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32f7a6cf5335a8102d2200f.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周风祥(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探讨,就我国行政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以及体育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据此提出今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策略,为完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对策[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31[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96-03体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实行体育目标的根本,没有良好的体育管理体制就不能对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就不能保证体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我国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经验,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
以促进我国体育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体育管理方面很长时期内都是采用举国体制的形式。
这种体制以政府管理为基础。
也就是党中央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行政机构,对全国体育事业进行全面管理和全面的监控,同时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具有主导作用。
这种体育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支撑,可以集中利用体育资源,对当时的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我国体育管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举国体制逐渐转变为国家办、社会办相结合的体育管理模式。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在举国体制中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
九十年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国家体育行政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行政机构得到了简化。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6fd915650e52ea5518983f.png)
浅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摘要: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在我国的体育赛事中存在很多造假的问题,而且我国的体育事业呈现曲折向前的想象,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体育大国却做不到体育强国呢,我们要从源头抓起,解决体育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这一机制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体育管理的权利划分办法,各地区应设置什么机制及其隶属关系等等。
作为一项机制,它势必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进行的改革所营造的一个大环境,只有这样,它才是成功的,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目的,进一步带动其他的发展。
我们知道,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压力。
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安排与部署下,我国在1952年11月15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而后在各县市相继成立部门,进行基层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体育、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空前强大的,并呈现出行政直属型、专业化、福利性等特征,当然现行的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上的威望越发重要,管理机制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对国外管理机制的引进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剂良药,事实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足球一直是出于低迷状态,那一年,一个叫米卢的外籍教练,给所有的球迷带来了希望,这个从遥远的南斯拉夫远道而来的老人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开始执教,“米卢”号启航后,国人看到他的思想是先进的,特别是团队意识,把懒散的队员们团结起来,大家要做的是团结一致,紧密配合,整体作战,化解了许多球员间的矛盾!想必他的力量之大。
不仅如此,他挑选球员同样很有想法,用人不疑,信任是他的武器,一位球员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辉煌生涯。
中国体育反思(举国体制弊端)
![中国体育反思(举国体制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29a6bd212f60ddccda38a0ff.png)
退役再就业
竞技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以大量运动员牺牲自己接受普通 国民教育的权利换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 教育水平所占比例为:小学水平占8.53%,中学水平占 37.32%,高中、中专水平占33.59%,大专水平占18.54%, 大学本科水平占1.72%,运动 为不能胜任工作,90%被退回的事情。这些都说明,运动员 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学训矛盾、经费不足、九年义务教育 重视不够和质量不高、 “有水平没文凭”等问题仍然突出 ,运动员普遍缺乏职业技能,退役后继续上学和再就业仍 存在较大困难。
管理缺陷 1952 年11 月15 日,国家体委正式成立,它是国务院下属的负 责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全国体育事业的正部级政府机构。而 后,全国县以上的政府机构都相继成立了各级体委。至此,集 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架“全国一盘棋”“组织 一条龙”“训练一贯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 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举国体制”管 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也日益暴露出来。 1.政府包办体育。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以行政手 段管理体育事业,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又是管体育的主 体。这种“管办不分”的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高度 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背道而驰。
曾在北京亚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 无差别级冠军,并打破了亚洲 纪录的才力,无论如何也不会 想到自己会因为贫困而死。他 曾拿到过40多个全国冠军和20 多个亚洲冠军,运动生涯可谓 春风得意。在1997年的八运会 预赛上,因为旧疾复发而被迫 退役后,一切都变了。他不得 不去辽宁体育总局保卫处给学 院守大门。2003年时,年仅33 岁的才力,便因为贫困没钱治 病而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论中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
![论中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020eaf7941ea76e58fa04ed.png)
论中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摘要]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发展设想。
