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饰文化
福建特色文化(惠安女)
•
她们戴上斗笠, 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 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 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 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 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 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 色彩上看, 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 是一样的。 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 蝶型的发式, 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 族崇拜的图腾, 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 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 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 确实是有人这样说, 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这 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 之后的十几年间, 个地区从 之后的十几年间 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 的痕迹, 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 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 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 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 在两千多年前, 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 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 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 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 的是,前者斗笠较大、 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 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 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 后者也蒙上头巾, 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 上缀有红色小花蕾, 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 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 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 巾似有梭角的感觉。 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 色竹篮。 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 把塑料梳子, 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 留有刘海。 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 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 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 巾为四方形, 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 蓝色小花, 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 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 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 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大岞与小岞惠安女服装造型比较研究
大岞与小岞惠安女服装造型比较研究惠安是福建省的一个小县城,素有“小岞”之称。
大岞则是福建省的一个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尽管两地距离不远,但由于地域、经济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惠安女服装的造型与大岞女服装的造型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这两地女服装的造型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从颜色上来看,惠安女服装注重以柔和的浅色为主,如粉红色、淡蓝色等。
这种颜色的服装给人一种温柔、娴静的感觉,适合惠安女性温婉的气质。
而大岞女服装则更注重鲜艳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给人一种活力、热情的感觉。
这种颜色的服装适合大岞女性外向的性格。
其次,在款式上,惠安女服装更加注重简约、朴实,以展示女性的自然之美。
常见的惠安女服装款式有褶裙、长裙等,以及一些传统的民族服饰。
而大岞女服装则更加注重时尚、个性,常见的款式有修身连衣裙、短裙等,以及一些国际时装的设计元素。
这种款式的服装适合大岞女性追求时尚的品味。
最后,在配饰上,惠安女服装的配饰较为简单,以一些小巧的耳环、项链为主。
这种简约的配饰能够更好地衬托出惠安女性的娴静气质。
而大岞女服装的配饰则更加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大型耳环、时尚手链等。
这种丰富的配饰能够更好地展现大岞女性的个性和时尚品味。
综上所述,大岞与小岞惠安女服装造型有着明显的差异。
惠安女服装注重柔和的浅色,注重简约、朴实的款式,配饰较为简单;而大岞女服装则注重鲜艳的颜色,注重时尚、个性的款式,配饰丰富多样。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地女性的地域、经济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每一种服装造型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都能够展现女性的不同魅力。
无论是大岞还是小岞,每个女性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造型,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美丽。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源于闽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有关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服饰种类
惠安女服饰多种多样,包括旗袍、褂子、长衫、裙子等。
其中,旗袍是惠安女比较常穿的一种传统服饰,它的特点是修身合体,贴身包裹,能够展现女性身体曲线。
褂子是明清时期的常见服装,它轮廓简洁流畅,采用对襟式或斜襟式设计,也十分适合惠安女的身材特点。
二、颜色搭配
惠安女服饰的颜色搭配以素雅为主,深浅搭配比较明显。
通常以黑白灰为主调,搭配深红、深绿等暗色调,不过也偶尔会用到艳丽的红色、绿色等,表现女性的青春活力和热情。
三、织造工艺
惠安女服饰织造工艺精湛,多使用木棉和丝绸等天然纤维,手工织造或刺绣等手工工艺常常应用。
