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

合集下载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和谐更新探析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和谐更新探析
3 由于城市重 大基础 设施 建设 需要 , 以考虑拆 除历史价值 不大 ) 可
的里 分 建 筑 。
以上三种情况 , 实际 的操作 时应 当慎之又 慎 , 在 并组织 公众 广泛参 与监督 。
应 当予 以保 护 的情 况有 : ) 老城 区整 体保护 : 老城 区原 1对 还
图 1 汉 口 交 通巷 里 分 现 状

始风貌 , 鼓励迁 出多余 人 口, 除违 章搭 建 , 足里 分居 民生活质 拆 满 量 和城市发展需要 。2 保存成 片的历史街 区 : ) 通过保护性 修复和
生活设施改善 , 留住里分 原住 民 , 留里分生活原型 , 存城市历 保 保 史的连续性 、 实性 。3 历史名 宅重 点保 护 : 注历 史建筑 周边 真 ) 关
1 昔 日辉煌 : 老里 分住 宅溯源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 , 1 纪末 ~2 是 9世 0世纪上 半叶 在武汉 较
2 3 建 筑外观破 败 凌乱 .
里分的居 民为 了改善居 住条件 , 自对 里分 建筑进行 改造 , 擅
严 使 普遍建造 的一种联排式 住宅 , 中分 布在 汉 口江汉区 、 集 江岸区 , 是 甚至在周边乱搭乱盖 , 重破坏 了里 分住宅 本身 的建筑 风格 , 得现存 的里分街 区风貌和现代化 的城市景观格格不入 。 近代武汉的一种主要住宅建筑类型。 入巷 内, 便无嘈杂 之声 。建 筑采用 坡屋顶 , 墙体厚 、 层高 , 且 楼 通
2 现 状堪忧 : 对里 分住 宅的更 新迫在 眉 睫
随着武汉市 经济的发展 , 大规模 的市政建设和开发 已形 成对
里分的蚕食态 势。 由于里分 多处 于武汉老城 区 , 户稳定 , 口 住 人 密集且不 断增加 , 建筑荷载严重超 载 , 且建筑 自身年 久失修 , 民生 环境逐步恶化 , 对其更新和改造 已迫在眉睫。

汉口历史街区的基本范型及更新策略

汉口历史街区的基本范型及更新策略

汉 口历 史街 区 是 近 代城 市 化 的 产 物 , 随着 城 是 市经 济 、 术 、 技 文化 以及 政 治 的演 变 发 展 而形 成 的。 汉 口历史街 区在地理 环境 与人 文形 态环 境两方 面 客
这 些 富有历 史 内涵 的 地名 演 绎 着 汉 口的沧 桑 变 化 。
验。功能置换 . 里交换, 府 、 业收购, 邻 政 企 市场 化 , 开发 是 汉 口 历 史街 区保 护 与 更新 的 方 法 与 策略 。 再
关 键 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 史 街 区 ;城 市 规 划 汉
中图 分 类 号 : 1 7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6 9 ( 0 6 0 - 4 - G 2 . 3 A 1 0 - X 2 0 ) 30 00 3 0 4

它 的产生 同后来 租 界 出 现一 样 , 是 因河港 贸易 发 都
展 而 形 成 的 不 同 类 型 的 城 市 空 间 , 个 是 沿 襄 河 一

汉 口历 史 街 区 的基 本 范 型
( 汉水 ) 展 形 成 的 , 一 个 则 是 沿 长 江 展 开 生 成 发 另 的。前者 明显 带有封 建 的小农 经济 作用 下 的城 市形 态特 征 , 而后 者则 代表 着 以殖 民 为 主要 特 征 的资 本 主义经 济畸形 发展 下形 成 的较 为有 序 的城市形 态 。
行 的较 长而稍 为整 齐 , 与江河 垂直 的则狭 而短 , 型 线
观要 素共 同作 用下 形成 了 比较 独特 的多 样类 型 。由
于 长江 、 汉水 的地理 阻 隔 , 史上 的武汉 建制 并不 统 历


因而 出现 三镇 各 自独 特 发 展 的规 律 以及 独 特 的

打造可漫行的街道——武汉汉口老城更新中沿江大道综合提升实践

打造可漫行的街道——武汉汉口老城更新中沿江大道综合提升实践

打造可漫行的街道——武汉汉口老城更新中沿江大道综合提升实践【摘要】街道不再是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交通空间,而是提供人的街道生活、文化体验、功能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

本文以武汉汉口老城更新中沿江大道综合提升实践为例,从区域的总体提升规划、多元专项规划、综合改造详细规划三个编制体系,探讨全链条统筹指导规划实施建设的路径,为该类以人为本的街道综合改造提升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漫行的街道;以人为本;街区更新;武汉市;军运会0引言武汉汉口沿江大道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位于汉口主城滨江的核心区域,是武汉打造城市中轴线长江主轴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拥有江汉路、武汉天地、知音号等大量城市地标。

作为汉口开埠的起源,一直是屹立百年的武汉核心职能所在区域,历史遗存密集,原租界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仅次于天津和上海的位居全国第三。

毗邻的江滩公园面积约54公顷,沿线更有蔓延数十公里长的生态滨江岸线。

虽历经多轮整治,但特色不鲜明、品质不突出,道路现状以机动车通行优先,设施不够人性化、无法体现其独特魅力和城市活力。

借助世界级的大型活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召开,武汉市开启了以卓越标准全面打造提升沿江大道工作。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卓越滨江大道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对标卓越的建设目标导向和设计标准,系统的开展编制及建设实施部署工作。