[关键词]举国体制奥运会竞技体育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金、21银、28铜、共100枚奖牌的好成绩,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在被问及这是不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发挥效力时,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表示,51块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国体制”是有效的。
然而体育举国体制背后巨大的经济投入和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
一、“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
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对保证部分重点项目优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举国体制面临的困惑1.由举国体制管理特点决定的困惑举国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政府包办一切,极大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进程,削弱了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国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经费,排斥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困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计划存在缺陷。
政府无法完全把握经济运行信息,政府的利益无法体现中性原则,政府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第二,市场存在缺陷。
市场垄断可以扭曲市场行为,使资源效率降低。
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化问题,相反却有恶化收入分配差距的倾向。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d91e28bed5b9f3f90f1cee.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作者:李辉郭建平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摘要文章对我国体育管理体质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管理体质改革的相关问题有所启发。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质体质改革现状问题一、概述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的总称。
与体育体制相比,体育管理体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二、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方式与工作方法的惯性依赖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并确立于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强烈的计划经济烙印。
虽然经济体制与体育体制之间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线性关系,但在人类社会中,经济体制往往起基础性作用,体育体制的具体运行方式和一系列工作方法与内容必然受经济体制运行方式的影响与制约。
(二)政府包办体育,一枝独秀在运行方式上是行政集权,管办一体。
政府垄断:一是重要体育资源(重要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垄断;二是一定程度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在职业体育领域。
政府对体育社团组织的直接领导,限制了体育民间力量的崛起,使其无力发挥作用(大政府,小社会)。
抓大(竞技体育)放小(大众体育),体育事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调。
体育公共服务从理论到实践都处于混沌状态,供给严重不足。
(三)对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的认识不清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以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为依据。
人类既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剧加快,从而对人类的智力、体力和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谈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试谈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e409eca6137ee06eff9185e.png)
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消费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增长势头,体育产业因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投资热点。
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虽方兴未艾,但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
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
第二,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在国际上取得成绩的含金量有较大差别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别,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二)相关产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质量不高目前的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如体育场馆的租借和经营,但对无形资产如对各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开发不够。
从体育用品市场上看,高档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仍被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直接生产或合资生产,而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中的一些明星企业高档产品在整体上仍有很大差距,许多体育用品企业没能开发新的名牌产品,普遍存在着款式品种陈旧、质量低劣的现象。
产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各类体育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和市场竞争力较弱。
大部分体育企业缺乏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品牌意识。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能否创造出国际知名品牌将是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优惠政策的扶持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没有一支有力的体育执法、监督队伍对我国的《体育法》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浅析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0e257daf1ffc4ffe47ac49.png)
浅析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地区差距很大,体育实际消费能力和观念差异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键词:学校市场价值发展中国体育的发展要从我国体育的现实出发,要着眼于世界,不能只看当下,要看到我国体育发展过去和未来,最终实现体育的自然发展。
体育他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个赚钱东工具,它赋予我们的人的智慧,它是人类发展的鉴证,体育健康的发展使我们人类的身体和思想能够达到高度完善,最终让我们身心协调发展。
1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体育教学始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贯彻落实。
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2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这种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2.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2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如今一些中小学不用说什么高档的体育器材就连最起码的操场都没有学生上课只能和“放羊”一样无目的的自由活动。