服饰上常使用的缎子、绉子、绸子、麻子等织物,采用不同花色织成花纹,形式各异,剪裁工艺独特,不仅凸显了女性柔美的曲线,而且赋予了服饰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四、细节处理
惠安女服饰上的细节处理非常注重,包括上衣领子和袖口、长裙的裙子褶、腰带等都需要精心处理,以便呈现出优雅的细腻质感,从而凸显女性温柔雅致的气质。
以上是有关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
惠安女服饰的特点在于注重细节处理,强调手工工艺,呈现出素雅和优雅的风格。
而且,惠安女服饰是一种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女的“特色服饰”
惠安女的“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资料】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
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黄斗笠、花头巾、露脐袄、肥脚裤,被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12年6月23日,端午节,我一个人在惠安的小岞、大岞两个渔村闲逛,置身于花花碌碌的女人堆中,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朴素呀^_^。
对于外来人来说,能见到惠安女聚集的地方,首选菜市场,当天是端午节假期,很多惠安女回娘家,正好让我拍个够。
菜市场里,摆摊的,买菜的,基本上都是街坊邻居,清一色是女性,除了卖猪肉的还真没见几个男的。
买卖的都轻声慢语,竟无丝毫嘈杂之感,也许见多了长短镜头,他们对被拍摄也不会很抗拒,当然了,咱还是用长焦蹲点拍摄吧。
惠安女分有大岞、小岞,大岞在惠安的东部,所以又称惠东女,同样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但两个地方的服饰各有风采,各有特色,细细看,区别还是蛮大的。
(以下关于服饰的文字资料来源于对惠安女服饰颇有研究的曾梅霞的个人网站,特此鸣谢)(一)封建头惠安女用裁成边长二尺的正方形的头巾,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紧扣下巴,用别针固定,遮住了脸的大部份, 使脸形呈瓜子脸,露出五官,黄斗笠戴很低,躲避男人的视线,故称为“封建头” 。
实际上,惠安女打扮,历来重视腰及腰以上部分,而腰以上的装饰,又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一个地区的女人,居然花那么多心思在头部装饰上,实属罕见。
——黄斗笠——斗笠是惠安女服饰最显现的部分,竹编,如盘,尖顶,主体色彩是纯黄色的,非常鲜艳,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
惠安东部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注重。
惠安东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所以,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
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的注重,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使得她在现代社会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激起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情。
带着同样的热情,我们对保留了浓厚传统民俗特色的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实行调研。
经过调研,我们对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理解。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变迁(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岞、山霞等乡镇,在服饰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即使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风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
惠安女服饰主要由斗笠、头巾、上衣、腰带、裤子等款项组成。
从惠安女服饰的款项以及样式来看,其劳动的实用价值非常显著。
惠安女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赶小海,协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
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夏天,斗笠能够遮挡炎热的太阳,雨天,斗笠能够遮挡雨水;海边风大沙大,头巾能够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时不易被海水弄湿,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
可见,惠安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的劳动中根据劳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和持续改进最后形成并长期保留下来的,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
2.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
惠安女服饰的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
惠安女服饰的形成不但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而且是惠安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对大自然的独到的理解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露。
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婚俗奇特
婚嫁那天,新娘身着黑衣裤,打着黑伞,由 娘家人陪送过来,男方家不派人前去迎接。新婚 之夜,新娘不能上床,只能站在床边过夜。次日 清晨,须返回娘家,直到这年除夕夜,丈夫才可 将妻子接回家住一晚,第二天又必须把妻子送还 娘家。直到妻子生了小孩才可名正言顺的与公婆、 丈夫生活在一起。
THANKS
惠安文化
——惠安女服饰
“封建头、民主肚、 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呢?
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 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 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 露出来。此后,佩银腰带作为财富象征一直流传 下来。Βιβλιοθήκη 惠安女服饰 —— 腰间银链 :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创新设计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创新设计惠安女服饰是福建惠安地区传统的女性服饰,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冲击,惠安女服饰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惠安女服饰的传承现状和创新设计,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惠安女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鲜艳、造型别致、配饰精美。
传统的惠安女服饰以蓝色、绿色和紫色为主,花纹图案丰富,富有层次感。
服装款式以短上衣、长裤和筒裙为主,线条流畅,简洁大方。
惠安女服饰的配饰也非常精美,如银手镯、银项链、绣花鞋等,增添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惠安女服饰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
