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04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考试版)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

2019-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必修3(第04章)

章末检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共25题,50分)

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林下的珍馐”。生长在海拔2900—3800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松茸便从黝黑的泥土中破土而出,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下图为林芝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林芝地区山民采挖松茸的时间集中在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2.林芝地区出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①高山林立,森林密布②河谷宽广,地形平坦③水汽丰沛,降水丰富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过度采挖松茸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破坏地表结构,引发水土流失②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减少

③松茸数量减少,生长环境破坏④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下面两图,完成4—6题。

4.图中

A.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B.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贺兰山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5.宁夏

A.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B.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D.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6.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A.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B.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D.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读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变肥沃B.热量变丰富C.地形变平坦D.水源变充足

8.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A.年总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减少C.自然灾害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19年到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9—11题。

9.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

10.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11.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D.江南丘陵

13.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第 1 页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15.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6—18题。

16.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

17.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8.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浙江小商品生产曾经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困扰着小商品生产的发展。2019年浙江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下图是杭州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从杭州特色小镇发展中可以看到,这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A.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C.第一产业比重增加D.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0.该地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是

①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③科技发达、交通便利④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特色小镇”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促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合作②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

③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④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回答22—23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2.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A.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C.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

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

23.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C.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D.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下图为广东省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广佛同城化后影响较大的是

①广州和佛山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下列关于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广佛同城化后,两城之间将不存在竞争②促进广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③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④促进广佛城市职能合理分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综合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