试想这样的体育教育何谈锻炼身体呢。
2.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
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
2.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0ab3f67ec102de3bd8902.png)
一
、
前 言
() 1 滞后的群众体育管理与快速多变 的群众体育发展现 实之 间的
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以及中 国群众 体育的特 殊性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领域中关于机构 的设置 、 隶属关 系以及权 限 矛盾。由于中国经济 、 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的总称 。所涉 及的问题包 括: 体育管理权 力如 质 , 使得群众体育不可避免地 出现多层次、 目标、 多 多元化现象 , 而群众 0 僵硬、 缺乏弹性 , 国家统得过多 , 管得过死。 何确立和划分 ; 中央和地方各自设置什么形式的体 育管理机构 ; 这些机 体育管理体市 呆板 、 构之间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隶属关 系; 个国家对体 育的管理总 体上是 一 () 2 公民应该 具有平等的体育权益与 享有平等体育权益 的机会 不 我 让~部分人 、 一部 分 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等等。与体育体 制相比 , 体育 管理体制只 是其 平等之 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 国一 向鼓励 “ 中的一部分。 地区先富起来 ”抓住 了效率优先这一经济 法则 , 国民经 济快速 地发 , 使 展起来 , 民生活逐年好转 , 人 但由于资源 配置 的不平衡 、 政策的偏袒 、 经 二、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
![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589122763231126edb11c5.png)
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封闭性封闭性的产生与管理风险的规避密切相关,科层式管理体制通过组织的封闭性来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以确保组织的稳定、效率和权威性。
官僚制组织通常通过封闭性来降低管理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处于科层制管理体系的体育管理系统也同样形成了封闭性的特征,体育管理体制通过内部封闭性和外部封闭性来降低管理过程的风险性因素。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高度的封闭性对于控制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变革迅速的今天,过于滞后的封闭性则会阻碍体制的革新,诱发一系列问题。
外部封闭性。
外部封闭性主要是指体育管理组织在实施管理要素各环节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反馈等方面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导致了体育管理部门相对于其他管理系统来说处于一个相对自闭的状态。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体育的管理涉及到诸多的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协同谋划体育发展,共同服务公众体育需要。
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但健康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文化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部等11个部门共同参与体育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校体育、职业体育、公共健康、身体活动、大众体育、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等体育相关内容。
”在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是体育管理的核心部门,与其他与体育有联系的部门共同承担体育发展的责任。
体现了体育在整个经济、文化、社会样态中的融入性。
而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专设性的体育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与其他系统似乎长期保持着一定的“疏离”,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似乎成了一个“钱权交易”的漩涡,而又享有着特殊的豁免,赌球、黑哨、分配金牌成了公开的秘密,审计在竞技体育领域难以开展,司法在体育领域屡屡受挫,体育系统似乎成了手持“尚方宝剑”的领域。
体育管理系统尤其是行政系统的专设在我国的即有环境下创立并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147217fc4ffe473368ab8d.png)
二 .要 在 体 育 管 理 体 制 的 改 革 中 增 强 对 体 育 进 行 社 会 管理 的行政 职能 我 国的体 育改 革早 就 确 立 了进 行体
育 宏 观 调 控 . 现 由 “ ” “ ” 变 的 方 向 . 断 提 } 实 办 向 管 转 不 H
要 强 化 体 育 行 政 部 门 的宏 观 调 控 、社 会 行 政 和 行 业 管 理 职 能 E为 此 . 级 体 育 行 政 部 门 必 须 摆 脱 活 动 型 思 2 1 各 维 和传 统工作 惰 性 以及部 门与 团体利 益 的 干扰 .强化 政 府 管 理 和 依 法 行 政 的理 念 .着 重 实 现 从 活 动 操 作 型 向社 会 行 政 型 、从 行 政 事 务 型 向 行 政 执 法 型 的 职 能 转 变 . 极 扩 展 政 府 对 体 育 公 共 服 务 的 管 理 范 围 . 效 实 积 有
依据不足 . 因此 。 快 体 育 行 政 管 理 法 治 化 的 进 程 . 加 必 须 完 善 我 国 的 体 育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加 强 体 育 立 法 。 第
一
,
抓 紧 开展 《 育 法》 修 订工 作 。08 北 京 奥运会 体 的 20 年
i J与强 竹 _ 【
理 的 法 治 化 才 能 得 以 实 现
一
、
构 建 完 善 的 体 育 法 律 、 法 规 体 系 是 体 育 行 政 管 理 法 治 化 的 前 提 条 件 . 有 法 可 依 。 为 完 整 的 体 育 法 律 即 较 法 规 体 系 应 当 由 法 律 ( 《 育 法 》 、 政 法 规 ( 国 务 即 体 )行 由 院 制定 )地 方性 法 规 ( 、 由有 立 法 权 的 地 方 人 大 制 定 ) 、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821ade80eb6294dd886c98.png)
少开支。第三 , 教练员、 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 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也是实现举国体制 目标的最主要 执行者。但是 , 运动员和教练员这个职业又是一个 强度大 , 风险高 的职业 , 主要是 因为在高强度的训练 中, 容易产生病痛 , 而退役后又没有一技之长 , 不能适应社会 , 面临失业 的危险。而国家对于退役运动员
Li c t ur J o u r n a l o fYi Pr e f e e C om
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 r t y I n s i t t u t e
m un i s t P a
N Ⅲ 。 . 2 2 0 V 1 ^ 3 . ,
我 国体 育管理体制 的现状 与发展对策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1
【 作者简介】 周风祥 ( 1 9 6 4 一 ) , 男, 汉族 , 江 苏张家港人。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 向: 体育管理。
・
9 6・ Biblioteka No . 2 2 01 3
的权 、 责、 利逐渐的明晰。 3 . 训练体系和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训练和保障体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由于我 国特殊 的体育管理体系 , 人才 的选拔等体制 问题 , 导致我国在人才培养 上出现脱节现象 。由于各种原 因, 我国在后备人才选拔方面出现了无人可选 , 无人可用的现象。这主要是与基层的体育管理体制和教
要 表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 政府在举 国体制中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九十年代 ,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 , 国家体 育行政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 行政机构得到了简化 。并且竞技体育逐渐 向职业化过渡 。 很多竞技管理中
最新-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 精品
