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 文言文二则(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1)分析句子。

师引导:文中写到“逢老媪方磨铁杵”,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逢”是遇到的意思,“老媪”是老奶奶的意思,“方”是正在做某事的意思,“磨”是把东西磨成另一种形状的意思,“铁杵”就是铁棒的意思。

所以,“逢老媪方磨铁杵”就是遇到一个老奶奶正在把铁棒磨成针。

2)理解课文。

师问:为什么老奶奶要把铁棒磨成针呢?我们来看看课文。

师引导生读:“欲作针”。

师解释:老奶奶想把铁棒磨成针,是因为她想做针线活,但没有针,所以就想把铁棒磨成针。

3.感悟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1)比较现代汉语和文言文。

师引导: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和文言文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师出示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对比句子:“我喜欢吃苹果”和“XXX好食花果鲜。

”师解释:现代汉语的句子比较简单直接,而文言文的句子则更加典雅精致,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2)感受文言文的美。

师引导:我们来读一下这句话:“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这句话用现代汉语怎么说呢?大概就是“磨针溪在象耳山的下面”。

但是,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精致,更有味道。

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言文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句子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同时,通过比较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两者的不同,进一步增强对文言文的感悟。

三、拓展延伸1.练写生字。

师出示“逢、卒”两个字,让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练写字。

2.朗读其他文言文。

师出示其他文言文的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3.了解文化背景。

师引导:文中提到的XXX是谁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出示XXX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成就,进一步了解文化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练写生字、朗读其他文言文和了解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认识了生字“卒”,并学会了写“逢、卒”两个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课文讲述了一个叫车胤的学生,家境贫寒,晚上用萤火虫照亮读书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较长的句子和生僻的字词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培养热爱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难点: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和生僻字词,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注释和工具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有关勤奋好学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体会课文节奏和韵味。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囊萤”、“夜读”等,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案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案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案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汉书·艺文志》,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唐代道士吴权利用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以此告诉人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言文词语,翻译句子,理解故事寓意,以及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寓意,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树立远大的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翻译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毅力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铁杵成针》。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铁杵能磨成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前言《文言文二则》是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篇课文展开优质课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古文的表达方式、常用词语等。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简单的仿写和创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认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二则》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古代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能够通过背诵和模仿掌握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化背景,引入文言文学习的话题。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逐段解读《文言文二则》,讲解古代词汇和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智慧和风采。

3. 拓展练习•设计情境练习,让学生用古文描述现代事物或情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与《文言文二则》主题相近的古体诗歌。

4. 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六、延伸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古代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设置,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2 文言文二则

22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后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

强调“勤、卒”的读音,指导“囊、恭、勤、焉、卒”的字形。

其中“囊”字的笔画数较多,要智慧识记;“恭、勤”注意不要多笔少画;“焉、卒”书写时要规范、美观,注意间架结构。

2.阅读理解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品读感悟,合作探究,反复朗读,共同学习等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在读中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囊萤夜读》▶课时目标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板块一整体把握知内容1.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文言文二则》。

(2)师引导:文言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2.熟读故事题目。

(1)出示两则文言故事的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2)师指名读题目,相机正音;生齐读故事题目。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现代文小故事。

(2)感知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磨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题: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文言文的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2.掌握两则文言文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子。

3.能够独立朗读两则文言文,并能理解其含义。

4.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文言文的中心意思。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两则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2.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古文风格,包括句式、词语等。

2.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板书:文言文二则2. 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则文言文,然后向同桌介绍其中一则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阅读第一则文言文,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3.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则文言文,并尝试朗读。

3. 拓展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两则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对文言文的理解,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4. 温故知新1.教师让学生回答文言文中的一些问题或做一些针对文言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古文。

五、课后作业1.背诵两则文言文中的一则。

2.阅读一篇现代文短文,写出自己对其中一个段落的理解,并进行语文扩展训练。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感和古文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

以上为本次语文教案内容,希望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运气,而要勤奋努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他的父母带他去果园,他看到道旁的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但王戎却不去摘,因为他认为道旁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能够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到勤奋努力和善于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4.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难点: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题。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教案+反思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教案+反思

22.文言文二则【教学内容】教科书 P102~103 内容。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3.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故事。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明白两则文言文的寓意,并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古时候没有电灯,只有油灯,而有一个人虽然没有钱买油点灯,但依然可以在晚上认真学习,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囊萤夜读》。

二、理解课题1.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2. 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用口袋装着萤火虫在晚上读书。