许多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和材料已经逐渐消失,传承人数量稀少且老龄化严重。
由于市场需求不高,惠安女服饰的生产和销售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扶持、传承人培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等手段,提高惠安女服饰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创新设计方面,惠安女服饰可以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再创造。
例如,设计师可以尝试运用新型材料和工艺来制作惠安女服饰,提高其舒适度和耐用性;同时,也可以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推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款惠安女服饰。
还可以通过举办时装秀、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惠安女服饰文化,从而拓展其市场前景。
惠安女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惠安女服饰传承面临的挑战,政府、企业和设计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加大保护力度、拓展市场份额、创新设计理念等途径,确保惠安女服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
我们也应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使惠安女服饰在符合现代审美的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设计理念和现代技术应用在惠安女服饰的制作和推广中,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和参与到惠安女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福建泉州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
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与传统汉族服饰迥然有别。
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
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衬出惠女含蓄和恬静的美。
“封建头民主肚,节省衫,浪费裤”由于不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把头包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民间戏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裤腰上的银链是惠安女服饰的重要内容。
穿上宽筒黑裤时,通常都用四至八条编织带扎紧裤腰,这些编织带一般是用色彩鲜艳的塑料丝编织,多为红色和蓝色,图案精巧,总宽约7至9厘米,颜色分外醒目;已婚妇女加上银裤链(区分已婚和未婚的标志),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曲线美衬托出来。
银裤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股,后来逐渐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达九股,以多股为佳。
那些银裤链一般是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银裤链越重越体面。
裤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蓝色的。
裤筒甚为宽大,裤腰只到脐下。
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为30厘米,大筒裤的裤脚则有的宽达40厘米,因其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也便于生产劳作,海水打湿、汗水浸渍,风一吹很快就干了。
这可是位55岁当了奶奶的惠安女,也许是脑袋成天包得严严实实,所以太阳和海风都没能损伤她的皮肤,依旧那么白净。
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风采和神韵。
福建特色文化(惠安女)
• 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 许多秘密。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 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 起海风特别冷,可是为什么惠安女 的上衣却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 接触时,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未婚 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 带就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说银腰 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 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节约 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对 于惠安女服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郑文伟,这位曾经在大学担任过教 授的县委书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 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 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 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 服饰也不尽相同。
• 这种男人长期在外捕 鱼,打工,女人在家 从事副业和农业,从 而形成的长住娘家的 习俗。长住娘家的习 俗,过去给许多惠安 女带来不幸,随着时 代的发展,这些旧习 俗有了许多变化。
• 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 是惠安女传统婚俗的一个程序。据 说,红色的火焰预示着新婚的生活 红红火火。像传统的习俗一样,新 娘通常都会梳着非常奇特的头饰。 只有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惠安女 才能梳这样漂亮的头饰。它是由五、 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梳理了四个 小时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 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一个人不可 能再把它梳好。那为什么这些妇女 要给新娘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 呢?这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原来, 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新 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据说 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 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 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 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 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 新郎睡在一起。
