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导致了大量婴儿配方奶粉受到污染,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和不安。

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奶粉产品的安全产生了质疑,也让人们开始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产生了怀疑。

其次,近年来,各种地沟油事件也频频曝光,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地沟油的生产和使用不仅严重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更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餐饮行业的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另外,近年来,一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硫磺超标、柠檬酸超标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产生了怀疑。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也让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也让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加重视。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力度,让人们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放心、安全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 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3、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 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

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

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

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食品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因为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食品安全生产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个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是一种被禁止在食用肉品中添加的药物,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人恶意添加,以提高肉品的价格和光泽度。

这种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给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其次,还有不少“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事件中,一些不良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以次充好,往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结果导致了大量婴幼儿健康问题。

这种事件不仅影响了个别家庭,也动摇了公众对奶粉行业的信心。

当这些问题被曝光时,相关部门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行动,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还有“地沟油”事件。

地沟油是指利用废弃物油脂再炼制成的食用油,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这种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呼吁加强对油品生产的监管和惩治。

以上的热点事件只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例,但它们都揭示了食品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监管不力。

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之所以敢于胆大妄为,是因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监管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其次是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强。

除了监管问题,食品安全生产的热点事件还暴露了行业内的不端行为。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使用有害物质,以次充好,给消费者带来风险。

这反映出食品行业内部的诚信问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针对以上问题,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

政府加大了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食品安全;食品企业也加强了内控体系的建设,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也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选择有资质的品牌和产品。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

1. 卫龙辣条事件:2013年,卫龙辣条被曝光添加了有害物质苏丹红,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添加剂滥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 美心月饼事件:2014年,香港美心月饼被曝光添加了过期油脂,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恐慌和抵制行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3.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原料安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 微商代购食品事件:近年来,微商代购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

一些代购食品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监管,存在质量问题。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6. 有机食品虚假宣传事件: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虚假宣传产品的有机性,误导了消费者。

7. 食品过期销售事件: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出售,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8. 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农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滥用导致了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9. 食品假冒伪劣事件: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10. 餐饮卫生问题事件:一些餐饮企业忽视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威胁。

以上是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隐患。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首先,2018年,我国湖南省一家小作坊生产的猪肉制品被检测出含有瘦肉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瘦肉精是一种禁用的瘦肉类激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该事件揭露了一些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行为,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关注。

其次,2019年,我国一些地方爆发了猪瘟疫情,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猪瘟疫情的爆发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猪肉产品的安全性担忧。

疫情的爆发提醒了人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疫病防控,确保食品安全。

另外,2020年,某知名乳制品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添加了工业明胶,引发了公众对乳制品安全的质疑。

工业明胶是一种非食用明胶,长期摄入对人体健康有害。

此事件再次提醒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再者,2021年,某快餐连锁企业被曝光在食品中使用了过期肉类食材,引发了消费者对快餐食品安全的担忧。

过期肉类食材存在细菌滋生和变质的风险,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事件提醒了餐饮企业要加强食材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案例事件的发生提醒着我们,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安全放心的食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些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一、奶粉事件近年来,奶粉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广泛担忧。

这些事件主要是因为厂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用了不法手段,向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奶粉的品质产生怀疑,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混乱。

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广泛使用于肉类生产中,以使猪肉或牛肉看起来更加肥美。

然而,瘦肉精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瘦肉精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于肉类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

三、农药残留事件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抵抗病虫害,滥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农药残留超过了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四、黄曲霉素事件黄曲霉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粮食中。

在某些地区,由于不正确的储存和保存方式,粮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对人体造成肝脏和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五、假冒伪劣食品事件假冒伪劣食品事件指的是制造商以低廉的价格使用劣质原料,制造出与正品相似的产品。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管和检验,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六、食品添加剂过量事件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保存期限和外观,一些食品生产商会在产品中过量添加化学添加剂。

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

七、动物突变事件近年来,一些动物突变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不当使用激素或转基因技术所导致的。

动物突变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于动物本身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八、冷链物流失控事件冷链物流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危机在国际、国内反响越来越强烈。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是多事之秋,“苏丹红”、“红心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由于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性传染疾病以及大肠杆菌、二恶英污染,各国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欧洲、北美、日本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以及兽药残留均高度重视。