1从编制到实施多维创新,确保更新品质1.1多源法综合判别,构建提升标准体系通过梳理经典理论,对标世界级滨水区域厘清差距;基于活力分析,分析人群特征摸清动向;采取多种形式征集意见,总结公众需求。

通过突破传统的多种方法、多源数据,助力精准的定位诊断与综合判别,形成4大类15项的一套对标体系,为中微观领域的现状判读提供借鉴。

1.2全链条统筹规划,实现要素精准传导围绕公共空间营造,对区域、街坊、工程实施三个范围,通过总体、专项到详细设计三个规划层次,从定功能牟格局,到抓导则促风貌,最后作环境提品质,实现了要素逐级向下的精准传导,确保项目全周期的落地。

汉口里分分析

汉口里分分析




姚焯文、孙梦楚、陶煜、伍一凡
位置 规模
建筑风格 文化 背景
概述: 里份是武汉早期的居民社区,是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是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武汉市 近代最早的里份,起源于汉口开 埠后的19世纪末。由于汉口在近代发展最为迅速,里份的分布以 汉口最为集中,建筑成就、价值也最高。
里分
2015-3-9
里分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蕴涵着武汉这座城市 独特的地域文化。武汉的“里份”是凝固在建筑上 的武汉历史文化,具有无法磨灭的历史价值和时代 魅力。因为里分数量过于庞大,因此建议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里分进行参观(如咸安坊、汉润里等)
江汉村
上海村


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分类: 武汉里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部分为市民 自发建设的,这种里份规划较差,房子狭小, 多用木结构,生活设施不完善,但也最具市民 味,如原汉正街的满春里;一部分为一些富商 合力出资建设,有点早期房地产开发的意味。 这些里份规划较好,建筑多为二层小楼,外观 整齐,里份内的通道宽敞,生活设施齐备,如 车站路友益街附近的平安里、新成里,里份内 房屋为单元联排式,中间是堂屋,侧面是正房 ,后面有楼梯及厨房,有的还有后院;还有一 部分因为汉口曾经是洋人租界所在地,得现代 西方文明风气之先,又形成了一些洋派的里份 ,如一元路上的坤厚里,由红、黑两色砖建成 的两层小楼,楼层很高,有典型的欧式风格。
设计特点: 里份讲究适应季节变化、注重解决 室内高温的设计,房间内有良好的通 风和增设遮阴设备。住宅窗子安装成 两层,内层玻璃窗,外层为木制百叶 窗。阳光直射时,关上外层百叶窗, 既遮阴,又通风。居室内用木栏杆内 衬木裙板“隔栅”将屋内隔成几间, 隔栅上多有精美的雕刻,这种传统的 木装修冬季让居室内增添了几分典雅 和古朴。夏日卸去,空旷敞亮,便于 白天通风、晚上乘凉。 里份中邻里关系非常密切。因为里 面的生活设施,如自来水等多为公用 ,而居民十分密集,这就产生了里份 里的规则:互帮互助成为习惯,邻里 关系融洽和睦,自然遵守某些不成文 的生活资源分配规范。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进程——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进程——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进程——以武汉三德里社区为例作者:万雍曼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5年第2期万雍曼/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本报告以三德里社区建设情况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料,对社会不断变迁旧城改造兴起的大环境下老旧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

同时,考虑到三德里社区的特殊性,着重对里弄建筑群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本报告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了老旧社区邻里文化,总结了老旧社区社区活动发展,并结合国内外案例,试图探索老旧社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幸福”之路。

关键词:老旧社区,文化建设,里弄建筑,三德里1 绪论1.1 调查的背景及意义1.1.1 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更新速度也逐步加快。

城市的扩张不仅表现在向外部延伸,也表现在对于内部空间的更新,老旧社区的改造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期都在增添它新的一页。

”(果戈里)城市是延续的,是有历史的,而这些历史形成了了城市的特色,而很多老旧社区都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对于老旧社区的改造不应盲目拆、建,而应保护与更新相结合。

对于社区的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新的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武汉市汉口地区曾为租借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留下了以里弄建筑为代表的大量历史建筑。

汉口人口密集、地价昂贵,旧城改造十分紧迫。

过去的十几年里,很多里弄社区被拆毁,然而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重视,加大对里弄建筑保护的补贴,并提出了“幸福社区”的概念,使旧城保护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1.1.2 概念界定老旧社区: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旧城区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社区。

文化建设:在这里,社区文化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物业管理、居委会组织的文娱活动,社区居民道德素质等,同时也包括社区呃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邻里关系。

里弄建筑:里弄也称里分,这里主要指的是汉口的里弄建筑。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联式布局 ,疏密相间 ,有节奏 、有韵律 。但 随着城市 发展 , 2一元路片现状 .

这 些 片 区集 聚 大 量 低 收 入 人 群 ,人 口密 度 极 大 ,居 民私 自扩 建 、加 建 、 改建 现 象 严 重 ,破 坏 了原 有 肌 理 。 同 时 ,新 建 的 现 代 建筑 在 一 元路 片 中反 差 鲜 明 ,建 筑 与 空 间的 关 系松 散 而 联 系微 弱 ,大 片 的 留 白造 成 了很 多 消 极 空 间 ,破 坏 了传 统 里
护 与 更 新 方式 提 出建 议 。
元路 片 的主 要 构 成 要 素 。 典 型 里 分 包 括坤 厚 里 、 广 兴 里 、
四益 里 、延 庆 里 、庆 祥 里等 。