福建特色文化
------惠安女的服装特色
• 惠安女服饰是极具特色的 妇女服饰之一,它以黄斗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随着“海丝文化”概念的兴起,对于沿海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引起了广泛关注。
惠安作为福建沿海城市,其女服饰文化自古以来就在海丝贸易的影响下独具特色。
本文将以“海丝文化”为背景,探讨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始于古代。
在古代,惠安是福建省最早的海港之一,这使得这里的服饰文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从唐宋时期开始,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惠安女子的服饰也不断演变。
传统的惠安女服饰以华丽、细腻、雍容为特点,多采用丝绸、绣花等高档面料制作,颇具江南女性的温婉韵味。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惠安女服饰也吸收了一些西洋时尚元素,使得其更具时代感。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惠安女服饰逐渐面临着淘汰的危机。
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对时尚和外来文化的追求,使得传统的惠安女服饰在新一代的眼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服饰文化,惠安人开始进行创新尝试。
他们将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以新颖、时尚的方式呈现,从而使得惠安女服饰重新焕发生机。
惠安女服饰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材料上。
在设计方面,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的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惠安女服饰。
在传统的旗袍上加入了现代的剪裁和图案,使得旗袍更加贴合现代女性的身材和审美需求。
在材料方面,设计师开始探索使用环保材料和特殊面料,增加服饰的舒适度和耐用度。
他们还注重挖掘和发扬惠安的特色面料,例如桔皮绸、苎麻等,使得服饰更有地方特色。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惠安的文化机构、企业和个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机构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推广和宣传惠安女服饰文化,加强其与“海丝文化”的联系。
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惠安女服饰,促进其在市场上的流通和发展。
个人作为传承者和创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为惠安女服饰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又迫切的任务。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海丝文化”背景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海丝文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载体。
而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惠安县,有着独特的海丝文化,其中包括了惠安女的服饰文化。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正是对海丝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对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惠安女服饰的传承1.历史渊源惠安县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在海丝文化的影响下,惠安女的服饰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据史料记载,惠安女最早的服饰是“淡色为主,不加装饰”的简朴服饰,这与海丝文化中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理念是一致的。
2.传统工艺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传统工艺方面。
惠安女服饰以手工编织的蚶江云雾纱为主要面料,这种纱线柔软细腻,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夏季穿着。
而且惠安女服饰注重绣花工艺,以精湛的刺绣技艺表现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图案,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美感。
3.服饰特色惠安女服饰的传承还体现在服饰特色方面。
惠安女喜欢穿戴金银首饰,如银镯、银链等,这些首饰既可以点缀服饰,又可以展现身份地位和审美情趣。
惠安女传统服饰还有“北衲裙”、“直裰”等特色款式,这些服饰不仅适合日常穿着,也体现了惠安女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
1.文化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惠安女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在海丝文化的影响下,惠安女服饰开始融合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如南洋风情、印度彩绣等,使得传统的惠安女服饰更加多元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2.材料更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惠安女服饰也在材料上进行不断更新。
除了传统的蚶江云雾纱外,惠安女服饰还加入了天然纤维、高科技合成纤维等新型材料,使得服饰更加舒适、耐穿,并且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美感。
3.设计创新惠安女服饰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现代的惠安女服饰设计师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款式中,采用更加流畅的线条、更加鲜艳的色彩,使得传统的惠安女服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海峡风情惠安女
惠女精神
• 在征服大自然的壮举中发挥了潜在能力和聪明才 智,为国家和集体利益舍生忘死、艰苦奋斗,写 下了惠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光辉灿烂的篇章,标 志着惠女昂首挺胸、意气风发,迎来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时代。1959年,为表彰惠安妇女战天斗地 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 库”。1960年2月,水库大坝工程竣工后,全国 妇联发来贺电表示:用“惠女”命名水库是党和 人民对英雄的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是 惠安妇女的光荣,也是全国妇女的光荣。
劳动生活
•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
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 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 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 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 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 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 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 词。
