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1.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2)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修2-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1-1教案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1 且(and)1.3.2 或(or)1.3.3 非(not)(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掌握含有“或”,“且”,“非”的命题的构成.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抽象的逻辑联结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2)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綈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p∨q”“綈p”.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宜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置一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从是体会逻辑的思想.②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对比,明确它们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本质特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教法分析:依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本节采用发现法为主,以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老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既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模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流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课标解读1.会判断命题“p∧q”、“p∨q”、“綈p”的真假.(重点)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难点)3.掌握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易混点)“且”、“或”、“非”1.观察下面三个命题: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2.观察下面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或”联结得到的.3.观察下列两个命题:①35能被5整除;②35不能被5整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②是对命题①的否定.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綈p,读作“非p”或“p的否定”.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1.你能判断1中问题(1)描述的三个命题的真假吗?p且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③是真命题.若p、q都为真命题,则p∧q也为真命题.2.你能判断1中问题(2)描述的三个命题的真假吗?p或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真命题;②假命题;③真命题.若p、q一真一假,则p∨q为真命题.3.你能判断1中问题(3)所描述的两个命题的真假吗?非p的真假与p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真命题;②假命题.若p为真命题,则綈p为假命题.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p∧q”形式命题:当命题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则p∧q是假命题.(2)“p∨q”形式命题:当p、q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q为真命题;当p、q均是假命题时,p∨q为假.(3)“綈p”形式命题:若p是真命题,则綈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綈p必是真命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用逻辑联结词构造新命题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綈p”的形式.(1)p:函数y=3x2是偶函数,q:函数y=3x2是增函数.(2)p:3是无理数,q:3是实数(3)p: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q: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思路探究】明确命题p、q→确定联结词→构成新命题【自主解答】(1)p∧q:函数y=3x2是偶函数且是增函数;p∨q:函数y=3x2是偶函数或是增函数;綈p:函数y=3x2不是偶函数.(2)p∧q:3是无理数且是实数;p∨q:3是无理数或实数;綈p:3不是无理数.(3)“p∧q”: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且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p∨q”: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或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綈p”:三角形的外角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或”、“且”、“非”联结两个简单命题时,要正确理解这三个联结词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逻辑联结词联结,有时为了通顺也可以适当添加词语或省略联结词.如甲是运动员兼教练员,就省略了“且”.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方程2x2+1=0没有实数根;(3)12能被3或4整除.【解】(1)是“p且q”形式.其中p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是“綈p”形式,其中p:方程2x2+1=0有实根.(3)是“p或q”形式.其中p:12能被3整除;q:12能被4整除.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6<6,q:6=6;(2)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q:不等式x2+x+2<0无解;(4)p:函数y=cos x是周期函数,q:函数y=cos x是奇函数.【思路探究】(1)你能分别判断p、q的真假吗?(2)判断出p、q的真假后如何判断“p∨q”,“p∧q”与“綈p”的真假?【自主解答】(1)∵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真命题.(2)∵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綈p为真命题.(3)∵p为真命题,q为真命题,∴p∧q为真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假命题.(4)∵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假命题.1.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时,首先确定该命题的构成,再确定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最后由真值表进行判断.2.真值表p q 綈p p∨p 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也可以概括为口诀:“p与綈p”一真一假,“p∨q”一真即真,“p∧q”一假就假.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x=±1是方程x2+3x+2=0的根;(3)集合A不是A∪B的子集.