元 路 片 的 平面 布局 呈现 了里 分 民居 的细 腻 肌 理 ,相 似
的体 块 进 行 组 合 排列 ,顺 着 东 西 长 南 北 短 的矩 形 阵列 横 向 并
者 针 对该 片 区进行 了调研 ,根 据 结果 分 析场 地 现状 如 下 : 21 史 建筑 的 历史 价值 分类 及保 存 现 状 .历 历 史 建筑 按 其 历史 价值 共 分 为 三个 层 级 : 第 一 层 级 为 各 文 物 保 护 单位 ,此 类建 筑 为租 界 时 期 的代
历史街 区以其特有 的场所感呈现出一座城市 的底蕴和 内
涵 ,其 品 质 特 征 关 乎 城 市 的 整体 形 象和 活 力 。 近年 来 ,历 史
街 区的保护更新逐渐受到重视 ,但我国 目前的快速城市化进
程 却 为历 史 街 区 的保 护 更 新 带 来 了种 种 问 题 ,如何 处理 好 错
响 ,既缺乏安全性也影响城市景观。

汉口里分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汉口里分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3保护与改造的背景 . 近些年 ,城市面 临着 巨大 的发展压力 ,城 市布局在重新 调 整 之 中 ,市 场 的力 量 越 来 越 大 , 旧城 改 造特 别是 里 弄 改造
作 为一 个 涉 及 到 社 会 利 益 、 经 济 利 益 、环 境 效 益 等 多 方 面 因
得冷清 ;很少有人在巷弄里谈笑风 生,看到 的最 多的人群都 是一些老人 ;临街的里分大部 分被 改造成 了店铺 ,紧邻的巷
关注 居 民 的利 益 ),但 是 透 过 表 层 我 们 可 以发 现 .所 有 的 行 为最 终 目标 ,均 是 改造 者 试 图在 政 治 、 经 济 和 物质 等 多 重 限 制 条件 的 制约 下 ,实现 自身利 益 的最 大 化 。
界及其 附近地 区出现 了城市建设的高峰 ,西 方建筑形式与 中 国传 统 建筑 形 式融 合 后所 产 生 了新 的 民居 形 式。 武汉里分民居作 为 “ 汉派 ”建筑的典型代表 ,其发展历 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为初期 ( 8 1 ~1 1 年 )、中期 16 年 90
历史地段 ,发展到今天 的整体性保护 ,即:不仅要保护历史
环 境 的 有 形 层 面 ,还 应 该 保 护包 括 生 活 层 面 、 生 态 文 化 、文 化 生态 、 场所 精 神等 无 形 的层 面 。 41 策 因素 .政 政 府 的干 预 与 调控 ,在 整个 保 护 的过 程 中起 到 至 关 重 要
汉 口里分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 胡晨 著
武 汉 汉 口租 界 是 殖 民文 化 的 产 物 ,而 汉 口里 分 曾一 度 是 中西 现 代 居 住 建 筑 文 化 交 流 的 见证 。然 而 昔 日热 闹 已悄 然 走 远 ,原 本 应 该 是 居 民进 行 公 共 交往 活动 的开 放 性 场 所 逐 渐 变

汉口坤厚里居住保护与更新

汉口坤厚里居住保护与更新
第3 7卷 第 2 3期 20 11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T T E HI EC UR
Vo . 7 No 23 13 .
Au . 2 1 g 01
・21 ・
文章 编号 :0 9 6 2 ( 0 ) 3 0 2 —2 1 0 —8 5 2 1 2 -0 10 1
1 3 场 地层 面分析 .
式 。一间半式 (ye tpA户型) 于场地 的北部 , 位 建筑 面积 9 前 1m ,
共 8% 场地 内主 要空 间组 成是 “ 丰字形 ” 合结 构 。由一条 东 西 向 后 天井 , 有 4个 家 庭 使用 ,0 的户 内都 有后 期 加 建 的 阁楼 。 组 户 型 比较狭长 (2 4 4 9 , 1 .5m x .5m) 中间楼梯狭 窄 、 昏暗 、 潮湿 , 使 的主巷串联 , 由与主巷垂直 布置 的南 北 向的“ 巷” 再 前 延伸到 每户 t B , 2, 3 B 是 p 的前 门, 形成场地的主要交通体 系 , 前巷 ” 行的 “ 与“ 平 后巷 ” 连通 用 非常不便 。两 开 间式 (ye 1 B B ,4) 里分 内的 主体 户 占总户型数 的 8 % 。其 中户型 B 位 于场地 的中部 , 5 l 建筑面 积 到每户的后 门, 作为辅助 的交通 。长条 网格 状 的道 路布局 通过 各 型 , 个 出入 口与城市和街 区道路联系起来 。 19 3 户型 B 7 .6m ; 2位于场地 的东 北侧 , 建筑 面积 10m ; 型 B 3 户 3
公共设施基本 未能 发挥作用 。绿化 极度缺 10 9 3年 , 口的“ 汉 和记洋行 ” 副买办杨 坤 山 、 正 黄厚卿 在 中山 宅公共 空间也较狭小 , 只有零星 的几 个 不太 茂 密 的树 不均 匀 的分 布 在狭 窄 的巷 道 大道一元路 与一 元 小 路之 间合 资 建 造 了一 个 里弄 , 用杨 坤 山 的 乏 ,

