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篇一一、引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超出常规气候特征范围的大气现象,如暴雨、干旱、强风、暴雪、高温等。
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强度增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测研究,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和优化。
遥感技术、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等多种观测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能力。
1. 遥感技术与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卫星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丰富的气象数据。
通过对卫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此外,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广泛应用,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地面观测站地面观测站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面观测站的逐步完善,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详细的气象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模型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方面,科研人员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开发了多种预测模型和方法。
1. 统计预测模型统计预测模型是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建立气象要素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统计关系,从而进行预测。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统计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物理预测模型物理预测模型则是基于大气动力学、热力学等物理原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气运动进行预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预测模型的精度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 集成预测模型集成预测模型是将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集成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川渝地区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A g e n c y( J MA)f r o m 1 9 7 9 t o 2 0 1 1 ,t h e c i r t e i r o n o f t y p i c l a d r o u g h t y e a r s i n S i c h u a n — C h o n g q i n g r e g i o n w s a d e t e r mi n e d
w i t h t h e S t nd a a r d i z e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d e x( S P I ) ,a n d t h e c l i ma t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nd a p o s s i b l e c a u s e s o f s u m m e r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E a r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S o c / e ee n s , X / 0 n 7 1 0 0 7 5 ,C h i n a ; 2 . G r a d  ̄ g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S o c i e n c e s ,& 1 0 0 0 4 9 ,C h i a; n 3 . S h a a n x i C l i m a t e C e n t e r ,X i 7 1 0 0 1 5 ,C hi n a )
易俊 莲 2 , 方建 刚1 , 3 , 刘 晓东
( 1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5 ;2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 0 0 0 4 9 3 . 陕西省气候中心 , 陕西 西安 7 1 0 0 1 5 )
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属于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的技术领域。
包括以下步骤:从权威机构网站获取某时间段的降水遥感影像数据;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降水量;以连续30天组成一个月尺度的计算时段,将所述计算时段内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即可得到所述计算时段的降水量,分别计算所述计算时段与历年同期的降水量,并计算得到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制作目标区域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本技术能够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获取未来各天的天气状况和温度范围,计算未来各天预计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从而达到对未来各天进行定量化干旱预测的目的。
技术要求1.一种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从权威机构网站获取某时间段的降水遥感影像数据;S2、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降水量;S3、以连续30天组成一个月尺度的计算时段,将所述计算时段内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即可得到所述计算时段的降水量,分别计算所述计算时段与历年同期的降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其中,PA是某时段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单位为%;P是计算时段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是计算时段同期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n是同期降水量的个数;Pi是计算时段第i年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S4、制作目标区域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S5、根据国标《气象干旱在在》划分的标准和计算得出的PA计,在分布图上在在不同在在旱在的分布范围,并旱计不同在在旱在面积和占比在况,实现目标区域的旱在定量化监测;S6、从气象部门获取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天气预报数据,包括未来多天的天气状况和气温计化范围;S7、根据《天气状况与旱在计化计查找表》和《日平均温度与旱在计化计查找表》,分别将各天的天气状况和日平均温度转换成相应的天气类型旱在计化计和温度旱在计化计,将天气类型旱在计化计与温度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各天的旱在总计化计;S8、根据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各天的旱在总计化计制作各天的目标区域旱在计化分布图;S9、将第N天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与第N+1天的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第N+1天的PA预测计;将第N+1天的PA预测计与第N+2天的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第N+2天的PA预测计;依此类推,分别得到N+3……在未来各天的PA预测计;S10、按照国标《气象干旱在在》划分的标准,根据PA计分别旱计分旱未来各天的旱在等在及分布范围,实现未来各天的旱在定量化预测。
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影响评估
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影响评估极端天气事件是指持续时间短、空间范围小、强度大的极端气象现象,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干旱、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对生物多样性、能源供应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威胁,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极端天气事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高温、干旱或洪水都会导致植被极度受损,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部分特化于某一特定生境的物种往往无法适应极端气候条件,导致它们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受到限制。
