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们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一、著作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

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十分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

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

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

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

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

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

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

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

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一、初识周恩来在的第二章里,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一道亮光,那亮光就是周恩来。

他呀,简直就像一颗启明星。

我想,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风度翩翩又充满智慧的人呢?当斯诺见到他的时候,周恩来用温和文雅的态度欢迎着斯诺。

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人的内心。

我就寻思着,这是不是就是那些伟大人物的独特之处呢?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特别有魅力的人,一出场就自带光芒。

周恩来与斯诺的对话,那真是妙啊,每一句话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

他谈论着红军的理想和目标,让我感觉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讲述古老而伟大的传说。

二、红军的神秘面纱红军在我心里,原本就像一团迷雾。

可这第二章啊,就像是一阵清风,开始吹散这团迷雾了。

我仿佛能看到红军战士们一个个鲜活的身影。

你想啊,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这就好比是在沙漠里生长的胡杨,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死死地扎根在那里。

红军战士们的信念就像胡杨的根,深深地扎在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中。

他们相互之间的情谊,那也是没得说的。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在营地里的欢声笑语,看到他们互相分享着仅有的一点食物。

这哪里是一支普通的军队,这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三、革命的火种这一章让我看到了革命的火种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的。

红军就像一群传播希望的使者。

我不禁想问,要是没有他们,这片土地会是怎样的黑暗呢?就像如果黑夜没有星星,那该多么可怕。

他们把革命的思想像播撒种子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红军战士都像是一个小火把,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熊熊燃烧的大火。

这大火,要把旧世界的黑暗统统烧掉。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街头巷尾,向老百姓讲述着未来的美好生活,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就像干涸土地渴望雨水一样。

四、百姓与红军老百姓和红军之间的关系啊,那可真是鱼水情深。

红军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我就想啊,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军队吗?就好比你在寒冷的冬天里,突然遇到了一个给你温暖怀抱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0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0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0篇哇塞,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书里的内容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我仿佛跟着作者斯诺,成为了一个好奇的探险家。

我看到他刚进入红色区域时,那心情,就跟我第一次到一个完全陌生又充满神秘的地方一样。

我在想,他会不会害怕呢?就像我自己如果突然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大家都觉得有点危险的环境中,肯定会心里打鼓的。

这里面的人物啊,就像一群发光的星星,每一个都有独特的魅力。

我读到那些红军战士们,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就好比我在生活中看到那些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努力拼搏的人,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我开始意识到,这本书可不仅仅是讲一些历史故事,它更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一群伟大的灵魂。

哟呵,这红军战士的信念可真是坚如磐石啊!读着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他们中间一样。

你看那些战士,每天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吃不好、睡不好,还得时刻提防敌人的袭击。

可他们呢,就像打不倒的小强,脸上总是洋溢着坚定的神情。

我就纳闷了,他们哪来的这么大劲儿呢?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那些跑马拉松的人,跑到一半的时候,身体已经很累了,可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们不能放弃。

红军战士心里的那个声音肯定更响亮,那就是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他们的信念仿佛是一把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我在想,如果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坚定呢?恐怕很难吧,他们简直就是超人,不过是有血有肉的超人,这种信念让我肃然起敬。

嘿呀,书里的那些领袖人物可不得了啊!就说毛泽东吧,他在我心中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沉稳又充满力量。

他和战士们在一起的时候,那氛围,就像一家人一样。

我仿佛能看到他和战士们谈笑风生,他那独特的领袖魅力,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就在想,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好比我们班级里的班长,如果他能像毛泽东一样,既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那这个班级肯定会特别团结。

《领袖们》尼克松

《领袖们》尼克松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领袖们》这本书的见解与心得。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作为对美国近代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的许多项决策都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从退出越战,将美国拉出经济滞胀的泥淖,为后来美攻苏守的局面奠定经济基础;到乒乓外交,1972年访华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先行者。

虽然他因水门事件曝光被迫辞职未能连任,但是尼克松的前瞻性国际视野使他成为了那个年代最成功的政治领袖。

本书的译者对如是评价尼克松“他以失败的政治家的身份黯然去职,他以成功的国际战略家的身份辞世”。

书中讲述了永远在众人面前保持着V国总统);73 岁参与总统竞选依然精神饱满全国演讲的阿登纳(理);外在形象矜持刚毅却十分重视家庭生活耐心陪伴生病女儿的戴高乐(统);战败受美国占领却又成功地帮助日本在保留精髓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公民理解自由与民主的意义的吉田茂(日本首相)。

