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人口与粮食安全论文(5篇)

形势与政策人口与粮食安全论文(5篇)

形势与政策人口与粮食安全论文(5篇)粮食问题一直是全球问题。

当前,全球粮食紧缺问题是难以克服的“瓶颈”,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饿。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形势与政策人口与粮食安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人口与粮食安全论文篇1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

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供给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多年供大于求,粮食形式明显改善。

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挑战出路紧平衡预警机制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形势大好,但从长远看来,粮食安全问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党的十七x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重要文献。

中央经济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切考虑。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__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96年11月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重新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做出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现在,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化解和消除导致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保证一个人的生活具有足够富多富有营养的粮食。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问题观察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问题观察
的 五大 核心 问题 。当前 粮食 问题 凸 现 , 不 完 全是 银行 春 季例 会 的各 国财政 部 长宣 称 , 并 全球 粮 食 短缺
供求 上 的问 题 , 而是 要求 人们 反思 粮 食生 产 能力 问 和食 品价 格 飙 升 已成 为 比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全 球 金 题. 对于 事关 国家 经济 安 全 的重 大战 略 问题 之一 的 融和 资本 市场 动荡更 为严 重 的威胁 。最 近全 世界都 多个 国家 的领导 粮食 问题 , 必 引起 高度 重视 。粮 食 是人类 生存 最 把 目光 聚焦 在不 断上 涨 的粮价 上 , 务
维普资讯




亍 …










粮食 问题 是 人类 面临 的全 球性 问题之 一 , 界 指 数 ( 1 9 世 以 9 8至 2 0 0 0年 为 基 数 10 从 2 0 0 ) 0 7年 3
各 国都 认 识 到 粮食 问 题是 关 系 本 世 纪全 球 的安 全 月 至 2 0 0 8年 3月 .从 1 0上 升 到 2 6 3 1 ,升 幅高 达
风 。2月该 品种 的价 格 为 每 吨 题 不 仅是 自身 的 安全性 问 题 , 影 响全 世界 的粮 食 国际米 价 的 “ 向标 ” 更
9 是 0 7年 1 时 的两倍 。更糟 糕 的是 , 2月 安全, 因此 , 来 为世人 关 注。粮食 问题 与农 民收入 7 5美 元 , 2 0 历 的增 长 问题 、 村 土地 问题 、 村 的社 会事 业 发展 粮食 的库 存量 严重 不足 。粮食 危机 正成为 全球 性 的 农 农 问题 和农 民权益 保 护问题 一起 。 当前 “ 是 三农 ” 问题 热点 话题 。不久 前 , 出席 国际 货 币基 金 组织 和世界

