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代数用数轴解决问题_0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竞赛题:数形结合谈数轴

七年级数学竞赛题:数形结合谈数轴

七年级数学竞赛题:数形结合谈数轴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在数学里数和形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常用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几何问题;反过来,也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处理代数问题,寻找解题思路,这种数与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叫数形结合,是-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现阶段数轴是数形结合的有力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有理数;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l ,点A 与原点0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0的距离之和等于 .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 解题思路 确定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求出A 、B 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例2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下图:则1-c +c a -+b a -化简后的结果是( ).(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选拔赛试题)(A)b -l (B)2a -6—1(C)l+2a -b -2c (D)1—2c+b解题思路 从数轴上获取关于a 、b 、c 的相关信息,判断代数式c —l ,a -c ,a -b 的正负性.例3 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判定b a b a +-,b a b a -+,cba cb a -+之间的大小关系. 解题思路 推断各分数分子、分母的正负性及大小关系。

……….例4(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A 、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AB|=|OB|=|b|=|a-b|;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 、B 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③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2)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数轴上表示一2和一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一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②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如果∣AB∣=2,那么x为______;③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④求∣x-1∣+∣x-2∣+∣x-3∣+…+∣x-1997∣的最小值..(2002年南京市中考题)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图形,阅读理解代数∣a-b∣所表示的意义,来回答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例5某城镇沿环形路有五所小学,依次为-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它们分别有电脑15、7、1l、3、14台,现在为使各校电脑台数相等,各调几台给邻校:-小给二小,二小给三小,三小给四小,四小给五小,五小给-小,若甲小给乙小-3台,即为乙小给甲小3台,要使电脑移动的总台数最小,应作怎样安排?(湖北省荆州市竞赛题) 解题思路通过设未知数,把调动的电脑总台数用相关代数式表示,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类似“例4”的问题加以解决..1.已知数轴上表示负有理数Ⅲ的点是点M,那么在数轴上与点M相距∣m∣个单位的点中,与原点距离较远的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第十五届江苏省竞赛题)2.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3.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以a-3=______.4.已知a>0,b<O且以a+b<O,那么有理数a,b,-a,∣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用“<”号连接)(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5.已知有理数以在数轴上原点的右方,有理数b在原点的左方,那么( ).(A)ab<b (B)ab>b (C)a+b>0 (D)a-b>O6.如图,a、b为数轴上的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在a+b,b—2a,∣a-b∣,∣b∣-∣a∣中,负数的个数有(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A)1 (B)2 (C)3 (D))4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a|+|b|+|a+b||b-c|化简结果为( ).(A)2a+3b -c (B)3b -c (C)b+c (D)c -b8.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有六个点,且AB=BC=CD=DE=EF ,则与点C 所表示的数最接近的整数是( ).(A)-l (B)0 (C)1 (D)2(第十二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已知a 、b 、c 、d 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6∣a ∣=6∣b ∣=3∣c ∣=4∣d ∣=6,求∣3a -2d ∣—∣3b —2a ∣+∣2b -c ∣的值.10.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 0,第-步从K 。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数学中,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的归纳:
两点距离的通用公式:这是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的基础,需要掌握如何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数轴上中点通用公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轴上两点的中点。

数轴上移动点表示的数的通用公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数。

“零值法”化简含有绝对值的代数式: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含有绝对值的代数式。

数轴上三等分点通用公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轴上的三等分点。

数轴上动点中途改变运动方向:这种题型需要我们理解动点在数轴上如何改变运动方向。

数轴上动点中途改变运动速度:这种题型需要我们理解动点在数轴上如何改变运动速度。

数轴上两个动点不同时运动,如何处理:这种题型需要我们理解如何处理数轴上两个动点不同时运动的情况。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讲义含部分答案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讲义含部分答案

数轴上的运动问题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行程问题。

【题 1】甲乙两地相距 200 米,小明从甲地步行到乙地,用时 3 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剥离出来,抽象成了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解;初学时,老师会画线段图,用线段的长度来将两点间的距离具象化,如下:小明 甲地乙地【解法一】直接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解决。

200 ÷180 =10 (米/秒)9【解法二】用方程解。

设速度为 x 米/ 秒,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 200 = 180x ,解得 x =10。

9如果在线段图上,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甲地和乙地,从甲往乙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建立数轴,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了。

【题 2】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0 ,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 ,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 t 。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运动的距离;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表示的数;(3)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到数 B 的距离。

(4)当电子蚂蚁运动多少时间后,点 P 为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分析】引入数轴后,其本质是把线段图换成了带方向带单位长度的直线,将有限的实际距离推广到了无限的距离问题。

所以,对于运动的点,处理的核心思想依然是路程=速度×时间。

其余的点的距离,利用数 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有: AP = t ; (2) AP = t ,故点 P 表示的数为t ;(3)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点 P 表示的数为t ,且 P 在 B 左边,故 PB = 200 - t 。

(4)若 P 为 AB 的三等分点,有两种情况:①AP=2PB ,即: t = 2 ⨯ (200 - t ),解得t = 400秒; 3②2AP=PB ,即: 2t = 200 - t ,解得t =200秒; 3现在,我们将【题 2】一般化,线段 AB 一般化为在数轴上的一条定长线段,便得到如下的题:【题 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 a ,点 B 表示的数为b ,且数 A 和数 B 的距离为 200 个单位长度,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

数轴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数轴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数轴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数轴是数学中常用的工具,它在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上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从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个方面探讨数轴的含义和用途。

一、数轴的几何意义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我们可以将数轴理解为一个均匀刻度的直尺,其中0点位于中心位置。

数轴的两侧是正半轴和负半轴,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数与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和相对关系。

在几何意义上,数轴可以用来表示点、线段和区间。

例如,我们可以将数轴的某个点与一个实数一一对应,表示该点的位置。

两个不同的点可以通过线段连接起来,线段的长度即为两个实数之间的差值。

而一个区间则可以表示数轴上的一段连续的实数集合。

数轴的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的运动、形状和相似性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比较不同线段的大小。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轴的刻度和坐标系来确定几何图形的位置和长度。

二、数轴的代数意义数轴在代数意义上是一个有序的实数集合。

我们可以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代数运算中进行数值计算和推理。

在代数意义上,数轴可以用来表示数值的相对大小和关系。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实数的大小,并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两个实数的和时,可以通过数轴上的刻度和坐标系来确定两个实数的位置,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结果。

数轴还可以用来表示不等式和方程的解集。

例如,当我们解决一个线性不等式时,可以将不等式表示在数轴上,然后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同样地,当我们解决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将方程的解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集。

数轴的代数意义在代数学习和实际问题求解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和相对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数轴在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上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几何意义上,数轴可以用来表示点、线段和区间,帮助我们理解几何图形的位置和长度。

用方程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七年级数学解析版)

用方程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七年级数学解析版)

