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要流行HIV-1 Gp120及其5个高变区多态性分析
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及其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特征分析
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及其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特征分析欧阳霖;张铁军;张颖华;王小光;陈国强;汪静;朱焕章【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bolt (WB) by analyzingthe change of anti-virus 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 (HIV-1) infection.Methods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WB test,CD4+ T cells by flow cytometer.Results Among 208 cases,193 male cases accounted for 92.79%,and 163 cases of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ccounted for 78.37%.The antibodies against viral protein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 showed high positive rates,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was detected across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The positive rate of p55 antibody,encoding by gag gene,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ose HIV positive individuals infected via homosexual compared with HIV-1 positive individuals through heterosexual contact (P<0.05).The 5 common WB bands patterns were as following:all bands①,missingp55②,missing p39③,missing p55 + p39④ and missing p39 + p55 +p17⑤.Primary stage infection group showed the highest appearance rate of all bands (44.2%).Conclusions The WB bands patterns and CD4+ T lymphocyte counts can help to judge immune status,determine disease stages and monitor disease progression.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MSM and floating population.%目的分析HIV-1抗体阳性者血清中病毒蛋白的变化,探讨不同临床分期HIV-1抗体阳性者Western blot(WB)带型特点.方法应用WB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8例HIV-1抗体阳性者中,男性193例(92.79%),同性性接触感染163例(78.37%).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维持较高的抗体阳性率,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性性行为感染者gag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p55条带的出现率高于同性性行为感染者(P<0.05);全带型①、次全带型②(缺失p55)、次全带型③(缺失p39)、次全带型④(缺失p55和p39)、次全带型⑤(缺失p55、p39和p17)5种带型为常见带型,全带型出现率最高(44.2%).结论 HIV-1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确定疾病分期及监测疾病进展.闵行区艾滋病的防治重点为外来流动人员及男男性行为人群.【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4)005【总页数】4页(P664-667)【关键词】HIV-1抗体;WB带型;CD4+T淋巴细胞;临床分期【作者】欧阳霖;张铁军;张颖华;王小光;陈国强;汪静;朱焕章【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上海 20043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32;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15;R183我国1985年报告首列艾滋病病例,1998年开始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部分地区出现暴发流行[1]。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整理课件ppt
1
1 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AIDS)病 毒,诱发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 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 病毒亚属。
HIV基因组中的部分基因如tat和rev是不连续的, 被插入的内含子分隔成两个外显子。
5
3 HIV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
整合酶 反转录酶 蛋白酶
外膜蛋白
• gag基因编码了由p55前体蛋白切割形 成的内膜蛋白MA(p17)、外壳蛋 白CA(p24)和核衣壳蛋白NC(p15)
跨膜蛋白 等四个结构蛋白(p15进一步被切割 为p6和p7)。
整理课件ppt
人类嗜T细胞病毒 肉瘤病毒
2
2 HIV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及传播
外膜蛋白
内膜蛋白 外壳蛋白 转录酶
HIV-I病毒粒子是一种直径约为100nm的球 状病毒,粒子外包被着又两层脂质组成的脂膜,这 种结合有许多糖蛋白分子(主要是gp41和gp120)的 脂质源于宿主细胞的外膜。
蛋白质p24和p18组成其核心,内有RNA链, 链上附着有反转录酶,其功能是催化病毒RNA的反 转录。
• 该蛋白又称为病毒R蛋白,不是HIV复制必需的,存在于病毒颗粒中。Vpr在病毒早期侵染 中有作用。
Vpu蛋白
• 这个蛋白是HIV-I特有的,人们目前推测Vpu蛋白可能促进HIV-I病毒粒子的组装、成熟和释 放。
Vif蛋白
• 这个蛋白是病毒感染性因子,是HIV-I侵染所必需的,也是病毒在巨噬细胞扩散所必需的。
关于HIV-1_pol基因的比较分析_生物信息(已处理)
关于HIV-1_pol基因的比较分析_生物信息关于HIV-1 pol基因的比较分析摘要 HIV是RNA病毒,属慢病毒科Lentiviridae,为正链RNA病毒,由两条相同的线状RNA组成,两条链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病毒基因组长约9.7KB,共由9个基因片段,3个结构基因编码病毒结构蛋白。
pol基因序列为:NH-蛋白酶-逆转录酶p66/p51-内切核酸酶p32?COOH。
本课题研究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段序列。
由于逆转录酶缺乏3′→5′外切酶活性,使得HIV在复制的过程中不能对错误掺入的单核苷酸加以校正,从而表现出易错倾向,这是HIV产生高度变异的最重要的原因。
本课题主要运用PHYLIP、TREEVIEW和CLUSTALX等软件,对HIV-1的pol基因进行了序列相似性比较。
系统发育推断软件PHYLIP即是Phylogeny Inference Package的缩写,共包括37个程序, 按照所处理数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五类。
PHYLIP的大多数程序运行时, 从一个名为“infile”的输入文件读入数据, 如果没有该文件, 程序将会询问你输入文件的名称。
