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2课太空一日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2课太空一日

四川绵阳示范初中(富乐国际学校)2020年春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班级姓名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有删改,作者是杨利伟。

B.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C.《天地九重》是杨利伟撰写的采访体传记。

D.“肌肉紧张”是主谓短语,“感到痛苦”是动宾短语。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B.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C.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D.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焰迅速紧绷逐渐棉絮应付自如B.收缩缓冲刹那叮嘱捕捉急剧抖动C.无虞舜间拍慑严谨平稳耐人寻味D.弧形轨道恐惧裂纹轮廓一目了然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B.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C.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不用忧虑)D.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很受感动)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B.作者是一名航天员,在写作本文时也体现出严谨、科学的态度,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C.课文善于通过多个关联词语把一些小的句子连缀起来,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

2020春(贵州)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图片版同步习题课件-第六单元 22 太空一日

2020春(贵州)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图片版同步习题课件-第六单元  22 太空一日

答案:(示例)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成就。
七年级语文 ·下
[课时达标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严谨.(jǐn) 火焰.(yàn) 蒸.气(zhēnɡ) B.收缩.(suō) 平稳.(wěn) 释.然(shì) 负荷.(hé) C.俯瞰.(kàn) 红晕.(yùn) 确凿.(záo) 棉絮.(xù) D.一拽.(zhuài) 步骤.(zhòu) 无虞.(yú) 晃悠.(yōu)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内容——初读文本感知] 《太空一日》通过记叙“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所历所感,表现 了以杨利伟为代表的我国航天员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 科学精神。文章洋溢着作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自豪。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 答:
答案: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 代表性、读者最关心、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严 谨、科学的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七年级语文 ·下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当时没有宇宙飞船,他就用椅子代替,椅子后面捆绑了 47 支火箭,借助火箭向 前推进的力量,太空似乎不再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着陆问题,手中拿着 两只大风筝,这样就可以平稳地降落。这几乎是当时所能用到、所能想到的最先进的 优势组合了。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剥bō bāo
剥落 剥皮

《太空一日》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22课】

《太空一日》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22课】

《太空一日》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22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 俯瞰.kàn模拟.nǐ遨.游áo严谨.jǐn
稠.密chóu概率.lǜ五脏.六腑zàng千钧.重负jūn耐人寻味.wèi
惊心动魄.pò屏.气凝神.yú
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注意下列多音字。

负荷.hè荷.花hé
露.出lòu露.珠lù
晕.车yūn红晕.yùn
屏.障píng屏.息凝神bǐng
形近字:
稠.密chóu倜.傥tì
屏障.zhàng重峦叠嶂.zhàng朱元璋.zhāng
三、词语解释:
重点课下注释: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屏,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

虞,忧虑。

补充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
大。

带上她的眼睛。

《太空一日》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分校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导学案设计第周第1/3 课时姓名上课时间:2020 年03 月02 日星期:一备课组长签字:班主任签字:
【评】(5分钟)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
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
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
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
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
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
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告诉了我们:成功
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检】(8分钟)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这一自然
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太空一日-杨利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太空一日-杨利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和在太空中的生活2. 探究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3. 分析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4. 讨论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二、导学内容1.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在太空中进行了21个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太空中度过了21个小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纪录2. 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 太空中没有重力,航天员需要适应失重环境- 在太空中,航天员需要进行平时生活,如进食、睡眠、运动等- 太空中的工作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3. 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太空中长时间缺乏重力会导致骨骼和肌肉流失- 太空中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航天员需要进行特殊训练和应用设备来应对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太空探索有助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 太空科技的发展对地球上的科学钻研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太空探索可以增进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三、导学活动1. 观看纪录片《太空一日/杨利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和在太空中的生活2. 分组讨论太空中的平时生活和工作,设计一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程安排3. 小组展示关于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钻研效果4. 就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看法和观点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太空探索和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在未来的进修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太空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科学素养。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3课 太空一日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3课 太空一日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23课太空一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创作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

按预定计划,他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

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知识精讲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

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

本文就是《天地九重》节选的部分。

【微点拨】太空一日”是指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一天,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用“太空一日”直观概括了的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航天英雄的赞美之情。