海峡风情惠安女
• 1 服饰简介 • 2 整体描述 3 劳动生活 • 4 相关诗歌 • 5 惠女精神
海峡风情惠安女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 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 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主要分布在福 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等四个镇, 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 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等。 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 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 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 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 小的衣服,下身穿着特别宽松的裤子。
海峡风情惠安女
•惠女精神
•惠安女以“勤俭贤惠、顽 强坚韧、吃苦耐劳”的品 质和奇异独特的民俗风情, 成为惠安文化的一个无可 替代的标识。
惠女精神
• 惠女们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 困难,舍“小家”顾“大家”,苦干、快 干加巧干,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用血肉 之躯和火热激情铸就了惠女水库这座利在 当代、功垂千秋的历史丰碑。惠安妇女在 建水库的英勇劳动中,涌现3000多位女功 臣、女标兵、女先进生产者,惠安女们也 在这场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与 成长,学得多门的生产技术,260多人在工 地光荣入党,1500多人参加共青团。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介绍 (3)(二)研究意义阐述 (3)二、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4)(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历史沿革 (6)(二)现代惠安女服饰的特征与风格 (7)(三)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8)三、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9)(一)传统传播路径研究 (11)(二)现代传播路径分析 (12)(三)网络传播路径探讨 (13)四、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 (15)(一)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6)(二)创新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18)(三)创新发展的实践案例研究 (19)五、惠安女服饰文化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 (20)(一)服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22)(二)服饰文化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3)(三)惠安女服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探讨 (24)六、问题与挑战 (26)(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7)(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28)(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30)七、结论 (31)(一)研究总结与主要发现 (32)(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概览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历史沿革:通过对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揭示其演变过程、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为后续的传播与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了解惠安女服饰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现状,包括传播途径、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等方面,为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和提高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创新发展:结合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更具时代感、市场竞争力和艺术价值。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策略:根据前述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传播与创新策略,包括加强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拓展传播渠道、注重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泉州传统手工艺:惠女服饰
泉州传统手工艺:惠女服饰提起惠安女,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她们极具特色的服饰:以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为主要特点,展示了惠安女身材的曲线美和婀娜多姿的仪态美。
惠女服饰的历史可追溯到百余年前的清代末期,那时的惠安女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下穿长裤,裤管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妇女的头上没有斗笠和头巾,戴的是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劳动的需要,惠女服饰在上衣的长度、袖口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闽南人描述惠安女的服饰,常用:“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来形容,这12字把惠女服饰的特点形象而又风趣地概括出来。
“大”“小”有别各具特色因为地域风俗的不同,惠女服饰在风格上可分为大岞地区和小岞地区两种类型。
前者颜色偏素雅,头巾以蓝底白花或绿底白花为经典款式,后者则以花俏鲜艳为主要风格,多见粉红等俏丽颜色。
颜色风格的迥异还反映在婚俗穿衣习惯上的截然相反:大岞女子结婚时所用的服饰多为黑色上衣、黄斗笠,而小岞则喜用粉红、大红等喜庆色彩,头饰也不同于大岞的黄斗笠。
小岞如今仍保留结婚时穿传统惠女服饰的传统,而在大岞则比较罕见。
在斗笠上,大小岞也有区别,如大岞地区女子所戴的斗笠上有红色小三角,而小岞地区却没有。
大小岞惠女服饰特色有别(左中大岞,右为小岞)左高右低男左女右惠女服饰中制作难度最大,最考验功夫的是上衣下摆的制作。
首先要用“大针”打出一个大致轮廓,然后给下摆打褶,再用针准确、细致地缝合起来,这个过程稍不注意,下摆就有可能不对称,形状不够圆,美感大打折扣。
别看惠女服饰只是由几块布裁剪拼接而成,可里面蕴含了大学问:整体来说,惠女服饰包括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分别是棕黄色的斗笠、包裹在头上的花巾、上窄下宽的上衣。
