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近5年高考对本专题的内容考查频繁,属于高频考点。
试题多以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其演变过程为背景,通过提供图文或数据资料,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释实际地理现象的能力。
注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备考时要关注小区域水系(湖沼、河流)的萎缩与保护、森林的开发与利用、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等相关问题。
选取典例,强化学生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地理问题能力的训练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
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
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年)头道拐龙门水量(亿m3)沙量(亿t)水量(亿m3)沙量(亿t)2005150.20.404169.2 1.2142006174.90.635199.6 1.82007189.30.719205.9 1.442008164.10.476177.60.5842009169.60.457178.30.568 1970—1979(均值)233.12 1.15284.548.681.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答案B2.2006—2009年与1970—1979年相比,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明显变化,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A.打坝淤地,拦沙蓄水B.退耕还林,保持水土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D.采砂取土,疏浚河道答案C知识2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荒漠化的防治【考点1】荒漠化的成因1.(2011北京卷文综,36)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6分)【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察气候和荒漠的主要成因。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地为塔里木盆地,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是山脉,所以海洋水汽到达较少。
【考点2】荒漠化的防治2.(2011浙江卷文综,26)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
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草地。
沙地:治沙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解析】该题以区域等值线图、地质剖面图和表格为切入点,综合考察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为内陆高原区;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在此自然条件下农业土地类型为旱作耕地、草地。
沙地(荒漠化地区)治理措施为合理放牧,防治荒漠化。
旱地治理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
3.(2011广东卷地理,4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解析】该题通过对流域地形图、地层剖面图的判读与综合分析,考察学生的地理原理应用技能和探究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
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 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
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分析】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M地区是湿地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
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能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
(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答案】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
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试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一)一、选择题。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 .草原B .苔原C .硬叶林D .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 .酸雨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土地沙化D .臭氧层破坏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
3.该地最可能属于A .燕山山脉B .秦岭山脉C .南岭山脉D .天山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 .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 .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C .南坡海拔400—1600米处D .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A .森林带 B .森林—草原带 C .草原—荒漠带 D .荒漠带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 使植物不能生存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 .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 .地表反射率下降 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8.图甲所示生态景观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9.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 .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B .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 .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图6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10.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有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亡11.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C.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多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原因D.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12.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由东至西:农业、牧业D.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14.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15.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A.绿洲农业、坝子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B.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C.河谷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D.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环境管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荒漠化的本质是()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 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4: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4.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5.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干旱区————过度樵采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高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8.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图中各河流()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河流多流程大、水量大9.相对而言较容易治理的是()A.原生荒漠B.土地退化C.戈壁D.流沙10.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12~14题12.该地最可能属于()A.台湾山脉B.秦岭山脉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13.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坡向及迎风坡水汽的来源是()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1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D.北坡海拔700米处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验题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验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
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向西递减B、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D、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2、我国重要经济区中既具有区位优势,又具有资源优势的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带D、环渤海区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C、大致是一月份0℃等温线D、大致是年400mm等降水量线4、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B.地处背风坡C.风力很大D.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降起对水汽的阻隔5、下列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的一个B.能源和原材料丰富,淡水资源充足C.是三大经济地带中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个D.是三大经济地带中商品粮基地最多的一个6、中部经济地带发展经济具有的优势是()A.交通便利,对外经济贸易发达B.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C.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D.全国粮、棉、油、糖等作物的重要产区7、西部经济地带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的问题是()A.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全国的原材料生产基地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C.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绿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D.积极发展铁路、公路和内运航运,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业8、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牧业9、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国土资源全面资料的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C.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D.GIS技术可分析、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1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传感器B.目标物C.计算机D.数据库1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下图是我国98°E以东某地气温、降水量与高度关系示意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训练题(带解析)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训练题(带解析)一、选择题(2019·菏泽模拟)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km,全线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完成1~3题。
1.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施用于( )A.新疆B.海南C.福建D.河南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3.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解析:1.A 2.A 3.D 第1题,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
第2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第3题,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发达地区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故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4~5题。