【解】(1)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因为p真,q真,则“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1是方程x2+3x+2=0的根,q:-1是方程x2+3x+2=0的根,因为p假,q真,则“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3)这个命题是“綈p”的形式,其中p:A⊆(A∪B),因为p真,则“綈p”假,所以该由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已知a>0,设命题p:函数y=a x在R上单调递增;命题q:不等式x2-ax+1>0对x∈R恒成立,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1)若函数y =a x 在R 上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不等式x 2-ax +1>0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由p ∨q 真,p ∧q 假可推得p 、q 的真假是怎样的?【自主解答】 ∵y =a x 在R 上为增函数 ∴命题p :a >1∵不等式x 2-ax +1>0在R 上恒成立, ∴应满足Δ=a 2-4<0,即0<a <2, ∴命题q :0<a <2.由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得p 、q 一真一假.①当p 真、q 假时,⎩⎪⎨⎪⎧a >1,a ≥2,∴a ≥2;②当p 假,q 真时,⎩⎪⎨⎪⎧0<a ≤1,0<a <2,∴0<a ≤1.综上知,a 的取值范围为{a |a ≥2或0<a ≤1}.命题“p ∧q ”“p ∨q ”“綈p ”真假应用的两个过程:(1)由命题“p ∧q ”“p ∨q ”“綈p ”的真假推出p 和q 的真假,其结论如下: ①若“p ∧q ”为真,则p 和q 均为真;若“p ∧q ”为假,则p 和q 至少有一个为假; ②若“p ∨q ”为真,则p 和q 至少有一个为真;若“p ∨q ”为假,则p 和q 都为假; ③命题p 和命题綈p 真假相反.(2)由p 和q 真假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求得结论.(2013·湛江高二检测)已知: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解】 p :⎩⎪⎨⎪⎧Δ=m 2-4>0,m >0,解得m >2.q :Δ=16(m -2)2-16=16(m 2-4m +3)<0, 解得1<m <3.∵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p 为真,q 为假,或p 为假,q 为真,即⎩⎪⎨⎪⎧ m >2,m ≤1或m ≥3或⎩⎪⎨⎪⎧m ≤2,1<m <3,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m |m ≥3或1<m ≤2}.(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致误写出命题:“若x 2-x -2≠0,则x =-1且x =2”的否定.【错解】 若x 2-x -2=0,则x ≠-1或x ≠2.【错因分析】 本题误将命题的否定写成了命题的否命题.【防范措施】 命题的否定是将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而否命题则是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都分别否定,书写时一定要区分开.【正解】 若x 2-x -2≠0,则x ≠-1或x ≠21.对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理解可以类比集合部分所学的“交集”“并集”“补集”;也可以联系电学中的“两个开关串联”“两个开关并联”“一个开关的开和关”.2.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步骤:①分析命题的构成形式;②判断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③根据真值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3.命题的“否定”和它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结构上看,一个命题的否定只对结论一次性否定,而它的否命题要对条件和结论都否定,即两次否定;从真假关系上看,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命题的真假性一定相反,而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命题之间的真假没有任何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1.命题“2 013≥2 012”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A.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C.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D.以上都不对【解析】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答案】 A2.已知命题p:5≤5,q:5>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为真,p∨q为真,綈p为真B.p∧q为假,p∨q为假,綈p为假C.p∧q为假,p∨q为真,綈p为假D.p∧q为真,p∨q为真,綈p为假【解析】易知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由真值表可得:p∧q为假,p∨q为真,綈p 为假.【答案】 C3.若命题p: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则綈p为:______.【答案】矩形的四个角不都是直角4.已知p:x2-x≥6,q:x∈Z,若p∧q和綈q都是假命题,求x的取值集合.【解】∵綈q是假命题,∴q为真命题.又p∧q为假命题.∴p为假命题.因此x2-x<6且x∈Z.解之得-2<x<3且x∈Z.故x=-1,0,1,2.所以x取值的集合是{-1,0,1,2}.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若命题p:x∈A∩B,则“綈p”为()A.x∈A且x∉B B.x∉A或x∉BC.x∉A且x∉B D.x∈A∪B【解析】p:x∈A∩B即x∈A且x∈B.故綈p为:x∉A或x∉B.【答案】 B2.已知命题p,q,则命题“p或q为真”是命题“q且p为真”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真命题,而p且q为真命题⇒p或q为真命题.【答案】 B3.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綈p)∨q B.p∧qC.(綈p)∧(綈q) D.(綈p)∨(綈q) 【解析】不难判断出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q是假命题,结合选项,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答案】 D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命题“p且q”的否定是“綈p或綈q”B.|a|<1且|b|<2是|a+b|<3的充要条件C.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命题p:若M∪N=M(M,N为两个集合),则N⊆M,命题q:5∉{2,3},则命题“p 且q”为真【解析】A正确;当a=5,b=-4时,有|a+b|<3⇒/|a|<1且|b|<2,故B错误,x =1时,x2-3x+2=0,反之不成立,C正确;对于D:p为真命题,q也为真命题;故“p 且q”为真,D对.【答案】 B5.(2013·临沂高二检测)p:点P在直线y=2x-3上;q:点P在曲线y=-x2上,则使“p∧q”为真命题的一个点P(x,y)是()A.(0,-3) B.(1,2)C.(1,-1) D.(-1,1)【解析】 要使“p ∧q ”为真命题,须满足p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即点p (x 、y )即在直线上,也在曲线上,只有C 满足.【答案】 C二、填空题6.下列命题①命题“-1是偶数或奇数”; ②命题“2属于集合Q ,也属于集合R ”;③命题“A A ∪B ”.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解析】 ①∵-1为奇数,∴为真命题;②2为无理数,2∉Q ,为假命题;③∵A ⊆(A ∪B ),∴为假命题.【答案】 ①7.