专题06 用方程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1. 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2)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PC=.(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答案】(1):﹣24,﹣12,12.(2):2t,36﹣2t.(3)﹣2,2,,.【解析】解:(1)如图,点A表示的数为﹣24,点B表示的数为﹣12,点C表示的数为12.故答案是:﹣24,﹣12,12.(2)由题意知,PA=2t,PC=36﹣2t.故答案是:2t,36﹣2t.(3)设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时,点Q的运动时间为m秒,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2+2m.①当m≤9时,m秒时点Q表示的数是﹣24+4m,则PQ=|﹣24+4m﹣(﹣12+2m)|=2,解得m=5或7,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2或2;②当m>9时,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12﹣4(m﹣9),则PQ=|12﹣4(m﹣9)﹣(﹣12+2m)|=2,解得或,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或.综上,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时,此时点P表示的数可以是﹣2,2,,.2.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8和1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4时,用含t的式子表示BP和AQ;(2)当t=2时,求PQ的值;(3)当PQ=AB时,求t的值.【答案】(1)BP=4﹣t,AQ=8﹣2t.(2)6 (3)10或6.【解析】解:(1)∵当0<t<4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8+t<12,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8,∴BP=12﹣(8+t)=4﹣t,AQ=8﹣2t.(2)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8+2=10,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所以PQ=10﹣4=6;(3)∵t秒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8+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PQ=|2t﹣(8+t)|=|t﹣8|,∵PQ=AB,∴|t﹣8|=×(12﹣8),解得t=10或6.故t的值是10或6.3.阅读理解:如图①,若线段AB在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b>a),则线段AB的长(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b﹣a.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P点,再向右移动7cm到达Q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P,Q两点的位置;(2)若将图②中的点P向左移动xcm,点Q向右移动3xcm,则移动后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多少?并求此时线段PQ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若P、Q两点分别从第(1)问标出的位置开始,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多少时PQ=2cm?【答案】(1)见解析.(2)移动后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2﹣x)和:(5+3x);(3)当t为5或9时PQ=2cm.【解析】解:(1)P,Q两点的位置如图所示:(2)由题意得,点P所表示的数为:﹣2﹣x;点Q所表示的数为:5+3xPQ=5+3x﹣(﹣2﹣x)=7+4x;∴移动后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2﹣x)和:(5+3x);(3)由题意得运动时间为t(秒)后点P和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2+2t和5+t,则由PQ=2cm得:|5+t﹣(﹣2+2t)|=2∴|7﹣t|=2∴7﹣t=2或7﹣t=﹣2∴t=5或t=9.∴当t为5或9时PQ=2cm.4.已知,数轴上点A、C对应的数分别为a、c,且满足|a+7|+(c﹣1)2020=0,点B对应点的数为﹣3.(1)a=,c=;(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点Q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求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的距离为;(3)在(2)的条件下,若点Q运动到点C立刻原速返回,到达点B后停止运动,点P运动至点C处又以原速返回,到达点A后又折返向C运动,当点Q停止运动点P随之停止运动.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点P,Q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答案】(1)﹣7,1.(2)经过秒或秒P,Q两点的距离为.(3)﹣1,0,﹣2.【解析】解:(1)由非负数的性质可得:a+7=0;c﹣1=0,∴a=﹣7,c=1,故答案为:﹣7,1.(2)设经过t秒两点的距离为由题意得:,解得或,答:经过秒或秒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未运动到点C时,设经过x秒P,Q相遇,由题意得:3x=x+4,∴x=2,表示的数为:﹣7+3×2=﹣1,点P运动到点C返回时,设经过y秒P,Q相遇,由题意得:3y+y+4=2[1﹣(﹣7)],∴y=3,表示的数是:﹣3+3=0,当点P返回到点A时,用时秒,此时点Q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设再经过z秒相遇,由题意得:,∴,∵+=<4+4,∴此时点P、Q均未停止运动,故z=还是符合题意.此时表示的数是:,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点P,Q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1,0,﹣2.5.【背景知识】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A、B两点的距离为,线段AB的中点C所表示的数;(2)点P所在的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点Q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P、Q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遇?【答案】(1)18,﹣1;.(2)﹣10+5t,8﹣3t..(3).【解析】解:(1)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C所表示的数[8+(﹣10)]÷2=﹣1;(2)点P所在的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5t,点Q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3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依题意有5t+3t=18,解得t=.故P、Q两点经过秒会相遇.故答案为:18,﹣1;﹣10+5t,8﹣3t.6.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a是最大的负整数,a、b、c满足|a+b|+(c﹣5)2=0.(1)填空:a=,b=,c=;(2)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是x,当P在线段AC上,且PA+PB+PC=7时,求x的值.(3)若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运动,点P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当点P运动到C后迅速以原速返回A;点Q运动至B点后停止运动,同时P点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P,Q的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答案】(1)﹣1,1,5;.(2)0或2.(3)3.5或2.【解析】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a+b|+(c﹣5)2=0,|a+b|≥0,(c﹣5)2≥0,∴a+b=0,c﹣5=0,∴b=﹣a=﹣(﹣1)=1,c=5.故答案为:﹣1,1,5;(2)∵PA+PB+PC=7,∴|x+1|+|x﹣1|+|x﹣5|=7,①当点P在线段AB上,即当﹣1≤x<1时,x+1+1﹣x+5﹣x=7,解得:x=0;②当点P在线段BC上,即当1≤x≤5时,x+1+x﹣1+5﹣x=7,解得:x=2.综上所述,x的值是0或2.(3)设运动时间为t,①当P、Q第一次相遇时,有:3t+t=5﹣(﹣1),解得:t=1.5,此时,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1.5=3.5;②当P到达C点返回追上Q时,有:3t﹣t=5﹣(﹣1)解得:t=3,此时,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3=2.∴在此运动过程中P,Q的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5或2.7.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8和4,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若规定: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3倍时,我们就称点P是关于A→B的“好点”.(1)若点P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B的距离时,求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2)①若点P运动到原点O时,此时点P关于A→B的“好点”(填是或者不是);②若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开始向右运动,当点P是关于A→B的“好点”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3)若点P在原点的左边(即点P对应的数为负数),且点P,A,B中,其中有一个点是关于其它任意两个点的“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表示的数.【答案】(1)﹣2;.(2)1秒或10秒.(3)﹣4,﹣5,﹣12,﹣14,﹣32,﹣44.【解析】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8和4,∴AB=4﹣(﹣8)=12,∵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AB=6,∴点P表示的数是﹣2;(2)①当点P运动到原点O时,PA=8,PB=4,∵PA≠3PB,∴点P不是关于A→B的“好点”;故答案为:不是;②根据题意可知: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PA=t+8,PB=|4﹣t|,∴t+8=3|4﹣t|,解得t=1或t=10,所以点P的运动时间为1秒或10秒;(3)根据题意可知:设点P表示的数为n,PA=n+8或﹣n﹣8,PB=4﹣n,AB=12,分五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A是关于P→B的“好点”时,|PA|=3|AB|,即﹣n﹣8=36,解得n=﹣44;②当点A是关于B→P的“好点”时,|AB|=3|AP|,即3(﹣n﹣8)=12,解得n=﹣12;或3(n+8)=12,解得n=﹣4;③当点P是关于A→B的“好点”时,|PA|=3|PB|,即﹣n﹣8=3(4﹣n)或n+8=3(4﹣n),解得n=10或1(不符合题意,舍去);④当点P是关于B→A的“好点”时,|PB|=3|AP|,即4﹣n=3(n+8),解得n=﹣5;或4﹣n=3(﹣n﹣8),解得n=﹣14;⑤当点B是关于P→A的“好点”时,|PB|=3|AB|,即4﹣n=36,解得n=﹣32.综上所述: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表示的数是:﹣4,﹣5,﹣12,﹣14,﹣32,﹣44.8.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5,B点对应的数为55,现有一动点P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同时另一动点Q恰好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1)若P向左运动,同时Q向右运动,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2)若P向左运动,同时Q向左运动,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3)若P向左运动,同时Q向右运动,当P与Q之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时,求此时Q点所对应的数.【答案】(1)19.(2)﹣125,(3)11或27.【解析】解:(1)设运动时间为x秒,4x+6x=55﹣(﹣5),解得:x=6,因此C点对应的数为﹣5+4×6=19,(2)设运动时间为y秒,6y﹣4y=55﹣(﹣5),解得:y=30,点D对应的数为﹣5﹣4×30=﹣125,(3)①相遇前PQ=20时,设运动时间为a秒,4a+6a=55﹣(﹣5)﹣20,解得:a=4,因此Q点对应的数为﹣5+4×4=11,②相遇后PQ=20时,设运动时间为b秒,4b+6b=55﹣(﹣5)+20,解得:b=8,因此C点对应的数为﹣5+4×8=27,故Q点对应的数为11或27.9.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0,点B表示11,点C表示18.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2)在点Q出发后到达点B之前,求t为何值时,点P到点O的距离与点Q到点B的距离相等;(3)在点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N是AP的中点,在点P到达点C之前,求2CN﹣PC的值.【答案】(1)当t=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2)3或,(3)28.【解析】解:(1)根据题意得2t+t=28,解得t=,∴AM=>10,∴M在O的右侧,且OM=﹣10=,∴当t=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2)由题意得,t的值大于0且小于7.若点P在点O的左边,则10﹣2t=7﹣t,解得t=3.若点P在点O的右边,则2t﹣10=7﹣t,解得t=.综上所述,t的值为3或时,点P到点O的距离与点Q到点B的距离相等;(3)∵N是AP的中点,∴AN=PN=AP=t,∴CN=AC﹣AN=28﹣t,PC=28﹣AP=28﹣2t,2CN﹣PC=2(28﹣t)﹣(28﹣2t)=28.10.数轴是学习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3)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若A、B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线段AB的中点M与原点重合?【答案】(1)18;﹣1.(2)﹣10+3t;8﹣2t,(3)2.8秒或4.4秒.(4)2秒【解析】解:(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数为.故答案是:18;﹣1(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3t;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2t.故答案是:﹣10+3t;8﹣2t(3)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x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3x+2x=18﹣4,解得x=2.8;3x+2x=18+4,解得x=4.4.答:A、B两点经过2.8秒或4.4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由题意得解得t=2.答:经过2秒A、B两点的中点M会与原点重合.11.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研究数轴时,我们发现有许多重要的规律:例如,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如图,在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8,2,20.(1)如果点A和点C都向点B运动,且都用了4秒钟,那么这两点的运动速度分别是点A每秒个单位长度、点C每秒个单位长度;(2)如果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问当这两点与点B距离相等的时候,t为何值?(3)如果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且当它们分别到达C点时就停止不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线段AB的中点为点P;1.t为何值时PC=12;2.t为何值时PC=4.【答案】(1)2.5;4.5;(2)4或7,(3)1.t=.(3)2.t=20.【解析】解:(1)由题意知,=2.5(单位/秒).=4.5(单位/秒).故答案是:2.5;4.5;(2)设运动时间为t秒,此时点A表示的数是﹣8+t,点C表示的数是20﹣3t.所以AB=|﹣10+t|,BC=|18﹣3t|.那么|﹣10+t|=|18﹣3t|.解得:t=4或7.(3)1.当0<t≤6时,点A表示的数是﹣8+t,点B表示的数是2+3t,AB的中点P表示的数是﹣3+2t,PC=|﹣3+2t﹣20|=12,解得t=;2.当6<t≤28时,点A表示的数是﹣8+t,点B表示的数是20,AB的中点P表示的数是|6+|,PC=|6+﹣20|=4,解得t=20.12.【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综合运用】(1)点B表示的数是.(2)若BC:AC=4:7,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4)如图3,在(2)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请问PT﹣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20..(2)100,(3)9个单位长度/秒.(4)30.【解析】解:(1)40﹣60=﹣20.故点B表示的数是﹣20.(2)如图1,∵AB=60,BC:AC=4:7,∴=,解得:BC=80,∵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B点对应的数字为:﹣20,∴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80﹣(﹣20)=100;(3)如图2,设R的速度为每秒x个单位,则R对应的数为40﹣5x,P对应的数为﹣100+15x,Q对应的数为10x+15,PQ=5x﹣115或115﹣5xQR=15x﹣25∵PQ=QR∴5x﹣115=15x﹣25或115﹣5x=15x﹣25解得:x=﹣9(不合题意,故舍去)或x=7∴动点Q的速度是2×7﹣5=9个单位长度/秒,(4)如图3,设运动时间为t秒P对应的数为﹣100﹣5t,T对应的数为﹣t,R对应的数为40+2t,PT=100+4t,M对应的数为﹣50﹣3t,N对应的数为20+t,MN=70+4t∴PT﹣MN=30,∴PT﹣MN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是30.13.已知多项式﹣2m3n3+4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a,多项式的次数为b,且a、b分别是点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数,如图所示:(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甲小球所在的点表示的数为,乙小球所在的点表示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经过多长时间甲、乙小球相距2个单位长度?③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求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答案】(1)﹣2,6;(2)①﹣2﹣t,6﹣2.②6秒或10秒③或8秒.【解析】解:(1)∵多项式﹣2m3n3+4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a,多项式的次数为b,且a、b分别是点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数,∴a=﹣2,b=6,∴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6;(2)①甲小球所在的点表示的数为﹣2﹣t,乙小球所在的点表示数为6﹣2t;②甲在左边时,依题意有6﹣2t﹣(﹣2﹣t)=2,解得t=6;乙在左边时,依题意有﹣2﹣t﹣(6﹣2t)=2,解得t=10.故经过6秒或10秒长时间甲、乙小球相距2个单位长度;③原点是甲乙的中点时,依题意有﹣(﹣2﹣t)=6﹣2t,解得t=;甲乙相遇时,依题意有﹣2﹣t﹣(6﹣2t)=0,解得t=8.故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秒或8秒.14.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A在B的左侧,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已知AB=12,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OA=2OB.(1)a=,b=;(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2OP﹣OQ=4.(3)在(2)的条件下,若当点P开始运动时,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和点M停止运动时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有理数.【答案】(1)﹣8;4;(2)1.6秒或8秒,(3)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36和点M最后位置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16.【解析】解:(1)∵AB=12,AO=2OB,∴AO=8,OB=4,∴A点所表示的实数为﹣8,B点所表示的实数为4,∴a=﹣8,b=4.故答案是:﹣8;4;(2)当0<t<4时,如图1,AP=2t,OP=8﹣2t,BQ=t,OQ=4+t,∵2OP﹣OQ=4,∴2(8﹣2t)﹣(4+t)=4,t==1.6,当点P与点Q重合时,如图2,2t=12+t,t=12,当4<t<12时,如图3,OP=2t﹣8,OQ=4+t,则2(2t﹣8)﹣(4+t)=4,t=8,综上所述,当t为1.6秒或8秒时,2OP﹣OQ=4;(3)当点P到达点O时,8÷2=4,此时,OQ=4+t=8,即点Q所表示的实数为8,如图4,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由题意得:2t ﹣t =12,t =12,此时,点P 表示的实数为﹣8+12×2=16,所以点M 表示的实数是16, ∴点M 行驶的总路程为:3×12=36, 答:点M 行驶的总路程为36和点M 最后位置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16.1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且AB =1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 ,当t =2时,点P 表示的数为 ;(2)动点R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R 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 ,R 两点相遇?(3)动点R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R 同时出发,问点R 运动多长时间P ,R 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答案】(1)4-,2;(2)2秒;(3)85或125秒. 【解析】(1)根据点A 表示的数为6,且AB =10,点B 在点A 的左则,列出算式求解即可;根据点P 从点A 出发,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列出算式求解即可;(2)设经过t 秒后P ,R 两点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两种情况:当P ,R 两点还没有相遇,相距2个单位长度;当P ,R 两点相遇后再相离,相距2个单位长度,据此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B 点表示的数为6104-=-;当2t =时,点P 表示的数为:6222-⨯=;故答案是:4-,2;(2)设经过t 秒后P ,R 两点相遇,依题意得:2310t t +=,解之得:2t=;∴经过2秒后P,R两点相遇;(3)设P,R两点运动的时间是t当P,R两点还没有相遇,相距2个单位长度,依题意得:23102t t+=-,解之得:85t=;当P,R两点相遇后再相离,相距2个单位长度,依题意得:23102t t+=+,解之得:125t=;综上所述,85或125秒后,P,R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要注意分类讨论.16.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点A在原点的左侧且到原点的距离是4,点B在原点的右侧,且到原点的距离是点A到原点的距离的4倍.(1)a=,b=,AB=;(2)动点M、N分别从点A、B的位置同时开始在数轴上做没有折返的运动,已知动点M的运动速度是1个单位长度/秒,动点N的运动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秒.①若点M和点N相向而行,经过几秒点M与点N相遇?②若点M和点N都向左运动,经过几秒点N追上点M?③若点M和点N的运动方向不限,经过几秒M、N相距6个单位长度?【答案】(1)-4,16,20;(2)①5秒,②10秒,③72秒或132秒或7秒或13秒【解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答即可.(2)①相遇问题,两者的路程和等于两点间的距离;②追及问题,两者的路程差等于两点的距离;③分类讨论,根据相向运动及同时向左运动,然后分相遇前和相遇后,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已知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b,∵A在原点的左侧,且距离为4,∴a=-4.当B在原点的右侧,且到原点的距离是A到原点距离的4倍,∴b=|a|×4=16,∴AB=|AO|+|OB|=4+16=20.即a=-4,b=16,AB=20.故答案为:-4,16,20.(2)①若M,N相向而行,设x秒相遇,则1×x+3x=20,解得x=5.∴5秒M与N相遇.答:5秒M与N相遇.②当M,N都向左运动,设x秒相遇,则3×x-x×1=20,解得x=10.答:10秒点N追上点M.③当M,N运动方向不限时,设y秒M,N相距6个单位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M,N相向运动,相遇前相距6个单位长度.则20﹣y×1﹣y×3=6,解得y=72,当M,N相向运动,相遇后相距6个单位长度.则y×1+y×3=20+6,解得y=13 2②当M,N都向左运动,N追上M前相距6个单位长度.则3y+6-1×y=20,解得y=7.当M,N都向左运动,N追上M后相距6个单位长度.则3y-1×y=20+6,解得y=13,综上所述,当M,N相向运动时72秒或132秒时,M,N相距6个单位;当M,N均向左运动时,7秒或13秒时M,N相距6个单位.【点拨】本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相遇知识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17.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在(1)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1;1;5;(2)不变,BC-AB=2.【解析】(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先求出BC=3t+4,AB=3t+2,从而得出BC-AB=2.【详解】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根据题意得:c-5=0且a+b=0,∴a=-1,b=1,c=5.故答案为:-1;1;5;(2)不变.理由如下: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2t+1,点C对应的数为5t+5.∴BC=(5t+5)-(2t+1)=3t+4,AB=(2t+1)-(-1-t)=3t+2,∴BC-AB=(3t+4)-(3t+2)=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与绝对值,通过数轴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8.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7(1)若b=-3,则a的值为__________;(2)若OA=3OB,求a的值;(3)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O为AC的中点,OB=3BC,求所有满足条件的c的值.【答案】(1)4;(2)a=±5.25;(3)C点对应±2.8,±4.【解析】(1)根据|a-b|=7,a、b异号,即可得到a的值;(2)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OA=3OB,即可得到a的值;(3)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O为AC的中点,OB=3BC,即可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 的值.【详解】(1)∵|a﹣b|=14,∴|a+3|=14,又∵a>0,∴a=4,故答案为:4;(2)设B点对应的数为a+7.3(a+7﹣0)=0﹣a,解得a=﹣5.25;设B点对应的数为a﹣7.3[0﹣(a﹣7)]=a﹣0,解得a=5.25,综上所得:a=±5.25;(3)满足条件的C有四种情况:①如图:3x+4x=7,解得x=1,则C对应﹣4;②如图:x+2x+2x=7,解得x=1.4,则C对应﹣2.8;③如图:x+2x+2x=7,解得x=1.4,则C对应2.8;④如图:3x+4x=7,解得x=1,则C对应4;综上所得:C点对应±2.8,±4.【点拨】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的知识,用到知识点还有线段的中点,关键是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线段的长度.19.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沿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甲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沿BA方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乙到达A点时共运动了秒.(2)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60,15;(2)甲,乙在数轴上的﹣28点相遇;(3)10秒或14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甲,乙能在数轴上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是﹣20【解析】(1)根据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40﹣20|,根据题意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4)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根据题意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A、B两点的距离为AB=|﹣40﹣20|=60,乙到达A点时共运动了60÷4=15秒;故答案为:60,15;(2)设甲,乙经过x秒会相遇,根据题意得:x+4x=60,解得x=12,﹣40+x=﹣28.即甲,乙在数轴上的﹣28点相遇;(3)两种情况:相遇前,设y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y+4y=60﹣10,解得y=10;相遇后,设y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y+4y﹣60=10,解得:y=14,即10秒或14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乙到达A点需要15秒,甲行驶了15个单位长度,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根据题意得方程:4(a-15)=15+1×(a-15)解方程得:a=20由于甲到达B点需要时间为60秒,而20<60此时甲运动的个单位长度为:20×1=20此时甲在数轴上的位置表示的数为:-40+20=-20故甲,乙能在数轴上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是﹣20.【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0.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7,用符号“AB ”来表示点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1)求AB 的值;(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 ,使2AC BC =,求点C 表示的数;(3)点P 和点Q 是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 从A 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B 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1秒,当12PB AQ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答案】(1)9;(2)4或16;(3)2t =或10t =【解析】(1)数轴上点B 在点A 的右侧,故用电B 的坐标减去点A 的坐标即可得AB 的值;(2)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根据AC =2BC ,列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3)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PB 和AQ ,再列方程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2,7,∴AB = 7-(-2)= 9,答:A B 的值为9;(2)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由题意得:| x -(-2)|= 2|x - 7|,∴|x +2|=2|x - 7|,∴x =16或x =4..答:点C 表示的数为4或16;(3)t 秒后,PB = |2t - 2- 7|= |2t - 9|,AQ =|7- t + 2|= |9- t|,当PB + AQ = 12时,|2t - 9|+|9-t |= 12,当0≤t ≤4.5时,解得:t =2;当4.5 < t ≤9时,解得:t = 12(舍);。

重难点02有关实数与数轴的应用题(3种题型)(原卷版)-【暑假预习】2024年新七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

重难点02有关实数与数轴的应用题(3种题型)(原卷版)-【暑假预习】2024年新七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

