时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家庭矛盾和沟通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
(2)了解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2、技能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2、教学难点: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让同学们结合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享受快乐。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在这里与父母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家更加充满温馨、充满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二)新课教学:1、体味亲情: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教材第76页)(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①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②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吗?③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家人之间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有时我们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亲情,你有过这种经历吗?(3)教师归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家人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亲情。
家之所以为家,就是因为家中亲人,家有亲情。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第77页)(1)学生活动: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过度: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从这两首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的亲情温馨和睦、自然随和,有的亲情磕磕绊绊、内敛深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家人的感情较深,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能力,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更加珍惜家人,积极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理解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家人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4.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处理家庭矛盾等方面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爱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 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案
教学目标1.体味亲情,知道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同。
2.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
3. 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重点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制作教学PPT及导学案
板
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提炼本课的关键词,罗列知识点,并将板书设计为心形,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完整的认识,心形设计也起到点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明标导学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好之后)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
播放学生与家人合照的照片。
(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这是谁的照片啊?
生:是张三和家人的照片,是李四和家人的照片。
师:是的,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与家人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这些照片有哪些共同点?(必要时引导:他们的表情都是怎样的呀?从他们的表情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生:都是与家人照的。
他们都在笑,感觉到很幸福。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刚才的照片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在亲人身边的温馨、甜蜜、幸福。
因为有家人,所以温暖,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在家人间》。
爱在家人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重在引导学生体悟家人间的亲情之爱,化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由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不被当下的孩子重视和珍惜。
第一目“体味亲情”,通过分析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帮助孩子发现爱,进而明确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第二目“爱的碰撞”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即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的矛盾显现,成长中叛逆心理的呈现以及亲子之间的代际差异,让碰撞不可避免,进而明晰其危害,为化解冲突预留伏笔,第三目“沟通传递爱”,重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换位思考用沟通化解冲突,有效改善家庭的亲情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智不成熟,虽然能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意义和重要性,却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慧眼识爱”,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培育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初中生通常认为父母与子女是至亲骨肉,即便有矛盾,也不会影响与子女的关系,却很少想到长期忽视亲子交流,会给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危害。
由于年龄的局限,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和能力不足,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予学生成长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创造和谐家庭,培养感恩情怀,进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并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尽孝在当下。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但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味。
同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理性,他们开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尽孝在当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难点:深刻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味亲情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分享对家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对家庭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爱在家人间》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爱在家人间》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学会与家人相互关爱、支持和理解,建立和谐的的家庭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材料:案例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和支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的具体例子。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依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
本课内容“爱在家人间”旨在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开始对家人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家庭关系有所疏离。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间的关爱,培养家庭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亲情之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家人间的关爱,培养家庭责任感,弘扬家庭美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的认识,亲情之爱的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学会与家人沟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人间的关爱。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图片等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人间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交流亲情之爱的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亲情之爱。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3单元 第7课 亲情之爱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7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部编版2020年七上的教材,本课时的内容为第3单元的第7课,主题是亲情之爱。
本课时《爱在家人间》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家人、关爱家人、尊重家人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达爱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而,家庭仍然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亲情是他们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亲情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家人的爱。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如何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家人、关爱家人、尊重家人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达爱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亲情的重要性,如何去爱家人,如何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3.准备一些亲情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亲情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是进行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亟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学生大都有着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容易忽略对亲情的感悟和回馈。而亲情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中首要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纽扣。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加强亲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资料
一例多用,引入下一个话题
知识拓展:梅拉比安沟通模型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揭露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应该包含三大要素:肢体语言、声调和说话内容,而它们的重要性在整个技能中的比例竟然是55:38:7.
设问:梅拉比安沟通模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在与家人沟通中,尤其要注意肢体语言和和语气语调。
引导:爱才是亲情的真谛。
疑问: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亲情经受
着考验。如何看待“手机连通了世界,但
阻隔了亲情”这种现象?
引导:亲情是真实的情感,需要用真爱来呵护。
课堂活动:亲情对对碰
1.选择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回忆并记录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
2.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
3.根据数据结果,写一段关于亲情的感悟。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家中亲情的可贵与美好,学会正确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学会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知识目标:增强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7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设问:看过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引导: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
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
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
说明: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
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亲情的表达方式会变,家庭中成员也可能会变,,但是亲情中爱的内涵永不变化!
设疑:亲情,顾名思义即基于婚姻、血缘、收养关系组成的亲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是不是亲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亲情?不是亲人的两个人就不能不能建立起亲情吗?
结论:不是,“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的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有的直系血亲之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追问:亲情的真谛是什么?
就在他快要进房门一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他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被这声音浇灭了,他噘着嘴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了!”
设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结合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亲情冲突这一话题
问题引导:如何正确认识亲子冲突?
结合奥运赛场“亲情如影”的画面感悟亲情的内涵。
理解感悟
体味亲情的真谛
完成活动
利用奥运热点话题引起学生注意
提升认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亲情的真谛在于“爱”
唤起学生对亲人的爱
二、爱的碰撞
案例探究:
有位同学临近期中考试决心要努力复习,打
一个翻身仗。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回家后回想自己一天总算没有虚度,他决定小小地放纵一下。于是,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着电视。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感觉父母在盯着自己,越来越不安。终于,他下定决心关了电视回房间学习。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师长情谊》中自己与长辈等家人之间的关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这些道理学生从小就知道,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领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的自觉性,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建温馨和谐的家。
教师:案例中的同学应该怎么回应父母?
了解课外知识,从中得到启发
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引导: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沟通技巧介绍:
关注事实,沟通之中得理解
把握时机,沟通起来更容易
留意态度,有效沟通不可少
分析: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但是,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具有巨大的隐患和消极作用(影响我们吸纳父母的建议,影响学业成绩等)。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
明理:亲子冲突是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看,青春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获得发展自主权。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3、从父母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达成自己的心愿;
4、再来一次;
5、借助第三者的力量。
补充提示
总结升华
亲情在在爱与被爱中感悟
亲情在亲子碰撞中经受考验
亲情在沟通理解中得到升华
领悟
升华总结
课后活动
自制一张亲情卡,表达你对亲人的爱。在亲人过生日时或重要的节日里,送给她(他)。
课后制作亲情卡
延伸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爱在家人间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阅读领悟
拓展知识
升华情感
2.爱需要呵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
感悟亲情
激起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体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从客观方面看,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领悟道理
提升学生认识
三、沟通传递爱
案例再现
设问:这位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化解亲子冲突?
引导:学会与父母沟通
概念解析:“沟通”字面意思:有沟便通。原意是分享或建立共同的看法。中文大辞典的解释:穿沟通达也;疏通意见,使之融洽。
割舍不断体味亲情之爱表现各不相同
难免
正确认识爱的碰撞不可过度
需要
沟通技巧沟通传递爱爱需要呵护
整理笔记
总结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
燕诗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思考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领悟
悟情于诗
引导:亲情是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这种爱与被爱的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家中的亲情之爱。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领悟道理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说明:亲情之爱是立体的,丰富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选择方式,巧妙沟通是关键
考虑环境,沟通结果更乐观
聆听领悟
在分析铺垫的基础上,总结沟通技巧
学以致用:
资料:漫画----父母偷看孩子日记,被发现。
探讨:如何与父母就这件事进行有效沟通?
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示:与父母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所;
2、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