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工具,如纸、笔、剪刀、胶水等;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问题,以便进行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教学目标
• 1.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将数量 .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 关系进行转化的解题思路, 关系进行转化的解题思路,确定合理的解 题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题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 2.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 . 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提高从不 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返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比一比 你会转化吗?
•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 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 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 生人数是男生的80%。美术 80%。 生人数是男生的80%。美术 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运用
总结
思考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 回顾一下, 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返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返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 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 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 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 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 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 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 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 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 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 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 正算到一半。 阿普顿慌忙回答, “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 上滚了下来。 才算到一半? 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 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 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 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 何必这么复杂呢? 爱迪生微笑着说, 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 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 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 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 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 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测教科书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感受假设的策略是为了先满足一个条件,进而调整以满足另一个条件,感受这种策略结合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从题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利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教学难点: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用调整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例1的时候,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呢?生:画图、转化。
师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21、出示: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一共42人,10只船。
生2:每只大船住5人,每只小船住3人。
生3:每只船正好注满,没有空位。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汇报方法师:谁先来说说你的想法?(1)假设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
(板书)师:刚才这个同学假设的很好。
他先满足一共是10只船这个条件,然后想大船9只小船1只,发现总人数48人不满足总人数42人这个条件,这个结果不对。
接着继续一一列举,最终找到答案。
假设大船和小船一样多。
(板书) 大船5只,小船5只,5×5+5x3=40 少2大船6只,小船4只,6×5+4x3=42 正好假设全是大船(板书)师:一共坐多少人?多了多少人?生:一共坐的人数为:5x10=50(人);多的人数:50-42=8(人)师:多了8人我们怎么办?对了,要把他们拿走,就变成了小船,是不是随便拿走?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不是随便拿走,必需满足每只船都坐满,不能留空位师:那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只能在每只船上拿走多少人?这个多少人就是大船和小船人数差,是几人?生:2人。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一些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块地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0米,宽是5米,要求将这块地分成几个相同面积的正方形。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精品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六下第27页例1,第28页练一练及练习五1——3题。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某个分数的意义,联系不同的知识,学会应用“问题转化”的方法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来解决陌生、新颖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转化的多样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运用问题转化的思想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学案导案【基础部分】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4:3。
(2)一瓶果汁,喝了2/5【尝试探究】1、小组合作,围绕导学单自学自学提示:(1)认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根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想一想可以应用什么策略解决,试着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解决时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4)在组长的安排下,各组整理好不同的方法,准备大组交流。
2、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
自由回顾并说一说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重点说说是怎样应用了转化的策略,自己选择的解决方法是联系了以前一、导入新课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与比,你能想到些什么?要求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揭示课题,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二、参与探究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围绕导学单自主探索研究。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在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组织调控学生进行互相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不同的方法。
大家可能有的方法如下:方法1:画线段图,看出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5,利用女生人学过的什么知识,应用了什么方法等。
【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1-3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转化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理解转化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转化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策略,并能够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转化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理解转化的方法。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转化策略。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转化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转化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转化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3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同步练习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一、填空简单我细心。
(33分)1、制作扇形统计图时,占圆面积25%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
1,弟弟比哥哥矮( )。
2、哥哥比弟弟高53、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 ),使人( )。
4、计算分数除法时,通常把分数除法转化成( )。
5、15、12、14、15、10、15、9、1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6、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 )的数。
7、要求一个工厂的月平均产量,必须知道( )和( )两个条件。
2,女生是全班人数的8、六一班共有5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3( )。
3,看了的是没看的( ),没看的是看9、一本书,已经看了8了的( )。
10、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 )成整数乘法先算出积。
11、某专业户养鸡、鸭、鹅900只,根据下图填(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养的鹅是( )只。
(3)鹅的只数比鸭多( )%。
(4)表示鸭的只数的扇形的圆心角( )度。
(5)鸡的只数是( )和( )只数的和。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1、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 ( )。
A 、平均数B 、众数C 、中位数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3,其中一个数是12,另一个数是36,第三个数是( )。
A 、2l B 、l2 C 、693、小强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85分,已知语文80分,英语83分,么数学( )分。
A 、85B 、90C 、924、要把五年级一班25名女生身高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身材的高矮,需绘制( )统计表。
A 、复式B 、单式C 、整理数据D 、百分数5、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平均身高153.8厘米,其中男生45人,平均身高150.4厘米,女生有40人,平均身高( )厘米。
A 、153.8厘米B 、151.2厘米C 、142.8厘米D 、140.1厘米三、判断题。
(20分)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利用转化的方法得出来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大象的重量
曹冲பைடு நூலகம்象
转化成
石块的重量
答案
秤出石块的重量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 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能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7(0 只)
7
7
公鸡总数:70 4 =4(0 只) 7
公鸡 母鸡
随堂训练
张阿姨将59张卡片给13个小朋 友,有的分到3张,有的分到7张, 这些卡片正好分完,分到3张、7张 的各有多少人?
