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技术与成本分析
中国各省造林再造林工程的固碳成本收益分析
等通 过对 墨西 哥南 部地 区一 个发 展 农 林 和 改善 森 林 管 理 的刺 激计 划进行 评估 , 发现最 具成本 效益 的 方法是 改 善对 公共 土地 上 的天然林 的管理 ; 1 在 5美元/ 碳 的情 况下 , t 可 以固碳 3 8×1 , 其 中有 3 0 t 通 过森 林 管 理 获 0 t而 2X1 。 是 得 的 。P ri ee a等认 为 , 委 内瑞 拉 , r 在 森林 保 护 和原 始 森 林 管理 具有 最好 的 固碳 能力 , 且 固碳 成本 最 低 ; 外 , 并 此 积 极扩展 森林 覆盖 率 , 大力 发展人 工林对 抵 消碳排 放 指标 也 具有 较 高 的 潜 力 。B ntz等 基 于 造 林 再 造 林 工 程 el e ( R Poet对拉 美地 区 的碳 固化 进 行 了分 析 , 过建 立 A —r c) j 通
中 国 人 口 ・ 源 与环 境 资
21 02年
第 9期
省 之间 的碳汇 交易 作 出理 论指 导 , 进而 推动 全 国范 围 的有
效 节能 减排 。
行 了详尽 的分析 。 国内外 已有 文献 对 今 后关 于 固碳 成本 的研 究 奠 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具有 重 要 的 理论 指 导 作 用 。但 是 , 国外研 就
地 区 的具体情 况进 行静 态分析 , 且大 多是 针对 某一 特 定 并
中国家能 够用 来植 树 造林 的面 积 比欧洲 大 2 6倍 , 比美 国
大1倍, 1 比前 苏联大 3倍 , 因此 确定这 些 地 区的 固碳 成
本 是非 常重 要 的。 关 于通 过造林 再造林 工 程分析 固碳 成本 , 国外 学者 已
的 固碳成 本识 别方 法评 估 发 现 , 巴西 、 哥伦 比亚 和 阿 根廷 固碳 成本 较低 , 比较适 合开展 造林 再造林 工程 “。 国内对 于 固碳 成本 的研究 还 比较少 , 多是 基 于造林 大
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核算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5—1 3
作者简介 : 昊庆全(9 8 ) 男, 17 一 , 工程师 , 事人工林培育研究 从
第1 ( 期 总第 7 期) 8
吴庆全 : 闽南地 区桉树人工林 固碳成本核算
桉树人工林 ,在一个完整轮伐期 内基于造林成本投 均温度 2 ℃, o 极端气温高达 3 a , 6【 最低 O 有霜期 = ℃,
积量 1 57m 。 6 4 1 有林 地 中 , 工林 蓄 积量 106 , 人 2 15 m
1 研 究 区概 况
占 8 .%; 2O 天然林蓄积量 232 ’占 1.%。 65 , 80 m
据统计 ( 1, 表 ) 国强林场现有经营总面积 12 .7 880 国强林场地处闽南地区, 地貌属低山 , 最高山海 h 其中林业 用地面积 17 . m ,占总面积 的 r, n 749 h 3 拔 87 一般地区海拔在 10 50 3m, 8 ~ 0m之间, 地势较狭 9 .% ;非林 业用地 面积 5 .3h 71 3 1 m ,占总 面积 的 陡, 坡度一般在 l。 5, 5一3。 土层 中厚腐殖质层浅 , 理 29% 。灌木 林 地 3 . m , 面积 2o % ; 成 .1 74 h 占总 0 .5 未 化性能较差 ,土壤以红壤为主 ,植被主要 以芒萁骨 林 造林 地 5 8 m。占 0 3% ; 林地 9 .7h , .7h , .2 无 76 m 占 ( /aot/ / a/ 群 落 为 主 , 部 分 五 节 芒 5 3% ;苗 圃地 13 m ,占 0C% 。有林 地 面 积 Dc npes n r ) r r le s .4 .3h .7 r
c4固碳与碳中和
c4固碳与碳中和
C4固碳是指利用C4物种(一种特殊的植物光合途径)进行光合作用,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如糖)的过程。
C4固碳机制具有高效利用光能、抗旱适应等特点,是一种适
应于干旱和高温环境的光合途径。
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到相对稳定的水平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碳中和主要指减少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碳中和的方法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植树造林、采用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等。
C4固碳与碳中和概念上有一些联系,因为C4固碳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然而,C4固碳是一种自然的光合途径,而碳中和则是指人类通过控
制排放量和增加碳吸收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尽管
C4固碳有助于固碳,但单靠C4固碳并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微藻生物柴油固碳减排和经济效益
济效益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微藻生物柴油技术概述•微藻生物柴油固碳减排分析•微藻生物柴油经济效益分析•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应用前景•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全球气候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
生物柴油产业生物柴油产业是替代传统石油能源的重要领域,而微藻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固碳减排潜力。
研究意义研究微藻生物柴油的固碳减排和经济效益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010302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微藻生物柴油的固碳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和经济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微藻生物柴油的固碳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
02微藻生物柴油技术概述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定义与原理微藻生物柴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微藻细胞内的脂类物质,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将脂类物质转化为生物柴油。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然而,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其应用潜力。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发展现状VS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优势与挑战02具有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03同时生产生物柴油,有助于替代传统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优势与挑战•微藻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利用废弃土地或海水进行养殖。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优势与挑战挑战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完全成熟。
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微藻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营养物质不足、病毒侵害等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03微藻生物柴油固碳减排分析微藻生物柴油的碳足迹远低于传统柴油。
在生产过程中,微藻生物柴油的碳排放量比传统柴油低约80%。
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不需要像传统石油提炼过程中那样使用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因此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