此外,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还可能引发生物生态链的破裂,使得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将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造成长期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也会对能源供应造成潜在的威胁。
干旱时期的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水力发电和农业灌溉水源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能源和食物的供应稳定性。
同时,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高温和风暴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进一步削弱了能源系统的可靠性。
这对于依赖于稳定能源供应的人类社会和经济而言,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洪灾和暴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农田退化,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
此外,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高温和干旱也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发林火和生物死亡,从而降低森林的碳吸收能力和生态平衡。
这些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将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上述方面,还涉及到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风险评估等多个领域。
因此,科学评估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于制定应对策略和减轻其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评估极端天气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可以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从环境学和气候学的视角,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和历史记录的分析,建立气候模型来预测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暴雨、干旱、洪涝、台风、高温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
因此,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测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1.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包括云图、温度、湿度、风速等。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地面观测技术除了卫星遥感技术外,地面观测技术也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的重要手段。
地面观测技术包括自动气象站、雷达、探空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化,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技术研究进展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的核心技术。
通过建立气象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和物理定律,可以模拟出大气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和预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技术的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这些信息和规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应用综述1. 防灾减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测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减少灾害损失。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1 2006
23
!"#$%&'()*"#+ ! 1951J2006 !"2006 20.6 d 6 7 !8
2
Fig. 1 Anomalies in hot day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35 ) in summer 2006 in China ( unit:d )
1951J2006
!"#$%
Fig. 3 Variations of rainfall amounts for the period of 1 June to 15 August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during 1951J2006
T = AT1=H=T2 T !"#$%&
149
!"#
150
! " # $ %
40
=OMMT
!/d
31.5 30 20 10 0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 7
20 10~20 5~10 1~5 J 1~1 J 5~J 1 J5
11
J8
31
!
!"#$%&' !"#$%
1951J2006
Fig. 2 Variations of hot days (solid line) for the period of 11 July to 31 August in Chongqing and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during 1951J2006 6 1 J8 31 !d !" #$%&'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干旱是指长期缺水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自然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制定了一系列干旱评估标准。
一、气象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降水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的干旱类型。
气象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分布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降水量百分位数、降水量异常指数、降水等级指数等。
降水量百分位数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出降水量在历史记录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
当降水量百分位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就可以判定为干旱。
降水量异常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当降水量异常指数为负数时,表示干旱程度较重。
降水等级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干旱的方法。
它将降水量、降水频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干旱指数。
该指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干旱的程度和影响。
二、农业农业干旱是指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干旱类型。
农业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蒸腾、作物生长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土壤湿度指数、蒸散发指数、作物生长监测等。
土壤湿度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的供应情况。
当土壤湿度指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蒸散发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植物的蒸腾速率,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当蒸散发指数高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作物生长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农业干旱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干旱的影响。
例如,叶片枯黄、生长缓慢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农业干旱的指标。