虽然作者身为美国总统,大多数政苏联元帅,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和赫鲁晓夫(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在这里我主要讲一下咱们都比较熟悉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72年访华时周总理进行了接见,在其谈判和交往过程中,尼克松认为的周总理是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

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

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虽然亲自照料每一棵树,但也能够看到森林。

周恩来还具有其他中国人的品德--不可动摇的自信心,它来自中国人民享有的几千年的优越的文化传统。

周总理和毛主席之间是有深厚友谊的,但在毛泽东在场时,他总是退到不显眼的位置。

书中谈到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我推荐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能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过去那些赫赫有名的领袖们,也写出了一些领袖们不为人知的小事。

读书笔记目录

读书笔记目录

河南大学2013届毕业生专项学分读书笔记备选书目前言:完成专项学分的“读书笔记”部分时,所写书目必须是以下所列书目,请各位同学仔细查阅:1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4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5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6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7 《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8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9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0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1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12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3 《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14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5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6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8 《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9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0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21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22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4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25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26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7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8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9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30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31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32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33 《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34 《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35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36 《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37 《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38 《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198439 《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40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41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42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43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44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45 《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46 《西厢记》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1997年版47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48 《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49 《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50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51 《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52 《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53 《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54 《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55 《长生殿》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56 《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57 《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58 《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59 《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60 《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61 《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2 《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63 《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64 《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65 《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66 《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67 《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68 《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69 《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70 《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71 《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72 《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73 《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74 《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75 《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76 《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7 《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78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杨圭言主编79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80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81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82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83 《伪君子》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84 《浮士德》歌德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85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86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87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88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89 《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90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91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92 《母亲》(俄)高尔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93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94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95 《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96 《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97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98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版99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 1983年版100 《外国文学作品选》刘象愚吴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处世与修养《曾国藩家书》作者:(清)曾国藩《中国人》作者:林语堂《菜根谭》作者:洪应明《人与永恒》作者:周国平《论人生》作者:(英)培根《蒙田随笔》作者:(法)蒙田《道德箴言录》作者:(法)拉罗·什夫科《我生活的故事》作者:(美)海伦·凯勒《富兰克林自传》作者:(美)富兰克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性的弱点》作者:(美)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作者:(美)卡耐基中国文学《诗经》《楚辞》作者:屈原等《唐诗三百首》作者:孙洙选编《宋词选》作者:胡云翼选编《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才,吴调侯《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红楼梦》作者:(清)曹雪芹,高鹗《儒林外史》作者:(清)吴敬梓《鲁迅选集》作者:鲁迅《家》作者:巴金《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子夜》作者:茅盾《雷雨》作者:曹禺《围城》作者:钱钟书《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雍正皇帝》作者:二月河《胡雪岩全传》作者:高阳《毛泽东诗词选》作者:毛泽东《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外国文学《荷马史诗》作者:(古希腊)荷马《一千零一夜》《神曲》作者:(意大利)但丁《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戏剧集》作者:(英)莎士比亚《鲁滨逊飘流记》作者:(英)迪福《傲慢与偏见》作者:(英)简·奥斯汀《大卫·科波菲尔》作者:(英)狄更斯《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城堡》作者:(奥地利)弗卡夫卡《呼啸山庄》作者:(英)艾米莉·勃朗特《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德)歌德《红与黑》作者:(法)司汤达《悲惨世界》作者:(法)雨果《欧也妮·葛朗台》作者:(法)巴尔扎克《茶花女》作者:(法)小仲马《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法)马塞尔·布鲁斯特《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作者:(前苏联)肖洛霍夫《永别了,武器》作者:(美)海明威《战争与和平》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喧哗与骚动》作者:(美)福克纳《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美)约瑟夫·海勒《飘》作者:(美)马格丽特·米切尔《百年孤独》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国历史《史记》作者:(汉)司马迁《资治通鉴》作者:(宋)司马光《"文化大革命"简史》作者:席宣,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何理世界历史《全球通史》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美)威廉·夏伊勒中国哲学《易经》作者:八卦为伏羲氏所作,卦的系辞为周文王所作,称为易经《老子》作者:(春秋)李耳《论语》作者:(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庄子》作者:(战国)庄周《孟子》作者:(战国)孟子及其弟子《韩非子》作者:(战国)韩非《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纯粹理性批判》作者:(德)康德《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作者:(德)尼采《存在与虚无》作者:(法)萨特《西方哲学史》作者:(美)梯利《苏菲的世界》作者:(挪威)乔德坦·贾德心理学《释梦》作者:(德)弗洛伊德美学《文艺心理学》作者:朱光潜《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经济学《资本论》作者:(德)马克思《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者:(英)凯恩斯《新人口论》作者:马寅初《未来之路》作者:(美)比尔·盖茨《股票操作学》作者:张龄松,罗俊《经营管理全集》作者:(日)松下幸之助法学《道德形而上学法论》作者:(德)康德《中国宪法教程》作者:许清政治学《社会契约论》作者:(法)卢梭《君王论》作者:(意)马基雅维利《共产党宣言》作者:(德)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毛泽东选集》作者:毛泽东《邓小平文选》作者:邓小平宗教《圣经》《漫话圣经》作者:(美)房龙《金钢经说什么》作者:南怀瑾《佛教常识答问》作者:赵朴初军事学《孙子兵法》作者:(春秋)孙武《战争论》作者:(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人物传记《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传》作者:(英)理查德o伊文斯《甘地自传》作者:(印度)莫汉达斯·甘地《拿破仑传》作者:(德)艾密尔鲁·特维克《邱吉尔传》作者:解利夫《华盛顿传》作者:(美)华盛顿·欧文《林肯传》作者:(美)卡尔·桑德堡《领袖们》作者:(美)理查德·尼克松《哈默自传》作者:(美)阿曼德·哈默《艾科卡自传》作者:(美)艾科卡·诺瓦克《贝多芬传》作者:(法)罗曼·罗兰《雨果传》作者:(法)安德烈·莫洛亚《卓别林自传》作者:(英)查理·卓别林《梵高传》作者:(美)欧文·斯通《居里夫人》作者:(法)艾夫·居里科学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李约瑟《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作者:(美)爱因斯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苏维埃掌权人物的读书笔记