“双碳”目标下农业固碳减排路径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7):36-40·农业资源与环境·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碳’目标下宁夏农业发展现状与碳减排对策研究”(22NX-CYJ02)。
作者简介:王迪(1990—),女,宁夏银川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
收稿日期:2023-03-20修回日期:2023-03-22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打破了碳循环系统的稳定,化石能源的开发致使大气中CO 2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依照中国气象局公开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可知,2020年世界平均温度比工业时代前(1850—1900年)上升了1.2℃,且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1]。
尤其是过去50年,从冰川融化到海平面上升,从极端天气(洪水、干旱、飓风等)到疾病传播,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应对气候危机,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该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确立了长期目标,即与工业时代前温度相比,世界整体气温上升幅度需要在2℃以下,同时尽力让气温上升幅度低于1.5℃,且要求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与此同时,《巴黎协定》要求缔约方递交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截至2021年9月,世界范围内已有超过120个地区响应到21世“双碳”目标下农业固碳减排路径研究王迪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肩负起世界大国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农业作为人类衣食之源,是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
农田施用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1、生物炭的碳储存能力:生物炭由生物质经过热解或气化制得,具有很高的 碳含量。其稳定的碳结构使其在土壤中具有长期的碳储存能力,有助于减少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二、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2、生物炭对土壤碳固定的促进:生物炭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促进土壤 微生物的定植和活动,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进一步促进土壤碳的固定。
四、结论
探讨生物炭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潜力。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推动生物炭产业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全球气候 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碳减排和碳固存成为了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 议题。生物炭作为一种源于生物质的新型炭材料,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和良 好的吸附性能,因此在碳减排和农田效应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次演示将深入探 讨生物炭施用的固碳减排潜力及其对农田效应的影响。
五、
谢谢观看
3、农田施用生物炭的生态环境 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3、农田施用生物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农田施用生物炭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质量,还能改善土 壤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农田 施用生物炭也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生物炭生产的最优条件,降低其生产成本; (2)进一步了解生物炭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和机制;(3)研究生物炭对不同类 型土壤和作物的最佳应用方式;(4)评估生物炭应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包括对非目标物种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物炭的 特性,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2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典型案例——生物质能替代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典型案例——生物质能替代一、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典型案例1.辽宁朝阳三江村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项目。
该项目将原有燃煤锅炉替换为2台6蒸吨秸秆打捆直燃供暖锅炉,以秸秆捆为燃料,为农村社区、中心小学、镇政府、商户进行集中供暖,供暖面积9万平方米。
实际运行情况:2019 年运行以来,年消耗秸秆近7000吨,解决了三江村周边15000 亩地秸秆处理难题。
综合效益情况:相比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成本显著下降,年可替代标煤3500 吨,减排二氧化碳8700 吨,实现了村镇居民冬季清洁供暖,减少了秸秆焚烧、随意丢弃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案例特点:利用供暖期与秸秆收获期吻合的特点,将秸秆就近就地进行能源化利用,替代了燃煤,降低了供暖成本,探索了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有效途径。
2.山西长治上党区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项目。
该项目建有5个生物质供热站,安装11 台共54 蒸吨秸秆打捆直燃供暖锅炉,为上党区二镇三乡七个村3673 户,以及学校、敬老院、超市、村委会等公用设施进行集中供暖,供暖面积42 万平方米。
实际运行情况:2018 年建成运行,年利用秸秆 5 万吨,供暖期间农户室内温度不低于18℃。
综合效益:项目年可代替标准煤 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6.2 万吨,秸秆收储运和供热运行可提供50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相比用煤年可户均减少取暖支出3000多元。
案例特点:该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克服了“煤改电”“煤改气”气源紧张、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瓶颈,实现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二、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典型案例3.宁夏青铜峡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供暖项目。
该项目建设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基地 1 处,以园林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和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周边生物质集中供暖站和农户取暖提供燃料。