汉口租界区空间形态和更新对策研究

汉口租界区空间形态和更新对策研究

9 90 1 1 6 年 汉 口开 埠 后 ,汉 口地 区 被 迫 划 定 为 英 、 俄 、 法 、 德 、 日等租 界 区 ,设 立租 界 区 后 ,外 国 资 本 纷 纷 涌 进 汉 口 ,汉 口 的 经 济 在 这 一 时 期 得 到 了 快 速 发 展 , 同 日 对 武 寸 汉 的城 市 空 间 形 态 也 产 生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 汉 口租 界 区 的形 成 , 从 整 体 上 改 变 了 武 汉 原 有 的 城 市 空 间格 局 ,并 且 ,这
响。
3汉 口租 界 地 区城 市 空 问 形 态 现 状 分析 .
31 .原汉 口租界地 区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的确定
本 文 选 定 “ 地 使 用 模 式 ” 、 “ 道 一 一 广 场 空 土 街 间 ” 、 “ 定 城 市 空间 的建 筑 物 ” 三 个 因 素 ,并 对 其 进 行 界 深 入 的 分析 和 研 究 。
包括 大量混合 性建筑 ,这 类混合 型建筑 及其用地 主要指住
汉 口租界 图 ( 注:图纸来源于 《 武汉百年规划图记 》 )
12 究 内容 .研 本 文 的 研 究 对 象 为租 界 区 空 间 ,通 过 对 汉 口租 界 区 空
间形 态 的演 进 过 程 和 现 状 分 析 未 研 究 汉 口租 界 区 的 空 间特
界 区 的 道 路 不 再 是 随 意 的流 线 ,而 是 满 足城 市 交 通 需 要 和
居 民 出 行 需 求 的 格 网 式 的道 路 结 构 。 城 市 的 空 间 也 由 于 格 网 式 的 道 路 结 构 而 变 得 更 加 规 整 。 因 此 , 汉 口 的 开 埠 ,在
汉 口 的 城 市 形 态 演 进 过 程 中 是 一 种 由外 到 内 的 突 变 和 整 合 ,使 得 后 来 城 市 空 间 的发 展 还 深 受 租 界 区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建筑构成学理论引导下的里分保护更新研究——以汉口三德里为例

建筑构成学理论引导下的里分保护更新研究——以汉口三德里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9-0138-05 收稿日期 2022-09-20摘 要 针对城市历史建筑类型中的里分保护更新面临的新问题与需求,从建筑构成学角度提出适用于里分更新的构成逻辑体系,从内部功能空间和外立面角度系统梳理建筑构成学理论下的里分保护更新方式,以武汉市三德里片区的保护更新为实例,尝试将构成学相关理论要点运用到设计程序中,从实践的角度剖析里分更新营造的具体做法,为里分保护更新工作提供新的设计方法与工作路径。

关键词 里分更新 建筑构成学 空间构成 立面构成Abstract In view of the new problems and demands faced by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Lifen in urban historic building types, we propose a logical constitution system applicable to the Lifen renew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and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methods of the Lifen under the theory of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functional space and facade. Tak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Sandeli District in Wuhan as an example, we try to apply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points of composition science to the design procedure,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Lifen upd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design method and working path for Lifen protection and renewal work.Keywords Lifen renewal,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Space composition, Facade composition建筑构成学理论引导下的里分保护更新研究——以汉口三德里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Lif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Theory:A Case of the Sandeli District of Hankou祝 笋 | Zhu Sun 肖博威 | Xiao Bowei 陈玉洁 | Chen Yujie历史建筑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发展“存量优化”的背景下,一些具有历史人文价值但尚未列入文物保护范畴的住宅类建筑,如里分、里弄等,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

租界区历史建筑保护

租界区历史建筑保护

《租界区历史建筑保护——以汉口租界为例》解说稿姓名:史琼学号:2010221110110054近代租界建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写照。

同时也是一部极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租界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接下来我们就以汉口租借为例,谈谈如何保护和修缮租界区的历史建筑。

关于租界历史建筑的保护建议和保护措施,我是在参考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的看法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首先了解一下汉口租界的历史和现状:汉口租界的产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依持不平等条约辟汉口为长江对外的通商口岸开始的。

汉口租界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

从江汉路起,依次为: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和汉口日租界。

周边破产农民更是大规模地涌入汉口。

至20世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滨江一线总长1088丈,总面积为2804亩4分。

这一带至今还矗立着各国风格的旧式楼房。

展示汉口租界示意图、江汉关、日华制油社宅、各国在汉口租界的历史建筑等图片。

目前汉口租界历史建筑现状:1.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商见缝插针,使得历史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更使有的历史建筑无“立锥之地”。

使原本建筑风格统一的城市空间和疏密有致的旧租界区逐渐乱了章法。

2. 武汉租界内许多老式建筑被改为商场、娱乐城、证券交易所等,其内部功能尚能满足基本要求,但室内设计风格却大量模仿港台流行风格,缺少传统文化品位,更缺乏与原有建筑的关联,出现室内外空间无法整合的状况。

3. 保护力度不足,特别是规划管理力度还需将强。

4. 在旧住区保护中如何实现实体环境保护与人文环境保护相结合、使旧住区焕发活力方面的探索还不够。

5. 日常维护修缮中执行历史保护原则不够严格。

在对汉口租界历史建筑的初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我提出的租界建筑保护建议:1. 应当尽快划分出保护区及过渡区并制定出有关租界建筑的保护条例,以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完整性。