重难点02有关实数与数轴的应用题(3种题型)【考点剖析】一.数轴(共9小题)1.(2022秋•东阳市月考)如图所示,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圆周的四等分点处标上字母A,B,C,D,先将圆周上的字母A对应的点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再将圆沿着数轴向右滚动,那么数轴上的2022所对应的点与圆周上字母()所对应的点重合.A.A B.B C.C D.D2.(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点A、B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y,其中x、y满足(x﹣3)2+|y+5|=0.若点D是AB的中点,O为原点,数轴上有一动点P,|PD|、|PO|分别表示数轴上P与D,P与O两点间的距离,则|PD|﹣|PO|的最小值是.3.(2021秋•慈溪市期中)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C点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7)2=0.(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AC=,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BC﹣2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4.(2022秋•吴兴区期中)【新知理解】点C在线段AB上,若BC=2AC或AC=2BC,则称点C是线段AB的“优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优点“伴侣线段.例如,图1,线段AB的长度为6,点C在AB上,AC的长度为2,则点C是线段AB的其中一个“优点”.(1)若点C为图1中线段AB的“优点”AC=6(AC<BC),则AB=;(2)若点D也是图1中线段AB的“优点”(不同于点C),则AC BD(填“=”或“≠”)【解决问题】如图2,数轴上有一点E表示的数为1,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达点F;(3)若不同的两点M,N都在线段OF上,且M,N均为线段OF的“优点”,求线段MN的长;(4)如图2,若点G在射线EF上,且线段GF与以E,F,G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优点”伴侣线段,求点G表示的数(写出所有可能).5.(2022秋•宁波期中)如图,圆的半径为个单位长度.数轴上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在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点A,B,C,D.先让圆周上的点A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1)圆的周长为多少?(2)若该圆在数轴上向右滚动2周后,则与点B重合的点表示的数为多少?(3)若将数轴按照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上,(如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点B重合,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点C重合…),那么数轴上表示—2024的点与圆周上哪个点重合?6.(2022秋•义乌市月考)我们知道,|a|可以理解为|a﹣0|,它表示: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数轴上的两个点A,B,分别用数a,b表示,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b|,反过来,式子|a﹣b|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此结论,回答以下问题:(一)数轴上表示数﹣8的点和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二)数轴上点A用数a表示,(1)若|a﹣3|=5,那么a的值是.(2)当|a+2|+|a﹣3|=5时,这样的整数a有个.(3)|a﹣3|+|a+2022|最小值是.(4)3|a﹣3|+|a+2022|+|a+3|最小值是.(5)|3a+3|+|a+4|+|4a﹣8|最小值是.7.(2021秋•西湖区期末)已知点A,B,C,D是同一数轴上的不同四点,且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 为线段CD的中点.如图,设数轴上点O表示的数为0,点D表示的数为1.(1)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5,﹣1,①若点C表示的数是3,求线段MN的长.②若CD=1,请结合数轴,求线段MN的长.(2)若点A,B,C均在点O的右侧,且始终满足MN=,求点M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8.(2021秋•东阳市期末)数轴上的三个点,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满足2倍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友好点”,这三点满足“友好关系”.已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1,点C为数轴上一动点.(1)当点C在线段AB上,点A是B、C两点的“友好点”时,点C表示的数为;(2)若点C从点B出发,沿BA方向运动到点M,在运动过程中有4个时刻使A、B、C三点满足“友好关系”,设点M表示的数为m,则m的范围是.9.(2021秋•武昌区期中)已知:在一条东西向的双轨铁路上迎面驶来一快一慢两列火车,快车长AB=2(单位长度),慢车长CD=4(单位长度),设正在行驶途中的某一时刻,如图,以两车之间的某点O为原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画数轴,此时快车头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慢车头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b.若快车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继续行驶,同时慢车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继续行驶,且|a+8|与(b﹣16)2互为相反数.(1)求此时刻快车头A与慢车头C之间相距多少单位长度?(2)从此时刻开始算起,问再行驶多少秒钟两列火车行驶到车头AC相距8个单位长度?(3)此时在快车AB上有一位爱动脑筋的七年级学生乘客P,他发现行驶中有一段时间t秒钟,他的位置P到两列火车头A、C的距离和加上到两列火车尾B、D的距离和是一个不变的值(即P A+PC+PB+PD 为定值).你认为学生P发现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这个时间及定值;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二.实数与数轴(共12小题)10.(2022秋•慈溪市期中)数轴上有A,B,C三个点,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1,点A到点B的距离与点C到点B的距离相等,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A.B.C.D.11.(2022秋•杭州期中)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2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半圆,交数轴于点A和点B,则点A表示的数是,B表示的数是.12.(2022秋•北仑区期中)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沿数轴向右直爬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点A表示﹣,设点B所表示的数为m,(1)求m的值.(2)求|m﹣3|+m+2的值.13.(2022秋•越城区期中)如图,在数轴上表示2、的对应点分别为C、B,点C是AB的中点,则点A 表示的数是()A.﹣B.2﹣C.4﹣D.﹣214.(2021秋•吴兴区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5,点A在数轴上,且表示的数为1.现以A 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和数轴交于点E(E在A的右侧),则点E表示的数为()A.3.2B.C.D.15.(2022秋•义乌市校级月考)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即AB=|a﹣b|.利用数轴回答下列问题:(1)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②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2<x<2,则|x﹣2|+|x+2|=.③当|x﹣1|+|x+2|=10﹣|y﹣3|﹣|y+4|时,求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实数a、b、c满足a<b<c(ac<0),且|c|<|b|<|a|,当x为何值时,|x﹣a|+|x+b|+|x﹣c|的值最小,并求最小值.16.(2022秋•拱墅区月考)【方法感悟】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如图1,从数轴上看,若点A,B表示的分别是1,4,则|AB|=|4﹣1|=3或|AB|=|1﹣4|=3;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4,则|AB|=|4﹣(﹣1)|=4+1=5或|AB|=|﹣1﹣4|=|﹣5|=5;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4,则|AB|=|(﹣1)﹣(﹣4)|=|﹣1+4|=3或|AB|=|﹣4﹣(﹣1)|=|﹣4+1|=3.【归纳】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x1,x2则|AB|=|x1﹣x2|或|AB|=|x2﹣x1|.【知识迁移】(1)如图1,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5,b,且|AB|=3,则b=;(2)如图2,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x1,x2,若把AB向左平移|AB|个单位,则点A与﹣50重合:若把AB向右平移|AB|个单位,则点B与70重合,那么x1=,x2=;【拓展应用】(3)一天,美羊羊去问村长爷爷的年龄,村长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16岁了,哈哈!”美羊羊纳闷,请问村长爷爷现在到底是多少岁?美羊羊现在又是几岁?请写出解题思路.(4)结合几何意义,求|x﹣1|+|x﹣2|+|x﹣3|+|x﹣4|+|x﹣5|最小值.17.(2021秋•拱墅区校级期中)如图1,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体积为8.(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CD,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其边长.(2)把正方形ABCD放到数轴上.如图2.使得A与1重合,那么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3)在(2)的条件下,把正方形ABCD沿数轴逆时针方向滚动.当点B第一次落在数轴上时,求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18.(2022秋•海曙区期中)长方形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C对应的数分别为﹣2和﹣1,CD=2.若长方形ABCD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翻转,翻转1次后,点D所对应的数为1;绕D 点翻转第2次;继续翻转,则翻转2022次后,落在数轴上的两点所对应的数中较大的是.19.(2022秋•温州期中)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1)折叠纸片,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则表示﹣2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2)折叠纸片,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表示5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3(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此时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③表示点与表示的点重合;(3)已知数轴上P,Q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有一只电子小蜗牛从P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运动多少秒时,它到点P的距离是到点Q的距离的2倍?20.(2021秋•诸暨市期末)期末复习过程中,七(1)班的张老师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涉及本册中多个知识点和多种数学思想,请聪明的你来解答一下吧.(1)若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8,请求出x的值.(2)请利用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进行解题.①若(1)中的x的值也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3=5x﹣p的解,那么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y﹣8)﹣3=5(y﹣8)﹣p的解为y=.②在如图所示的“幻方”中,每个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的数字之和都与中间正方形四个顶点上的数字之和相等,现将①中的x,y填入如图所示的位置,则(a﹣b)+(d﹣c)的值为多少?(3)在(2)的条件下,在数轴上标注x,y所表示的数的对应点,分别记作A,B,已知P点从A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Q点从B点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A、B两点之间做往返运动,P、Q两点同时开始运动,当Q点第一次返回到B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若记数轴的原点为O,则P点运动几秒后OQ=2OP?21.(2022秋•鄞州区期中)“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如:|3﹣(﹣2)|表示3与﹣2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3与﹣2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数轴上两个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利用此结论,回答以下问题:(1)数轴上﹣2和5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若x表示一个实数,|x+2|+|x﹣4|的最小值为.(3)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x,使得|x﹣2|+|x+5|=9,则x的值为.三.实数与数轴复杂应用题(共7小题)22.(2022秋•宁波期末)【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研究数轴时,我们发现有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知识应用】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3,点C表示的数为﹣2,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①A,C两点之间的距离AC=,线段BC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若点M为P A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拓展提升】(3)在数轴上,点D表示的数为9,点E表示的数为6,点F表示的数为﹣4,点G从点D,点H从点E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当它们各自到达点F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线段GH的中点为点K,当t为何值时,HK=3.23.(2022秋•莲都区期中)已知数轴上的A、B两点分别对应的数字为a、b,且a、b满足|4a﹣b|+(a﹣4)2=0.(1)直接写出a、b的值;(2)P从A出发,以每秒3个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何时P,A,B三点中其中一个点到另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求出相应的时间t;(3)数轴上还有一点C对应的数为36,若点P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同时,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的速度向正方向运动,点P运动到C点立即返回再沿数轴向左运动.当PQ=10时,求P运动的时间.24.(2021秋•平阳县期中)如图1,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A表示的数是﹣x,点B 表示的数是3x﹣4,点P,Q是数轴A,B之间的动点,且点P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数轴沿原点折叠时,点A与点B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为.(2)若x=22时,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P,Q两点之间距离的6倍.(3)若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在线段AB上各自做不间断的往返运动(即只要动点与线段AB的某一端点重合则立即转身以同样的速度向另一点运动).①如图2,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于点C,第二次重合于点D,且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40,求线段AB的长;②在①的基础上,当t=2021时,点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点A,P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倍.(请直接写出答案)25.(2022秋•富阳区期中)如图数轴上有两个点A、B,分别表示的数是﹣2,4.请回答以下问题:(1)A与B之间距离为,A,B中点对应的数为,B点向左平移7个单位对应的数为.(2)若点C对应的数为﹣3,只移动C点,要使得A,B,C其中一点到另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请写出所有的移动方法.(3)若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做匀速运动,点Q从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做匀速运动,P,Q同时运动: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和点Q重合?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26.(2022秋•萧山区期中)如图,已知数轴上三点A、B、C分别对应的数为a、b、c.(1)点A、点B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A、B两点之间距离为4.①若A、C两点之间距离为2,且点C在点A的左侧,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②点D位于点C的左侧,且点D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为7,则点D所表示的数为.③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9.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点B、点C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请判断下列两个代数式的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说明理由.①a(b+c)+ac;②|c+a|﹣|a+b|.27.(2021秋•定海区期末)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满足(m﹣11)2+(n+4)2=0.(1)m=,n=;(2)若点P从N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M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后P、Q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3)若点A、B为线段MN上的两点,且NA=AB=BM,点P从N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从M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R从B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P、Q、R同时出发,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PQ﹣kAR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2020秋•鹿城区期末)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现在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0.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从O点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让初中数学复习课灵动起来——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为例

让初中数学复习课灵动起来——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为例

让初中数学复习课灵动起来——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为例福建宁化县滨江实验中学(365400)刘荣富孙红萍[摘要]“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七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该内容若看成行程问题可用代数方法解决,若看成数轴上的点移动问题亦可通过点的移动结合绝对值来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更易理解,让数学复习课灵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数轴;动点[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2)35-0016-03宁化县北片三所学校七位数学青年教师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孙红萍老师在这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课题为“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复习课,本节课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仁的好评,现将其课堂简录及点评呈现给大家。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可以结合图形观察或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2)能正确运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动点在数轴上的运动路程。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素养,初步感受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已有数轴、代数式、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能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会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难点:动点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分析。

二、课堂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数轴上的点的移动规律已知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1,则点A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的点表示的数为;点A向左按每秒2个单位长度平移3秒后的点表示的数为;点A向右按每秒2个单位长度平移t秒后的点表示的数为。

2.数轴上两点的距离(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为-1、5,则A、B两点的距离AB=。

(2)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的距离AB=。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解答题专项练习十四(人教版,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解答题专项练习十四(人教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四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1.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N=m-n(m>n)或n-m(m<n)或︱m-n︱.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6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6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 PA= ,PC=___________.(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 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①在点Q向点C运动过程中,能否追上点P?若能,请求出点Q运动几秒追上.②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标志物先向甲队方向移动0.5m,后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8m,相持一会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0.5m,随后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5m在一片欢呼声中,标志物再向甲队方向移动1.2m.若规定只要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m,则该队即可获胜,那么现在甲队获胜了吗?用计算说明理由.3.如图,数轴上两点A B、分别表示有理数-2和5,我们用AB来表示A B、两点之间的距离.(1)直接写出AB的值=______;(2)若数轴上一点C表示有理数m,则AC的值是______;(3)当代数式∣n +2∣+∣n -5∣的值取最小值时,写出表示n的点所在的位置;(4)若点A 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求经过多少秒后,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点B到原点的距离的2倍.4.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c=a+b,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a,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请在如图的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3)在(2)的情况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点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AB﹣B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AB﹣BC的值.5.已知:c是最小的两位正整数,且a b、满足2+++=,请回答问题:(26)||0a b c(1)请直接写出a b、的值:a=,b= .(2)在数轴上a b 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 ,点P为该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m,点P在点A与点C之间运动时(包含端点),则AP=,PC=.(3)在(1)(2)的条件下,若点M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当点M运动到B点时,点N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C点运动,N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设点M 移动时间为t秒,当点N开始运动后,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N两点间的距离.6.李明家、学校、车站、文化宫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依次记为A,B,C,D,车站位于李明家东100米,学校位于李明家西150米,文化宫位于李明家西400米.(1)用数轴表示A,B,C,D的位置;(建议以李明家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2)某日,李明从家中去车站办完事后,又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往文化宫方向走了约8分钟,试问这时李明约在什么位置?离文化宫和学校各约多少米?7.探索性问题: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①t秒钟过后,AC的长度为(用t的关系式表示);②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8.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通过它把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请利用数轴解决下列问题:(1)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4.5,﹣2,0,1.5,3;(2)用“>”号将(1)中各数连接起来;(3)直接填空:数轴上表示3和表示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若A点表示的数为4,B 点表示的数为﹣2,则A 、B 之间的距离是 .(4)若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3,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3,则B 点表示的数为 .9.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①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3和-9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②数轴上表示x 和-2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AB =4,那么x 为 ;并写出过程。

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思路

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思路

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思路一、问题引入数轴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线段,更是表示数值大小和位置的重要工具。

而在数轴上,经常会涉及到动点问题,即数轴上某个点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类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丰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本文就将围绕着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解题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基础知识回顾在开始讨论解题思路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与数轴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要明确数轴的正方向和零点的位置,以及数轴上表示数值大小的方法。

我们要熟悉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

我们需要理解数轴上各个点的坐标表示,以及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1. 明确问题要求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问题中涉及到的动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特定时刻的位置。

这一步骤是解题的基础,也是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建立坐标系在明确问题要求之后,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将动点的位置用坐标表示出来。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直角坐标系或数轴坐标系,具体根据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建立坐标系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描述动点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了。

3. 分析动点的运动规律动点在数轴上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需要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分析动点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趋势。

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解题提供重要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到解题思路。

4. 列方程解题在分析动点的运动规律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代数的方法来解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列出动点的运动方程或方程组,然后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出动点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等信息。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时特别有用。

5. 借助图形解题除了代数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形的方式来解题。

通过在数轴上绘制动点的轨迹图或运动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和位置变化,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初中数学数轴动点问题经典

初中数学数轴动点问题经典

初中数学数轴动点问题经典
初中数学中的数轴动点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数轴、坐标系以及速度、时间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数轴动点问题:
1. 相遇问题:两个动点在数轴上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向对方移动,求何时何地相遇。

示例:点A从原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点B从
表示数2的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求A、B两点相遇的点。

2. 追及问题:一个动点追赶另一个动点,求何时追上。

示例:点A从表示数-1的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点B从表示数5的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求A追上B
的时间和位置。

3. 速度与加速度问题:一个动点在数轴上移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求某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示例:点A从表示数-3的点出发,初始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并在接下来的2秒内,速度每秒增加1个单位,求2秒末A的位置。

4. 周期性移动问题:一个动点在数轴上按照某种周期性规律(如正弦、余弦函数)移动,求某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示例:点A从表示数0的点出发,按照正弦函数的规律上下移动,求5秒内A经过的路径长度。

5. 角度与距离问题:一个动点在数轴上以某个角度和速度移动,求某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示例:点A从表示数1的点出发,以每秒30°的速度顺时针旋转,求3秒后A移动的距离。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并应用数轴上的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在数学上的表达。