苏维埃掌权人物的读书笔记

苏维埃掌权人物的读书笔记
苏维埃掌权时期涉及了许多重要人物,他们的读书笔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从列宁和斯大林这两位领导人的读书笔记中窥探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理念。

列宁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可能会做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读的笔记,这些笔记可能会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人阶级斗争的看法。

而斯大林的读书笔记可能会更多地涉及到政治战略和领导方法,从中可以了解他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具体思路和策略。

其次,苏维埃掌权时期的其他重要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读书笔记也具有重要意义。

托洛茨基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重要领导人,他的读书笔记可能会展现出他对革命战略和国际主义的理解。

而布哈林则可能会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表现出对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这些都对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苏维埃掌权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读书笔记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可能会涉及到文学、哲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思潮和知识界的动态。

这些读书
笔记反映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出。

总的来说,苏维埃掌权人物的读书笔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对于了解苏维埃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策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读书笔记,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读书笔记
摘要:
一、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概述
二、润之革命与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
三、张学良的观点:内战与抗日
四、与周恩来的谈话:红军领袖的传奇
五、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本关于中国革命历程的著作。

在第八章第六节中,作者详细描绘了红军领袖们的形象,以及他们的革命信念和决心。

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润之革命的祝愿,希望早日成功。

这里的“润之”指的是毛泽东,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主义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让更多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其次,作者提到了张学良的观点: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张学良作为中国东北军的领袖,他深刻认识到内战只会削弱国力,而抗日才是当时中国最迫切的任务。

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当时许多中国革命者的心声,他们希望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接着,作者回忆了与周恩来的一次谈话。

周恩来作为红军的领袖,他的传
奇经历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话中,周恩来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目标,让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通过《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更能够感受到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为国为民的情怀。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关于读书笔记的书目及要求

关于读书笔记的书目及要求

毛概1读书书目:
《毛泽东自述》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美]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著、董乐山译,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柯延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领袖们》[美]尼克松著、施燕华等译,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罗平汉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荣毅仁》计泓赓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著,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