![最新-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35f3a4f27d3240c8447ef50.png)
中国体育机制的局限性及策略的研究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封闭性封闭性的产生与管理风险的规避密切相关,科层式管理体制通过组织的封闭性来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以确保组织的稳定、效率和权威性。
官僚制组织通常通过封闭性来降低管理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处于科层制管理体系的体育管理系统也同样形成了封闭性的特征,体育管理体制通过内部封闭性和外部封闭性来降低管理过程的风险性因素。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高度的封闭性对于控制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变革迅速的今天,过于滞后的封闭性则会阻碍体制的革新,诱发一系列问题。
外部封闭性。
外部封闭性主要是指体育管理组织在实施管理要素各环节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反馈等方面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导致了体育管理部门相对于其他管理系统来说处于一个相对自闭的状态。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体育的管理涉及到诸多的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协同谋划体育发展,共同服务公众体育需要。
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但健康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文化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部等11个部门共同参与体育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校体育、职业体育、公共健康、身体活动、大众体育、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等体育相关内容。
在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是体育管理的核心部门,与其他与体育有联系的部门共同承担体育发展的责任。
体现了体育在整个经济、文化、社会样态中的融入性。
而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专设性的体育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与其他系统似乎长期保持着一定的疏离,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似乎成了一个钱权交易的漩涡,而又享有着特殊的豁免,赌球、黑哨、分配金牌成了公开的秘密,审计在竞技体育领域难以开展,司法在体育领域屡屡受挫,体育系统似乎成了手持尚方宝剑的领域。
体育管理系统尤其是行政系统的专设在我国的即有环境下创立并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发展至今天,体育早已突破了为国争光的主导地位,人们对于体育有了多元的诉求,体育的边界也在不断的拓展,在这一趋势下,体育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越加的广泛,体育与文化、旅游、卫生、教育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体育的管理理应与这些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借助这些相关部门的力量实现体育管理的升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dbcab3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56.png)
442017年12月刊(总第 56 期)经验交流投稿日期:2017-10-15作者简介:康鹏飞(1981~),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7)12-044-02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康鹏飞(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众所周知,良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实现体育目标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就无法对体育进行系统的管理,也就影响着体育成绩,无法保证体育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虽然有一些优点,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体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文对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1.1 政府职能在不停地变化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精简行政机构,将竞技体育转变成职业性,改变了传统的直接管理的方式,发展为间接管理或者宏观管理的方式。
并且政府的职能在不停地变化,一些由政府执行的管理和决策逐渐改成由社会来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更具有层次性,也更加细致化。
1.2 体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但管理没有到位,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同时对于一些权利和责任也没有进行具体的细分,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在1995年推出了体育法,不断地完善了体育管理的体制,也将体育部门的一些权利和责任做了细分,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依然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开展。
1.3 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和保障制度我国目前体育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和保障制度。
首先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出现了脱节现象,出现上一代运动员退役后,后一代运动员无人能顶的现象。
其次在我国体育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体育经费耗费过高的现象。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889e3763231126edb11f4.png)
关键词: 体育行政管理; 举国体制; 多元利益主体中图分类号:G08-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8207 ( 2007) 07- 0022- 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07- 04- 08黄凯( 1961—) , 男, 天津静海人,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举国体制”, 即“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制, 它符合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和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该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及其结果, 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 如何改革现行体制关系到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选择举国体制的历史必然性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 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 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场经济方向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整, 以及我国竞技体育规模不断不断提高,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盾和问题,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不相适应的地方。
