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p1
p2
②蒸汽压下降的规律
拉乌尔定律: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值(△p)与
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 △p=K·b(B)
蒸汽压下降公式:△p=K·b(B)
△p :蒸汽压的下降值
K:比例常数 b(B):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n (B ) b (B )= m (A )
(2)沸点升高
p总Vi = niRT
Vi ni pi φi= =x i= = V总 n 总 p总
结论: 体积分数=摩尔分数=压力分数
课本P17:
例题2-1: 在0.0100 m3容器中含有2.50×10-3 mol
H2、1.00×10-3 mol He和3.00×10-4 mol Ne,
在35℃时,各气体分压是多少?总压为多
m (B ) ρ(B )= V
单位:g/L
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比较
浓度表示方法 概念∑ 公式 单位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c (B )=
ρ(B )=
b (B )=
n (B ) mol/L V
m (B ) g/L V
n (B ) m (A )
mol/kg
2、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凝固点的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 浓度成正比:
△Tf=Kf·b(B)
凝固点降低公式:△Tf=Kf·b(B)
△Tf :凝固点降低数值。
Kf:凝固点降低常数。 b(B):质量摩尔浓度。
(Kf只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
例题2-3:
溶解2.76 g甘油于200 g水中,测得凝 固点为-0.279℃,已知水的Kf=1.86 K· Kg· mol-1,求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化学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荷中性的中子组成。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化学元素表,它能够反映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 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能级填充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第二章: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释放质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理论有Arrhenius酸碱理论、Brønsted-Lowry酸碱理论和Lewis酸碱理论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3. 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

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烃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不同可以分为脂肪烃、烯烃和炔烃等。

2. 单宁和醇单宁由羟基和苯环共同构成,而醇是碳链上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3. 醛和酮醛和酮是碳链上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羰基的位置。

4.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指有机分子中存在着连续的π键,从而形成共轭体系,具有特殊的共轭体系稳定性。

第四章: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在大一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第二章的必备知识点对于建立化学基础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表示数目来描述化合物的组成。

化学式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 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数目,表示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 离子式: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带电量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数目和电荷,表示的是离子的数目。

2. 化合价:相同条件下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所具有的能力称为化合价。

化合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来判断。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通过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为一个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

- 取代反应:一个元素或者基团取代一个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或基团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氧化与还原的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键,包括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 离子键:在正、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形成的键。

-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元素中,由金属原子间电子云的自由移动而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化合物的组成和接触方式称为分子结构。

包括离子晶体结构、共价分子结构和金属结构等。

四、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1.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或离子质量的数值。

2. 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和质量之间的转化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2 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

2 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Z)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A Z

X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其原子的中子数=A-Z
1.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1 1
达到稳定结 构时的最外 层电子数
1~2 3~10 11~18
1 2 3
取值 n = 1, 2, 3, ···n ··, ··
主量子数是描述电子层能量的高低次序和电子云离核远近的参数。
⑵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或者说描 述电子所处的亚层 。与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有关。 角量子数的取值为:0,1,2,3,··,n-1. ·· ··

⑶磁量子数 磁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 向。磁量子数的取值:m = 0, ±1, ±2, ±3, ···±l ··, ·· ⑷自旋量子数 (ms) 自旋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自旋运动的 自旋量子数的取值: m s= ±1/2 小结: n —— 电子层 n, l —— 能级 n, l, m —— 原子轨道
16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㈠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 波动性 粒子性 干涉, 衍射 (空间传播时) 光电效应, 光压 (进行能量交换时)
由 E = mc2 和 E = hυ 可得:
P = mc = E/c = hυ /c
粒子性
= h/λ
波动性
㈡ 德布罗依波 (Louis do Broglie)
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λ= h/p = h/mv 1927年,假设被电子衍射实验证实。(Divission and Germeer)