然后会出现一些应答选项让你选择。
最后输出结果到outfile或treefile文件中。
CLUSTALX是CLUSTAL多重序列比对程序的Windows版本。
本课题采用了两种方法,即最大简约法和邻位相连法,最后得到了两个进化树。
关键词:PHYLIP,TREEVIEW,CLUSTALX,进化树,genetic distance1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1.1.1 HIV概述HIV是RNA病毒,属慢病毒科Lentiviridae,于1983年首次在法国一位患慢性淋巴结综合症的病人身上发现。
一年后,类似的病毒在美国的一位患艾滋病的患者身上发现。
当初这种病毒被认为是一种癌病毒,与人的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相近,于是命名为HTLV-Ⅲ,后来发现它是慢病毒的一种,改为HIV[1]。
HIV-1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
HIV-1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研究意义和目的:HIV的高复制和高突变性使得患者体内存在复杂混合的病毒准种。
高度复杂性是HIV病毒能够快速适应各种选择压力的基础,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宿主环境,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复制和致病的能力。
HIV变异和耐药株的出现造成了病毒的逃逸和适应性变化,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HIV准种序列的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反应及适应性的影响作用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基于3TC组方药物治疗方案存在的耐药问题,以我国长期接受ATR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从病毒基因变异和适应性方面探讨病毒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该研究对于监测我国HIV的流行、实施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继而进行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方法:1、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全国HIV耐药性调查现场队列,回顾性的纳入感染途径较为一致、初始治疗方案为我国后期一线治疗方案,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中国安徽、河南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抗病毒治疗平均63月HIV-1感染者46例。
依据治疗效果划分,病毒抑制组20例,治疗失败组26例。
2、以HIV-1env 为研究指标,通过从血浆中提取总RNA,运用单基因组扩增测序法获得每例患者的准种序列,分别从横断面水平及纵向队列水平分析HIV-1env准种,获得准种变异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以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3、利用生物信息技术,进行治疗失败相关的阳性选择位点的筛选,关联上述阳性选择位点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获得治疗效果相关的潜在适应性位点。
4、通过构建携带潜在适应性突变位点的重组病毒,通过感染能力测定,竞争性复制生长试验确定以体外复制适应性为主要指标的病毒致病性对治疗效果可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一、治疗前基线HIV-1env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影响本研究通过单基因组扩增测序法获得286条和352条治疗失败组和病毒抑制组治疗前基线的gp160准种序列。
HIV基因组综述
HIV genome的主要简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何正兵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433121036摘 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的一种病毒,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一种疾病。
本文主要论述了HIV 基因组结构、其编码的蛋白和HIV 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对于HIV 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性及亚型分析的阐述。
关键词:HIV ;变异性;亚型The mainly introduction of HIV genome and the research of variability Abstract: HIV , which is a virus that defect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olve in a right time. This article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structure, encode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HIV genome. At the same time, it elaborates HIV gene coding sequence variability and subtype analysis.Key words :HIV ;variability ;subtype引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俗称艾滋病(AIDS )病毒,诱发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
该病已在20多年间席卷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幸免。
截至2010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而据卫生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
HIV检测方法
HIV实验室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及其相关标志的检测是预防HIV感染和艾滋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艾滋病的诊断、HIV感染的诊断、血源及器官供体的筛选、流行病学调查、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的病情动态观察、临床治疗疗效考核以及HIV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鉴定等。
HIV感染标志分为病毒标志、免疫标志和相关标志三大类。
病毒标志是指直接从HIV感染者体内分离出病毒或检出HIV组成成分(抗原或核酸)。
免疫标志是指HIV感染所产生的HIV抗原、抗体等免疫物质。
相关标志是指HIV感染后与艾滋病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的某些标志,如CD4细胞、CD8细胞,β2微球蛋白、有关细胞因子等。
这些标志的测定可为HIV感染及临床疗效的考核提供极为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征。
目前HIV抗体的检测是艾滋病实验室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因为HIV抗体是患者感染HIV后最容易检出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免疫学标志,而且抗体的检测方法大多简便、经济,易于推广应用。
在介绍各种HIV实验室诊断方法之前,为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优质,我们必须对作为一种感染因子的HIV以及由它所导致的致命性危害有基本的认识。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病毒的结构、抗原组成,人体的免疫反应,诊断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结果的解释,以及为了准确而有效地提供实验诊断所必需的质量保证措施。