汉口里分民居发展的历史回溯

汉口里分民居发展的历史回溯
(3)城市空间的重塑.汉口城市中心从沿河走 向 沿 江,从旧市区移向租 界,城 市 空 间 向 着 与 租 界 平 行 的 方 向重 塑 . [3] 受 商 业 资 本 的 影 响 ,城 市 空 间 由 封 闭 式 向 外 延 式 发 展 ,并 开 始 出 现 统 一 的 规 划 .
(4)官方的介入与地方自治的解体.开埠后随 着 经 济贸易的发展,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发生改变,原有的 地 方自治体制四分 五 裂. 汉 口 基 层 管 理 转 为 官、绅、商 三 位 一 体 的 城 市 管 理 机 制[2],这 推 动 了 汉 口 里 分 的 兴 起 . 3.1.3 产 生 时 期 里 分 的 起 源
3.1 产 生 时 期 (1861~1910 年 ) 3.1.1 产 生 时 期 的 历 史 背 景
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失 败,清 政府与英、法 签 订 «天 津 条 约 »,开 放 汉 口 为 通 商 口 岸, 英 、德 、俄 、法 、日 五 国 接 踵 在 汉 口 长 江 沿 岸 设 立 租 界 . 3.1.2 产 生 时 期 的 城 市 建 设
1 引 言
国 内 对 汉 口 里 分 的 研 究 数 不 胜 数 ,大 多 集 中 于 对 其 空间布局、住宅类型 及 建 筑 形 制 等 的 研 究,缺 乏 对 其 发 展历程的历史视角全面性认知.汉口里分作为百余年 民居文化的缩影,以其特有的建筑符号、肌理、风貌彰 显 城 市 特 色 ,是 中 西 方 历 史 交 融 、文 化 碰 撞 的 结 果 .
2019 年 1 月
Journalof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
第1期
汉口里分民居发展的历史回溯
许冠楠,王江萍

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黎黄陂路为例

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黎黄陂路为例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黎黄陂路为例胡释夫(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历史街区的古旧遗留建筑保护和修缮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的历史遗留建筑,由于其年代久远,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并构架了统一的街区空间,因此可充分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理应加以保护与利用。

但是由于此类历史遗留建筑及街区多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落后而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因此,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因为迅速发展,盲目追求都市化,修建各类大都市公建,胡乱拆迁扩地,致使诸多历史风貌街区逐渐消失。

黎黄陂路便是这种发展代价下典型代表。

首先对黎黄陂路历史街区规划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归纳了黎黄陂路的历史建筑,调查其现状,指出其保护的不足。

其次对黎黄陂路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其不足原因。

希望通过提出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来为黎黄陂路历史街区的建筑遗存探寻一条合理利用与改造的方案。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黎黄陂路;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24-02一、研究设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各地都在逐步加强城市建设的力度。

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进程中,当然也会面临着更替和改造的问题。

由于对历史街区的正确认识的缺乏,中国在过去进行的历史街区改造活动中,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不动程度的破坏,使许多历史街区在修缮的过程中遭到一定的损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规划师和设计师们开始呼吁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改造,以保护宝贵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然而在改造这些城市历史街区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当地的历史遗留文化载体造成了不同的损害,使得这些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活动或多或少地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对历史街区的修复造成了一定难度。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城市历史街区的修复与改造进行讨论,探索改善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重大意义。

低碳视角下的武汉里分更新

低碳视角下的武汉里分更新

第一 ,里分 的文化 品位 。里分 的命 名寓 意 别 致 。在 武 汉 里 分 中 ,以 “ 德 ”起 名 的 有 福 德 里 、 尚德 里 、慈 德 里 、三 德 里 、德 润 里 等 ;以 “ 寿”命名 的有汉寿里 、丰寿里 、如
寿里等 ;以 “ 安”相称 的有长安里 、永安里 、 汉安里 、保安里 、同安里等 ;还有 的里分 以 地 名 、人 名 、企 业 寓 意 等 冠 名 并 沿 用 至 今 。 里分发生 了很多名人逸事 ,里分住宅 是近代 城 市 历 史 事 件 的见 证 。 这 些 特 色 共 同 组 成 了汉 味特色浓 厚的武汉近代 里分 人文环境风 景线 。 第 二 ,里分 的人文特 色 。里分 的人 文特
然 而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在 巨大 的 土 地 开 发 利 益 下 ,规 划 师 、建 筑 师 应 该 采 取 什
武汉里分经过多年 演变形成 了浓厚 的近 代城 区居住文化环境特 色 ,笔者认 为 ,里分 的 “ 汉味”护与更新 ? 这个角度就是我们这 个时代的主题 :低碳 与 生 态 可持续 发展 !
色主要体 现在里分居 民的邻里关 系和 日常休
闲活动方 面 ,这些活动大都 以弄道空 间为主
交通组织 的主要形式 ,一般 由各住 宅单元 的 石库门进入小弄道 ,再 由小弄道进入大弄道 ,
要 载体 ,人们 在出行 、散步 、娱乐 中形成 了
亲密的邻里关系。此外 ,里分多处于闹市区 。
里分 的价 值 体 现 在 很 多方 面 :在 旅 游 方 面 ,里 分 是 汉 味 文 化 、市 井 风 情 的代 表 ;在
经 大弄道 与外 界城 市道 路相 连 。
里分建筑及其组织 形式大都体 现出 了中 西结合的特色 ,里分建筑组 织形式主要为联

