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深度押密卷(2)(教师版)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教学“外国作家(江南博哥)作品研习”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社会风俗”主题寻找相关作品并进行阅读。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B.卡夫卡《变形记》C.海明威《老人与海》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项,《傲慢与偏见》讲述了班纳特先生一家五位千金与上流绅士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18世纪末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是当时风俗小说的杰出代表。
B项,《变形记》讲述了一个小职员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底层小人物生活的困顿和凄凉。
C项,《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为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讴歌了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歌颂了人类勇敢坚毅的精神力量。
D项,《威尼斯商人》讲述了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后由于资金无法周转还不上贷款被夏洛克要求按照合约割一磅肉,而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亚假扮律师帮助安东尼奥解除危机的故事,歌颂了仁爱.友情和爱情。
[单选题]2.教师围绕“童年的回忆”这一阅读专题,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
下列作品不适合选用的是()。
A.曹文轩《草房子》B.刘震云《一地鸡毛》C.林海音《城南旧事》D.萧红《呼兰河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草房子》以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油麻地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
B项,《一地鸡毛》主要叙述了主人公小林在家庭和单位中所遭遇的困顿.琐碎的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C项,《城南旧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度过的那段童年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北京城南的怀念。
D项,《呼兰河传》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人情百态和社会风貌。
[单选题]3.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内容为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作品语言的特点,推荐阅读其他杂文,下列适合的是()。
A.《华盖集》《坟》《而已集》《彷徨》B.《华盖集》《坟》《而已集》《野草》C.《呐喊》《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D.《华盖集》《坟》《而已集》《华盖集续编》2.某教材设置有“感受儒家文化”的学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初步了解儒家思想。
下列文献,不适合的是()。
A.《齐桓晋文之事》B.《劝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谏逐客书》3.某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选文有《雨巷》《荷塘月色》和《荷花淀》。
下列单元主要教学目标的设计,合适的是()。
A.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置身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独特意境C.联系作品描写的时代,了解文本反映的社会矛盾D.分析丰富的修辞方法,掌握几种修辞方法的特点4.教师开设了“中华楹联赏析”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文化论著研读D.语言文字应用5.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体专题阅读。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苏武传》B.《谏太宗十思疏》C.《与妻书》D.《陈情表》6.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补充了“左联五烈士”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
对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拓展的材料多元丰富,可考虑不同文本类型或多位作者B.通过多篇文本的专题阅读,学生获得了多重的情感体验C.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考虑课内外、单篇多篇的结合D.由文本世界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建构文本的现实意义7.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4道阅读思考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作品语言的特点,推荐阅读其他杂文,下列适合的是()。
A.《华盖集》《坟》《而已集》《彷徨》B.《华盖集》《坟》《而已集》《野草》C.《呐喊》《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D.《华盖集》《坟》《而已集》《华盖集续编》2.某教材设置有“感受儒家文化”的学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初步了解儒家思想。
下列文献,不适合的是()。
A.《齐桓晋文之事》B.《劝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谏逐客书》3.某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选文有《雨巷》《荷塘月色》和《荷花淀》。
下列单元主要教学目标的设计,合适的是()。
A.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置身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独特意境C.联系作品描写的时代,了解文本反映的社会矛盾D.分析丰富的修辞方法,掌握几种修辞方法的特点4.教师开设了“中华楹联赏析”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文化论著研读D.语言文字应用5.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体专题阅读。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苏武传》B.《谏太宗十思疏》C.《与妻书》D.《陈情表》6.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补充了“左联五烈士”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
对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拓展的材料多元丰富,可考虑不同文本类型或多位作者B.通过多篇文本的专题阅读,学生获得了多重的情感体验C.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考虑课内外、单篇多篇的结合D.由文本世界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建构文本的现实意义7.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4道阅读思考题。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四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某版高中必修教材(江南博哥)“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
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部分。
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对该“名著导读”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A.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B.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C.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
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D.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名著导读可忽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应该得到培养,但不可过分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排除A;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引导关系到学生对名著阅读部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不能以速度取胜,排除C;“名著导读”教学不一定花大量课时,可在课外自主安排,但不可全盘忽略,排除D。
因此选择B项。
[单选题]2.阅读《雨巷》的阅读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
(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女生诵二、四、六节和第七节后三句,[B]背景音乐是张维良的箫曲《听雨》,大屏幕上同时播放与诗意契合的FLASH 动画)[C]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诗朗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告诉我们一点朗读技巧。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是说姑娘很美,要读出喜欢、欣赏的感觉,可以读轻快一点。
“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写香味,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丁香”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应该是陶醉状,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样,再配一个伸出右手向外拉开的动作。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1)(考生版)
师: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生2: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使他们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 的路,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4: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 师: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 生5: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 师: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 生5: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作出决定。为什么呢?因为选择走大路就满足不了儿子愿望,选择小路也就