惠女服饰在设计上还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一般惠女上衣的上下部分往往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布缝合而成,细看,你会发现下部同一颜色的两块布不是平行的,而是左高右低,这是男左女右的意思,上衣又叫“桃仁衣”,扣上布纽的那部分叫“夫头”,穿衣时将“夫头”从左到右拉过去,寓意惠安女胸怀开阔,能包容一切。
即兴解说-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服饰是流传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惠安县的一种独特的妇女服饰。
它源于百越文化,又融会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和传承而顽强地保留下来。
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代,至宋代渐趋成熟。
清初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本特征。
它以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为主要特点,惠安当地以“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歌谣概述了惠安女服饰各个部分的特征。
惠安女们这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是由她的地域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因为她们大多为渔民出身,从小就生活在海边,成年累月,辛勤劳作,而且,惠安女的勤劳勇敢,善良贤惠是闻名于世的,为了防止太阳晒和海风吹,所以用头巾把头包起来,短小精悍的上衣,宽松的裤子,更利用她们轻快自如地干活。
你对惠安女服饰了解多少?
你对惠安女服饰了解多少?“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惠安女服饰包括服饰、发型、首饰、佩饰和其他穿戴等。
以惠安女服饰装扮的人群分布在惠安东部海岬区域的崇武、山霞、净峰、小岞等乡镇。
惠安女服饰是古代百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民俗文化遗产。
惠安女惠安女服饰包括服饰、发型、首饰、佩饰和其他穿戴等。
以惠安女服饰装扮的人群分布在惠安东部海岬区域的崇武、山霞、净峰、小岞等乡镇。
惠安女服饰是古代百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民俗文化遗产。
据专家考证,惠东人群是古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是闽南十八峒、蝴蝶峒的后裔。
蝴蝶是其原始的祖徽和崇拜对象,惠安女服饰因此在服饰色彩上具有蝴蝶般的艳丽,集中体现在蝴蝶图形的种种纹样及头饰中的蝴蝶造型等。
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明末清初以后,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即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本特征。
20世纪初,随着文化生活和视野的逐渐开阔,惠安女服饰不断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了一种极具区域特征的服饰民俗文化现象。
惠安女服饰现存的服饰实物大致可归纳为清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30至50年代服饰、50至80年代服饰,包括上衣、裤、饰物以及发型、首饰和穿戴习俗。
上衣已由大衭衫、接袖衫逐渐演惠安女变为缀做衫、节约衫。
裤有大折裤子、黑丝绸裤、黑布裤、蓝布裤等。
至于饰物,则包括百褶边裙(俗称肚裙)、贴背和褡裢(又叫“插么”)、腰巾、袖套、腰带(彩色塑料带和银腰链)及小竹篾篮等。
发型,有未婚和已婚之严格区别。
原先繁缛浓重的大头髻(埔缀髻)现改为圆头、双髻头和螺棕头、目镜头髻、贝只髻。
头饰和首饰有黄斗笠、花头巾、银手镯、金戒指等。
鞋则有凤冠鞋、踩跷鞋及拖鞋。
发型和首饰有盛装发型、轻便发型。
惠安女服饰是极具特色的妇女服饰之一,它以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为主要特点,展示女人身材曲线美和婀娜多姿的形态。
惠安女服饰融民族、民间、地方和地域特征于一体,既有少数民族特点,又独具地方特色,是研究闽越文化传承变迁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珍贵文化遗产。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惠安女服饰漫谈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惠安⼥服饰漫谈⼗⽉⼆⼗五⽇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上,引领运动员⼊场的礼仪⼩姐的妆束——惠安⼥打扮,是⼀道靓丽的风景。
那是⼀种古朴的、让⼈惊讶的、具有地⽅特⾊的美。
⼀位美学家说过:⼈类喜欢⼀种矫揉造作的美。
譬如,穿⾼跟鞋、染头发、纹眉和眼线、涂脂抹粉便是其证。
但是,惠安⼥的服饰,却是在劳动中产⽣、发展,⾃然淳朴,却巧夺天⼯,美得惊⼈。
农运会上礼仪⼩姐的惠安⼥打扮,整齐划⼀,有所美化,但却完整地保留了惠安⼥“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传统服饰特⾊。
惠安⼥服饰是100多年来经过三四代⼈的不断演变,到上世纪50年代后才逐渐形成的。
“封建头”是指⽆论冬夏头上都围着⼀条花布⼱,劳作时还要戴黄⽃笠。
据说,黄⽃笠是1958年修筑“惠⼥⽔库”时出现在劳动⼯地上的,后因为它既美观⼜实⽤,可挡风⾬、防⽇晒,还可替代旧式头饰⽽流转下来。
年轻妇⼥在黄⽃笠上装饰上花朵,那就更美了。
1990年前后,我出差到河西祁连⼭,夏天烈⽇⾼照,热浪奔涌,⾛在路上恨不得脱光上⾐,⽽那⾥的妇⼥却头上包着⼀个头⼱,带着⼀个⼤⼝罩,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睛,令⼈深为她们的不怕热⽽惊讶。
后来⼀想,那⼀是为了保护脸部⽪肤,防范⾼原紫外线的侵害,⼆是为了免受⾼温的炙烤,犹如修补炼钢炉的⼯⼈在⾼温下作业要穿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样。
这与惠安⼥的“封建头”异曲⽽同⼯,是⾃然环境的产物,也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惠安⼥以吃苦耐劳⽽著称,讨⼩海,种庄稼,风⾥来,⾬⾥去,⾮“封建头”不⾜以抵御海风、烈⽇和凄⾬,以保护脸部⽪肤。
美对于妇⼥来说,脸部⽪肤的细嫩程度是最重要的表现,⾃古以来⼈们就为此想尽了办法。
“封建头”就是惠安⼥⼜爱劳动⼜爱美的⼀种创造,很有保护脸部⽪肤之效。
“节约衫”⼤概是1951年“⼟改”后,在原有“缀做衫”的基础上进⾏改造,上⾐缩短⾄腰以上的部位,露出美丽的腰饰;胸围和袖管缩紧;⾐袖变成了可更换的袖套,且绣上美丽的图案,更为美观和⽅便。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一种传统女性服饰,也被称为“花衣女”。
惠安女服饰独特,通常在上身穿着红色或黑色的紧身圆领上衣,胸前挂着绣花胸罩,下身穿着黑色的宽松裤子,脚上穿着黑色的绣花鞋。
惠安女服饰上的绣花图案多以花卉、鸟类、鱼类等为主题,富有闽南特色。
惠安女是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女性形象,她们通常以勤劳、勇敢、朴素、开朗著称。
在闽南地区,惠安女经常参与传统的渔业、农业等活动,并且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惠安女独特的服饰也成为了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福建泉州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
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与传统汉族服饰迥然有别。
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
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衬出惠女含蓄和恬静的美。