武汉汉口民国建筑保护调查报告

武汉汉口民国建筑保护调查报告

筋混凝土, 建筑本身更加坚固耐用。对于建筑主体 的外观而言 , 材料有水泥 、
木材 、 石材、 玻璃、 铜、 钢铁 、 砖瓦 、 油漆 涂 料等 。
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功能相兼容 ,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由于历史和时间的
原 因, 这 些历 史 建筑 和 历史 街 区的 功能 发生 变化 , 不能 满足 现代 社 会之 用 。 但
使 用 功能 。 41 . 2节约 资 源
2 武汉 民国建筑 的材质
民国时 期 的工 业 发展 己 经较 现代 化 ,建 筑 装饰 材 料也 出现 了名 种 名样 , 这在 武汉 民国建 筑 上体 现 淋 漓尽致 。 武 汉 民 国建筑 开 始摆 脱传 统 建筑 的 砖木 等材 料 , 发展 多种 材 料 的不 同 的用 途 。武汉 民 国建 筑 的 建筑 材 料 基本 都 是钢
建筑理 论 与设计
口囝田圈
武汉汉 口民国建筑保护 调查 报告
张亚 雄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艺 术 与 设 计 学 院

摘要: 作 为 一个 土 生土 长 的武 汉 人 , 对 武 汉 的感 情 不言 而 喻 , 我 从 小就 居 住在 汉 口的黎 黄 陂路 , 对老 武 汉 的租 借 建筑 有 很 多亲 身 的感 受 和认 识 。随着 自己 的成长 , 对 武汉 组件 建 筑 了解越 发 的 丰 富和迷 恋 。 近 些 年武 汉 要对 汉 口的老城 区进 行 改造和 维 护 , 在修 建 过江 隧道 和 地 铁 的过 程 中 , 也看 到过 武汉 对老 建 筑的 整 改措施 。 在修 建 武 汉过 江隧 道 的过 程 中, 武汉 市政 府对 青 岛路及 周 边进 行 改造 , 保 留 了几幢 具 有 代表 性 的建 筑 , 这 是 武 汉市政 府 对 于建 筑保 护 的提 升 , 在 修建 地 铁2 号线 的过 程 中对 江汉路 进 行拆 除和 改 造 , 也 出现 过类 似 问题 。

原汉口租界区保护更新研究

原汉口租界区保护更新研究

图1 原汉口租界区历史地图及研究范围图(二)现实问题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汉口租界区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旧城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主目标谋划路径策划空间规划实施计划图3 原汉口租界区规划结构图(三)着眼民生的配套系统工程交通畅达和居住提升两大系统工程是原汉口租界区保护更新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片区公共生活和居住生活品质城市建设的保障工程。

原汉口租界区骨架路网承担了大量过境交通,内部历史路网已无拓宽扩容空间,有限的道路资源已无法支撑高机动化发展,只有优化交通结构,发展高效、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保护与更新。

在绿色交通策略上,原汉口租界区通过中山大道公交客运走廊、三条轨道线、沿江有轨电车游览线建设,实现区域轨道交通全覆盖,同时以中山大道、沿江大道两条顺江主轴游线为骨架,依托租界内六条垂江特色街巷以及江滩绿道形成步行体系,串联“十色”重点项目体验租界风情;在机动交通引导策略上,通过区域“三横三纵”骨架分流体系、新建分流通道、保留单向交通组织来优化循环系统,根据南北片不同特质采取分区停车策略,北片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南片以控制为主、适度挖潜、引导需求,同时阶梯停车收费、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夜间开放、利用微型接驳车实现“车停区外,人游区内”等具体管理措施都应尝试在原汉口租界区推行。

为有效组织人口疏解,可采取南片整体外迁、北片部分外迁的人口腾迁模式,结合区级三旧改造实施计划落实居民安置方案。

同时,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电力、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式,消除现状设施老化引起的安全隐患和生活不便。

在居住空间特色和氛围营造上,以“南传统、北现代”为风格意向,打造南北各具特色的居住空间形式,结合传统里份的保护更新,打造居民主导经营的旅游休闲项目试点。

(四)统筹协调的任务分解和行动计划原汉口租界区保护更新的整体实施是多部门、多主体分工协作完成的系统工程。

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基本内容
租界建筑是指在我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或租借协议获得的 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经营权,并在这些土地上建造和经营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特 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伤痛和耻辱的象征。然而,在现代 化的进程中,这些租界建筑也面临着保护和再利用的挑战。
当前,租界建筑的保护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复杂、保护意识 淡漠等原因,许多租界建筑正处于失修和破败的状态。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 护措施和资金支持,租界建筑的消失和破坏现象也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租界建 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汉口法租界拥有众多历史性建筑,如法国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大楼等,这 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这些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汉口法租界历史性建筑保护 与再利用措施
1、建立保护规划
为了保护汉口法租界历史性建筑,武汉市相关部门已制定《汉口历史文化风 貌区保护规划》,明确规定了历史性建筑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
总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再利用,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繁 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以汉口原俄 租界公共建筑为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 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 善和提升租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的 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租界建筑再利用方面,汉口原俄租界公共建筑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这些 建筑多为中心城区的核心资产,土地资源稀缺,再利用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 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对其再利用需充分考虑到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因此,从实践和理论角度探讨租界建筑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历史街区差异化更新研究——以汉口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历史街区差异化更新研究——以汉口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历史街区差异化更新研究——以汉口历史风貌区为例江皓晨;周良成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9
【摘要】汉口历史风貌区坐落于长江江畔,是汉口近代历史的物质写照,也是武汉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

当前,保存历史街区原有特色风貌实现街区功能、外观、产业的系统化更新,以达到焕活历史街区、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成为当前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话题。

该文以汉口历史风貌区区块的更新规划为例,通过分析街区文化特征、街区历史建筑的更新现状、趋势及业态规划等,分析当前汉口历史风貌区产生街区属性同质化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差异化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期望为城市历史风貌区差异化改造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相关研究方法。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江皓晨;周良成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普通型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以兴城市沙后所镇老城街区为例
2.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交通品质提升研究——以汉口原租界区为例
3.城市双修背景下古
城历史风貌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开封市复兴坊街区为例4.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空间叙事——以福州市冶山历史风貌区及中山社区整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边界重塑问题——以汉口江汉村旧式里分商业街为例