如果由于缺乏技术专长或基本知识而造成不正确的试验结果是不可原谅的。
现将有关内容扼要介绍如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概述(一)艾滋病病原体的发现和命名(二)HIV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类和分型HIV病毒是带有包膜的RNA逆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
目前发现有HIV-1和HIV-2两型。
现已将HIV-1分为M组,共10个亚型(A-J)和O组,HIV-2也至少有6个亚型(A-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高变区1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11年 科研热词 高变区1 丙型肝炎病毒 鸡 高通量测序 酵母双杂交 遗传多态性 遗传变异分析 遗传变异 诱饵载体构建 表达 自激活作用 自交不亲和 线粒体dna d-loop 线粒体dna 瓢鸡 猪输血传播病毒 猪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核苷酸多样度 杏 单倍型 包膜e2蛋白 关键氨基酸残基 免疫学 侵入细胞 中和抗体 t细胞受体 sfb基因 prrsv nsp2 esrks elisa dna疫苗 d-loop cdr3受体库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序列分析 鸽 鸭肝炎病毒1型 鸭肝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致病性试验 线粒体dna 第一高变区 生物学软件 猪圆环病毒2型 检测 多态性 基因组 变异型 变异 准种 冠状病毒 克隆测序 克隆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人隐孢子虫 丙型肝炎病毒 vp2 vp1 rt-pcr pcr-elisa orf2基因
科研热词 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 高变区1 遗传变异 克隆 vp2基因 高变区 高变ⅱ区 高变ⅰ区 链单孢菌属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态性 轮状病毒 藏族 自交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 线粒体高变区ⅱ 系统树 第一高变区 第1高变区(hvr1) 法医物证学 模拟表位 检测 李 最大摄氧量 普氏野马 抗体 快速筛选 异质性 序列测定 序列多态性 序列 尸体残骸 基因型 原核表达 单倍型 包膜e2蛋白 分离株 分子特征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人类运动能力 交叉反应性 中国樱桃 中和抗体 vp7基因 vp2基因高变区 s1基因高变区ⅰ s-rnose
阿司匹林代谢相关基因PEAR1的多态性在河南人群中的分布研究
阿司匹林代谢相关基因PEAR1的多态性在河南人群中的分布研究王米香1周建华2吴干斌2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科,河南4730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14通信作者:王米香,Email :【摘要】目的研究河南地区人群中阿司匹林代谢相关基因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多态性的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检测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115名健康体检者的PEAR1(rs12041331)基因型进行检测。
115名健康体检者中,男性69名,女性46名,年龄(40.0±3.5)岁。
结果共发现PEAR1有3种基因型,即AA 、GA 和GG 型,每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2.17%(14/115)、46.09%(53/115)和41.74%(48/115)。
将试验结果进行Hardy-Weinberg 定律的吻合度测验,通过计算检测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χ2=1.24,P =0.362)。
结论河南地区人群中PEAR1具有基因多态性,其中GA 型为较常见的基因型。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2018020151)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sm of aspirin-metabolic gene PEAR1in Henan populationWang Mixiang 1,Zhou Jianhua 2,Wu Ganbin 21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 473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1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Mixia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sm of aspirin-metabolic gene 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in Henan population.Methods The PEAR1(rs12041331)genotypes of 115healthy examinees tak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9,including 69males and 46females who were (40.0±3.5)years old,were determin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ethod.Results Three PEAR1genotypes were found,including AA,GA,and GG;and their distribution frequencies were 12.17%(48/115),46.09%(53/115),and 41.74%(48/115).The results'coincidence was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law,and conformed to the law (χ2=1.24,P =0.362).Conclusion There is PEAR1polymorphism in Henan population,with GA as the common genotype.【Key words 】Aspirin;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Genetic polymorphism;Frequency distributionFund program:Co-construction Project of Problem-tackling Pla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in Henan Province(2018020151)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1.11.007收稿日期2021-01-11本文编辑吴琴娟引用本文:王米香,周建华,吴干斌.阿司匹林代谢相关基因PEAR1的多态性在河南人群中的分布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1):1611-1613.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1.11.007.··1611阿司匹林目前在临床中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其与氯吡格雷联用成为抗凝治疗的基石[1-2]。
HIV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应用-何翔
HIV-1
大猩猩
至少发生四次独立的传播事件形成 了HIV-1 M, N, O, P组.