1、英国疯牛病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爆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疯牛病事件全球瞩目。

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承认人吃了疯牛羊肉感染“克—雅氏病”。

2、瘦肉精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

据记者调查,添加瘦肉精是养猪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2002年7月14日,遵义科新农牧研究所畜禽饲料保健厂生产的“元林牌”复合预混料55吨猪饲料被重庆质监部门查出每公斤含有0.14 mg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经查:瘦肉精原料是江苏金坛人陈长松加工的,后又卖给了上海人朱伟,朱伟又转手倒卖给浙江杭州的吴胜、吴晓兄弟,吴胜、吴晓在地下加工点加工成瘦肉精饲料出售,遵义科新农牧研究所畜禽饲料保健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使用了这种瘦肉精饲料,后在重庆市场销售时被发现。

遵义“瘦肉精”案,名列2002年全国10大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案件第三位, 也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当年督办的3起案件之一。

最终:吴胜、吴晓、朱伟分别被判处4年、3年零6个月以及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41万元。

陈长松在逃。

2005年9月26日在上海进行的一次赛外飞行检查中,中国上海游泳队运动员周洁的尿样中被发现含有违禁“瘦肉精”,这是个别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养殖户暗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喂养食用动物,周洁可能是食用了没有经过严格检疫检验的肉类致。

2006年8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一间小五金厂5名工人,因吃了瘦肉精超标1000倍的猪肝而引起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1. 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毒奶粉事件,震惊全球。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受到伤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合规监管和追溯制度的严重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弊端。

解决方案: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增加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和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2.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用作激素促进禽畜生长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瘦肉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肉制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使用一切激素和非法添加物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能够追溯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来源。

3.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事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所有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食品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4. 造假事件食品行业的造假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入劣质原料,标榜高端产品,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解决方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食品甄别能力。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事件背景和定义食品安全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保证食品不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活动。

然而,在近年来,我们不时地听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假冒伪劣食品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中国乳业巨头三鹿奶粉被曝出含有多次超标的三聚氰胺。

该事件造成六个月以下婴幼儿过度摄入三聚氰胺,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名婴幼儿因此死亡。

此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愤慨和严重不信任。

3. 事件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一种被用于促进猪等动物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然而过量使用瘦肉精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瘦肉精被检测到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到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等。

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对养殖业管理和监督的质疑,也对食品安全制度和相关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事件三:明火炖汤事件明火炖汤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道受欢迎的菜品。

然而,近年来明火炖汤事件频发,暴露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餐馆使用劣质食材、不合格的食材加工等问题。

由于食物在炖制过程中被直接暴露于明火中,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5. 事件四:油品混假事件油品混假是指一些不法商家将劣质油掺假到正常食用油中以获利的行为。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油品混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食用油领域,如大豆油、菜籽油等。

这些油品都被掺入了劣质、假冒的油,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6. 事件五:假冒伪劣食品事件近年来,中国也发生了多起涉及假冒伪劣食品的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假冒知名品牌、过期食品被再次售卖、非法添加物等。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13.“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14.染色馒头
近日,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 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 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组织相关企 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处理的馒头。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
1985年4月 发现可疑病例 1986年 17例 1994年5月13万头牛患病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可传染给人, 潜伏期5-15年。 焚烧400万头牛,直接经济损失60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 损失300亿美元。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 贸易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10.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 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据张玉军在法庭上供述,往原奶中掺“蛋白粉”已是圈内人所共知 的“秘密”,这样既可以增加原奶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举两 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欢迎,市场销售的潜力巨大。从2007年9月到2008 年8月,张玉军总共生产“蛋白粉”600多吨,非法获利50多万元。在河北 省正定县开工厂的高俊杰、薛建忠、肖玉、张彦军等人曾一度从张玉军处 批发购买“蛋白粉转售。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从购买的“蛋白粉” 中分析技术配方,开始自行研制并直接销售给一些奶站。一个较为完善的 “蛋白粉”制售网络形成,高俊杰与妻子肖玉负责组织生产,薛建忠负责 联系销售订货,张彦军负责生产技术,共生产“蛋白粉”200余吨。 2007年9、10月份,正值原奶市场淡季,各有关企业为争夺奶源,原 奶收购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公斤3.6元。当原奶价格涨到每公斤3元时,三 鹿集团不再提高收购价格,向其供奶的场(站)主要求涨价。三鹿高管中 有人提出,为保障奶源,是否允许在原奶中加水。最后高层要求:加水后 奶的含氮量不能降低,授意三鹿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在原奶中加水,但要保 证每百克牛奶蛋白含量不低于2.8克。 无论是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生产者,还是往原奶中掺加“蛋白 粉”的奶农,还是三鹿集团,都知道三聚氰胺是有害物质,但却依然我行 我素,理由竟然也惊人相似:大家都在这么做。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事件一:某某公司奶粉质量门某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曝出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和不信任。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质量管理漏洞,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经济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急剧下降。