运,做自己的主人。
师:你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题,很好。我谈谈对课文主题思想的两种看法,一是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所 要表达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把猫的不幸遭遇看做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
生:亲切、自然。
生:饱含热爱赞美之情。
师:好,就请大家带着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来朗读第5段。大家先自由练习,待会儿请同学读给大家听。 (师指定六位同学分别朗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的句子。多媒体播放舒缓的古筝曲.师生情不自禁地鼓 掌) 师:让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的心声,与溪流、白云、瀑布对话吧!请男生齐读描写悬崖、瀑布、云雀的句子,女生 齐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的句子。(多媒体出示朗读课件,学生朗读) 师:(竖起大拇指)太棒了! 师:假如你们是山中的白云大嫂、云雀弟弟、老桥……你们又想对游人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
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三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三[单选题]1.教学《大堰河——(江南博哥)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物形象与诗人情感”是本诗最大的特色之一,应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题干中并未体现该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人物形象”与“诗人情感”同样重要,故A、B、D三项表述错误。
[单选题]2.学生在作文中对“借代”的修辞手法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正确的例子来进行讲解,下列语句不合适的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用具体代抽象,以“金戈铁马”来代指精锐的部队。
B项,用部分代整体,以“摧眉折腰”代指低头。
C项是比喻句。
D项,用具体代抽象,以“口舌”代指言语。
[单选题]3.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专题。
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莎士比亚《奥赛罗》、郭沫若《屈原》、夏衍《春寒》B.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契诃夫《嫁妆》C.关汉卿《望江亭》、曹禺《北京人》、易卜生《玩偶之家》D.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老舍《二马》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夏衍的《春寒》是长篇小说。
B项,契诃夫的《嫁妆》是短篇小说。
C项,全部为中外戏剧作品。
D项,老舍的《二马》是长篇小说。
[单选题]4.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一位学生将这首小令理解为:一只乌鸦被打昏在树上,古道上没有草给马吃,只能喝西北风,人没有东西吃,以致断肠在天涯。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记念刘和珍君》出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彷徨》《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坟》《而已集》均是鲁迅的杂文集,故本题当选D项。
2.【答案】D。
解析:A项《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B项《劝学》为荀子所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的《论语》,D项《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
孔子、孟子、荀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为法家代表人物。
故本题当选D项。
3.【答案】B。
解析:A项所述的“人物形象”以及C项所述的“反映的社会矛盾”仅与《荷花淀》一文有关;B项,题干三篇选文均是通过营造独特意境来写景写情,这是三者的重要共同点,为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D项,三篇选文中虽然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但并不适合作为必修(5)中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故本题当选B项。
4.【答案】D。
解析:“中华楹联赏析”课程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对联常识,重点对其字数、内容、结构、用词、节奏、平仄等方面进行赏析。
该课程所属选修课程系列成为“语言文字应用”。
5.【答案】A。
解析:《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属于人物传记;B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呈给唐太宗的奏章;C项《与妻书》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D项《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请辞奏章。
只有A项《苏武传》属于人物传记,故本题当选A项。
6.【答案】D。
解析:“左联五烈士”是指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教师补充“左联五烈士”的作品和相关评论文章时,可以从课内外的多种文本类型和其他作者相关文章入手,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国民党残杀左翼革命作家的史实。
在专题阅读中丰富情感体验。
但题干教师的补充并未将文本与当下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深度押密卷(1)(教师版)
2016年教师某某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1)一、单项选择题1、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新闻与传记B、小说与戏剧C、诗歌与散文D、语言文字应用【答案】D【解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指出:要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
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X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等。
由此可知。
“语言的艺术”这一专题属于“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2、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X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
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X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X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X本,这种做法比较好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
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三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三[单选题]1.语文教学课堂有了(江南博哥)多媒体的辅助会增加课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下列多媒体使用不恰当的是()。
A.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重点字词的词义、用法及特殊句式,使知识点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以便学生抓住重点B.教学《雷雨》,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经典剧目的影视剧,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从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情、肖像等来理解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爱憎等情感的体验C.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可以适当地给学生链接一些名家名讲,比如《百家讲坛》D.教学《琵琶行》,可以通过下载一些名家朗诵,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形象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比较匹配的音乐,供学生配乐朗诵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项,《百家讲坛》多以讲座形式讲述文史,与《我有一个梦想》关联不大。
[单选题]2.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时,对其中“硬汉”桑地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的是()。
A.《热爱生命》B.《奥德修纪》C.《百年孤独》D.《巴黎圣母院》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的一位淘金者在返回途中由于受伤被伙伴抛弃后,独自在荒原中寻找出路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B项,《奥德修纪》讲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在与惊涛骇浪和妖魔鬼怪的搏斗中,巧用智谋,数次勇敢地战胜了种种艰险的故事,其基本主题是歌颂古代英雄与大自然搏斗的智慧与力量。
C项,《百年孤独》讲述了诞生于丛林的马孔多小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虽然经过多代与自然力量的抗争,最终还是在第六代时再度被丛林淹没,直到第七代被蚂蚁吃掉,整个马孔多小镇被飓风卷走,百年家族就此消失的故事,体现了该家族与自然抗衡并努力生存的百年历史。
D项,《巴黎圣母院》描写了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和不幸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封建专制制度、中世纪邪恶宗教势力及封建贵族的批判与憎恨。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以《烛之武退秦师(江南博哥)》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A.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B.理解和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C.赏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D.培养敢于革除流弊的精神和勇气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属于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B、C两项是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D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该目标设计有误。