HIV-2: 来源于乌白眉猴的免疫缺陷病毒(SIVsm)
30
西部非洲 Humans in 人群 West Africa
HIV-2
SIV SM
25
4/16全长 序列分析
喀麦隆东南和中南 栖息的黑猩猩分别 是HIV-1 M组和N组 病毒的来源 SIVcpz 是 HIV-1 的 祖先
Science, 313:523, 2006
HIV-1 O组可能起源于喀麦隆大猩猩
26
Nature 444: 164, 2006
• 检测喀麦隆偏远原始森林区378黑猩猩和213大猩猩粪便标本抗体 • 40/323 P.t.troglodytes (+);0/55 P.t.vellerosus(-); • 6/213 野生大猩猩(+)!!!HIV-1 gp41(重组免疫检测), HIV-1 gp160/gp120,gp41和Pol (p66,p51)(WB);
out7430 out7710
out7990
out8270
out8550
out8270 out8550
out8830
Position in genome
out6310 out6590 out6870 out7150 out7430 out7710 out7990 out8830
out6750
out5650 out5870 out6090 out6310 out6530 out6750 out6970 out7190 out7410 out7630 out7850 out8070 out8290 out8510
gp120病毒多态性HIV从感染患者到出现临床症状
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 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全球艾滋病传播途径和比例
传播形式 性传播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同性 异性 输血/血制品 静脉吸毒 母婴传播
比例(%)
10
70
5-10
5-10
10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
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发现历史
• 1981年6月美国CDC首次报道了5例(Los Angeles)不明原 因卡氏肺孢虫肺炎病例,患者都是同性恋者,此前已知这 些疾病仅见于免疫缺陷或抑制病人。这个报告立即得到全
美许多医生的响应,他们在近两年来陆续也在许多年青患
2、HIV的生活周期
增殖周期包括5个阶段
核衣壳进入细胞脱壳释放出病毒RNA
以病毒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作用产生负链DNA,形成 RNaseH水解亲代RNA,由负链DNA复制正链DNA 双链DNA进入核内,整合到细胞染色体形成前病毒
嗜T淋巴细胞病毒III型(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 type
III,HTLV-III)和AIDS相关病毒(AIDS-related retrovirus,
ARV)。后发现是同一种病毒,故于1986年正式称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env
gp120 gp41
regulator genes
TAT (p14):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REV (p19): 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 expression NEF: 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 VIF: 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 VPU: Viral Protein U VPR: Viral Protein R
HIV-1 gp120分子结构针对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HIV-1 gp120分子结构针对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作者:谭寿南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3期谭寿南(来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 546100)【摘要】 HIV-1是引起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就gp120的基因及分子结构进行了阐述,分析了gp120与宿主细胞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和gp120对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的作用原理。
【关键词】 HIV-1 gp120 分子结构免疫应答【中图分类号】 R3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8(b)-0180-02自1983年首次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以来,尽管对HIV致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以及治愈的手段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其中HIV-1是引起全世界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HIV-1进入人体靶细胞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膜表面分子CD4结合后,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gp120表面的辅助受体结合位点得以暴露,gp120与辅助受体CXCR4或CCR5进一步相互作用使gp120发生构象重排,使gp41得以插入细胞膜,导致HIV包膜与靶细胞膜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细胞,因此,gp120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
1 env基因及其编码的相关分子HIV-1属反转录病毒,基因组长约9.2~9.7kb,双股正链RNA,含3个结构基因和6个调节基因,5’端和3’端各有一长末端重复序列(LTRS),其中编码gp120的env基因为结构基因。