三、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旱类型。
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警技术
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警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飓风、高温热浪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气候要素的变化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和记录。
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
地面气象观测站是最基础的监测手段,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置观测站点,可以获取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
然而,地面观测站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覆盖到一些偏远地区和广阔的海洋区域。
卫星遥感技术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卫星可以从太空对地球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观测,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例如,通过卫星可以监测到云层的分布、海温的变化、大气水汽含量等,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雷达监测在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达可以对降水的强度、分布和移动方向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暴雨、飓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手段,还有一些新兴的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无人机监测技术可以在特定区域进行灵活、高精度的气象观测;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将大量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局部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在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后,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准确预警,是一个关键问题。
预警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模型和算法。
预警模型通常基于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并结合当前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
例如,对于暴雨预警,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上暴雨发生时的气象条件,如大气环流形势、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等,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
当监测到当前的气象条件与历史上暴雨发生的条件相似时,就可以发出预警信息。
2022年夏季我国高温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2022年夏季我国高温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2022年夏季我国高温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我国在近年来陆续经历了多场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
这些事件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
本文旨在分析2022年夏季我国的高温干旱特征,并通过对相关环流形势的分析,探讨对策与应对措施。
二、高温干旱特征分析1. 气温异常偏高根据气象数据显示,2022年夏季我国的气温普遍偏高。
不同地区的气温记录刷新了历史的最高纪录,许多城市经历了连续高温日数的增多。
例如,南方地区的广州、深圳等城市连续数周的高温天气,使当地居民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北方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在夏季也经历了高温袭击,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2. 降水量减少受高温影响,2022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均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不仅如此,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量骤减和无雨的情况。
这导致了作物生长的困难以及水资源的短缺。
农田干旱、水库水位下降、水井枯竭等问题不断出现,农业生产和生活供水形势严峻。
3. 高温干旱多发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特别是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在东北地区,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主要的农产品,如大豆和小麦,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
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尤为突出。
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高温干旱使得这些地区的农田干燥,导致作物减产,农民生活和经济压力加大。
在华北地区,高温干旱使得这一区域的水资源供应形势更加紧张。
山西、河北的水库水位下降明显,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农村的供水安全。
三、环流形势分析1. 常规环流变异2022年夏季,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常规环流变异。
高压区偏东或偏南,致使暖湿气流将秋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带进了我国的部分地区。
这种变异导致了高温干旱的形成和加剧。
2. 大气环流异常2022年夏季,我国大气环流异常,表现为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较南等特征。
川渝地区夏季极端气温变化及未来预估
Open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2021, 9(1), 132-146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21.91017川渝地区夏季极端气温变化及未来预估陈诗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4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0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27日摘要本文利用CN05.1数据集1961~2012年全国日平均气温资料和CMIP5模式数据集中的三个模式中等排放情境RCP4.5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川渝地区夏季区域平均气温;并使用百分位阈值方法筛选出每一年夏季川渝极端高温事件与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分析川渝地区夏季近52年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直到21世纪末川渝地区夏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做出预估。
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过去52年间,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整体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呈下降趋势。
对RCP4.5情景下三个模式预估资料的研究表明,未来直到21世纪末,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至2050年,对比现在的极端高温阈值,川渝地区每一年夏季将有超过一半的时间超过此极端高温阈值;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呈现下降趋势,2050年以后,川渝地区大部分年份的夏季可能均将不会发生极端低温事件。
表明了在未来增暖的气候背景下,川渝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将有频发的趋势。