关于读书笔记的要求
1、需选择本课程课堂上推荐的书目。

2、需写自身体会,有感而发。

3、字数在500字以上。

4、此项属于平时分加分项,交1篇足够,抄袭者倒扣分。

5、鼓励大家写。

但不是硬性规定。

6、写完了可随堂交给我,请提交纸质版。

7、请注明姓名、学号以及上课时段。

领袖们 读后感 读书笔记

领袖们 读后感 读书笔记

从领袖们到领导力——尼克松《领袖们》读书笔记-02-08 19:36:12从领袖们到领导力——尼克松《领袖们》读书笔记:被这本书吸引,最初有两个原因:一是以为这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对比从前读过的领导力书籍,说教较多、理论较多,期待着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现身说法的领导力;二是作者本人很有吸引力,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用这样方式收场的人生也并不代表着世界末日,这是在人生的下半场写的书。

转眼37万字读下来,看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是一个时代全球政治的一张平面图,它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它是与十几位国家掌权者的亲密互动,它也是关于领导力的沉淀和思考。

这本书的观点当然带着强烈的个人信念和偏好,但透过其中某些较为熟悉的历史片断,我愿意相信本书大部分内容的诚实和观点的中肯;虽然会有并不完全认同的观点,但也不影响期待读下去的热情。

对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部分,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去做后续探索。

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还是想回到关于“领导力”的话题,在政界、在商界,有人的地方就要有领导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一共描写了十几位国家领导人,有用浓墨重彩一个完整章节描写的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周恩来等,也有因为提到了一个领导人而顺势介绍的另一位领导人,如麦克阿瑟和吉田茂,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等,另有因不同主题而一并提起的若干位有代表性的领导人。

如果我们来提炼他们身上突出的领袖特点,以下几点是给我最深刻印象的。

优秀的领导人都有强烈的对权力的欲望和追求,这种欲望和追求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利用权力来有所做为,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能更好的运用权力。

丘吉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只虫子,而自己是萤火虫”。

当他终于登上权力的高峰时,他写道“当我凌晨三时就寝时,觉得有一种深切的宽慰感,我终于取得了在整个舞台上担任导演的权力。

我觉得似乎是在与命运一道前进,而过去的全部生活只不过是为这一时刻、这一考验的到来作准备而已。

苏维埃掌权人物读书笔记

苏维埃掌权人物读书笔记

苏维埃掌权人物读书笔记
摘要:
1.列宁的读书笔记
2.斯大林的读书笔记
3.毛泽东的读书笔记
4.读书笔记对苏维埃掌权人物的影响
正文:
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中,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是热爱读书的人。

他们的读书笔记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行动。

列宁的读书笔记涵盖了各种主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到俄国历史,甚至包括小说和诗歌。

他通过阅读和笔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这使他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领导俄国革命。

斯大林的读书笔记则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实践上。

他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使他能够在列宁去世后,成功地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内容广泛,从哲学到历史,从政治到经济,无所不包。

他通过阅读和笔记,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使他能够在中国革命中,提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和策略,成功地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读书笔记对苏维埃掌权人物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通过阅读和笔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丰富了革命理论,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策略。

同时,他们的读书笔记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信念,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行动。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高中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高中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高中一、标题:《践行教育科学的重要人物——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二、引言:每个人在青春期都经历了一个充满着激情与好奇心的阶段。

高中时期,我接触了许多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经典著作,而毛泽东选集就是我不断探寻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我不仅了解了这位伟大领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主张,还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读书感悟。

三、开篇: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高中时代的我们,面对个性的塑造和价值观的选择,总喜欢寻找有灵性的人来塑造我们。

而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决心的人。

通过他的日记和文集,我了解到了毛泽东高中时的求知热情和不断追求的精神,这成为我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的重要参照。

四、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一位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于那个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通过读毛泽东在共产主义当中的浓墨重彩,我深入了解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深邃。

而毛泽东的一系列历史决策和政策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领导者所要承担的巨大责任。

五、毛泽东选集中的人民观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的创始人,他对于人民的关怀和对人民问题的思考多次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通过拆解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我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民观。

毛泽东的人民观时刻关注着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这种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令我深感敬佩。

六、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毛泽东所提倡的民主思想也成为我阅读毛泽东选集时的一大亮点。

毛泽东通过大量实践,认识到只有积极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民主。

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思维触动,也让我看到了民主建设的必要性。

七、结语:在毛泽东身上获得的成长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在毛泽东身上,我看到了毅力和担当精神。