设命题p :2x +y =3,q :x -y =6,若p ∧q 为真命题,则x =________,y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有⎩⎪⎨⎪⎧ 2x +y =3,x -y =6,解得⎩⎪⎨⎪⎧x =3,y =-3.【答案】 3 -38.若“x ∈[2,5]或x ∈(-x,1)∪(4,+∞)”是假命题,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x ∈[2,5]或x ∈(-∞,1)∪[4,+∞),故x ∈(-∞,1)∪[2,+∞),由于该命题为假命题,所以1≤x <2,即x ∈[1,2).【答案】 [1,2) 三、解答题9.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命题p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命题q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命题p :“x 2-3x -4=0”是“x =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q :若函数f (x )=sin(2x +φ)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φ=π2. 【解】 (1)因为p 、q 均为真命题,∴p ∧q ,p ∨q 为真,綈p 为假命题.(2)由x 2-3x -4=0,得x =4或x =-1.∴命题p 是真命题,又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φ=k π+π2(k ∈Z ),则命题q 是假命题. 由于p 真,q 假,∴綈p 、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10.已知a >0且a ≠1,设命题p :函数y =log a (x -1)在(1,+∞)上单调递减,命题q :曲线y =x 2+(a -2)x +4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若“綈p 且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由函数y =log a (x -1)在(1,+∞)上单调递减,知0<a <1.若曲线y =x 2+(a -2)x +4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则(a -2)2-16>0,即a <-2或a >6.又a >0且a ≠1,∴a >6.又因为“綈p 且q ”为真命题,所以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于是有⎩⎪⎨⎪⎧a >1,a >6,所以a >6.因此,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6,+∞).11.已知m >0,p :(x +2)(x -6)≤0,q :2-m ≤x ≤2+m .(1)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m =5,“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解】 p :-2≤x ≤6,q :2-m ≤x ≤2+m (m >0).(1)∵p 是q 的充分条件∴⎩⎪⎨⎪⎧2-m ≤-2,2+m ≥6,解之得m ≥4.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2)当m =5时,q :-3≤x ≤7.∵“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p 、q 一真一假,∴-3≤x <-2或6<x ≤7.因此,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3,-2)∪(6,7].(教师用书独具)给出下列三个不等式:①|x -1|+|x +4|<a ;②(a -3)x 2+(a -2)x -1>0;③a >x 2+1x2.若其中至多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对于 ①,因为|x -1|+|x +4|≥|(x -1)-(x +4)|=5,所以当不等式|x -1|+|x +4|<a 的解集为空集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5.对于②,当a =3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不是空集;当a ≠3时,要使不等式(a -3)x 2+(a -2)x -1>0的解集为空集,则⎩⎪⎨⎪⎧a -3<0,(a -2)2+4(a -3)≤0,解得-22≤a ≤2 2. 对于③,因为x 2+1x 2≥2x 2·1x 2=2, 当且仅当x 2=1x2,即x =±1时取等号, 所以不等式a >x 2+1x2的解集为空集时,a ≤2. 因此,当三个不等式的解集都为空集时,-22≤a ≤2.所以要使三个不等式中至多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2,+∞).已知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假设三个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都没有实数根,则⎩⎪⎨⎪⎧ Δ1=(4a )2-4(-4a +3)<0,Δ2=(a -1)2-4a 2<0.Δ1=(2a )2-4(-2a )<0.即⎩⎪⎨⎪⎧ -32<a <12,a >13或a <-1,得-32<a <-1.-2<a <0,∴a ≤-32,或a ≥-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高二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2(人教新课标A版选修2-1)
课题: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批 注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 “¬P ”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 “¬P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教学过程:1、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 ①35能被5整除; ②35不能被5整除;(2) ①方程x 2+x+1=0有实数根。
②方程x 2+x+1=0无实数根。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
2、归纳定义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
3、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间的关系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
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 是命题P 的否定,那么¬P 与P 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让学生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p ¬P 真 假 假 真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因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1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 算法案例》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3教学分析在学生学习了算法的初步知识,理解了表示算法的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程序三种不同方式以后,再结合典型算法案例,让学生经历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三维目标1.理解算法案例的算法步骤和程序框图.2.引导学生得出自己设计的算法程序.3. 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得出自己设计的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算法程序.