关键词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川渝地区,变化趋势,未来预估Summer Extreme TemperatureChanges and Future Projections inSichuan-Chongqing RegionShiying Chen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Dec. 24th, 2020; accepted: Jan. 20th, 2021; published: Jan. 27th, 2021陈诗颖AbstractBased on the CN05.1 daily observation temperature data from 1961 to 2012 and the daily model temperature data from CMIP5 models in the medium emission scenario RCP4.5,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in summer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models data. We used the percentile threshold method to define the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n summer.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changes of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n summer in recent 52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summer extreme temperature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until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was predicated. The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n summer had been on the rise as a whole, and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had been on the de-cline as a whole in the past 52 year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n summer was on the rise and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was on the decline. The study of three models under RCP4.5 scenario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By 2050,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threshold, more than half of the time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will exceed the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threshold in summer each year;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will decrease, and after 2050,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threshol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may not occur in summer in most years of the region. It shows that under the future warming climate background, the trend of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will be much more frequent. KeywordsExtremely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Trend of Change, Projection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近50年来,在全球显著增温的环境下,气候变化以及其影响已经成为环境和气象学界研究的热点。
极端天气事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评估
极端天气事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评估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洪水和高温,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事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评估这些影响。
一、暴雨与洪水暴雨与洪水是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暴雨能够导致土壤侵蚀,破坏土壤结构,对农田和植被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洪水能够淹没湿地和河流,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洪水还能够带来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改变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二、干旱和高温干旱和高温是另一类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些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生长和物种分布方面。
干旱条件下,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高温条件下,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物种的分布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干旱和高温还能够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三、台风和飓风台风和飓风是强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事件带来的强风和海浪,能够摧毁海岸线和沿海湿地,破坏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此外,台风和飓风还能够引发海洋负离子的产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生存和繁衍带来挑战。
四、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评估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估。
他们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遥感、气象数据分析和生态模型,来监测、预测和评估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极端天气事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极端天气事件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暴雨、洪水、干旱、高温、台风和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要全面评估这些影响,科学家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气象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气象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雷电、冰雹、龙卷风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还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一场严重的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例如,长时间的干旱会使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这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还可能引发粮食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洪涝灾害同样会给农业带来巨大破坏。
洪水淹没农田,冲毁庄稼和农业设施,使农业生产遭受重创。
而且,洪涝过后,土壤肥力流失,病虫害滋生,给后续的农业恢复生产带来诸多困难。
气象灾害对工业生产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可能会损坏工厂的厂房和设备,导致生产中断。
例如,一些沿海地区的工厂在台风季节常常面临停工的风险,这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订单的交付,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份额。
此外,高温天气会增加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成本。
为了给工人和设备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防暑降温设施的购置和运行。
气象灾害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暴雨会导致道路积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公路和铁路的正常通行。