【知识拓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导学案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绝对原创,内含答案)【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探究课文四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2、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英勇顽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难点:按照要求,根据主人公经历写出精美颁奖词。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生字正音圆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烧灼.()舷.窗()无虞.()屏.息凝神()千钧.重负()【探究文本】一、整体感知: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2、本文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篇文章结构相同?二、深入探究第一部分:1、作者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后,我的感觉又是怎样的?第二部分:1、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作者看到了些什么?2、在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第三部分:杨利伟为什么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是“神秘的”?第四部分:1、请简述杨利伟返回地球的全过程(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飞船接到“返回”指令,便()。

②接着减速进入()。

③飞船急速下降出了()④开始关键的操作——(),飞船抛开(),并迅速带出(),紧跟着把()也带出来,16秒钟后再把()带出来。

⑤距离地面5公里时,飞船抛掉(),同时主伞变成(),晃悠着落向地面。

⑥飞船距离地面1.2米,()点火,接着飞船落地。

2、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我感到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三、分析人物课文中展示了杨利伟怎样的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拓展训练】活动:请你试着给英雄人物杨利伟写颁奖词。

提示:颁奖词是综合性学习经常出现的考题,写颁奖词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简洁,概括力强。

②讲述主人公的感人事迹,表现出主人公高尚品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

22.太空一日杨利伟【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新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人教新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校正读音,积累字词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俯瞰 fǔ kàn 模拟 mó nǐ 遨游 áo 严谨 jǐn 稠密 chóu 概率 gài lǜ 烧灼 zhuó 五脏六腑 fǔ 千钧重负 jūn 耐人寻味 nài 惊心动魄 pò
屏息凝神 bǐng níng 确凿 záo 倒悬 dào xuán
中国北京
整体感知
(6)在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 不能
(7)飞船绕地飞行 14 圈后,准备返回。
(8)作为首飞航天员,突发原因不明、没有预案 的情况会遇上许多。如当飞船进入轨道时。会产 几十 分钟后, 生“本末倒置 ”的错觉, “我”终于调整过来。
(9)飞船上时不时出现敲击声,是什么声音?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四个部分. 然后概括每部分内容. 升空 一、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1-17): (火箭发射升空时“我”的复杂感受 ——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二、我看到了什么(18-29): 所见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强调没有看到长城) 三、神秘的敲击声(29-39):所闻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①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 ②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40-67):落地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飞船舷窗出现裂纹)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 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 再到如今“逐梦天宫”,中国人从 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 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 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探险过程中 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了人们 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 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让我们一 起走进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 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奉献。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 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及课文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及课文讲解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及课文讲解《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词语。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幅度(fú dù):①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②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

急剧(jí jù):快而剧烈;急速抖动(dǒu dòng)①用手有力地振动物体。

②颤动。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耐:禁得起;味:意味。

寻味:探索体味。

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预定(yù dìng):意为:在事前筹错。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2课 《太空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2课 《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理解、积累重点词语,并理解文章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学习杨利伟英勇无畏、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中国航天事业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14年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写作背景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三)检查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烧灼.()俯瞰.()无虞.()千钧.重负()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
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
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固定在座椅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紧bēng负荷五脏六fǔ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zhǔ确凿稠密遨游严谨拽无虞屏息凝神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习题课件

9.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结合这部分内容分析惊心动魄表现在哪些方面? _①__左__右__舷__窗__出__现__裂__纹__;__②__抛__伞__时__七__七__八__八__地__被__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因为,据说外 国宇航员都看到了,为什么咱们中国宇航员却看不到呢?
④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 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外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于现代化 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⑤杨利伟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谬误。但是,实话要实说,却需要勇 气。因为,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谬误的,但在人们心目中却 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其实早就有一些亲历太空的宇航员已经实事求是 地纠正,说在太空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到长城的。但是,有些媒体却抱着“宁 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未予报道和纠正。
1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利伟与长城
______
13.阅读第⑤段,根据上下文行文思路,在“……”处补充一个你所熟知 的典太型阳事围例绕,着注地意球前转后。连贯。
10.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唯一”“明确而肯定”在文中的 表达作用。
(1)唯一: 不仅起强调作用,而且更能表现人们的自豪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X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X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太空一日杨利伟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炽.热(chì)释.然(shì)负荷.(hè)B.轮廓.(kuò) 俯瞰.(kàn) 叮嘱.(zhǔ)C.确凿.(zhuó) 倒悬.(xuán) 模拟.(nǐ)D.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解析】凿—záo。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崩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辩不清,夜晚则盛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据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