特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边界重塑问题——以汉口江汉村旧式里分商业街为例

特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边界重塑问题——以汉口江汉村旧式里分商业街为例郑雨晨【摘要】文章通过对汉口旧式里分背景进行分析,从边界对建筑实体空间的影响、里分边界空间异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于边界重塑方法的思考.【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汉口旧式里分;边界;空间异化;重塑【作者】郑雨晨【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旧式里分特殊背景1.1 走进里分“里”的概念最初指民户居处,之后逐渐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概念。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我国很多地方普遍建造一种多栋联排式住宅,以“里”作为街坊单位,以“弄”“巷”作为结构组织的居住单元。

在武汉通常称为“里分”或“里份”,“份”是武汉的方言,意指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民居,作为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是一个城市的标签。

里分,也是武汉近代市民生活的缩影。

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简陋的工人居住区、棚户区,促使了近代里分建筑的出现、发展。

1861年之后,随着英、俄等国家在汉口建立租界,里分建筑也逐渐兴起。

大量房地产投资者在毗邻租界的商业区建造了许多简易住宅,一般为两间一厢或三间两厢,没有厕所和厨房,但因造价低、施工快,得以迅速发展。

如今,里分建筑已成为汉口民居与商业结合的独特旧式市井景观。

1.2 租界历史文化租界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

20世纪初,在这种背景下,汉口已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国际大都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租界区上至江汉关、下至麻阳街,沿江长360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优秀历史建筑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与民族建筑的含蓄典雅,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

2 边界对建筑实体空间的影响相邻作为空间关系中的常见形式,起着限定内外空间的作用。

两个相邻空间之间的连续程度,取决于那个既将它们分开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
里分是原租界汉口在发展中留下的历史建筑印记,具有很深的传承价值。

本文基于对汉口里分的历史形成原因,再针对原德租界的其中一条里分——坤厚里进行大量实地拍摄调查与研究,分析其整体场地、建筑以及其中一栋历史优秀建筑提出改造设想。

探求里分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生存发展,最后综合利弊与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一条以“点、线、面”逐步更新的手法保护更新汉口里分,从而为汉口近代里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逐步更新
汉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中国10个通商口岸之一,沦成租界后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涌入,舊的传统民居收到冲击,形成了新型建筑形式。

租界在促进了汉口商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一里分。

1、里分住宅概况
1.1里分住宅的形成与发展
里分最早是1840年唐代就出具雏形,那时还不叫里分,就叫“里”。

一直持续到1860年洋务运动的兴起,城市扩张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集结在一起修建了大面积的简易棚户,促进了里分的出现。

1861年到1910年期间,那时才是近代里分真正开始产生的时期,但那时只是小面积、不具规模的。

1910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武汉爆发,是武汉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江汉路、南京路一带规划了整洁的住宅小区,单元联排式的建筑,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里分”。

191 1年民国起始,第一个十年内里分在武汉的发展迅速壮大,第二个十年,也就是1928年到1937年,里分建筑达到2000多栋,是里分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一直在持续扩张。

一直到1949年民国结束,与其他历史名街相似,呼喊保护的声音赶不上拆除的速度,加之战争的摧毁,汉口里分进入衰败时期。

1.2里分住宅的建筑特点
里分建筑是及欧式别墅式与中国旧庭院式风格为一体的建筑,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一经蜂起便盛行一时。

每个里分的格局相差并不大,但档次却分高低。

从建筑的材料到生活设施的完善,到房屋的拥有者,都大相径庭。

根据其布局构造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普通住宅,如瑞祥里、余庆里、三德里、辅仁里等[2]。

用普通的砖木瓦料建造,木筑架嵌入砖墙里,有基本的水电设备。

采光很差,内部楼梯为木质,黑暗曲折,无独立厕所。

第二种内部结构略胜,但施工上和室内装饰相差不大,水电齐全具有卫生设备。

建筑材料由砖木瓦料变为混合及甲种砖木,代表里分有联保里、大陆里、汉润里等,属于中等住宅。

第三种多为新式住宅,构架由传统的砖木转变为钢筋水泥,外墙以红砖和水泥装饰。

第一层地面大都有低空层,较之街巷路面略高,目的是防潮、防水、保温、隔热,
代表里分有江汉村、同兴里、延庆里、上海村。

高档里分住宅与普通里分住宅相差较大,有高大的窗户,采光很好,并有独立卫生间与厨房,内外装饰精美具备完全的现代生活设施。

2、坤厚里住宅区分析
2.1整体区域分析
坤厚里夹在江岸区一元路与一元小路之间,所有住宅建筑皆为二层砖木楼房。

整个住宅由一条主巷、四条支巷组成。

主巷道入口通往现中山大道,另有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一元路与一元小路上。

四条巷道五排房屋,呈所谓“欧洲联排式”布局,布局十分紧凑。

面向中山大道的巷道主要是商铺,主巷与支巷相接处有骑楼贯通,剩下的几排前后门相对,房屋两头又有房屋、小巷子连接。

总体来说所有房屋式样相近,结构好,主巷道之间建有骑楼,巷道狭窄,不通汽车,属于普通的里巷住宅建筑。

网格状的布局拥有较多出入口,与周边城市街区联系紧密,但是周围小范围内的公共空间较为缺乏,建筑密度大,绿地和活动区域较少。

只有少量巷道里的门前摆放了一些盆栽与绿植,以及在主巷与次巷的交界处有一方植物。

2.2建筑分析
坤厚里的建筑结构多为纵砖墙承重砖木结构,两层,楼层高3m~4m,墙厚为24cm-49cm,红瓦屋面。

外观上,大门门框由头支撑,再在其上用砖砌,最后在外表用水泥抹面,建筑内部和骑楼的底部明显看到后期人为铁皮板覆盖过,但由于年久失修,局部存在严重的破损。

内部结构除去部分后期改造的木板楼与钢筋混泥土结合外,多为木板楼。

推开大门,没有传统建筑的院落,取而代之的是房与房之间的天井,减少了住宅的占地面积,天井也成为了过渡性的公共空间,里面有共用的洗漱池与厨房,楼顶有阳台,一二层布局相同。