“双碳”战略助推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机理

“双碳”战略助推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机理

气象与人类社会2024年第1期㊃专栏寄语㊀潘家华㊃㊀㊀201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两项国际新进程正式开启,一项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另一项是‘巴黎协定“,两者皆提出了可测度的2030年目标㊂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范围内任命15名 独立科学家 ,经过4年努力,在距离目标年时间进程居中的2023年,他们完成并提交了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全面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情况㊂结论似乎并不乐观,正如 点睛 报告的标题 危机时代,改变之际 ㊂2023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兴致并不高,而对‘巴黎协定“的1.5ħ温升管控目标 情有独钟 ,试图利用第一次全球盘点强力推进碳中和进程㊂联合国迪拜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明确 离轨化石能源 ㊁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㊂协助我作为独立科学家参与工作的几位学者,就全球进程中影响重大而深远的城市化㊁零碳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与推进,开展了一些分析㊁研判和解读㊂感谢‘阅江学刊“,给我们机会与学界分享㊂双碳 战略助推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机理潘家华㊀陈梦玫㊀刘保留摘㊀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㊂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了评估,可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很多目标进展不足,其中就包括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㊂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国际社会宣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围绕 双碳 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㊂ 双碳 战略与SDG13(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精准呼应,并与其他SDGs密切联系,其关系大致可以分为靶向对应㊁协同对应㊁权衡对应三种㊂因此,在二者落实过程中,应强化靶向作用机理,放大协同效应机理,弱化拮抗效应㊂ 双碳 战略推动落实SDGs,在认知层面,应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 双碳战略的正确认识;在实践层面,要针对 双碳 战略与SDGs重叠的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工作;在落地层面,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开展零碳转型的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㊂关键词碳达峰㊀碳中和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㊀零碳能源㊀应对气候变化㊀绿色创新作者简介:潘家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㊁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㊁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梦玫,经济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㊁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保留,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㊁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 中国双碳战略引领全球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机理及政策建议 (20230504ZZ07240014)㊂06气象与人类社会㊀㊀一、引㊀言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关键问题㊂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空前繁荣,但是生态环境恶化㊁自然资源枯竭㊁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福祉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㊂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所有人共享发展红利,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㊂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演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共识㊂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约翰内斯堡 里约+10 环境大会,再到2012年 里约+20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不断发展深化㊂200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达成了 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以下简称MDGs),MDGs到期后,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聚国际力量共同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㊂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以下简称SDGs)作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包括17个大项的总体目标和169个分项的具体目标,涉及经济发展㊁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维度㊂站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期节点上,联合国发布‘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Global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2023,以下简称GSDR2023)㊂该报告集合全球科学界的力量,基于最新的数据和科学研究评估了全球SDGs的落实状况,并强调为了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需要全世界采取更积极的行动㊂GSDR2023强调,尽管全世界围绕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SDGs的实施现状图可以看出,世界仍未走上实现SDGs的轨道㊂如果不紧急调整并加速进程,人类将面临由贫穷㊁不平等㊁饥饿㊁疾病㊁冲突和灾难引发并加剧的长期危机和不确定性㊂①当前,地球㊁人类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福祉正在退化,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㊁能源和粮食危机㊁地缘冲突和COVID-19大流行,削弱了全世界为减轻贫困和不平等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努力㊂GSDR2023呼吁全世界采取行动㊁加快变革,基于科学认知,基于团结㊁公平㊁福利的原则,推动世界前进㊂同时,GSDR2023提供了一个说明性的框架,在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提出的六大切入点和四大杠杆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建设这一杠杆,强调每个切入点都需要实现重大改变,并提供了政策㊁金融㊁技术和行为变化如何结合起来实现必要转换的具体案例㊂SDGs之间存在相互联系,GSDR2023展示了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各方以综合方式采取行动,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推动SDGs尽早实现㊂在SDGs的17个目标中,SDG13直指气候变化问题,要求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㊂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相对于工业化前全球地表温升幅度已达1.1ħ,未来5年,温升幅度很有可能达到1.5ħ㊂气候变化是对16①IndependentGroupofScientistsappointedbytheSecretary-General, Global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2023:Timesofcrisis,timesofchange:Scienceforacceleratingtransformationstosustainabledevelopment ,https://sdgs.un.org.gsdr/gsdr2023.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人类福祉和地球健康的威胁,为所有人确保宜居的㊁可持续的未来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需要尽快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气候恢复力发展㊂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定不移,稳中求进㊂落实 双碳 战略,核心在于能源系统转型㊂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尤其特殊㊂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29 2%,而美国和欧盟分别占11 2%和6 7%;人均排放水平也比欧盟高1/5;历史累积排放总量已经逼近欧盟27国之和,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㊂中国化石能源碳排放量持续高企,与此同时,中国在零碳能源生产和终端消费产业的产能㊁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有较大优势,有些领域甚至占绝对优势㊂例如,中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的3/4,装机超过1/3,2021年中国海洋风电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的8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60%,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和产量在全世界遥遥领先㊂零碳能源生产消费是落实 双碳 战略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正在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飞跃㊂零碳能源生产消费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 双碳 战略的实现,也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实现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 双碳 战略引领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机制分析和政策研判㊂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深入落实 双碳 战略,推动能源系统持续转型,保障能源安全㊂碳中和目标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将推动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㊂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发挥优势,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国家在气候政策㊁能源转型㊁融资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务实合作㊂我国在落实双碳 战略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大量成功案例,包括高耗能产业的绿色转型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㊁电动汽车的研发推广㊁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㊁绿色金融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㊂通过成功经验的输出,我国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掌握主导地位,从容应对大国竞争新格局㊂㊀㊀二㊁ 双碳 战略与SDGs的关系双碳 战略与SDGs都涉及增长与发展问题,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维度㊂SDGs是世界各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集中诉求,涵盖了经济发展㊁社会公正㊁生态公平等重要方面和努力方向,可以分为五大类㊂①第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People),包括SDG1 SDG5㊂这些目标强调消除贫困饥饿,提升并确保人的发展能力,并为人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㊂第二,经济繁荣和发展(Prosperity),包括SDG6 SDG12㊂这些目标涉及资源与能源,强调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㊁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㊁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㊂第三,全球环境可持续能力(Planet),包括SDG13 SDG15㊂这三个目标关注气候变化㊁海①潘家华㊁陈孜:‘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议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7页㊂26气象与人类社会洋和陆地生物,涉及全球生态安全边界和人类共同的公共产品㊂第四,社会和谐(Peace),即SDG16㊂该目标强调制度建设,通过包容性社会㊁法制以及有能力的机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㊂第五,合作共赢(Partnership),即SDG17㊂该目标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包括资金㊁技术㊁贸易㊁能力建设㊁系统性问题等多个方面㊂双碳 战略是我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㊂ 双碳 战略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 双碳 战略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㊂ 双碳 战略虽然与SDGs在实施范围㊁责任主体㊁涵盖内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均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有别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发展导向㊂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提出 双碳 