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点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主要表现: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精神症状。重症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

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出现枕秃。

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头部:3~6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兵乓球样感觉,7~8月患儿方颅,前囟增宽,重者延迟至2~3岁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易患龋齿。

胸部:1岁左右小儿。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四肢:6月以上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因负重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长久坐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运动: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精神: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伴发感染。

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后遗症期:2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护理:户外活动:生后2~3周带婴儿户外活动,夏天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补充维生素D

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加强体格锻炼

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表现及护理

病因:PHT分泌不足

显性:惊厥:多见于小儿。最常见。突发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可有发绀。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

活泼如常。数日1次至1日数次。轻者仅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

神志清楚。

手足抽搐:见于大婴幼儿。突然手足肌肉痉挛呈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

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停止后活动自如。

喉痉挛: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最严重。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

困难,吸气时喉鸣。可突然窒息而猝死。

隐性:没有典型发作的症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

急救:顺序:吸氧→镇静→补钙→维生素D

方法: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护理:控制惊厥、喉痉挛

防止窒息: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

健康教育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临床表现:意识改变,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的改变和中度以上还有中枢性呼吸衰竭

分度:轻:肢体及下颌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生后24小时内明显,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好。

中:嗜睡,意识反应淡漠,肌张力减低,★出现惊厥。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和吸吮反射减弱,下颌抖动,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24~72小时症状明显。脑

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

重:昏迷,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及自发动作消失,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固定无反应,心动过缓,呼吸不规则,血压降低。出生~72小时最明显。死亡率高,有

后遗症。

治疗:支持方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补液,每日液量60~80ml/kg。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治疗脑水肿:首选利尿剂

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

早期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

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严重者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胆红素

脑病。

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

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

多喂开水,不予降温药物。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脐炎、鹅口疮、脓包疮、皮肤破损,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

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保证营养供给:除经口喂养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

观察病情:面色青灰、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考虑感染性

休克或DIC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证皮肤的清洁。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

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激惹、过度兴奋、嗜睡

眼症状:凝视,斜视

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呼吸改变

肌张力改变

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黄疸和贫血

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神态,瞳孔,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

降低颅内压:绝对静卧,抬高头部,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集中处理

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

维持体温稳定

健康教育

5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