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论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一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
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
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
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夜雨寄北古诗翻译及鉴赏大全
夜雨寄北古诗翻译及鉴赏大全夜雨寄北古诗翻译及鉴赏大全《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雨寄北古诗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夜雨寄北原文欣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返回目录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返回目录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
1、李杜诗篇 人出, 各领风骚
,至今已觉 。 江山代有才 。(《论诗》)
2、李杜诗篇万古传, 。 出, 。(《论诗》)
3、 (《论诗》)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
,
。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古诗二首
《夜雨寄北》李商隐
《论
诗》赵
翼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唐 )代诗人,字(义山 ),号( 玉谿生 ),又号(樊南生 )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才能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论
赵 翼
诗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 至 今 已 觉 不 新 鲜。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 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1、君问归期 , 涨秋池。 却话 。(《夜雨寄北》)
何当
,
2、君问归期未有期, 。 何当共剪西窗 烛, 。(《夜雨寄北》) 3、 却话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 。(《夜雨寄北》) ,
《夜雨寄北》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 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 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 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 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 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 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 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 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 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一、《夜雨寄北》(李商隐)(一)、作者作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
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
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二)、主题点击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三)、美点聚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
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 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 ___________ ;[话]: ________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全文及分析
《夜雨寄北》全文及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先来看“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
诗人开篇便以对话的形式,写出了亲人对自己的思念和询问,而自己却无法给出确切的归期。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惆怅的基调。
“未有期”三个字,简短却有力,仿佛能看到诗人在面对亲人的期盼时,那一脸的无奈和愧疚。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是对环境的描写。
在巴山的夜晚,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池塘里的水也因雨水而不断上涨。
这里的“涨”字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雨水的充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在不断地积聚。
秋夜的雨,总是带着几分凄凉,而身处异乡的诗人,面对这连绵不断的秋雨,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更是被无限放大。
接下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想象着有一天能够与亲人重逢,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话。
“共剪西窗烛”这个场景充满了温馨和亲密,与此时的孤独和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团聚的渴望。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诗人进一步的想象。
当重逢之时,再回首今日在巴山的雨夜中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孤独、思念和忧愁,都将成为彼此倾诉的话题。
这一句不仅呼应了前文的“巴山夜雨”,也使得整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让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悠远。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诗构思巧妙,时空交错。
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想象,通过今昔对比,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巴山夜雨”在诗中两次出现,既营造了一种连贯的氛围,又强化了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在这雨夜中的情思。
在情感表达方面,《夜雨寄北》含蓄而深沉。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痛苦和哀怨,而是通过对归期的不确定、雨夜的描写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论诗》
听朗读,注意体味诗歌的感情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文技巧分析
夜雨寄北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这句之中用两个“期”字,不仅在节奏上 先停顿后转折,而且在内容形式上一问一 答,一扬一抑,表现了思念妻子、欲归不 得的愁苦之情。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 反衬今夜的孤寂,属于以虚写实。语浅 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读完诗歌,眼前出现了二个形象,从 “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 行问答。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 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 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诗文技巧分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 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值得注意 的是“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 了心中的愁思。“秋”字点明了季节,同 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 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 孤寂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 的怀念。
全文翻译
李杜诗篇万口传,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至今已觉不新鲜。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 1、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这两句已成对这两位诗人的千古 定评。也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的成就,但韩愈 认为这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 如今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这是石破天 惊之论。他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 不是,这里所谓的“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 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送, 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1、《无题》李商隐主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动人。
2、《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角度:诗意: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情感:这两句诗使诗境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默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3、《论诗》赵翼清代学者、诗人《瓯北诗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唐“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用典。