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知识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 RT V
p
nRT V
pB p
nB n
xB
pB
nB n
p
xB p
x B B的摩尔分数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 n(NH3)=0.320mol , n(O2)=0.180mol , n(N2)=0.700mol 。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NH3)+n(O2)+n(N2)
气压,溶液沸腾。
• 高山烧水;减压蒸馏
3 溶液的蒸气压
• 下面两者的饱和蒸气压是否相同?
纯水
蔗糖水
1)拉乌尔定律 (Raoult’ law)
• 在相同的温度下,溶
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
• P=P0BXB
• 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
解质稀溶液。
• 浓溶液会发生偏离
T
2) 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Boiling and freezing point
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称为理想 气体。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 全可以忽略。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273.15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m3
=0.320mol+0.180mol+0.700mol
p(=N1H.2030)molnNnH3 p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2―《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H 2SO 4 = 2H + + SO 42-HCl = H + + Cl -HNO 3 = H + + NO 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酸 —→ H ++ 酸根离子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 —→ 金属离子 + OH -3、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 —→ 金属离子/ NH 4+ + 酸根离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 2SO 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KCl == K ++ Cl ―Na 2SO 4 == 2 Na ++ SO 42 -AgNO 3 ==Ag + + NO 3―CH 3COOH == CH 3COOH ― + H + NH 3·H 2O == NH 4+ + OH ―酸式盐:NaHSO 4 == Na + + H + +SO 42 - NaHCO 3 == Na + + HCO 3―[小结]注意: 1、 HCO 3-(弱酸不能拆)、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总结: ①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化学基础知识问答(2单元)

化学基础知识问答(2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问答1、世界上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谁?答: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得出的结论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2、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各占多少?答: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占0.03%3、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红磷燃烧时 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4、上述实验中,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答:可能原因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5、上述实验中,液面上升大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答:可能原因有:①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塞紧橡胶塞;②没有事先夹好弹簧夹。

6、上述实验能否用铁丝、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为什么?答:不能。

原因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碳、硫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明显的压强差。

7、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监测物)有哪些?答: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有毒气体和烟尘。

具体监测物有: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一氧化碳CO 、臭氧O 3和可吸入颗粒物。

(不包括二氧化碳CO 2)8、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答: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两者的区别是:是否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注意:与组成的元素是否单一无关。

9、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答: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加压降温时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淡蓝色的固体。

10、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11、如何检验一瓶氧气?答: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12、木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如何写?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2 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 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 A 的质量,用符号 m 表 示,SI 单位是 mol/kg。
mB =
nB mA
特点:与温度无关,可用于沸点及凝固点的计算。
3 质量分数
溶质 B 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
wB

mB m总
wB:SI 单位为 1
4 摩尔分数
溶质和溶剂都用 mol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 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用 xB 表示。
A 同一液体,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 B 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同一温度下,易挥发液体蒸
气压大。 C 液体的蒸气压与气相的体积及液相的量无关。
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丙酮 压力计 丙酮溶液
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
拉乌尔定律(F. M. Raoult) 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
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组分气体:混合气体中的每一种气体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ni

n ni
i
1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对于双组分体系,T,V 一定时
pA
pB
pA+ pB
nA
nB
nA + nB
pA = nART/V
pB = nBRT/V p总 = pA + pB
对于多组分体系 pi = niRT/V总
2 分体积定律(1880-E.H. Amage)
p, T 一定时
p,VA nA
p,VB nB
p,VA + VBnART pVB = nBRT
V总 = VA + VB
在恒温恒压下,某组分的分体积等于该组分产生与 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力时所占据的体积。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 离子的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四章:空气与水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3.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4. 水的性质: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第五章:常见的酸和碱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常见的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和滑腻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等。

第六章:盐与化肥1. 盐的概念: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3. 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化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七章:能源与材料1.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材料的分类: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

3.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的利用。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上的化学主要涉及到化学基础知识,其中第二章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它讲述了一些关于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知识点。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由一种或多种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常见的元素有氧、氮、碳、铁等。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比如氧元素用字母符号"O"来表示。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通过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合物有盐、糖、酸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溶解食盐,可以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离出盐。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

在混合物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分离技术。

第一种是过滤,通过过滤纸等介质将悬浮固体和溶液分离开。

第二种是蒸馏,通过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液体分离开。

第三种是萃取,通过溶剂和被提取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物质分离开。

这些分离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首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测试得到。

其次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和倾向。

例如,金属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也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例如,将冰块加热变成水,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式和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最后,我们了解到了物质的质量守恒法则。