教学难点: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案例1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大家喜欢打乒乓球吧,由于东、西方文化及身体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喜欢横握拍打球,东方人喜欢直握拍打球,对于同一个问题,东、西方人处理问题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在小学,我们学过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先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当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较大时(如与6 105),使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下面我们介绍两种不同的算法——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由此可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今天我们将通过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怎样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2)怎样用穷举法(也叫枚举法)求最大公约数?(3)怎样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4)怎样用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讨论结果:(1)短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先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两个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2)穷举法(也叫枚举法)穷举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解题步骤:从两个数中较小数开始由大到小列举,直到找到公约数立即中断列举,得到的公约数便是最大公约数.(3)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其算法步骤可以描述如下: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第二步,求余数r:计算m除以n,将所得余数存放到变量r中.第三步,更新被除数和余数:m=n,n=r.第四步,判断余数r是否为0.若余数为0,则输出结果;否则转向第二步继续循环执行.如此循环,直到得到结果为止. 这种算法是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4)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也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为现代语言如下: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应用示例例1 用辗转相除法求8 251与6 105的最大公约数,写出算法分析,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算法程序.解:用两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求得商和余数:8 251=6 105×1+2 146.由此可得,6 105与2 146的公约数也是8 251与6 105的公约数,反过来,8 251与6 105的公约数也是6 105与2 146的公约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相等.对6 105与2 146重复上述步骤:6 105=2 146×2+1 813.同理,2 146与1 813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 105与2 146的最大公约数.继续重复上述步骤:2 146=1 813×1+333,1 813=333×5+148,333=148×2+37,148=37×4.最后的除数37是148和37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8 251与6 105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辗转相除法.由除法的性质可以知道,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上述除法步骤总可以在有限步之后完成,从而总可以用辗转相除法求出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算法分析: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辗转相除法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因此可以用循环结构来构造算法.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为r.第三步,m=n,n=r.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如下图:程序:INPUT m,nDOr=m MOD nm=nn=rLOOP UNTIL r=0PRINT mEND点评:从教学实践看,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算法中的转化过程,例如:求8 251与6 105的最大公约数,为什么可以转化为求6 105与2 146的公约数.因为8 251=6 105×1+2 146,可以化为8 251-6 105×1=2 164,所以公约数能够整除等式两边的数,即6 105与2 146的公约数也是8 251与6 105的公约数.变式训练你能用当型循环结构构造算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吗?试画出程序框图和程序.解:当型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如下图:程序:INPUT m,nr=1WHILE r>0r=m MOD nm=nn=rWENDPRINT mEND例2 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解: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如下图所示.98-63=3563-35=2835-28=728-7=2121-7=1414-7=7所以,98和63的最大公约数等于7.点评:更相减损术与辗转相除法的比较:尽管两种算法分别于东、西方古代数学名著,但是二者的算理却是相似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区别在于辗转相除法进行的是除法运算,即辗转相除;而更相减损术进行的是减法运算,即辗转相减,但是实质都是一个不断的递归过程.变式训练用辗转相除法或者更相减损术求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解:324=243×1+81,243=81×3+0,则324与243的最大公约数为81.又135=81×1+54,81=54×1+27,54=27×2+0,则 81 与 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所以,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另法:324-243=81,243-81=162,162-81=81,则324与243的最大公约数为81.135-81=54,81-54=27,54-27=27,则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所以,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例3 (1)用辗转相除法求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2)用更相减损术求80和36的最大公约数.解:(1)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如下:123=2×48+27,48=1×27+21,27=1×21+6,21=3×6+3,6=2×3+0,最后6能被3整除,得123和48的最大公约数为3.(2)我们将80作为大数,36作为小数,因为80和36都是偶数,要除公因数2.80÷2=40,36÷2=18.40和18都是偶数,要除公因数2.40÷2=20,18÷2=9.下面来求20与9的最大公约数,20-9=11,11-9=2,9-2=7,7-2=5,5-2=3,3-2=1,2-1=1,可得80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为22×1=4.点评:对比两种方法控制好算法的结束,辗转相除法是到达余数为0,更相减损术是到达减数和差相等.变式训练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1 734,816的最大公约数.