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笋区间施工方案调整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增加投资约423.6万。 (2)右线增加小竖井增加投资约949.8万。 (3)增加箱涵跟踪注浆加固费用约41.4万。 2、投资减少部分: (1)盾构法区间扣除盾构过站费用、优化端头旋喷加固长度,节约投资约172.9万。 (2)增加右线小竖井后,矿山法断面减小、矿山区间缩短约15.1米(单延米)、原矿山法泵房设置到新增 小竖井内,节约投资约352.5万。 3、由于左线盾构始发时,后配套空间不足,左线始发时需将后配套临时放入右线矿山法区间内,增加管路 加长等措施费,概算中暂无定额套用。 4、适当增加部分管线迁改费用。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笋岗站 宝 安 北 路
红岭北站 大竖井
梅园路
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本区间线路出红岭北站后接单渡线,沿梅园路下穿宝安北路,由双线并行隧 道逐渐过渡到上下叠交隧道,最后到达笋岗站。周边建筑物基础多为人工挖孔灌注桩及沉管灌注桩,层 数为5~8层。 本区间地下管线密集,控制管线为区间上方一根沿线路走向的8600*4000雨水箱涵。 2、原方案介绍: 渡线中点设区间竖井,渡线所在断面采用矿山法施工,完毕后左线盾构由竖井始发,右线盾构从大竖井 空推至渡线端头矿山法断面后始发。
2、原计划工期:
原计划工期由箱涵改迁完毕起至2015年2月完工。
二、新方案及调整理由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笋岗站
红岭北站 大竖井 雨水箱涵
新增小竖井
1、新方案介绍:大竖井分2期施工,并在右线增加一个小竖井:
2、大竖井分期施工理由:
由于区间渡线上方(即大竖井上方)沿线路走向存在一根8.6米*4米的雨水箱涵,需至2013年底 方能改迁完毕。若按原方案,待改迁完毕再进行大竖井及矿山法区间结构施工,计划工期内无 法完成。 新方案将大竖井分为三个小竖井,分两期施工,箱涵改迁前,施作箱涵南北两侧小竖井,分别 提供左右线矿山法掌子面,并完成左右线矿山法隧道的施工。箱涵改迁完毕后,再完成大竖井 整体施工,进行左线盾构吊装及掘进,在原计划工期内贯通区间。
钻孔灌注桩:
优点:对场地适应性好,作业效率高 缺点:整体安全性、止水效果不如地连 墙 推荐采用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止水帷幕方案。
三、设计方案介绍
1、原竖井分期施工: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2、支护设计与实施步骤
两侧小竖井(一期):顺作法施工,随撑随挖, 尽快到底,提供矿山法施工工作面。 中间竖井(二期):结合两侧小竖井,按逆作 法施工,形成冠梁、KL1、KL2、KL3、及底板五道水 平支撑体系。 详见施工步骤图。
二、新方案及调整理由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2、右线增加小竖井理由:
原方案考虑右线盾构由大竖井内空推过矿山区间后始发,经多方研究,原方案存在施工难 度及风险较大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环段失稳:空推段全长达80.6米,采用拼负环管片推进,由于该段区间位于渡线 范围内,设计矿山法断面大于盾构拼装断面,管片周边区域有部分无侧向约束,始发时千 斤顶作用下,负环段易朝无约束侧面崩裂失稳,存在施工风险。
三、设计方案介绍
1、原竖井分期施工:
总体思路: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一期施作竖井1、竖井2,尽快提供 暗挖施工工作面; 箱涵改迁完成后,二期施作竖井3, 形成大竖井,提供左线盾构始发条件;
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1、围护结构选择 地下连续墙: 优点:整体刚度大、防水性能好 缺点:施工场地狭小,作业效率低
存在及需注意的问题:
施工工序复杂,矿山法出土与基坑施工空间交叉;
箱涵实际位置,事前应实地探明;
三、设计方案介绍
大竖井施工工序图: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三、设计方案介绍
2、右线新增竖井: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围护结构:1200@1350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止水 帷幕; 主体结构:单层框架结构,顶板预留盾构孔, 盾构施工完毕后封闭覆土; 区间泵房:局部降底板,做成长条形,满足正 常工作、检修等要求。
三、设计方案介绍