实际运行情况:2014 年运行以来,采用企业+农村合作社、企业+农村经纪人模式,收集半径100 公里内的原料,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 6 万吨,为青铜峡市各乡镇公共场所13.25万平方米和6000 户农户清洁取暖提供燃料。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答案多合一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作业答案(较全面)姓名:周低碳考试科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政策支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法律保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节能减排经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技术低第2题: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 )选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形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对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地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时间第3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第4题:()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消费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企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政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社会第5题: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石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天然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太阳能第6题:()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东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西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南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北极第7题:离差值增大,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增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减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不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未知第8题: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0.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10第9题: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研究
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海洋牧场概述 (4)2.1 定义与特点 (6)2.2 发展历程 (6)三、蓝碳概述 (8)3.1 定义与特点 (9)3.2 生态价值与功能 (10)四、蓝碳与气候变化 (11)4.1 全球变暖与碳排放 (12)4.2 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 (12)五、海洋牧场蓝碳固碳现状分析 (13)5.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5.2 实际案例分析 (16)六、海洋牧场蓝碳定价理论框架 (17)6.1 定价原则与方法论 (18)6.2 成本收益分析 (19)七、海洋牧场蓝碳定价政策建议 (20)7.1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22)7.2 法规标准与监管机制 (22)八、结论与展望 (24)8.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25)8.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26)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围绕“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研究”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结论与建议。
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碳汇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管理促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具有显著的固碳效果。
开展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研究,对于评估其环境经济效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定价理论、气候经济学以及碳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理论为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
在研究内容与方法方面,本文档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海洋牧场的固碳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二是构建海洋牧场蓝碳固碳定价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实证研究;三是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固碳效果与经济成本,评估不同政策的优劣。
在结论与建议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微藻生物固碳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未来,微藻处理污水技术将朝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几个方 面值得:
1、优化微藻种质资源:通过选育高效、适应性强、易于培养的微藻品种, 提高微藻处理污水的效率和稳定性。
2、强化微藻处理装置和工艺:研发新型微藻处理装置和工艺,提高处理效 率,降低成本。例如,采用光生物反应器、流化床等新型设备,提高微藻的生长 速率和处理能力。
微藻是一种光合作用微生物,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适应能力强等特 点。在碳减排方面,微藻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可实现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减排。同时,微藻生物质还可以作为生物燃料,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因此, 微藻在碳减排和生物质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微藻碳减排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藻种类筛选与培养、优化培养条 件等方面。不同的微藻种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因此,筛选具有高 效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微藻种类是提高碳减排效率的关键。此外,培养条件如光 照、营养盐浓度等也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和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未来,对微藻碳减 排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包括研究不同微藻种类的协同作用、优化培养条件 等方面。