概括起来, 主要( 一) 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观的变化,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度基础不复存在, 个人利益无条件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同程度的裂变, 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之所以选择这种政府管理型体制, 一方面, 我国体育基础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 国家利益又迫切要求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2)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e0e878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7.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2)有短暂性、随意性、主观性、片面性等弊端,没有把贡献大小与效益分配很好地挂钩。
(二)“政企分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政企不分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
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政府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行使国有资产的产权职能。
这种体制,很显然不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积极的去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因此,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还需要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政企不分的现象。
从实质上落实政企分开,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很多政府部门仍然习惯凭着双重管理职能的特殊权利,随意对企业进行干预,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受到种种阻碍。
其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
各部门分割管理,权力责任不清。
这就导致各部门都热衷于争权力,而在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方面则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率。
(三)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虽然在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实践中,二者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却一直缺乏有效的规范,使得地方政府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来根据自身的利益关系来权衡国有资产收益,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四)相关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相对缺乏。
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一直处于政策推动再辅助以法律的阶段。
因此,时至今日法律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从当前局面来看,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已十分突出,并相应表现出了制度缺乏执行力、法规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等多种弊端。
(五)管理者的不到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部署方面选择方法的不科学,选择范围不够宽泛,选择标准也不够科学全面。
与此同时,选择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没有实现对等。
此外,资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这对于我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以至于在日常工作与决策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出现新状况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国有资产的潜在风险就此加大。
中国体育反思(举国体制弊端)
![中国体育反思(举国体制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29a6bd212f60ddccda38a0ff.png)
冠军李娜
北京时间6月4日21时,2011年法国网球公 开赛女单冠军争夺战,6号种子中国金花 李娜以6-4、7-5连下两城,2:0战胜卫冕冠 军5号种子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创造 了历史,成为第一位站在法网冠军领奖台 上的中国选手。与此同时,李娜个人排名 上升至第四位,在创造个人最佳的同时也 追平了日本名将伊达公子此前所保持的亚 洲纪录。李娜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法 网冠军。对世界网坛而言,李娜的横空出 世,填补了大满贯奖杯上没有亚洲人名字 的缺憾;对中国体育而言,李娜的破茧成 蝶,为建设体育强国的艰辛征程注入了新 的动力。然而在全民运动,举国体制的大 背景下,李娜的成功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反 思。。。
退役再就业
竞技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以大量运动员牺牲自己接受普通 国民教育的权利换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 教育水平所占比例为:小学水平占8.53%,中学水平占 37.32%,高中、中专水平占33.59%,大专水平占18.54%, 大学本科水平占1.72%,运动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且更 为尴尬的是,某些省份曾经出现过政策性安置的运动员因 为不能胜任工作,90%被退回的事情。这些都说明,运动员 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学训矛盾、经费不足、九年义务教育 重视不够和质量不高、 “有水平没文凭”等问题仍然突出 ,运动员普遍缺乏职业技能,退役后继续上学和再就业仍 存在较大困难。
管理缺陷 1952 年11 月15 日,国家体委正式成立,它是国务院下属的负 责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全国体育事业的正部级政府机构。而 后,全国县以上的政府机构都相继成立了各级体委。至此,集 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架“全国一盘棋”“组织 一条龙”“训练一贯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 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举国体制”管 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也日益暴露出来。 1.政府包办体育。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以行政手 段管理体育事业,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又是管体育的主 体。这种“管办不分”的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高度 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背道而驰。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6ef6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探讨·222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关阳宇【摘要】本文反思新时代下举国体制的问题,提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体制改革对策1前言我国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转眼已过三十余载。
举国体制的建立,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后奥运时代“体育强国”目标的提出,每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都清晰记载于历史的扉页上。
因此,有必要反思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我们得到什么?问题在哪?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去向何方?2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的问题 2.1失衡一国发展体育之目的,最终仍是落在“强民强种”上。
这些年,举国体制的列车越开越快,国家财政在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优势项目的投入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政府集权度高而社会参与度低,竞技体育强而群众体育弱,精英体育强而国民体育弱等问题将愈发突出。
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育,过分注重竞技体育而忽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