战略规划,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SDGs则是从2015年到2030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㊂因此,中国在落实 双碳 战略的过程中,将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来推动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也会在SDGs的要求下实现地区的零碳转型发展㊂ 双碳 战略与SDGs具有密切联系,其关系大致可以分为靶向对应㊁协同对应㊁权衡对应三种㊂㊀㊀(一)靶向对应关系所谓靶向对应,是指 双碳 战略与SDG13目标导向一致,行动方向相同, 双碳 战略的实现将直接带动SDG13的落实㊂ 双碳 战略是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自主设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具体落实方案,与SDG13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形成精准的靶向对应关系㊂SDG13在具体目标中强调, 将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纳入国家政策㊁战略和规划 , 双碳 战略中的碳达峰目标正是这项SDG13具体目标在中国的落实和体现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显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㊂为改善民生福祉,实现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㊂ 双碳 战略是基于我国实际发展阶段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㊂自从2020年我国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 双碳 相关工作,将碳达峰碳中和全面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构建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等㊂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碳减排工作成效明显㊂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㊂在此基础上, 十四五 时期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4.6%,节能降碳成绩显著㊂㊀㊀(二)协同对应关系所谓协同对应,是指在落实 双碳 战略的过程中,同步推进SDG13以外的其他目标㊂36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靠终端消除二氧化碳就能实现㊂ 双碳 战略的核心在于能源系统的变革,需要从能源的生产端着手,以可再生的风光等零碳能源逐步取代不可再生的高碳化石能源,配合能源消费端的电力化转变,在保证整个社会用能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逐步摆脱化石能源的高碳锁定㊂能源是经济社会系统的基础与动力,能源系统的变革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变革,譬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㊁产业结构的调整㊁合作伙伴关系的变革等㊂在推进的过程中, 双碳 战略将与其他SDGs产生协同共赢的效应㊂与 双碳 战略存在最直接的协同对应关系的是SDG7,即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㊂实现 双碳 战略,关键在于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挤出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要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到2060年达到80%以上㊂由此可见,实现 双碳 目标将推动能源的清洁化转型,帮助实现SDG7㊂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随之调整升级,带来绿色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通过能源生产产业链条的延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㊂在 双碳 战略的引领下,以太阳能电池㊁锂电池㊁电动汽车 新三样 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亮点㊂2023年上半年, 新三样 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㊂绿色低碳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显示,2016 2022年,中国授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在全球总量的占比达36.8%㊂从这个角度而言, 双碳 战略与SDGs的经济增长相关目标(SDG8SDG12)息息相关,协同对应㊂除此之外,减缓气候变化有助于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空间,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SDG14 SDG15)㊂ 双碳 目标的成果和经验也将通过 一带一路 建设传导到世界其他国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构建(SDG17)㊂㊀㊀(三)权衡对应关系所谓权衡对应(tradeoff),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将对另外一个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㊂权衡对应关系存在于SDGs的部分目标之间,比如SDG14㊁SDG15涉及的水下生物与陆地生物保护与SDG2要求的消除饥饿之间被认为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禁止捕食陆地与水下生物,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食物短缺现象㊂但是大部分研究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关系并不明显㊂除SDG13外, 双碳 战略与其他SDGs的权衡对应并不明显㊂可能存在的权衡对应大多是对 双碳 目标存在错误认知而制定的不当政策所引起的㊂比如,为了增加二氧化碳的人为吸收㊁增加碳汇,不考虑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状况,大力种植单一物种的速生林,往往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韧性,从而影响SDG15(陆地生物)等㊂又如,大力推广生物乙醇以取代化石燃料,结果造成土地利用不当和粮食浪费,对SDG2(消除饥饿)造成负面影响㊂再如,为了减少某个时点的碳排放,直接拉闸限电禁止终端用能,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对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㊂所有这些权衡对应关系,都源于对 双碳 战略的错误解读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㊁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不46气象与人类社会能搞碳冲锋㊁运动式减碳㊂ 双碳 战略与SDGs可能存在的权衡对应关系时刻提醒世人,碳中和不能走偏路,需要瞄准关键重点领域,用零碳可再生能源取代高碳化石能源,其他如限制终端能源需求㊁采用终端消除技术等途径,在地球资源的刚性约束及其他领域仍需发展的道义制约下,只能作为辅助途径,虽不可或缺,但难当大任㊂㊀㊀三㊁ 双碳 战略助推落实SDGs的作用机理基于 双碳 战略与SDGs的上述三类关系,在二者落实过程中,应强化靶向作用机理,放大协同效应机理,弱化拮抗效应㊂㊀㊀(一)强化靶向作用机理 双碳 目标直指二氧化碳减排,与SDG13形成精准的靶向对应关系,推动 双碳 战略就是落实SDG13㊂当前,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面出台了大量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措施㊂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实施 双碳 战略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㊂当前,要针对重点目标领域开展气候变化行动㊂在交通领域,目前中国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占总排放的10% 13%,其中80%来自道路交通㊂同等条件下,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碳排放量比燃油汽车低40%左右,欧美地区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量比燃油汽车低70%左右,在印度,该比例为20% 30%㊂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实现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㊂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总量的60%左右,为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㊂建筑领域也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关注对象,建筑采暖和供冷需求将不断攀升㊂2022年7月,中国出口欧盟的电热毯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㊂建筑部门的终端供暖和制冷用能均可以实现电气化,中国在终端消费侧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㊂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㊂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㊂①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㊂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48.8%,超过煤电装机容量㊂从SDG13的细分目标来看,中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向国际社会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构建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涉及交通㊁建筑和工业等领域,推动地区产业㊁能源㊁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并采取节约能源提高能效㊁建立完善市场机制㊁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㊂此外,中国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㊁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㊂②例如,2023年10月16日,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共同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将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1.5MW+0.5MW56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310/W020231027674250657087.pdf㊂张维:‘中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法治日报“,2023年11月3日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的光储一体项目㊁200套太阳能路灯㊁1套雨水净化设备,共同编制低碳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开展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有效规划和管理㊂近年来,中国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㊁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帮助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㊁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㊂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合作文件,累计举办52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落实SDG13提供了有力保障㊂㊀㊀(二)放大协同效应机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㊁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㊁空间格局㊂落实 双碳 战略,核心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建立与发展(SDG7),与此同时将促进诸多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推动产业创新(SDG9),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SDG8)㊂在落实 双碳 战略的过程中,公众应转变生活方式,产业界也应转变生产方式,以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SDG12),推动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建设(SDG11)㊂1.核心间接作用 零碳能源转型SDG7提到,要确保所有人可以获得用得起㊁可持续和可靠的现代能源服务㊂实现碳达峰㊁碳中和的最终手段是零碳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确保化石能源有序减退㊂①中国政府在 双碳 战略规划目标中,要求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达到80%以上,而2022年我国化石能源占比为82.7%,从2022年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只有38年的时间㊂因此,必须要对化石能源进行替代,尽早实现零碳能源转型㊂使用煤炭电力只能走向低碳,永远不可能走向零碳,并且存在两方面的风险㊂首先,高碳锁定风险㊂煤电项目属于高排放型产业,运行周期较长,有的项目长达30年甚至50年之久㊂如果在2060年前化石能源无法正常有序退出,高碳锁定无法解除,将引发金融风险㊂其次,市场风险㊂在煤电项目中使用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规模小㊁成本高㊁封存空间有限等问题㊂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南方标准电价为0.43元/度,北方标准电价为0.38元/度,陆上风电的度电成本约0.15元,海洋风电的度电成本约0.3元,而光伏发电成本已低至0.12元/度,甚至低于0.1元/度㊂再配置储能设备,新能源显然已经比煤电有优势,甚至更具竞争力㊂此外,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处于引领地位,燃油汽车的市场空间逐步被挤压和替代㊂双碳 战略促使能源使用方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可再生能源赛道,进而对实现SDGs产生深远影响㊂应充分发挥零碳能源转型优势,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和设备,帮助部分资源匮乏国家或地区开发利用新的用能方式,突破化石能源的制约,迎接新的发展机遇㊂此外,零碳能源转型可以有效提升民生福祉,是 双碳 战略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途径,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㊂①潘家华㊁陈梦玫㊁刘保留:‘净零碳转型的主要路径及其优化集成“,‘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23年第11期㊂66。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