错别字崩辩盛据改正绷辨呈剧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耐人寻味:经得起人们仔细体味。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反复体会。

(2)本末倒置:指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

也指把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因和结果弄颠倒了。

(3)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4)无虞:不用忧虑。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解析】D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至极。

不合语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太空一日》《伟大的悲剧》《带上她的眼睛》《河中石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太空一日》《伟大的悲剧》《带上她的眼睛》《河中石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河中石兽》21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难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学法指导:1、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毎分钟争取不少于400字。

2、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落,品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2、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这是南极(播放南极视频),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学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

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

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

2、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遗孀(..()()..)毛骨悚.()然凛冽zhuài()出来diān()狂步lǚ()鲁mǎng()忧心chōng chōng()()B、解释下列词语。

耀武扬威:吞噬:疲惫不堪:语无伦次:海市蜃楼:3、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目标导学二: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理清行文思路。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这篇《太空一日》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整理了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 导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书立方跟踪测试卷七年下语文2022版太空一日答案

书立方跟踪测试卷七年下语文2022版太空一日答案

书立方跟踪测试卷七年下语文2022版太空一日答案1、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D)(2分)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毫不犹豫津津有味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爱慕虑荣更胜一畴2、下面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2分)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B、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

C、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D、造物主:人们都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3、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B)(2分)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D、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5、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B)(2分)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观沧海》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C、《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的一种解释。

D、《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使我们深受感动。

6、下列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2分)A、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

B、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鱼船上。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7、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D)(2分)A、新时期的学生要学会关怀父母,这是一种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三、合作探究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交流点拨】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非常痛苦,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2.飞船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产生了“本末倒置”的错觉。

——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靠意志调整过来。

3.不时出现一种像木头锤子敲铁桶的声音——开始很紧张,趴在舷窗听,并没有发现什么。

4.左右舷窗出现裂纹,舱内温度升高——起初非常恐惧、害怕,当发现左边也出现裂纹时,稍微放心一点儿。

5.飞船抛出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一系列迅速剧烈的动作,对身体的冲击很大,很受折磨。

——虽然很受折磨,但是平稳之后心里很踏实,他的伞开好了。

6.飞船落地很重——第二次落地时,迅速按下切伞开关。

四、精讲点拨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交流点拨】他敢于做中国太空第一人,可以看出他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他在面对太空意外情况时,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用意志力战胜紧张,可以看出他镇定自若,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他在太空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回来后技术人员用很多办法模拟它,他觉得不像,拒绝签字,可以看出他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他在回来时准确无误的说出每一项所遇到的情况,为航天事业提供宝贵资料,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对事业认真负责。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请你给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央视新闻6月27日报道当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2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任务密度创历史新高,最短发射时间间隔15天,形成了两个发射工位交替发射、连续实施的格局。

一箭双星!中国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言语中流露出了浓浓的中国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交流点拨】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家看到杨利伟经历震动之后还活着时的欣喜、激动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交流点拨】直接抒情,写出了杨利伟在太空上面依然心系祖国,心系首都,表达了他对祖国无限热爱以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二、交流展示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

二十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在“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文提到“每一次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

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

”陈冬说:“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请你结合课文,写一段关于对梦想的感悟。

【交流点拨】中国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默默的坚守和辛苦的付出,他们都有一个执着于梦想的追求,而我们也应该像航天人一样,明确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不断坚守,不断付出。

有这样一句台词:“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不去想未来的成功与否,信念的坚持就会让自己在荆棘中感受花开,梦想的追求就会让自己在绝望中看到未来。

所有奋斗的经历都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

三、当堂检测(堂堂清)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这些问题在某些官员眼里可能只是宏大发展布局下的必然代价,但具体到每一个
生活在当下的民众身上,却是千钧重负。

....
地伏在他面前。

B.奥佛士坐在森林里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耐人寻味
....
地学习穿针、C.孩子们安静地围坐在老师们身边,每人捧着一本线装书,屏息凝神
....
打结、包角等传统工艺。

D.两场惊心动魄
的点球大战,将俄罗斯与克罗地亚队送入8强。

....
(解析:B.“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多用来形容语言。

这里形容狮子不合适。

)
2.(2018·天津)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解析:C.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A.搭配不当,“消防隐患”只能“消除”,不能“控制”;B.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C.搭配不当,可将“春天的江城”改为“江城的春天”。

)
四、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