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几何直觉和代数运算能力。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之应用:数轴类应用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之应用:数轴类应用题(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之应用:数轴类应用题1.定义:若线段AB上有一点P,当P A=PB时,则称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a和b,(a+2)2+|b﹣4|=0,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a=,b=;(2)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P点对应的数x为.若B为线段AP的中点时则P点对应的数x为.(3)若点A、点B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都为1个单位长度/秒,与此同时点P从﹣16处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右运动.①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直接用含t的式子填空AP=;BP=.②经过多长时间后,点A、点B、点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2.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它所表示的数是.(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追上点Q?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3.已知M=(a+24)x3﹣10x2+10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为b和c,在数轴上A、B、C三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b、c.(1)则a=,b=,c=;(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多少秒后,P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3)在(2)的条件下,当点P移动到点B时立即掉头,速度不变,同时点T和点Q 分别从点A和点C出发,向左运动,点T的速度1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5个单位/秒,设点P、Q、T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 P、x Q、x T,点Q出发的时间为t,当<t<时,求2|x P﹣x T|+|x T﹣x Q|+2|x Q﹣x P|的值.4.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x >0).(1)当x=秒时,点P到达点A;(2)当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3)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x代数式表示).5.【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的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3)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若A,B按上述方式运动,直接写出中点M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6.【阅读理解】若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则有①A、B两点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当b>a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b﹣a.【解决问题】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且满足|a+2|+(b﹣8)2020=0(1)求出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2)点D从原点O点出发向右运动,经过2秒后点D到A点的距离是点D到C点距离的2倍,求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多少个单位长度?【数学思考】(3)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出发向右运动,同时,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1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P、Q分别为ME、ON的中点.思考:在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7.已知数轴上O、A两点对应的数为0、10,Q为数轴上一点.(1)Q为OA线段的中点(即点Q到点O和点A的距离相等),点Q对应的数为.(2)数轴上有点Q,使Q到O、A的距离之和为20,点Q对应的数为.(3)若点Q点表示8,点M以每秒钟5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钟1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向右运动,t秒后有QM=QN,求时间t的值t=.8.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36,﹣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1)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60个单位?(2)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3)在(1)(2)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6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完成下列问题:(1)A、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2)在数轴上找到点D,使点D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并在数轴上标出点D表示的数.(3)若点E与B点的距离是5,求点E表示的数是什么?(4)若点F与A点的距离是a(a>0),直接写出点F表示的数是多少?(用字母a表示)10.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原点的左侧,且AB=6AO (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两点的大写字母一起标记,比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1)B点表示的数是;(2)若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问经过几秒钟后P A=3PB?并求出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3)若动点M、P、N分别同时从A、O、B出发,匀速向右运动,其速度分别为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直接写出PM、PN、MN中任意两个相等时的时间.11.如图,在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表示﹣2和8.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B后,立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返回,至点A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t=2时,点P表示的数为.(2)求点P返回点A时的t的值.(3)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与点B的距离(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与点A的距离是点P与点B的距离的2倍时,直接写出t的值.12.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4cm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10cm到达C点,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若动点M从B点以每秒3cm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同时,动点P、N分别从A、C 点分别以每秒2cm、lcm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i)当动点N到原点的距离是动点M到原点的距离的2倍时,求t的值;(ⅱ)试问MN的中点D到动点P的距离是否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a,B点表示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若C到A、B两点间的距离相等,且a、b满足|a+3|+(b+3a)2=0.(1)求点C表示的数;(2)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若AP+BQ=2PQ,求时间t的值;(3)若点P从A向右运动,点M为AP中点,在P点到达点B之前,请探究BM与B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且点A在点B的左侧,|a|=20,a+b =100,ab<0(1)求出a,b的值;(2)现有一只蚂蚁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5秒钟之后另一只蚂蚁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①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处相遇,求点C对应的数;②蚂蚁P出发多长时间后,两只蚂蚁在数轴上相距20个单位长度?15.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且a、b满足|a+2|+|b﹣4|=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如果M、N为数轴上两个动点,.点M从点A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点A的3倍,它们同时向左运动,点O为原点.当运动2秒时,点M、N对应的数分别是、.当运动t秒时,点M、N对应的数分别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运动多少秒时,点M、N、O中恰有一个点为另外两个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可以直接写出答案)参考答案1.解:(1)因为(a+2)2+|b﹣4|=0,所以a=﹣2,b=4.故答案为﹣2、4(2)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P点对应的数x为1.若B为线段AP的中点时,AB=BP=6,则P点对应的数x为10.故答案为1、10.(3)①AP=﹣3t+14或14﹣3t或|14﹣3t|,BP=20﹣3t或3t﹣20或|20﹣3t|.故答案为﹣3t+14或14﹣3t或|14﹣3t|、20﹣3t或3t﹣20或|20﹣3t|.②ts后,点A的位置为:﹣2﹣t,点B的位置为:4﹣t,点P的位置为:﹣16+2t当点A是PB的中点时,则﹣2﹣t﹣(﹣16+2t)=6 解得:t=当点P是AB的中点时,则﹣16+2t﹣(﹣2﹣t)=3 解得:t=当点B是P A的中点时,则﹣16+2t﹣(4﹣t)=6 解得:t=答:经过s、s、s后,点A、点B、点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2.解:(1)根据题意,得B点表示的数为﹣4,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它所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4、1.(2)①根据题意,得6t﹣2t=10解得t=2.5答:当P运动2.5秒时,点P追上点Q.②根据题意,得2t+(10﹣6t)=8,t=0.5;或(6t﹣10)﹣2t=8,t=4.5.答:当点P运动0.5秒或4.5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3.解:(1)∵M=(a+24)x3﹣10x2+10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a+24=0,b=﹣10,c=10,∴a=﹣24,故答案为﹣24,﹣10,10.(2)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14+(34﹣4t)=40,解得t=2.②当点P在线段BC上时,34+(4t﹣14)=40,解得t=5,③当点P在AC的延长线上时,不符合题意,排除,∴t=2s或5s时,P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3)当<t<时,位置如图,∴2|x P﹣x T|+|x T﹣x Q|+2|x Q﹣x P|=2(3t﹣14)+34﹣4t+2(20﹣t)=6t﹣28+34﹣4t+40﹣2t=74﹣28=46.4.解:(1)根据题意,得2x=10解得x=5.故答案为5.(2)∵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AB的中点,∴点C表示的数为1,∴当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和2.(3)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得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是(﹣4+2x).故答案为﹣4+2x.5.解:(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1;(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3t;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2t;(3)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x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3x+2x=18﹣4,解得x=2.8,3x+2x=18+4,解得x=4.4.答:A、B两点经过2.8或4.4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由题意得=0,解得t=2.答:经过2秒A,B两点的中点M会与原点重合.M点的运动方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8,﹣1;﹣10+3t,8﹣2t.6.解:(1)∵|a+2|+(b﹣8)2020=0∴a=﹣2,b=8,∴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是:;(2)设点D的运动速度为v,①当点D运动到点C左边时:由题意,有2v﹣(﹣2)=2(3﹣2v),解之得;②当点D运动到点C右边时:由题意,有2v﹣(﹣2)=2(2v﹣3),解之得v=4;∴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或每秒4个单位长度;(3)设运动时间为t,则点E对应的数是t,点M对应的数是﹣2﹣7t,点N对应的数是8+10t.∵P是ME的中点,∴P点对应的数是,又∵Q是ON的中点,∴Q点对应的数是,∴MN=(8+10t)﹣(﹣2﹣7t)=10+17t,OE=tPQ=(4+5t)﹣(﹣1﹣3t)=5+8t,∴(定值).7.解:(1)(0+10)÷2=5.故点P对应的数为5.故答案为:5.(2)①分Q在O的左边,点Q对应的数是﹣5,②Q在O的右边,点Q对应的数是15.故点P对应的数为﹣5或15.故答案为:﹣5或15.(3)①M在Q的左边,依题意有:8﹣5t=t+(10﹣8),解得t=1,②M在Q的右边,依题意有:5t﹣8=t+(10﹣8),解得t=.则t的值1或.故答案为:1或.8.解:(1)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60个单位.B点距A,C两点的距离为26+20=46<60,A点距B、C两点的距离为26+46=72>60,C点距A、B的距离为46+20=66>40,故甲应位于AB或BC之间.①AB之间时:4x+(26﹣4x)+(26﹣4x+20)=60,x=3;②BC之间时:4x+(4x﹣26)+(46﹣4x)=60,x=10,综上所述,经过3s或10s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60个单位;(2)设ts后甲与乙相遇4t+6t=46,解得:x=4.6,4×4.6=18.4,﹣36+18.4=﹣17.6答:甲,乙在数轴上的点﹣17.6相遇;(3)设y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60个单位,①甲从A向右运动3秒时返回,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36+4×3﹣4y;乙表示的数为:10﹣6×3﹣6y,依据题意得:﹣36+4×3﹣4y=10﹣6×3﹣6y,解得:y=8,相遇点表示的数为:﹣36+4×3﹣4y=﹣56(或:10﹣6×3﹣6y=﹣56),②甲从A向右运动10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36+4×10﹣4y;乙表示的数为:10﹣6×10﹣6y,依据题意得:﹣36+4×10﹣4y=10﹣6×10﹣6y,解得:y=﹣27(不合题意舍去),即甲从A向右运动3秒时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56.9.解:(1)2﹣(﹣3)=5.即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3)设点D表示的数是x,则x+2=2﹣x,解得x=0.点D所表示的数是0,如图所示;(3)设E表示的数是y,则|y+2|=5,解得y=3或y=﹣7.即点E表示的数为3或﹣7;(4)点F表示的数为:﹣3+a或﹣3﹣a.10.解:(1)∵点A表示的数是3,∴OA=3,∴AB=6AO=18,∴OB=AB﹣OA=15,∵点B在原点的左侧,∴B点表示的数是﹣15;故答案为:﹣15;(2)设经过x秒钟后P A=3PB,则P A=2x+3,PB=AB﹣P A=18﹣(2x+3)=15﹣2x,由题意得:2x+3=3(15﹣2x),解得:x=,∴PO=2×=,即经过秒钟后P A=3PB,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M=PN,则15﹣t+2t=4t+3﹣2t,解得:t=12,∴运动时间为12秒时,PM=PN.11.解:(1)当t=2时,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了2×2=4(个单位长度),∴点P表示的数为2,故答案为:2;(2)由题意得:[8﹣(﹣2)]÷2+[8﹣(﹣2)]÷1=10÷2+10÷1=5+10=15,∴点P返回点A时的t的值15秒;(3)当点P由点A到点B时,PB=10﹣2t;∵AB=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由点A到点B用的时间为:=5,∵当点P运动到点B后,立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返回,∴当点P由点B到点A时,PB=t﹣5;(4)当点P由点A到点B时,2t=2(10﹣2t),解得:t=;当点P由点B到点A时,2(t﹣5)=10﹣(t﹣5),解得:t=;∴当点P与点A的距离是点P与点B的距离的2倍时,t的值为秒或秒.12.解:(1)如图所示:(2)(i)当点M在原点左边,由题意得:2(6﹣3t)=4+t,∴t=当点M在原点右边,由题意得:2(3t﹣6)=4+t,∴t=(ii)MN的中点D到动点P的距离是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理由如下:∵点M表示的数为﹣6+3t,点N表示的数为4+t,∴MN的中点D表示的数是﹣1+2t,∵点P表示的数为﹣2+2t,∴DP=|﹣2+2t﹣(﹣1+2t)|=1,∴MN的中点D到动点P的距离是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13.解:(1)∵|a+3|+(b+3a)2=0,∴a+3=0,b+3a=0,解得a=﹣3,b=9,∴=3,∴点C表示的数是3;(2)∵AB=9+3=12,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AP=3t,BQ=2t,PQ=12﹣5t.∵AP+BQ=2PQ,∴3t+2t=24﹣10t,解得t=;还有一种情况,当P运动到Q的右边时,PQ=5t﹣12,方程变为2t+3t=2(5t﹣12),解得t=.故时间t的值为或;(3)∵BM=PB+,∴2BM=2PB+AP,∴2BM﹣BP=PB+AP=AB=12,即2BM﹣BP=12.14.解:(1)∵|a|=20∴a=20或﹣20∵ab<0,∴a,b异号,当a=20时,b=80,不合题意,舍去.当a=﹣20时,b=120,符合题意.答:a=﹣20,b=120.(2)①方法一:120﹣(﹣20)=140140﹣3×5=125125÷(3+2)=25120﹣25×2=70.∴点C对应的数是120﹣2t=70.方法二:设Q从B出发t秒在点C处与P相遇.根据题意,得15+3t+2t=140,解得t=25,∴点C对应的数是120﹣2t=70答:点C对应的数是70.②方法一:(1)相遇前相距120﹣(﹣20)=140140﹣3×5=125125﹣20=105105÷(3+2)=2121+5=26(2)相遇后相距120﹣(﹣20)=140140﹣3×5=125(125+20)÷(3+2)=2929+5=34∴蚂蚁P出发26秒或者34秒后,两只蚂蚁在数轴上相距20个单位长度.方法二:根据题意,得相遇前:15+3t+20+2t=140,解得t=21,∴21+5=26;相遇后:15+3t+2t﹣20=140,解得t=29,∴29+5=34.答:蚂蚁P出发26秒或者34秒后,两只蚂蚁在数轴上相距20个单位长度.15.解:(1)∵a、b满足|a+2|+|b﹣4|=0,∴a+2=0,b﹣4=0,解得a=﹣2,b=4.故答案为﹣2、4.(2)根据题意,得运动2秒时,点M、N对应的数分别是:﹣2﹣1×2=﹣4,4﹣3×2=﹣2.故答案为﹣4、﹣2.运动t秒时,点M、N对应的数分别是:﹣2﹣t,4﹣3t.设运动t秒时,点M、N、O中恰有一个点为另外两个点所连线段的中点.①当N是MO中点时,MN=ON,根据题意,得4﹣3t﹣(﹣2﹣t)=0﹣(4﹣3t),解得t=2.②当O是MN中点时,MO=NO,根据题意,得0﹣(﹣2﹣t)=4﹣3t,解得t=.答:运动2秒或秒时,点M、N、O中恰有一个点为另外两个点所连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2﹣t、4﹣3t.。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代数动点问题总结(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代数动点问题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代数动点题目总结一、解答题1.某超市在春节期间对顾客实行优惠,规定如下:(2)若顾客在该超市一次性购物x元,当x小于500元但不小于200时,他实际付款______元,当x大于或等于500元时,他实际付款_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如果王老师两次购物货款合计820元,第一次购物的货款为a元(200<a<300),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两次购物王老师实际付款多少元?2.某商场销售一种西装和领带,西装每套定价200元,领带每条定价40元.国庆节期间商场决定开展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买一套西装送一条领带;方案二:西装和领带都按定价的90%付款。