航班也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延误或取消,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给航空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在物流行业,气象灾害可能会阻碍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导致供应链中断。
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
气象灾害对商业和服务业也会产生冲击。
例如,在旅游行业,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会使游客数量减少,影响旅游景区的收入。
暴雨、台风等灾害还可能会导致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的停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还会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应急局高温抗旱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汛抗旱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范围内发生高温干旱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高温抗旱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抗旱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
3. 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1)气象部门:负责监测、预报高温干旱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的调配、节水措施的实施、水库蓄水情况监测等。
(3)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生产指导、抗旱物资储备、灾情评估等工作。
(4)卫生部门:负责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医疗救护等工作。
(5)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抗旱工作,指导地方做好应急响应。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根据气象部门预警信息,提前发布高温干旱预警。
(2)各部门加强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旱情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水资源调配,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3)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合理用水。
(4)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5)做好抗旱物资储备,确保救灾物资充足。
3. 灾情评估阶段(1)开展灾情评估,了解受灾情况。
(2)根据灾情,及时调整抗旱措施。
(3)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财政加大对抗旱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
2. 物资保障:储备抗旱物资,确保救灾物资充足。
3. 人员保障:加强抗旱队伍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4. 技术保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局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简介
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干旱可以导致农作物生产的恶化,从而降低农民的收入和食品供应。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是一种评估干旱条件对农业产量的影响的方法。
该计划可用于确定干旱影响的程度,以及在经济成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降低农业受威胁程度的措施。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获取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有关降雨量、蒸发量、温度、土壤水分和植被指数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政府、卫星和其他渠道获得。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第二步:建立指标
其次,需要建立指标来评估农业产量受干旱影响的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是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变化、农业用水变化、饲料供应和成本等。
第三步:确定阈值
然后,需要确定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干旱程度的阈值。
这有助于衡量农业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农业抵御干旱的能力。
第四步:分析和评估潜在的信标
接下来,需要分析和评估潜在的信标。
这有助于确保预测干旱之前已经预先识别干旱,了解干旱对农业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减轻干旱的影响。
第五步:结果评估和控制方法
最后,评估结果,识别并实行干旱控制措施,以确保农业的生产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干旱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该计划需要收集有关气候、土壤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数据,并建立可衡量的指标。
此外,还需要确定可接受的干旱程度和评估潜在信标。
最后,评估结果并采取措施来减轻干旱的影响并确保农业的生产持续性。
重庆市高温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资料及以后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数据等。
✓ 气候要素、气候灾祸因子、社会经济数据等的空间细化模型。
✓ 不同气候灾祸评价方法。树立气候灾祸孕灾背景、灾祸风险性、承灾体易损
性等数学模型。
✓ 树立高温、干旱风险区划目的体系。依据各自的风险性剖析、易损性剖析、
抗灾才干树立不同的风险区划目的体系。
✓ 完成风险区划图的绘制。 ✓ 开发高温、干水灾祸决策监测预警系统。 ✓ 提供项目任务报告、技术报告等。
目前灾祸的损失评价没有一套迷信的评价目的体系、规范和形式、从而常 使防灾救灾建在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任务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的境地。现有的灾 祸调查、统计上报也缺乏迷信依据,客观随意性较大,这给政府和各级救灾部 门的防灾、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正确决策和规划带来一定的困难。项目基于气 候灾祸风险区划,采用定量化灾祸损失评价模型展开灾祸应急决策效劳, 可以展开灾祸进攻〔基于灾祸风险区划〕、灾时跟踪评价〔基于灾祸评价 模型〕、灾祸预警〔基于未来气候预告〕等全程的灾祸应急决策效劳。 5、预期研讨效果及项目的考核内容与目的 1、主要技术目的:包括构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置、新产品、专利、 规范〔技术规范、企业规范〕、论文专著数量及其水平等 ✓ 基础数据库的树立。树立和完善项目所需的基础气候资料数据库、气候灾祸
区高温干旱灾情调查报告3篇
区高温干旱灾情调查报告3篇区高温干旱灾情调查报告第1篇7月中旬以来,我区持续晴热高温,加上今年5-6月份降雨偏少,造成水库蓄水比往年少,江河水库水位偏低,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现将我区灾情调查报告如下:一、受灾的基本情况全区21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其中,部分水田已经开裂过白,如果继续干旱,形势将非常严峻。
中稻形势也十分严重,目前中稻正处在孕穗、抽穗或灌浆期,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有的中稻田干得开裂过白,如果天气再不下雨将对中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受灾人口22.8万人,缺水大牲畜7230头,饮水困难人口60900人,紧急需要救助人口420xx人。
全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9.38万亩,成灾面积12.87万亩,绝收面积1.71万亩。
其中中稻受灾面积2.99万亩,成灾面积2.09万亩,绝收面积0.37万亩;二晚受灾面积10.01万亩,成灾面积7.49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蔬菜受灾面积2.85万亩,成灾面积1.29万亩,绝收面积0.22万亩;花生受灾面积0.86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红薯受灾面积2.67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
全区果树受灾面积1.5万亩,成灾面积0.8万亩。
因旱不能栽插的二晚面积0.107万亩。
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此次高温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7643万元,其中水稻3765万元,蔬菜1980万元,其他农作物800万元,水果800万元。