《烛之武退秦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确立为“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单选题]2.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万类霜天”表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
一个“竞”字又突出了什么?生: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师:“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的事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有什么深层含义? 生: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
那么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其实就是对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
师: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这幅立体的辽阔万里、绚丽多彩的风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咫尺应须论万里”的大手笔。
下面请大家发挥团队精神,为这一节起个小题目。
生:生机勃勃的秋景——“湘江秋景图”。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把握诗歌内容的深层含义B.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C.引导学生概括词作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D.引导学生建立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精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项,说法错误。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来解决未知问题的好习惯B.这则教学设计突出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借助工具书,认识词中的重要字音、字词C.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D.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答案】 A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 C3、教师在教授《蜀道难》时,提到“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下列选项使用相同手法的是()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 C4、在举行演讲比赛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演讲辞作为参考。
下列不适合的是()。
A.孙中山《中国决不会沦亡》B.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C.钱钟书《谈中国诗》D.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 C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初读阶段人情,侧重于整体感知,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人充分感知语言,尊重其阅读感受。
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蕴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围中B.再读阶段品情。
侧重于对诗词语言的揣摩品味,通过学生示范朗读、交流朗读体会来共同鉴赏、品味词人抒写的难以排遣的愁绪C.知人论世阶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到诗词情感的依托、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D.比较阅读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词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的特点【答案】 C6、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考生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考生版)试卷题量:2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hC6n7Aj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哪些人物?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们的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
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地模拟,大家哄笑)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
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
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
并注意维持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高个子男生,表演到位。
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生:(齐喊)好!师: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
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怎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扮演妻、妾的两个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生(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
因为说的毕竟是国家大事,虽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5)(考生版)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5)(考生版)试卷题量:2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0mbcqXy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完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教学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写景抒情诗作来巩固学生对此类诗词的认识。
以下诗词中不属于写景抒情作品的是( )。
A、曹操《观沧海》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王湾《次北固山下》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中的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①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②通过教师的分析欣赏,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以下对这则教学目标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
A、设置的教学目标远远低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B、两个教学目标落脚点均在对这首诗歌形式的品味与鉴赏C、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阅读这首诗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感受D、教学目标忽略了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比较在传递情感方面与其他文体语言的不同点3、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散文,于是教师推荐了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
A、刘绍棠《蒲柳人家》B、朱自清《春》C、丰子恺《山中避雨》D、宗璞《紫藤萝瀑布》4、以下是“说说校园里的春天”这个口语交际话题的教学构想,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并分别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一组观察小池里的水,一组观察花园里的花草,一组观察院内的树木。
课堂上先问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
这样学生就会提出“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花园里的什么花开了。
开得怎样”“我想知道什么树木长出了叶子,你能描述一下吗”等问题。
对以上教学构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深度押密卷(5)(教师版)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深度押密卷(5)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蘩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蘩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教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
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年前到27年前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水平的高超。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的一段教学过程,以下有关这段教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B【解析】B项说法太绝对。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考生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考生版)试卷题量:35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HRCdlpU一、单项选择题1、顾某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有权继承其遗产的人不包括( )。
A、顾某的父亲B、顾某的妹妹C、顾某的侄子D、顾某的养女2、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5、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这主要体现了依法行政中的哪一项要求?( )A、合法行政B、合理行政C、程序正当D、诚实守信6、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
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深度押密卷(2)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师:有人这样评价姜夔:“虽格韵高绝。