现某客户要到该商场购买西装20套,领带x条(x>20).(1)若该客户按方案一购买,需付款多少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若该客户按方案二购买,需付款多少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2)若x=30,通过计算说明此时按哪种方案购买较为合算?(3)当x=30时,你能给出一种更为省钱的购买方案吗?试写出你的购买方法和所需费用.3.如图,四边形ABCD和ECGF都是正方形.(1)用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要求化简)(2)当a=4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4.为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某县城区四校决定联合购买一批足球运动装备,市场调查发现,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种品牌的足球队服和足球,已知每套队服比每个足球多50元,两套队服与三个足球的费用相等,经洽谈,甲商场优惠方案是:每购买十套队服,送一个足球,乙商场优惠方案是:若购买队服超过80套,则购买足球打八折.(1)求每套队服和每个足球的价格是多少?(2)若城区四校联合购买100套队服和a(a>10)个足球,请用含a的式子分别表示出到甲商场和乙商场购买装备所花的费用;(3)在(2)的条件下,若a=60,假如你是本次购买任务的负责人,你认为到甲、乙哪家商场购买比较合算?5.点A、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a,b,c满足(b+2)2+(c-24)2=0,多项式x|a+3|y2-ax3y+xy2-1是五次四项式.(1)a的值为______,b的值为______,c的值为______;(2)若数轴上有三个动点M、N、P,分别从点A、B、C开始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7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①若点P向左运动,点M向右运动,点N先向左运动,遇到点M后回头再向右运动,遇到点P后又回头再向左运动,……,这样直到点P遇到点M时三点都停止运动,求点N所走的路程;②若点M、N向右运动,点P向左运动,点Q为线段PN中点,在运动过程中,OQ-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6.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a是多项式﹣2x2﹣4x+1的一次项系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的次数为c.(1)a=_____,b=_____,c=_____;(2)若将数轴在点B处折叠,则点A与点C_____ 重合(填“能”或“不能”);(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_____,BC=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AB﹣B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7.某市为了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0吨的部分,按2元/吨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按2.5元/吨收费.(1)若黄老师家5月份用水16吨,问应交水费多少元?(2)若黄老师家6月份交水费30元,问黄老师家6月份用水多少吨?(3)若黄老师家7月份用水a吨,问应交水费多少元?(用a的代数式表示)8.为了节约用水,某市决定调整居民用水收费方法,规定如果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水收费2元,如果每户每月用水超过10吨,则超过部分每吨水收费2.5元;小红看到这种收费方法后,想算算她家每月的水费:(1)如果小红家每月用水8吨,则水费是______ 元;如果小红家每月用水20吨,则水费是______ 元.(2)如果字母x表示小红家每月用水的吨数,那么小红家每月的水费该如何用x的代数式表示呢?9.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C点表示数c,且a、c满足|a+3|+(c-9)2=0.(1)a=______,c=______;(2)如图所示,在(1)的条件下,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b-c|,点B在点A、C之间,且满足BC=2AB,则b=______;(3)在(1)(2)的条件下,若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当代数式|x-a|+|x-b|+|x-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x=______,最小值为______;(4)在(1)(2)的条件下,若在点B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C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表示出甲、乙两小球之间的距离d(用t的代数式表示).10.阅读下列两材料,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材料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1项,记为,依此类推,排在第位的数称为第项,记为.一般地,若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作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数列为等比数列,其中,公比.【材料二】为了求的值. 可令则, 因此,所以,即(1)等比数列的公比为_________,第6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由此可得(用和的代数式表示)(3)若某等比数列的公比,第2项,则它的第1项,第4项,并求出的值.11.已知是最大的负整数,是多项式的次数,是单项式的系数,且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求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点A,B,C;(2)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求运动几秒后,点P,Q可以相遇?(3)在数轴上找一点M,使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请直接写出所有点M对应的数.(不必说明理由)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BC=4,P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A B C运动,Q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B C D运动,P、Q同时出发,任一点到达终点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用t的代数式直接表示AP的长度;(2)APQ的面积能否为2?能的话求出t的值,不能请说明理由.13.已知:c是最小的两位正整数,且a,b满足(a+26)2+|b+c|=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______,b=______,c=______;(2)在数轴上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①记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则AB=______,AC=______;②点P为该数轴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点A与点C之间运动时(包含端点),则AP=______,PC=______;(3)在(1)(2)的条件下,若点M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当点M运动到B点时,点N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C点运动,N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设点M移动时间为t秒,当点N开始运动后,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N两点间的距离.14.甲、乙两家批发商出售同样品牌的茶壶和茶杯,定价相同,茶壶每把30元,茶杯每只5元.两家都在进行优惠销售:甲店买一送一大酬宾(买一把茶壶赠送茶杯一只);乙店全场9折优惠(按实际价格的90%收费).某茶具店需茶壶5把,茶杯若干只(不少于5只).(1)若设购买茶杯x只(x>5),则在甲店购买需付_____元,在乙店购买需付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茶具店需购买10只茶杯时,到哪家商店购买较便宜?试加以说明;(3)试求出当茶具店购买多少只茶杯时,在两家商店购买所需付的款一样多?15.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16.阅读下面的材料:如图①,若线段AB在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b>a),则线段AB 的长(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b-a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7cm 到达B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两点的位置;(2)若将点A向左移动xcm,则移动后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若点M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另一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到达原点O后立即原速度返回向右匀速运动,当MN=1cm时,求t 的值.17.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已知: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初步探究:(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9,CB=6,求线段MN的长;问题解决:(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且AC=a,CB=b,求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类比应用:(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AC=a,CB=b,请你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拓展延伸:(4)已知:如图2,C为线段AB的中点,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BC上任意一点,M为线段EB的中点,DM=m,CE=n,请你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度.(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18.先阅读材料:如图(1),在数轴上A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则点A 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线段AB的长可以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表示,即AB=b-a.图(1)解决问题:如图(2),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2,点C表示的数是6.图(2)(1)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3,则点D表示的数为________;(2)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C=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请问:3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9.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多项式的次数,c是单项式的系数,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点A、B、C(2)若动点P、Q同时从A、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0.5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求运动几秒后,点Q可以追上点P?(3)在数轴上找一点M,使点M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请问这样的点存在吗?如存在,请找出来,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1.【答案】(1)530;(2)0.9x;(0.8x+50;(3)0.9a+0.8(820-a-500)+450=0.1a+706.【解析】解:(1)500×0.9+(600-500)×0.8=530;(2)0.9x;500×0.9+(x-500)×0.8=0.8x+50;(3)0.9a+0.8(820-a-500)+450=0.1a+706.(1)让500元部分按9折付款,剩下的100按8折付款即可;(2)等量关系为:购物款×9折;500×9折+超过500的购物款×8折;(3)两次购物王老师实际付款=第一次购物款×9折+500×9折+(总购物款-第一次购物款-第二次购物款500)×8折,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不同购物款所得的实际付款的等量关系,难点是求第二问的第二次购物款应分9折和8折两部分分别计算实际付款.2.【答案】解:(1)方案一购买,需付款:20×200+40(x-20)=40x+3200(元),按方案二购买,需付款:0.9(20×200+40x)=3600+36x(元);(2)把x=30分别代入:40x+3200=40×30+3200=4400(元),3600+36×30=4680(元).因为4400<4680,所以按方案一购买更合算;(3)先按方案一购买20套西装(送20条领带),再按方案二购买(x-20)条领带,共需费用:20×200+0.9×40(x-20)=36x+3280,当x=30时,36×30+3280=4360(元).【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两种不同的付款方式列出代数式即可;(2)将x=30分别代入求得的代数式中即可得到方案一和二的费用,然后比较即可得到选择哪种方案更合算;(3)根据题意考虑可以先按方案一购买20套西装获赠送20条领带,再按方案二购买10条领带更合算.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的相关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目并正确的列出代数式.3.【答案】解:(1)观察图形可知S阴影=S ABCD+S CEFG-S ABD-S BGF.∵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正方形CEFG的边长是6,∴S ABCD=a2,S CEFG=62,S ABD=a2,S BGF=×(a+6)×6.∴S阴影=a2+62-a2-×(a+6)×6=a2-3a+18.(2)当a=4时,S阴影=×42-3×4+18=14.【解析】(1)依据阴影部分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出代数式即可;(2)将a=4代入进行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列代数式,明确阴影部分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解:(1)设每个足球的定价是x元,则每套队服是(x+50)元,根据题意得2(x+50)=3x,解得x=100,x+50=150.答:每套队服150元,每个足球100元;(2)到甲商场购买所花的费用为:150×100+100(a-)=100a+14000(元),到乙商场购买所花的费用为:150×100+0.8×100•a=80a+15000(元);(3)在乙商场购买比较合算,理由如下:将a=60代入,得100a+14000=100×60+14000=20000(元).80a+15000=80×60+15000=19800(元),因为20000>19800,所以在乙商场购买比较合算.【解析】(1)设每个足球的定价是x元,则每套队服是(x+50)元,根据两套队服与三个足球的费用相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甲、乙两商场的优惠方案即可求解;(3)把a=60代入(2)中所列的代数式,分别求得在两个商场购买所需要的费用,然后通过比较得到结论:在乙商场购买比较合算.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5.【答案】-6 -2 24【解析】解:(1)∵(b+2)2+(c-24)2=0,∴b=-2,c=24,∵多项式x|a+3|y2一ax3y+xy2-1是五次四项式,∴|a+3|=5-2,-a≠0,∴a=-6;故答案是:-6,-2,24;(2)①点P,M相遇时间t==7.5,∴N点所走路程:7.5×7=52.5(单位长度);②OQ-MN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MN=(7-1)t+4=6t+4,∵动点M、N、P,分别从点A、B、C开始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2,24,∴运动t秒时点N、P分别位于数轴上-2+7t、24-3t的位置,∴PN中点Q位于:(-2+7t+24-3t)÷2=11+2t,∴OQ=11+2t,∴OQ-MN=11+2t-(6t+4)=11+2t-2t-=,∴在运动过程中,OQ-MN的值不发生变化.(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b与c的值,根据多项式为五次四项式求出a的值;(2)①由题意求出点P遇到点M的时间,也就是点N的运动时间,首先求出AC的距离,设相遇时间为t,分别表示出两点行驶的距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即可;②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MN=(7-1)t+4=6t+4,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出点N和点P,进而表示出点Q,由于点N运动的快,且点N运动的初始位置离点O近,故点Q一直位于点O右侧,用OQ减去MN,化简即可得结论.本题综合考查了方程、多项式、动点在数轴上的表示的数及线段长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6.【答案】解:(1)-4,1,6;(2)能;(3)t+5,3t+5;(4)3AB﹣BC=3(t+5)﹣3t﹣5=3t+15﹣3t﹣5=10∴3AB﹣BC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故答案为(1)﹣4,1,6;(2)能;(3)t+5,3t+5;(4)3AB-BC=3(t+5)-3t-5=3t+15-3t-5=10∴3AB-BC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涉及整式的概念,追及问题,列代数式等问题,综合程度较高,属于难题.(1)根据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2)只需要判断A、C是否关于B对称即可.(3)根据A、B、C三点运动的方向即可求出答案.(4)将(3)问中的AB与BC的表达式代入即可判断.【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4,b=1,c=6,(2)能重合,由于-4与6的中点为1,故将数轴在点B处折叠,则点A与点C能重合;(3)由于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t秒钟后,AB=3t+1-(-4)-2t=t+5由于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t秒钟后,BC=2t+6-1+t=3t+5故答案为(1)-4,1,6;(2)能;(3)t+5,3t+5;(4)见答案.7.【答案】解:(1)10×2+(16-10)×2.5=35(元),答:应交水费35元;(2)设黄老师家6月份用水x吨,由题意得10×2+2.5×(x-10)=30,解得x=14,答:黄老师家6月份用水14吨;(3)①当0<a≤10时,应交水费为2a(元),②当a>10时,应交水费为:20+2.5(a-10)=2.5a-5(元).【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分清楚如何计算水费.(1)根据题意可得水费应分两部分:不超过10吨的部分的水费+超过10吨部分的水费,把两部分加起来即可;(2)首先根据所交的水费讨论出用水是否超过了10吨,再根据水费计算出用水的吨数;(3)此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0<a≤10时,②当a>10时,分别进行计算即可.8.【答案】(1)16;45(2)①如果每月用水x≤10吨,水费为:(2x)元②如果每月用水x>10吨,水费为:2.5(x-10)+20=2.5x-5元;【解析】解:(1)每月用水8吨时,水费为:8×2=16元,每月用水20吨时,水费为:2.5(20-10)+20=45元;故答案为:(1)16,45.(2)见答案【分析】(1)每月用水8吨时,水费为:16元;超过10吨,超过部分每吨水收费2.5元,于是可得:每月用水20吨时,水费为:2.5(20-10)+20=45元,(2)分类讨论:①如果每月用水x≤10吨,水费为:(2x)元,②如果每月用水x>10吨,水费为:2.5(x-10)+20元;本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和代数求值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列出代数式,此题难度一般.9.【答案】-3 9 1 1 12【解析】解:(1)∵|a+3|+(c-9)2=0,∴a+3=0,c-9=0,解得,a=-3,b=9;(2)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b.∵BC=2AB,∴|c-b|=2|b-a|,即9-b=2[b-(-3)]解得:b=1;(3)当x=b=1时,|x-a|+|x-b|+|x-c|=|x-(-3)|+|x-1|+|x-9|=12为最小值;(4)当t不超过4秒(或表述为0≤t≤4或4秒以前),d=12-t;当t超过4秒(或表述为t>4或4秒以后),d=3t-4.(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a=-3,b=9;(2)分C点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3)当P与点B重合时,|x-a|+|x-b|+|x-c|即当x=b时,取得最小值;(4)分当0<t≤4时,当t>4时,表示出甲、乙两小球之间的距离d即可.此题考查是列代数式,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掌握两地之间的距离求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答案】解:(1)2;96;(2);(3)1;125;∵++++=,令①,由①×5得:②,由②-①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字字母规律和整式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给的知识和解题方法.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题.【解答】解:(1)∵,,,∴公比q=2,∴a6=a1q5=3×25=96,故答案为2;96;(2)∵ ,,,由此可得:,故答案为;(3)∵ ,,,∴ ,即:,a1=1,∴ ,故答案为1;125;见答案.11.【答案】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b是多项式2m2n-m3n2-m-2的次数,∴b=3+2=5,∵c是单项式-2xy2的系数,∴c=-2,如图所示:(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AB=6,两点速度和为:1+2=3,∴63=2,答:运动2秒后,点P、Q能相遇;(3)存在点M,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0,M对应的数是2或者.【解析】本题考查数轴有关计算以及单项式和多项式问题,注意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解题关键;(1)根据题意写出a、b、c即可;(2)计算PQ两点距离后除以总速度即可得出答案;(3)假设坐标是x=m,用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答案.12.【答案】解:(1);(2)①当时,,t=或t=-(舍去),②当时,PQ=t-(2t-6)=6-t,,t=(舍去),③当时,,t=5或t=8(舍去),综上所述,t=或5时,APQ的面积能否为2.【解析】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熟练运用动点问题是解答的关键,(1)由题意可得AP的不等式;(2)根据t的取值情况分3种情况讨论.13.【答案】解:(1)-26,-10,10;(2)①16,36 ;②x+26,10-x;(3)点N运动的总时间为:2(36÷3)=12×2=24,24+16=40,设t秒时,M、N第一次相遇,3(t-16)=t,t=24,分五种情况:①当0≤t≤16时,如图2,点M在运动,点N在A处,此时MN=t,②当16<t≤24时,如图3,M在N的右侧,此时MN=t-3(t-16)=-2t+48,③M、N第二次相遇(点N从C点返回时):t+3(t-16)=36×2,t=30,当24<t≤30时,如图4,点M在N的左侧,此时MN=36×2-t-3(t-16)=-4t+120,④当30<t≤36时,如图5,点M在N的右侧,此时MN=3(t-16)-36-(36-t)=4t-120,⑤当36<t≤40时,如图6,点M在点C处,此时MN=3(t-16)-36=3t-84,【解析】解:(1)∵c是最小的两位正整数,a,b满足(a+26)2+|b+c|=0,∴c=10,a+26=0,b+c=0,∴a=-26,b=-10,c=10,故答案为:-26,-10,10;(2)①∵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表示的数是-26,点B表示的数是-10,点C表示的数是10,所画的数轴如图1所示;∴AB=-10+26=16,AC=10-(-26)=36;故答案为:16,36;②∵点P为点A和C之间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AP=x+26,PC=10-x;故答案为:x+26,10-x;(3)见答案.【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得a、b、c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①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AB=x B-x A,可得AB和AC的长;②同理可以表示AP和PC的长;(3)先计算t的取值,因为点M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且AC=36,所以需要36秒完成,又因为当点M运动到B点时,即16秒后,点N从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C点运动,所以点N还需要运动24秒,所以一共需要40秒,再分别计算M、N两次相遇的时间,分五种情况讨论,根据图形结合数轴上两点的距离表示MN的长.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数轴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的化简,学会用参数表示线段的长,有难度,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答案】解:(1)设购买x只茶杯时,在两家商店所需付款分别为:甲店:;乙店:.(2)把x=15分别代入(1)中的代数式得:甲店需付款为:125+5×15=200元,乙店需付款为:135+4.5×15=202.5元,答:当需购买15只茶杯时,选择去甲店购买更合算.(3)设购买茶杯x只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由题意得:,即,所以x=20.答:购买茶杯20只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设购买x只茶杯时,甲商场收费为,在乙商场收费为;(2)把x=15分别代入(1)中的两店表达式,款数较少的甲店为所选;(3)利用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建立方程,计算得结论.15.【答案】解:(1)1;(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则:AC=6x,BC =4x,AB=10,∵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如图①),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如图②),MN=PM-PN=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要考虑全面各种情况,不要漏解.(1)由已知条件得到AB=10,由PA=PB,于是得到结论;(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AC=6x,BC=4x,AB=10,根据AC-BC=AB,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解答】解:(1)∵A,B表示的数分别为6,-4,∴AB=10,∵PA=PB,∴点P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为1;(2)见答案;(3)见答案.16.【答案】解:(1)(2);(3)根据题意,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如图:,解得;第二种情况如图:,解得 ;第三种情况如图:,解得;第四种情况如图:,解得.综上可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列代数式,两点间的距离等.(1)根据点的移动方向确定,一个点向左移动2厘米,说明A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为-2,再向右移动7cm,点B表示的数是﹣2+7=5,最后在数轴上表示出A,B两点的位置即可;(2)点A表示的点为-2,再向左移动xcm,说明移动后点A表示的数为-2-x;(3)需要分情况讨论,根据题意要分四种情况分别讨论,直至得出全部结论.【解答】解:(1)一个点向左移动2厘米,说明A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为-2,再向右移动7cm,点B表示的数是﹣2+7=5,在数轴上表示出A,B两点的位置即可;(2)点A表示的点为-2,再向左移动xcm,说明移动后点A表示的数为-2-x;(3)见答案.17.【答案】解:(1)∵AC=9,点M是AC的中点,∴CM=AC=4.5,∵BC=6,点N是BC的中点,∴CN=BC=3,∴MN=CM+CN=7.5,∴线段MN的长度为7.5;(2)MN=,∵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MC=AC=a,CN=CB=b,∴MN=;(3)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如图:得:MN=;(4)AB=2m-n.【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段两点间的距离及中点的性质.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1)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 即可求出MN的长度;(2)由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可表示线段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求得MN=;(3)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为AC、BC的中点,即可求出MN=MC-NC=问题的解;(4)由D为线段AC的中点,M为线段EB的中点,CE=n,得,整理得AC+BE=2m-2n,所以AB=2m-2n+n=2m-n问题得解.18.【答案】(1)-7或-1;(2)-4-t,t+4;(3)解:3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理由如下:∵3BC-AB=3(t+4)-(3t+6)=3t+12-3t-6=6.∴3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两点间的距离,整式的加减,列代数式的有关知识.(1)设点D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代数式即可;(3)先求出BC=t+4,AB=3t+6,从而得出3BC-AB=6,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点D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x-(-4)|=3,解得:x=-7或x=-1,故答案为-7或-1;(2)因为A点向左运动,所以A点表示的数是:-4-t,B、C两点向右运动,所以BC=t+4; 故答案为-4-t;t+4;(3)见答案.19.【答案】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b是多项式2m2n-m3n2-m-2的次数,∴b=3+2=5,∵c是单项式-2xy2的系数,∴c=-2,如图所示:(2)设运动x秒后,点Q可以追上点P,根据题意,得2x=0.5x+6解得x=4答:运动4秒后,点Q可以追上点P.(3)存在点M,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0,设M对应的数为t,当t≤-2时,-2-t-1-t+5-t=10,解得;。