2、微藻生物固碳工艺研究
微藻生物固碳工艺主要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工艺以池塘、湖泊 等为培养场所,具有成本低、易于管理等优点,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封闭式工 艺以光生物反应器为培养场所,具有环境因素影响小、易于控制等优点,但成本 较高。目前,两种工艺均已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3、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应用
谢谢观看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求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微藻处理污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次演示将综述 微藻处理污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其优缺点及局限性,并探讨未来的 研究方向。
碳汇交易中的成本核算问题探析
碳汇交易中的成本核算问题探析目前,绝大多数碳汇交易成本方面的文献都以经济学成本角度出发,对碳汇交易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分为不同部分,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统计核算角度进行研究,而从微观层面会计核算角度特别是有关确认、计量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就更少。
其实对于碳汇的购买方和销售方来说,双方碳汇交易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不同,各自成本费用也不同,碳汇交易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发展中国家生态价值补偿,允许经营者可以通过森林的可认证减排量和木材收入两个方面获益。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林业发展正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造林项目正好提供了该资金,项目完成后,森林具有直接固碳作用,成为碳汇的销售方,通过碳汇交易带来经济补偿,当森林固碳作用消失后,木材也可带来经济收入。
林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参与碳汇交易的积极程度。
标签:碳汇;形成过程;成本核算;成本降低途径1 研究的现状与背景世界银行报告预计,从2008-2012年,除澳大利亚和美国,平均每年全球减排需求大约为600-1150百万吨二氧化碳量。
作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被认为有很多有利条件来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如国家风险低、技术能力强、比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信息,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联合国核证减排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碳市场开始占据最大份额。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不可避免的增长,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形象将更加突出,无疑我国所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也会更大。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碳汇的重要作用被《京都议定书》接受,为了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森林碳汇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及其减排成本,许多研究人员对碳汇的减排成本和碳汇的发展潜力等进行了分析,按照经济学的成本概念指的是机会成本,必须考虑“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电解法固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解法固碳1.引言1.1 概述电解法固碳是一种新型的碳捕捉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高价值的碳化合物或者储存形式,为应对全球变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寻找有效的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碳捕捉技术主要基于吸收(如化学吸收法、气体吸附法)和分离(如膜分离法、气凝固法)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高能耗、操作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而电解法固碳则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碳捕捉和转化。
电解法固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CO2还原为有机物或者无机化合物。
其主要步骤包括CO2的吸收、电解池的构建、电解反应和产物的收集等。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电解介质和电极材料等参数,可以实现对CO2的高效固碳转化,并产生具有附加值的化学品或者稳定的储存形式。
电解法固碳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工业领域,它可以应用于高含量CO2废气的净化与回收;在能源领域,可以实现CO2的清洁能源转化和储存;在化工领域,可以生产可再生的碳化合物;同时,它还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电解法固碳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需要开发和设计高效的电解池和催化剂,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其次,在大规模应用中,面临着电力供应、资源利用和经济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
此外,还需要解决产物的利用和处理问题,确保其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电解法固碳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捕捉和转化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电解法固碳技术将能够在未来对于全球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提供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电解法固碳进行概述,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森林碳汇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森林碳汇成本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刘梅娟钱怡霖郑根水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20年第05期【摘要】以营林主体生产经营的生物资产中的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造林成本法视角,运用Benítez等提出的固碳成本模型,分析轮伐期、利率、立地条件、木材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五个因素对碳汇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轮伐期的增加,杉木固碳成本呈现U型变化趋势;杉木固碳成本与劳动力价格以及利率变动呈正相关关系,与立地质量和杉木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基于此,从建立中长期低息贷款体系以降低营林主体的资金成本,实施完善的碳汇造林补贴政策以提高营林主体经营碳汇林的积极性,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林技术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林主体;碳汇成本;造林成本法;轮伐期;劳动力价格【中圖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9-0079-6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共识[1] 。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传统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