随着利益分配的不断固化,长此以往,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发展的滞后和萎缩将会对竞技体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三大体育群域一旦失去良性联动,形成相互制肘的发展怪圈,失衡问题将使中国体育的发展遭遇巨大困境。
2.2公平问题中国体育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失公平。
多年来,对成绩的过分追求,社会资源向竞技体育过分倾斜,使得中国体育形成了重视精英体育而忽视平民体育的“抓大放小”的怪圈。
然而,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一下,何谓“大”和“小”。
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强国强民,体育红利应该惠及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仅仅围绕在少数“体育精英”。
社会对举国体制的抨击之声越来越大,归根结底还是对当下体育资源分配感到不满。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世界地位的提高,竞技体育对民族自豪感的贡献度也将进一步弱化。
国民体育主体意识的增强,体育的社会性需求越来越大,如果体育资源不能及时地向社会体育倾斜,国民对中国体育的认同感将不断下降,“奥运争光”将成为无人买账的秀。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c8aba533687e21ae45a96c.png)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竞技体育确定举国体制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获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也暴露了举国体制的一些弊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体育管理中起主导地位的行政化干预,而政治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文化的传承,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乏是竞技体育管理行政化的根源。
综文献所述中国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协会的实体化、改善管理队伍结构和构成与去除体育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而笔者在此大胆假设,既然行政化管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制度。
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经过多次的变更,并设立了多种与时期所对应的管理机构。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由于多种客观原因,体制改革和机构的撤并不能同步,造成了当前管理过程中多种机构并存的状况。
我国当前管理体制虽然改变了由政府统管的局面,但长期受计划经济和我国公益性体育发展目标影响,使得竞技体育管理带有异常明显的行政化色彩。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从前适应计划经济的举国体制就显得落后且封闭,并且显现了高度集权式管理、政治利益干预体育、竞技体育无法社会化等弊端。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使得竞技体育管理的行政化严重,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导致忽略了各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权。
高度行政化有其自身优势,如优秀的执行力与团结协作能力,但行政化势必带来微观层面的被忽视,而本应拥有微观决策权的社会团体组织、俱乐部等没有其独立决策的权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管理宏观与微观决策的有机联系,同时对于运动员选材、训练等都有影响。
同时资金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很难引入外部资源,也导致了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我国竞技体育管理體制发展我国走的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制度是不理智的,国外的管理体制有其自身先进的地方,其本身是为了资本主义国家量身定做的,而最近主流的声音都是去行政化。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7adbf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1.png)
学 术 论 坛19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建国之后,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原因,国家为了发展体育事业,颁布了一系列的体育发展方针和策略,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体制,即“举国体制”。
该体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确实能够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对于当时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外的体育发展环境也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此情况下,“举国体制”也逐渐开始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症状”。
掌控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几十年的“举国体制”将何去何从,中国的体育体制应如何改,改革到何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1 “举国体制”的概念及其历史必然性一种体育体制的发展和形成有着其特定社会条件,并且在这种条件下对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和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在体育发展上实行“举国体制”,该体制最初从原苏联学习而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所谓的举国体制,是指将国家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动全国相关力量,包括物质和精神等资源,来有效地攻克某一项世界顶尖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从体育上看,就是将夺取世界大赛冠军作为其最高的目标,统一地调动全国相关力量,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意志等,来夺取良好比赛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够被我国所接受和采用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建国之后,政治封闭的中国要想发展体育事业,首要的选择便是向苏联学习和借鉴体育发展经验,同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国家,“举国体制”在中国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举国体制”的实施也有利于集全国之力来发展体育,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快速有效的提高体育水平。
2 “举国体制”的局限性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体育行政管理; 举国体制; 多元利益主体
中图分类号:G08-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8207 ( 2007) 07- 0022- 0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07- 04- 08
黄凯( 1961—) , 男, 天津静海人,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
“举国体制”, 即“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制, 它符合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和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该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及其结果, 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 如何改革现行体制关系到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选择举国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 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 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场经济方向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整, 以及我国竞技体育规模不断不断提高,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盾和问题,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不相适应的地方。