“封建头民主肚,节省衫,浪费裤”由于不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把头包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民间戏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裤腰上的银链是惠安女服饰的重要内容。
穿上宽筒黑裤时,通常都用四至八条编织带扎紧裤腰,这些编织带一般是用色彩鲜艳的塑料丝编织,多为红色和蓝色,图案精巧,总宽约7至9厘米,颜色分外醒目;已婚妇女加上银裤链(区分已婚和未婚的标志),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曲线美衬托出来。
银裤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股,后来逐渐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达九股,以多股为佳。
那些银裤链一般是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银裤链越重越体面。
裤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蓝色的。
裤筒甚为宽大,裤腰只到脐下。
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为30厘米,大筒裤的裤脚则有的宽达40厘米,因其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也便于生产劳作,海水打湿、汗水浸渍,风一吹很快就干了。
这可是位55岁当了奶奶的惠安女,也许是脑袋成天包得严严实实,所以太阳和海风都没能损伤她的皮肤,依旧那么白净。
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风采和神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安女服饰文化
06装饰170600315 林铭
惠安女,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但给人印象最深、名闻遐迩的是惠安女与众不同的服饰:黄头巾,蓝短衫,银裤链,大折裤,神秘迷人,在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解放初留传至今的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民主"。
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浪费";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
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
惠女穿着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主要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
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
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惠安的女人以其服饰为美,但大都不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
一些学者观察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
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
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
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这也证明了惠安女与百越族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惠安女,确切地说并不包括所有惠安妇女,而是专指生长在惠安东部沿海农村的妇女,人们习惯称她们为惠东女。
惠东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发展过程一直是中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关注的课题。
其来源有种种传说,目前尚无定论。
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惠东妇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
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的“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
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故名“接袖衫”又名“卷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为的是让新娘入洞房时提起长袖以遮掩一脸羞红;过了3日,才在长袖一半处翻卷逢住固定领围上刺绣图案由简变繁,领根下方形色布改为三角形。
胸、背中线两侧缀做两块方形黑色、深褐色绸布,其四边各镶接一块三色形色布,改称“缀做衫”。
裤子为“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
裤一般用黑色布,也有用蓝色的。
裤脚宽约1.2尺,裤头约2尺,缝一道5寸的蓝色布边。
其样式从清代中后期至今没有多大变化,惟质料由旧时用粗布,今天改为通用黑绸布。
惠东女服饰,历来重视腰以上部分,特别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头饰有明显区别。
她们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呢?这里有个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
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
如今时代进步了,外界文化的影响使惠安女的着装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年轻的惠安女上衣不再是短到露出肚脐,裤子也不再是宽大的灯笼状,只是金斗笠和五彩缤纷的头巾依然如故,仍然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一代的惠安女,多数已上过学,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从落后、保守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不少的年轻妇女从渔村走向都市,经商的、从事运输的,外出打工的,走着各自的新生活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追寻着美好的梦。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乍、净峰两个类型。
每个类型可在清末至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六十至八十年代以诸阶段来看其服饰的演变。
就现代惠安女来看,她们头戴黄色竹斗笠和花头巾,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防雨淋作用。
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避风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她们还常手提黄漆小竹篮。
惠安女身穿“节约衫”,比过去的“接袖衫”和“缀做衫”更富有装饰性。
即减去过去繁杂的拼接工艺,胸围、袖管收缩紧贴着胸部和手臂,充分衬托出妇女身上的曲线;衣袖长仅至小臂的一半,袖口滚接二环节,一环为黄或金黄色,一环花布;衣长仅至脐位,衣沿是大幅度的椭圆形,向外弯展至袖拢,使腰间五彩塑料丝裤带和银裤链显耀示人,又可避免劳动时弄脏衣沿衣袖。
布色在冬春季多蓝、黑色,夏季多苹果绿、白地柳条线或两色套装。
妇女婚装则用全套黑色丝绸衣服。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
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也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
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