二、救灾措施1、工作及早部署。
旱象还未露头,我区就对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7月25日,农业局就在政府加密网以文件形式下发灾情调查表,要求乡镇对旱情进行一次调查摸底。
8月1日,召开了全区抗旱工作布置会,参加会的有乡镇的分管农业的领导、农办主任、综合站站长、植保站长,对目前抗旱工作进行详细布置。
8月6日农业局又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温干旱防范与督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成立了5个抗旱救灾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21乡镇、街道开展抗旱减灾督导,了解灾情,指导农业抗灾,全力协助当地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并于8月5日16时,区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重庆抗旱情况汇报材料
重庆抗旱情况汇报材料近期,重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重庆抗旱情况,我们特此汇报相关情况如下:一、气象情况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今年夏季以来,重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间较长,降雨量明显偏少。
特别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高温天气,对当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农作物情况由于干旱天气的持续影响,重庆地区部分农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伤害。
据农业部门调查显示,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此外,一些瓜果蔬菜作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产量下降明显。
三、水资源情况由于干旱天气的持续,重庆地区部分水库水位下降,部分河流出现了干涸现象。
一些农田灌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困难。
同时,居民生活用水也出现了一定的紧张局面。
四、抗旱工作为了有效应对干旱影响,重庆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
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好干旱灾害防范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抗旱意识和技能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受灾农民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展望面对当前干旱情况,重庆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和帮扶,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用水。
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们加强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度过干旱期。
总之,重庆地区的抗旱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尽管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渡过干旱期,保障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用水。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重庆抗旱情况,共同为抗旱工作做出努力。
以上就是重庆抗旱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干旱动态评估工作总结
干旱动态评估工作总结干旱是举世面临的重要自然灾难之一,严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为了有效应对干旱,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干旱动态评估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对我国干旱动态评估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干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起首,我国在干旱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建立遥感监测网和气象监测站,能够实时得到干旱相关数据,并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进行干旱区域划分和干旱程度评估。
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干旱指标体系探究,建立了全国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干旱事件的准时监测和预警。
这些工作为干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次,我国在干旱风险评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对干旱历史数据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评估干旱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范围。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干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评估探究,为政府制定干旱防治政策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我国在干旱应对措施方面做出了乐观努力。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的推广,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国还大力进步抗旱农作物和节水浇灌技术,提升了农业的抗旱能力。
此外,我国还乐观开展干旱应急救灾工作,准时向受灾地区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减轻了干旱带来的损失。
最后,虽然我国在干旱动态评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数据采集和监测体系依旧不够完善,预警和应对措施依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干旱动态评估工作,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政策探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我国的干旱防治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在干旱动态评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干旱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然而,依旧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完善预警体系,加强应对措施,以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
只有全面提升我国的干旱防治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毛留喜 钱 拴 侯英雨 李朝生(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提 要: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 )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 )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
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
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
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
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