据统计,2018年我国消耗的非化石能源仅占总量的14.3%,与发达国家20%的比例结构相去甚远,再加上我国人口与经济总量大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球首位。
因此,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减少二氧化碳释放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森林碳汇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功能,增加森林碳汇是未来30 ~ 50年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2] 。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升到22.96%,但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1%,这说明我国的森林碳汇存在较大的增汇空间[3] 。
新型固碳工艺思路及技术研究
第49卷第1期2021年2月Vol.49No.lFeb.2021煤化工Coal Chemical Industry新型固碳工艺思路及技术研究杨晋平,段星,施福富(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摘要综述了固碳技术的研发历程,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看,C02是一种大存量的“碳源”,化学固碳兼具碳减排和资源化的优势,是未来固碳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基于化学固碳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已形成的技术成果,将C02资源化利用工艺与现有新材料合成工艺相结合,提出了以co2为基础原料深度延伸产业链生产聚碳酸酯,并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具备工业化实施条件的新型固碳工艺。
针对新工艺主要涉及到的C02合成尿素、尿素法DMC、酯交换法DPC、异丙苯法苯酚工艺、离子交换树脂法BPA合成工艺及非光气法PC等生产过程,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固碳;CO?;聚碳酸酯;多元化产品;资源化文章编号:1005-9598(2021)-01-0004-05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A全球经济随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而快速发展,随之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大量温室气体CO?等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为应对这一世界性环境问题,中国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毋庸置疑,CO?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将是21世纪重要研究热点之一。
要实现“碳中和”,除从源头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外,另一重要可行之策是提高碳利用率,实现CO?的资源化利用。
由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而目前煤炭资源的利用必然伴随着大量C02的排放,虽然在煤化工、电力行业正在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但CO?减排的技术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发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资源化固碳工艺,对碳减排和能源化工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研究
化工与材料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76期第5期2024年3月收稿日期:2023-10-31基金项目:衢州市科技攻关竞争性项目(2023K266);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XKCTD202206);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一批校级研究所(中心)项目(QZYJS202107)。
作者简介:李东方(1986—),男,硕士,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究。
基于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研究李东方1 黄增阳2 陈旭杨1 郑 张3 曾燕平4(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市计量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4.浙江象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摘 要:【目的】碳利用技术难题是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发适合高耗能行业的规模化CO 2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了CO 2矿化固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了CO 2养护反应系统和烟气CO 2直接矿化反应系统,用来实现建材预制构件制备和工业固废中的碱性废料处理。
【结果】采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进行CO 2矿化固定,能够实现大规模CO 2处理。
在矿化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可建立碳利用技术开发测试平台,依托平台提供数据、方法、成套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支撑。
【结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潜力。
关键词:CO 2矿化固定;碳利用技术;碳循环中图分类号:TQ116.3;X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5-0087-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5.018Review of Carbo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arbon DioxideMineralization FixationLI Dongfang 1 HUANG Zengyang 2 CHEN Xuyang 1 ZHENG Zhang 3 ZENG Yanping 4(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2. Quzhou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Quzhou 324000, China;3. Applied 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310000, China; 4. Zhejiang Sunhi-Mach Co.,Ltd., Quzhou324000, China)Abstract: [Purposes ]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carbon utiliza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development of fluorosilicone new material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carbon dioxide mineralization and fixation is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CO 2 utilization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ies.