2.2.1优秀历史建筑一元路6号分析
茌一元路入口处有一栋二层砖木结构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始建于1937年。

外立面色彩明快,砖墙由红砖及青砖配合砌筑,细部线条及拼花全部由砖雕而成较为精美。

内部入口采用通透式设计,两边房间沿主入口对称分布,是坤厚里唯一的挂牌“优秀历史建筑”。

这座红砖建筑原是日本寺庙西本愿寺里面的出张所。

西本愿寺出张所始建于1906年,原在汉口特三区湖南街31号(日本租界内,今山海关路)1940年迁到了这里。

这座寺庙除了承担一般祭祀功能之外,还负责保管日本侨民的物资和骨灰[4]。

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茌今天却是破旧不堪。

通透式的入口现在杂物堆砌,精美的科斯林柱子暴露在外,有些甚至被后期所砌的墙被吞噬一半。

原有的木结构屋顶上覆盖了一层铁皮,后期违章的搭建、随意涂抹的水泥材料与原
有亮丽的红砖、木格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部精美的拱形砖雕窗户上,加盖了破败的防盗网,整个建筑不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观上都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2.3整体弊病分析
整个坤厚里面积较大,有五处常用的出入口,与外界空间沟通的机会较多,但是却仅仅只有临近街口的位置稍微热闹一些。

主巷宽度较宽,为高密度的生活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提升邻里关系,但上空的电线却挂满了晾晒的衣物遮挡了视线,破坏了整体景观效果。

3、以“点线面”的形式更新坤厚里
经过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对坤厚里的保护与更新,笔者拟提出以“点线面”的形式更新整个里分。

由点到线再带动到面,逐步更新。

3.1点状修复与重塑
从五个主要出入口入手,修复外部墙体的破损,规整上方的晾晒衣物,在位置宽敞的主次巷道上设置休憩的座椅,营造休闲功能点。

主要修复优秀历史建筑一元路6号,打造一个历史街区坤厚里的新亮点。

3.1.1一元路6号优秀历史建筑的改造构想
位于一元路6号临街的原西本愿寺的出张所,现在面临的问题有:正对一元路的主入口外有一条临街售卖小吃的店铺,他们利用原建筑结构的通透设计在大厅堆砌了许多杂物,并在售卖空隙以大厅为娱乐场所进行民间娱乐活动。

二楼部分原有的木窗被水泥封上,公共空间的区域也被私自搭建成了卧房,有些甚至吞并了精美科斯林柱子,整个内部采光非常差。

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周围有两所学校以及武汉市政府,笔者在这大胆的提出把这栋优秀历史建筑改造成历史博物馆,向全市人民介绍汉口里分,展现里分建筑的特点,体现武汉老里分的人文情怀,传承武汉特有的文化。

考虑拆除遮挡主入口的店铺,使之视野更加开阔,充分利用背面架空的台面改造成具有里分建筑特色的通道。

打通居民私建的搭棚,还原内里德式建筑结构,清洗原有的精美科斯林柱与木质雕花栏珊。

3.2线状保护与改造
由点到线,组织更新好的“点”规划好空间轴线,从而带动整个社区的更新。

在线与线交接处设置景观。

在主轴线中心考虑适当拆除违章搭建的建筑以拓宽中心休闲区域。

3.3总体层面保护原则与形式
整体层面更新是建立在维持传统历史建筑风貌和传统居民的居住方式上的,修旧如旧。

提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日常养护和小规模整治模式形成保护更新制
度。

3.4小结
从保护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考虑是“面一线一点”,而从保护与更新里分的角度是“点一线一面”,无论从面到点还是从点到面,出发点与其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

城市的概念是一个面,历史街区是城市的一个面,里分是历史街区的一个面,坤厚里是里分的其中一个面。

每个“面”都有不同的更新保护手法,由最小的点开始,落实保护更新任务。

聚集点成线,保护其原有的建筑构造、色彩以及原有的历史地貌环境等,再从轴线空间带动到面的发展,最终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可以构成完整的历史文化区的片区。

总结:
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应该从幕后拉到台前,里分住宅区的保护改造更新,应该在日后拥有巨大的飞跃,从忽视、破坏迈向科学保护的轨道。

城市要有科学的改造保护理念,创新的更新思想,在尊重历史街区历史的基础下衡量保护更新的标准。

遵循人文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正确的理念,让历史街区有生命力,有精神的传承。

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要从实际出发,要制定保护改造规划,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考察、论证。

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不仅仅是一个寻求高速发展与历史文化平衡的过程,是传统住宅空间在试图保持传统特点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是一个寻求更新而重生的途径。

通过不同模式的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原有建筑形態与现有地段风貌的关联。

发挥其多蕴含的历史、地理、文化、商业等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生存发展,实现从“点线面”逐步更新的方式保护汉口里分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