在病毒复制周期,env基因编码产生的gp160在高尔基体发生糖基化,在宿主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切割成gp120和gp41;gp120通常由糖分子覆盖,位于病毒包膜或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上,并与跨膜蛋白gp41紧密相连[2]。
HIV-1env基因的变异极为频繁,突变率达到1‰,因而导致了包膜蛋白氨基酸组成的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位点在gp120,这对机体免疫应答有效产生以及HIV-1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 李鑫
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
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 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 HIV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抗 HIV阳性者所 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诊断HIV/AIDS必须是抗HIV阳性(经确证试验证实),而HIV-RNA和 P24抗原的检测有助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 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 HIV感染。
2015-1-28 37
急性期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 HIV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2015-1-28
38
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
无临床表现
结合抗 HIV 阳性即可诊断。
2015-1-28
39
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 HIV 抗体阳性
CD4+T淋巴细胞数 <200cells/μl ,可诊断为艾滋病。
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明显增多发病人数增加2015128hiv结构structurehivhiv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颗粒直径90140nm表面有刺突状结构的糖蛋白gp120gp41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gp41蛋白横跨类脂膜gp41外端连接gp120包膜下有一层基质蛋白p17附着类脂膜的内层起稳定作用gp41gp120env基因编码蛋白类脂膜rna逆转录酶蛋白酶gag基因编码蛋白pol基因编码蛋白p17p24hiv结构structure发病机制pathogenesis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cd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主要表现为cd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病毒吸附201512810病毒吸附细胞表面cd4结合位点和hiv1gp120结合病毒外膜和cd4受体构象改变允许gp120和另一个辅助受体结合ccr5
【精品】HIVgp120包膜糖蛋白与CD4受体和一个中和抗体的复合物
HIV gp120 包膜糖蛋白与CD4 受体和一个中和抗体的复合物的结构摘要:HIV 进入靶细胞需要病毒外膜糖蛋白gp120 与细胞表面的CD4 糖蛋白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将导致病毒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之间的融合。
尽管gp120 能诱导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但HIV 能逃避免疫反应。
我们在2.5 的分辨率下分析了HIV-1 gp120 核心与CD4 受体的两个结构域片段和能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结合的中和抗体的与抗原结合片段的复合物的X-射线结构。
这个结构显示出gp120 与CD4 结合面上的洞状结构,一个保守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位点,CD4 结合后的构象变化的迹象,CD4i 抗原表位的特征,和免疫逃避的具体机制。
我们的结果为理解HIV 进入靶细胞的复杂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可能为干预HIV 进入靶细胞提供指导。
HIV-1、HIV-1 和与其相关病毒SIV,能导致机体的CD4细胞的减少,进而导致AIDS 疾病的进展。
HIV 进入靶细胞时有病毒包膜糖蛋白介导的,包膜糖蛋白组合成寡聚体,尤其是三聚体,表达在病毒表面。
这些病毒包膜糖蛋白被HIV 跨膜糖蛋白gp41 固定在病毒包膜上。
病毒刺突的表面主要由外膜糖蛋白gp120 组成,gp120 与CD4 三聚体复合物的每一个亚基之间形成非共价键。
比较不同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序列发现有5 个相似的可变区(V1V5)。
前 4 个可变区形成暴露于表面的环状结构,并在环基底部有分子内二硫键。
保守的gp120 区域形成了对于gp120 与CD4 膜外区和细胞表面上病毒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结构。
HIVgp120 的保守区和可变区均被广泛地糖基化。
gp120 表面的变异性和糖基化可能会调节gp120 糖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同时在自然感染过程中,gp120是作为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
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靶细胞包括gp120 与HIV 首要受体CD4 的结合。