同时,毛泽东对于科学与教育的关注,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感谢毛泽东的教诲和毛泽东选集的陪伴,让我在青春期有了更多的理想和信念。

八、致敬毛泽东在毛泽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上册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上册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上册《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上册在《毛泽东选集》的读书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伟大领袖,他的思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的思想,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智慧。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坚定地信仰着共产主义事业。

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

这种坚定的信仰不仅激励了他自己,也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

我深深被毛泽东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所感动,他的信仰之坚定使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捍卫和传承这一伟大事业。

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始终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通过读书,我更加明白了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只有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

我应该秉持群众路线精神,不断增进自己与人民的联系,为实现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三、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毛泽东同志的思想非常多元化,他自己也非常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中,他指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对理论进行检验和发展。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局限于死板的教条,而应该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勇战斗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展现了非凡的战斗精神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

在《王府井大字报》中,他鼓励大家勇于揭露不正之风,追求真理与正义。

通过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我更加坚信只有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承毛泽东同志的战斗精神,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为实现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讲述了毛泽东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

首先,这一节提到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他不仅是红军的最高领导人,而且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战略,影响了整个革命进程。

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使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一节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外,这一节还介绍了毛泽东在革命中的个人品质和魅力。

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他的个人品质和魅力也影响了他的战友和下属,使他们更加坚定地信仰革命理想。

通过这一节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
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战略家。

他的思想和战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读书笔记。

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意义。

世界领袖人物自传读书笔记

世界领袖人物自传读书笔记

世界领袖人物自传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亨利希·马克思,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一生伟大。

马克思学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它指导着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就会联想到他的伟大贡献、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也忽略了他成功的原因。

1818年5月,马克思出生在一位律师的家中,在普鲁士莱茵省的特利尔城。

青年马克思具有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将其付诸实践。

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两人的信仰使他们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困苦,常常以典当为生,有时甚至连邮票也买不起,但他仍坚持不懈地从事研究和革命活动。

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恩格斯宁可经营他所憎恶的生意,把他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在事业上也是如此。

恩格斯和马克思同住在伦敦的时候,每天下午都去马克思家里,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分开以后,两人几乎每天都在通信,就政治事件和研究成果交换意见。

他们之间的关心也体现在互相帮助,彼此对对方事业的成就感到自豪。

当马克思答应为一份英文报纸写简报时,他的英文还不够好,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的时候甚至代写。

当恩格斯写书时,马克思往往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写一些东西。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八六三年初,马克思一家一贫如洗。

马克思打算把长女和次女停课,另找工作。

他和妻子燕妮、小女儿一起搬到贫民窟去。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劝马克思不要这样做,并迅速筹到一笔钱给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摆脱困境。

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恩格斯,我收到您寄来的100英镑。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当恩格斯需要帮助时,马克思毫不犹豫地竭尽全力。

一八四八年十一月,恩格斯逃往瑞士,因为走得匆忙,身上带的钱并不多。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一、著作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

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十分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

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

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

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

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

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

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八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八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

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

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

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吃食,普通。

衣着,简朴。

磨难,受尽。

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不为功名,只为百姓。

不求利禄,只求和平。

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

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

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

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

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乃红军气概。

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

”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地。

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读书笔记

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读书笔记

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读书笔记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业绩贡献、智慧才华以及人格魅力,与他勤于学习、乐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同时也在广博无垠的书海里遨游了一生。

对他来说,读书学习是一种精神存在的方式,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种思想升华的途径,是一种历史责任。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读书学习的典范,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即读书学习必须要有“三根柱子”来支撑。

一根叫“无信不立”,所谓“信”,就是信念、信仰、信心;一根叫“无学难为”,所谓“学”,就是学问、认识、本领;一根叫“无实必败”,所谓“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

所谓学用之道,精华就在于此。

毛泽东同志1939年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

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所谓“进货”,就是读书学习。

当然,也包括向实践、向人民学习。

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向党内领导干部荐书“进货”,是毛泽东同志习惯的领导方法。

在我们整理的《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中,从1941年起,有11个书目是在不同时期,为了解决本领恐慌,适应新的形势,纠正不良倾向,统一党内认识,毛泽东同志推荐给党内同志阅读的。