中考代数几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中考代数几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中考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1.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2. 热点内容: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b 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的平移的图形关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大小变化.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方法点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问题,也可以看作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融入开放性、探究性等问题.经常考查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等.解决这类问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第三,要善于联系与转化,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综合分析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1. 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四边形都是菱形.如果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得到的格点三角形A1B1C1的面积是,格点三角形A2B2C2的面积是19S,那么格点三角形A3B3C3的面积为().A. 39SB. 36SC. 37SD. 43S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设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由此得到关于三角形A n B n C n面积公式,把n=3代入即可求出三角形A3B3C3的面积.【答案】C.【解析】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而三角形A n B n C n 面积=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面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2S(2n+1)2-,=S(8n2+8n+2-2n2-n-2n2-3n-1-n2-n),=S(3n2+3n+1),把n=3分别代入上式得:S3=S(3×32+3×3+1)=37S.故选 C.【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规律并有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k>0)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答案】解:∵B1的坐标为(1,1),点B2的坐标为(3,2),∴正方形A1B1C1O1边长为1,正方形A2B2C2C1边长为2,∴A1的坐标是(0,1),A2的坐标是:(1,2),代入 y=kx+b得:解得:则直线A1A2的解析式是:y=x+1.∵A1B1=1,点B2的坐标为(3,2),∴点A3的坐标为(3,4),∴A3C2=A3B3=B3C3=4,∴点B3的坐标为(7,4),∴B1的纵坐标是:1=20,B1的横坐标是:1=21-1,∴B2的纵坐标是:2=21,B2的横坐标是:3=22-1,∴B3的纵坐标是:4=22,B3的横坐标是:7=23-1,∴B n的纵坐标是:2n-1,横坐标是:2n-1,则 B n(2n-1,2n-1).∴B4的坐标是:(24-1,24-1),即(15,8).故答案为:(15,8).类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2.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的结果为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由数轴可知,0<a<2,由此去绝对值,对二次根式化简.【答案与解析】解:∵0<a<2,∴|2-a|+=2-a+a=2.故答案为: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关键是根据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来判断数a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去绝对值,化简二次根式.类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问题3.(1)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将这样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验证等式a2+b2=c2成立。

关于数轴和化简的问题八年级数学

关于数轴和化简的问题八年级数学

关于数轴和化简的问题八年级数学数轴是数学中用于表示实数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数轴上,每个实数都有一个唯一的点与之对应,反之亦然。

这使得数轴成为研究实数性质和运算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在八年级数学中,数轴通常用于解决以下问题:确定数的位置:通过在数轴上标出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字之间的相对位置。

这对于比较大小、确定数的范围等非常有用。

比较大小:通过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例如,正数在0的右侧,负数在0的左侧,因此可以通过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绝对值的解释:绝对值表示一个数距离0的距离。

在数轴上,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它离0越远。

数的运算:通过数轴可以直观地解释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加法可以理解为在数轴上向右移动,减法可以理解为向左移动。

解不等式:通过数轴可以直观地解不等式。

例如,解不等式x > 5可以通过在数轴上找到大于5的数的范围来得出答案。

化简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简化数学表达式的过程。

在八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化简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将表达式中的同类项合并为一个项,从而简化表达式。

例如,将2x + 3x简化为5x。

代数式的化简:通过代数运算将代数式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将(x + 1)(x - 1)化简为x^2 - 1。

分数化简:通过约分或通分将分数化为最简形式。

例如,将3/4化简为最简分数。

开方化简:通过开方运算将表达式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将√4化简为2。

综上所述,数轴和化简是八年级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概念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数线问题:解决数线问题

数学数线问题:解决数线问题

数学数线问题:解决数线问题数学中的数线问题常常是让人头疼的难题,但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线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数线问题。

一、数线问题的定义与常见形式数线问题是指在数轴上进行的一类问题,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1. 点的坐标问题:给出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要求确定该点的坐标值。

2. 区间问题:给出一个区间在数轴上的位置,要求确定该区间的长度。

3. 范围问题:给出一个数轴上的范围,要求确定该范围内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字个数。

二、解决数线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 确定数轴的起点和方向:在解决数线问题之前,需要明确数轴的起点和方向。

通常情况下,数轴的起点为零,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

2. 利用区间表示问题:将数线问题转化为区间表示,有助于清晰地理解问题。

通过确定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在数轴上画出相应的线段,可以更直观地解决问题。

3. 利用数轴进行比较:当需要比较数轴上的两个数或区间时,可以通过将其放置在数轴上进行比较。

根据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可以快速判断大小关系。

4. 利用代数方法:对于复杂的数线问题,可以利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设立代数方程,将数轴上的问题转化为求解方程的问题,从而得到准确的解答。

5. 利用图形法求解:对于一些几何性质的数线问题,可以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求解。

通过观察图形,并利用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问题的解答。

三、实例分析:解决实际数线问题以下是两个实际数线问题的解决过程,展示了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1. 问题一:某年级共有60名学生,其中40人喜欢音乐,30人喜欢运动。

求喜欢音乐或运动的学生人数。

解决方法:首先,用数轴表示喜欢音乐的学生与喜欢运动的学生的关系。

设A表示喜欢音乐的学生,B表示喜欢运动的学生,则“喜欢音乐或运动的学生”可以表示为A∪B。

根据集合的性质,可以得到A∪B 的元素个数为|A∪B| = |A| + |B| - |A∩B|。

浅谈数轴在初中有理数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轴在初中有理数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轴在初中有理数教学中的运用在中小学数的教学中,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常常采用添加元素并强调运算的方法来进行数系的扩充,而有理数是从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代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数十分重要。

下面主要谈谈有理数与数轴的相关问题。

七年级教材第一个新内容就是对自然数集的扩充: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在小学就认识了负数,但仅仅是认识。

到了初中我们不仅要认识负数,还要用它来表示物体变化的量以及使所求的运算完备化。

如新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上册(P02):“表示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时,既要用到数3,1.8%,3.5等,还要用到数-3,-2.7%,-4.5,-1.2等,它们的实际意义分别是:零下3摄氏度,减少2.7%,支出4.5元,亏空1.2元。

”再如:“珠穆朗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8米,吐鲁番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这局部内容,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入手,引入有理数概念,介绍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关系(注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点后面会说明),利用数轴定义了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并给出比拟有理数大小的法那么。

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有理数的运算时也可以借助数轴来完成,在此要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有初步意识。

七年级教材第二个主要内容就是有理数的运算,教材的重点也是有理数的运算,因为有理数的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才能顺利地完成后面内容的学习。

要强调的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尤为重要,因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又是加法运算的开展,除法运算又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乘方又是乘法的特例,所以说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一切有理数运算的基础,这一点在教学当中尤为重要。

七年级教材第17页就举了几个很能说明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例子,如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思考: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左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5)+(+3)=+8………………①思考: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5)+(-3)=-8………………②从答案:①(+5)+(+3)=+8;②(-5)+(-3)=-8;③(+5)+(-3)=+2;④(+3)+(-5)=-2中总结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解答题专项练习二十(人教版,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解答题专项练习二十(人教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1.2.2 数轴-数轴上的动点问题1.育才路上依次有八中、新华中学和九中三所中学,八中在新华中学东900米处,新华中学在九中东800米处,现小明从新华中学出发沿着公路向西走了300米后,接着又向东走了500米,这时小明在八中的什么方向上?距八中有多远?试用画数轴的方法解决此题.2.已知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a、b、c,满足(b+5)2+|a﹣8|=0,点P位于该数轴上.(1)求出a,b的值,并求A、B两点间的距离;(2)设点C与点A的距离为25个单位长度,且|ac|=﹣ac.若PB=2PC,求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3)若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以此类推).则点p 能移动到与点A或点B重合的位置吗?若能,请探究需要移动多少次重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好点,但点D是(B,A)的好点.知识运用:⑴ 如图1,点B 是(D ,C )的好点吗? (填是或不是);⑵ 如图2,A 、B 为数轴上两点,点A 所表示的数为-40,点B 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点B 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停止.当t 为何值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4.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数a ,B 点示数b ,C 点表示数c ,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 、c 满足22(7)0a c ++-=.(1)a = ,b = ,c = ;(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 点与C 点重合,则点B 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3)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秒钟过后,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那么32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5.阅读下面的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设点A 在原点,如图①|AB|=|OB|=|b|=|a﹣b|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1)如图②,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2)如图③,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 (3)如图④,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为.(3)当|x+1|+|x﹣2|=5时的整数x的值.(4)当|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6.如图,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相距20米,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8,小乌龟从A地出发沿数轴往B地方向前进,第一次前进1米,第二次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数轴的一个单位长度等于1米)(1)求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若B地在原点的左侧,经过第五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P,第六次行进后到达点Q,则点P和点Q到点A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3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7.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1)求AB的值;(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8.a,b分别是数轴上两个不同点A,B所表示的有理数,且|a|=5,|b|=2,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试确定数a,b;(2)A,B两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3)若C点在数轴上,C点到B点的距离是C点到A点距离的13,求C点表示的数;(4)点P从A点出发,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依次操作2 019次后,求P点表示的数.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D表示的数为6,动点B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AD运动,点C是线段BD的中点,设点B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1t=时,AB=__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及点B表示的数;(3)当2CD 时,求t的值.10.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分别是点A和B,如果AB=2,那么x=;(3)互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c﹣a|+|b﹣c|=|a﹣b|,那么,在点A,B,C中居中的点是.(4)当|x+2|+|x﹣1|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若|x﹣a|+|x﹣b|的最小值为4,若a=3,则b的值为.式子|x﹣1|+|x﹣2|+|x﹣3|+…+|x﹣617|的最小值是.11.如图,圆的半径为2π个单位长度.数轴上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在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点A,B,C,D.先让圆周上的点A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1)圆的周长为多少?(2)若该圆在数轴上向右滚动2周后,则与点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为多少?(3)若将数轴按照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上,(如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点B重合,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点C重合…),那么数轴上表示-2018的点与圆周上哪个点重合?12.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别应的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的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及t秒后点P所对应的数.(2)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3)若点P比点Q迟1秒钟出发,问点P出发几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并问此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13.已知数轴上两点 A、B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 和 b,且满足|a+3|+(b-9)2018=0,O 为原点.(1) 试求 a 和 b 的值(2) 点 C 从 O 点出发向右运动,经过 3 秒后点 C 到 A 点的距离是点 C 到 B 点距离的 3 倍,求点 C 的运动速度?(3) 点 D 以 1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点 O 向右运动,同时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5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 20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为 PD、OQ 的中点,问PQ OD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4.已知数轴上的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32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5个单位长度,点B在原点的右边.(1)点A所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若已知在数轴上的点E从点A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同时点F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在点C处点F追上了点E,求点C对应的数.1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20AB=,动点Pt t>秒.以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参考答案1.小明在八中的西边,距离八中有700米,用数轴表示见解析.解析:以新华中学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200米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在所画数轴上标出表示八中和九中的点,再根据已知条件分析解答即可.详解:以新华中学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200米为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表示八中和九中的点如下图所示:通过数轴,能看出小明从新华中学出发沿着公路向西走了300米后,到达了A点,接着又向东走了500米,到达了B点,由图可知:这时小明在新华中学的东边,且距离新华中学200米处,即小明在八中的西边,距离八中有700米.点睛:熟知“数轴的画法,并能结合已知条件画出如图所示的数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a=8,b=﹣5, AB=13;(2)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为﹣29或﹣13;(3)点P移动8次到达点A,移动5次到达B点.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a和b的值,从而得出AB的长度;(2)、根据点A和点C的距离得出点A所表示的数,然后根据绝对值等于相反数得出点A和点C异号,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3)、根据移动的法则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依题意,b+5=0,a-8=0 所以,a=8,b=-5 AB=8-(-5)="13"(2)、点C与点A的距离是25个单位长度,所以A点有可能是-17,33因为=-ac,所以点A点C所表示的数异号,所以点C表示-17 点P为-29或-13 (3)、记向右移动为正,则向左为负.因为,-1+3-5+7-9=-5,所以移动5次到达B点.因为,-1+3-5+7-9+11-13+15=8,所以移动8次到达点A.考点:数轴3.(1)是;(2)10或20或15解析:(1)计算B 到D 的距离,B 到C 的距离,看是否满足好点的定义;(2)分四种情况讨论:(Ⅰ)P 是【A ,B 】的好点;(Ⅱ)若P 是【B ,A 】的好点;(Ⅲ)若B 是【A ,P 】的好点;(Ⅳ)若A 是【B ,P 】的好点,根据好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 详解:解:⑴ 由图可得,BD=2,BC=1,BD=2BC ,所以点B 是【D ,C 】的好点.⑵(Ⅰ)若P 是【A ,B 】的好点,则AP =2BP 可得BP =20,2t =20,t =10;(Ⅱ)若P 是【B ,A 】的好点,则BP =2AP 可得BP =40,2t =40,t =20;(Ⅲ)若B 是【A ,P 】的好点,则BA =2BP 可得BP =30,2t =30,t =15;(Ⅳ)若A 是【B ,P 】的好点,则AB =2AP 可得AP =30,BP =30 2t =15,t =15;综上所述:当t =10、20、15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正确理解好点的定义,找出线段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4.(1)-2, 1,7;(2)4;(3)不变,12解析:(1)利用22(7)0a c ++-=,得20,70a c +=-=,解得,a c 的值,由b 是最小的正整数,可得1b =;(2)先求出对称点,即可得出结果;(3)先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AB 、BC ,然后得出323(26)2(33)BC AB t t -=+-+求解即可. 详解:(1)∵22(7)0a c ++-=∴20,70a c +=-=解得:2,7a c =-=∵b 是最小的正整数∴1b =故填:2-,1,7.(2)∵()722=4.5--÷⎡⎤⎣⎦∴对称点是:7 4.5=2.5-于B 点重合的点就是和B 点关于点2.5对称的点∴2.5 2.51=+(-)4即点B 与数4表示的点重合 故填:4(3)不变,理由如下:由题得:=2333AB t t t ++=+42626BC t t t =-+=+∴323(26)2(33)BC AB t t -=+-+=1232BC AB -的值不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值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5.(1)2 4;(2)|x+1| 1或-3;(3)-2或3;(4)-1≤ x≤2.解析:(1)(2)直接根据数轴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a ﹣b|.代入数值运用绝对值即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当x≤﹣1时,当﹣1<x≤2时,当x >2时,分别求出方程的解即可;(4)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求解,就可得出x 的取值范围. 详解:(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4)|=2;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4故答案为:2,4(2)数轴上x 与-1的两点间的距离为|x-(-1)|=|x+1|,如果|AB|=2,则x+1=±2,解得x=1或-3;故答案为:|x+1|,1或-3(3)解方程|x+1|+|x ﹣2|=5,且x 为整数.当x+1>0,x-2>0,则(x+1)+(x-2)=5,解得x=3当x+1<0,x-2<0,则-(x+1)-(x-2)=5,解得x=-2当x+1与x-2异号,则等式不成立.所以答案为:3或-2.(4)根据题意得x+1≥0且x-2≤0,则-1≤x≤2;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与距离,正确理解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6.(1)12或-28;(2)相等;(3)70米.解析:(1)到A 地距离为20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A 点左侧、右侧.依据数轴两点距离即可求得点B 坐标(2)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是“左减右加”.依据规律计算分别求出点P 、Q 相对A 点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100为偶数可得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1)82012-+=,82028--=-. 答:B 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或28-.(2)令小乌龟从A 地出发,前进为“+”,后退为“-”,则: 第五次行进后相对A 的位置为:123453-+-+=, 第六次行进后相对A 的位置为:1234563-+-+-=-, 因为点P 、Q 与A 点的距离都是3米, 所以点P 、点Q 到A 地的距离相等;(3)若B 地在原点的右侧,前进为“+”,后退为“-”, 则当n 为100时,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0081234(1001)1008582--+-+-+⋯+--=-+=-, ∵B 点表示的为12.∴AB 的距离为12(58)70--=(米).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 之间的距离是70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的规律,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7.(1)8;(2)4或10;(3)t 的值为167和329解析:(1)由数轴上点B在点A的右侧,故用点B的坐标减去点A的坐标即可得到AB的值;(2)设点C表示的数为x,再根据AC=3BC,列绝对值方程并求解即可;(3)点C位于A,B两点之间,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点C到达B之前,即2<t<3时;点C到达B之后,即t>3时,然后列方程并解方程再结合进行取舍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AB=6﹣(﹣2)=8答:AB的值为8.(2)设点C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x﹣(﹣2)|=3|x﹣6|∴|x+2|=3|x﹣6|∴x+2=3x﹣18或x+2=18﹣3x∴x=10或x=4答:点C表示的数为4或10.(3)∵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C表示的数为4,点A运动t秒后所表示的数为﹣2+t,①点C到达B之前,即2<t<3时,点C表示的数为4+2(t﹣2)=2t∴AC=t+2,BC=6﹣2t∴t+2=3(2t﹣6)解得t=16 7②点C到达B之后,即t>3时,点C表示的数为6﹣2(t﹣3)=12﹣2t ∴AC=|﹣2+t﹣(12﹣2t)|=|3t﹣14|,BC=6﹣(12﹣2t)=2t﹣6∴|3t﹣14|=3(2t﹣6)解得t=329或t=43,其中43<3不符合题意舍去答:t的值为167和329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绝对值方程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a=-5,b=-2;(2)3;(3)12-或114-;(4)-1015.解析:(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结合由数轴得出a、b的符号即可得;(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3)设C点表示的数为x,分以下两种情况:点C在A、B之间、点C在点B右侧,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求解.(4)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P点表示的数=-5-1+2-3+4-5+6+……-2017+2018-2019,计算结果即可.详解:解:(1)∵|a|=5,|b|=2,∴a=5或-5,b=2或-2,由数轴可知,a<b<0,∴a=-5,b=-2;(2)A、B两点间的距离是-2-(-5)=3;(3)设C点表示的数为x,∵C点到B点的距离是C点到A点距离的13,∴点C不可能在点A左侧.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A、B之间时,根据题意有:x-(-5)=3(-2 -x),解得:114x=-.当点C在点B右侧时,根据题意有:x-(-5)=3[x-(-2)],解得:12x=-∴C点表示的数为12-或114-.(4)P点表示的数=-5-1+2-3+4-5+6+……-2017+2018-2019=-5+1009-2019=-10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点的平移性质,根据题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1)2,2;(2)2t,2t-4;(3)3或7解析:(1)根据移动速度可求AB,根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可求点C表示的数;(2)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可求AB,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点C表示的数;(3)根据CD的长度算出AB的长度,再除以移动速度可求t,分B在点D左边和点D右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1)t=1,因移动速度为2,AB=2,此时B表示的数为-2,所以此时C表示的数为:(6-2)÷2=2;(2)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AB=2t,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则B表示的数为2t-4;(3)B在点D左边,AB=AD-BC-CD=AD-2CD=(6+4)-4=6,此时t=6÷2=3,B在点D右边,AB=AD+BC+CD=AD+2CD=(6+4)+4=14,此时t=14÷2=7.点睛: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注意分类思想的应用.10.(1)4;(2)1或﹣3;(3)C;(4)﹣2≤x≤1,7或﹣1,95172.解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方法分别解答即可;(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方法列式,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解即可;(3)根据|c-a|是A、C间的距离,|b-c|是B、C间的距离,|a-b|是A、B间的距离.即可求解;(4)①当|x+2|+|x-1|取最小值时,有2010xx≥⎧⎨≥⎩+-,求解即可;②根据线段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的和最小,分为b在a的左侧和b在a的右侧两种情况求解;③在数轴上找出表示x的点,使它到表示1,617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代入x的值求和即可.详解:解:(1)|1﹣(﹣3)|=4,故答案为:4;(2)AB=|x﹣(﹣1)|=|x+1|=2,解得:x=1,x=﹣3;故答案为:1或﹣3;(3)|c﹣a|是A,C间的距离,|b﹣c|是B,C间的距离,|a﹣b|是A,B间的距离.∵|a﹣c|+|b﹣c|=|a﹣b|,∴点A,B,C中居中的点是点C,故答案为:C;(4)①当代数式|x+2|+|x﹣1|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2≤x≤1;②由线段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的和最小,当点b在a的右侧时,得P在3点与b点的线段上,|x﹣3|+|x﹣b|的值最小为4,|x﹣3|+|x﹣b|最小=x﹣3+b﹣x=4,解得:b=7;当点b在a的左侧时,得P在3点与b点的线段上,|x﹣3|+|x﹣b|的值最小为4,|x﹣3|+|x﹣b|最小=3﹣x+x﹣b=4,解得:b=﹣1;③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x﹣1|+|x﹣2|+|x﹣3|+…+|x﹣617|的最小值就是在数轴上找出表示x的点,使它到表示1,2,⋯,617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当x=309时,原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308+307+…+1+1+2+…+308=95172.故答案为:﹣2≤x≤1,7或﹣1,951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数轴的定义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解答的关键.11.(1)4个单位长度;(2)7;(3)表示-2018的点是第505个循环组的第2个数D重合.解析: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根据(1)得圆的一圈周长,滚动2周后点A重合的点也可求出.由图可知,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根据此规律即可求解.详解:(1)圆的周长=2π•2π=4个单位长度;(2)若该圆在数轴上向右滚动2周后,点A需要滚动8个单位长度,此时与点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为:8-1=7;(3)由图可知,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18÷4=504…2,∴表示-2018的点是第505个循环组的第2个数D重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和数轴综合题,关键在于数形结合思想.12.(1)点P所对应的数是﹣3+2t;(2)-13;(3)存在,当P出发23秒或43秒时,P和Q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点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53和﹣43解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到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进一步利用点的平移规律求得点P对应的数;(2)可设经过x秒钟点P和点Q相遇,由路程和是AB的长,列出方程求解,进一步得出相遇点的位置即可;(3)设点P出发y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列出方程解答,分别求得P、Q点表示的数,设出点C表示的数,进一步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得最小值即可.详解:(1)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是312-+=﹣1,点P所对应的数是﹣3+2t;(2)设经过x秒钟点P和点Q相遇,由题意得2x+x=1﹣(﹣3)解得:x=43,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3+2×43=﹣13;(3)①设点P出发y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由题意得y12y+y=4﹣1,解得:y=23,点P表示为﹣3+23×2=﹣53,点Q表示为1﹣(1+23)×1=﹣23,设此时数轴上存在一个点C,点C表示的数为a,由题意得AC+PC+QC=|a+3|+|a+53|+|a+23|,要使|a+3|+|a+53|+|a+23|最小,当点C与P重合时,即a=﹣53时,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②若点P和点Q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则2t=1×(t+1)=4+1解得t=4 3故P出发43秒后,点P和点Q也可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即点Q,所表示的数位﹣4 3综上所述,当P出发23秒或43秒时,P和Q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点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5 3和﹣43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利用数轴求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行程问题得出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1)a=-3,b=9;(2)2或5.(3)不发生变化;理由见解析.解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a、b的值即可;(2)设C速度为x,则3秒后C点所表示的数为3x,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列方程即可得出答案;(3)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速度可求出t秒时P、D、Q、M、N的位置,求出PQ、OD、MN的距离,进而求出PQ ODMN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1)∵|a+3|+(b-9)2018=0,∴a+3=0,b-9=0,解得:a=-3,b=9;(2)设C速度为x,则3秒后C点所表示的数为3x,∴∣AC∣=3∣BC∣,即∣3x-(-3)∣=3∣9-3x∣,解得:x=2或x=5,故C的速度为:2或5.(3)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题意得:P点的位置为:-3-5t ,D点的位置为:t ,Q点的位置为:9+20t,M点的位置为:t-(35)2t t---=342t--,N点的位置为:9202t+,∴PQ=9+20t-(-3-5t)=12+25t;OD =t;MN=9202t+-342t--=6+12t;∴PQ ODMN-=1224612tt++=2,故PQ ODMN-的值不发生变化.点睛:此题考查是列代数式,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掌握两地之间的距离求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1) ﹣5, 27;(2) -37.解析:(1)根据题意找出A与B点对应的数即可;(2)设经过x秒F追上点E,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C点对应的数.详解:(1)根据题意得:A点所对应的数是﹣5;B对应的数是27;(2)设经过x秒F追上点E,根据题意得:2x+32=4x,解得:x=16,则点C对应的数为﹣5﹣2×16=﹣37.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5.(1)-12;85t -;(2)2.25秒或2.75秒;(3)MN 长度不变,画图见解析,10MN =.解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82012-=-, 点P 表示的数为:85t -. 故答案为:-12;85t -.(2)设t 秒后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①点P ,Q 相遇前,由题意可得:32520t t ++=,解得 2.25t =,②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可得:32520t t -+=,解得 2.75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25秒或2.75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故答案为:2.25秒或2.75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0, ①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 MP NP =+1122AP BP =+ ()12AP BP =+ 12AB =120102=⨯=, ②当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MN MP NP =- 1122AP BP =- 11()22AP BP AB =-= 1202=⨯ 10=,综上可得MN 长度不变,且10MN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七上压轴题数轴动点问题,代数式表示动点 七年级数学心算训练