斩楼兰:据考证,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5、《相见欢》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主旨:写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角度:诗意: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还乱,是紧紧缠绕人的是离愁。
修辞:用丝缕比喻愁思,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6、《浣溪沙》晏殊北宋词人主旨:抒写对人事的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角度:诗意:花儿凋谢了,忍见它伴随着残春消逝;燕子又来了,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
情感:通过对易逝的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写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语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7、《龟虽寿》曹操赏析“老骥伏枥,志——,烈士——壮心——”内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胸中任然有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翻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对理想的追求永不会息。
就李商隐《夜雨寄北》论诗的语言结构
就李商隐《夜雨寄北》论诗的语言结构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上的虚实结合,这首诗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笔墨写出了一个客居他乡思念家人的羁旅者。
《夜雨寄北》的抒情结构是,前两句写现在,是实写。
自己读着妻子寄来的信,远方的妻子询问自己何时归去,但自己的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归去,自己所处的巴山下了连夜暴雨,门前的秋池也已涨满,如此凄凉之景更显自己的凄苦。
后两句写未来,是虚写,想象未来自己和妻子相聚,在西窗下聊至深夜,有着说不完的话互相倾诉。
聊到了什么呢?未来的自己聊着今夜的巴山夜雨。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时间上的循环往复。
前两句是现在,第三句是由现在到未来,第四句又从未来回到了现在。
为何诗人对这巴山夜雨情有独钟,在未来都不忘回忆今夜?因为这巴山夜雨让诗人格外的思念远方的妻子,此情此景难以忘怀,所以即便是时隔多日二人相聚,也会再次想起今晚的秋雨。
在这里,诗人将对远方的思念化作了未来团聚之后,对眼下分离的审视。
这种审视带着一种超越的视角,在未来的欢乐甜蜜中回顾眼下凄苦,这凄苦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
诗人凭着自嘲的勇气,从未来回顾现在,借以求得一点心灵的安慰。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有关《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1《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评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作者简介《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风雨之间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风雨之间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风雨之间】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充满了情感与意境,其中《夜雨寄北》是他的一首代表作。
本文将通过对《夜雨寄北》的赏析,探讨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于唐代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一场夜雨,从中透露出诗人思乡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浓郁的忧愁色彩。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将诗人的心境以夜雨的形象展现出来。
夜雨寄寓着诗人离乡之情,象征着思念之雨。
同时,作者使用了巴山这一地名,增加了诗歌的地域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接下来的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绘了诗人与亲人分隔两地的情景。
剪烛象征着团聚、寻常之事,而诗人却只能寄情于远方。
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渴望,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诗人的心境,“明月”象征故乡的美好和希望,与此同时,也呼应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曾经照耀彩云归的月亮此刻却无法与他一同共度时光,进一步强调了他与亲人的分离。
最后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户捣衣惊夜雨。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九州大地的生机勃勃,但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万户捣衣惊夜雨,揭示了生活之苦与无常。
整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留恋,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总体来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夜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离乡思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夜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忧伤、孤寂的情感氛围。
通过此诗,读者可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焦虑与无奈,以及对亲情的无限牵挂。
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的诗作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抒发而著称。
他善于描绘微妙的感情变化,运用寓意深远的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夜雨寄北》 文章解读
《夜雨寄北》文章解读夜雨寄北:文章解读《夜雨寄北》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从杜甫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诗歌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杜甫的写作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苦难为特点。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衰落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这些社会现实深深地影响了杜甫的创作,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时代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第二部分:《夜雨寄北》的主题思想《夜雨寄北》以雨夜的寄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落和百姓苦难的关切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雨夜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愁。
他将自己的心情寄托于北方的亲友,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并传达对他们的关切与祝福。
第三部分:《夜雨寄北》的诗歌形式《夜雨寄北》采用了七绝的形式,四行一组,每行五言,共计四句。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韵律流畅,使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朗诵。
通过这种形式的运用,杜甫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表达出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入心灵的冲击。
第四部分:《夜雨寄北》的艺术特点《夜雨寄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精炼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诗中描绘的夜雨与诗人内心的忧伤相互映衬,凸显了诗歌的情感表达能力。
杜甫通过地理环境的描绘,将诗人的心情与实际情景相结合,使作品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诗歌的结构和表达上,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第五部分:《夜雨寄北》的艺术欣赏《夜雨寄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作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真挚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启迪。
作品中蕴含的勇气和希望也成为后人的激励,激发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结论:通过对《夜雨寄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创作风格和对社会的关切之情。
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
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君:你。
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②、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③、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⑥、却话:从头谈起。
却:副词。
还,且。
表示轻微的转折。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赏析: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情深意远思绪缠绵。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古诗是我们中学必背必学的,学好古诗有利于提高我们学习成绩。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乍看之下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
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
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
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