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5.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4.C 5.B 第4题,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Ⅲ2018课标Ⅱ,9—11,12分植被对区域水土流失的作用与影响★★★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Ⅲ2018课标Ⅰ,37(1)(2)(3),18分湿地成因与特征★★★2016课标Ⅲ,36(1)(3),14分热带雨林开发与河流特征分析解读近五年课标卷多次考查本专题,综合题比重大于选择题,试题多以真实现象或实验数据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解释现象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应强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典型题目加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真题探秘】【考点集训】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陕西一模,5)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A.地表风力小B.山地降水量丰富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答案C2.(2019陕西一模,6)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答案C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
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
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
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故选B。
【考点】等值线、气候、生态环境问题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农家有机材料如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
覆盖厚度在15~20 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但覆盖时应避开2~3月份。
材料二下左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图,图中A、B两地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地,右下图为A所在省份部分区域示意图。
(1)为什么覆草应该避开2~3月份?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影响?(10分) (2)右上图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面对该问题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3)左图中B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基地,简析该地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社会和生态效益怎样。
区域生态环境环境建设试卷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荒漠化的本质是()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4: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4.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5.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干旱区————过度樵采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高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8.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图中各河流()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河流多流程大、水量大9.相对而言较容易治理的是()A.原生荒漠B.土地退化C.戈壁D.流沙10.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12~14题12.该地最可能属于()A.台湾山脉B.秦岭山脉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13.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坡向及迎风坡水汽的来源是()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1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D.北坡海拔700米处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 )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 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2013高考题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3~14题。
图1图4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3高考题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9~11题。
5.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6.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7.图四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013高考题江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1~12题。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江苏单科,17,2分)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江苏单科,18,2分)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答案B C本题组以“黄河不同水文站年输沙量比较”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需要学生获取图中关键信息,并从多要素、多角度去综合思考,让学生树立正
确的环境观。
第1题,首先确定潼关站的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上游流域自然植被恢复,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大量引水灌溉使地表径流减少,泥沙携带能力减弱。
因此①③说法正确,B项正确。
②做法容易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是缓慢的,并不能使环境快速发生改变,④说法错误。
第2题,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是由于中游大量水库的兴建使拦沙能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地形起伏和流域面积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B项错误;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从2016年才开始,D项错误。
学生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期末复习卷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读表及图,完成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 13.31 4.642000 13.03 0.98 3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6.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该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1949年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读下图,完成9~10题。
9.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 B.吸烟除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10.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考查内容: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查频率:近五年课标卷考查5次,考查频率高。
考查能力: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备考中应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典型题目加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能够通过图文资料说明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荒漠化的防治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答案 C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答案 B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 D知识2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 C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土质疏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知识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答案 A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答案 B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答案 A知识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两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答案 C2.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答案 D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2019重庆部分区县诊断,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4分)(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6分)(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8分)(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
(6分)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
(每点2分,共4分)(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用大量水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村民生产生活安全。
(每点2分,共8分)(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局部小气候,促进农、林、牧业多种经营。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考点二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9广东汕头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与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推测高原持续抬升背景下,该区域流经河流与沼泽萎缩之间的关系。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过境河流泛滥补给。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水流较缓;沼泽南部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
(3)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地表水减少引起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破坏,碎片化严重。
(4)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引河水补给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创新篇守正出奇【创新集训】(2019安徽淮南模拟,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
种植桉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马占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
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炼山”,即砍伐后放火烧山。
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崇左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
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
(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五年高考】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8海南单科,16,3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2018海南单科,17,3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 D3.(2018海南单科,18,3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 C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16海南单科,16,3分)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5.(2016海南单科,17,3分)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6.(2016海南单科,18,3分)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答案 D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7.(2018课标Ⅱ,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8.(2018课标Ⅱ,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9.(2018课标Ⅱ,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考点二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