解:辗转相除法:1 734=816×2+102,816=102×8(余0),∴1 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是102.更相减损术:因为两数皆为偶数,首先除以2得到867,408,再求867与408的最大公约数.867-408=459,459-408=51,408-51=357,357-51=306,306-51=255,255-51=204,204-51=153,153-51=102,102-51=51.∴1 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是51×2=102.利用更相减损术可另解:1 734-816=918,918-816=102,816-102=714,714-102=612,612-102=510,510-102=408,408-102=306,306-102=204,204-102=102.∴1 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是102.知能训练求319,377,116的最大公约数.解:377=319×1+58,319=58×5+29,58=29×2.∴377与319的最大公约数为29,再求29与116的最大公约数.116=29×4.∴29与116的最大公约数为29.∴377,319,116的最大公约数为29.拓展提升试写出利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程序.解:更相减损术程序:INPUT “m,n=”;m,nWHILE m<>nIF m>n THENm=m-nELSEm=n-mEND IFWENDPRINT mEND课堂小结(1)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2)用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思想方法:递归思想.作业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261,319的最大公约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及其应用.使用辗转相除法可依据m=nq+r,反复执行,直到r=0为止;用更相减损术就是根据m-n=r,反复执行,直到n=r为止.解:辗转相除法:319=261×1+58,261=58×4+29,58=29×2.∴319与261的最大公约数是29.更相减损术:319-261=58,261-58=203,203-58=145,145-58=87,87-58=29,58-29=29,∴319与261的最大公约数是29.设计感想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本节的引入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开始,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从知识方面主要学习用两种方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从思想方法方面,主要学习递归思想.本节设置精彩例题,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很全面】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很全面】(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角”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1-1选修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2)
简易逻辑复习总结课教案教学目标对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两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帮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系统化,精确化,通过一些综合性例题,把知识相关联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巩固和深入.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全章知识体系的全面了解和理解,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准确掌握.难点是对基础知识的相互沟通和联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上课后首先对上节课布置给学生的复习总结表进行检查,并从中发现几份总结的较全面较深刻的表,在展示学生总结表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修改、完善,完成第一章两个单元的总结复习.然后展示给学生.一、知识体系(一)集合(二)简易逻辑二、基础知识 (一)集合(二)简易逻辑三、综合例题{4},p、q∈E,试求p+g的值和A∪B.这时,∴p+q=-1,A∪B={2,3,4},点评:准确掌握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的实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c<0.分析:方根根的状况的判断应从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去入手考虑,这里要注数a的值.解题时,首先求出A={0,-4},根据A∪B=A,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别当B={0},即方程有两个等根为零时,综合以上情况,若A∪B=A,则a≤-1,或a=1.分析:此题可先将p和q的m取值范围解出,然后再根据p或q为真,p且q为假知此题是要p和q中必一真一假时的m的取值范围.解:∵p或q为真,p且q为假.∴p为真,q为假,或p为假,q为真.解得m≥3或1<m≤2.例5、用反证法证明:若a、b、c、d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y、z、t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分析:结论的正面情况较多,较为复杂,但结论的反面情况唯一,而四个数都大于1,故宜用反证法.证明:假设x>1,y>1,z>1,t>1,则xyzt>1.又因xyzt=256a(1-a)·b·(1-b)·c(1-c)·d·(1-d)且a>0,b>0,c>0,d>0,1-a>0,1-b>0,1-c>0,1-d >0.∴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正确.。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高中数学 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全部内容。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教法指导】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非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理解命题P和非P的真假性关系.【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某公司在被查出违规建造豪华高尔夫球场时,负责人说“我们的场地没有球洞,不算高尔夫球场!”他说的有道理吗?☆探索新知☆1.一般地,对命题p加以否定,就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2.若p是真命题,则¬p是__________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是__________命题.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如表:p q p或q p且q¬p真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一命题的否定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1)p:3是自然数;(2)p:∅⊆{1,2};(3)p:李华是学生.[解析](1)¬p:3不是自然数;(2)¬p:∅{1,2};(3)¬p:李华不是学生.题型二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假:(1)命题:“不等式|x+2|≤0没有实数解”;(2)命题:“A (A∪B)”.[分析]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给出了一组复合命题.②判断其真假.