)三、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 学生反馈,教师检查。

四、自主学习1. 在文中找出故事的主人公,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 故事内容: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五、体验感悟1. 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 为什么车胤不能像别人一样在晚上点灯学习?(家贫不常得油。

)3. 为了能读书学习,车胤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 品味字词:(1)囊:名词用作动词,用口袋装。

(2)倦:疲倦。

(3)贫:贫穷。

(4)以:用来。

六、总结全文1. 学了这则文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发言)(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2.背诵课文,将故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听。

【板书设计】囊萤夜读车胤家贫→囊萤夜读→夜以继日读书第2课时一、课题引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诗仙李白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步解疑1. 出示生字,同桌互读。

2. 指名范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质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质教案

22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会认4 个生字, 会写9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囊萤夜读【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2.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读题, 解题。

1. 出示文章, 生读。

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囊萤夜读》。

(板书齐读课题)2. 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囊: 用口袋装。

萤: 萤火虫。

囊萤夜读: 把很多萤火虫装在袋子里, 用来照明以便夜间读书。

3. 对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 对课题质疑, 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提示: 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会读的地方做好标记。

(一)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 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课文。

1. 指名朗读。

2. 根据学情引导读准节奏。

3. 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 生练读。

5. 指读, 齐读, 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 入于目,出于口, 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文言文识字生僻,拗口难读, 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

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以读为本”。

三、解疑。

师: 谁囊萤夜读?为什么囊萤夜读?(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看注释, 借助工具书, 看插图⋯⋯(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 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古文,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 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选自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和《司马光》。

这两篇文言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仍然对学生构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两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难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能够自主解读文言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两篇文言文,查找文言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两篇文言文,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语气。

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模拟古代课堂场景。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二则》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其中的隐含含义。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二则》故事内容和背景。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使用文言文的古代词汇和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

2.教会学生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文言文,让学生不仅停留在文本表面,还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讲解《文言文二则》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

2.主体:分析文言文中的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3.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文言文的认知。

2.拓展:讲解《文言文二则》中一些古代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引导学生扩展词汇量。

3.实践:让学生独立分析《文言文二则》中的文言文段落,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三课时1.教学反思:回顾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的古代语言写一篇小作文,巩固所学内容。

3.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代文学,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通过引入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同时,通过分析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更多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文言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交流。
4. 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 8】
(1) 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 知识广博 , 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 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
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 , (车胤)就用白
课题
文言文二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读“恭 勤”等 4 个生字,会写“囊 萤”等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教学 目标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 2.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呢? )
2.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 (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 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 会成功。 ) (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 “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示课件 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3. 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
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 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出示课件 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
学生思考后回答 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 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
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
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文言文二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则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言文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等。

2.文言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3.教学音频:准备一些文言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的情境中。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22 文言文二则》,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 文言文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 文言文二则教案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4.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囊萤夜读》一、谈话导入1.读课题,板书。

2.指导“囊”。

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注释。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盛”等多音字。

3.交流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

4.借助注释,尝试翻译。

5.总结“扩词法”。

6.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胤”。

三、运用方法,自主翻译其他语句1.师生共写,积累“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读句子。

3.对比阅读。

四、分析人物形象1.为什么要夜以继日?2.补充背景资料。

3.带着感情读全文。

4.教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五、出示口诀、拓展运用方法(1.看注释;2.扩词语;3.反复朗读)1.齐读口诀。

2.理解《凿壁借光》。

第二课时《铁杵成针》一、温故引新1.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2)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3.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4.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5.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6.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1.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铁杵chǔ成针老媪ǎo卒zú业(2)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3)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2.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3.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22文言文二则》中的古代文言文材料,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解读古代文言文,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词难句,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难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表达,将古代文言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课文《22文言文二则》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出《22文言文二则》的文言文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整体理解(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22文言文二则》,理解每个故事的大意。

2.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在一旁进行辅导和解释难点。

第三步:重点讲解(20分钟)1.老师重点讲解难词难句的语言点,比如古诗词的韵律。

2.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老师互动解决疑惑。

第四步:创新思维(2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创新性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想法。

第五步:展示交流(15分钟)1.学生代表对各自小组的创新成果进行展示。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彼此的创新思维,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课堂作业完成《22文言文二则》的相关习题,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代文言文方面有一定困难,对此我会加大对文言文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另外,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进一步培养,可以多设置启发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以上便是本次课程的计划,希望能够为学生打开古代文言文的大门,引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二则。

2.能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人物故事。

3.能够用简单的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对文言文的技巧性和表达方式进行解读。

2.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复杂句式结构。

2.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文言文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课文《文言文二则》。