高灵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HIV-1感染细胞中胞苷修饰全分析
高灵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HIV-1感染细胞中胞苷修饰全分析郑瑞丽;周欧路;褚洁梅;安三奇;蒋俊俊;叶力;梁浩【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39)5【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DNA上4种胞苷修饰的高灵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方法,并用于HIV-1病毒感染对细胞中胞苷修饰的全分析。
方法:选择2-溴-1-4-二乙氨基苯基乙酮(BDEPE)作为标记试剂同时标记4种DNA胞苷修饰(5-mdC、5-hmdC、5-fdC和5-cadC),再结合LC-MS方法对HIV-1病毒感染前、后细胞中的目标修饰物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
比较HIV-1病毒感染细胞前、后胞苷各修饰含量的变化。
结果:建立了化学标记结合LC-MS分析方法,标记反应转化率达90%以上,标记产物在反应后48 h内稳定。
标记结合LC-MS分析提高胞苷修饰的检测灵敏度,5-mdC、5-fdC和5-cadC在HIV-1感染后显著升高(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灵敏度的胞苷修饰检测方法,并应用于HIV-1感染细胞DNA中的4种胞苷修饰的全分析,首次发现HIV-1病毒感染后5-mdC、5-fdC和5-cadC显著升高。
【总页数】7页(P721-727)【作者】郑瑞丽;周欧路;褚洁梅;安三奇;蒋俊俊;叶力;梁浩【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与医用生物资源开发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医学院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低流速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大鼠脑细胞中核苷酸的分析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宿主蛋白类泛素化修饰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用于血浆中苦杏仁苷及其代谢产物野黑樱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用于3类茶叶中化学成分分析5.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口腔癌代谢组学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IV的致病机制
HIV的致病机制(一)HIV的基因及基因产物的主要功能HIV于1983年首次分离出,但它是生物理学医学研究得最广泛的一个病毒。
所分离出的大量HIV已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HIV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已得到鉴定(表17-3),表17-3 HIV基因、蛋白质产物及戎功能基因名称蛋白质产物大小(KD)功能Gag P25(p24)p17 衣壳结构蛋白质基质蛋白质Pol(多聚酶)P55,p63 逆转录酶(RT),Rnase,HpR(蛋白酶)P15 病毒蛋白转录后加工IN(整合酶) P11 HIV,cDNA整合env g120,gp41(gp36) HIV,cDNA整合包膜表面蛋白质包膜表面蛋白质Tat P14 结合到病毒LTR序列并激活病毒所有基因的转录Rev P19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因表达后的转录所需nef P27 抑制HIV转录和延缓HIV复制vif P23 增加HIV的感染力和细胞-细胞间传播有助病毒复制vpr P18 有助病毒复制;激活转录vpu P15 有助HIV的释放;可能为新病毒子的包装所需(?)vpx P15 对HIV的感染力有利Tev P26 是Tat的Rev的激活剂(二)HIV感染的过程1.急性HIV综合征初次感染HIV后3~6周50%~70%病人有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症,高度病毒血症,HIV广泛播散。
1周~3月内出现抗HIV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但HIV仍在淋巴结中持续表达。
2.潜伏期(1)细胞潜伏期:HIV基因组以非整合状态停留在某些非活化细胞中数天但无病毒复制的现象,这种静息感染与经典的病毒潜伏不同,它是全部毒基因组在细胞中的但表达被抑制。
细胞潜伏在临床上的反映是感染了HIV但抗HIV抗体和病毒血症均阴性。
细胞潜伏的机制仍不明,也不知为何有些HIV株较易进入潜伏状态,可能机制:①HIV DNA的甲基化;②Tat、Rev、Vpu和Vpr表达不足或缺乏;③Nef蛋白质的表达;④抑制了一些能与某些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因子;⑤CD8+细胞因子抑制HIV的表达。
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诱导小鼠抗体反应的开题报告
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诱导小鼠抗体反应
的开题报告
【题目】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诱导小鼠抗体反应的研究
【选题背景】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HIV的感染主要通过gp120和gp41两种膜蛋白介导,其中gp120是HIV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外膜受体CD4的结合蛋白,是HIV 感染细胞的关键因子。
因此,针对gp120的研究将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
重要的新思路。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诱导小鼠抗体反应的情况,进一步探讨这些抗体对HIV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1. 提取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膜蛋白;