解答这类题目可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来处理.题型三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例3 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否命题.(1)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若m2+n2+a2+b2=0,则实数m、n、a、b全为零.[解析](1)否定形式: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都是全等三角形.否命题:面积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2)否定形式:若m2+n2+a2+b2=0,则实数m、n、a、b不全为零.否命题:若m2+n2+a2+b2≠0,则实数m、n、a、b不全为零.☆课堂提高☆1.如果命题“p或q”与命题“非p”都是真命题,那么()A.命题p不一定是假命题B.命题q一定是真命题C.命题q不一定是真命题D.命题p与命题q的真假相同[答案]B2.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q;②p∨q;③p∧(¬q);④(¬p)∨q中,真命题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当x〉y时,两边乘以-1可得-x<-y,所以命题p为真命题,当x=1,y=-2时,因为x2<y2,所以命题q为假命题,所以②③为真命题,故选C。
高中数学《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1-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决问题 ((即一假则假)即一真则真2.能力目标: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运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题 难点:1、正确应用真值表。
2、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 教学过程: 例题分析:例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的简单命题: (1)黎明是老师,兆山也是老师(2)1是合数或质数(3)他是运动员兼教练员(4)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艺术上有缺点,而且政治上有错误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1既是质数又是素数(3)2和3都是素数(4)2≦2(5)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6)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3〈2(8)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9)f(x)=sinx是周期函数例3:已知P:x2+mx+1=0 有两个不等的负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q为真,P∨q为假,求m的范围小结: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决问题((即一假则假)即一真则真(4)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的“并、交、补”一一对应可以从集合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这些逻辑联结词的规定作业:P20:1、2、3。
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修1-1 专题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教
1.1.4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P∨q”.三、学情分析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探究一、下列三个命题有什么关系?(1)12能被3整除;(2)12能被4整除;(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1、“且”的意义: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规定:p且q为假。
(一假必假)探究二、下列三个命题有什么关系?(1) 27是7的倍数;(2)27是9的倍数;(3)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2、“或”的意义: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规定:说明:当,p 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 q都为假时,p或q为假。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二新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p q ∧”、“p q ∨”、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p q ∧”、“p q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 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2)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p q ∧:①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且q ”.②规定: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③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q :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2)p :35是15的倍数,q :35是7的倍数;(3)p :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q :三角形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④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2是48与60的公约数;(2)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3)2和3都是素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2. 教学命题p q ∨:①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或q ”.②规定: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例如:“22≤”、“27是7或9的倍数”等命题都是p q ∨的命题.③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34>或34<;(2)方程2340x x --=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3)10或15是5的倍数;(4)集合A 是A B ⋂的子集或是A B ⋃的子集;(5)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p q ∧”、“p q ∨”命题的概念及真假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20页 练习第1、2题2. 作业:教材P20页 习题第1、2题.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p q ∧”、“p q ∨”、“p ⌝”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p q ∧”、“p q ∨”、“p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分别用“p q ∧”、“p q ∨”填空:(1)命题“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是 的形式;(2)命题 “3大于或等于2”是 的形式;(3)命题“正数或0的平方根是实数”是 的形式.2. 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7是35的约数;(2)7不是35的约数.