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 给患者输液的浓度;② 植物的生长; ③ 人的营养循环。
结论: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渗透压都是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它们只与溶剂的本性和溶液的浓度有关5 依数性的应用
(a)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2-8 在26.6gCHCl3中溶解0.402g难挥发非电解质 溶质,所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0.432K,CHCl3的沸点升 高常数为3.63K· mol-1,求该溶质的平均分子质量Mr。 kg· 例2-9 把0.322g萘溶于80g苯中所得的溶液的凝固点 为278.34K,求萘的摩尔质量。
OB线:冰的蒸气压曲线(升华曲 线),代表冰的蒸气压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 OC线:水的凝固点曲线,代表水 的凝固点随压力改变的情况。 三条曲线的共同点都是两 相处于平衡状态。要维持体系 的两相平衡状态,必须使体系 所处的条件(P、T)沿着曲线 变动。因此P、T这两个条件中 只能自由地改变一个,另一个 则必然随之而确定,否则平衡 状态会破坏。
实验测得(2-4)的比例系数是R,于是得到
(2—4)
pV=nRT
(2—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注意:R的取值,P、V、n、单位之间关系
2、气体分压定律
分压:指在相同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单独占
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强。(Pi表示)
分体积:在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
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Vi表示)
2-2-5-1 蒸气压下降
稀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蒸气压低。 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的摩尔 分数。(拉乌尔定律)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如: NH3、 H2O 、X配位原子: 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相联接的原子.
如: NH3 中的 N 原子 H2O中的 O 原子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2)能提供 电子的分子.
如: H
C H
H C
H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3. 配体的类型 (1)单齿配位体: 只有 1 个配位原子的配体.
例 : NH3 H2O F -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1. 中心原子(或形成体)
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 原子或离子.
特点: 具有空轨道. 常见的中心原子:
(1)金属原子或离子,过渡金属居多. (2) 具有高氧化态的P区非金属元素.
如:[SiF6]2-、[PF6]-、[BF4]-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2. 配位体(配体) (1)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Ir
CO
O C Ir
Ir CO
OC
Ir
CO
O C CO CO
Ir4(CO)12的结构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特点?
5. 螯合物
由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形成具有环状 结构的配合物 。五元、六元环最稳定。
NH2
H2N
2+
H2C H2C
CH2 Cu
CH2
NH2
H2N
[Cu(配e位n化)学2基]2础+知的识 结构
H3C CO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配合物的类型
1. 单一配体配合物
配合物中只含一种配体,[MLn]
例如: [Cu(H2O)4]2+ [Co(py)4]2+
[Cu(NH3)4]2+ [Cu(en)2]2+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0.94%0.03%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上述四种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性从强到弱是的: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3.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该实验观察到现象是:造成水流入集气瓶的原因是如果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可能原因是二.空气污染与保护: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5、造成酸雨的原因是6、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三.纯净物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3、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

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四、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初四简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初四简版)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归纳1.【水的三态变化】①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微观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种类、数目、大小)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②水蒸发: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吸热)水液化: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放热)③水凝固: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整齐有序的排列起来,形成冰。

(吸热)(冰中的水分子在各自的位置不断震动)冰融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排列变得无序,水由固态变为液态。

(放热)【水的反膨胀现象】水在4℃时密度最大,4℃以上水是热胀冷缩,4℃以下水是热缩冷胀2.【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4.【水的净化】①步骤:沉降—过滤—吸附—灭菌—蒸馏;(灭菌是化学变化,其他都是物理变化)②自来水的净化:沉降和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灭菌(除去细菌);蒸馏(除去可溶性矿物质);③明矾的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过滤的操作要点】贴一: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速度);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

【滤液浑浊的原因】: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③仪器不干净。

【过滤速度慢】: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②泥沙堵塞滤纸孔。

5.【鉴别自来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取水样蒸发,蒸干后有固体残留的是自来水,没有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6.【硬水和软水】①定义: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②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震荡,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简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应用。

本文档将介绍九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材的内容,包括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分子与离子、化学符号与化学方程式等。

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铁、氢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通过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1.2 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最小粒子。

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分子或原子。

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如氯离子(Cl-)。

1.3 化学符号与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氯元素的符号是Cl。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第二章:常见元素与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氢、氧、碳、氮等元素,以及水、二氧化碳、氨气等化合物。

2.1 氢氢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H。

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氢气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具有极大的燃烧性。

2.2 氧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O。

它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气体,它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包括呼吸和燃烧。

2.3 水水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和热容。

2.4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CO2。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包括离子和离子键、共价键、电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离子是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的。