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高温干旱 生态系统 监测评估Stud yontheMeteorolo gically 2drivenEcolo gicalMonitorin gand AssessmentofHi ghTem peratureandDrou ghtofSichuan 2ChongqingAreainSummer2006MaoLiuxi QianShuan HouYin gyu LiChaoshen g(NationalMeteorolo gicalCenter,Bei jing100081)Abstract:Inordertomonitorandevaluateob jectivelytheim pactofrarehi ghtem peratureanddroughtonmeteorolo gically 2drivenecolo gicalenvironmentoccurrin ginSichuan 2Chongqingareainsummer2006.Themeteorolo gically 2drivenecolo gicalassessmentindex(EMI )modelwhichwas establishedbasedontheestimateofthenet primar y productivit y (NPP )wasusedtocalculatethe EMIanditsrank.Theresultsshowthattheecolo gicalandmeteorolo gicalconditionswereworse 资助项目:本研究得到中国气象局2006年新技术推广项目“中国北方草地生态气象监测预测(CMATG2006M01)”和国家气象中心项目“生态气象业务技术应用研究”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6年9月11日; 修定稿日期:2007年1月12日第33卷,第3期2007年3月 气 象METEOROLOGICALMONTHLYVol.33 No.3March,2007thanthe perennialsummerinthere gionofSichuanandChon gqing,andtheEMIrankwasworseorver yworsein33%areasofSichuanProvinceand43%areasofChon gqingCit y.Theworse areaofEMIofSichuanandChon gqinginJuneandAu gustwaslar gerthanthatinJul y.Indiffer2 entecos ystems,theEMIofcit yandtownwasver yworse,andtheEMIofcro plandand grass andshrublandwasobviousl yworse,buttheEMIofwoodlandwasnearl ynormal.Theecolo gical effectofdrou ghtisreversible,anditcanberestoredaftertheweatherconditionim provedthee2 cosystemsservicefunction.Thereforethe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ado ptedtorestorethee2 cosystemservicefunctionsandtodecrease greatl ythevariousoftheloss.Ke yWords:hightem peratureanddrou ght ecosystem ecologicalmonitorin gandassessment引 言2006年夏季发生在川渝地区的高温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失收、草地和森林长势差、水体蓄水锐减,江河断流,库塘干涸,大部分生态系统供给、支持等服务功能降低。
然而,干旱监测与评估确是一个公认的难题。
从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到生理干旱等[124],仅干旱指标,我国就有228种以上[5]。
目前我国实用的干旱监测与评估,多靠气象资料记录或土壤湿度测量,进行旱涝等级的划分[627],建立预测预警模型[829],开展经济影响评估等[10]。
随着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干旱监测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遥感干旱监测对象既有土壤水分含量[11],也有干旱条件[12]、植物水分胁迫等[13];监测尺度从一个特定的地区[14]、一个国家[15],到全球范围;监测方法由个例分析到统计应用,到模拟模型[16217],到大面积干旱监测的业务流程[18]。
另一方面,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演变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和影响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NPP反映了植物群落在自然条件下的生产力,是一个估算地球支持能力和评价陆地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19]。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从多时相、多波段、多角度遥感信息提取地表覆盖状况、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等估算陆地NPP所必须的植被参数和环境变量,这为遥感反演陆地植被NPP的分布及其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在NPP估算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尚不多见。
1 模型与指标111 模型大范围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主要以模型估算为主。
根据模型的难易程度、对各种调控因子的侧重点及对NPP调控机理的解释,现有模型分为气候统计模型、过程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20]。
气候统计模型通过建立NPP与地面气候资料的统计关系来估计NPP,如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等[21,22]。
过程模型则根据植物生理、生态学原理来研究植物生产力,时间尺度都比较短,通常以一天或小于一天作为模拟步长,如BEPS模型、CASA模型、FOREST2BGC模型等[23226],这些模型过程比较复杂,参数比较多,有些参数获取困难并且难以定量化,因此实用性较差。
光能利用率模型,由植被指数来确定植被所48 气 象 第33卷 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 ),通过光能利用率获得植被干物质的增长。
由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形式简单,且可以直接利用遥感数据,使其成为遥感估算NPP 的主要模型。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主要由A 2PAR 与光能转化率(ε)两个变量来表示。
即:N PP (x ,t )=A PA R (x ,t )×ε(x ,t )式中NPP (x ,t )表示空间位置x 上的植被在t 时间内的净第一性生产力;APAR (x ,t )表示空间位置x 上的植被在t 时间内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ε(x ,t )表示空间位置x 上的植被在t 时间内的光能转换率。
APAR 取决于太阳总辐射和植被对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利用每月NDVI 数据、太阳总辐射、植被图来计算。
光能转化率(ε)表示植被把所吸收的APAR 转化为有机碳的效率,主要受气温和水分胁迫的影响。
利用土壤水分子模型求算水分胁迫对光能转化率的影响;利用月均温和月NDVI 数据求算气温胁迫影响系数。
为了利用NPP 估算结果对生态环境的相对“优劣”进行动态、客观的监测与评价,构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 )模型[27],根据EMI 的历史统计规律确定生态与环境气象监测评价指标。
112 指标从EMI 的概率分布(图1)可以看出,EMI 格点值基本都是正态分布,全国大部分格点的EMI 值都在±25之内。
结合对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把生态环境的“优劣”分为“很好、较好、正常、较差、很差”5个评价等级,确定如下评价指标(表1)。
图1 生态监测气象评价指数(EMI )的概率分布表1 生态监测气象评价指标生态气象评价指数生态评价等级EMI <-50很差-50≤EMI <-25较差-25≤EMI ≤25正常25<EMI ≤50较好EMI >50很好2 总体监测与评估211 2006年夏季总体概况 2006年夏季,重庆、四川生态气象评价58 第3期 毛留喜等: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指数(EMI)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生态气象评价指数为-10,重庆为-19。
四川有3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处于较差或很差等级,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区以及川西高原的部分地区。
川西高原、川南山区以及盆周山区大部生态气象等级基本正常,川南部分地区则较好。
重庆有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处于较差或很差等级,主要分布于重庆的中西部(图2,见彩页)。
长时间的干旱、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发育,受到高温干旱影响较小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基本正常或较好。
212. 2006年6—8月动态变化6月份,四川、重庆生态气象等级多处于正常等级以下,大部分地区为较差或很差等级,但很差等级的范围尚没有大面积连片(图3,见彩页)。
这与6月份降水偏少,其中四川盆地中北部和西部、重庆中东部偏少5成以上正好吻合。
7月份,四川和重庆大部生态气象等级为正常、偏好等级,较差和很差生态气象等级的范围缩小(图4,见彩页),与7月上旬降水偏多,旱情缓解相一致。
8月份,重庆和四川生态气象等级处于较差或很差的范围再次扩大并且集中连片,很差生态气象等级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区和重庆中西部(图5,见彩页)。
3 主要生态类型的监测与评估311 农田 夏季是川渝地区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旺盛生长和决定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节。
2006年夏季,川渝大部农田除了7月份生态气象等级处于正常等级外,其余月份生态气象等级较常年明显偏差,其中8月份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中西部处于很差等级(图6、7,见彩页,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