水资源短缺:全球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 益严重,影响农业 生产
气候变化:气候变 化导致极端天气事 件增多,影响农作 物生长
生物多样性丧失: 过度耕作、化肥农 药滥用导致生物多 样性丧失,影响粮 食安全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与农民收入增长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农药、 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优 化配置。
粮食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 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粮食
安全挑战
推动农业科技 创新,提高粮
食生产效率
加强粮食储备 和应急管理, 确保粮食供应
稳定
推广可持续农 业,保护生态 环境,实现绿 色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对农民收入的 影响: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但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农民的利 润空间减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民收入增长:随着粮食价格的 上涨,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应对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 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应对 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保障 粮食安全。
粮食进口依赖与国际市场波动
中国政府一直高 度重视粮食安全 问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来保障 国内粮食供应和 促进全球粮食安 全。
中国积极参与国 际粮食援助和合 作,为发展中国 家提供粮食援助 和技术支持。
中国在粮食生产、 加工、流通等方 面具有先进的技 术和经验,可以 为全球粮食安全 提供技术和经验 支持。
中国在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国际粮食贸易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在协调国际粮食 贸易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1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1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品,也是人类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基础。

自2007年以来发生的粮食危机“海啸”席卷全球,标志着世界粮食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人类也逐渐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已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WTO,这些变化开始冲击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这些变化开始冲击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存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独立。

因此,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解剖和分析以及在这种形式下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以及根据当前根据形势,中国对付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世界粮食 策略策略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历史性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及国际粮情的变化变化,,关于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延伸,其内涵延伸包括:(1)(1)确保确保生产和提供足够数量的食品;生产和提供足够数量的食品;(2)(2)(2)确保提供的食品是对人类生存和健确保提供的食品是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康所需的;(3)(3)(3)确保可持续生产和提供的食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确保可持续生产和提供的食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由粮食数量安全发展到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由粮食数量安全发展到粮食质量安全,,由单一的“粮食”发展到“大粮食”到“大粮食”,,再深化到粮食可持续安全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危机持续发生,国内外粮食市场和粮价波动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战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摘要: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增产丰收。

但居安也要思危,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挑战;应对1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只有深刻分析国内外粮食安全的重大形势,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1.1从国际来看,全球性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这个数据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

这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

一方面,新冠疫情本身破坏了全球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阻断粮食生产链,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粮食消耗增大,由此产生的供需矛盾加剧了粮食安全的紧张形势。

另一方面,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产粮大国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生存,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子”。

二是气候灾害频发。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威胁。

2021年夏季,全球小麦主产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都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的冲击,严重影响小麦收成,导致全球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

三是全球武装冲突发生。

2022年至今,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则有“欧洲粮仓”的称号。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俄乌两国玉米、大麦、小麦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的16%、29.6%和25.7%,葵花籽油占比更是高达76%。

如果俄乌冲突长期存在,将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供应链,由此小麦、玉米的期货价格一路高涨。

1.2从国内看,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一是粮食需求总量不断上涨。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1.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超过8亿人面临饥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不加以关注和解决,将会导致更多人陷入饥饿和贫困之中。

2. 粮食危机的存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动荡、难民潮等,对全球的稳定和和平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责任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3. 名人名句,约翰·肯尼迪曾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贫穷,只有绝对的贪婪。

”这句话提醒我们,全球粮食危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浪费。

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4. 经典案例,2011年的索马里饥荒就是一个典型的全球粮食危机的案例。

当时索马里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导致数百万人面临饥饿和疾病。

这次饥荒不仅仅是索马里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援助。

反方观点,不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1.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去解决。

每个国家都应该优先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全球粮食危机上。

2. 关注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且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每个国家都应该把资源用在自己国家的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全球问题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3.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过,“美国利益至上。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国家都应该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全球问题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4. 经典案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致力于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政府认为,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不是为了全球粮食危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正方认为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反方则认为不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因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

科学利用国际资源,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科学利用国际资源,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科学利用国际资源,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事关我国稳定发展的大局。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问题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无论是在政策和管理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然缺乏一个比较清晰的、长远有效的战略思路和措施。

我们认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战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不出任何闪失,永远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总量巨大,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应该建立在稳定增加国内生产供给的基础之上。

但是仅此一项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我国的粮食市场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所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还需要科学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粮食市场。

在强调增加国内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粮食进出口储备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从事粮食生产经营,增加世界粮食供给,以新思维新战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确保粮食安全永远至关重要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有了较好的保障,但是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

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3.3亿,预计到2020年达到14.5亿左右。

按照现在的粮食消费结构和需求总量测算,到2020年,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8亿吨。

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刚刚突破5亿吨大关,要想在今后lO年左右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8亿吨,在物质和技术条件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如何保障规模巨大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今后中国农业不能回避的战略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作者:王庆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14期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对国内粮食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建国初期,国内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对于农业大国来讲,这是一项被动型、保护型及防御型的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粮食体系处在不利的局面,被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粮食市场所控制。

本文主要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粮食问题;粮食风险粮食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获取充足的粮食是任何人必须享有的基本权利。

从我国现阶段人口情况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各个学界和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保证我国粮食体系的安全,不但关乎国内的稳定和发展,还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而在外资进入国内粮食行业的背景下,只放眼于粮食稳产、增产是不足的,一定要拓展视野,适应世界粮食行业发展的产业化和巨头化等现代化发展趋势,从而创建一个更加系统、全方位的粮食行业安全体系。