它们可以通过损失或者获得电子来形成。

当电子被转移时,原子或分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或者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离子键是一种电性键。

当一个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时,它可以和一个非金属原子的电子轨道上的电子接近,同时能够吸引这个非金属原子的电子向金属原子上引。

这样,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吸引力很强的离子键。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相遇时,它们不能像金属原子那样失去或获得电子,所以它们就可以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电子对在原子核和核之间互相靠拢,使得两个原子之间的能量达到最低,从而形成最稳定的结构。

电子结构是指描述原子中电子位置和运动情况的理论模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分布在一系列能级上,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电子结构的描述方式包括核电子数量和能级能量的表示。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的工具。

它将元素按照电子结构的规律进行排列,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的周期性属性和性质规律可以通过周期表来直观地展示和理解。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每个元素的方格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周期表分为主族、过渡族和稀有族等不同区域。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结构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过渡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稍微复杂一些。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点,本章还涉及了一些相关的应用知识,例如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和例题的练习加深理解和应用。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化学学科中,高一学年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年。

这一学年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关于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以下将对高一化学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和化学实验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发展和重要性。

同时还讲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操作规范。

学生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实验技能。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涉及到了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此外,还需要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并学会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第三章: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的概念。

学生们应该熟练掌握元素的符号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

同时还需要了解化合价的计算规则和应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化学计量的基础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学生们需要了解平衡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反应的特点。

此外,还需要掌握化学计量中的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物质的状态和结构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和结构。

学生们需要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并学会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其宏观性质。

此外,还将学习到晶体的分类和性质,以及溶液的溶解过程和溶度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物质的性质与能量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和组成决定的,并学会用能量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此外,还需要掌握火焰的构成和化学能量的转化。

第七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和电解质的概念。

学生们需要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离子反应的类型,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过程。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解质的定义和电解液的导电性。

第八章:金属与金属材料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金属性质。

化学高中每章总结知识点

化学高中每章总结知识点

化学高中每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使原子处于稳定状态。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于电子较大,约为电子的1836倍。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子的电荷为负,中子是中性的。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它按原子序数增长排列元素,同时显示了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周期表由横向的周期和纵向的族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是基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1.3 原子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电子结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符合一定的规则,例如能级、轨道、电子排布原理等。

第二章:化学键2.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化学键是在原子之间形成的连接力。

它使原子组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是为了使体系稳定,减少能量。

2.2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间的电静力相互吸引形成的,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对共享而形成,通常在非金属间形成。

2.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并形成的电子迁移型键。

金属键的特点包括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延展性。

2.4 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和键的方向性。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性质。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的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时,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化合物。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速率。

3.3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放热反应也可以是吸热反应。

热释放和吸收的能量可以利用热化学研究。

3.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两个方向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

反应物摩尔浓度和温度变化会影响平衡。

3.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化学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变化发生的程度。

速率常数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反应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绝对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例如,对于反应物A,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 = -Δ[A]/Δt,其中Δ[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其中,反应物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最为显著的因素,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 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速率常数k是用于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一个参数,反映了反应的快慢程度。

对于反应aA + bB → cC + dD,它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v = k[A]^a[B]^b,其中k为速率常数,a和b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4. 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关系在一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反应速率对浓度的依赖关系来确定反应级数。

速率常数则可以通过实验得到,或使用速率方程中的系数与实验数据计算得出。

第二节: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各组分浓度之间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1. 平衡条件和化学平衡式化学平衡需要满足平衡条件: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平衡时的化学方程式称为化学平衡式。

例如,对于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条件可表示为k_1[A]^a[B]^b = k_2[C]^c[D]^d,其中k_1和k_2为正比例常数。

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位置的参数,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对于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可表示为K = ([C]^c[D]^d)/([A]^a[B]^b)。