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对这首词的看法。
(学生在沉思)生1:我反对这种说法。
我觉得虽然作者没有像有些诗人那样直抒胸臆,但他融情于景。
师:你能否说明白点,可以结合文本来谈。
生1:“二十四桥”一句是景物描写,这一句写了三个静物:二十四桥、河水、月亮。
它们本身就渲染了一种压抑甚至凄凉的气氛,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韵。
师:好,很有个性,看法独特。
别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2:我同意第一个学生的看法,我认为,“冷月无声”一句有“顾左右而言它之意”,作者只说了桥、河水、冷月,乍一看,好像太平常不过,但仔细琢磨就会生出一丝惆怅和悲怆。
师:说得对.能否具体点?生2:“冷月无声”运用拟人的修辞,很能写出扬州此时荒凉甚至荒芜的景象。
诗人故意没有写明白,而让我们产生遐想和联想。
所以,我认为这是话中有话,顾左右而言它。
师:分析得很有个性。
刚才两位力挺姜夔,我问一下,有没有赞同王国维的?那句话是国学大师王国雏所说。
他可是现代文学大师啊。
生3:我赞成王国维的评析,他写景的特点是模糊,不是那种浓墨泼洒,而是惜墨如金。
写得很少,但写得很有味道。
有点遮遮隐隐的感觉。
但这就是姜夔。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扬州慢》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集中到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
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
学生1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2琢磨出了“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教师阐述王国维的看法,目的是引导学生评析《扬州慢》这首词,而不是舍本逐末评析王国维的评价。
故针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的发言集中到文本的鉴赏和评析上。
B项说法错误,当选。
2、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上课初,教师板书课题、介绍背景知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是饮誉世界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教师大约用了4分钟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两人的友谊、马克思逝世的情景等)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
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解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使用何种导入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充分分析课文内容、学生情况及所搜集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课堂实际灵活使用。
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
为课文教学奠定多方面的基础。
背景知识导入如果处理得当也能起到教学导入应有的效果,关键看教师如何处理。
3、学习完高中语文课文《过秦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云、响、景”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C、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A项中的“廷”名词做作状语,意思是“在朝廷”。
B项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C项中的“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D项中的“上”名词作状语。
意思是“向上”。
4、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林冲被发配到沧州,高太尉仍要置他于死地。
林冲被逼上绝路,不得不奋起反抗。
概括情节要点(如“路遇李小二”“火烧草料场”),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
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念、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差异。
试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三、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看课文对风雪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四、“逼上梁山”,指的是被压迫的人们不得不奋起反抗的事情。
补充阅读《水浒》相关章回,探讨林冲在恶势力的逼迫下,由安分守己到上山聚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资料]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中林冲夜奔梁山的唱词: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处。
以下选项中对其作业设计意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
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D【解析】第四题设计意图表述不准确,第四题是一道拓展题,意在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挖掘主题。
5、某专题设有“广告语的是是非非”“电视公益广告的语言特征”“广告语言的性质和规范要求”“危险的广告语言”几大板块,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B、新闻与传记C、诗歌与散文D、文化论著研读【答案】A【解析】“广告语的是是非非”“电视公益广告的语言特征”“广告语言的性质和规范要求”“危险的广告语言”是苏教版选修课中的一个专题,属于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故A项当选。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梁实秋用轻盈的笔法,轶事的形式,尊仰的灵魂,重现了三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下,那咳珠唾玉、环佩锵鸣的大师,重现了他的欢笑挺拔,他的雷鸣呼啸,他的自负狂狷,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
任公先生一生高文博学,对他的认识和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中的风华与睿智、多变与执着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
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打开一扇门.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大收获。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拼搏时热情执着,自处时认真!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的教学结束语,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B、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D、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答案】A【解析】课堂结语是升华课堂感情、让语文课散发光彩的最后契机,是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
这段教学结语,就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功能: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
B项说法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能说是在结束语中达成的。
C项,说法太笼统,且落脚点错误。
结束语虽然总结了文本写作特点、本文内容等,但落脚点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生启发上。
D项,“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7、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包身工》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培养筛选信息和阅读报告文学的能力;②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以及作者评价,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多层次理解,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比今昔“包身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B、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出发点C、以上三维目标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D、三维目标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完成【答案】C【解析】首先,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同等重要,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一、诵读课文:教师学生共同配乐诵读课文二、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A]1.有人曾经评价《滕王阁序》: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
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请拿出你的小卡片说说你最欣赏文中哪些语言,从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赏析。
(小组交流)2.我们一起来分享。
感受王勃语言的魅力。
要求:读出你选择的语句、串译、评析(从内容、写法方面)。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学生随时有感情地读课文)板书:形式美、音乐美、绘画关内容方面:意象、意境艺术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用典、对偶、反问等)、炼字、色彩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白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融情于景)必要时补充:大家看看这三对儿对偶句一样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B]对偶的形式:a.正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对偶形式)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b.反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c.流水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关系:句与句对偶。
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作“当句对”)作用:表意凝练,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富于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