七上压轴题数轴动点问题,代数式表示动点  七年级数学心算训练

七上压轴题数轴动点问题,代数式表示动点七年级数学心算训练七上压轴题数轴动点问题,代数式表示动点| 七年级数学心算训练 -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一)用代数式表示动点(二)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题目可能需要先分类讨论)(三)解方程,检验今天我们主要练习第一步:用代数式表示动点,表示方法如下数轴上的运动,在数轴上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b>0)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若向右运动b(b>0)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两个点表示的数是a、b,则它们的距离可以表示成|a-b|。

用绝对值表示可以省去分类讨论以下是代数式表示动点的心算练习题,限时 5 分钟(禁用草纸,心算后直接写答案)①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如果点A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的一个方向运动,那么t秒后点A与-3的距离是( )。

②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如果点A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那么t秒后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 )。

③数轴上动点P的起始位置是-8,如果点P以3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数轴正方向运动,那么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 )。

④数轴上动点A的起始位置是15,如果点A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那么t秒后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 )。

⑤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6,O是原点,如果点A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那么t秒后线段AO的中点表示的数是( )。

⑥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3、9,如果点A以3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数轴正方向运动,点B同时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t秒后AB中点表示的数是( )。

⑦点A、B在数轴上同时从原点出发向左运动,点A的速度是6单位长度/秒,点B的速度是8单位长度/秒,那么t秒后AB 中点代表的数是( )。

⑧点A、B同时从原点出发反向运动,如果点A的速度是3单位长度/秒,点B的速度是2单位长度/秒,那么t秒后点A、B的距离是( )。

重难点02 有理数与数轴的复杂应用题(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七年级数学暑假精品课(苏科

重难点02 有理数与数轴的复杂应用题(原卷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七年级数学暑假精品课(苏科