分到3张的人数:(13×7-59)÷(7-3)=8(人) 分到7张的人数:13-8=5(人)
答:分到3张的有8人,分到7张的有5人。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 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解决这个问题,你准 备选择什么策略?
画图法 列举法 假设法
画图法
列举法
假设法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 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解答并检验。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画图、列举、 先假设再调整都 是解决问题的有 效策略。
分析和解决同 一个问题,可以 用不同的策略。
要学会根据具 体问题灵活选择 策略。
随堂练习
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有22条。鸡 和兔各有多少只?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 苏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 苏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找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找规律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掌握,让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
数学学习。
二、教学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模拟。
2.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2:找规律。
3.练习:练习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3.1 复习
1.讲师和学生一起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模拟策略,让学生回忆模拟的作用以及在学习中的应用。
2.让学生尝试回答一些适当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模拟策略的理解。
3.2 教学
1.首先解释什么是“找规律”,并且为何它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提供一些示例,让学生能够理解规律是如何发现的。
2.接着,通过一些列例题子,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找规律”这种策略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一步步地跟着讲师做,并尝试自己来尝试解题。
3.给予单独时间,让学生尝试更多的问题,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对“找规律”策略的理解。
3.3 练习
给予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作业带回家中完成,并及时批阅。
四、教学总结
通过教授“找规律”的策略,学生们将有机会学习到一些关键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锻炼,以期在前行的学习道路上更好地前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对所求问题进行合理猜测,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直至求出解。
(2)作用。
通过猜测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
4.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1)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退一步去考虑简单的情形,由最简单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推广至较复杂的问题情形,总结出规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
一、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
(1)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作用。
①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的情况。
②通过画图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③通过画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2.列表。
(1)运用表格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作用。①通过列表来自理信息,进行推理。②通过列表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3.猜想与尝试。
(2)作用。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到的策略不止上面这四种,还有逻辑推理、列方程、转化法、倒推法……有时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运用两种或多种策略。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把数量关系和图形结合起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用假设法解答。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
【基础+拔高】3.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班级:姓名: 等级:【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5吨是8吨的 %; 8吨是5吨的 %;5吨比8吨少 %; 8吨比5吨多 %.2.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0只,有32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1)列表法解答:(2)假设法解答:①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那么,一共只有________只脚,比应有的脚的只数少________只,这是因为把兔当成鸡后,每只兔少算了________只脚,由“一共少的脚的只数”÷“每只兔少算的脚的只数”可以算出________的数量是________只.②也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那么,一共有________只脚,比应有的脚的只数多________只,这是因为把鸡当成兔后,每只鸡多算了________只脚,由“一共多的脚的只数”÷“每只鸡多算的脚的只数”可以算出________的数量是________只.3.某人领得工资240元,有2元,5元,10元三种人民币共50张,其中2元和5元的张数一样多,那么10元的有_____张.4.把一根长12分米圆柱形钢材截成三小段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的底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原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5.小红和小丽两人的钱数比是4∶5,小红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______),小丽比小红多(______)。
二、选择题6.“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名题之一,《孙子算经》是这样记载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你认为结果是()A.鸡23只兔12只B.鸡12只兔23只C.鸡14只兔21只7.一件商品“买四赠一”,其实就是将这件商品价钱打()出售.A.二五折 B.七五折 C.八折 D.四折8.某校五、六年级人数相等,其中五年级男、女生人数之比是3∶2,六年级男、女生人数之比是5∶4,那么这两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转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这些当时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是趋于迷糊的。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笔算算,体会哪里运用了转化策略。
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计算分数除法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计算小数除法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计算83+83+83+83+83是把相同加数的和转化成乘法。
……师: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 苏教版 (1)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教学过程:一、温故预习: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假设2、提出课题:利用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揭题)二、课堂助学1、师:今天继续来学习新的内容。
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1)自己把题目读一读,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设,这时可提示学生:在解决例题1时,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怎样想?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假设:a、假设10只都是大船b、假设10只都是小船c、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⑶讨论画图:a、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什么策略来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呢?b、你准备怎么来画呢?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船和人(课件出示10只大船图,并给学生也提供10只大船图)⑷研究调整:a、发现矛盾引发思考: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空出了几个座位船呢?为什么会少了这些人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反馈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大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当一只小船被看成大船时,每条船会多坐2人,所以会少了8个人(板书:少了8人)b、借助画图,研究调整:那需要把几只大船调整为小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板书:大船→小船)先想一想,然后再图上画一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或两种策略,缺乏对多种策略的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在这一策略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策略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探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如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一些常用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复杂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掌握转化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转化的策略;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转化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转化的策略。