3. 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受到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溶液的蒸气压降低 溶液的蒸气压降低: 当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 溶液的蒸气压降低 质溶于溶剂后,会使溶剂的蒸气压小于无非电解 质时纯溶剂的蒸气压。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沸点升高:由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 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于溶剂后降低了溶剂的蒸气压,因此,要使该 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所需温度(沸点) 必然高于纯溶剂的所需温度。该溶液的沸点升高 值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③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也是由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于难挥发溶质溶于溶剂后降低了溶剂蒸气压的原 因。
2. 原子半径 3. 电离能 、电子亲合能与电负性 电离能I指基态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 电离能 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对于多级电离,由于电 离后的离子所带负电荷减少,进一步电离将 更加困难,所以第二电离能将大于第一电离 能。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Y指基态气态原子获取一个电子
成为气态负离子时释放出的能量。电负性 电负性X是指元 电负性 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鲍林(L. Pauling)把氟元素的电负性定为4.0,依此得出了 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2、液体 、 (1)蒸发 液体中的分子和气体分子一样,都在不 蒸发 停地运动。液体内部的分子受到四周同类分子的吸引 力是均匀的,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力不均匀,受到的引 力较小。当表层分子能量足够大、运动速度足够快时, 就可以克服分子间引力,逸出液面而气化。 (2)凝结 当液体装在密闭容器中时,在恒定温度下, 凝结 液体蒸发出的一部分分子成为蒸气,由于该蒸气分子 不能逸出,一部分蒸气分子会相互碰撞又回到液面, 这个过程叫凝结 凝结。当蒸发速度和凝结速度相等时,两 凝结 种物相体系达到动态平衡。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这 种气体叫饱和蒸气,它的压力叫饱和蒸气压,简称蒸 气压。
因此它还可以吸引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大的原子Y,形成 分子间的键:X—H---Y。 五、物质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一般有三种聚集状态:气态、 液态、固态。除此之外,还有外观象气体的等离子态 和外观象液体的液晶态。物质处于何种状态,与自身 组成、结构、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有 关。 1.气体 气体 气体最突出的特性是它的无限膨胀性和无限混合 性。理想气体有如下性质: 当温度恒定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当压力恒定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即两原子中自旋相反的电子 配对后,不能再与第三个原子配对。共价键还具有 还具有 方向性,当两原子相互靠近成键时,将尽可能采用 方向性 电子云重叠最大的方向。共价键还具有多种成键方 式:当种成键方式:当两个原子的价键轨道以“头 头 碰头”方式重叠时,形成的键叫σ键,当两个原子的 碰头 键 p价键轨道以“肩并肩 肩并肩”方式重叠时,形成的键叫π 肩并肩 面对面”方式重叠 键,当两个原子的d 价键轨道以“面对面 面对面 键时,形成的键叫δ键。各种成键方式见图2-2。一 键 般共价单键由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双重键键由一个σ 键和一个π键构成,三重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 成。
第一节 物质的结构组成及其存在形式 ——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 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 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千差万别的分子组成了万事万物。这一切 都是由原子开始的。本节从物质最基本的 组成基元—原子开始,论述原子如何形成 分子、分子和原子如何组成物质,以及物 质的存在形式及性质。
一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原子是组成世界上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单 原子 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当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时, 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只有核外电子的分 布及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原子核在核反 应中可发生变化,这时一种元素的原子 会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
4.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其原子在化学反应 中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能力 。 化学家由于熟悉这些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知道哪 些物质可以存在,哪些物质不可以存在,所以可以 有效地在周期表中选择元素,设计、合成目标物质。 三、分子的形成 原子本身可直接组成物质,例如金刚石是由碳原 子构成,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组成。但大多数物质是由 原子形成的分子组成。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离 子键、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强烈地影响 着物质的性质。因此,研究分子的形成过程、结合方 式具有重量的大小,因而 常称为副量子数。l的取值可为0、1、2 、3…,常分 别用相应的光谱符号s、p、d、f … 来标记。当n相 同时,l数值越大的状态,能量越高;(3)磁量子 磁量子 数(m):m值描述了电子云的伸展方向,角量子数 为l的电子在外磁场中会有不同的取向,它在磁场方 向上的分量由m决定。m取值范围为0、士1、士2 … 士l;(4)自旋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ms):电子除了绕核作空 自旋量子数 间的运动外,还存在着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 描述电子的自旋运动,ms取值只能是1/2或-1/2,这 表示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向。这4个量子数完全 确定了,相应电子的运动状态便确定了。