重难点02 有理数与数轴的复杂应用题1.通过数轴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正数和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数轴使得数和点能够相互转化,因此,数轴是数形结合的“桥梁”,是第一个数形结合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一. 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教,还可以表示其他数,比如 .要点诠释:(1)一般地,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反过来也对,即正数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数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二.数轴与相反数(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三.数轴与绝对值1.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要点诠释:(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3)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一.选择题(共2小题)1.(2022秋•钟楼区校级月考)如图,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数b对应的点在P与R之间,若|a|+|b|=3,则原点可能是()A.N或P B.M或R C.M或N D.P或R2.(2022秋•钟楼区校级月考)如图,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该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0、1、2、3,先让圆周上表示数字0的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再将数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则数轴上表示﹣2014的点与圆周上重合点的数字是()A.0B.1C.2D.3二.解答题(共15小题)3.(2022秋•邗江区月考)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6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2)若﹣1表示的点与5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数字7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8(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4.(2022秋•兴化市期末)“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如图,线段AB、CD都在数轴上,且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B从M出发沿射线MN方向,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C从N出发沿射线NM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在点B、C运动的过程中,线段AB、CD随之运动.已知点M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1)如图,当点B、C分别与点M、N重合时,则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运动t秒后.①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点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求出此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若点P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 A+PC+PB+PD的值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该定值以及定值所持续的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22秋•邗江区期中)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则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所以式子|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x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数轴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数x与﹣2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若距离是3,那么x=;(3)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4|+|a﹣2|=;(4)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若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N从B点向右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点M、N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经过多少秒后,M、N两点间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6.(2022秋•如东县期中)数轴是一种特定的几何图形,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在数轴的问题中,我们常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借助方程解决问题.如图1,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8,点C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6.(1)点P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久两点相遇?(2)如图2,我们将图1的数轴沿点O和点C各折一次后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与原来相比,线段AO 和CB仍然水平,线段OC处产生了一个坡度,我们称这样的数轴为“坡数轴”,其中O为“坡数轴”原点,在“坡数轴”上,每个点对应的数就是把“坡数轴”拉直后对应的数.记“坡数轴”上A到B的距离为A和B拉直后距离:即=AO+OC+CB,其中AO、OC、CB代表线段长度.在“坡数轴”上,上坡时点的移动速度变为水平路线上移动速度的一半,下坡时移动速度变为水平路线上移动速度的2倍.①点P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坡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坡数轴”向左运动,经过多久,=3?②点P从A处沿“坡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移到点C时,立即掉头返回(掉头时间不计),在P出发的同时,点Q从B处沿“坡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当P重新回到A点所有运动结束,设P点运动时间为t秒,在移动过程中,何时=3?直接写出t的值.7.(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阅读】|4﹣1|表示4与1差的绝对值,也可以理解为4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4+1|可以看作|4﹣(﹣1)|,表示4与﹣1的差的绝对值,也可以理解为4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1)|4﹣(﹣1)|=;(2)利用数轴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4,则x=;(3)利用数轴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1|=4,这样的整数是:.8.(2022秋•港闸区校级月考)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通过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比如:数轴上点A和点B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化简为AB=a﹣b.若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点P对应的数记为a,请你利用数轴解决以下问题:(1)若点P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则a的值为;(2)若数轴上点P位于表示﹣5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则|a﹣2|+|a+5|=;(3)若数轴上比a小2的数用b表示,比a大5的数用c表示,则|b﹣2|+|c+5|的最小值为;(4)若a1=a,a2=a,a3=a,…,a9=a.则式子|a1﹣1|+2|a2+2|+3|a3﹣3|+…+9|a9﹣9|的最小值为.9.(2022秋•洪泽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数轴中,点A表示1,点B表示﹣2,试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5的点表示的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点A与表示﹣3的点重合,则点B与表示数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点M在点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10.(2022秋•丹徒区期中)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请利用刻度尺或圆规画图.(1)如图1,若a+b=0,请在数轴上画出原点O;(2)如图2,若a=2b,请在数轴上画出原点O;(3)如图3,若a﹣b=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数a+b的点C;(4)如图4,若a+b=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数a﹣b的点D.11.(2022秋•宜兴市期中)已知数轴上三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12,﹣5,5,P,Q两点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点P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1)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2)P,Q在数轴上的相遇位置对应的数是;(3)设点P运动时间为t(s),当点B到点Q的距离是点B到点P距离的2倍时,求t的值;(4)当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20个单位长度时,点P立即调头返回.速度不变.当P,Q 两点在数轴上相遇时,相遇位置对应的数是.12.(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b|=|c|=5,b<c,点A在点B的左边且与点B距离8个单位长度.一只电子小蜗牛从A点向正方向移动,速度为3个单位/秒.(1)请求出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2)运动多少秒时,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3)设点P在数轴上点A的右边,且点P分别到点A、点B、点C的距离之和是20,那么点P所表示的数是多少?13.(2022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已知,a,b满足|4a﹣b|+(a﹣4)2=0,分别对应着数轴上的A,B两点.(1)a=,b=,并在数轴上画出A,B两点;(2)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数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到点A 的距离是点P到点B距离的2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对应的数为30,若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和点B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P点到达C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点Q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求点P和点Q运动多少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并求此时点Q对应的数.14.(2022秋•江都区月考)已知:点A、B、P为数轴上三点,我们约定: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k倍,则称P是[A,B]的“k倍点”,记作:P[A,B]=k.例如:若点P表示0,点A表示﹣2,点B表示1,则P是[A,B]的“2倍点”,记作:P[A,B]=2.(1)如图,A、B、P、Q、M、N为数轴上各点,如图图示,回答下面问题:①P[A,B]=②M[N,A]=;③若C[Q,B]=1,则C表示的数为.(2)若点A表示﹣1,点B表示5,点C是数轴上一点,且C[A,B]=3,则点C所表示数为.(3)数轴上,若点M表示﹣10,点N表示50,点K在点M和点N之间,且K[M,N]=5.从某时刻开始,点M出发向右做匀速运动,且M的速度为5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t>0),当t为何值时,M[N,K]=3.15.(2022秋•钟楼区校级月考)平移和翻折是初中数学两种重要的图形变换(1)平移运动①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是.A.(+4)+(+1)=+5B.(+4)+(﹣1)=+3C.(﹣4)﹣(+1)=﹣5D.(﹣4)+(+1)=﹣3②一机器人从原点O开始,第1次向左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2个单位,第3次向左跳3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当它跳2022次时,落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2)翻折变换①若折叠纸条,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则表示2022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A在B的左侧,且折痕与①折痕相同),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A点表示,B点表示.③一条数轴上有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9、8,现以点C为折点,将数轴向右对折,若点A对应的点A'落在点B的右边,并且A'B=2,求点C表示的数.16.(2022秋•靖江市月考)如图,半径为1的小圆与半径为2的大圆上有一点与数轴上原点重合,两圆在数轴上做无滑动的滚动,小圆的运动速度为每秒π个单位,大圆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1)若大圆沿数轴向左滚动1周,则该圆与数轴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是;(2)若大圆不动,小圆沿数轴来回滚动,规定小圆向右滚动时间记为正数,向左滚动时间记为负数,依次滚动的情况记录如下(单位:秒):﹣1,+2,﹣4,﹣2,+3,﹣8①第几次滚动后,小圆离原点最远?②当小圆结束运动时,小圆运动的路程共有多少?此时两圆与数轴重合的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结果保留π)(3)若两圆同时在数轴上各自沿着某一方向连续滚动,滚动一段时间后两圆与数轴重合的点之间相距6π,求此时两圆与数轴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17.(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它们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c.已知a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b+4|+(c﹣2)2=0.(1)求A、B、C三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多少?(2)填空:①如果数轴上点D到A,C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D表示的数为;②如果数轴上点E到点A的距离为2,则点E表示的数为;(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点F到点A的距离是点F到点B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一.解答题(共14小题)1.(2021秋•溧水区期末)【数学概念】如图,A、B为数轴上不重合的两个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我们比较线段P A和PB的长度,将较短线段的长度定义为点P到线段AB的“靠近距离”.特别地,若线段P A和PB的长度相等,则将线段P A或PB的长度定义为点P到线段AB的“靠近距离”.【概念理解】如图①,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2.(1)若点P表示的数是﹣2,则点P到线段AB的“靠近距离”为;(2)若点P表示的数是m,点P到线段AB的“靠近距离”为3,则m的值为(写出所有结果);【概念应用】(3)如图②,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6,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点P到线段AB的“靠近距离”为2时,求t的值.2.(2021秋•海陵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8|=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5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3.(2021秋•宜兴市校级月考)如图,点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1)点B在点A左侧且距点A为3个单位长度,则点B所对应的数为,请在数轴上标出点B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当点A运动到5所在的点处时停止运动,同时点B也停止运动,求此时A,B两点间距离;(3)在(2)的条件下,若点A不动,点B沿数轴开始向右运动,经过t秒A,B两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求t值;(4)在(1)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当点B运动到所对应的数为m时停止运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若点A继续运动,请直接写出当AB=2时,点A继续运动的距离为.(用含m的式子表示)4.(2021秋•崇川区校级月考)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例:如图所示,点A、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b,则A、B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根据以上知识解题:(1)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为x、﹣1,①A、B之间的距离可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②若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那么x值为;(2)|x+1|+|x﹣2|的最小值为,此时x的取值是;(3)已知|x+1|+|x﹣2|=7时,x的取值是;(4)|x﹣1|+|x﹣2|+|x﹣3|+…+|x﹣2021|的最小值为,此时x的取值是.5.(2021秋•高港区校级月考)【操作感知】如图1,长方形透明纸上有一条数轴,AB是周长为4的圆的直径,点A与数轴原点重合,将圆从原点出发沿数轴正方向滚动1周,点A落在数轴上的点A'处;将圆从原点出发沿数轴负方向滚动半周,点B落在数轴上的点B′处,折叠长方形透明纸,使数轴上的点A′与点B′重合,此时折痕与数轴交点表示的数为.【建立模型】折叠长方形透明纸,使得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C与表示数b的点D重合,则折痕与数轴交点表示的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问题解决】如图2,点P表示的数为﹣10,点Q表示的数为20,如果点M从点P的位置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Q运动,当点M到达点Q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M到P,Q两点中一点的距离为到另一点距离的两倍,求t值.(2)若点M从点P出发,同时点N从点Q开始运动,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P运动,并与点M 同时停止,请求出当点M,N,P中其中一点到另外两点距离相等时t的值.6.(2021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请回答问题:(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折叠数轴,使数轴上的点B和点C重合,则点A与数字重合.(3)m、n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m﹣n|,如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5﹣(﹣2)|,从而很容易就得出在数轴上表示5与﹣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①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3|+|x﹣6|的最小值=.②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4|+|x+3|=7,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的和是.③当x=时,2|x﹣2|+2|x﹣3|+5|x﹣4|取最小值.④当x取何值时,2|2x﹣1|+|3x﹣2|+|x﹣|+|2x﹣7|+|3x﹣9|取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7.(2021秋•姜堰区校级月考)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则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b﹣a|.所以式子|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x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数轴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如果|x+1|=3,那么x=.(3)若|a﹣3|=2,|b+2|=1,且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点A,点B,则A,B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最小距离是.(4)①若数轴上表示x的点位于﹣3与1之间,则|x﹣1|+|x+3|=.②若|x﹣3|+|x+1|=8,则x =.8.(2021秋•沛县校级月考)在学习绝对值后,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而|5|=|5﹣0|,即|5﹣0|也可理解为5、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5﹣3|表示5与3之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5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如|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的点与表示数x的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请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2)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2,P、Q两点的距离为3,则点Q表示的数是;(3)数轴上有一个点表示数a,则|a+1|+|a﹣3|+|a+8|的最小值为;(4)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a﹣d|=12,|b﹣d|=7,|a﹣c|=9,则|b﹣c|等于.9.(2021秋•如东县月考)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2)如果|x+1|=3,那么x=;(3)若|a﹣3|=2,|b+2|=1,且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点A、点B,则A、B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最小距离是.(4)利用数轴,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x+2|+|x−5|=7.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有个.10.(2021秋•镇江期末)如图,线段AB=28厘米,点D和点C在线段AB上,且AC:BC=5:2,DC:AB=1:4.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 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PQ=7厘米时,求t的值.11.(2021秋•射阳县校级月考)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在学习绝对值时,我们已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如|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又如|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因此,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线段AB的长度)可表示为|a﹣b|.因此我们可以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按如下方法求|x﹣1|+|x﹣2|的最小值;|x﹣1|即数轴上x与1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x﹣2|即数轴上x与2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把这两个距离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把距离相加即可得原式的值.请你借助数轴进行以下探索:(1)数轴上表示5与﹣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与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3)如果|x﹣2|=5,则x=.(4)同理|x+3|+|x﹣1|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3和1所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1|=4,这样的整数是.(5)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x﹣3|+|x﹣6|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12.(2021秋•惠山区期末)【探索新知】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AC和BC两部分,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1)若AC=3,则AB=;(2)若点D也是图1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C点),则AC DB;(填“=”或“≠”)【深入研究】如图2,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1周,该点到达点C的位置.(3)若点M、N均为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线段MN的长度.(4)在图2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图中以O、C、D中某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直接写出D点所表示的数.13.(2021秋•鼓楼区校级月考)数学实验室: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6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②数轴上表示x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数轴上表示x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③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1|+|x+4|的最小值=.④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3|=4,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的是.⑤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当x为,式子|x+2|+|x﹣3|+|x﹣4|有最小值为.14.(2021秋•金坛区月考)先阅读,后探究相关的问题【阅读】|5﹣2|表示5与2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2|可以看作|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1)如图,先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点2.5的相反数的点B,再把点A向左移动1.5个单位,得到点C,则点B和点C表示的数分别为和,B,C两点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如果|AB|=3,那么x 为;(3)若点A表示的整数为x,则当x为时,|x+4|与|x﹣2|的值相等;(4)要使代数式|x+5|+|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二)

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二)1.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0和﹣3,点P和点Q同时从原点出发,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先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到达点B后再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点A后,两个点同时结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时,求线段PQ的长度;(2)通过计算说明,当t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线段PQ的长度如何用含t的式子表示?(3)当点Q是BP的中点时直接写出t的值.2.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2,点B表示10,点C表示20,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32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1)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时间多少秒?(2)若P,Q两点在点M处相遇,则点M在折线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多少(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3.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c满足(c﹣5)2+|a+b|=0.(1)填空:a=,b=,c=;(2)a,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1到2之间运动时(即1≤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m(m<5)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若BC﹣AB的值保持不变,求m的值.4.一辆出租车从甲地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每次行驶的路程记录如下表(规定向东为正,其中x是小于5的正数,单位:km):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x x﹣6 2(8﹣x)(1)通过计算,求出这辆出租车每次行驶的方向;(2)如果出租车行驶每千米耗油0.1升,当x=2时,求这辆出租车在这四次的行驶中总共耗油多少升?5.某出租车从车站出发在东西方向上营运.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一天的行车情况依先后序记录如下(单位:km):+8,﹣2,﹣4,+4,﹣8,+5,﹣3,﹣6,﹣4,+7.(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离车站多远?在车站什么方向?(2)若每千米的营运费为3元,求出司机一天的营运额是多少?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距离能够产生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赋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当代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中写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距离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中的热门话题,唯有对宇宙距离进行测量,人类才能掌握世界尺度.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1)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AB=OB=|b|﹣|a|=b﹣a=|a﹣b|.(2)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a﹣b|;③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a﹣b|.综上,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AB=|a﹣b|.利用上述结论,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若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则x=;(2)若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则x的取值范围是;(3)若未知数x,y满足(|x﹣1|+|x﹣3|)(|y﹣2|+|y+1|)=6,则代数式x+2y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7.如图,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2与+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一个点到达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当Q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2)当Q为PB的中点时,求点P表示的数.8.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 为;(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此时符合条件的整数x为;(4)若点A表示的数为x,则当x为时,|x+1|与|x﹣2|的值相等.9.如图,数轴的原点为0,点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B对应的数字1,AB=6,BC=2,动点P、Q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长度单位和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求点A、C分别对应的数;(2)求点P、Q分别对应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3)试问当t为何值时,OP=OQ?10.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15.(1)若b=﹣6,则a的值为.(2)若OA=2OB,求a的值;(3)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A点在原点的左侧,O为AC的中点,OB=3BC,请画出图形并求出满足条件的c的值.参考答案1.解:(1)当t=1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1,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3×1=﹣3,所以PQ=1﹣(﹣3)=4;(2)①当0<t<1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3t,PQ=t﹣(﹣3t)=4t;②当1≤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3t﹣6,PQ=t﹣(3t﹣6)=﹣2t+6;③当3≤t≤10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3t﹣6,PQ=3t﹣6﹣t=2t﹣6.综上所述,PQ=;(3)①当0<t<1时,则﹣3t×2=﹣3+t,解得t=;②当1≤t<3时,则(3t﹣6)×2=﹣3+t,解得t=.故t的值是或.2.解:(1)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时间t=[0﹣(﹣12)]÷2+(20﹣10)÷2+10÷1=21(秒).答: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时间为21秒;(2)由题意可得t>10s,∴(t﹣6)+2(t﹣10)=10,解得t=12,∴点M在折线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6;(3)当点P在AO上,点Q在CB上时,OP=12﹣2t,BQ=10﹣t,∵OP=BQ,∴12﹣2t=10﹣t,解得t=2;当点P在OB上时,点Q在CB上时,OP=t﹣6,BQ=10﹣t,∵OP=BQ,∴t﹣6=10﹣t,解得t=8;当点P在OB上时,点Q在OB上时,OP=t﹣6,BQ=2(t﹣10),∵OP=BQ,∴t﹣6=2(t﹣10),解得t=14;当点P在BC上时,点Q在OA上时,OP=10+2(t﹣16),BQ=10+(t﹣15),∵OP=BQ,∴10+2(t﹣16)=10+(t﹣15)a,解得t=17.当t=2,8,14,17时,OP=BQ.3.解:(1)∵(c﹣5)2+|a+b|=0,∴c﹣5=0,a+b=0,b是最小的正整数,∴a=﹣1,b=1,c=5;故答案为:﹣1;1;5;(2)|x+1|﹣|x﹣1|+2|x﹣5|=(x+1)﹣(x﹣1)+2(5﹣x)=x+1﹣x+1+10﹣2x=﹣2x+12,故答案为﹣2x+12;(3)根据题意得,BC=(5+5t)﹣(1+mt)=4+5t﹣mt,AB=(1+mt)﹣(﹣1﹣t)=2+mt+t,∴BC﹣AB=(4+5t﹣mt)﹣(2+mt+t)=2+4t﹣2mt=2+(4﹣2m)t,若BC﹣AB的值保持不变,则4﹣2m=0,∴m=2.4.解:(1)第1次,向东行驶x千米,第2次,向西行驶x千米,第3次,向西行驶(6﹣x)千米,第4次,向东行驶2(8﹣x)千米;(2)行驶的总路程为:x+x+6﹣x+2(8﹣x)=22﹣x,当x=2时,原式=22﹣3=19,0.1×19=1.9升,答:这辆出租车在这四次的行驶中总共耗油1.9升.5.解:(1)8﹣2﹣4+4﹣8+5﹣3﹣6﹣4+7=﹣3,答: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离车站出发点3千米,在车站西方;(2)(|+8|+|﹣2|+|﹣4|+|+4|+|﹣8|+|+5|+|﹣3|+|﹣6|+|﹣4|+|+7|)×3=153(元),答:若每千米的营运费为3元,求出司机一天的营运额是153元.6.解:(1)若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则|x+2|=4解得x=﹣6或x=2故答案为:﹣6或2;(2)若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表示在数轴上找一点x,到﹣1和2的距离之和最小,显然这个点x在﹣1和2之间故答案为:﹣1≤x≤2;(3)∵(|x﹣1|+|x﹣3|)(|y﹣2|+|y+1|)=6又∵|x﹣1|+|x﹣3|的最小值为2,|y﹣2|+|y+1|的最小值为3∴1≤x≤3,﹣1≤y≤2∴代数式x+2y的最大值是7,最小值是﹣1故答案为:7;﹣1.7.解:(1)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为=2,此时点Q表示的数为2,点Q移动的时间为(6﹣2)÷4=1秒,因此,点P表示的数为﹣2+2×1=0,∴PQ=2﹣0=2,(2)设点Q移动的时间为t秒,则移动后点Q所表示的数为6﹣4t,移动后点P所表示的数为﹣2+2t,当Q为PB的中点时,有=6﹣4t,解得,t=,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2+2×=﹣.8.解:(1)由题意得:|5﹣2|=3;|﹣2﹣(﹣5)|=|﹣2+5|=3;|1﹣(﹣3)|=|1+3|=4;故答案为:3,3,4;(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x﹣(﹣1)|=|x+1|;∵|AB|=2,∴|x+1|=2,∴x+1=2或x+1=﹣2,∴x=1或x=﹣3;故答案为:1或﹣3;(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数x表示的点在﹣1和2之间的线段上,∴﹣1≤x≤2,∴整数x为﹣1或0或1或2.故答案为:﹣1或0或1或2;(4)由题意得:|x+1|=|x﹣2|,∴x+1=x﹣2或x+1=2﹣x,∴1=﹣2,无解或x=.故答案为:.9.解:(1)∵点B对应的数为1,AB=6,BC=2,∴点A对应的数是1﹣6=﹣5,点C对应的数是1+2=3.(2)∵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对应的数是﹣5+2t,点Q对应的数是3+t;(3)①当点P与点Q在原点两侧时,若OP=OQ,则5﹣2t=3+t,解得:t=;②当点P与点Q在同侧时,若OP=OQ,则﹣5+2t=3+t,解得:t=8;当t为或8时,OP=OQ.10.解:(1)∵b=﹣6,|a﹣b|=15,∴|a+6|=15,∴a+6=15或﹣15,∴a=9或﹣21,∵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b=﹣6,∴a>0,∴a=9,故答案为:9;(2)∵OA=2OB,∴|a|=|2b|,∵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b=﹣a,∵|a﹣b|=15,∴|a+a|=15,∴a=±10;(3)满足条件的C两种情况:①如图,设BC=x,则OC=OA=2x,则有x+2x+2x=15,解得:x=3,∴C对应6②如图,设BC=x,则OB=3x,OA=OC=4x,则有3x+4x=15,解得,x=,则C对应,综上所得:C点对应6或.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代数用数轴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中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数轴)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要注意用数轴解决问题。

要对于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要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认识。

例如...
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数轴)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要注意用数轴解决问题。

要对于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要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认识。

例如,相反数的概念,可以从本身的定义、在数轴上的位置、在加法中的运用等多方面去认识。

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它使直线上的点与数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

借助于数轴,我们可以把数更直观地反映在数轴上,便于研究数的问题。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

通过复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有理数的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有理数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有理数的乘法、除法互为逆运算,有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有理数乘法进行运算;有理数的乘方也可以转化为乘法,转化的思想也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

通过复习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使学生初步了解”转化能把新知识变为旧知识,通过转化能变繁为简,化难为易,为今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做好准备。

最后初中数学网祝大家新学期愉快。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中数学代数用数轴解决问题,努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