[Methods ] The principl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CO 2 mineralization fix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 2 curing reac⁃tion system and the direct CO 2 mineralization reaction system in flue gas were studied to realize the preparation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treatment of alkaline waste in in⁃dustrial solid waste. [Findings ] Using carbon capture, it can be achieved in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 technology for CO 2 mineralization fixation, large-scale CO 2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mineraliza⁃tion fixation technology, carbo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platform can be devel⁃oped, relying on the platform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in terms of data, methods, complete sets of equipment, etc. [Conclusion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 CCUS )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carbon cycle economy.Keywords: CO2 mineralization fixation; carbo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carbon cycle0 引言氟硅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化工产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技术前景与发展优势的产业之一。
固碳技术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应对全球变暖的碳封存技术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1级学号*************** 姓名吕信博指导教师刘子琦应对全球变暖的碳封存技术摘要随着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成为科研的重要主题。
二氧化碳封存是近来正在发展中的前沿技术, 被认为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对碳封存技术的不同方案及技术原理进行讨论, 并简要介绍该技术的国际研究现状。
关键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海洋封存正文二氧化碳(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京都议定书》中将其列为温室气体之首, 其次为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和六氟化硫(SF6)。
一般认为, 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是CO2排放主要来源。
目前仅煤和石油的燃烧每年就约有50 亿t CO2气体进入大气, 并且大多集中在20km 以下的大气层中。
近1 个世纪以来, 全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了近150mg/m3。
现在仍以每年 3.24mg/m3的平均速度上升。
为了尽可能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 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 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的解决途径。
《京都议定书》第2 条中指出, 为促进可持续发展, 应该“研究、促进、开发和增加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固碳技术和有益于环境的创新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CO2封存技术则日趋得到人们关注,成为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热点以及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CO2封存是指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CO2捕获、压缩后运输到选定地点长期封存, 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
现已发展出多种封存方式, 包括注入到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注入深海,或者通过工业流程将其凝固在无机碳酸盐之中。
某些工业流程也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和存储少量被捕获的CO2。
中国各省造林再造林工程的固碳成本收益分析
Analysis on Cost and Benefi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Each Province of China: Based on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作者: 仲伟周[1];邢治斌[1]作者机构: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页码: 33-41页年卷期: 2012年 第9期主题词: 固碳;成本收益分析;造林再造林;低碳;政策摘要:通过造林再造林工程进行固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土地利用机会成本及净现值的基本原理。
借鉴Benitez固碳模型,基于造林再造林工程。
对我国各省区的固碳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土地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且在折现率为8%的情况下。
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国碳成本较低;固碳成本最高的省份是广东省,北京次之,最低的省份是云南省;以国际碳交易市场321元/t碳作为市场价格时,云南省的收益最高.为适合造林固碳的最佳省份;各省固碳成本对折现率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折现率越低,阐碳成本越低。
适合开展造林固碳的省份越多;另外,内蒙古、云南和西藏三省对折现率的变化最为敏感。
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全国皮该统筹安排,在不耐省份实施不同低碳政策,如东部沿海地区鼓励低碳技术发展.而在西北、西南地区鼓励造林再造林创造碳汇;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区域性碳排放交易,提升我国竞争力,建议积极建立国内各区域间的碳汇交易制度,推进省际之间碳排放权交易。
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达到省与省之间的互利共赢。