例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哪个面积更大?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转化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复杂的图形,如何通过切割和拼接,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讲评2课时)
(6)王大伯家种了35棵杉树,是柏树棵数的 7 ,柏树有多 5
少棵?(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三:根据数量关系直接计算的方法。
7
柏树的棵数× ?棵
5
=杉树的棵数 35棵
35÷
7 5
=35×
5 7
=25(棵)
答:柏树有25棵。
《补充习题》第22页第1题
(6)王大伯家种了35棵杉树,是柏树棵数的 7 ,柏树有多 5
5角的枚数
10 9 8
1元的枚数
10 11 12
总元数
10×0.5+10×1=15 9×0.5+11×1=15.5 8×0.5+12×1=16
和16元比较
少1元 少0.5元
正好
先检验,再填写答案。
检验:8+12=20(枚) 8×0.5+12×1=16(元)
答:5角的枚数有8枚,1元的枚数有12枚。
《补充习题》第27页第6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整理和复习》(自主练习)
一、判断。
1
1
1、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4 ,也就是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4 。( )
2、一杯果汁,喝了
2 5
,剩下的果汁是喝了的
3 5
。(
)
3、桃树的棵数与杏树的棵数比是5︰3,那么桃树的棵数比杏树多 2 。( ) 3
4、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4人,坐满8条大船的人全部改坐小船,需要10条小船。( )
分析: 黑兔是7份,白兔比黑兔 少4份,白兔是3份。白兔 和黑兔总共是10份。
黑兔:30÷(7+7-4)× 7 =21(只) 白兔:30÷(7+7-4)×(7-4)=9(只) 答:白兔养了9只,黑兔养了21只。
《补充习题》第23页第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的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
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
(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我们能用已有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办法
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1)同桌讨论。
(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
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 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
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
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 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三、运用转化的策略练习,学会一些转化的技巧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用转化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转化,突出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
(一)图形的转化。
1.面积计算中的转化。
74页练习十四第2题。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用了什么策略?(转化)
(评析:等积转化是图形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一组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转化的前提是对图形组成的分析)
2.周长计算中的转化。
(1)求下图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表示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段的长度?(学生指)
右上方那些线段的长度并不知道,怎么办呢?(把横向的线段移到最上边,纵向的线段移到最右边,就能知道他们的长度的和)
课件演示。
现在能求出周长吗?
师:图形转化时什么没有变?(周长没有变)
所以这种图形转化属于“等周转化”。
(2)练习:74页练习十四第3题。
(作业纸)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第三个图形怎么办?(量)至少要量几条线段的长度呢?
(评析:等周转化在计算图形的周长时常常用到,练习中让学生思考“求周长时至少要量几条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数形转化
1.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1/2+1/4+1/8+1/16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相邻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关系?
师:你会算吗?怎样算?(先通分)
师:通分就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数的转化。
师:其实,如果将这个算式转化为图形,更为有趣。
(逐步出示图形,表示算式)
观察图与算式,求这个算式的和就是求图中哪个部分的面积?(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因为用1减去空白部分就是涂色部分,所以算式的和可以转化为1-1/16。
即1/2+ 1/4+1/8+1/16=1-1/16。
2.延伸:再加上1/32、1/64,学生直接说结果。
师:本来算加法,比较繁;转化后,算减法,比较简单。
所有的分数加法都能这样转化吗?这些加数有什么特征?
3.创造:同学们,你能创造出一个像这样的算式吗?
小结:数形结合有助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三)式的转化。
1.师:上面运用数与形的转化得到的结果也可以通过式的转化得到。
(先加上一个1/16,再减去1/16)
2.师: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简便计算,实际上都是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练习:(1)1.25÷1/8 (2)16-2.54-7.46
(3)9÷0.25 (4)(5l×11×l9)÷(57×77×17)
小结: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可以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转化的策略
练习十四第1题。
1.数形结合展示比赛过程,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由“淘汰”进行思考)
师:什么叫单场淘汰制?
每进行一场比赛就会淘汰——支球队,每淘汰一支球队就得进行一场比赛。
所以比赛的场数与淘汰的球队数相等。
因为最终只有一支球队是冠军,也就是一共要淘汰16-1=15支球队,所以比赛的场数也就是16-1=15(场)。
追问:如果有64支球队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如果一共有n支球队呢?
师:这里所做的是计数对象的转化。
(评析:先通过一般的方法让学生得到结果,再应用转化的方法使思路简化,不仅对所得结果深信不疑,而且使思维更具灵活性)
四、拓展练习,提升转化的技能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将阴影部分转化成圆的四分之一)
2.下图中,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CDEF是正方形。
AZ=6厘米,DC=13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的和。
(将三角形ADE旋转到三角形GFE的位置,则所求的面积被转化为直角三角形BEG的面积)
(评析:教者在课的末尾安排了两道较难的题目,看似很难,转化后又非常简单。
转化前,山穷水尽疑无路,转化后,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正是转化策略的魅力所在!)
五、全课总结,形成转化意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家认为:解题就是把新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将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
所以,掌握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总评:教者通过精心选择的题组说明了多种多样的转化:包括数的转化(式的转化、运算的转化等)和形的转化(等积转化、等周转化等)。
说明了转化策略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说明了转化策略实施的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与之协同使用的其他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些转化的方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转化的魅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题和习题的量及难度都比较大,如果材料的编排再有所改进,则可能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