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
李义山《夜雨寄北》的解读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李义山《夜雨寄北》的解读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
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举荐,及进士第。
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
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义山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提及义山诗作,读者往往因其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
的确,读李商隐的诗,常令人置身于氲氲氤氤的审美氛围,得到美的感悟,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
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正如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是什么,我理解不着。
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同样,《夜雨寄北》也是这样一首难解之诗。
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是一首“半托香奁,以寓感愤”之作。
下面,笔者不惴浅见,对《夜雨寄北》作出管解,就请于同仁方家。
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推崇一种重视文字自身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篇什根基,文字的选用、取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意图。
首先,我对本诗简予“细读”:1、“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2、“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3、“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4、“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夜雨寄北全诗诗意
夜雨寄北全诗诗意
夜雨寄北全诗诗意是: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夜雨,却已涨满秋池。
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此诗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七言絕句)作者: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1.君問歸期未有期:「君問歸期」是問,「未有期」是答。
全句是說:您問我回來的日子,但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得歸。
2.巴山:中國西部大山,或稱大巴山,為川陜界山。
時李商隱在川,故「巴山」在此泛指四川的山。
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3.漲秋池:秋雨使池水高漲的樣子。
4.何當:何時、何日。
5.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共剪西窗燭:一起在西窗邊修剪燭芯。
後世因此詩而有成語「剪燭西窗」言朋友思念或相聚。
剪燭:古時油燈或蠟燭,燃點時間長了燈心上會結燈花,剪去後才會更亮。
6.卻話:回首重新談起。
卻:回頭、回顧之意。
重頭談起。
【語譯】你問我回家的日子,但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
今晚的巴山正下著雨,池塘裡漲滿了秋水。
什麼時候才能在西窗下一起剪著燭芯,和你訴說此刻巴山聽雨的心情呢?【賞析】這是一首抒情詩。
本詩在《萬首唐人絕句》中又題作〈夜雨寄內〉,是李商隱在四川時,因思家心切而寫給妻子的作品。
當時李商隱的妻子身在長安,位於四川之北,故題為〈夜雨寄北〉。
詩境涵蓋過去、現在、未來,曲折清轉情意真切,白描手法,筆觸明暢,虛實相生,情景相融,與其隱約朦朧的詩風成一對照。
詩人途經巴蜀之地,以詩代信與妻子對答,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首句述說其實想要早歸但自己也不知道何時能成行,無奈思念深長卻身不由己。
接著以景喻情,描寫巴山夜裡愁煞人的秋風秋雨,令相思之苦如池水般滿溢難當。
隨之話鋒一轉,急切的盼望能立即飛到妻子身邊,兩人剪剪燭花談談天,敘聊著身當巴山夜雨的此刻心境。
〈夜雨寄北〉一反李商隱辭藻華美、精於用典和象徵暗示的華艷詩風,字句上也不避諱重複使用,給人一種樸素的親切感。
但在「君問歸期」、「未有期」的一問一答中;在「巴山夜雨」、「共剪西窗燭」的時空和心境的來回往復中,卻也營造出了屬於李商隱獨特的含蓄朦朧美感。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原文赏析《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3 注释译文3.1 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和与妻子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③【却】再池:水池。
期:期限。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册语文课本190页。
3.2 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4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
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
“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
”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
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
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
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
”“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
……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
”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视频 会意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这里指妻子。归期:回家的日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什么时候我们重新才能相聚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中两地的深深思念的情景呢?
虚写未来的欢聚,更加衬托了眼下的孤寂 和思恋之情。
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妻子, 渴望团聚的心情和愿望。
诗文 欣赏
3、请分析本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巩固测评
(1)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诗人将对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 问归期
思念妻子,渴望团聚 (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连用两个“期”字,反映出一种 归期未定的失落心情和内心深处的思 念之情。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孤寂、 凄凉的心情。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本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个时代都会有才华横 溢的诗人出现, 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 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4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 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主旨
本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提倡创新精神。惟有创新,才能 领时代之风骚。
“问” (5)“何当”照应了上文的_____ 字
(6)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________原指思 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谈。后来泛指亲 友聚谈。
论诗
赵翼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 至 今 已 觉 不 新 鲜。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 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作者介绍
赵翼,字云崧,号瓯北,晚号三半 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 常州市)人。清代学者、诗人,著 有《瓯北诗钞》。乾隆二十六年进 士。他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 灵派三大家。
主旨
本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 性,提倡创新精神。惟有创新, 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 就?
答:不是,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 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 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 代之风骚。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运用想象写出了与妻子他日相聚的 情景,表达了思念妻子,渴望团聚的心 情和愿望。
问题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 苦雨深秋的落寞 归期无期的无奈
相见共语的期盼
2、诗人为何重复“巴山夜雨”?诗 中两个“巴山夜雨”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是实写,渲染寂寞凄凉的 气氛。 第二个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聚, 时空交错,回环往复,曲折缠绵。
品读欣赏
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至 今 已 觉 不 新 鲜。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颂, 经久不衰,可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1、2句评论李杜的诗。
品读欣赏
指祖国山河 有才华的诗人
指《诗经》中的《国 风》,屈原《楚辞 》 的《离骚》 。后泛称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