制造业碳中和解决方案
阐述企业如何定期披露碳减排目标、行动计划、绩效评估等 信息,以及如何通过第三方认证提高碳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 性。
政策驱动创新
政策驱动因素
分析影响制造业碳中和的国内外政策因素,如环境保护法规、能源结构调整 政策、技术创新鼓励政策等。
创新解决方案
介绍针对制造业碳中和的创新解决方案,如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绿色物流 等,以及这些方案如何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生物质能
利用生物质能,为制造业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
地热能
开发地热能,为制造业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04
工艺优化解决方案
智能化工艺
01
智能化工艺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碳排放。
02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 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风能
发展风电,为制造业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
水能
利用水力发电,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热能高效利用
采用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节能设备
使用高效电动机、LED灯等节能设备,降低能源 消耗。
能源回收
利用余热、余压等能源回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清洁能源创新
氢能
开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等技术创新, 为制造业提供清洁能源。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将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 动制造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企业可以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产 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降低整个 产业链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
两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固碳的成本效益思考
两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固碳的成本效益思考在两种类型人工林固碳成本效率的计算过程中,既要了解人工林的类型和人工林固碳的主要成本,同时还要做好不同类型人工林树种的比较,以及固碳量的比较和固碳成本的比较,使整个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固碳成本效益在计算和分析过程中能够达到准确性要求,在分析中按照分析的要求、树种的特点以及成本计算的要求开展成本计算工作,保证在成本分析中能够合理计算成本效率,总结成本效益特征,对整个人工林的固碳分析具有积极影响,保证人工林在固碳过程中能够达到成本最优化指标。
标签:人工林固碳;成本效益;不同类型在人工林固碳成本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比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总结人工林固碳成本的效益情况。
从当前人工林的种植过程来看,固碳成本是关系到人工林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人工林种植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分析过程中采取两种人工林对比的方式,能够总结人工林固碳的成本效益情况,对总结人工林的种植经验以及推动人工林树种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立足人工林固碳成本管理实际,有效分析人工林固碳成本效率,并通过对比的方式总结不同类型的人工林在固碳方面的成本变化情况。
一、人工林固碳的主要成本(一)土地成本从目前人工林的固碳成本来看,土地成本是人工林种植当中的重要成本,在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固碳是人工林种植的重要指标,对人工林的种植效果和人工林的种植质量有重要影响,在土地成本的构成中,主要与人工林的土地租用成本有直接关系。
在人工林的种植中,土地租用成本是主要的成本来源,也是决定人工林种植成本的关键要素,不同的土地租用年限以及不同的种植方式和不同的人工林类别,都会对整个土地成本产生影响。
在人工林的固碳成本中,土地成本不能忽视,必须要根据土地成本的类型、土地成本的特点,以及土地成本的构成方式,分析土地成本的影響,才能保证人工林在固碳成本效益分析中取得积极效果,既满足固碳成本分析要求,同时也能解决固碳成本分析问题,使整个固碳成本在分析中能够达到准确性要求。
微藻固碳_绿能科技
Greenergy微藻固碳研究项目简介绿能科技 筹备处Sep.20102010/12/2 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二氧化碳固定处理技术目前对于工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处理,主要有: 1.物理法: 将二氧化碳液化后,加压至深海或地底储存。
2.化学法: 如碳酸化固定处理法、触媒-氢化处理法、有 机合成处理法、 电化学处理法等。
3.生物法: 利用自营生物的光合作用如微藻、森林等绿色 植物,实际消耗二氧化碳,最符合环保。
2010/12/2 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蚌埠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Greenergy生物法固定二氧化碳原理SolarCO2Plant Algae FuelsEnergy2010/12/2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微藻简介微藻是最原始型态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机构 类似于较高等的植物,由于它们简易的细胞结 构,使得它们能更有效率地转化太阳能,以油 脂或淀粉的方式贮存于藻体内。
目前国际上有 许多微藻的应用研究正在进行,其除了具有 CO2的减量效益外,贮存于微藻体内的天然油 脂亦可作为制造健康食品或是提供生质柴油的 来源,且藻体仍可进一步的加值应用,是一项 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课题。
中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的气候非常适合微藻 类的养殖。
另外, 海埔新生地、炼钢厂、火力 发电厂旁皆为合适的藻类养殖场址。
2010/12/2 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Biodiesel 2020: A Global Market Survey蚌埠綠能科技籌備處2010 All Rights ReservedGreenergy微藻之优点藻类在大量培养下具有下列优点 : 吸引大量二氧化碳,符合国际环保减 碳目标要求 生产成本最低,投资价值极大化; 不具根、茎、叶之分,所有生质体均 可利用; 不受土壤性质影响,不与农粮争地; 按生产排程,每天皆可回收藻体及培 养, 可标准化、自动化批量生产; 对环境污染性低,且不具病源性; 微藻应用广泛,可利用价值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r 5800 1100 1200 2000 3700 mmt
That is to say, we develop a model that removes 3700 mmt of CO2
Strategy I
Planting Trees
Trees can absorb carbon dioxide.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at atmosphere, we could plant more trees. So we create the following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st that achieving national carbon neutrality via planting more trees.