概括起来, 主要( 一) 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观的变化,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度基础不复存在, 个人利益无条件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同程度的裂变, 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
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之所以选择这种政府管理型
体制, 一方面, 我国体育基础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 国家利益又迫切要求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有效地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促使竞技运动水平迅速提高; 同时, 通过这样一个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将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以有效利用, 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为适应国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育系统在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方根据举国体制运行的时代背景,
益的前提下, 兼顾个人利益、集体新形势下举国体制进一步提高运的一个现实问题。
( 二) 社会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水平竞技体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际竞技体育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育的既定目标。
竞技体育国家办,
按照管理权力的归属,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政府能所决定的, 也是这项事业整体的
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以及处在这两种类型之间的结合型。
以我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情和体育目标而论, 我们没有实行社会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的条件与基础。
结合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在建国初期也曾实验过。
但实践证明, 这种体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中国体育发展前, 我国实际选择的是各级财政投门举办的单一发展模式。
近年来,门也和少数高校、企业开展了一些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也进行了体上尚属试点性质。
的要求,因而于1952年正式成立了部级全国体育事业当前,这种单一的举办模式
领导机构—
—中央体委(1954年改为国家体委) , 并采用了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
这种体育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受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诸因素制约影响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作为有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的制度设计, 在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运行中取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长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竞技
看,竞技体育国家办在实现形式多元, 以利于在更大的平台上创好地发挥举国制度效力。
( 三)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待行政管理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运行的, 举国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的
得了辉煌的制度绩效,为国际体坛创造了竞技体育发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观念、原则、
展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
然而, 随着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社会转型、我国的经济体制朝着市但这种关联更多的是被动的、不得是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来配置
【参考文献】
发展水平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竞争协作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要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在改革与完善举国体制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下列措施:
( 一) 建立国家利益至上, 多元利益主体的整合机制。
竞技体育资源是“高精尖”类的资源, 这些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一个最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调动不[ 1] 宋继新.论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J] .体育科学, 1998, ( 1) .
[ 2] 梁晓龙.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4, ( 7) . [ 3] 许永刚.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 J] .首都体院学报, 2002, ( 1) .
[ 4] 王志刚.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 7) .
[ 5] 刘转青.东欧各国转轨期体育变革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 1) .
[ 6] 李秀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 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45.
( 责任编辑: 高静)
同资源拥有者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是要有效地保证这
些高水平竞技体育稀有资源的拥有者实现自己不同的
利益的权利, 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把各地和不同团体以
及个人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以奥
China's spor t s administr a tion of the countr y's str u ctur e of the pr o blem and counter m easur e s
Huang Kai
Abstr act:Sport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is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teraction inherent law of the product.As China's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planned economy is shifting to a market econo- my, how to m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 - led, activ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y functioning,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sports administration system is the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Key wor ds: Sports administration; Nationw ide System; Multiple interest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