3、暗挖区间 主要难点: 1、断面大 2、暗挖断面“小进 大” 3、地质情况不佳 4、周围环境复杂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措施:
1、分步开挖 2、优化施工步骤 3、强化超前支护、掌子面稳定措施
三、设计方案介绍
矿山法施工工序图: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说明: 1、因竖井分三次开挖,不足以提供B5断面一次开挖的掌子面,故按双侧壁导坑法依次施工B5断面1、2部。 2、由B5断面1、2部依次扩挖至B4断面1、2部。 3、开挖B4断面1、2部,挖至进入B3断面约5m。 4、由B3断面1、2部反向朝B4断面斜向打设超前支护,反向扩挖B4断面3、4部,同时封闭B3断面掌子面。 5、B4断面开挖完毕并施作初支后,由B4断面反向朝B5断面斜向打设超前支护,按双侧壁导坑法依次开挖B5 断面3、4、5、6、7部,与大竖井交界处留出约5m厚土体不开挖,待大竖井整体完成后再施作该部分B5断面 并与竖井连接。 6、B5、B4断面完成后,由B4断面往B3断面打设超前支护,按正常中隔壁法施工B3及B2断面,于右线小竖井前 留约5m土体不开挖,封闭掌子面,待右线小竖井完成后再贯通。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
红笋区间 设计方案调整汇报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11月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汇报提纲
一、工程概况及原方案介绍 二、新方案及调整理由 三、设计方案介绍 四、施工围挡及交通疏解 五、工程量及投资变化 六、施工进度计划 七、设计施工重难点
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六、施工进度计划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2013年1月进场施工大竖井,至2015年2月区间左右线贯通,总工期26个月。
七、设计施工重难点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一、箱涵计划至2013年底改迁完毕,是否能按时改完关系到后续大竖井及右线小竖井施工、盾构掘进工期, 存在不确定因素。 二、大竖井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二期需逆做;此外,与围护结构连接的KL2、KL3兼做永久结构的一部分, 局部防水处理较为复杂。 三、由于一期小竖井无法提供足够的大断面矿山法掌子面,矿山法施工需由小断面往大断面局部反挖,施 工难度大且工序复杂,超前支护的施作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四、由于矿山法施工时顶部箱涵暂未改迁,施工中要加强箱涵监测,及时跟踪注浆,防止箱涵变形过大而 开裂。 五、左线盾构始发时,红岭北站东端头尚未施工完毕,盾构后配套无法全部放在左线小里程矿山法区间内, 需部分放置在右线矿山法区间内始发,增加连接管路费用,该费用在工程量中无法表示。 六、方案调整后,工程量及概算均有所增加。
四、施工围挡及交通疏解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增加右线小竖井围挡面积约715平方米,保证梅园路双向两车道通行能力。
五、工程量及投资变化
土建部分总概算相比初步设计修编共增加约889.4万,具体变化如下: 1、投资增加部分: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1)大竖井分三期施工,增加两排钻孔桩及旋喷桩围护结构,增加部分框梁费用,加大部分钻孔桩桩径,
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
汇报结束, 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 谢谢!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ZJIC
(2)负环段拆除不易:由于矿山区间内操作空间较小,负环拆除无法进行完整性拆除, 可采取粉碎性拆除,施工难度大且造成管片浪费。
(3)应急抢险不易:原方案右线盾构从矿山法区间内始发,原矿山法断面操作空间有限, 且无法设置止水帘幕,若盾构始发时发生渗漏现象,人员进出困难,无法即时封堵抢险。 若维持原方案,需增大始发段矿山法断面,安全性及经济性均不佳。 (4)盾构空推过矿山法断面,矿山法断面比不考虑空推的断面大,也增加了矿山法区间 的造价及风险。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安全及经济性,于右线增加一个小竖井,右线盾构由小竖井内始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