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

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

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区域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

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位置和范围
• 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 、____、 _______、 吉林 、 辽宁 及内蒙古 _______及内蒙古 自治区________。 自治区 东部 。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 最高 的地区 的地区。 度______的地区。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特点: 特点:
有。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便于实行农业规模经营。 同时,随着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 将日益减少,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补充材料
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 米带”。阅读下表,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 然条件差异。
美国玉米带 纬 地 度 形 37°N~45°N 平原台地 3%~6% 160~200 500~700 50% 7500 中国玉米带 42°N~46°N 平原台地 2% 130~145 450~650 50%~60% 6750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 专业化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东北地区的耕地资源 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
(2)东北商品粮基地将在我国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 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 区专业化是商品化 的前提。在地理条 件内部分异的基础 上,东北商品粮基 地已经形成了粮食 作物的地区专业化 生产。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 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 作物品种 水稻 主要分布区 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 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第题。

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壤以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为主。

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单位:万公顷),完成第题。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热量不足.土壤贫瘠.气候较为干旱.耕地资源不足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 ).人均占有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农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农产品品质优良,广受欢迎,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使粮食单产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粮食商品率高,成为“中华大粮仓”。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第题。

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玉米.小麦和大豆.水稻.甜菜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松嫩平原西部.呼伦贝尔草原.三江平原.林区草地,林区不适宜发展舍饲养畜业,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

第题,东北地区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第题,三江平原开垦后以种植业为主,不宜发展放牧畜牧业。

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集约化畜牧业.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西部草原区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应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测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示意图”(圆圈大小和线条粗细代表人口迁移量大小)和“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 B.北部水源充足,降水较为丰富C.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耕 D.北部油气开发,劳动力需求多2.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是( )A.I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B.Ⅱ区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C.Ⅲ区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相对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业【答案】1.C 2.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表示“1909~2008年东北年、冬夏季平均气温每10年平均值变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1909~2008年东北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C.中温带全部变成暖温带D.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各季4.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B 4、A【解析】试题分析:3、读图分析,图中是每10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是年平均气温变化,A错。

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B对。

东北地区中温带基本还是中温带,变化不大,C错。

图中没有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D错。

4、图中每1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有利于病虫害过冬,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①对。

平均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对。

农作物的熟制没有发生改变,③错。

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减少,④错。

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

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读某地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区的主要地势特征是( )A.北高南低B.地势起伏大C.地势相对低平D.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该地区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A.排水不畅B.降水较少C.蒸发较强D.地势较高【答案】1.C 2.A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由上图可知( )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4.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农牧区的界线总体向西北推进,并且北方的变化幅度比南方大。

第4题,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若开垦荒地,易产生荒漠化,因而要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业。

【答案】3.A 4.D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

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5~6题。

5.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市场需求C.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6.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5.C 6.B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D.江南丘陵8.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7.D 8.B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 济要素
表现
影响
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
工业
我国重要的 等生产资料 工业基地 ②一些工业部门本身就是以农产品
为原料
交通运输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 重要机遇
人口
东北地区开 发较晚,人口 密度较低
①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 ②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 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课程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通过对比和分析,记住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学习目 2.知道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特色商品粮基地的建


3.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二三四
预习交流1 “东北大米”品质较好,与气候有何关系? 提示:①东北夏季高温多雨且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稻生长。② 东北地区水稻生长期较长,有利于品质提高。③由于气温低,病虫 害少,使用农药少,水稻品质高。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一二三四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二三四
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等。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 地,主要畜种为三河马、三河牛等。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条件和布局【归纳总结】1.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

①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③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

(2)地形。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如下表所示:方位地形单元及特征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西部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是畜牧业23.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和广播电视的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治水土流失。

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居环境。

必修三》人教版4.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必修三》人教版4.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
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往往是促使其形
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 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项目 地位
内容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

目前,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 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思考】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之间 存在怎样的联系? 提示: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 品化的前提;商品化是专业化的结果。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人口稀少 商品率高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机械制造
化肥生产
工业和农 业之间存 在什么样 的联系?
食品工业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机 械 化 肥 工 促 农 牧 农 牧 兴 工 工 业 原 料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珠江: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 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1)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 高。(2)气温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3)病虫害 少,降低了成本。(4)棉花经济效益高。(5)政府大 力支持 海南: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 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 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粤海铁路的开通进一 步拓展了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 昆明: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花 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外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2、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 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例题解析
例1.读图4-1,回答(1)~(4)题。

图4-1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④地区与⑤地区相比较,对其影响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A.旱涝 B.寒潮
C.冰雹 D.酸雨
(3)国家在Q地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条件 B.水分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4)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思路解析
本题立意新颖,以“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东北地区以及经纬网知识。

第(1)题要求对重要经纬线在中国的分布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由图中的经纬线的位置,都可确定具体各点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首先根据①②③④⑤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走向、地势的高低起伏确定其所代表的地形区,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④—内蒙古高原,⑤—东北平原;再明确P是大庆市,Q点在三江平原上。

只要明确具体位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2)(3)题,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纬度高,气温低,因此对其影响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应为寒潮;同样因为其纬度高,气温低,其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作物生长一年一熟的需要。

所以其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应是热量条件。

第(4)题由⑤地所在经纬度和地形结构可知,⑤地为东北平原的中部,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喜温凉的春小麦、亚麻、甜菜等。

答案:(1)B (2)B (3)D (4)A
绿色通道
此类题目是将经纬网和地形剖面图结合起来,考查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

要求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以及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分布;要有较好的读图分析能力。

例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思路解析
所谓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粮食生产条件好;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粮食的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耕地连片集中,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等。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就自然条件而言,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另一方面,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

就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因此,对粮食的需求量少,故结余的粮食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

因此说,商品粮基地的形成,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答案:D
绿色通道
建立商品粮基地,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的商品率,是促进我国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国在一些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兴建了一批商品粮基地,例如,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等;但这些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却各不相同,如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能够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此地区人少地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