1 国内粮食存在的问题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认识到非再生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1994年之后世界上出现很多针对我国农业与粮食问题的言论,担忧我国粮食在未来不能满足供应需求。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冲击到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大量的农田上建立工厂和道路,部分政府有关部门无所顾忌的将农田划分成开发区等,造成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 从全局角度解决粮食问题李克强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论中国《粮食安全法》的制定

论中国《粮食安全法》的制定

论中国《粮食安全法》的制定近年,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国际粮食危机与金融危机、能源危机交织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受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等的影响,我国近年粮食供给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上涨较快,粮食质量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2009年11月《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以下简称《罗马宣言》)提出“支持酌情开展国家立法工作”。

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首次提出制定《粮食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也提出“制定公布粮食安全法”。

目前正在起草的粮食安全基本法定名为《粮食法》,笔者认为,该法命名《粮食安全法》较为合适,其依据,笔者将在本文详叙。

一、中国《粮食安全法》制定的必要性(一)其他保障手段的不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必须加以重视和保障。

粮食安全保障依赖自然因素,但不能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层面上。

粮食安全保障需要技术因素,但我国新一代农民农业科技整体素质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有效地推广应用,更何况农业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环境污染、转基因问题等)。

粮食安全保障需要经济管理因素,但我国涉粮教育体系不完善,粮食生产经营者很难有效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管理粮食生产及其产业化环节。

粮食安全保障需要制度保障尤其是政策支持,但是政策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在当前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下,单靠政策不足以构建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法律保障的优势法律保障具有其他保障手段所不具備的诸多优点,如强制性、严谨性、稳定性等。

我国粮食法律制度仍处于发展阶段。

《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虽然第九条规定非除外规定的部分事项可以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第十一条规定“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应当“及时制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加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立法,正是粮食安全法律保障的题中之义。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作用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作用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作用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处理粮食及农业问题的专门机构。

成立于1945年,它的使命是增加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全球粮食安全。

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FAO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FAO通过全球合作推动国际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传播。

它与各成员国密切合作,通过农业政策制定、技术转让、培训和资源投入等方式,帮助农业部门提高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损失。

FAO还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降低农村贫困率,提供支持和指导,使农村地区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和营养的需求。

其次,FAO致力于全球粮食安全的提升和保障。

该组织通过收集、分析和传播粮食市场和信息数据,监测全球粮食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提供及时的食品安全警报和风险评估。

FAO还协助各国制定并实施国家农业和粮食战略,以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粮食不安全等挑战。

在粮食危机和紧急情况下,FAO能够迅速行动,提供紧急援助和救灾支持,帮助受影响的国家恢复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

另外,FAO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该组织践行可持续农业发展原则,促进土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倡导环境友好的农业实践。

FAO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FAO还重视保护农业遗传资源和农村文化遗产,维护农村社区的生计和生物多样性。

总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农业实践,帮助农业部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FAO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FAO将继续发挥着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与解决方案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与解决方案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20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粮食储存和运输:改善粮食 储存条件,采用现代化的运输方 式和设备,减少粮食在储存和运 输过程中的损失
加强粮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粮 食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粮食市 场的监管,防止粮食安全事故的 发生
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
提供农业补贴和贷款,减轻农 民负担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生产水平
建立全球粮食储备体系, 确保粮食供应稳定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粮食危机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粮食生产成本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 粮食产量和质量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防止 市场过度波动
鼓励企业投资农业,提高 粮食生产能力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粮食生产、需求和价格等信息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粮食安全信息,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粮食危机,迅速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应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20XX
Part One Part Four
Part Two Part Five
Part Three Part Six
粮食产量:全球 粮食产量逐年增 长,但仍然无法
满足全球需求
粮食需求:随着 人口增长和经济 发展,全球粮食
需求持续上升
粮食储备:全球 粮食储备充足, 但地区分,提高公众对粮食 安全的认识
建立公众参与粮食安全的平台和 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当今世界粮食问题探析

当今世界粮食问题探析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粮食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世界和谐的头等大事,是人类永远无法离弃的战略产业。

2006—2008年,粮食短缺问题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现实问题,粮食价格的螺旋式上升也超出了许多国家的承受能力,最终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引发了各方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粮食安全与粮食危机的概念与现状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广泛认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爱。

这一定义包括三个内容:确保足够数量的粮食(数量安全)、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能获得粮食(经济安全)、确保所有人能获得有营养的粮食(营养安全)。

粮食危机就是指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当今世界粮食问题探析□ 惠春琳/文格涨幅过快,以至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粮食恐慌,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通常具有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影响强度烈等特征。

在人们脑海中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的粮食危机。

仅2008年前八个月,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超过50%,多个非洲国家喀麦隆、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等相继发生“粮食骚乱”,全球25个国家因粮食短缺而引发国内动乱,造成人员伤亡。

2012—2013年度,全球粮食价格再次出现大幅波动。

2012年前半年,粮食价格快速上涨,所幸的是,主要农作物价格在后半年有所回落,没有引发如2008年般的粮食危机。

2013年度,尽管遭遇了粮食价格波动、地区政治不稳定、欧洲经济危机持续、严重的自然灾害(如美国中西部和东欧的严重干旱)等影响,但粮食安全状况大体上保持了稳定。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107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行了评估,开发了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GFSI)。

根据该安全指数,2012—2013年度的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在全球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也步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向高质量发展期转变。

在这种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我国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明确粮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战略依据。

因此,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和国际粮食经济环境,深入剖析国际粮食贸易新发展的内涵,结合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国际粮食经济形势分析粮食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相互交织粮食作为人类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竞争掌控的主要目标市场,尤其是在受到全球粮食危机冲击和影响的今天,中国作为主要的粮食贸易国家之一,合理优化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利益实现的根本性环节。

