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理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例子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来维持,这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相悖。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施加力或外力才能使物体运动或保持运动状态。
事实上,有一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可以完全不受力的影响而持续进行。
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并不需要任何外力来维持。
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与太阳之间存在引力,这个引力恰好提供了地球绕太阳的加速度。
地球沿着椭圆轨道不断运动,而这种运动的维持并不需要额外的力量。
这一现象表明,即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也可以持续进行。
另一个例子是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这种运动也不需要额外的力来维持。
地球围绕自身轴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这一稳定的自转状态并不需要外部力的干预。
这说明了即使没有外力作用,物体的运动仍然可以自我维持。
除了天体运动,地球上的某些自然现象也展示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情况。
地球上的瀑布。
瀑布是由于地形起伏使得水流不断向下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
瀑布的水流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它主要取决于地势和重力加速度。
瀑布的水流自然而然地向下流动,这种运动状态不需要额外的力来维持。
另一个例子是地壳板块运动。
地壳板块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地壳的分块,它们在地球表面以不断变化的速度运动。
地壳板块的运动主要受地球内部的地壳构造和热力活动的影响,而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地壳板块的运动是地球地质演化的一部分,它们的移动不需要额外的力来推动。
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来维持,有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自我维持。
这些例子表明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不依赖外力的运动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这些不需要外力维持的运动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拓展我们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结束】第二篇示例:物体的运动常常被认为是需要外力的推动才能维持的。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力与运动的关系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9.3 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梳理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条件是物体受非平衡力。
(1)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18年5月21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
关于羽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C.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D.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B.大型载重汽车增加轮胎数量是为了增大摩擦力C.爬杆运动中,从杆顶下滑的过程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D.用手把玻璃杯握住停在空中,增大手对玻璃杯的压力,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抛出去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平衡力的作用C.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D.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4.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
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5.下列情景中,处于受平衡力的是( )6.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7.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所示,A 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 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9.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4. 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5.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6. 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8.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 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 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 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 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 以抛粉笔为例。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时物体也能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当速度与力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时,曲线运动;同一直线时,力与速度同向,加速;力与速度反向,减速。
4.1牛顿第一定律(原卷版)
4.1牛顿第一定律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 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验事实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推理 1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小球会通过更长的路程,仍然可以达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 3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持续运动下去.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验的意义①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层地位;③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3、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三、惯性和质量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的表现(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题型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例题1](多选)(2023秋•福州期末)图(a)、(b)是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心考
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核心考点讲解】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必刷题型精练】1.(2021•苏州模拟)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解: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可能是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做曲线运动,如竖直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方向不变,故B错误;C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如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2021•无锡模拟)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答案: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第八章知识点梳理+测评(一)(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由课本实验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2.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课本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伽俐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点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但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知识点四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做题时易忽略。
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判断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一个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力平衡。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受力,且一定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每次实验,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通过讨论、激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学生了解物理规律认识的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课前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木块的运动需要推力来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从静止―→运动―→静止的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课本P1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大全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大全牛顿运动定律必背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知识点
初二物理运动和能量知识点1.运动和力【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竞赛班辅导资料(课件)
θ
解析:受力如图: 如图分解加速度得:
ax=acosθ ay=asin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F=may f=max 解得:F=mgmasinθ
f=macosθ
F
f
O
mg
x
ax θ
a
O ay
y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
N (ma)2 (mg)2 m a2 g 2
tan mg g
ma a
Hale Waihona Puke arctan ga
④独立性 :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 独立的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的加速度 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例4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 加速度a向上作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
α T1
图3
mg
方向的分量必增加(因 合外力增大),
θ角一定增大,设为α。受力分析如图
3所示。
当maT0=2=tg0θ时m,g 如图2所a示0=,tgFθg0=。tgθmg 当T1cao<saθ0=时m,g T(2≠如0,图T11)sinθ-T2=ma ,
当T1sai>naα0=时m,a T,2=T01,co(sα松=m弛g)状,态tg)α=,a/g(如图3) 代入数据可得:
(1)理解要点: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 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 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 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 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中考物理分类复习题型07 物理学史(原卷版)
题型07 物理学史一、热学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1.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四、电学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附答案)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识积累:本实验旨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理想实验法。
实验器材包括斜面、小车、木板、毛巾和棉布。
实验结论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推理假设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包括要使小车从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小车在水平面的阻力大小是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长短反映的。
典型题:练1: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使用不同材质的布料铺在水平木板上。
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练2: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XXX等人的研究成果上,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练3】XXX认为,一个金属小球从光滑斜面的某一高度处静止滚下,由于不受阻力,没有能量损耗,那么它必定到达另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