毛泽东同志的读书学习之道,体现在“读—得—用—巧”之间。

他年轻时曾写诗说,要永葆“胸中日月常新美”,阅读就能做到这点。

阅读的佳境是由内向外地延伸,即通过阅读积累和营造“胸中日月”,延伸为通过实践积累和创造“人间天地”,这是一个“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过程。

我们编辑整理的《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虽只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攀缘书山之路在一些景点的驻足痕迹,但却可以从中看出他的“胸中日月”和“人间天地”相互影响的精神轨迹。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读完毛泽东选集,你可以这样做笔记: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还想更多了解相关,也欢迎来欣赏学习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篇一今天,我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其中《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这三篇报告,最让我触动。

这三篇报告都是毛泽东主席为了整顿党风运动而创作的,虽然这是写于一九四二年,但是报告中所针对的问题和现象,在现今社会也是经常发生的。

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

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当时共产党员的学习态度中的缺陷: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针对这些缺陷,毛泽东同志做了深刻思考和研究,严肃地进行了指出和批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这都是为了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样,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事实出发。

同时,不要忽略历史的重要性,以史为镜,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我相信,通过改正不足,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能更好地带领中国前进。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因此,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我更好地体会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体会。

在现在党内,依然存在着贪污腐败现象,对党风的建设构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新时代,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民至上,服务至上,敬业奉献,时刻为民"的服务理念,抓五种作风,我们也要严惩贪污腐败,建设廉正清廉的党的作风。

而在《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则是针对生搬硬套革命术语的文章而发出的批评,提出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书笔记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书笔记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书笔记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书笔记摘抄如下:
1. “为了要理解那种典型的热情,我得提醒你们注意这个惊人的事实:数百万农民——占全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仍然过着一天只有两顿饭的生活。


2. “那种盛气凌人的批评家的格调,那种对共产党‘成绩’所做的挖苦的讥笑,统统为一种有见识的观察者所不能苟同。


3. “在这些绿林好汉里面,有许多是斯诺从未晤面的——他们因为样样东西都吃得奇多而被称为‘食神’。


4. “他们的领袖在这小小的村庄里招集了多次‘群众大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


5. “他对我怎样看呢?我把这问题委婉地向他提出,他承认有点惊奇,并且承认他并不了解我在中国红军旅中的经历。


6. “但是只要一提到要抵抗日本,或对日作战,红军一般领导人的坚定就等于阿拉伯的黄金了。


7. “这种无私的热情就赋于我们一个奇特的对比,一边是国民党新军阀的飞机、坦克和现代化大炮的‘讨伐’,另一边却是赤手空拳的红军对抗武装的白军所做出的英勇抵抗。


8. “从一方面看来,亲日派领袖们是极其正确的,红军确实有一套理论。

简单地说,红军是一个打仗的团体。

它的行动取决于军事策略。

日本人进犯就得对抗,红军对这一点是无疑的。


9. “红军的任何军事行动有两大目标:打仗和招抚伤兵。


10. “比如,李德生——后来在朝鲜战争中担任中国志愿军司令员——在赤化鄂豫皖边区时只是一个游击队员。


以上是《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读书笔记摘抄,记录了作者在中国的革命时期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人物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袖们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领袖们》读书笔记单位:连云港市岗埠中心小学姓名:李家友 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索引:《领袖们》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野后的着作。

在这篇着作里,作者着重记述了周恩来、邱吉尔、戴高乐、麦克阿瑟、吉田茂、阿登纳、赫鲁晓夫、苏加诺、尼赫鲁、梅厄夫人、李光耀等十几位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领袖人物。

《领袖们》是2008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尼克松。

译者:施燕华等。

观点摘要:领袖研究是政治学领域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以往大多数关于领袖研究的着作,领袖思想与经历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往往以领袖思想或领袖成长经历这样单一的视角呈现出来,这样不利于学者或大众对领袖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战后总统尼克松所着《领袖们》为领袖研究树立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对诸如领袖领导能力、领袖如何进入"伟人"行列等基本问题都置于领袖个人经历与个性互动当中来讨论,对于完善领袖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家友读书心得尼克松的这本着作还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书中比较客观和平易近人的文风,因为这本着作在探讨做一个领导者或一个领袖的必备素质时发出的独到见解。

这种独到见解一方面由于尼克松的博览群书,更为重要的是他特殊的身份,他本身就是个领导者,做过美国的总统。

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他和这些书中的领导者有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他更加能够写出领导者本来的面目,因为他同样是一个领导者,他对领导的本质和技巧有其经验式的独到见解,对有志成为领导者的后来俊彦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