原子结合 成物质时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这些电子运动 状态的变化,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如完整的食盐颗粒是 立方体,石英是六角棱柱。玻璃、石蜡、沥青等物 质是非晶体 非晶体,无固定几何外形,常称为无定形态。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不同没有固定熔点。 (2)晶体种类 ①离子晶体在离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交替排列着正、 负离子,正、负离子间有静电引力作用。 ②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在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的是原子, 原子晶体 原子之间靠共价键连结,没有孤立的原子或分子。 ③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的结点上排列着分子,靠 分子晶体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元素原子结构特征 (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和原子半径) 所决定。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性 质变化规律,将元素按一定规则排列,就 形成了元素周期表。周期表中横向分7个周 期,纵向分18个族,所有元素在周期表各 就各位,排列有序。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可推知关于元素的许多重要性质, 这位人们认识元素、操作原子带来了极大 方便。 1.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
5、溶液 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构成的均 、 匀体系。通常将溶解时状态不变的组分叫溶剂,状 溶剂, 溶剂 态改变的叫溶质 溶质。 溶质 (1)溶液浓度及物质溶解度 当前常用“物质的量 溶液浓度及物质溶解度 浓度(C,单位为mol/L)”表示溶液浓度,物质的 量浓度是指一升溶液中所含某溶质的物质的量(n单 位为mol)。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溶解度 下,100克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 (2)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等性质仅与溶质(非电解 质)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自身的性质无关,溶液的 这些性质被称为依数性 依数性。 依数性
1. 离子键 当电负性大的非金属原子遇到电负性小的金 属原子时,非金属原子会得到电子变为负离子, 而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变为正离子,然后通过 异性离子的静电引力形成分子。原子间的这种 结合作用称离子键,由离子键所形成的化合物 叫离子型化合物。因为每个离子都尽可能多地 从不同方向吸引异性离子,所以离子键既无方 向性又无饱和性, 2、共价键 、 当电负性相近或相同的原子相遇时,不会发生电子得失。 此时,原子可以分别提供一定的电子数作为共享电子, 原子靠共享电子形成的共价键结合而成分子。
图2-2 σ键(a)、π键(b)与δ键(c)电子的共享方式
3、分子轨道理论 、 分子轨道理论理论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在整个分 分子轨道理论 子的势场中运动,因此它属于整个分子,用分子 轨道来描述。 4、金属键 、 (1)能带理论 金属原子只有很少的价电子 能带理论 (最外层电子),由于该价电子电离能较低,在 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价电子可脱离原子变为可在 金属晶格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自由电子)。正是 这些自由电子将金属原子和离子联系在一起,形 成金属整体。这种作用力就叫金属键。
原子处于基态时,其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三条 重要原则:(1)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 泡利不相容原理 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或 者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 同的两个电子;(2)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 能量最低原理 背泡利原理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 的原子轨道,即电子按低能轨道顺序向高能轨 道逐一填充,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状 态;(3)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在能量相等(等价)的 洪特规则 轨道上电子尽可能以相同的自旋方向分占不同 的轨道;当等价轨道上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 满时,原子能量较低,比较稳定。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子不 带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每个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每个 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 带的负电荷数相等,也就是说每个原子中 的质子数(又叫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核外电子并不是绕同一轨道运行,而 是各自沿着某个特定的原子轨道运动。电 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1)主量子数 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决定着电 主量子数 子离核运动的平均距离,决定电子的能级 层数,并且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n 的取值可为1、2、3、4…,常分别用相应 1 2 3 4… 的光谱符号K、L、M、N … 来标记。随n 值增加,电子离核越来越远,能量越来越 高,越容易飞离原子;(2)角量子数 角量子数 (l):l表明了电子在空间的角度分布与 电子云的形状,决定电子运动角动量的大
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 ④金属晶体 在金属晶体的结点上排列着原子或正离 金属晶体 子,在这些原子或正离子之间存在着自由电子,自由 电子运动所形成的金属键将原子和离子联系在一起, 所以金属晶体中没有孤立的原子或离子。 4、等离子体 、 通过加热或光照等手段可使气体电离。发生部分或 全部电离的气体叫等离子体 离子体,它由带正、负电荷的粒 离子体 子组成,且体系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净电荷为 零。等离子体的性质与普通气体有显著区别:普通气 体不导电,等离子体导电,分子间存在静电引力。
④渗透压 渗透压:用一种半透膜,只能让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 渗透压 半透膜 将溶液和它的纯溶剂隔开时,纯溶剂将通过半透 膜扩散到溶液中使其稀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