Going Green
Summary
With High rat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lobal warming, the U.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cious of its carbon footprin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ctions that decrease CO2 emissions or increase CO2 consumption. Firstly, we calculate that the U.S. needs to remove 3700 mmt of CO2 per year. We put forward three strategies: Planting Trees, Growing Algae-Based Biodiesel an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Carbon Neutrality. Then we calculate the cost, profit and maximum CO2 consumption of three strategies separately. We find the total CO2 consumption per year is 3964.5mmt, which is greater than 3700mmt. So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chieve the carbon neutrality. Then, 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through calculate the cost, profit and how much CO2 it consumes of each strategy. we turn to installment to reduce the annual finance burden. Considering economical effects, we find CCS is the cheapest method to consume CO2 and planting trees the next. So the investment sequence is CCS Planting Trees Algae . We propose an execution strategy, “Neutrality Project”, and calculate several specific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ccomplishment tim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horter project duration means larger amount of total expenditure. Consider lots of factors, we choose a Medium-Long scheme, it will take about 40 year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and the cost is approximately $550 billion. At last, we discuss the social impact, it dose influence the lives of some people. However, the overall impact outweighs the slight personal burdens that may ensue. So these strategies are socially feasible.
Key word: Planting Trees, Growing Algae-Based Biodiesel, CCS
Introduction
The strategy that increases CO2 consumption also is known as carbon sequestration. Thus, our task is to find some feasible method that increases carbon sequestration. Besides, we discuss if carbon neutrality is reached and feasible in terms of cost, cultural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Since the nature is consuming CO2 itself to maintain ecosystem balance, we don’t need to consume all of the CO2 to achieve national carbon neutrality. As a result, first of all, we calculate how much CO2 that we need to consume. The Figure below shows the carbon circle.
which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5800 mmt of carbon per year, and land use changes, which account for another 1100 mmt . In contrast, the oceans absorb from the atmosphere approximately 2000 mmt more of carbon than they release and the earth’s ecosystems appear to be accumulating another 1200 mmt annually. So the annually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that is emitted to atmosphere is M r .
Our model has three models that implement various strategie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Planting Trees Growing Algae-Based Biodiesel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Symbols and Terminology table
Industry emissions: CO2 emissions that can be controlled and deal with. Atmospheric emissions: CO2 emissions that enter the atmosphere. Namely, it can not be consume manuhe average annual carbon uptake (ACU) in the lifetime:
ACU
1 155 ACUi 155 i 0
To Loblolly Pine , ACU 1.51(tons / acre / year ) To Ponderosa Pine, ACU 1.91(tons / acre / year ) To Black Walnut, ACU 0.55(tons / acre / year ) All appearance,Ponderosa Pine have the most ACU .So we choose Ponderosa Pine as the trees to be planted.
ACU: annual carbon uptake of a acre trees
Ttotal :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that is consumed per year
F: initial capital expenditure
Model Design and Strategy
Calculate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Brownfield which are arable lands that are currently unused occupy an area of S . (After consulting the correlative data we know that S =125,000,000 acres).And the area that one tree occupy is S 0 . (After consulting the correlative data we know that
CO2
CONSUME
Choose Trees
At first, we should make a plan to choose the trees that absorb the most carbon dioxide. 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that different trees absorb with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