2. 将gp120和gp140膜蛋白分别与小鼠制备的免疫佐剂混合,注射至小鼠体内;
3. 过程中监测小鼠的体重变化、血清中抗体含量、淋巴细胞亚群变
化等指标;
4. 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对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膜蛋白的抗体水平。
【预期结果】
1. 小鼠对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膜蛋白的抗体产生能力;
2. 检测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膜蛋白抗体的类型及效价;
3. 探究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诱导的抗体对HIV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鼠对HIV-1 06044株gp120和gp140膜蛋白的抗体反应,有望提供新的HIV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制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P o l y mo r p h i s m o f HI V一 1 Gp 1 2 0 a n d i f v e h y p e r v a r i a b l e r e g i o n s h a v e l a r g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 HI V— l e s c a p e f r o m t h e i mmu n e a t —
外, V 1 和 V 4区展 现 了很 高 的 长 度 多 态性 , 糖基化位点也较 多; 而V 2和 V 5区 的 长 度 多 态 性 和 糖 基 化 位 点 都 较 低 。
这 些结果表 明降低 这 4个高 变区的 多态性和糖基化位 点数 目可能解决 HI V 一 1病毒对 疫苗的逃 逸, 从 而研 究 出真正
一
一
一
a n a l y z e d .M a j o r i t y o f H I V 一 1 G p l 2 0 h a v e 4 9 6 — 5 1 5 a m i n o a c i d s .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H I V 一 1 G p l 2 0 w i t h 4 9 6— 5 1 5 a m i n o a c i d l e n g t h mi g h t
有 效 的疫 苗 。 关键词 : H I V 一 1 ; G p l 2 0; 高变区; 长 度 多态 性 ; 糖 基 化位 点 ; 序 列特 征 中图 分 类 号 : Q 7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1 —0 0 0 9— 0 5
第3 0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0URN AL O F B 1 0L 0CY
Vo 1 . 3 0 No .1
F e b,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1 . 0 0 9
t a c k a n d / o r d r u g s e l e c t i o n .I n t h i s s t u d y , t h e l e n g t h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p o t e n t i a l n u mb e r o f N — l i n k e d g l y c o s y l a t i o n s i t e s( P N G S )a n d s e —
亚洲主要流行 H I V 一 1 G p l 2 0及 其 5个 高 变 区多态 性 分 析
董万强 ,姚 能 ,徐庆 刚
( 江 苏大 学生命 科 学研 究 院 , 镇江 2 1 2 0 1 3 )
摘 要: H I V 一 1 G p l 2 0及 其 5个 高 变 区的 多 态性 是 H I V 一 1 能 够逃 逸 宿 主免 疫反 应 和 耐 药 性 的 主 要 原 因 。下 载 了现 有
数 据 库 中记 载 的 包括 B 、 C、 C R F O 1 一 A E、 C R F 0 7 一 B C和 C R F 0 8 一 B C 5种 亚 洲 主 要 流 行 亚 型 和 重 组 型 的 所 有 G p l 2 0及 其 5个 高 变 区序 列 , 分 析 了 HI V — l G p l 2 0及 其 5个 高 变 区序 列 的 长度 多 态 性 , 糖 基 化 位 点数 以及 序 列 特 征 。 结 果 显
Po l y mo r ph i s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As i a HI V- 1 Gp l 2 0 a n d iv f e h y p e r v a r i a bl e r e g i o n s
D O N G Wa n — q i a n g , Y A O N e n g ,X U Q i n g — g a n g
明 受 到较 强 的 功 能 限 制 。 不 同亚 型 和 重组 型 的 V 3区 一致 序 列 比较 发 现 , 所有 的 H I V 一 1亚 型 均 表 现 为 R 5型 。 这 提
示阻断 H I V - 1病毒结合 C C R 5受体是 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 R 5型毒 株可 以作为 艾滋病疫 苗研 究的理 想毒株。另
q u e n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n e a r l y a l l a v a i l a b l e As i a Gp l 2 0 ro f m HI V一 1 s u b t y p e s B ,C,CR F 0 1 AE , CRF a n d CRF 0 8 BC 07 BC we r e
示, 绝 大部 分 的 H I V 一 1 G p l 2 0序 列 长度 为 4 9 6~ 5 1 5个 氨 基 酸 之 间 , 这提示 G p 1 2 0长 度 为 4 9 6~ 5 1 5个氨 基 酸 的 H I V 一
1毒株 可能是 疫苗研 究的理想毒株。 比较 5个 高变区, V 3区表现 出了最低 的长度 多态性 , 几乎没有糖基 化位 点,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