美国作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之一的发达国家,通过抢占粮食市场话语权,制定关税保护、农业补贴、市场定价权等制度,打着粮食自由贸易的旗号,牢牢掌控国际粮食出口主动权,进一步巩固本国粮食出口在国际粮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以此实现粮食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而其他一些传统粮食贸易大国,如印度、巴西等国则主要通过隔离外部冲击、奖入限出等措施,在粮食供需价格高涨时期防止国际高粮价冲击本国粮食资源和物价体系,在应对粮食危机过程中禁止出口本国主要粮食作物,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世界粮食价格的暴涨,从侧面反映出粮食保护主义政策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有些甚至带有一定的临时性特征,国际粮食经济发展形势对各国粮食保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1]。

因此,一些国家为保障本国粮食经济免受外资冲击,制定对粮食与农业生产相关产业的限制性投资政策,扩大本国资本在农业生产投资方面的比重,从而掌控粮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由于各国粮食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差异,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实现本国根本利益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世界粮食危机的逐渐平复,各国粮食经济政策恢复理性,粮食贸易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粮食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粮食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相互交织,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粮食经济发展新趋势。

全球化下粮食问题

全球化下粮食问题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摘要】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现象出现,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体现,经济全球化也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进步诠释出更多的含义,我国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逐步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21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对于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粮食安全;经济全球化;中国;21世纪;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口大国,从古至今就一直深受粮食问题的困扰。

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决定了粮食安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增加的前提与保障。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的关系愈发紧密,粮食安全也逐渐成为我国必须承担的一项国际责任。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体系与权力结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对于所有的国家而言都是立国之本,它关乎到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实力的增长。

首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一旦发生粮食供应短缺的情况,通常就会伴随着饥荒的发生,甚至造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其次,粮食在社会秩序的稳定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尔塞斯1曾提出著名的预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边际产出2递减的规律将限制粮食的生产从而导致危机的发生。

虽然由于马尔塞斯预言没有考虑到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而被证伪,但不难看出我国秦汉到明清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与马尔塞斯预言的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英国经济学家,以人口论闻名。

2.边际产出: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出。

全球粮食危机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分析

全球粮食危机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分析
降到 了 3 0年 以 来 的 最 低 点 , 后 诱 发 了 4 先 0多 个 国 家 的
12 粮食 危 机现 状 .
长 期 以 来 , 界 粮 食 总 产 量 一 直徘 徊 在 每 年 2 世 0亿 t ( 1, 表 ) 而全 球 人 口却 以每 年 13 .%的 速度 激 增 。 目前 , 达 发 国家 的人 口保 持 在 l 2亿 人 左右 , 产 的 粮 食 接 近 全 球 粮 生 食总 产 量 的 12 而 新 增加 的人 口几 乎 都 来 自发 展 中 国家 , /; 在短 期 内 粮 食 生 产 与 供 应 不 能 相 应 增 长 的 客 观 情 况 下 , 粮 食 需 求与 消 费 的不 断 增加 , 必然 导 致粮 食 库存 的大 量 消 耗, 即全 球 人 口 的非 均 衡增 长 造成 粮 食 分 配 与消 费 的 结 构 性 失衡 。 年 来 , 界 粮 食 储 备 量 已经 多 次 低 于 国 际公 认 近 世 的 世 界 粮 食 库存 消 费 比 的 安全 线 ( 8 ) 全 球饥 饿 人 口数 1% ,
农 村经 济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年 第 6期 01
全球粮食危机与我 国粮食安全 的分析
何 良 林 雄
( 南昌大学马克 思主义政治学院 , 江西南昌 3 0 3 ) 3 0 1 摘要 阐述世 界粮 食危机 的现状 , 析 了世 界粮 食危 机发 生 的 内在 原 因 , 分 并针 对我 国的粮食 安全 现状提 出建议 。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1 )6 0 5 - 3 0 7 5 3 (0 1 0 - 3 2 0
上升 、 可预 知 的天气 等 因 素 , 不 全球 正在 遭受 着 二战 以 来最
戒线 则为 粮 食紧 急状 态 。 见粮 食 安全 涵盖 世 界粮 食安 全 、 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以及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挑战。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中国必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粮食安全观,落实各项粮食安全政策,通过粮食安全发展来促进社会生态的平安和谐、政治大局的团结稳定、经济事业的持续繁荣。

一、新时代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及意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4 月 8 日发布的报告,2022年3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9.3点,创下1990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高纪录。

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大爆发导致全球多国纷纷禁止或者缩减粮食出口,阻断了粮食供应链,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了局地冲突危机。

不仅是新冠疫情,国际粮食贸易流通还会受到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粮食安全建立在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进而维护国家安全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国际粮食价格起伏不定,容易导致民生不稳,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

其次,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粮食资源始终是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基本日常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必需品,中国粮食物资总量储备规模对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储备粮既能为目前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危急时刻提供营养来源,也是加工制作粮食工业产品的必备原料。

充足且合理适度的储备粮保障了全国粮食安全的稳定与供应,对维护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和谐运转与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近两年粮价波动的重要原因。

首先,疫情的发展和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导致劳动力等农业基本生产要素连续两年面临短缺或延迟供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被打破,粮食供应受到影响。

粮食安全战略的意义

粮食安全战略的意义

粮食安全战略的意义粮食安全战略的意义粮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之一,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粮食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获得足够的高质量、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且能够保持这种状态长期稳定。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粮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命物质,粮食安全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