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p ⌝:①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②规定: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③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 :tan y x =是周期函数;(2)p :32<;(3)p :空集是集合A 的子集;(4)p :若220a b +=,则,a b 全为0;(5)p :若,a b 都是偶数,则a b +是偶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④练习教材P20页 练习第3题⑤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q ∧”、“p q ∨”、“p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p :9是质数,q :8是12的约数;(2)p :1{1,2}∈,q :{1}{1,2}⊂;(3)p :{0}∅⊂,q :{0}∅=;(4)p :平行线不相交.2. 小结: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及“p q ∧”、“p q ∨”、“p ⌝”这些新命题的正确表述和应用.三、巩固练习: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3≤;(2)22≤;(3)78≥.2. 分别指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 q ∧”、“p q ∨”、“p ⌝”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1)p :π是无理数,q :π是实数;(2)p :23>,q :8715+≠;(3)p :李强是短跑运动员,q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3. 作业:教材P20页 习题第1、2、3题。
高中数学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案 新人教A 版选修21
学习目标: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掌握,,p q p q p ∧∨⌝的真假性的判断;3、正确掌握p ⌝的意义,区别p ⌝与p 的否命题;4、,,p q p q p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q 的真假的判断。
一、主要知识:
1、“且”的意义:
“或”的意义:
“非”的意义:
2、命题的真假性的判断
3、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二、典例分析:
〖例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被数;(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3)平行线不相交。
〖例2〗: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q p q p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 35是15的倍数,:q 35是7的倍数。
〖例3〗:
〖例4〗::p 关于x 的不等式()244210x m x +-+>,对一切x R ∈恒成立;:q 函数()21
f x x mx =++在()1,-+∞上单调递增,若p q ∨为真,p q ∧为假,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三、课后作业:
:p 关于x 的不等式2240x ax ++>,对一切x R ∈恒成立;:q 函数()()lg 52x
f x a =-是增函数,若p q ∨为真,p 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备课精选】2012年高二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1-1教案1.3《简单逻辑联结词》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目标: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教学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教学难点:对“p或q”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创设情境1.什么叫做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是什么?(“或”的符号是“∨”、“且”的符号是“∧”、“非”的符号是“┑”,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3.什么叫做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4.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是什么?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q”);非p(记作“┑q”)二、活动尝试问题1: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1)8≥7(2)2是偶数且2是质数;(3) 不是整数;解:(1)真;(2)真;(3)真;命题的真假结果与命题的结构中的p和q的真假有什么联系吗?这中间是否存在规律?三、师生探究1.“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真假:(1)p:方程x2+1=0有实数根(2)p: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3)p:对任意实数x,均有x2-2x+1≥0;(4)p: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显然,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2.“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正方形ABCD是矩形,且是菱形;(2)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3)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4)x2-5x=0的根是自然数所以得: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
3.“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5是10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2)5是12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3)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4)方程x2-3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零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2)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1-1
教学目标: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p或q”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
1.什么叫做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是什么?(“或”的符号是“∨”、“且”的符号是“∧”、“非”的符号是“┑”,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3.什么叫做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4.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是什么?
p或q(记作“p∨q” );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q” )二、活动尝试问题1: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
(1)8≥7
(2)2是偶数且2是质数;
(3) 不是整数;
解:(1)真;(2)真;(3)真;
命题的真假结果与命题的结构中的p和q的真假有什么联系吗?这中间是否存在规律?