即使将斜面放平缓一些,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受重力作用B.小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到达C点时的机械能C.减小右侧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后,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减小D.根据这一实验,可以推理出物体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积累】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例子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例子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改变位置或姿态的过程。
一般来说,为了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施加力来克服其阻力。
然而,有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额外施加力来维持。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行星绕太阳运动并不需要额外施加
力来维持。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对行星施加引力,使其保持在轨道上运行。
这种引力提供了必要的向心力,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
2. 挂钟的摆动:挂钟的摆动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其中重锤
被悬挂在细线上。
当重锤被拉到一侧释放时,它会沿着一定的弧线进行摆动。
这个运动并不需要额外的力来维持。
重锤的摆动由重力和细线的张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来驱动。
3. 质点在惯性参考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在没有外力作用
的情况下,质点在惯性参考系中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没有加速度或改变速度的趋势。
4. 碟盘在平坦桌面上旋转:将一个碟盘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并给它一个旋转的推力,它会开始绕垂直轴旋转。
一旦旋转开始,碟盘的运动将不再需要外力来维持。
这是因为旋转过程中,碟盘上的分子相互作用和转动惯性会产生一个循环力矩,维持碟盘的旋转运动。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物体在没有额外外力作用下仍可保持运
动状态的情况。
它们是基于物体所处的特定情境和运动规律来解释的。
理解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牛一定律实验整理
牛一定律实验整理目的和要求:1。
认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
2。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方向)。
仪器和器材:方木块(滑块),长20厘米左右的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宽约为10-15厘米、长分别为30厘米和60厘米左右且厚度相同的刨光的木板各一块,毛巾和棉布各一块。
实验方法:一、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1。
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
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
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
2。
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
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3。
用木棒敲击滑块,敲击停止,滑块还要运动一段距离。
观察重点:三种条件下物体变慢的情况。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初速相同时,在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1。
把30厘米长的木板垫成倾角30°左右的斜面,60厘米长的木板水平放置,两板紧密相接。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也可以用小球代替)。
2。
在水平板上换铺棉布,重复步骤1。
3。
取去水平板上的棉布,重复步骤1。
观察重点:三次实验中小车都从同一高度滑下,刚滑到水平板上时快慢一样;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
结论和推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
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有哪些影响1.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一个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惯性系,使人们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物理量的测量有意义,从而使它成为整个力学甚至物理学的出发点。
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起来的质点力学体系,如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只对惯性系成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其他原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定律中包含的基本概念,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概念基础,从而使它处于理论系统中第一个原理的前提地位,这表现在:(1)首次批驳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等人错误的力的概念,为确立正确的力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四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力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阻力.最初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晴明风日雨干时B.窗含西岭千秋雪C.雾裹山疑失D.月落乌啼霜满天4.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滑轮到P、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µ,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轻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P向右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A.4µmg B.3µmg C.2µmg D.µmg5.今年《流浪地球》影片大热,激起了同学们对航天科技的浓厚兴趣,选择某种物质作为火箭燃料的首要依据是A.比热容大B.热值大C.密度小D.电阻小6.如图所示,两个规格不同的电灯L1、L2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L1、L2串联B.通过L1、L2的电流相等C.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D.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7.如图为我国新型反潜巡逻机.机尾的“棍子”叫做磁异探测器,它能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从而发现潜展的存在,如图能解释磁异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A.B.C.D.8.2019年3月19日,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材料》发表复旦大学修发贤团队最新研究论文《外尔半金属砷化铌纳米带中的超高电导率》,在室温下制备出新型超高导电材料-砷化铌纳米带。
【物理知识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理知识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一切物体皆具有惯性,所谓的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就越大,质量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惯性大小。
物质性:力是物体(物质、质量)对物体(物质、质量)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
(产生条件: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处于无方向静止运动状态)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更专业一点就是力会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在一定作用力时,加速度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同样的推力,质量越大所能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牛顿第四运动定律
牛顿第四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认知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阐明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就是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叙述的就是物体在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受外力的物体就是不存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轻易检验,但是创建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辨认出的。
它说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为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找寻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认知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阐明的就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为促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就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小,力撤去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就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专题6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突破(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物理下(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6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突破1.(2023春•天心区校级月考)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
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
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甲(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
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解答】解:(1)①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2)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
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图乙是伽利略的实验示意图,图甲是伽利略的推理示意图;(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故答案为:(1)初速度;(2)甲;(3)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2.(2022秋•昆明期末)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亮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发现小车一直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1.物理学家 _____________ 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__________是蒸汽机的改良者,为了纪念他,把他的名字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隆重举行,如图所示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运动员在起跑时,冰刀用力向后蹬冰面,运动员向前跑出,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_____,运动员加速跑出表明作用力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
3.“足球绕杆”是我市中考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
如图所示,小明在考试中,需要降低自身重心从而方便变向带球绕杆。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足球所受重力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4.射箭运动员用力拉满弓,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让弓具有更大的______,可以更多地转化为箭的______,将箭射得更远。
箭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将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如图所示,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2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1s内物体向左运动了4m,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48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为______。
6.如图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
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
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其作用是______;如果他们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提出一个有可能抬起巨木的改进方法:______,你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
7.下列物体中,所受的重力大约是500N的物体是()A.一匹马B.一本物理课本C.一名中学生D.一支笔8.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在印度举行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3∶2力克韩国队夺得亚洲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