事件二:某某餐饮连锁店食品安全事故某某知名餐饮连锁店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消费者纷纷表示担忧。

经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不洁净加工环境等严重问题,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事件曝光后,该连锁店被关停整顿,并赔偿了受影响消费者,但声誉受损无法挽回。

事件三:某某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某某地区的水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检测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违规施肥等行为普遍存在,导致水果质量无法保证。

相关部门对涉事农民进行了严厉处罚,并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消费者对当地水果的信任度明显下降。

事件四:某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某某知名餐厅因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而备受诟病。

经调查发现,该餐厅存在食材保存不当、加工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部门责令该餐厅停业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已经给该餐厅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影响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健康上的威胁,也给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有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原因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原因:企业为了谋取暴利而忽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等。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一:“染色馒头”事件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

202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

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二:河南瘦肉精事件自202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饲料若干批次。

202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截至目前,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

目前,河南全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未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三:新型地沟油事件202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

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都是由李卫坚统一收购。

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四:“砷超标”事件2021年9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在浙江、辽宁、上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近日又陆续从近十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砷、铅、镉、过氧化值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总结教训,以期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

本文将就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此事件中,某厂商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造成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此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节管理不合规范:生产过程中,厂商没有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导致了添加剂的错误使用。

2.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事件中发现的时间较晚,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问题的发生。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1.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增加监督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防止事件扩大化。

3. 提升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有良好声誉的品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以保护自身权益。

二、有毒添加剂事件有毒添加剂事件是另一类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类事件中,制造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含有毒性物质的添加剂,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1. 利益驱使:某些不法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和高利润为目标,使用有毒添加剂。

2.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在此类事件中未能及时发现有害添加剂,使得问题逐渐扩大。

针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训:1. 增加法律法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

2.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增加消费者知情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培养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意识。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2001年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
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
2003年7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
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
症。

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脯全部下架,将近800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
京门外。

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
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病例达到160例。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
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
处理。

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
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10年3月19日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011年3月15日双汇使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事件在央视曝光。

201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染色馒头事件曝光,既而又在温州发现染色馒头。

2011年4月15日安徽合肥工商部门在市场上发现一种食品添加剂——牛肉精膏,只要90分钟就可以让猪肉变成牛肉,色香味都几可乱真,既而又在异地的超市上看到牛
肉精粉,羊肉精粉,让人怀疑市场上牛肉,以及牛肉串羊肉串到底是不是都
是这样变成的。

2011年4月21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2012年白酒塑化剂超标;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古井贡酒“勾兑门”;“毒胶囊”事件;双汇“蛆虫门”;伊利奶粉“含汞门”辛拉面“致癌门”;张裕葡萄酒“农药门”;立顿
“毒茶”;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2013年9月23日汇源、安德利和海升三大果汁巨头被报道透通过水果行作为中间人,向果农大量购买“瞎果”,再用来制成果汁或浓缩果汁,自此,该三大上市公司陷入“烂
果门”事件。

2013年11月年大陆民众所熟知的台湾味全、统一、光泉等鲜奶中检出残留抗生素
2014年央视曝光,杭州黑心企业售过期烘焙食材,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台湾统一的19款产品使用“黑心油”。

广西土榨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