三、师生探究
1.“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真假:
(1)p:方程x2+1=0有实数根
(2)p: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
(3)p:对任意实数x,均有x2-2x+1≥0;
(4)p: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显然,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2.“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正方形ABCD是矩形,且是菱形;
(2)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
(3)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
(4)x2-5x=0的根是自然数
所以得: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
3.“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5是10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 (2)5是12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 (3)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
(4)方程x 2
-3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零
当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 或q 为真;当p 、q 都为假时,p 或q 为假。
四、数学理论
1.“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当p 为真时,非p 为假; 当p 为假时,非p 为真. (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当p 、q 为真时,p 且q 为真;
当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 且q 为假。
(一假必假)
注:1°像上面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
2°由真值表得:
“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 的真假相反;
“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为假; “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为真; 3°真值表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
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内容。
如:p 表示“圆周率π是无理
数”,q 表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尽管p 与q 的内容毫无关系,但并不妨碍我们利用真值表判断其命题p 或q 的真假。
4°介绍“或门电路”“与门电路”。
或门电路(或) 与门电路(且)
五、巩固运用
例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4≥3 (2)4≥4 (3)4≥5 (4)对一切实数01,2≥++x x x 分析:(4)为例:
第一步:把命题写成“对一切实数01,2>++x x x 或012=++x x ”是p 或q 形式 第二步:其中p 是“对一切实数01,2>++x x x ”为真命题;q 是“对一切实数
,x 012=++x x ”是假命题。
第三步:因为p 真q 假,
由真值表得:“对一切实数01,2≥++x x x ”是真命题。
例5: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1)p :2+2=5; q :3>2 (2)p :9是质数; q :8是12的约数; (3)p :1∈{1,2}; q :{1}⊂{1,2} (4)p :⊂Φ{0}; q :=Φ{0}
解:①p 或q :2+2=5或3>2 ;p 且q :2+2=5且3>2 ;非p :2+2≠5. ∵p 假q 真,∴“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②p 或q :9是质数或8是12的约数;p 且q :9是质数且8是12的约数;非p :9不是质数.
∵p 假q 假,∴“p 或q ”为假,“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③p 或q :1∈{1,2}或{1}⊂{1,2};p 且q :1∈{1,2}且{1}⊂{1,2};非p :1∉{1,2}.
∵p 真q 真,∴“p 或q ”为真,“p 且q ”为真,“非p ”为假.
④p 或q :φ⊂{0}或φ={0};p 且q :φ⊂{0}且φ={0} ;非p :φ⊄{0}. ∵p 真q 假,∴ “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假. 七、课后练习
1.命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 )
A .简单命题
B .非p 形式的命题
C .p 或q 形式的命题
D .p 且q 的命题 2.如果命题p 是假命题,命题q 是真命题,则下列错误的是( ) A .“p 且q ”是假命题 B .“p 或q ”是真命题 C .“非p ”是真命题 D .“非q ”是真命题
3.(1)如果命题“p 或q ”和“非p ”都是真命题,则命题q 的真假是_________。
(2)如果命题“p 且q ”和“非p ”都是假命题,则命题q 的真假是_________。
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指出复合命题的真假. (1)5和7是30的约数.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8x -5<2无自然数解. 5.判断下列命题真假:
(1)10≤8; (2)π为无理数且为实数; (3)2+2=5或3>2. (4)若A ∩B=∅,则A=∅或B=∅.
6.已知p :方程x 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方程4x 2+4(m-2)x+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
八、参考答案:
(1)若命题p 真而q 为假则有2
1,3
m m m >≤≥⎧⎨
⎩或3m ⇒≥ (2)若命题p 真而q 为假,则有2
13
m m ≤<<⎧⎨
⎩12m ⇒<≤
所以m ≥3或1<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