如果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会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工业制造成本上升、商业贸易受阻等问题,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3、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会导致社会动荡、农民破产、军队粮食供应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国家领土完整、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4、促进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联系紧密,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实现粮食安全,才能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环保、节能、减排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粮食三个安全内容粮食安全的三个内容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粮食安全重要内容粮食安全的三个内容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种、新技术等
加强粮食储备与调配
建立完善的粮食 储备体系,确保
粮食供应稳定
加强粮食生产、 流通、消费等环 节的协调与合作
推广先进的粮食 储存技术和设备, 提高粮食储存质
量和效率
建立粮食应急机 制,应对突发粮
食安全事件
推动粮食贸易自由化
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危机 推动粮食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量和质量 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粮食供应稳定
06 未 来 粮 食 安 全 形 势 展 望
PART 01
单击编辑章节标题
3
PART 02
全球粮食安全现状
4
粮食产量与需求
2024年全球粮 食产量预计将增 长,但仍然无法 满足需求
发展中国家粮食 产量增长缓慢, 发达国家粮食产 量稳定
粮食需求持续增 长,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
粮食贸易量增加, 但贸易不平衡问 题仍然存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29
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互补 协调各国政策,避免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 加强国际组织作用,推动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与协调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粮食安全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
可持续发展需要 保障粮食安全, 防止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与环境 保护密切相关, 需要采取可持续 的农业生产方式
YOUR LOGO
2024年全球粮 食安全形势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全 球 粮 食 安 全 现 状

世界粮食安全政策

世界粮食安全政策

世界粮食安全政策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日益偏紧,粮食危机的隐患越来越大,确保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

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基础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各异,粮食安全战略选择差别很大。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人地关系”特征,将世界主要国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人少地多”型国家。

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高,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这些国家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粮食生产上,“人少地多”型国家多采取大规模农场式的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的实现方式也以资本替代劳动为主。

由于土地资源丰富、粮食供给的压力较小,这些国家的粮食供求矛盾主要侧重在如何保障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粮农收益的稳定性。

因此,“人少地多”型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一般是通过相对完善的法律手段和市场自我调节来实现的,很少采取行政干预手段。

第二类是“人多地少”型国家。

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自给率较低,是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他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在于如何为国内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尽量提高粮食自给率并稳定国际粮源。

由于长期面临粮食危机的挑战,“人多地少”型国家历来多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食物安全。

一方面,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科技发达,且多以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为主要取向;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高额的农业补贴、严格的农地保护和完善的粮食流通、贸易体制等手段全方位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第三类是“人地平衡”型国家。

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人地矛盾不是非常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粮食供求总体保持平衡。

随着全球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国际粮价波动日益加大,“人地平衡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当前,他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在于,如何确保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供求的均衡,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在备受争议的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框架下构建的,主要特点是对内通过巨额补贴维持粮价稳定,对外实行农产品贸易保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核心提示:中国需要制定国际和国内的粮食综合战略,并与其他国家战略相配合。

在战略实施上,需要编制种子研发、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加工、消费等方面的综合计划,并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规定条例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立法规范。

需要将粮食战略与国家能源战略、金融战略、贸易战略,甚至军事战略相配合,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本文摘自《求是》2010年第20期,作者:周立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原题:《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和国家公共物品,保障持续稳定的粮食供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持续发生,国内外粮食市场和粮价波动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粮食国际战略。

一、不稳定的粮食产量导致国际粮价持续波动1.绿色革命的双重效应。

以高产谷物品种、化肥、农药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绿色革命发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单产不断提高。

农业专家们曾一度乐观地认为,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粮食产量将随着生物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经营而不断增加,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

全球分工与自由贸易的推进,更可以使粮食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调剂,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能得到充分利用。

这些专家似乎认为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得到永久性解决。

然而,绿色革命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

过量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造成对化肥、农药和灌溉的过度依赖,污染了土壤、水系,带来了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壤盐碱化、农作物品种单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不仅如此,让绿色革命引以自豪的粮食产量也出现瓶颈,世界人均谷物产量从1980— 1985年间的每年335公斤下降到2000—2005年的310公斤。

中国、印度、印尼等11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谷物产量占世界的40%;而至1991 —2004年,11国的谷物产量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1%,远远低于每年将近2%的人口增长率。

2.粮价波动导致世界粮食危机持续爆发。

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世界粮价波动危机如“沉默的海啸”常常不期而至。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价格指数显示,全球粮食价格在2006年上涨12%,2007年上涨24%,2008年前8个月涨幅超过50%。

一些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更是涨幅惊人,2007年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了47%、大豆上涨了75%,而从2008年1月到4月中旬,大米价格就飙升了141%。

粮食危机因为这次“食品通胀”而引起了全球关注,世界谷物储备也降到最低点,一个高粮价时代正在到来。

然而,2008年8月后,形势急转直下,全球主要粮食价格在连续猛涨后大幅下挫。

2009 年1—11月,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与2008年同期相比低29%,粮食均价与2008年4月粮价最高时期相比下降了近40%。

人们似乎又开始忘记粮价高涨和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0年1—5月全球粮价继续下滑的情况下也作出预测,2010年全球粮价可能继续下滑。

可事与愿违,伴随6月开始的俄罗斯干旱、大火和粮食出口禁令,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预计产量下降等因素,小麦价格自6月起又大幅上扬,6—8月上涨幅度超过了50%。

这种价格快速增长趋势,引发了人们对2006—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再现的担忧。

很明显,高粮价危及了国家安全。

联合国报告指出,到2008年年底,“最不发达国家的年粮食进口成本比2000年增加了3倍多,这并不是因为粮食进口量的增加,而是粮食价格上涨的结果”。

这些迅猛攀升的发展态势使饥饿人数增加了7500万,使发展中国家大约1.25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到2009年,世界饥饿人口增长超过10亿人。

2007—2008年,有37个国家发生了民众暴动以抗议粮食价格的上涨,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反对那些由于本国生产不足而不得不进口的生存必需品价格的无节制上涨。

二、粮价波动背后的国际战略粮食价格波动的背后,有两股主导性的力量——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