尼克松在这本着作中推崇和他意识形态相近的伟大领袖,比如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

但是他也详细的描写了赫鲁晓夫、周恩来等共产党的领导人。

周恩来在他看来是一个人格和修养上都非常值得尊敬的完美的人,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执行者,伟大的外交家,伟大的协调者,伟大的总理。

评论周恩来不可能不提到毛泽东,作者称周恩来是“身处巨人之下”的“大人物”、“领袖人物”,他一生“小心翼翼地让聚光灯集中在毛泽东的身上”。

作者认为: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当中,周恩来更有远见卓识”。

他称赞“周恩来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他既是致力于意识形态的人,又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既是政治上的斗士,又是最大的调和者。

在扮演如此错综复杂的角色的人物中,很少有人能象周恩来一样,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应付裕如。

而周恩来却可以扮演这些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或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些角色揉合在一起。

对他来说,这并不是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逢场作戏,而是说明这位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复杂但又敏锐聪颖的人物具有不同的几个侧面。

”他“洞悉权利斗争的现实......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儒雅之士所具有的个人素质,则赋予他以超人的品德,使他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敬爱的领袖’;现实主义者的精明,又使他能够准确地估计国内政治和国际外交风云方面的潜在势力。

这位政治斗士的韬晦,使他的政策在他身后还得以延续,并延伸到毛泽东以后的时代;调和者的机智和谦逊,又使他在更大的灾难性人物分裂中国时,能够把这个国家维系在一起”。

应该说,作者的观察是独到入微的。

周恩来所以能在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历次“路线斗争”中、在毛泽东晚年很不正常的政治控制下、在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环境中不被政治风浪所吞没,保持一个政治家的高尚气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除了他崇高的个人品质和人格力量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他“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在与特别重视个人权威的毛泽东共掌国柄的日子里,他“总是退到不显眼的位置”,“小心翼翼地让聚光灯集中在毛泽东身上”。

当然,这里边有对毛泽东个人权威的畏惧和忌惮,但更多地是表现了他对领袖中心人物的尊重和维护,也表现了他本人“从未想要争取更大权力”的坦荡胸怀。

在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他既是“斗士”,又是“最大的调和者”。

他能洞悉政治斗争的细微倾向,在恶势力猖獗之时,他能韬晦以待,“不动声色地行使着权力”,矫正国家形势发展的不正确方向。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独立支撑,恪尽职守,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中,他尽可能地保护国家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有价值的精华因素──官员、专家、学者、文物、政权机构、科研院校、经济成果......尽管由于形势恶劣,他自己力不能及,有些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使他深为痛疚(如贺龙之死令他伤痛无比,以至要七鞠躬致哀)但他是在中国社会环境非常混乱、自己也非常困难的处境下,做出了特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灾难性人物分裂中国时”,他“把这个国家维系在一起”。

周恩来在国际交往方面的才干、气质、风度是令几乎所有与他有过接触的友人甚至敌人都公开表示钦佩的。

尼克松称他是“第一流的外交家”,“具有天才的灵活性、对国际权力斗争的原则的熟悉和热切坚定的思想信仰”以及“高瞻远瞩的历史洞察力和极其丰富的经验”。

“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位世界领袖”,他”精力充沛,举止优雅,坦率从容,灵活机智,果断坚毅”,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就连“难得夸奖一位他从未见过的人物”的基辛格也“不同寻常地称赞周恩来”。

正是由于周恩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所充分表现出来的聪慧、文雅、和蔼、机警、坚毅、自尊、自信而又自警自省的高尚品格,使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政治荣誉。

他的声誉超过在他之前、与他同时直至现今的任何一位中国领导人。

可以这样说:周恩来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

尼克松虽然没有列专门篇章描写毛泽东,但周恩来与毛泽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因而作者把两位伟人作了对比性分析,论述了他们之间合作与协调的关系。

尼克松认为:“毛泽东把斗争看作高于一切”,他“具有能够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以及藐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无情的一面和狂热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在他身上交替出现”,“任其发展,把他本人推向各个不同的方向”。