2.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

3.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文言文的背景和重要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课文,注重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从句子的组成和意思入手,理解文言文的特点。

4. 练习互动:(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与同伴互相提问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复习课文并将其中关键词语和句子背诵记忆。

2.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力。

2.教师应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为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希望对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篇文言文:《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

这两篇课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通过对三年级的学习,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句式、词汇有所了解。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侥幸心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难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篇课文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篇课文,学生跟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配合,体会故事情感。

【精品】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2.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精品】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2.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

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

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1.知识链接:车胤:(约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

东晋大臣。

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

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二则》,看看讲了哪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板书:文言文二则)。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gōng qín yān zú恭勤焉卒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恭、焉、卒,强调“恭”的韵母是ōng,避免错读成ē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2文言文二则教案(精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2文言文二则教案(精编版)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练囊(náng) 焉(yān)多音字:盛(chéng) 数(shù)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

“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

“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

“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

“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

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

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

日,白天。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文言文二则文本分析《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两则文言文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品读文言文,把握文中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囊萤夜读1.会认“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博”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人物活动,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成语,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知道的成语吗?(生抢答)很好!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真了不起!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

这些成语典故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是励志类,就是其中的人物有一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两个成语故事都属于此类。

我们先来学习《囊萤夜读》这个成语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有一种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读课题。

(1)释课题。

囊:读“nánɡ”,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

萤:读“yínɡ”,萤火虫。

囊萤夜读:就是用白口袋装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读书。

(2)是谁“囊萤夜读”呢?课题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是车胤。

课题点明了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3.补充相关资料。

(1)车胤(约333—401) 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

东晋大臣。

他学识渊博,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

历任中书侍郎、侍中、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等职。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2)《晋书》 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

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

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该书史料甚备,博采杂著,多记异闻。

是了解两晋历史的基本史籍。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

囊nán ɡ 萤yínɡ 恭ɡōnɡ 勤qín 博bó 贫pín 焉yān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

[恭勤] 肃敬勤勉。

[倦] 疲倦。

[博] 知识广博。

[通] 通晓,明白。

[贫]贫寒。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盛]装。

[继]接着。

3.师生共同说出课文的大意。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4.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品1.文中两句话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第一句话交代车胤的性格特点,第二句话以事例说明车胤学习刻苦。

2.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第一句话作了总的概括: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可见他是一个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文才广博而十分精通的人。

3.车胤读书克服了哪些困难?明确:(1)家庭的困难。

“家贫不常得油”,当然也不常得书。

但是他“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样来获取光亮,书想必也是借来的。

(2)天气的炎热。

“夏月”里可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但他仍夜以继日地读书。

(3)时间的煎熬。

“以夜继日”,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读书。

4.车胤的囊萤夜读印证了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明确:印证了“恭勤不倦”,也说明了他能“博学多通”的原因。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明确:(1)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2)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慎,继续学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像车胤这样“囊萤夜读”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你能再列举一些吗?示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

2.你能将《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吗?提示:可重点扩写主人公车胤家贫的原因、捕萤的经过、读书的情状等。

铁杵成针1.会认“卒”1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

2.在朗读中学会停顿,进一步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导语: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相信大家都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请看课题。

(板书:铁杵成针)2.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评议示例: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顿。

跟老师来读——铁杵/成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预设: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可能与木有关。

“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

那么“铁杵”呢?(3)看一看过渡: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磨针世传逢老媪铁杵曰还卒明确:“逢”是后鼻音,读“fénɡ”;“卒”是平舌音,读“zú”;“曰”读“yuē”,注意与“日”的区别;“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n”。

2.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1)标出停顿,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3.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2)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预设: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3)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教师讲述: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间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蹚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师: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是传说。

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

你们再来看看,“过是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蹚过”这个词最好了。

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

照此解释其他词语。

[成]完成,实现。

[去]离开。

[逢]遇见,遇到。

[方]正在。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返回。

[卒业]完成学业。

(4)人物称呼,不断变换。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明确:李太白、太白。

想一想: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5)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出示句子:太白感其意。

议一议: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媪)(6)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问之”中“之”指的是谁?问的什么内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7)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师:读一读下面这三句话。

你们觉得这三句话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c.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明确: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三、变换朗读,学有所获1.变成诗歌,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磨针溪,象耳山,世间传,李太白,山中读……2.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

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3.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4.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

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教师总结:一篇文言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1)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齐声诵读。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愿大家多多诵读文言文!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尽皆知,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

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

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

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