1.粮食商品化及跨国粮商扩张。

粮食商品化是将粮食多种属性单一化为商品属性,使得粮食不再作为生存必需品和国家公共物品供给,而必须通过国内和国际市场购买。

在粮价高企的情况下,那些缺乏购买能力的国家和民众会因此丧失获得食物的权利。

在推动粮食商品化过程中,跨国垄断粮商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中,ABCD四大国际粮商是最主要的代表。

ABCD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鄄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在2.5亿吨的世界粮食贸易中,80%由这四大粮商垄断。

在粮食商品化和自由贸易条件下,跨国粮商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做到“三个全”:全球化经营、全环节利润和全市场覆盖。

全球化经营,是指它们已经实现了产业链和公司发展战略的全球布局。

这使得其采购成本、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等,可以达到全球最低;在销售市场和产品价格上,又可以做到产业利润全球最高。

全环节利润,是指跨国粮商的业务,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并采用参股、控股、联盟、上下游整合等诸多方式,控制从研发、投资、生产,到下游所有的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控制了整个产业链,就可以随心所欲推行它们的战略,轻而易举打击产业链上的任何环节。

全市场覆盖,是指跨国粮商的多样化经营。

它们不仅做粮食、做种子,还参与到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领域;不仅做现货,还做期货;不仅做农产品,还做工业品、金融投资、地产投资,等等。

多样化经营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相互呼应。

如果它们想打击现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就能达到目的;如果它们想影响期货市场,只用放出现货市场中一面倒的风声。

这些大公司具有强大的捕获能力。

他们有能力游说政府,主导产业政策制定,让公共政策变成公司政策;可以资助研究,并让大学科研院所这些公众机构成为其传声筒;可以影响甚至控制媒体,主导社会舆论,诱导消费倾向;也可以通过控制农民与产业链上的部分环节,实施其公司战略。

如同纪录片《食物的未来》中所言,“生物技术公司控制了学术研究,基因工程控制了对外宣传,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整合兼并控制了我们的食品供应”。

究其本质,跨国粮商运作的手法无非是收益内部化、成本外部化的资本游戏,损伤的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吃亏的是国家主权、社会公众和子孙后代。

跨国粮商在粮价上涨和粮食危机中收获颇丰。

2007年嘉吉的利润上升36%,ADM 的利润上升67%,邦吉的利润上升49%。

2008年第一季度,嘉吉的净利润上升86%,ADM的毛利润上升55%,邦吉的毛利润上升189%。

各类种子和农用化学公司2007年的利润增长也非同寻常:孟山都公司增加44%,杜邦增加19%,先正达增加28%。

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的上升标明,粮食价格上升但农民却不能获利,反而正在丧失其社会、文化和经济地位。

跨国粮商通过当地代理人出售昂贵的种子和化学药品,把农民定义为昂贵的种子、化肥、农药的“消费者”。

国际上有人指出:这些公司通过密切参与制定那些支配当今粮食体系的贸易规则,通过牢牢控制市场以及使得全球贸易得以运作的复杂的金融体系,就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上,能够将粮食匮乏变成巨大的利润。

人们必须吃饭,不管粮食有多贵。

2.粮食政治化及粮食国际战略手段。

所谓粮食政治化,就是利用粮食的战略物资属性,将粮食当作推行一国国际战略的重要手段,达到影响甚至控制他国的目的。

至少有五种方法使得粮食成为国际战略手段:粮食援助、粮食贸易自由化、粮食补贴、生物能源和转基因技术。

其中粮食援助、粮食贸易自由化、粮食补贴属于传统手段,粮食战略实施国可以用来削弱甚至替代他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体系,加强其粮食体系的控制力,并消化其过剩产能。

21世纪以来,将生物能源作为类似粮价遥控器的武器,就能在控制粮食价格上更加游刃有余。

想让粮食价格上涨,就简单地宣布加快实施生物能源计划;想让粮食价格下跌,就宣布暂缓实施生物能源计划。

转基因技术,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变成第五种战略手段,使得极少数有能力实施进攻性粮食战略的国家,又掌握了更为致命的技术手段,甚至堪称生物武器。

通过技术垄断和捆绑销售,不仅实现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这是转基因技术的后发国家无法具备的。

实际上,世界上拥有大量粮食生产能力剩余并制定了国际战略的国家寥寥无几。

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65%,均居第一位;小麦产量占11%,居第三位,但出口量占33%,居第一位;水稻产量占2%,居第十位,但出口量占16%,居第三位;大豆产量占35%,出口量占67%,均居第一位。

跨国粮商配合美国国家战略实施是有以上前提的。

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稳定1.中国粮食安全无法靠国际粮食贸易保障。

近年来,自然资源虚拟贸易论甚为流行。

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更多进口粮食,这就相当于进口耕地和水,避免了可能的污染。

在一定意义上,这一理论确有道理。

但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粮食需求量这一基本国情,根本不可能靠国际粮食贸易保障粮食安全,只能适当进口,不能依靠进口,“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国内粮食安全状况较为理想,包括粮食在内的食物总量表现为总体过剩。

中国已连续十多年人均食物占有量超过推荐量。

2009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

但是,粮食生产受资源、技术、资金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国内产量增长难度很大。

特别是从长远看,供需之间将存在一定缺口,个别年份、个别品种、个别地区还可能出现短暂的供求关系紧张问题。

不断增加的人口和持续进行的营养升级,将始终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巨大需求压力。

2.中国必须努力保持粮食基本自给。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努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当前,重点需要解决中国粮食领域的四大问题:种粮比较收益过低、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及建立完善综合性国家粮食战略。

中国需要制定国际和国内的粮食综合战略,并与其他国家战略相配合。

在战略实施上,需要编制种子研发、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加工、消费等方面的综合计划,并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规定条例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立法规范。

需要将粮食战略与国家能源战略、金融战略、贸易战略,甚至军事战略相配合,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