他“以强迫的方式,经常进行过多过急的改革,反而招致社会动荡”。

“毛泽东希望人民点燃起自己的革命热情,但是,只有这种热情符合毛泽东的想法时,他才能够容忍。

当他们偏离他的轨道时,他就会用合法的约束和严酷的国家机器来达到他的目的。

直到最后,毛泽东似乎还没有领悟到这样的高压统治会产生官僚政治,窒息人民的创造性和挫伤他们的自觉性”。

尼克松指出,毛泽东晚年权力倾向不稳定,时而倒向政治派别的这一边,时而倒向那一边。

在这种政治摇摆的过程中,给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连他自己也否定了”。

相比之下,“周恩来则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他更多地强调要有选择地通过斗争来获得具体的成果”,他是“为了实现建立平等的社会这一远景而斗争的第一代领导人,他也是一位想循序渐进地推行经济现代化的领导人”他“深知要在今后数千年内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要和国防方面的需求,就必须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他“运用他那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和用之不绝的精力......使毛泽东能够全神贯注地关心自己,对国家领导工作采取超脱的态度”。

周恩来“在内战期间,对共产党赢得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1949年胜利以后,周恩来不过是毛泽东所信任的几个助手之一。

他想通过循序渐进的经济现代化的方法,把意识形态和实用主义融合在一起,但毛泽东在政策上的摇摆多变,使周恩来的努力屡遭挫败”。

他“还试图使……中国冷酷无情的生活变得温和一些,允许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讨论”,他“几乎是独力为此而奋斗的,但他的这种努力也失败了”。

作者评论道:毛泽东周恩来晚年“共同的苦恼”是“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多了”,但“在他们最后的年月里......眼界和使命却不相同......也不是向着同一目标前进的”。

周恩来由于预料到今后的形势和斗争的发展,“一声不响地把支持他的政策的人尽可能多地安置到重要的岗位上去”。

虽然“他们两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周恩来的政策在身后得到了继承,毛泽东的继承人却竞相抛弃毛泽东主义”。

作者最后写到:“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主义就会缺乏一种神秘感──它不仅吸引了那些征服了中国的狂热的支持者,也鼓舞了世界亿万人民。

但是,毛泽东象大多数革命领导人一样,只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

”“周恩来也能够进行破坏,但他很有才干。

他不是光能管理废墟的人,而是能够进行建设......他既能维护过去留下的最美好的东西,又能为未来建设一个新社会。

”“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中国革命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并搞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最终将取决于中共现行领导人的决策,看他们能否象周恩来那样,更多地是作为中国人行事,而不是作为共产党人行事。

”也许人们会说毛泽东主宰新中国,同时也主宰周恩来,但是周恩来的顺从是一种高尚的顺从,是为了大局和人民的顺从。

有时候领袖就应该克制自己,不要让野心之火败坏自己的心智和德行。

如果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你就应该大度的让贤,并且合作共同完成伟大的事业。

领袖必备的素质是我非常注意的。

领袖必须看到更远的地方,应该看到未来的方向,所以毛泽东就会只谈哲学问题,而把具体事物的操作交给周恩来去做。

领袖必须能够有一个远见卓识来引导自己国家的人民,没有远见卓识,就没有那种长久的领导力。

所以领袖必须是深思熟虑的,博览群书的,或者是广泛听取意见的。

光是形成一种鼓舞大家引导人民的远见还不行,领袖必须能够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决心勇气去坚持去执行去实现它。

意志的锻炼显得非常重要,意志不坚强,就树立不起强有号召力的旗帜。

意志不坚强,就不能克服一路上的艰辛和阻力。

要知道领导一个国家,领导众多人民,其间有各种阻碍各种意外,一个犹豫的人软弱的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

领袖很多时候需要冷静,或者表现的冷酷无情,这是他意志坚强的一个表现。

因为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这些人的数量还不少),因为他可能为了大局的利益而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或者少数人的利益。

你可能会说这是多数人的暴政,领袖很多时候就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所以领袖的内心煎熬比任何人都要严重,所以领袖在这种时候必须豁达必须表现的冷酷无情。

这本由20世纪下半夜极具影响力的一位领袖人物去描写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们的书,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成为领袖人物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这本书并不如它文字里所表现的那般易懂。

尼克松被认为是自威尔逊、小罗斯福后美国最伟大的战略家。

他对领袖的理解不仅仅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他的自身的实践,且这本书是在水门事件之后他下野所着,在一个适合理性思维的环境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将他亲身接触的领袖们的风采逐一道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